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练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练歌技巧范文1
关键词:歌唱 发声 技巧
对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讲,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单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途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使其演唱达到一个理想的艺术境界。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规律
歌唱发声练习首先要求每位声乐演唱者都要认真了解与熟悉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特性,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不断反复地练声及演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的规律性。
1、在歌唱艺术演唱中,每位演唱者首先必须充分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实际应用,因为在整个的声乐功能体系中,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如果没有呼吸就谈不到歌唱。换句话说,声乐上所有一切的艺术技巧,没有一项是可以脱离气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
2、歌唱发声时,喉咙的打开、喉头的稳定,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歌唱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喉头位置的正确与否也是获得声音自然、流畅、稳定的关键。
3、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因为要使声音获得饱满丰富、优美动听的音色效果,是要经过我们专门的训练与学习的。尤其对声乐初学者而言,是较难把握的一门课题。由于共鸣训练与其他发声基础要求是分不开的,因此,它要求歌唱者要通过母音的转化,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控气息等发声技术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并以此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范围,美化声音色彩,并最终使各种不同声区协调统一起来。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与声的结合练习,可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用能力,使之更加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的演唱能力。
6、在每次声乐训练过程中,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人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虽然歌唱是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但我们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在咬准字音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乐感。音阶、连音、跳音等发声练习,一方面是肌肉、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演唱的歌曲打动观众,才能最终取得完美的声音艺术效果。
二、声乐技巧训练
歌唱的发声训练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去进行练习,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按照音域的进展来讲,歌唱发声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人声的自然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人的自然声区范围内所进行的发声训练,它主要是以中声区的训练为主,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机体的各部分肌肉组织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在各个声部的训练中,无论是哪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因为中声区的音属于人们的自然声区。所以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
2、不自然的阶段
所谓不自然的阶段是与自然阶段相对立而言的,它主要是指在这个阶段的发声过程中所发的每个音都是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发音有所区别的。比如“妈妈”的“妈”字,在平时说话时不需要对口型有所要求,但在演唱时为达到某种特定的声音效果,我们需要把挂钩打开、口形张大,以使声音毫无阻碍地发出来。
练歌技巧范文2
【关键词】锯割 锉削 平面 垂直度 平行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79-02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中高职毕业的学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十多年前,国家就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使当时邓建军等一大批“高级蓝领”成为全国的技术模范、学习典型。随着修造船业的迅速发展,培养钳工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但离不开手工操作),而锉削与锯割又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锉削与锯割又是修理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而又不易掌握。怎样来缩短时间,提高练习效果,如何解决训练中的难点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呢?本人在多年的钳工实践中总结出锯割与锉削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锯割与锉削技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锯割姿势的训练
在进行钳工操作时,每一项操作都有其特殊目的和要求。如錾削姿势的训练,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是站立位置正确,錾子、手锤握法正确,锤击准确有力,难点是锤击准确有力。以锯割来说,在基础操作训练时,及时纠正操作姿势出现的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姿势,通常右手握住锯柄,左手压在锯弓前上部,稳稳地掌握锯弓。正确的操作姿势能使学生正确用力,降低疲劳,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钳工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了,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包括: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与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工作。刚开始要对这些动作反复操作,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实践,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
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学生初次进行钳工操作时就要对其姿势作严格要求。本人在实践中总结出“分解法”,即学生初次锯割操作时,将锯割操作分解成若干步,对每步先分开练习,然后再进行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演示要到位,巡回指导要勤。对个别掌握差的学生要重点帮助,一旦发现动作、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对操作姿势正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表扬。对初学者来说操作姿势不正确的居多。由于学生身高不同,学生离钳台的距离究竟多远要因人而异,很难设定一个具体数字,只有当操作者握锯前,手的小手臂与大手臂成约90°时,锯条前端变色处搭在工件上,此时操作者站位最合适。
又如,操作者视线不正确、习惯用右手的,视线应从左往右看,否则姿势变形,容易产生分力,锯缝歪斜。对诸如这些不正确的操作姿势,老师要及时提示纠正。正确姿势见下图。教师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训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变学生对实习的态度,并明确指出,钳工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的,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的,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锯削姿势图
工件夹在左边便于操作者观察锯缝、锯断时方便接取工件,工件锯缝靠近钳口铁可减少振动。首先,要注意夹力,既不要夹得太紧,也不要夹得太松;工件既要夹牢,又要防止变形。其次,掌握起锯要点。起锯操作时要遵守起锯要点:行程短、压力小、速度慢、起锯角度正确。一般采用远起锯,这种起锯方法便于观察锯割加工线,易正确定位操作,起锯角约为15°,至少要有三个锯齿接触工件;起锯锯缝深度一般达2mm左右才转为正常锯割。最后,及时纠正锯缝偏斜。在锯割操作前,应按技术要求决定采用单线法还是双线法操作,在锯割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眼睛要注意观察锯缝,若发现锯缝偏斜,应及时纠正。纠偏的方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左偏左摆,右偏右摆”,即当锯缝相对于加工线向工边偏斜时,锯弓稍微向右边偏斜一个较小的角度,这样就可以把偏斜纠正过来。因为锯缝是锯条锯割产生的,锯条锯割方向偏哪边,锯缝就偏向哪边。
因此,只要相应地把锯条往反方向锯割就可以纠正过来。只要锯条按单线法沿着加工线或按双线法在加工线内操作,就能确保工件的垂直度、平行度、尺寸等技术参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 锉削的训练
锉削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在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准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起步阶段产生兴趣,并用最快的速度把基础训练做好,是关系到学生以后实践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站立姿势
理论教学要求:身体与钳口平行线呈45°,左脚与钳口中垂线呈30°,右脚与中垂线呈75°夹角。左右两脚之间距离为250~300mm。
实践教学技巧:学生在刚接触锉削实训的时候,站立容易出现身体角度不到位的现象,影响锉削运动的准确性以及锉削技能的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借助教学使用的粉笔,在台钳地面上按不同的角度要求以及相对应的位置画出三条简单投影线,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右脚跟旋转可以触及左脚后跟,即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2.锉削起步
理论教学要求:锉削动作开始时,身体预先前倾10°,锉刀运行到1/3处身体前倾15°。
实践教学技巧:锉削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在粗锉阶段,体力消耗最大,所以如何掌握力量的正确运用对锉削的速度、精度都十分关键。
锉削起步,尤其是粗锉阶段,刚开始时一定要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锉刀向前运行。粗锉起步时身体先向前运行,左腿稍微弯曲,右腿用力,身体带动手臂,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省体力,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3.回程动作
理论教学要求:锉刀运行到2/3处,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身体回到起步动作,倾斜15°。
实践教学技巧:回程动作是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掌握比较困难的动作之一,操作中学生容易出现回程动作控制不到位或没有回程动作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在锉刀长度方向上标注出2/3处。当锉刀在工件上运行到标注位置,身体与手臂呈现反向运动,双手臂前伸将锉刀送出完成最后1/3动作,左腿由弯曲状态变为伸直,带动身体返回初始状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最终熟练掌握完美过渡的锉削动作。
如长方体锉削时,为了更快速、有效、准确地达到加工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加工。(1)选择最大的平面作为基准面,先把该面锉平,达到平面度要求。(2)先锉大平面后锉小平面。以大面控制小面,测量准确、修整方便、误差小、余量小。(3)先锉平行面,再锉垂直面。一方面便于控制尺寸,另一方面平行度比垂直度的测量方便。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成功率的提高,实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从学生起步阶段就掌握好基础内容,对进一步学习锉配技术打下坚实的基本。
参考文献
练歌技巧范文3
气息,顾名思义,是呼吸时进出的气。日常讲话的清晰与否需要依靠气息来调节,声乐演唱时音色的完美发挥也需要气息的调节和控制。平时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如部分学生在唱歌时旋律把握不准确、中长音处理不均衡等,这些都与气息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生理角度而言,呼吸是通过口、鼻、喉、胸腔、腹肌等器官的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人类的本能运动。而从声乐学角度来讲,我们所讲的呼吸则是指在本能的呼吸作用上加上歌者有意识的安排、控制而产生的气流运动。声乐的气息控制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专业的训练才能获得。在进行歌曲演绎时有意识地控制呼吸,均匀地调整吸进和呼出的气息,是每一个合格歌者的必备能力。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按照呼吸的频率不同可以分为急吸急呼、急吸慢呼、慢吸急呼、慢吸慢呼四种形式。常用的气息训练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惊讶抽泣练习,这种方式往往难度较高,在练习时一般要求练习者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同时进行夸张而又迅速的吸气动作,此时两肋迅速扩张,横隔稍微下沉,气息迅速上下游走。这种气息练习往往要坚持一段时间方能有效;另外一种是“狗喘气”式训练,这一种训练方式难度相对较低,其训练的重点在于“吸”。其要求练习者身体呈放松状态,在胸廓吸满空气的同时利用腹肌和横隔肌匀速短促地呼气。在进行这种方法的训练时,歌唱者要特别注意气息的稳定和弹性,吸时有力,呼时自然,这样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对气息的锻炼均十分有效,但也都相对枯燥,需要训练者具备一定的耐力和毅力。总而言之,歌曲的演绎需要气息这个强健的根基做支撑,所以歌者必须学会熟练地控制气息。
二、语言
声乐艺术是对语言要求较高的美学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下,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字正腔圆的语言标准。尤其是在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民族声乐艺术家更是创造性地将我国传统戏曲、曲艺的语言特色融入到声乐教育及实践中,这就使得我国声乐艺术语言呈现出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于一身的风格特点。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区方言与民族语言千差万别,这就使得构建统一合理的声乐语言标准变得十分困难,同样也给声乐教学与学习带来了不便。若是声乐演唱中混入了不应有的地方口音,则会异化作品的风格,影响作品的原本表达,甚至会使声乐演出效果大打折扣。笔者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影响声乐表现的不良语言习惯:一是字头不准,即不能正确找准声母,造成发音不清晰。字头决定了声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的声母发音是引导词语发音的基础,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造成了声乐艺术传情达意障碍,影响了歌唱效果。二是面部过于放松,造成咬字不清。在声乐训练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放开声带发声,会提醒他们放松面部肌肉,当面部肌肉过于松弛时,咬字就会出现乏力、语音失准的现象。三是受到方言及个人习惯的影响,语音语调不正规。我国南北语调差异很大,在进行声乐学习时各地学生很容易将地方语调带入到歌唱中,从而影响了声乐作品的韵味。针对以上对声乐语言情况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一是细化声母练习,将南北地区最易混淆的h、f等声母加入到唱声中去,反复矫正不良发音;二是强化韵母练习,韵母是实现汉语发音字正腔圆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韵母发音时的口腔状态进行指导,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发出饱满、圆润的字腹。
三、共鸣
科学上的共鸣是指物体震动或摩擦时频率接近产生共振,进而发出声音的声学现象。声学共鸣效果取决于发声物体的具体状况。同理,在声乐艺术中,能否塑造良好的共鸣也取决于歌唱者自身发声器官的客观条件及主观掌控能力。共鸣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人声的音量,创造出音响效果。二是放大音色优势,美化歌者的声音。在歌唱时,共鸣将人声聚拢而后释放,从而令声乐艺术呈现出更加立体的效果。我们可以说,共鸣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歌者的演唱水平。正因如此,我们才应努力将共鸣练习好,寻找营造良好共鸣的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歌唱者很努力地发声,但仍出现“声音较小、不连贯、松散”等情况,这就是不能合理运用共鸣器官所致。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好的共鸣,歌者声乐演唱的声音效果才会更加圆润且具有穿透力。那么如果才能实现好的共鸣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腔体打开程度,腔体的开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共鸣效果,一般来说美声唱法腔体多呈竖形打开,而民族声乐的共鸣腔体则稍向两边扩大。声乐学习者要把握住共鸣腔体的形态,塑造风格适当的共鸣。二是维持良好的情绪,众所周知,情绪对声乐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共鸣过程中,情绪是否稳定关乎到能否发出持续稳定、声区统一的声音。歌唱者要多进行公开演唱、多尝试不同情感表现的声乐作品,逐渐培养自己控制情绪、稳定情绪的能力,防止因情绪不稳定而出现的共鸣破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共鸣的效用。除了以上两点注意事项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共鸣效果,歌者在发音前还要注意对自身音色进行加工,在调整气息、稳定喉结后,再打开口腔,同时把发音区调高到头腔共鸣点上,这样发出的声音音量更大,音色更美,音域也更宽。
练歌技巧范文4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已经逐步发展出与其他行业进行有效结合,为发掘客户需求而产生的多种银行服务模式。与商业结合产生的信用卡,与互联网结合产生的网上银行,都是银行业整合跨行业资源优势,形成收入增长点的成功先例。而时下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无疑是银行业下一个嫁接的目标。近期不断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已经在预示着银行新一轮业务变革的蓄势待发。
让银行随身携带
与其他形式的手机银行不同,“建行手机银行”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开创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渠道。从应用角度讲,建行在最初就希望“建行手机银行”突破已有业务形式的藩篱,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为客户提供各种银行业务的全新服务形式。联龙博通在综合考虑建行提出的“最便捷”和“全功能业务”这两点最核心的客户利益之后,大胆而前瞻地提出以手机上网为通信方式的“建行手机银行”产品设计方案。
据了解,使用“建行手机银行”,客户只需将自己的建行账号与手机号进行绑定设置,就能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发出交易指令,在手机界面上直接完成包括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银证转账和外汇买卖等各种银行业务。不用随身携带各种银行卡,也不用到银行柜台排队,真正实现银行随身“携带”。
出色的产品设计和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建行手机银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各方的广泛认可。因其具有“全国开通、全国漫游、24小时在线、全功能支持、菜单式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客户无论在哪个地区办理手机银行业务,通过手机漫游,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随时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对银行业务快捷性和方便性的需求。
前景是否真的诱人
练歌技巧范文5
【关键词】梁格法;单箱多室;弯桥;横向分布系数
近年来弯梁桥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立交中数量逐年增加,尤其在互通式立交匝道桥设计中应用更为广泛,而横截面大多为箱型梁。此类桥梁具有斜、弯、坡、异形等特点,给桥梁的线型设计和构造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下面简述其受力特点:
(1)弯桥在外荷载作用下会同时产生弯矩和扭矩,并且互相影响,使梁截面处于弯扭共同作用状态,其截面主拉应力往往比相应直梁桥大得多。
(2)弯桥在外荷载作用下,还可能会出现横向弯矩。
(3)由于弯扭耦合,弯桥的变形比同样跨径直线桥要大,外边缘挠度大于内边缘挠度,而且曲率半径越小、桥越宽,这一趋势越明显。
(4)弯桥的支点反力与直线桥相比,有曲线
外侧变大,内侧变小的倾向,内侧甚至可能产生负反力,出现梁体与支座的脱空的现象。
由于弯桥受力复杂且单箱多室箱梁存在较大畸变和较大的桥梁宽度以及较强的抗扭刚度等原因,经典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方法(如杠杆原理法、 修正偏心压力法、铰接梁法、刚接梁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等) 均不能用于弯桥箱梁。因此对于弯桥,在横向分布计算中,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空间受力计算分析。
1梁格法
1.1 梁格法理论
箱型断面可以看成是几个顶底板相连的工字型断面的组合,当桥面很宽或不规则时, 或因为车道的分叉等导致不规则加载时,会使各个工字梁的内力产生差异。此时为了得到各梁较为准确的内力,可以用很多纵向单元来模拟工字梁,同时加入一些横向单元来模拟各工字梁之间的横向连接,有时为了加载的方便还会引入一些虚拟单元,从而形成一个平面网格。如此用一系列相互交叉的单元组成的平面网格结构来进行箱梁的受力分析,即梁格法。
梁格法的最基本原则是:在相同荷载作用下, 梁格模型和它所模拟的箱梁具有相同的变形,并且每一梁格内的弯矩、剪力和扭矩等于该梁格所代表的实际结构部分的内力。
1.2 梁格划分注意事项
1. 梁格的纵向杆件形心高度位置应尽量与箱梁截面的形心高度相一致。纵横杆件的中心与原结构梁肋的中心线相重合,使腹板剪力直接由所在位置的梁格构件承受。
2. 每跨内的虚拟的横向联系梁数量不应过少(划分为1.5m左右一个在精度上应能满足要求)。
3. 虚拟的横向联系梁之间尽量要设为铰接(可将纵梁之间的虚拟横梁分割为两个单元,将其中一个释放梁端约束)。
4. 虚拟的横向联系梁的刚度可按一字或二字形矩形截面计算。
5. 虚拟的横向联系梁的重量应设为零(可在截面刚度调整系数中调整)。
6. 当虚拟的横向联系梁悬挑出边梁外时,应设置虚拟的边纵梁(为了准确地计算自振周期和分配荷载),此时可将虚拟的边纵梁作为一个梁格进行划分。
2软件选用
目前桥梁分析通用大型有限元软件主要有ANSYS及MIDAS等。ANSY的Beam24属弹性薄壁杆单元可以计算单室薄壁杆截面的剪力中心,单箱双室截面,只要左右对称,可以把中腹板略去后按单室截面计算.除此之外的截面 ANSYS 也没办法计算。而MIDAS软件含有专门的梁格法建模模块且应用广泛,因此此处选用MIDAS来模拟计算。
3求解方法及实例分析
结合以上理论分析基础,我们现以某20m+20m+20m连续弯梁桥为例,采用 midas/civil
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的梁格法分析。弯桥半径为45m,按3车道设计。横向划分为5份。梁断面如图1所示,梁格划分情况如图2。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图1 箱梁断面
图2 梁格划分
图3 梁格法模型
方法一:采用空间梁格模型施加单位力法计算。为形象地显现该箱梁的变形情况, 分别在箱梁跨中各腹板顶部位置施加P = 1 000kN 的集中力, 求出相应各板跨中截面挠度值。按公式(1)计算横桥向各板位置处的影响线坐标。
(1)
式中: ――横桥向各板位置处的影响线坐标值;
――单位力Pi作用于第i号板跨中截面引起的第j号板跨中截面位置处的挠度;
根据所求得的影响线坐标绘制影响线,进而可求出横向分布系数。
方法二:采用空间梁格模型定义车道荷载法进行计算。对于移动荷载,需要根据最不利的布置情况进行加载。对于弯桥,涉及到两种布置情况:内偏和外偏。运行分析后查看在车道荷载作用下各板跨中截面挠度值。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N――车道数;
――第i号板跨中截面挠度值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方法一形象直观但计算量较大;方法二简便可行且车道荷载施加时考虑了内偏与外偏,较符合实际。考虑篇幅问题,这里仅简述方法,不再详细列出结果。
4 结论
1)按空间梁格模型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可真实模拟实际结构,力学概念清楚。
2)通过该工程实际的应用分析可见,分析的准确度取决于横向铰接模拟以及梁格刚度模拟的准确度以及梁格单元受力特性模拟结构的准确度。
3)基于梁格理论模拟弯桥箱梁分析的不足之处是梁格刚度等效模拟相对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梁格法不能考虑剪力滞、扭转、畸变产生的截面翘曲,该理论有待更深入地研究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凤莲,罗世东,苏竹松,等. 广珠城际简支多片箱梁桥内力横向分布研究 [J]. 铁道标准设计,2005( 11) : 113 -115.
[2] 赵兴中,马琳. 预制装配式小箱梁桥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的研究分析 [J].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 ( 2) :94 - 97.
[3] 贺栓海,谢仁物.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
[4] 姚玲森.曲线梁桥的实用计算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1982115(3):36-511
[5] 刘志文,贺拴海.曲线梁桥结构分析系统[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3):40-431
[6] 王光林.箱型梁的梁格分析法.[J].山西建筑.2005.4.
[7] 杨志华.梁格法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计算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5.
[8]E.C.汉勃利.桥梁梁上部构造性能.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
练歌技巧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学生个性思维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可以说一个更加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APP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一般商业化的APP相比,面向高校学生的智能手机APP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种类APP具备自身所设计的应用软件功能。越来越多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应用产品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市场及高额的利润催生了更多的个人及企业投入到这个产业中去。因此,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希望自己设计一款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机APP,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于是,学生就将这些个性思维创意写成文档并设计出好的手机APP,参加国家蓝桥杯团队赛,如果蓝桥杯团队赛进入全国一等奖,现场就会有风投投资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意思维,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对学生自主设计APP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APP简介
简单地说,能让用户在移动中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获取信息,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运营商非常强势,手中完全掌握了用户的基本信息。至于终端形态,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主要有Apple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系统。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并逐渐取代电脑上网行为,因此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社团GO!APP设计方案
社团go与微信建群的区别:1、社团go是垂直、细分的应用。2、使社团之间有了专业平台。3、由专业团队管理并提供社团专属服务。4、采用O2O模式。
学生通过该APP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社团,社团分类为“运动”、“娱乐”、“艺术”、“生活”、“文学”和“其他”。更细分为:“动漫社”、“电竞社”、“摄影社”、“剪纸社”、“电影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只用下载该APP,通过手机号或邮箱注册成为会员,每次登陆即可。有个人中心、账户管理、修改密码等功能,还可以添加社团好友,查看我的社团和我的好友,界面友好,功能完善。
三、结束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APP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创新能力引导下的竞赛,促进学生蓝桥杯团队赛个性思维,达到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罗军舟,吴文申,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计算机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