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件配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件配音范文1
关键词:声乐;审美能力;歌唱课;教学;教学模式
一、声乐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责任
要明确声乐课程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责任,首先要明确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在他们将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学习在从事初中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基础音乐教育音乐课中歌唱课教学占比很大。唱歌是初中音乐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本职工作。歌唱是音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最容易接受的音乐表达方式。通过歌唱课的教学,来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审美体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歌唱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力。歌唱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能力之一。好的歌唱才能正确地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只有好的范唱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歌声的认识,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歌唱兴趣。反之,如果老师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表现一首歌曲,那么,学生们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所在,甚至失去对歌唱的热爱和兴趣
(二)本课程的学习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占据的地位
我们开设的“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定位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并初步兼任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及其他课程教学的工作能力,能够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学生在校期间,不但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还要修音乐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声乐课是音乐学专业课程里的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能力很强的课程。学习声乐,需要学生具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看谱、识谱和唱谱;能够弹奏练声曲、歌曲伴奏;能够有好的乐感和文化修养,来不断提高歌唱技能,塑造好的声音和歌曲形象等。音乐学专业的声乐课、钢琴课、基础理论课等技能和知识,最终都以一节歌唱课、欣赏课等形式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当中。所以,歌唱教学能力是融入了其他多门音乐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在声乐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
二、对声乐课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对教学对象的了解
本文探讨的这些学生没有经过艺考,基本来自较偏僻的乡村,在进校之前没有正式接触过任何音乐方面的培训,可以说是零基础学员。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发现一部分学生只能哼唱几句流行歌曲,甚至不能完整地唱下来一首歌曲;在音乐感觉方面:大部分学生的乐感很弱,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在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没有接触过音准、节奏、读谱、识谱等内容;在接受能力方面:因为乐感不同,所以接受能力差异比较大。
(二)保护学习心理,提高歌唱审美能力
歌唱的审美能力训练包括圆润、优美的歌唱声音;正确的音准、节奏,对歌曲风格的把握;对歌曲情感的感受能力等。根据对一专多能———“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弱、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方面差异较大,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应以保护学生的歌唱学习心理为前提去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声乐的乐趣,体会到学习声乐是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培养他们爱歌唱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歌唱兴趣,这样他们在将来从事教学时才能引领自己的学生热爱歌唱。
(三)教学模式选择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
因为是零基础,所以不能急于从声音的技巧方面去训练学生,不然很容易让学生走进歌唱就是为了唱声音的误区。应该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这一要点,注重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增强审美能力,才会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应该多用正确的示范歌唱或者音响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去引领他们先聆听正确的歌唱,再跟他们自己的歌唱做一些比较,引导他们歌唱向好的声音上靠拢。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了解,对歌词和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再次,把歌曲里的基本音乐知识渗入学习过程当中,把所学的歌曲里的节拍、节奏、识谱、音乐符号等讲解给学生。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一首歌曲,不仅掌握了歌唱技巧,也学习了音乐知识,又体验了音乐的情感。通过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逐渐给学生学习其他音乐内容打下基础。另外,在钢琴伴奏方面,因为学生在钢琴伴奏的学习上也是从较简单的歌曲伴奏开始学起,所以在演唱曲目上要选择一些和钢琴伴奏课相同的曲目,这样在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钢琴伴奏和歌唱融合起来,最终达到自弹自唱的目的。
(四)教学曲目的选定结合初中音乐课教材
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考虑,部分曲目要结合中学音乐教材,这样学习内容就做到了和初中音乐课堂不脱节,如此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课堂教学有必要把难度相当、同样情感主题或者相同风格的歌曲安排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同样歌曲类型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刘辉教授讲:艺术有两个功能,一是歌唱,歌唱美好、歌唱世界、歌唱自然、歌唱人类、歌唱生活;还有一个功能是鞭挞假、恶、丑,针砭时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入每一首作品的作品分析、演唱提示等,歌曲的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能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演唱感受,让学生对歌曲表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体会到艺术的塑造功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中学音乐歌唱教学内容在教会学生唱歌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提高教师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是我们选择曲目和教学方式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三、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的音乐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师,因为他们将来走出校园,是要去当老师培养学生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的严谨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学生。对于刚进入大学课堂的他们而言,还没有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的概念,更认识不到现在学习的课程在将来工作中将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教他们的老师,也更应该注意教学的严谨态度,除了教他们怎么学,还应该教他们怎么用。不但要引领他们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要有把知识传播出去的概念,从小做起,慢慢积累,他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把所学知识与将来的应用相结合,启发他们思考,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如此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会教的目的。
四、结语
对艺术的美是有体验的,只有教师自己热爱歌唱,他们在从事教学时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去接受美的教育,才能够真正达到传播美、表现美的目的。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热情。在培养能够传播艺术之美、表现艺术之美、引领艺术之美的合格音乐教师方面,在教学模式上还需要借鉴国内外同类型的先进教育经验,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前进。
参考文献:
课件配音范文2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 导入 兴趣培养 创造力 实践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二、怎样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通过调查,中职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而对于作品的作者、思想、情感等无从知晓,并且他们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仅处于音乐鉴赏的第一阶段:官能的欣赏,是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例如在鉴赏瞿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时候,同学们只能肤浅的说出这一交响曲与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十分的相似,而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无从去体会。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真正能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本身能和学生自身达成共鸣,调动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把握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目的的进行备课。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例如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单元中,教师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第二,教师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优美的、壮美的、崇高美的、悲剧美的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积极利用声像同步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如文字闪现、图形缩放、移动颜色等变换手段,将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强刺激作用,有利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视频欣赏一段《黄河》,借助多媒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同学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音乐厅一般的磅礴气势的现场效果。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聆听,乐于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在教师的情境提问创设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作品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旋律,并且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想和创造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及风格特征,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
3. 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音乐系统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在欣赏不同国家的乐曲时,学生对各国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这次很好的激发创作互动的契机。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件配音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能力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也是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是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模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师资水平、实验室条件、生物教材内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体的一些做法是:
1.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调查、实验、探究;改进拓展生物实验,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会对事物和现象进得观察、比较、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科学结论;提供显露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参加生物科技动植物标本制作、设计校园植物挂牌进行校园展示和评比;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学生撰写生物创新科技论文,推选作品参加区级、市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了解利用身边的现成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原则
课外科技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 、积极探究、创新发现、创新实验、五官并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3.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
3.1 认识校园植物——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走出教室,运用知识,以校园绿化树种为研究学习对象,对校园50多种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识别、分类、分科研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观察校园植物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如何利用才能美化校园?促进生物教学的目的?
3.1.1 设计制作植物挂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我们在七、八年级宣起了“我为校园植物挂牌”活动,我们先让学生走遍校园,认识校园植物,在规范认识了校园植物学名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科研究,学生设计广告语、制作植物挂牌,制作得好的挂牌就会挂在校园植物上进行展示,让优秀的作品在校园文雅亮相,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上网查询、制作幻灯片、选背景、写广告语、请教老师。最后做成了精美的植物挂牌,美化了校园树种,体现了校园文明,提升了校园档次,向社会、家长、学生展示了珊瑚中学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3.1.2 植物保色标本制作——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我们在参观校园时发现校园植物大多是绿色的,于是我们开展了保绿色干制标本制作,学生采集到了小叶榕、发财树、腊梅等植物的枝条,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配制保色原液:将硫酸铜5克+水95ml按比例扩大4倍剂量至饱和溶液,到入500ml的大烧杯中,再进行保色煮沸处理,我们发现酒精灯的火力不足,学生就想办法用三个酒精灯斜垫底部同时进行加热,观察到烧杯内植物叶片由绿变黄,由黄变绿,这时取出植物枝条,用清水漂洗干净,再通过吸水、压制、上台纸、注明植物学名、采集人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同学们做出了不同样式的保绿干制标本,放人塑封机中用护卡膜塑封,得到合格的植物保色覆膜标本,培养了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3.1.3 植物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扩展能力。
我们学校承接有中、英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于是我们就在学生中开展了叶脉书签的制作试验,我们选用红叶李等叶形好看的植物,我们把10克碳酸钠和14克氢氧化钠投入装有400毫升水的烧杯中,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解,用三个酒精灯斜垫底部同时进行加热,等溶液温度较高时,将树叶放进去煮一会儿,原则是树叶变黄,树叶上的叶肉轻轻一刷就能刷下来时,这时叶脉仍是坚韧的,取出叶片用牙刷轻轻在自来水下刷洗,将洗干净的叶脉放入溶于水中的染料杯中染色,抖干后用吸水纸吸一下水,然后夹在两片玻璃中压平晾干,写上要表达的中、英文,最后在叶柄上系一根彩色丝线,一张张中、英学生合作交流的课堂礼品出现了。既运用了生物学知识、又拓展了英语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扩展能力。
3.2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结构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
3.2.1 制作细胞模型——培养学生创新领悟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制作细胞模型”这一实验中,琼脂不容易取得,需要量大费用高,在实验前,我让学生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琼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做到既经济有实惠?”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果冻代替琼脂,果冻壳作细胞膜,绿豆作叶绿体,花生作细胞核。这样一来,一个既经济有实惠,有欣赏价值的细胞模型就做好了,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培养了学生创新领悟能力。
3.2.2 改进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在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中,课本上要求用稀碘液染色,但观察效果不是特别的好,有的学生就提出是否可以用高锰酸钾或红墨水染色,我鼓励他们探索实验,结果细胞结构层次分明,效果非常好。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实验效果,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3.3 替代拓展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3.1 用蚯蚓替代鼠妇——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探究实验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但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城市学校“货源”不足,影响到实验的开展,我们想到了用蚯蚓替代鼠妇,蚯蚓学生也熟悉容易获得,我们决定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我们有塑料水槽,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我们把槽内分隔成三等分分别放上较干的土壤、潮湿的土壤、过湿的土壤,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湿土后,放上一些腐烂的叶子,盖上硬纸板,但能够通气,有利于蚯蚓呼吸,观察结果发现:蚯蚓集中在潮湿的土壤层,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
3.3.2 蝗虫溺水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推理能力。
在生物教材八年级上“探究蝗虫气门”这一实验中,教材小实验是:去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一只把头部侵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侵没在水里只露出头部,20分钟后,其结果是:头部侵没在水里的那一只没有死亡,把胸腹部侵没在水里露出头部的那只死亡了。通过推理得出蝗虫是用胸腹部的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这样的推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占据了课堂一半的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安排。于是我们拓展了实验:将胸腹部吸气扩张的蝗虫迅速放入倒置在水槽里的小烧杯内,水静后能够清楚地看到蝗虫胸腹部的气门处有小气泡并随蝗虫胸腹部的气门扩张、回缩而扩张、回缩,而蝗虫口器处没有看见这种现象,在短短几分钟的实验观察,学生就明白蝗虫是通过胸腹部的气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而不是靠口器。这样实验既简捷又省时,培养学生创新推理能力。
3.4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组织我校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广泛开展了生物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3.4.1 制作便捷的捕捉工具——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王娱在《探究外来物种-德国小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的实验报告》时,在捕捉德国小蟑螂时发现它既跑得快又要钻缝隙,还带有病菌,于是开动脑筋,发展创新思维,自己设计制作出了便捷的捕捉工具:用郫县豆瓣的塑料瓶剪掉下面半截,先在地上照住蟑螂,然后扭开盖子,再用带有手套的手取出蟑螂。进行喂养时,发现德国小蟑螂尾部拖着条形卵鞘,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实验室对卵鞘进行解剖统计卵粒数。
3.4.2 喂养投放病虫害天敌——培养学生创新试验能力。
姚君一在研究让重庆南岸南山植物园的樱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灿 烂”时,发展创新思维,根据嫁接成活的原理、动物缺氧窒息死亡的原理、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的原理对南山植物园的樱花进行了大量的实作对比试验,对樱花进行了嫁接,用药棉药泥水泥封堵蛀孔,投放病虫害天敌(食虫鸟20只、30只蟾蜍),既环保又经济,找出了一系列提高樱花的花色质量、延长樱花的花期的非生物因素和人为调控的方法。
活动开展两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学生实作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4.3 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学生创新写作能力。
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写作能力本身就不强,科技论文更是不知如何写,我们辅导学生学会收集实验、试验数据,分析实验、试验数据,根据实验、试验数据和实验、试验现象得出实验、试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斟字酌句反复指导学生修改出线的论文四到五遍。其中《“7.17”重庆水灾调查报告》和《实验探究酒精对胃蛋白酶的影响》获南岸区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探究杀灭德国小蟑螂的实验报告》获重庆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今年我们研究的课题《重庆南岸城区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初探》获得区级二等奖,《让重庆南岸南山植物园的樱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更“灿 烂” 》获得区级一等奖,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在活动中,学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提高了论文写作水平,在大赛中取得了不少的科技创新成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2006 创新与实践活动——生物教师培训教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54-62
[2] 《百年科技话创新》路甬祥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3] 王 玲,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生物学 2001,17(4):6-8
[4] 汪志明,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教学 2000,25(5):8-9
[5] 王建华 张文华 刘国璋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6] 上海科学技术协会编著《上海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
课件配音范文4
由于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是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解决目前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和改革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拟就“音乐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思路。
一、与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发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到教材编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与当前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第一,所使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年来出版的,以《标准》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贯彻、体现《标准》系统理论的教材。第二,教材的内容和所提供的信息应及时体现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第三,教学中应该把体现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学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这些年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比赛,比赛优胜者的录像所制作的DVD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第四,组织学生分批到中学见习或观摩中学音乐课教学比赛。
二、与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协同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究竟是当演员还是当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总是把自己所谓的专业(声乐或器乐)放在第一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上舞台当音乐家的梦想。另一方面,一些技能技巧课的教师(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总是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结果是学生的专业程度既没有达到上舞台的水平,又不知道怎样把专业技能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能力。
2 把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教学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之后,如何运用于中学的音乐教育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例如,要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中学器乐教学实践,把一些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声乐作品给学生进行自弹自唱的课堂实践,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这种协同教学的形式教学生把学习的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综合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增加“中学音乐教材教法”的内容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悉、研究中学音乐教材,学会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营造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材每一单元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以突出审美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还有知识技能目标,由于知识技能目标是以暗线的形式隐含在审美的过程中,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以鉴赏、实践的形式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和神韵,培养学生对京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还要在审美和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行头、唱腔、板式、伴奏乐器等基本知识,并初步体验演唱京剧的基本方法。
笔者建议要让每一个学生以中学音乐教材为依据,自己设计一至三节音乐课,以教案的形式进行交流、点评,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把“中学音乐教材教法”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类课程单独开设。
四、增设预备实习内容
所谓预备实习是指在“音乐教学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分批、分散地到中学进行教学片段的实践。相对在课堂内面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实践来说,由于预备实习面对的是中学生,所以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对于学生感受、体会中学的音乐教学实际,寻找中学音乐教师的感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提高预备实习的质量,建议教师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到中学进行实践,并且要对学生的预备实习准备工作进行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撰写预备实习教案,选择生动、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组织试讲,进行预备实习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工作等。
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时,在旁听的所有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发现,课堂上教师很少讲授理论,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每个小组都把各自的设计成果在课堂内展示,展示之后以自评、互评、他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投入,进步很快。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论”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学中所讲的理论与教学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来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1 “分解实践形式”。该形式就是让学生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这种形式可用于对某一教案中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实践,也可在讲授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方法时采用。
2 “微型实践形式”。所谓“微型实践”就是把一节课不同环节中内容重复的部分省略。例如,教唱歌曲环节只教唱一遍(省略后面的几遍),作品鉴赏时省略复听作品部分,这样既让学生较为完整地实践了一节课,又节约了时间。一般来说,“微型实践形式”需要20-35分钟时间。
3 “仿真实践形式”。该形式是让学生根据教案完整地上一节45分钟的课。课堂礼仪和教学过程完全模拟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求其他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和回答问题等方面以中学生的角色参与。由于“仿真实践形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对实践者的素质要求高一些,建议让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采用。
课件配音范文5
[关键词] 金银花;配方颗粒;位点特异性PCR;分子鉴定
[Abstract] Traditional authentication method is hard to identify herb′s authent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ormula granules because they have lost all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a new allele-specific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identifying the authentication of Jinyinhua formula granule (made from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based on an SNP site in trnL-trnF fragment. Genomic DNA was successfully extracted from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and its formula granules by using an improved spin column method and then PCR was performed with the designed primer. Approximately 110 bp specific bands was obtained only in the authentic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and its formula granules, while no bands were found in fake mixed products. In addition, the PCR product sequence was proved from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trnL-trnF sequence by using BLAST method. Therefore, DNA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method could make up the limitations of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quickly identify herb′s authenticity of TCM formula granules, with enormous potential for market supervi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formula granule;allele-specific PCR;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的粉状或颗粒状产品。配方颗粒具有携带方便、服用简单、易于调制、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同时实现了中药同批内产品物质基础的均质性要求,解决了中药长期以来质量不均的问题[1]。自2001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规定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以来,中药配方颗粒快速发展,经过10余年的试点,中药配方颗粒已超过600多品种,并广泛应用于600多家医院中[2]。
然而,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已完全失去了传统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其鉴别与监管已成为制约配方颗粒产业的瓶颈问题之一。由于生产、控制工艺的不同,中药配方颗粒一直处于“试点”阶段,尚缺乏统一可控的质量标准,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上技术监管难度较大[3],导致中药配方颗粒存在出现以伪充真、以次充好现象的风险,影响配方颗粒的临床功效。
作为质量控制的上游环节,配方颗粒的基原鉴定直接决定了其质量与疗效。由于配方颗粒系经提取加工形成的颗粒状制剂,已失去所有形态学辨识特征,无法通过性状和显微检测的方式进行鉴别;而在理化鉴别方面目前配方颗粒一般只通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别,但使用个别指标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对于近似种、尤其是同属近缘物种的鉴定具有很大困难;且对一些配方颗粒品种,因尚无专属性指标性成分而难以建立化学鉴定方法。因此,目前急需建立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方法用于配方颗粒原料物种的鉴定。
DNA分子鉴定是指通过比较药材、饮片的DNA差异来鉴别药材、饮片的方法。分子鉴定具有稳定、准确、特异性好、不受生物发展阶段与储藏加工影响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已建立多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分子鉴定方法[4-11],甚至也有对中成药乃至其汤剂进行分子鉴定的报道[12-16]。其中蕲蛇、乌梢蛇饮片分子鉴别方法已经作为国家标准率先收录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17]。2016年8月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对于来源复杂的原料药材,必要时采用DNA分子鉴别技术进行物种真伪鉴别”。
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建立特异性DNA分子鉴定手段,可解决配方颗粒物种基原鉴别的难题,有助于建立统一可控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其生产、流通、用药过程的监管,为产品追溯及仲裁提供依据。金银花配方颗粒(Jinyinhua formula granule)由金银花药材水提后加工而成,是临床最为常用的配方颗粒之一。本研究以金银花配方颗粒为例,运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对金银花的基原植物及配方颗粒进行鉴定,分析DNA分子b定技术对配方颗粒基原鉴定的适用性,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研究提供依据,为配方颗粒生产、流通、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标本库,收集金银花配方颗粒正品基原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及其同属混伪品短柄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灰毡毛忍冬、金银忍冬、盘叶忍冬、华南忍冬、西南忍冬、细毡毛忍冬、新疆忍冬原植物材料,使用硅胶干燥,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见表1。
1.2 配方颗粒
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购买金银花配方颗粒样品,共计17批,见表2。
1.3 仪器
VeritiTM96孔梯度PCR仪(Applied Biosystems公司);5810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公司);DYY-12型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SYNGENE凝胶成像系统(GENE公司)。
1.4 试剂
SpeedSTAR HS Taq DNA聚合酶、MightyAmp DNA聚合酶和DL2000 DNA Marker均购自Takara公司。
2 方法
2.1 DNA提取
2.1.1 植物DNA提取 使用改良CTAB法[19]提取金银花及其混伪品基原植物DNA,使用200 μL dd H2O溶解,-20 ℃保存。
2.1.2 配方颗粒DNA提取 使用改进的硅胶吸附柱法进行提取,取20 mg配方颗粒置于2.0 mL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 000 μL提取缓冲液,充分漩涡混匀至配方颗粒全部溶解,56 ℃水浴1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5 000×g离心5 min;取750 μL上清,加入至G2硅胶吸附柱,12 000×g离心1 min;弃穿透液,加入700 μL漂洗缓冲液,12 000×g离心1 min;取出离心柱转移至一新的2.0 mL微量离心管中,使用50 μL洗脱液洗脱。
2.2 鉴别引物设计
基于金银花基原植物忍冬及其同属混伪品间SNP鉴别位点(trnL-trnF序列625G/A)[18-20],设计金银花配方颗粒特异性鉴别引物Jinyinhua-1.F/R和Jinyinhua-2.F/R。使用Primer Premier 5.0 设计引物,参数为:引物长18~25 nt,GC为40%~60%,Tm位于50~60 ℃,扩增产物大小为100~200 bp,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见表3。
2.3 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取金银花及其混伪品DNA,使用设计的鉴别引物进行扩增,用于确定位点特异性PCR反应条件。25 μL PCR反应体系包含2× MightyAmp Buffer Ver.2预混液 12.5 μL,MightyAmp DNA Polymerase (1.25 U・μL-1) 0.6 μL、10 μmol・L-1上游及下游引物各0.25 μL,20% 聚乙烯吡咯烷酮-40(PVP-40)溶液1 μL,10 g・L-1牛血清蛋白(BSA)溶液0.5 μL[21],DNA 模板1 μL(约10 ng)。PCR反应在VeritiTM型96孔梯度PCR扩增仪上进行。初始反应程序见表3。取PCR反应产物,加入5 μL 6× Loading buffer (Takara 公司) 混匀后于溴化乙锭(EB)染色的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SYNGENE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成像。根据文献[19]方法对PCR反应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可鉴别金银花及其混伪品的位点特异性PCR退火温度、循环数和DNA浓度范围。
2.4 金银花配方颗粒真伪方法的建立
根据2.3项的结果,筛选出特异性鉴别引物Jinyinhua-1.F/Jinyinhua-1.R,取金银花基原植物、混伪品及配方颗粒DNA,考察①退火温度:57,59,61,63,65 ℃;②PCR循环数:35,40,45,50个循环;③Taq种类:SpeedSTAR HS Taq DNA聚合酶、MightyAmp DNA Polymerase;④不同Taq酶量:0.25,0.75,1.25 U对PCR鉴别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鉴别条件,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2.5 序列测定及分析
金银花配方颗粒特异性PCR扩增阳性产物,使用Sanger法进行测序,由北京睿博兴科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对获得的序列,使用BLASTn程序在NCBI核酸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以判断鉴别结果的准确性。
2.6 检出限
调整金银花、混伪品及配方颗粒的总DNA至50 mg・L-1,并进行逐级稀释依次获得浓度分别为50,10,2,0.4 mg・L-1的DNA。以所稀释的DNA为模板进行位点特异性PCR,以扩出条带的最低浓度确定检测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银花位点特异性PCR鉴别结果
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仅金银花特异性鉴别引物Jinyinhua-1.F/R在退火温度>53 ℃扩出条带,当退火温度为59,61,63 ℃时仅金银花出现特异性鉴别条带,混伪品无条带。大于30个循环时,金银花样品均出现明显条带,30~45循环时,金银花出现特异性鉴别条带。DNA浓度在0.5~100 mg・L-1时均可获得扩增。因此,本文最终确定的金银花特异性PCR的反应参数为95 ℃预变性5 min 后,(95 ℃ 20 s,63 ℃ 20 s,72 ℃ 20 s)共40个循环,并使用该条件对金银花及其同属混伪品进行扩增,结果金银花均出现条带,混伪品无条带,见图1。
3.2 金银花配方颗粒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根据3.1项获得的金银花位点特异性PCR鉴别体系,对金银花配方颗粒PCR鉴别反应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见表3。使用优化后的PCR反应条件对不同来源金银花配方颗粒或基原植物进行扩增,均可获得约100 bp的特异性条带,配方颗粒扩增条带亮度较基原植物条带弱;配方颗粒特异性PCR产物测序峰图与基原植物峰图一致,且与金银花trnL-trnF序列完全相同,见图2。
BLAST结果表明,配方颗粒特异性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似性最高的是金银花trnL-trnF(KU298636.1),一致性为98%,仅有1个T/A变异,经核对引物序列表明,该SNP位点位于引物倒数第二位,是为了增加特异性而人为引入的错配。
3.3 检出限
使用优化后的PCR反应条件,对不同浓度的金银花配方颗粒DNA模板进行位点特异性PCR扩增。DNA模板浓度在50~10 mg・L-1时,金银花配方颗粒均能扩增出约110 bp的特异性鉴别条带;降低至2 mg・L-1后,部分厂商配方颗粒无法扩增,见图3。
4 讨论与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经水煮沸提取1 h以上并加入辅料制成的颗粒状饮片,已完全失去了原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难以用传统鉴定方法对其真实性进行有效鉴定,无法满足《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对栽培、养殖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种,不同种的中药材不可相互混用”的要求。本研究运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对金银花配方颗粒及其基原植物进行鉴别。经过优化DNA 提取方法后,药材与配方颗粒均成功提取到DNA,采用凝胶电泳或测序比对均能成功鉴定到物种。动植物DNA经长时间煮沸提取后会发生严重降解,DNA降解程度类似古DNA样品,难以存留超过200 bp的DN段[22-23]。本研究使用了3Σ煌扩增长度的鉴别引物进行PCR反应,仅Jinyinhua-1.F/R引物在金银花配方颗粒中获得扩增产物,长度约100 bp,其结果与崔占虎等在水提液中获得的片段长度类似[13]。
本研究结果证明,即使在长时间煮沸提取的中药配方颗粒中,也有短片段DNA存留,可以使用特异性PCR的方式对其物种基原进行鉴定。由于不同中药品种具有不同性质,其配方颗粒加热提取时间、加水用量、辅料用量、干燥方法均有不同,应根据配方颗粒的性质和制备工艺,考察并选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寻找高稳定性DN段,遵循中药分子鉴定使用原则[24],使用短片段扩增与鉴定的方式建立配方颗粒DNA分子鉴别方法,并测试方法对原料药的适用性,从而建立覆盖原料、中间体、成品的配方颗粒真实性鉴别及溯源体系。由于配方颗粒DN段短,辅料干扰性大,基于SNP或短序列扩增的特异性鉴别技术,如位点特异性PCR、快速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及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鉴别技术等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原料收购、加工及市场流通、产品追溯与仲裁等方面将起到更好的控制和监管的作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睿,翟华强,田伟兰,等. 中药煮散的历史源流及其与现代配方颗粒的对比性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5): 965.
[2] 刘晖晖,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与临床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 13(1):9.
[3]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3:1.
[4] 蒋超, 袁媛, 刘贵明, 等. 基于EST-SSR的金银花分子鉴别方法研究[J]. 药学学报, 2012, 47(6): 803.
[5] Jiang C, Jin Y, Zhao X, et al. Rapid and robust authentication of deer antler velvet product by fast PCR-RFLP analysis[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A, 2017: 1.
[6] 张嘉丽,黄宇航,宋明,等.基于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及其混伪品[J]. 世界中医药,2016,11(5):777.
[7] 胡峻, 詹志来, 袁媛, 等. 基于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木通类药材的分子鉴别[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2): 2304.
[8] Newmaster S G, Grguric M, Shanmughanandhan D, et al. DNA barcoding detects contamination and substitution in North American herbal products[J]. BMC Med, 2013, 11(1): 222.
[9] 蒋超, 崔占虎, 袁媛, 等. 菟丝子, 莱菔子与其易混淆品的快速PCR法鉴别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2): 211.
[10] 马红梅,于静,戴明,等. 适用于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鉴别的DNA条形码技术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 (5):826.
[11] Jiang C, Yuan Y, Chen M, et al.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multi-species honeysuckle tablets[J]. Genet Mol Res, 2013, 12(4): 4827.
[12] 崔占虎,龙平,王颖莉,等.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草药, 2015,38(1):188.
[13] 崔占虎,蒋超,黄璐琦,等. 断肠草与金银花类药材水提液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38(16):2563.
[14] Lo Y T, Li M, Shaw P C. Identification of constituent herbs in ginseng decoctions by DNA markers[J]. Chin Med, 2015, 10(1): 1.
[15] 崔占虎, 蒋超, 李曼辉, 等. 连翘败毒丸中原料药材的分子鉴别[J]. 药学学报, 2013, 48(4): 590.
[16] Jiang C, Yuan Y, Yang G, et al. Fluorescence visual detection of herbal product substitutions at terminal herbal markets by CCP-based FRET technique[J]. Sci Rep, 2016, 6:33540.
[17]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5:372.
[18] 蒋超, 侯静怡, 黄璐琦, 等. 快速 PCR 方法在金银花真伪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19): 3668.
[19] 蒋超, 张雅华, 陈敏, 等. 基于双向位点特异性 PCR 的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24): 3752.
[20] Yuan Y, Jiang C, Liu L, et al. Convenient, sensitive and high-throughput method for screening botanic origin[J]. Sci Rep, 2014, 4: 5395.
[21] 蒋超, 崔占虎, 袁媛, 等. PCR 增强剂对药材 DNA分子鉴定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16): 2571.
[22] Pbo S, Gifford J A, Wilson A C.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from a 7000-year old brain[J]. Nucleic Acids Res, 1988, 16(20): 9775.
课件配音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鉴赏课
G633.951
一、初中学生乐感培养需求
1、视唱训练方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乐感,就要重视视唱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乐感有效增强。在此过程中,听觉训练就是根据学生音乐基础情况,安排学生对相关音乐进行“听”活动,使其在听音返墓程中提升自身乐感。视唱训练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一曲目进行视唱,使其在唱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乐感。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是相互作用的,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在引用此类方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接受情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学生音乐基础较差,教师应该对其视唱训练以及听觉训练加以重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农村地区学生要求过高,要引导其对音乐基础知识进行积累,保证可以更好的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专业素质。
2、重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乐感,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音高知识。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教师要通过音乐知识的教授,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音速知识、节奏知识进行理解,在学生理解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与音乐产生较多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求学生视唱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音乐环境中,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使学生积累音乐感性经验,使其乐感能力得以培养,进而提升学生音乐素质。
二、影响学生乐感培养与鉴赏能力提升的具体因素
1、教学实质性内容不多
受到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与作用,音乐教学被学校严重忽视,仅仅流于形式,而且,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而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并不重视,同样没有基于鉴赏能力提升的重视。最关键的是,所播放的音乐并不具有针对性,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很难学到实质性内容,影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难以理解教师所播放音乐的实质性内涵,无法感受音乐情感,为此,难以使自身的音乐乐感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2、教学形式创新性不足
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不足具体可以表现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听课,所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满足个人音乐需求。但是,学生并不具备音乐选择的权力,也无法真实地表达出个人的音乐情感。另外,音乐课堂在设置形式方面也缺乏创新,教学的内容只是播放音乐,没有采用其他形式开展音乐教学。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措施
1、创设合理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音乐乐感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设置合理、具体的、可观的音乐情境,使学生们在可触摸的、可见的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乐曲,感受音乐的真实魅力,同时不断培养音乐乐感,促进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华夏古乐》第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流水》这两首古乐,使学生熟悉了解古琴乐器,在此过程中理解分析乐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欣赏这两首古乐,感受古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让班里学习古琴的两位同学带上自己的古琴,在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进行古琴演奏,使学生们在可见的、具体的音乐节奏中感受古琴乐器的魅力,培养学生们的具体乐感。演奏结束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们播放北宋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片段,让学生们用心感悟本词的热情与豪放,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现场演奏古琴和多媒体播放古诗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本课的音乐鉴赏。分析古琴具体构造、历史沿革,并且结合相应的音乐内涵,给学生们讲述具体的分析技巧,使学生们在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中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音乐乐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室引导学生布置合理的音乐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高效鉴赏音乐,高效提升音乐乐感。
2、合理使用多媒体,培养学生音乐乐感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提供动态的图画、优美的乐曲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引进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们的整体音乐乐感,从而促进学生们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一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学唱京剧歌《唱脸谱》,体会并分析传统的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糅合之美,从而调动学生们学习京剧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京剧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们播放各式各样的音乐视频,其中包括“周杰伦的《双节棍》,腾格尔的《天堂》,韩红的《天亮了》”先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再播放本课的教学重点《唱脸谱》的视频片段,进入本课的正式学习欣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唱脸谱》这首歌分成两小段来讲授。在讲第一段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述强拍、弱拍、饱满音、休止符的演唱技巧;在第二段中给学生们讲述西皮、二黄唱腔的知识,同时练习拖腔的演唱法,并指导学生对京剧演唱进行模仿,培养唱京剧的音乐乐感。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促进有效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音乐乐感与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音乐,而且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音乐并不仅仅是节奏与歌词,它所涵盖的范围甚至更宽广。为了让学生更喜欢聆听音乐,并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要重视对其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