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内人结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局内人结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局内人结局

局内人结局范文1

关键词:戏剧人物;角色;内心世界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213-01

儿时的我就对戏剧特别酷爱,对黄梅戏更是情有独钟。由于自己的不断追求与探讨,终于在1986年,我考取了江苏省淮阴市戏剧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

提起黄梅戏,不得不提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先生。先生一生饰演过无数个黄梅戏角色,也留下太多经典剧目供后来者学习、研模。在戏校学习时,老师就曾对先生做过专门的讲解,并且要求我们以先生为榜样,努力吸收黄梅戏的艺术精髓。于是就刻意寻找有关研究先生艺术特色的论文研读,以期找到最佳学习途径。

已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谈到严凤英的表演和唱腔时说:“严凤英的表演和唱腔,贵在具有真实的感情,她的唱腔、眼神、身段、脸上的表情,举手抬步,一举一动,一声一腔,充满人物的真实感情,正是因为有情,才能感人,才能抓住观众。她表演悲痛时,自己流泪,观众也流泪;她表演快乐时,自己喜气洋洋,观众也跟着欢乐。一个演员,如果只知在舞台上做戏,干巴巴地表演和唱,是抓不住观众的;反之,像严凤英这样的演员,演任何一个角色,既能出戏,又能出情,才能算上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演员!”

梅大师的一席话,点透了严凤英表演艺术中以“情”字贯穿始终的最主要的表演特色,也为我学习黄梅戏找到了方向。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涯里,我主攻青衣花旦。我的启蒙戏就是黄梅戏的看家戏《天仙配》。在这部戏里我扮演的剧中人物是主角七仙女。从老师发剧本的那天起,我就认真地研读剧本,认真探究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力图让自己与剧中人物合二为一,以期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是的,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达到了预期目标,从第一场到第六场,我都能够充分地把握所演角色七仙女的人物性格特征,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做到恰如其分。特别是“路遇”以及“分别”这两个重要场次,我更是恰当地把握了七仙女的内心世界,让全场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高低起伏,欢喜悲伤,以至于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我知道这掌声就是对演出的肯定,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促使我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如何才能塑造好剧中的人物形象,并对角色赋予恰当的情感表现。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认真研读剧本,深刻体会剧中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演出时游刃有余,取得成功。

从戏剧学校毕业后,我回到盱眙县黄梅戏剧团。在剧团的日子里,我先后扮演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如《桃花梦》中的公主;《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牛郎织女》中的织女;《春香传》中的春香;《罗帕记》中的陈赛金;《一文钱》中的杨氏;《红丝错》中的大小姐留月,以及去年参加全国黄梅戏第五届艺术节的《梦雪》中的母亲……在饰演这些角色的时候,由于我先期就把剧情分析的非常透彻,角色内心世界揣摩的非常精准,从而在演出中得心应手,也就能做到把每个角色都刻画到位而传神。我塑造的舞台人物形形、各具神采,而要塑造好这些形象,必须对所演人物的性格、感情深入开掘,并转化为舞台动作。在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时,我抓住角色的性格基调,注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情绪记忆”与角色融为一体。这里,我是从一个“情”字入手,认真体会角色的感情,揣摩角色的内心所想,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和想象,把角色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演了出来。

作为一名戏剧演员,我认为我们除了在唱腔艺术方面要精益求精,在舞台表演上同样也要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所演的角色认真揣摩,要力求让自己她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难忘,形成了自己“细腻真实、”“形神兼备”的表演艺术特色。从艺二十四年来,我通过不断学习戏剧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舞台实践,让自己的业务技能得以逐步提升。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黄梅戏演员,我得演技受到了观众的肯定,我也由此在全国黄梅戏第五届艺术节上荣获了殊荣――本届艺术节最高奖项――黄梅金奖。

局内人结局范文2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6-02Affect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英文缩写为ICP(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它是发生在生育期的女性妊娠中晚期的特有并发症。该病以全身皮肤瘙痒为特征,同时伴或不伴有黄疸及血中肝酶、胆汁酸水平升高,严重危害胎儿,可增加围生儿早产、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具有复发性、区域性、家族聚集性,所以值得高度重视。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了61例ICP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28.5±3.4)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6例;孕周20-41周,平均(33.5±1.9)周;所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无妊娠其他合并症或并发症。

1.2临床诊断标准与分度标准以乐杰[1]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的标准进行诊断:在妊娠期间出现皮肤瘙痒,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血清胆红素、AST、ALT轻至中度升高;血清胆汁酸明显升高,可达正常水平100倍左右;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在终止妊娠后消失;排除其他引起皮肤瘙痒、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的疾病。以血清胆汁酸(TBA)值40μmol/L为界,将患者分为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我院61例患者中,轻度ICP(TBA≤40μmol/L)组42例,重度ICP(TBA>40μmol/L)组19例。

1.3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ICP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资料,并与60例无ICP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程度ICP组的妊娠结局情况。

局内人结局范文3

关键词:妊娠;胆汁淤积;围生儿;预后;早发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在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黄疸为特点的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好发于妊娠中晚期,但近几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早发型ICP有所增加,血胆酸水平越高,胎儿窘迫发生率也越高[1-4]。母体胆汁酸水平每增加1mol/L,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加0.2%[5],研究表明ICP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胎儿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当ICP母体血清胆汁酸≥40μmol/L时将出现更高的危险性[6]。本文旨在探讨早发型ICP患者的围生儿预后情况,以引起临床医生及孕妇足够的重视,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治ICP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201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ICP患者,排除双胎妊娠,子痫前期重度,中央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疤痕子宫等合并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以起病孕32w前为界划分为早发型ICP,共有100例ICP患者纳入本研究组,患者孕龄20~40岁,平均孕龄为28岁。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ICP患者中孕周大于32w起病的病例共100例,孕龄19~42岁,平均孕龄为29岁。

1.2 ICP的诊断标准 ①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或伴不同程度的黄疸;②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10mmol/L),或血甘胆酸(CG)水平升高(>500ug/dL),伴或不伴转氨酶(ALT及AST)、血胆红素升高;③妊娠是引起皮肤瘙痒及生化异常的唯一原因;④妊娠终止后症状体征和生化异常指标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

1.3研究方法

1.3.1排除双胎妊娠,子痫前期重度,中央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疤痕子宫等合并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将起病于32w前病例100例ICP患者纳入本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ICP患者中起病于32w后病例100例。

1.3.2 病史收集 记录所有ICP患者的孕龄、发病孕周、分娩时羊水粪染程度体重,新生儿评分,终止妊娠方式,有无死胎等情况。

1.3.3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计量资料新生儿体重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余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

2.2两组死胎率比较 两组死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66),发病孕周小于32w的死胎率高于发病孕周大于32w者,见表2。

2.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 排除死胎所致的引产,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37),发病孕周小于32w的剖宫产率高于发病孕周大于32w者,见表3。

2.4两组胎儿窘迫率比较 两组胎儿窘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检验,P=0.369),见表4。

2.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902),发病孕周小于32w的新生儿窒息率与发病孕周大于32w者无明显显著性差别,见表4。

2.6两组新生儿早产率比较 两组新生儿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4.94E-11),发病孕周小于32w的早产率高于发病孕周大于32w者

3讨论

众多学者对ICP对围产儿不良结局影响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与一下几点相关:①胆汁酸细胞毒性作用致使细胞能量衰竭,氧自由基损伤生物膜导致细胞凋亡坏死;②胆汁酸可能引起绒毛水肿,绒毛腔隙狭窄,影响胎盘血流灌注;③胆汁酸可能引起胎儿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导致红细胞减少,携氧障碍;④高浓度胆汁酸的毒性作用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减少, 造成胎盘毛细血管发育不良或通透性降低;⑤ICP患者多伴有胆红素升高,与高浓度胆汁酸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机制可能共同导致了胎儿窘迫及胎儿宫内猝死结局。本究结果表明:ICP对胎儿危害较大,尤其是早发型ICP, 虽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死胎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却明显高于晚发型ICP,故需加强对ICP的早期筛查及早期治疗。早期主要依靠对ICP的临床表现的重视。ICP致胎儿宫内死亡常常是难以预测的猝死,在确定胎肺成熟之后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胎儿猝死的主要方法。ICP起病孕周越早,往往血胆酸水平越高,尤其是早期未发现,未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的患者,到孕晚期发现的时候,血胆酸水平已远远高于晚发型ICP的胆酸水平,而胆汁酸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致胎婴儿不良预后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且其浓度高低与病情轻重呈一定的相关性,故早发型ICP患者的围生儿预后较晚发型差,胎死率、早产率均高于晚发型ICP患者。

4结论

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围生儿预后差于晚发型ICP者。其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后者,且死胎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后者。故需对早发型ICP引起足够重视,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改善围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Laatikainen T,Tulenheimo A.Maternal serum bileacid levels and fetal distress in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J].Int J Gynecol Obstet,1984,22:91.

[2]Zecca E,De Luca D,Marras M,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J Pediatrics,2006,117(5):1669-1672.

[3]Glantz A,Marschall HU,Mattsson LA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Relationships between bile acid levels and fetal complicationrates[J].J Hepatology,2004,40(2):467-474.

[4]王晓东,刘淑芸,衡正昌.胎盘因素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缺氧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108.

局内人结局范文4

漾濞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2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局,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的影响,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50例,收集患者及其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并发症、早产儿的发生率、怀孕周期和处理方式等。且选取同时期入院分娩的自发性早产儿50例,将其临床结局与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儿的临床结局作对比。结果 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出现早产的例数为40例,早产的发生率达到了26.7%;和自发性早产儿比较而言,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新生儿肺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与患者接受剖宫产有关,且并发症较高。

[

关键词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自发性早产;临床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136-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作为临床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胆汁酸出现升高。该病会严重危及到胎儿的健康,使得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大的危害则是发生人为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和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该病具有复发性的特点,此次分娩之后会迅速消失,而当再次妊娠或者服用雌激素避孕药的时候还是会复发,加之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医学难题。对于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而言,常常会面临胎儿死亡和新生儿预后两难的抉择。所以,本文为了掌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儿的临床结局,特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5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自发性早产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结局,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150例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28±3.5)岁,分娩孕周为31~40周。一共分娩了165个胎儿,这中间双胎妊娠34例,出现胎死宫内7例。出现早产的胎儿为40例(观察组),早产的发生率达到了26.7%(40/150),因剖宫产出生的胎儿为27例,占比67.5%(27/40)。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自发性早产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的选取标准为 ①患者明显发生没有皮肤损伤的瘙痒,大致在30周后出现,且瘙痒程度不一,呈持续性,夜间最为显著;②严重瘙痒的时候出现失眠、疲劳、恶性呕吐等;③出现轻度黄疸;④临床检查甘胆酸超过了15.03umoL/L,总胆汁酸也超过了20umoL/L;⑤知情同意。

1.2.2 自发性早产的选取标准 怀孕周期已经达到了28~37周,排除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造成的胎盘早剥[2]。

1.3 排除标准

应有具体的排除条件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其他诸如住地过远、不便随访等情况。

1.4 治疗方法

①观察组:在患者怀孕28~32周时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内容主要为甘胆酸和肝功能,同时在32~36周再次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终止妊娠时间和分娩方式时需结合患者的胎心、胎动和甘胆酸状况。

②对照组:对于怀孕周期36周以下的先兆早产孕妇,我们使用了盐酸利托君予以静脉静脉滴注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宫缩,然后依照宫缩的情况适当调整用药量。对于怀孕周期不满34周的孕妇,我们给予了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治疗,每隔12个小时用药一次,连续治疗4次[3]。

1.5 观察项目

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的资料,包含出生时的体重、评分、存活情况、发病率和并发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详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

观察组在剖宫产发生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分娩孕周这些方面的数值均比对照组高,而在促胎肺成熟治疗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的发病情况

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观察组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根据表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早产儿的发生率为26.7%,其中因剖宫产出生的胎儿为27例,占比67.5%(27/40)。这说明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个剖宫产是极为密切的,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担心胎儿缺氧被迫人为终止妊娠。表3显示,观察组早产儿中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提示我们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疾病要比自发性早产儿严重。

3.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影响

一般而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是没有明显危害的,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也会在产后1~2周自行消退。然而该病对围产儿具有不良影响,胆酸会刺激子宫和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过早激发子宫收缩,造成早产。因为胆酸的影响还会造成胎盘绒毛间隙的体积减少,滋养细胞水肿等病理改变,引起母儿间氧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障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4-5]。

3.3 小结

综上所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与患者接受剖宫产有关,也是造成早产儿例数增加的主要因素,相较于自发性早产而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的并发症较高。除此之外,我们也建议终止妊娠的时候如果能够监护严密,是可以降低造成的发生率的,这样也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

参考文献]

[1] 张焰.袁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3):349-352.

[2] 安平,卢春冬,壬琳,等.13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2):102-106.

[3] 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中册33-39,118-145,下册146-159.

[4] 吴晓宇,丁西平,张娟,等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4(1):85-86.

局内人结局范文5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动态变化;促排卵;妊娠结局

成功的妊娠需要优质的胚胎和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资料。旨在通过妊娠组和非妊娠组不同时间点子宫内膜厚度及其生长变化值()的比较, 初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动态变化是否可以更好地反应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从而更好的预测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不孕不育门诊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资料共346个周期。纳入标准: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 有1~2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成功排卵。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在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100 mg/d, 同时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当超声发现优势卵泡直径≥18 mm, 尿半定量检验提示LH峰出现时, 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并指导患者同房, 于注射后24~36 h, 超声监测成熟卵泡是否消失。如消失则视为有排卵。证实排卵后25~30 d超声证实宫内妊娠并有胚芽和胎心搏动则为临床妊娠, 计入本研究妊娠组。

1. 3 主要检测指标 月经第3天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1表示)、首次出现优势卵泡日(我们把卵泡直径≥10~12 mm定义为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2表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3表示)。

1.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假设检验标准定为双侧, P

2 结果

2. 1 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比较, 妊娠组EM2, EM3, EM2-EM1, 以及EM3-EM1, 均高于非妊娠组, 并且EM2-EM1差异最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计算EM3-EM1, 并将其按增幅大小分为5组, 1组增幅

2. 3 把HCG日子宫内膜按厚度每增加2 mm分为一组, 计算其妊娠率,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子宫内膜厚度在7~13 mm时妊娠率最高, 总体妊娠率为40.67%, 三组间差别经χ2检验,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厚度≥13 mm组妊娠率为15.62%, 经四个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计算, 与7~13 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7 mm组无妊娠, 与其他各组妊娠率经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计算, P

3 讨论

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是受精卵着床的必备条件之一。经阴道超声技术以其直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多数研究认为,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4 mm, 胚胎着床率或妊娠率会显著降低。但也有一些报道显示, 子宫内膜厚度不能预测妊娠结局[1]。近年来, Mc Williams等[2]学者认为, IVF/ICSI周期中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生长变化的评估会比HCG日单一阶段的评估更有意义。

我们的研究从促排卵周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来探讨子宫内膜厚度的动态变化是否与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有关。我们的资料显示, 在促排卵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 除基础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二个阶段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并且EM3-EM1在≥6 mm时妊娠率最高。提示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 可以影响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而且在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在中卵泡期增长较快者妊娠率相对较高。

在作者所分析的346个周期中, 有19个周期HCG日子宫内膜厚度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地反应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促排卵周期中提高子宫内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幅度, 有利于提高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

参考文献

[1] 王锦惠,门殿霞,于子芳, 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10):54.

局内人结局范文6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系统;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7(c)-005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irus on pregnancy maternal immune system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Methods 129 case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09 to January 2015 in Sino-Japanese Friendship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and considered them as the control group, 71 case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HBV-infecte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on the same period in Sino-Japanese Friendship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and considered them as the study group. The pregnancy outcomes, newborns, and IL-18, IL-12, TNF-α level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term birth rat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birth weight, percentage of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Apgar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L-18, IL-12, TNF-α level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i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CP HBV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out HBV-infected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lead to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premature delivery, increase the risk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CP pregnant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in vivo IL-18, increased IL-12, TNF-α level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reterm delivery,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o ensure tha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Key words]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Hepatitis B virus; The immune system; Pregnancy outcomes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为0.1%~15.6%[1]。ICP是高危妊娠之一,一般孕妇预后较好,但会对胎儿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甚至引起死胎,使新生儿死亡率极大地增加[2]。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使母婴不良影响增加。笔者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71例ICP合并HBV感染患者,观察HBV感染对ICP患者母婴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ICP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均为ICP未合并HBV感染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31.1±5.8)岁;孕次1~4次,平均(1.5±0.3)次;孕龄32~40周,平均(35.5±6.3)周;初产妇98例,经产妇31例。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ICP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年龄22~39岁,平均(30.8±5.4)岁;孕次1~3次,平均(1.3±0.2)次;孕龄31~40周,平均(34.8±6.1)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21例。200例研究对象均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中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且排除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及出血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孕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以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周的分娩者为早产的评价标准;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或阴道产;产后出血率以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在500 mL以上作为评价标准,以容器法及面积法测量。观察两组新生儿情况: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出生1 min Apgar评分;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IL)-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移至EP管中,放在-20℃冰箱中保存待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8、IL-12、TNF-α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各项实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阴道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新生儿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IL-18、IL-12、TNF-α水平比较

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ICP是一种高危妊娠,发生率仅次于乙型肝炎,且多发于妊娠中、晚期,是由母体内胆酸代谢异常造成胎儿或新生儿围生期疾病的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IC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4],遗传、免疫、环境因素、内分泌激素水平等均会对ICP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ICP孕妇体内许多内源性激素分泌增加,加重肝脏负担,直接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功能,从而发生胆汁淤积症,如果ICP合并HBV感染,极易导致病毒复制,使肝细胞受损程度增加,肝细胞受损后又会对胆汁的排泄产生影响,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ICP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孕妇及新生儿的预后[5]。

ICP可引起母体不适,对孕妇本身无严重危害,但是对胎儿的危害极大,可使早产、胎儿窘迫、死胎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增加[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未孕妇女,升高的雌激素可通过多条途径对胆盐的代谢及转运进行干扰,导致胆汁淤积[7]。ICP孕产妇多出现自发性早产,主要是由于ICP患者类固醇激素代谢导致体内雌二醇增加,增加了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此外,前列腺素在胆汁酸的作用下释放增加,诱发宫缩而导致早产[8];合并HBV感染的ICP患者,HBV也可导致肝损害,肝脏受损使胎盘正常供血受到影响,导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也会使胎儿早产机会增加[9]。ICP孕妇减少了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使凝血功能异常而导致产后出血,ICP合并HBV感染由于肝脏受损加重,使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导致产后出血率高于ICP患者[10]。研究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阴道顺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推测可能是HBV合并ICP患者更容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临床医生可能通过干预孕妇分娩方式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从而导致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CP合并HBV感染后,鉴于孕妇多存在“大三阳”阳性,对孕期、产时母婴的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且宫内感染率为100%,更易造成胎膜早破及羊水粪染,因此,临床一般建议该类孕妇采用剖宫产的生产方式[11]。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CP合并HBV感染孕妇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肝细胞对细胞因子的清除能力降低,通过血液将体内细胞因子运输到机体各部,导致IL-18、IL-12、TNF-α水平升高。IL是一组多种细胞产生的小分子活性多肽,对机体免疫反应的正常运行起到调控作用,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在感染HBV后出现紊乱,影响到机体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产生并释放IL-18、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12]。TNF-α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广泛的活性细胞因子,也可由B细胞对病毒应答产生,为含有157个氨基酸的17 kD多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有明显的表达,有调控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的表达,抗肿瘤免疫,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的作用[13]。肝脏Kupffer细胞为产生TNF-α的主要部位,在肝脏细胞受损伤后,补体被释放的大量细胞内蛋白活化,刺激含有补体受体的Kupffer细胞的活化,使TNF-α分泌增多[14]。IL-12是抗病毒细胞因子之一,由活性的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生成,主要介导刺激细胞免疫反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IL-12对特异性的免疫以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可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等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促进γ-干扰素(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NK细胞和相关受体及分子的表达,促进Th1反应,使CD8+T细胞活性增强,具有持续控制HBV复制的作用[15]。有学者研究表明,IL-12可有效抑制肝细胞中HBV基因表达及复制[16]。IL-18是一种新型IFN-γ诱生因子,其生物学活性与IL-12十分相似,但是在诱生IFN-γ的能力方面强于IL-12,又称干扰素诱导因子[17]。IL-18不仅能触发NK细胞及Th1细胞产生IFN-γ,还能促进Th1细胞、NK细胞增殖和发挥细胞毒活性[18]。IL-12可使IL-18炎性反应增强,IL-18、IL-12共同作用可刺激NK细胞增殖,上调NK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肝微循环障碍,导致肝脏局部缺血,阻止肝脏的氧化磷酸化,最终引起肝细胞损害[17]。

综上所述,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各种并发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有提高,选择剖宫产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可有效评估ICP患者的预后,应引起临床重视,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顾红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3597-3598.

[2] 李喜梅,徐峰,冯泽蛟,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胎儿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932-4935.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4.

[4] 张玲,杨慧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93-4595.

[5] 张盛燕,金丽桂,陈青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25-4736.

[6] 李玉梅,徐海元.早发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5):107-108.

[7] Kascak P,Korbel M. Hormonal contraception after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J]. Ceska Gynekol,2011, 76(5):374.

[8] 林安平,王琳,常青.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儿死亡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71-73.

[9] 张建芳,夏姿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62-264.

[10] 张文杰,雷菊玲,邱宏涛,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0):77-78.

[11] 吴曼鹏,李卓华,凌华,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1):1695-1697.

[12] 田华.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11-1412.

[13] 徐文军,邱梅,漆艳平,等.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7):543-544.

[14] 谭天秋.乙肝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两对半及ALT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43-44.

[15] 罗琼,李景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IL-12、IL-18的表达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4):14-17.

[16] Kimura K,Kakimi K,Wieland S,et al. Activated intrahepati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hibit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liver of transgenic mice [J]. J Immunol,2002,169(9):5188-5195.

[17] ,许建娟,秦凤.IL-18、IL-12、TNF-α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异常中的检测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9):165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