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开放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开放日范文1
DOTA2校园争霸赛是DOTA2登陆中国后首次大规模的高校海选型赛事,覆盖全国30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为广大DOTA2粉丝铺就争霸英雄之路。在会上,完美世界、AMD以及戴尔的三位领导一起按下了DOTA2校园争霸赛的启动装置,随后象征至高荣誉的“不朽之守护”神盾缓缓升起,全场观众用掌声和欢呼迎接了这一时刻的到来。
三家企业强强联手 开放性测试确定
本次DOTA2校园争霸赛由完美世界、AMD和戴尔三方联合主办。在会上,完美世界CEO萧泓以“英雄之路,永不妥协”的精神主题,回顾了自己曾经在美国求学的经历和完美世界的发展经历,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而在演讲末尾,萧泓更是当众宣布了DOTA2国服开放性测试将于9月25日开启,并将同步取消激活码限制的重大喜讯!这一神秘事件的突然揭晓,令场馆内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
同时,AMD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晓明以及戴尔大中华区消费及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王利军也分别在会上表达了对三家公司间相互合作的愉快心情。他们也希望所有玩家和选手能在这次比赛中享受到快乐,实现自己的英雄梦!而AMD与戴尔也一起将联手打造的一批强力机型赠予完美世界作为本次DOTA2赛事的专用机型,为参赛选手助力。
而在启动仪式进行前,现场还有著名解说BBC、DC,全新战队的几位队员化身成梦想引路人现身。几位梦想引路人以职业电竞人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DOTA2这款全球顶级竞技大作的认可。同时,他们也向在场观众分享了自己在“英雄之路”上获得成功的一些历程和经验,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一定有更多玩家和选手能够在梦想之路上走向成功!
好声音热情献唱 专业COSER穿越时空
校园争霸赛的开启是所有DOTA2玩家的福利,而现场也有一位特别的DOTA2玩家出现,并且他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DOTA2的祝福。这位特别的玩家就是2012年《中国好声音》著名学员褚乔,已经发行过一张专辑的他当然也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歌声来回报了所有观众,一首《勇敢的心》引爆了会场的又一次。
紧接着,十位专业Coser的精彩表演则是让现场的火爆气氛一直持续。配合着大屏幕上的视频展示以及激情澎湃的音乐,Coser们将所扮演英雄的动作和神情完美还原,让所有人都仿佛感觉穿越时空,到达了远古遗迹的神秘世界!
大神水友现场激战 福利活动好礼放送
几位梦想引路人也不仅仅只是用语言激励和帮助大家,他们更与现场的校园战队进行了一场激烈PK,用实际行动为有梦想的玩家们加油。虽然校园战队的同学们与职业大神有着不小的实力差距,但他们仍然奋力拼搏,尽力做好了每一个细节,以出色的发挥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而大神们犀利的操作和敏锐的意识更是让大家一饱眼福,大呼过瘾。
校园开放日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
现在的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往往现场气氛很热闹,家长充当观众在座位上看孩子“表演”,完全忽略家长在这场热闹的表演中看懂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因此,要想家长开放日活动成功,家长是关键。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工作中做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深入家庭了解家长
和家长打交道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接触就得三年。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通过家长我了解我班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点、职业专长;通过家访我掌握了孩子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家访让我有机会听取了家长对半日开放活动的意见。曾经有位家长提出一个令人难忘的建议:活动中可以穿插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任务,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以前开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都是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设计活动,家长有什么需要,我确实很少考虑。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活动的主题,去安排活动形式,让家长从被动变为主动。像这样的锦囊妙计我都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实施教育的参考。家访拉近了我与家长的距离,使家园双方达成教育的共识,从而迈向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二、完善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要准备好三项基本工作:一是O计精彩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结合班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二是通知每位家长。我班人数少,园内有活动教师一般都会口头通知,口头通知也有弊端,首先家长是被动的,动不动就会忘了,所以教师得反复提醒。其次,口头通知不一定人人都通知到。曾经有一次开放日活动,一位很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没来参加,电话联系后才知道前几天孩子请假,教师就忘了通知了。书中提到,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要尊重家长,然而他们感觉自己是被邀请、受欢迎的。现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张海报,贴在教室门口,简单介绍活动流程,不但可以让家长知道活动主要做哪些事情,而且能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心意,感受到教师对活动的重视,对家长的期待。三是告知幼儿。我会提前组织一个谈话活动,告诉幼儿老师将要邀请爸爸妈妈来班级做客,然后组织幼儿讨论:爸爸妈妈要来看我们学本领,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知道要把自己最好的地方表现给爸爸妈妈看,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因为过度兴奋影响活动。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家长开放日活动应成为家长直接参与、教师主动引导的双边活动。我班实施开放活动前,我和幼儿精心布置教室环境,把幼儿的艺术作品贴在墙上,给家长观看孩子作品的机会,再者我会在墙上贴上辅助标记如箭头指示等,通过这些标记引导家长到班级的各个区,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种植的植物和植物成长记录,孩子们自制的小人书,孩子们泥塑作品,搭建的积木等。即使是不识字的家长也能随着指示有目的地观看。教师也可以一一讲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趣味故事。这样一来,家长就会有目地观看作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我还会播放一些视频,主要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部分片段,这样安排,不善言谈或者外地家长很自然地坐下观看,不会在等待中觉得尴尬无聊。渐渐的,我发现看手机的家长少了,和教师交流的话题多了。教师可以以家长为中心,关注家长的需要,把握家长的心态,围绕他们的关注点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指导家长参与活动
校园开放日范文3
自高等教育产生之日起,作为生产知识、作育英才之地,大学校园如何规划以及营造何种的育人环境是校方在经营大学所要慎重考量的问题。不言而喻,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受教育者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校园环境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著名大学中,许多大学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传统,而且这些大学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环境,是众多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纵观古今中外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学校园经历了从最初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的“象牙塔”到如今“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校园规划思想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的显著变化。当今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开放性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办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有的教育模式如何应对新的社会形势的变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高等教育内涵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1]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大学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学已一改以往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其计划、内容、目的、理念都表现出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冲击了教育领域。例如,从外部看,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新的极富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围墙,这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带来的校园外的信息的强大攻势,使得传统拘泥于学校内的文化体系渐渐失去其独有的权威性,而从内部看,传统学校文化的主体醒悟则使得学校人能够认识到学校文化的不足,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怀抱。这些因素都使现代教育在运行上获得的机制,不再远离社会生活,而是被纳入社会运转的大轨道。
“学校即社会”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校园内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与学校外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融,日益整合和互补,正是这样的文化共生关系,使得学校文化的一些特征必然折射出社会大文化的若干特色。这种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显然成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时代主题。众所周知,在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鼎立,是分散而隔离的,它们各自形成的文化体系,文化氛围都局限封闭于各自的小范围内,如学校教育所培育出的文化体系则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称为学校文化,它与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与社会教育所形成的社会文化都不具有一致性和完备性,因此就其文化领域的局限性、信息源的单一狭窄性而言,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虽然适当的隔离有利于青少年在相对洁净、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长久的隔离,断绝了学生同社会的诸多联系,学校日益演化成一种脱离社会的场所,这种接近真空的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面对传统的校园文化越来越暴露出狭隘、自足弊端的态势,打开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隔离,走出自我封闭的传统学校文化体系,寻找架构在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是我们当代人的当然使命,积极尝试构建“开放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框架,强调学校同外界社会及社区家庭的合作和联系,汲取校外文化的有益养份,“打开门”来建设学校文化。
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新世纪发展趋势,当前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应顺应高校发展策略的总体目标,借鉴西方先进的校园规划思想,结合国情形成适合当代高校校园规划的发展模式。较之以往的高校校园规划,当代高校校园规划应该代之以一种动态、开放的思想来思考校园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大学校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校园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有机体,学科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相应的空间设施,教与学的模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给校园规划、建筑规模、空间尺度及形式带来新的变化,这些新的趋势也要求校园布局要打破原有的模式,从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从而区别于传统校园各院系分散独立设置的布局。
开放式大学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
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无论从高校数量、招生规模还是专业数量,都成几何级的增长。与以往精英教育阶段不同的是现今的教育理念提倡“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质量上倾向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而开放式大学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上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上,都更加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开放式大学更能培养出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同时,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促成了大学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校园规划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
开放式大学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我国高校与全球知名高校之间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培养模式、互派学生、教师访问等不同方式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外国知名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体制都对我国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知名高校大多是开放式大学,他们的办学理念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从校园规划还是办学模式,都会给我国高校许多有益的借鉴。此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因此,大学需要提供不同文化融合和营造兼容不同文化的校园环境。所以,高等教育所呈现出的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求大学校园越来越对外开放。
开放式大学是大学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同时担负科技创新、生产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向来都不能自我封闭,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大学内部功能的重新调整,一些服务性的功能从大学剥离出来,如后勤、房产物业管理、附属学校可以采用社会化的运作模式为大学提供服务,而高校的社会服务、产业研发、知识成果转化等功能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此外,新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大规模建设大学城,如广州大学城集合了广州市内七所高校,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要求高校之间彼此开放,在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协调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1]为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许多大学城采用整体、开放的规划思想,不同的大学可以共用大学城内的设施,不同大学的学生可以图书互借,互选课程等等,这都给校园网络系统等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园开放日范文4
开放为何如此之难
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时,北京市体育局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北京市88所大学体育设施全部对外开放;1502所中小学校(不含中专、职高、技工等学校),具备开放条件的989所中已向社会开放646所,占具备开放条件中小学校总数的65.3%。
这是一组应该让人感到欣慰的数字,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具有硬件条件的学校并未以“开放的姿态”迎来健身者,而且即使本校学生的健身需要,很多学校都难以满足。
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颜纳新说:“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学校场馆向青少年开放,至少对本校学生开放,让他们在节假日有一个锻炼身体的地方。”
一位汇文中学的老师表示,暑假里,除了本校体育特长生在校内场馆训练之外,操场、足球场和篮球场一律不对外开放,对本校生也不例外,收费的羽毛球馆和游泳馆对社会开放。而在《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名录》上,汇文中学的名字却赫然在列,其开放时间为寒暑假、双休日法定假日,开放项目为田径、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健身。
北京第五十七中学的一位老师表示,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学校场地不对学生开放,原因很简单,放假期间学校没有老师看管来校运动的学生,如果学生出现安全问题,责任如何划分难以界定。这位老师坦言,现在北京市中学校园场地假期对学生开放的例子不多,大多数学校都只是在上课期间对学生开放。
颜纳新说:“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光靠体育局一家的力量难以推动,离不开教育系统和财政系统的支持,其中,校长的态度和认识更是至关重要。”
校园场地的利益链条
其实,除了安全和管理的方面的考虑,校园场地开放的背后,还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链条。
小张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在他的3年的高中生活中,从未有过假期在学校打篮球的愉快回忆。到了寒暑假,手痒难耐的小张就只能和同学翻墙进入校园打蓝球。小张回忆,平时上课时,每到下午6点,学校就开始“静校”,学生们必须离开操场,而学校里修建的高尔夫练习场却开始开门迎客。“校园球场是有灯光的,但那是给打高尔夫球的人准备的,我们从来没有使用过”。
一个高尔夫练习场就这样侵占了学生们的操场,对此,小张表示,校方一直没给学生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无独有偶,8月的一个周末,在朝阳区第十七中学,两支草根足球队之间的九人制足球比赛激战正酣,却见不到一个本校的学生。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一位自称是场地承包人的王先生,这所 学校九人制的足球场的全部经营权就归属于王先生所在的公司。
据王先生透露,北京有大量的校园场地被第三方拿到了经营权。承包方会将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分割成段,出租给社会上的足球队,通常每小时收取300―500元不等,这样,一个产业链条就此形成,而且竞争还颇为激烈。承包方一年交给校方的钱在十万元以上,但即便如此,承包方仍有利润空间,只是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好赚。“第一批做这个的人基本都赚钱了”,王先生说。
对于,这种情况,属于校方行为,体育部门自然难以管控,但不争的事实是,学生锻炼的利益却由此而受到了损害。
对于这种现象,一位体育老师也表示了愤慨,学校的体育馆对学生开放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孩子们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侵占。
学生安全应多方护航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一到放学时间,就急迫地将学生们“清理”出校园,迅速锁上校门。校方解释,这么做是出于维护“校园安全”的考虑。早早将孩子们请出校园,校方可以减除许多管理工作、规避一些潜在风险,的确又省事、又安全。但孩子们的安全谁来考虑、谁来负责呢?
对此,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区委、区政府,则将这一现象提升到民生问题的高度给予关注和重视。
“2008年,西湖区开始实施灵动三点半工程。这一年,我们广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升级为国家级俱乐部。应当说,俱乐部对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推进灵动三点半工程的深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黄雪鹏介绍,俱乐部采用会员制,不仅面向本校中小学生,也对全区乃至全市的学生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每天下午课后、节假日以及双休日均向会员开放,并有指导老师值班、教练员训练。“我们俱乐部现在设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武术、田径、游泳、围棋、小足球、少儿基本体操等十多个项目,分为普及班和提高班,进行分类指导。我们大力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希望会员通过多年的训练能熟练掌握1到2项体育技能,并能在其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主要的锻炼方式,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2010年,来俱乐部参加活动的会员达到了22万人次。”
对于安全问题,上海杨浦区的做法更有针对性。区政府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为开放学校投保,由保险公司为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人身伤害者提供保险。每人每次最高可赔偿15万元人民币,学校的财产损失每次赔偿5万元。通过保险的形式,降低了学校开放带来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风险,解除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除了政府的支持,校方也针对安全问题想出了一些“高招”。天津市第一中学的体育设施很完备,游泳馆、乒羽馆、篮球馆、足球场、塑胶跑道一应俱全。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室外场地对学生全部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只收取很低的维护费用。
场地开放需齐抓共管
暑期期间,成都青白江区实验小学的体育设施天天开放,学校2000多名学生和附近居民,都可以在学校里活动到晚上6点,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老师每天值班。
校长刘学雷表示,学校场地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也需要学校自己“开动脑筋”,才能将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实验小学的体育场地除了满足本校学生之外,主要还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服务。为此,学校专门对社区内体育健身需求的市民进行甄别,发放健身卡,使场地开放更加规范有序。
至于资金问题,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颜纳新说:“每年体育局都会拿出500万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开放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奖励。”上海杨浦区教育局和体育局根据年终考核结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开放先进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给予3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奖励经费,作为物耗补偿。
2010年,区政府拿出了76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和对开放学校给予物耗补贴。
校园开放日范文5
关键词:城市空间校园空间
一、大学校园空间的界定
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大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 其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 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 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这就是大学的空间。大学空间不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 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多样的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开放空间作为媒介, 而开放空间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二、大学校园空间的分类
大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里面承载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仅以个人感受和分析,我认为校园空间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分类:
2.1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我将其分为教学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这四个空间都是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空间,也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空间。
2.2按开放性与私密性分类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开放性和私密性,根据其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比例,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私密性空间。
2.3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
根据建筑形成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这些空间的分类买一个分支都有交叉,比如说景观空间有属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又可划分成开放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
2.4其他空间
除上述空间外还有交往空间、展示空间、公共空间、院落空间、路径空间、文化空间等等。
所有的这些空间都是大学校园空间的一部分,这些空间的组合才形成了充实又完善的校园空间,形成了给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三、结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分析我们学校大学空间
校园空间的形成是山建筑、景观、小品等实体的物质形态限定构筑出来的,在传统的校园规划中,校园的空间被当作建筑等实体挤压出来的边角料而小被重视。然而我们认为校园空间是校园的骨架,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发生器,它包容了校园的功能、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特征。
规划从五方面入手,即布局、开放性、交通、景观、精神。通过这五个方面,形成了各个不同的相互交融的校园空间,通过结合方案举例分析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空间。
校园空间是单体建筑与单体建筑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作为塑造空间的基本工具,建筑可以用来“挤压”出类似城市形态的校园外部空间。这些外部空间的尺度和围合方式小同,成为适宜而丰富的街道、广场等空间形态,并通过将多种机能混入这些空间,使得其成为真正的校园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增加校园社会生活的目的。
3.1公共开放空间一广场
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中,城市设计有五个要素:道路、区域、节点、边界、标志物。这些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校园规划中。公共开放空间是指校园中聚集了人的活动的区域,它具有凯文.林奇的“区域”的某些特征。校园的不同的场所需要得相似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共同表达校园空间整体的延续性,处于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场所需要传达不同的信息,营造不同的氛围,以适应使用者活动的多样性。在校园中公共空间主要指广场。
如图所示三条景观轴线是我们这次设计中通过串联各个不同的广场空间形成的三条功能不同的景观轴线,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广场空间所形成的空间,既丰富了校园平面布局,又是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不同的景色。吸引人们去嬉戏,学习,休憩。
主题景观轴线 建筑精神及校史轴线教学展示轴线
3.2景观空间
水总是给人以灵动的遐想,有水的校园环境常常带给人一种“灵气”,因此,校园中应创造不同形式的水体空间为环境增色。沈阳建筑大学中央水系景观区周围布置有各种不同的景观空间,通过铺装、小品、照明装饰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3.3院落空间
。无论是建筑物地前院还是后院,或是屋面高差产生的屋顶庭院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景观设计生成吸引人的户外空间。在规划中,对于密集的教学楼群、试验楼群都可以采用以多层建筑围合成大小小同院落的空间组织方式。这种院落空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间和土作间隙休息和交往的适宜场所。
我们把学校教学区的院落空间分成三类:一种是靠近长廊,以观赏、经过为主的观赏型庭院。该类庭院由于四周建筑人流量大,不是合作私密性活动,适宜展示和观赏;一种是被教学楼紧密围合,以提供私密性空间为主的静谧型庭院。该庭院与外界联系性不强,环境相对独立,适宜作为室外休憩,学习场所;最后一种是有步行道路穿过,动静结合的两用型庭院。该庭院穿插了东西向的主要步行通道(规划的),底层人流密集,同时可以兼有室外休憩、学习及活动场地。
3.4交通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中常常强调轴线的作用,并与道路相结合。这种结合并不仅仅为了真正的移动或者交通,还带着某种象征意义。它往往以明确的方向性和强烈的主导地位成为校园意象构成的重要因素。使人们对校园整体结构得以把握。许多校园中都有一条或几条宽阔的林荫大道成为校园的精神象征,这些道路往往在校园不同的历史阶段逐步形成的,两侧参大的占木像学校的历史建筑一样,承载着记忆,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
我们的规划方案主要有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通过两种不同的交通穿插在各个小分类的校园空间中,结合广场空间,景观空间,院落空间等组合成交通空间。
四、大学校园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学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博雅教育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由一个封闭的教育机构转向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而作为其容器和舞台的大学校园空间在调整完善之中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大学校园在校园开放性的空间创造和环境中交流共享空间的创造,将极大的促进形成一个多元交流,积极创新的校园氛围。当代大学的合并与重组,构建多元网络化大学的机遇已经来临。
现代大学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机体,大学校园空间是在学校不停的发展变化中逐步形成的,而且还有扩充的趋势。由于现代大学的城市化趋势,大学教育的科际整合使得教学中心区的空间形态日趋多元化,校园空间结构弹性生长体系的空间规划思想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然而我国目前的现代大学校园设计理论还很不系统和成熟。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资讯产业的兴起,社会日趋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大学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对校园空间环境日趋复杂的要求时,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校园空间组织和构成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寻求塑造整体性校园空间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道贝尔(RichardP.Dober) 《校园规划(Campus Planning)》 (1963 )
校园开放日范文6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422(2007)07-0015-04
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知识不仅由老师传授,而且是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甚至是学生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被传播与证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专业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流合作,促进师生相互间的交流、交往。
高校开放教育理念使得校园课室外部空间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教育空间,是教室室内功能的外延,校园建筑摒弃了那种彼此孤立、封闭的空间形式,改变大学中各院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更多可融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空间领域,以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加强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发展。
校园的空间环境应创造出轻松、流畅和交融的建筑内外空间、打破大学校园中院系空间封闭、破碎而不连贯。在校园空间的设计中,引入连接空间的概念,将校园空间中的广场、院落、底层架空、水体空间和绿地串接成为整体的校园空间,而将各个分散的校园场所连接起来,形成人流动的空间,包括线性廊、人行步道、开放空间。使校园充满流畅、生长和具有内聚力的人性场所,连接空间一般分为廊道、屋顶与平台、底层架空、庭院与广场等。
1校园建筑之间的连接空间
1.1连接体
连接空间将建筑中不同的功能空间组织在一起,具有连接各个功能区域的作用,对于整体的校园空间而言,连接空间的设计显得十分突出,连接空间所形成的路线是师生天天通过的道路:并把多数空间要素相互统一并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在校园设计中,廊道也经常被采用,如用连廊,观景平台,室外楼梯,步行桥等所形成的开放空间能较好地形成交流区域,同时也增加校园空间整体性、秩序性和开放性。
1.1.1廊道:走廊、步行桥、楼梯等形成的空间,属于线性空间并具有连续性、方向感的动态空间特征。在使用功能上“廊道”空间主要作为交通空间将人引导到目的地,起联系、交通功能,它不仅是方向上的指引和传导,还是空间过渡的界质,能使人停留或导向两侧的功能空间,“廊道”空间也是校园中师生相遇、停驻的场所,引导人们驻足停留、学习交流,是师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好地方。此外,“廊道”空间不但可以遮阳避雨,其特有的通透性和开放性获得外部空间围合界面的统一效果,给师生较好的视觉感受,廊的庇护功能又使人们的活动不受气候干扰。楼梯是纵向通道,是解决楼层之间人流的集散,楼梯也是上下空间沟通的载体,使空间自然的承启转折。
1.1.2平台:平台也是创造丰富校园空间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为高校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空中户外交往活动的场所。师生既能在此交往,站立交谈、观景,也可以设置临时的座椅作为较为私密的交流。同时,又能欣赏建筑周围优美的景色,这对于交往活动的进行无疑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平台使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性、连续性。在各幢教学楼之间设置的休息平台为师生课间休息以及课后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加强了不同学科和院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1.1.3架空层建筑的底层架空,最大限度地开放底层空间,让绿化相互渗透,为校园公共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吸引学生参与交流,促进校园学习氛围的形成。
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校园的开放空间。建筑架空底层连续的空间使地面师生的活动不被建筑物分割,同时也是延续校园渗透的,流动的绿化景观。它既可成为建筑内的“私密”空间,又可作为交往的开放空间,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可将室外的绿色景观引入,是一种内外交融的空间。
连接空间穿梭、渗透于建筑内外空间,使校园空间连续有序,既是交通空间,更是交往空间,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形成师生日常出行、相遇和诱发交往的积极空间,在有意与无意中营造出学生的学习与交往的场所。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连接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使校园空间环境呈现自然的有机整体。
1.2庭院与广场
大学校园中的庭院和广场是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与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构成校园景观的重要因素。建筑物围合的广场和庭院空间,组合校园的空间环境,使其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并组织着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它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场所。通过广场平面形态与尺度产生的围合感和亲切感,创造交往氛围。
建筑之间的广场与庭院建筑布局都将功能相近的建筑布置在一起,形成建筑集群。如:广州大学域广州大学校区教学区分别由理工类教学实验组团、人文艺术类教学实验组团等组成。各组团间由车行道和高架的挡雨遮阳人行长廊(信息廊)相连如: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的信息廊。尤其是在各学科或学院之间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广场,有足够数量的座椅和展示交流的空间,这将是一个理想的学科之间师生交往场所。
建筑之间的广场与庭院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它具有明确的空间界定和向心性特性,更易于形成内向的集聚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此驻足停留、学习交流。或休憩、谈话,或讨论、交流,有利于各种信息、知识的相互传递而达到智慧的升华。在环境设计上,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等自然植被,结合主体建筑的布局增加台阶、走廊、构筑物和小品以丰富师生的活动场地。
2校园建筑之间连接空间的设计
2.1连接体的设计
对于校园空间整体的设计而言,连接空间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连接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2.1.1廊道和平台的设计
2.1.1.1秩序:连接作用,进入或穿越不同的建筑打通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利用空间在相互交融中体现出的相容性、模糊性,使校园空间(如室外庭院空间、公共广场)和建筑空间相互渗透,贯穿相应的逻辑秩序使校园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2.1.1.2尺度:廊道既是交通连接体,又是校园学生相遇的场所,除了满通通行,也要
符合交流场所的尺度。平台设计应具有聚集人群规模的尺寸,为学生、教师等进行交流、活动、聚会、观景、排演等提供理想的场所。
2.1.1.3开放性:封闭的廊、通透的廊、露天平台、内庭院底层架空空间等,使其成为一系列的开放交流空间,为学生创造充满阳光、空气、绿化的内部主体生态体系和外部多层次绿化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素质及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来体现学校的凝聚、交流、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2.1.2底层架空设计
2 1.2.1“灰空间”:校园建筑中底层架空的建筑形式介乎室内与室外之间,属于所谓的“灰空间”。其特点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建筑的底层人流量大,过往行人较易发生碰面形成交往,它既不受天气阴晴的影响,又具备室外活动空间开敞、光线充足的优点,是师生进行交往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2.1.2.2地域性:底层架空设计应符合地域气候条件。如:广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空间设计,一方面设计一些阴影区,可以抵御强烈的阳光,又可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亚热带地区的植物茂盛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丰富建筑景观层次,形成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
2.1.2.3尺度和细部设计:架空层空间的尺度以适应相应的活动为宜,层高太高,空旷和不亲切,层高太低又易造成压迫感,所以,在活动较频繁和人流较多的场所,如:门厅、过厅和交通节点层高可适当高;而在私密性较强如:安静谈心和交流的地方,层高可适当降低。底层架空细部设计,注意绿化、景观和设施小品的设计,以营造出亲切的校园空间环境。
2.2庭院与广场的设计:
2.2.1庭院与广场空间的主体化:在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将庭院与广场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与空间的图底关系,分析其形态和尺度。庭院空间对于建筑群内的学生来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更易形成以庭院和广场为中心的交往和共享的区域,以“场所”连接周围的建筑物。
2.2.2庭院与广场的空间尺度:单体建筑之间形成的庭院与广场是围合感较强的空间,若以H为垂直界面的高度,D代表人与界面的距离,当D,H=1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安定,有内聚力;D/H=2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内聚向心还不至于产生离散感:当D/H=3时,庭院与广场空间围合性差,空间离散。当然,这组尺度概念仅仅是个参考值,具体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2.2.3设施与小品的细部设计:利用距离、绿化、高差变化等方式将庭院或广场空间与主要步行人流隔开,形成较完整的区域,庭院与广场设计满足集会、学习、等人、观赏等活动,设计应提供站立和可坐位置,并结合树篱的围合、台阶的高差、树木的遮蔽以及各种景观小品来创造。为师生的活动提供舒适、周到的设施,设施的尺寸和材质以舒适、亲切和适合室外环境为主。
3校园建筑连接空间设计的几个原则
3.1多样性的原则
中国高等教育在教育功能、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管理模式、教育空间等层面上正发生着重要变化,反映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同时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要求校园空间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廊道、屋顶与平台、底层架空、庭院与广场等空间促使了校园交往的相遇性和多样性的活动,连接空间具有了多样性和适应性。
3.2秩序性的原则
校园空间的秩序是由建筑单体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校园的建筑群体彼此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序列和层次关系,秩序以长短、高低、内外、大小、曲直、疏密等韵律起伏,而人行走在其中体验着空间的流畅性、延续性和节奏性。连接空间将校园空间有机形成一种理性的格局清晰的和有机的整体。
3.3开放性的原则
新型校园规划设计立足于探求一种更趋于开放和便于交流的校园空间环境。连接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界,整合、集中开放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空间,同时建立整和性的学科领域,注重系与系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与其他方向、领域的互动与交流。校园空间环境由封闭走向轻松、舒适、开放并传达着民主、大众化教育的精神,使校园成为吸引和便于人流汇集的场所,而正是这种空间环境成为校园的标志。
3.4整体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