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电子白板;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95-1

一、运用电子白板,课前做好有效准备

首先,学生课前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参与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甚至是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带着问题去备课,效率就事半功倍了。例如:在“营造地表形态力量”一节中,首先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大致了解一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方式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因为学生在日常活动和旅游活动中见到过多种不同的地表形态,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基础,所以让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例如:喜马拉雅山形成过程,岩浆活动等与内力作用有相关视频;风蚀蘑菇、沙滩等与外力作用有关的图片,学生在收集这些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会对教学知识有个初略的认识。这样,既会对课上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的。

其次,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环节。教师利用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所带疑问,可以初步进行学情分析,例如:本节课学生对一些景观图并不陌生,但“图文转换”仍是学生的弱项,教师把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自己上课需要用到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在课堂上随机调用,这样在学生的合作下,在电子白板技术支持下,教师课堂展示过程将更自由更丰富。

二、如何有效挖掘电子白板在地理课堂的潜能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非常灵活地实施教学过程,它比普通的多媒体增加了好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不具备的,因此如何把这些实用的功能应用到地理课堂中去呢?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电子白板播放器功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感受自然界美景,进行了本节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知识获取的渴望;(2)插入文件功能。在学习内力作用的时候,我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视频导入电子白板中,形成白板课件,插入的视频可以随意缩放,非常方便,以此来刺激学生眼球,可以加深印象;(3)绘图功能。在讲到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知识点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东非大裂谷、华山图片通过拖动、放大与原景观图结合,让学生通过此功能在电子白板上直接版图绘出其成因,当时学生都产生浓厚的兴趣,踊跃参与。这也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达到了教学目的;(4)遮屏的局部遮挡功能。地壳垂直运动案例中,将重点强调的图片遮挡,使学生醒目易懂。在讲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我充分用了电子白板的;(5)拖拽功能。将多张图片展示给了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所学知识实用化,加深对本节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6)电子白板的书写、橡皮擦功能。让学生在景观图片中演示形成原因,生动直观,学生充满着足够的热情和好奇,在后面的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我边讲边画,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效果直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节省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此外,在学生做练习时我利用教学平台出题,学生则通过按表决器来回答,电脑马上能呈现统计结果,还可以穿插网络课件进行课堂反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同时也为有能力的孩子完成开放题创造了一定条件。

三、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有效的师生教学反思

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之所以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无法完整地记录保存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时往往出现遗漏,从而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一大突出特点,即板书内容可以被存储下来,这为师生教学反思提供了平台,同时运用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也可以实现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的转变。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2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

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经过备课预设,通过语境渲染,运用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情境资料,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或者实验模拟,引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开展有效学习和探究。营造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是在保证教学有序性的前提下,突破教学难点或者突出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情境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避免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的探究,问题指向要明确具体,不能似是而非。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规律。课堂情境设置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因素之一。

一、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1.引入生活,搭建教学情境的感性载体

生活化的问题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仿佛如临其境,其主要特点就是有形、有境、有情、有体验。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被或者当地典型植被,很多校园绿化里都有樟树、广玉兰、山茶树等树种,可与水杉以及雪松等作比较,通过身边熟悉的人地环境作比较从而掌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等自然植被的概念和区别。在学习热力环流时,设置探究情境:夏天教室里开着冷气,突然开门,站在门口感觉空气流动有什么特点?夏季开空调制冷时为什么多把风口朝上?我国北方民宅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室内墙壁较低处?这种直观、经验的生活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地理教材中关于问题探究材料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等,这些地理图像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如在欧洲乳畜业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欧洲著名景点,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发达的畜牧业及其发展的自然条件、特色的饮食文化、浓厚的人文气息等,使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区域气候特征等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

2.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角色扮演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如,在学习城市化时,可联系当地城乡发展实际,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如果你是环保局长或市长,将如何布局城市功能区?如何解决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如何调控房地产价格等?再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设置“北极熊的困惑”、记忆中的“快乐老家”、北极熊快乐生活的照片、“我们”的未来该去哪里等系列情境,以北极熊第一人称的角度,把学生引入气候变化的故事情境中,逐步推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的探究。在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可设置“选美中国”活动方案:(1)展示多张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景观图,学生欣赏。(2)从中选出你(或小组)认为最美的一个景观。“美在何处?”引导学生描述地质地貌特点、特征。(3)“因何而美?”探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4)“美的实质”,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美丽的风景中”探究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认知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鼓励参与,促进个体实践能力发展

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布置地理橱窗、地理板报、墙报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经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新知的生成与运用。“学习有用的地理”能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之主动参与地理学习,达到善学地理、乐学地理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和课外运用的延伸。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成员往往得不到均衡发展机会。教学过程也应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比较垂直方向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高低是个难点。这时不妨鼓励学生拿出携带的水杯并装满水,根据水杯中不同部位水压的大小引申到垂直方向上气压高低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4.观点碰撞,促进地理思辨能力发展

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提问指向要明确、具体、科学且能层层递进,考虑学情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个体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如,在学气的受热过程时,某老师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原因何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感觉气温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同一经纬度,为什么会“高处不俸”?学生对此产生了不同观点的碰撞,由此引申到对大气受热过程的探究,并能加深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的区别,进而能有效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在学习西气东输工程、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时,都可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地理问题的理解和思辨能力,学会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辩证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思想。

5.“点赞”引导,调控教学情境的方向

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点赞”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尊重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营造“正能量“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创造性的结论,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捕捉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神态、眼神等间接的反馈信息,从中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呈现的密度、方向、进程等。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暖时,教材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指出它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完全是一件坏事吗?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梯田生产,了解梯田耕作和水土保持的关系。水土流失会导致上游土层流失以及河道淤塞等生态问题,但是它百害而无一利吗?如果没有水土流失和河流的搬运能力,中下游的河漫滩、三角洲以及沿海滩涂的养殖又从何谈起?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样在探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探究的结论可能集中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有其积极的价值,需要适时引入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关注城市化问题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养成。

二、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须注意的问题

1.注意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情境设置要考虑班级里不同学情梯度的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情境,在课堂中留给学生适度的独立思考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

2.注重地理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内容教学中, 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地理习惯,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注重科学性

在创设、开发及利用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积极开发和积累问题情境资源,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时一堂“素课情境”同样会得到学生认可,如传统教学法中的语言讲授、板图、板画等同样能创设情境,在加强学生基础、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趣味性教学模式逐渐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趣味式教学法的教学核心是趣味性、实效性,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如果仅仅应用传统式的板书教学模式,必然难以跟上时代的教育潮流。高中地理学科自身具备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空间想象能力,才能解决地理课堂上的诸多学习难题。该文就高中地理课堂趣味式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旨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趣味式教学法;悬念教学法;教学效率

一、提问模块的教学优化设置

1.1提问模块是高中地理教学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需要进行新知识内容提问模块的优化,进行所提问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俗易懂,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协作。在这个环节中,提问模块的设置必须要保证温故知新。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进行所提问问题的精密设置,确保问题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比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本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布是怎样的?影响本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农业地域及农业区位的关系的?如何利用好综合分析方法及其区域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

1.2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将农业区位选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揭示出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活跃心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联系已知及未知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汲取所学知识内容的精华,由简单到复杂,逐步的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地理趣味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应用生动形象的教学事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与所教学内容相关的谜语、诗词、地理现象等进行教学,实现地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的结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保证课堂教学气氛的提升,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教学范围。比如,在《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将城市的等级比喻成倒立的古埃及金字塔,经济越发达,综合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影响的范围就越广,等级就越高。让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知识,这样教学的目的是摆脱地理教学的枯燥性、抽象性,让学生喜欢上听课。

(二)优化数据信息资料的应用方式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教师需要进行数据信息资料应用方式的优化,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充分、科学、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比如,在《荒漠化成因与防治》这一章节,教师可以进行我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比较。通过充分科学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让学生了解到沙漠侵吞、水蚀、风蚀等的恶劣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知识,这是高中地理课堂趣味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又如,在环境问题教学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我国水资源消耗速度、森林消失速度、沙漠化进程等数据的播放,这些鲜明数字的科学数据会让学生触目惊心,引起学生内心环境保护的共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现教学工具的多元化

3.1时代的发展,让教学工具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必须保证教学手段的多元性,避免教学模式的枯燥性、单一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音频教学、实物模型教学等手段的应用,进行相关影视图像的出示,保证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提升,让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突破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翱翔在知识的天空。科学技术的进步,让多媒体设备不断得到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补充,教师可以自做相关的教学影视资料,通过对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再现地理知识的相关场景,如地震的整体过程,火山爆发的过程,沙漠化的过程等,让学生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及地理现象,利用相关的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2比如,在地表形态变化章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音频资料的播放,播放一些海蚀、水蚀、风蚀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地表形态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再向学生讲授影响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力量,进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图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学习,能够了解相关的地理现象及规律。

3.3比如,在地理环境特点这一章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师需要进行不同专题地图的教学综合,进行气候分布图及自然带分布图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掌握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世界自然带的分布状况,自然就能够依靠气候的分布规律,掌握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进行不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关系的分析,这需要让学生自己利用好地图,做好地理知识点的对比及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现悬念式教学法的应用

4.1在实践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进行悬念式教学法的应用,利用一些带有悬念的问题导入新课,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喜欢去推测,乐意去想象、分析,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悬念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悬念的设置,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这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2比如,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章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蝴蝶效应现象的引入: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偶尔振动翅膀,几周后就可能在美国产生灾难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地理环境之间是整体存在的,每一个细节的变动,可能就会影响整体布局的变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然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如,在时区及日界线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时区与日界线的关系,教师如果单纯的板书教学,可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悬念教学法的应用,设置一个合理的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设置:哥伦布完成环球旅行回到美洲时,发现航海日记的时间与当地时间相差一天,船员们百思不得其解,同学们如何解决他们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必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地理课堂趣味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国军.重庆市乡土地理教学发展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4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容选择;问题;原因

一、内容选择主要问题

1.内容选择研究不够深入

在调查中发现有71%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这些教师普遍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问题,并且认为内容选择方面的研究有价值,但是这些地理教师中仅有30%的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问题做过系统性研究,课堂教学中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持,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看似在讨论、相互学习,实则却没有真正理解要探讨的问题,无法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内容选择太难或太易

选择合适内容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学校实际课堂的观察中发现,一些教师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设置的合作学习任务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感觉茫然而无所适从,得不出预期答案;还有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自己就可以独立解决,不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降低课堂效率,没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完全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3.内容选择过多且缺乏层次

目前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于频繁,有的教师甚至在一堂课中布置五六次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内容过多,学生认知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在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上缺乏层次性,没有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利于引导学生思维,造成部分学生所探讨的解题思路与教师的预设答案背离。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还存在脱离教学目标的现象,讨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和核心能力的训练。

二、内容选择问题简析

1.理论研究不深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深入到中学地理课堂,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中学地理教师虽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问题,但是目前较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问题做过深入、系统研究,在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缺乏理论支持,仅凭教学经验随意选择讨论交流的内容,导致实践中问题频出。

2.教材理解不透

在中学实际课堂中,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入,课标研读不够透彻,使得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准,在课堂中无法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普遍缺乏探究性和挑战性,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3.学情分析不足

有些教师不注重学情分析,不了解授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置太难或者过于简单;在实际教学中太强调合作的形式,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真正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内容选择策略

1.挖掘教材有探究价值的地理问题

选择合适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会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成因类问题。地理成因类问题是反映地理事物因果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用来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原因。一个复杂地理问题的成因,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受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很难分析全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集思广益,效果更佳。如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这是一个综合类的地理问题,涵盖自然、人为两大维度,自然和人文中又包含不同的地理要素。

(2)评价类问题。中学地理学科中关于评价类的问题一般指“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此内容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针对开放性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更加适合学生讨论探究。如在讨论该不该在河流上建大坝的问题时,可以尼罗河为例,出示该河流及流域特点,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修建大坝对尼罗河上、中、下游的不同影,再进行利弊分析,以此对修建大坝进行深入思考。

(3)措施类问题。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措施类的问题很多,水土流失、荒漠化、环境污染、工农业的产业布局、交通布局、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等内容中对措施类问题均有涉及。措施类问题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对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如在学习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时,在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问题和原因两大方面入手为荒漠化的防治提出解决措施,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问题。

(4)实践类问题。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包括模拟实验、社会调查,还包括独特的野外实践活动。在新修订的课标中将“地理实践力” 纳入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更加凸显了它的作用。大多数实践类活动无法一人独立完成,在组织实验、调查、野外实践等活动时可以将4~6人分为一组,不同成员有不同分工,多人合力操作效果更佳。如在学习风的搬运作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4名学生一组,准备好沙粒、粉砂、黏土、吹风机、笔、纸、格尺等实验道具。

(5)预测类问题。对地理空间过程的简单预测能力是地理特殊能力之一,需要根据所依据材料总结地理空间动态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培养预测能力,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合理想象,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内容时,可先出示图文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如下探究问题: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范围以及海平面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纬度间有何差异;对全球降水产生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紧扣目标要求选择合适探究主题

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两种典型的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人际交往目标[1]。不仅要明确学生在知识层面要达到的目标,也要明确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直接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方式以及评价的手段。教学目标引导下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克服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因此是否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利用合作学习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尽量避开非重点问题,以免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例如,在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依据教学目标“建立内力和外力的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可以黄山为例,探究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对黄山山体形态的影响。教师可先出示黄山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料和形态图片,设置如下探究问题:①黄山在古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一片大海,大约在4.1亿年的志留纪末期,黄山地区成为陆地。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早期黄山形成的原因。②如今的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观的黄山峰海中,如“猴子望太平”、“仙人下棋”、“天女绣花”等。试分析黄山怪石形成的原因。问题一指向的是内力作用,问题二指向的是外力作用,此问题有难度且较为综合,单个学生分析概括起来比较困难,而多个学生的讨论交流则可以理解得更为透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容易得出黄山目前山体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依据学情安排恰当探究任务

在关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适量的,不宜过多,探究任务为2~3道题为佳,或者就一个复杂的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不宜整堂课中设置过多的学习任务,造成学生认知负担过重,同时在每一个问题上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合作学习,而忽略其它学习形式的行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整体把握,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在最适宜的时机、最有价值的问题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4.通过多渠道整合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教材目前是一线教师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提倡教师多角度、多渠道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一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部分有关地理知识的标准和活动建议,从地理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小M合作学习内容。二是充分借助教学中的媒体要素。网络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出可以利用的能够为课堂服务的教学资源,将网络资源与实际课堂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的支持作用,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三是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地理与前沿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可通过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究原因及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四是将授课内容与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对家乡的地理有着独特的情结,引导学生通过乡土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借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农业区位的选择时,可以不按照书中的案例逐一进行讲解,而是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东北大米来讲解它的自然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范文6

本次刊发的是第二届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受邀机构“我们的家园”图片库特为本刊提供的介绍“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和世界遗产摄影的文章。“我们的家园”图片库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项目,目的是建立“首个官方世界遗产地摄影数据库”。本文对该图片库的创立过程、运营和摄影理念,以及世界遗产图片的拍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对于读者了解世界遗产摄影的现状和世界遗产图片摄影有所帮助。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首席执行官为新西兰人杰夫・史蒂文(Geoff Steve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将全世界近千个地区列入其中,这些地区被视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和环境遗产。

这些世界遗产地不仅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世界公民必须谨记我们的历史,同时还为我们梳理出一份遗产地名单。我们必须对列入其中的遗产地加以保护,以造福子孙后代。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理念,那么将会受益匪浅,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渴望。目前,该名录已收录962个与全人类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的遗产地,它们由一个来自190个不同国家的委员所组成的代表委员会评审产生,且这些国家均已签署《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

名录中的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全面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种族以及不同地域的特征,涵盖了所有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些遗产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它们拥有“杰出普世性价值”和国际性重要意义。其中,有些遗产早已享誉全球,而有些遗产在当地才刚刚小有名气。不过,重要的是,它们共同代表了“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是我们人类文明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遗产也提供给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地球上其他民族的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

这些遗产不仅在建筑或外观的独特性上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它们能展现出人类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又能映射出人类历史的共同点。它们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领略我们共同的历史。从整体上来说,它们还帮助我们清晰梳理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成就,以及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地理形态。

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承认并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同为地球人,必有相似处。

我们既能领悟到保护本民族独特文化特征的重要性,也能与其他各民族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由于《世界遗产名录》的这一难能可贵的优点,因此,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遗产地,并深化其全球意义,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图片库以及我们全球摄影界同仁所要肩负起的重要使命。

关于“我们的家园”图片库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项目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建立的“首个官方世界遗产地摄影数据库”。该项目由新西兰人杰夫・史蒂文先生于2006年创立。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这个标题是杰夫精心挑选的,旨在加强公众与世界遗产地摄影内容的密切联系。这个名称营造出一种对世界遗产地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正是杰夫所要传达的理念―这些意义重大的世界遗产地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它们是“我们的家园”。

从创立之日起,“我们的家园”图片库中的图片被用于世界各地,以提升世界遗产地的价值并传播世界遗产地的故事。迄今为止,该项目已完成对85个国家的375个世界遗产地的拍摄工作。现在,“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已拥有自己的档案馆,里面存放着45000多张独家专属原版照片。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由职业摄影师,他们的任务就是用他们虔诚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去拍摄遗产名录上的那些世界遗产地。到目前为止,已有28位国际摄影师在为“我们的家园”图片库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中的照片会通过很多不同的媒介得以展出。“我们的家园”图片库组织并协助完成了很多大型国际公众摄影展,比如近期有一个名为《人类的创造力与大自然的奇迹》的大型图片展。该展览的举办地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值得一提的是,展览所用的所有图片均出自“我们的家园”图片库。

同时,“我们的家园”图片库也为教育出版物、世界遗产日历、报纸文章以及类似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杂志》的专刊提供照片,并制作一些供“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内部传阅的书籍和刊物。

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可以直接点击进入“我们的家园”图片库网站。这一网站吸引了很多高端用户浏览并研读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的独家摄影作品集。

我们的摄影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坚信通过拍摄原版照片的方式,记录并向公众推广这些美轮美奂的世界遗产地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式。

这些照片可不只是对景观外表的简单描摹,它们跨越了文化的差异,能即刻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比语言文字的力量更强大。有些照片的画面中还会出现当地居民的身影,更是拉近了异国他乡的观众与景观守护者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众能从心底里开始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照片上的那个地方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通过这些照片,全世界人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欣赏到所有的世界遗产地,并且将它们视为共同的家园并加以珍惜,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种文化特有的景观。

杰夫・史蒂文曾说过:“摄影师们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将世界遗产地的影像记录下来,然后将它们的历史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为提升全球人民对世界遗产地的了解度和宽容度所尽的一份力。”

“现如今,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维护并保护好世界遗产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这些精美的照片开始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地,并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

杰夫这样说道:“作为一名身处数字时代的摄影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有能力实现我们的理想的。”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团队认为,摄影是一种理想的媒介,不仅可以向世界人民生动地展现“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镜头下的全球风景,还能将其广泛推广。

我们的“摄影师须知”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对签约摄影师的要求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寻求的是高品质的摄影作品,它们除了要展现出遗产地的外表形态、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或)建筑意义外,还必须捕捉到它们所传达出的“精神”、艺术和情感。“我们的家园”图片库聘请的摄影师不仅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而且还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我们的摄影需要将表现主义图片风格与纪实性图片风格结合起来。该项目要求签约摄影师拍摄出的照片既能符合“我们的家园”图片库的一贯风格,又能与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形成互补。同很多图片资料库的委托拍摄一样,摄影师的工作必须符合项目整体风格,切忌借此机会“我行我素”,一味追求个人的摄影风格。每一位签约摄影师都只是整个摄影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的工作是整个团队工作的一部分。

摄影师除了要拍摄出那些能表达个人印象的照片之外,还必须将遗产地的主要特征和重大意义体现出来,这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所有的标志性建筑、建筑结构、地理特征和(或)视觉元素等。

在合适的情况下,“我们的家园”图片库摄影师还会去尝试拍摄遗产地周边的人物(特别是当地居民)。摄影师通过对居住在遗产地周边的居民进行特写拍摄,可以使遗产背后的人文故事和鲜活历史更加深入人心。当拍摄人物的时候,除了拍摄人物的特写照片,在拍摄中还需要将人物与遗产地的地理或建筑的关系进行表现。与所有景观委托拍摄一样,景观环境的表现非常重要。

拍摄遗产地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避免游客和人群对主要画面产生干扰。那些短期旅行者的出现会破坏我们对“当地”居民真实状态的还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或景观里总是充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

虽然就整体效果而言,画面中适当地出现一些游客能展示出遗产地的超高人气,但一定不能让主要画面被游客喧宾夺主。

除了人物、遗产地的主要特征以及景观的一些其他细节外,摄影师还需要试着去拍摄一些经典画面,例如,通过某一张代表性照片就能很好将遗产地呈现或展现出来。

然而,“我们的家园”图片库要的不是那种老掉牙的旅游明信片似的照片,这类照片比比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摄影师最好能找到一些很棒的俯瞰全局的表现角度,通过这些角度将遗产地独特的视觉特征表现出来。

要想成功地拍摄景观照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将景观的所有代表性角度都拍摄下来,包括全景、中景和细节。对于每一处世界遗产地来说,“我们的家园”图片库都需要至少100张高质量的原版照片。

有些遗产地面积之大,包括多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而有些就仅仅是一栋建筑物或一座纪念碑。有些遗产地被人头攒动的闹市所包围;而有些则是荒芜的历史遗址。有些遗产地是那广阔无垠的荒野,而有些则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不论是从摄影师的拍摄技巧还是身体素质上来说,要想成功地拍摄这些形态各异的景观,并带回大量的精彩照片,对于摄影师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家园”图片库的每一项拍摄任务,整体目标都是展现出“遗产地的基本形态”,记录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所看重的独特之处。

如果摄影师在遗产地的拍摄经历是非常愉快的,那么他的这种愉悦之情也是可以从照片上反映出来的。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我们的家园”图片库摄影师

在“我们的家园”图片库,我们总是会被问到,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亚于回答“什么样的照片才称得上是好照片?”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显然,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神奇的摄影规则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照片,并使某张照片从众多的照片中脱颖而出。

然而,我自己倒是尝试着遵循一个拍摄标准,特别是针对那种被大众称为“艺术照片”的摄影,即这些照片是否既能让观众得到视觉享受,又能触动他们的心弦。

那些摄影艺术(同时也是摄影技术)的爱好者或热衷者,他们更容易就一张照片的失败之处取得一致意见,而很难在成功照片的标准上达成共识!

我们当然渴望那些有编辑图片拍摄经验的摄影师加入我们的行列,而不是那些擅长广告拍摄的摄影师。但是我们的摄影师也必须认识到,尽管他们的照片并不会与当地销售的商品产生联系,但它们也是在为世界遗产地“打广告”。这也就是说,至少他们必须提供更多具有想象力,并在摄影技术上有竞争力的可选照片。

因此,我很难简单地总结出,要成为一名能够满足“我们的家园”图片库拍摄要求的优秀景观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我想你需要记住的是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我称之为“景观摄影三原则―外加一个三脚架!”

注意:你仍然是经常会用到三脚架哦!

第一,多想想

摄影师需要不断地发掘新的东西―不管是新的拍摄角度还是新的机会。摄影师应该对紧闭的大门背后,或是遥远的山那边的景色总是保持一种好奇心。只有把相机放到最佳的拍摄位置,摄影师才能拍摄出最棒的照片。即使是已经看过许多关于某个景观的照片,你也不能想当然。你需要仔细分析景观特征,琢磨出在视觉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拍摄角度。用头脑来思考,然后用相机来记录。

第二,多走走

要想拍出最棒的照片,摄影师必须徒步前往某个地点。这就意味着,摄影师的身体状况能够支撑到他们翻山越岭抵达可以拍摄出最佳照片的位置。对于那些摄影师常去的景观,清晨和傍晚是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练习拍摄的最佳时间。所以,不厌其烦地奔赴那些可能拍摄出好照片的位置,总会收获一些精彩画面。我在拍摄一个城镇或是一个历史遗迹的时候,总是尝试着爬到那个景观的最高点,然后慢慢地走下来,沿路进行拍摄。这样,在下行的过程中,整个景观就在我眼前和我的镜头前得到完美地呈现。虽然你的两条腿会吃尽苦头,但你的双眼会享尽美景。

第三,多看看

优秀摄影师一般用肉眼就能判断出身边景色的好坏。他们能依据光线的变化,发掘出各种光线条件下的细节之美,对于那种雄伟壮丽的远景也不例外。他们关注的是其他人捕捉不到的拍摄机会。通常这种照片的亮点在于细节。其实,景观的一些局部特写就能将其整体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我在拍摄那些游客络绎不绝的著名景观时,经常会观察一下游客的镜头大多对着的是哪个方向。因为一般来说,这些角度拍摄出来的画面肯定是这些景观最出名的美景。但总会有人能捕捉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画面。例如,他们也许在抬头仰望屋顶时,抓拍到一只奇特的鸟儿,而这一幕却是我可能会轻易错过的,因此,一定要做到眼到手到。

只要你仔细观察,总能发现美!

总结

所以,充分发挥你的好奇心去发掘景观之美,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摄影画面。要想获得一个最棒的拍摄角度,请做好翻山越岭的准备,同时,搜寻那些特别的视觉元素,它们能让你的照片跟其他人相比技高一筹。

在你掌握了上述摄影的基本原则以后,试着用最苛刻的标准去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做,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五一假期文案

下一篇仙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