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饮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饮培训范文1
公司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食品研制配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完整规范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为客户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提供快捷优良的服务、整洁舒适的用餐环境,研制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风味且符合国人口味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满足每一位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品牌优势:
1、小不凡非常重视品牌的打造,具有短、中、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全方位保证品牌的品质。以其独蕴中华经典饮食文化的品牌内涵,引发了新一轮快餐投资热潮。
2、小不凡引进美国先进快餐管理理念和模式,强调标准化的管理、运营和生产,各种标准化的手册使管理有章可循,是真正的现代中西式快餐企业。
3、小不凡餐品多样化,包含南北口味,色、香、味具全,耐看,耐吃,耐品,适合各种人群。餐品种类划分科学、搭配合理,款式丰富可选择性大,所有餐品品都是长期久经市场考验的,深受消费者欢迎。
技术优势:
小不凡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及完善的培训体系,拥有多项核心技术。配方统一、操作流程简单,普通人按照程序即可操作完成,且上餐速度快,翻台率高。
投资优势:
小不凡是专为中小投资者打造的投资项目,其投资较小、风险较低,行业前景好收益高,小不凡是目前现代快餐连锁企业中选择加盟的最佳样板。
公司将为有志加盟“小不凡”的创业者、投资者们提供:当地市场考察、经营投资分析、选址筹建运作、装修设计监理、人员代招代培、店面配套物资、餐饮技术培训、名师驻店指导、品牌形象系统、客户满意系统、品牌管理模式、服务营销咨询等专业全面的盟主支持。
安庆市小不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旺园路3-56号
手机:15856564218(李经理)
18325689277(吴经理)
电话:0556-5566107 5526107
传真:0556-5566107
网站:
电邮:
餐饮培训范文2
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训。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再过10天就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了,此次培训的召开,我认为非常及时,也很必要。下面,我就餐饮服务环节监管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关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曾有这样一句流言:“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啥心里都没数”。近年来,随着“苏丹红鸭蛋”“吊白块豆腐”“三聚氰胺牛奶”“餐桌上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人们被各种各样、形形的有毒食品吓怕了、整晕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困惑不已:现在食品还安全吗?我们还能吃吗?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这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目前,食品安全关系的不仅仅是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在坐每一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因此,作为食品安全链条的入口环节——餐饮服务单位,我们应当从自我抓起,做到以“责”为天,以“德”经营,以努力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已任,不断提高全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维护餐饮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授课老师是长期在餐饮服务监管一线的执法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个个堪称餐饮监管的行家里手,接下来他们将结合日常监管中大家常忽视,易触犯的部分法律法规条款,有针对性地、有侧重点地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以避免我们日后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的再现。俗话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做到知法、守法。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牢固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我们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为全县人民把好餐饮环节食品安全这道“防火墙”。
三、狠抓专项整治,加强安全防范,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我局已明确餐饮服务监管工作的重点,决定继续联合县卫生局开展“四个专项整治”,狠抓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等违规行为,严惩购进使用假劣食品、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彻底净化我县餐饮服务行业市场环境。
一是开展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避免我县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开展以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留样等为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不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是开展以“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乳制品”等为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伪劣或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企业自律,保证食品质量。
四是开展以节假日、中高考、重大活动为重点时段的专项整治,做到事前监督检查到位;事中派人驻点到位,实施采购、加工、使用全程监控,确保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我局还将以推进“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试点”和“学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创建活动”为契机,评选出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并通过颁发奖牌,媒体宣传,减少监督检查频次,给予行政许可优惠政策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店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餐饮服务行业再上新台阶。
餐饮培训范文3
这次新颖独特的培训方式让我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也感悟良多,受益匪浅。通过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感受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跳绳游戏前,如果大家先做好沟通与计划,而不是急于完成各自任务,就能更快取得整体团队的胜利。
3、应学会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有些印象其实是主观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过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它的本质,通过组织、协调达到目标,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赢的局面。
4、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部门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5、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身上,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运用的力量。
餐饮培训范文4
1问卷调查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北京市12个区(县)的34所学校的1164名学生运动员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57份,回收1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164份,有效回收率92.60%。
1.1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所得的信息运用Excel2007软件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的绘制和图表的制作。
1.2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所涉及的各项指标以及正式问卷所得的数据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调查的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分布在初一至高三年级段,年龄分布在11~19岁,平均年龄为15.21±1.90岁。其中男生620人占53.26%,女生544占46.74%。总体上,所调查的学生运动员男生多于女生,这一方面是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从事运动队训练的学生运动员男生多于女生造成的。
2.2学生运动员的训练项目分布经过调研,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从事田径训练项目的人数最多,占到43.64%,这是因为田径项目是北京市所有中学必须开展的运动项目,且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简单,所以学生运动员的田径训练人数最多。其次为足球,占27.84%。因为足球是集体项目,开展的人数就比较多,造成学生运动员基数大。第三是排球,有10.48%的学生运动员参加排球训练。第4~8位分别为游泳、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棒球。
2.3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通过调研,学生运动员没有取得运动等级的有518人,占45.50%,比例最大。其次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有408人,占35.05%,国家三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均为118人,占10.14%。国家健将级学生运动员有2人,占0.17%。可见,在北京市普通中学中,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以没有取得运动等级为主,在取得运动等级证书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运动员占到了大多数。这是因为在普通中学中,能培养出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另外,如果有专项运动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运动员,会被选入高一级别的专业队中训练,造成普通中学中的健将级别运动员几乎没有。
2.4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的原因情况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原因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五级量表的问卷形式,即问卷选项按照1、2、3、4、5进行赋分,分值越高表明原因越符合样本的自身情况,分值越低则越不符合情况。经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中学生运动员参训原因的排序如表1。排在前5位的原因分别是“自己喜欢”“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身体素质好”和“为了锻炼身体”。
2.5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情况由于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较多,现对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前5位原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不同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对参加训练的原因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由于被调查的国家健将级学生运动员仅有2名,样本量太小,为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故国家健将级和国际健将级学生运动员不参与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等级的学生运动员之间,因为“自己喜欢”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没有显著性差异,P=0.269>0.05。因为“为了考大学”“为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和“为了磨练意志”4个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6.737(P=0.000<0.05)、2.717(P=0.044<0.05)、4.473(P=0.004<0.05)和4.615(P=0.003<0.05),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在“为了考大学”“为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和“为了磨练意志”4个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研究假设获得支持,至于是哪些配对组别的差异到达显著,需要进行事后比较才能得知。
选择雪费法(Scheffe'smethod;S法)进行事后比较,得出表3。在“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00<0.05,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现在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多一个特长就多一个选择,多一条出路。“为了未来考大学”也就成为很多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国家二级比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更强些,可能是因为国家二级学生运动员的目的性更强,自然训练就更刻苦,运动等级也就高了。但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好”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22<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好”是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孩子身体素质好,教练员就会和孩子及其家长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运动队训练中来。很多好的苗子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选的。身体素质好,运动成绩的提高就有了保障,国家二级比国家三级学生运动员的原因强。但是,由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所以其他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为了磨练意志”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04<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磨练意志”是很多学生运动员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学生家长希望通过这种艰苦训练的方式来磨练孩子的意志。在这种培养和训练中,学生运动员磨练了意志并最终喜欢上了运动训练。“为了磨练意志”只是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并不能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所以,其他等级的运动员并没有显著差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喜欢”“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身体素质好”和“为了锻炼身体”。
3.1.2不同等级的中学生运动员在“自己喜欢”这个原因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和“身体素质好”3个原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分页标题#e#
3.1.3“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好”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磨练意志”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建议
3.2.1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培养,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扩大学生运动员的数量,提供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餐饮培训范文5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关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55-05
一、引言
(一)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作为庞大主体阶层,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快速分化。职业转变是农民分化的逻辑起点和关键因素;地域迁移是职业转移成功后的必然要求和改变身份的必经环节;身份变更是职业转移、地域迁移的最终结果和完成分化的最终标志。因此,农民职业化是这一分化过程的社会保证。
农民职业化就是职业农民专业化的过程。所谓职业农民就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职业农民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生产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职业化问题,早在2005年,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从此,职业农民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14年7月4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京正式启动,大力培育新兴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
陕西是较早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省份,2011年以来,陕西省经过调研和试点,先后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系统的政策设计后,各级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要求,全面实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拉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的大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总体路径和模式已经形成,并具有广泛影响。但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信任和热情,为此研究何种因素影响农民参与培育工程的意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简述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注度日益升温,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不少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吴祖新[1]等利用宁波市的问卷调查数据,总结了发达地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特点,发现了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时间、地点、季节等存在偏好,较为喜欢短、平、快的短期培训方式,并提出了强化农民培训的需求瞄准机制、着重抓好核心农户的培训等建议。石火培、成新华[2]等以苏中地区为例,分析了学历、平均收入以及费用分担模式对农民参加培训的重要影响。马寅生[3]和何建斌[4]等就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培训层次和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针对不同年龄、学历、技能的农村实用型人才进行有的放矢的职业培训。田兴国[5]等则针对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意愿,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是否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愿意接受的培训费用、农村远程教育设施数量、文化程度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呈正相关,操作电脑和网络的水平、授课时间等与农民参与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该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其内涵定义和制度层面上。而与传统的教育培训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特殊之处,对农户参与培育工程意愿的实证研究并不多。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样本是在2015年8月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和渭南市随机抽取了4个县(区),包括杨凌区、西安市高陵县、渭南市临渭区、宝鸡市凤翔县。另外,宝鸡市陈仓区作为补充样本获取地。每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进行调研,发放问卷42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85%。最终样本主要由具有农村户口,长期居住在农村,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有一定文化素质、具有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农民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样本特征
样本的基本特征见表1。从样本性别分布看,男性249例,占69.7%,女性108例,占30.3%;从年龄结构看,调查对象占比最大的部分为41~50岁,约占33.61%,与农村社会情况大体吻合;从文化程度构成看,中学学历者居多,约占53.78%;从年纯收入状况看,样本多分布在1~10万元之间,调查对象中包含有4位高级职业农民,长期经营农业企业,收入较高,而各地区调查对象收入有差异,杨凌区调查者收入普遍较高,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调查者收入较低,相比总体,样本收入平均水平较高,符合职业农民特质。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一)模型设定
本研究考察的是农民参与培训意愿,含义为农民是否愿意参加,结果只有2种,即愿意和不愿意。传统的回归模型由于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在正无穷大与负无穷大之间,在此处不适用,故采用二元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并通过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一般为:
Pi=F(α+nβjXij) (1)
式中:P表示一个选择概率;Xij为影响因素;F服从一个标准的Logistic分布,本文采用Logistic累积分布函数,建立模型如下:
p=exp(β0+Σβi+Xi+u)/[1+exp(β0+Σβi+Xi+u) (2)
式中:Pi表示农民愿意参加培育的概率,Xij是自变量表示影响农民接受培训的各种因素,n表示自变量的个数,即影响这一概率的因素个数,u表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
以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为因变量,用“您是否愿意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回答来衡量,构造虚拟变量,愿意接受培育用1表示,不愿意接受培育用0表示。
2.自变量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考虑与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管理考核指标相结合,将影响因素归于个人因素、经营规模因素、技术因素、政府环境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经过实地调查,农户对自然环境的看法具有趋同性,不考虑在内,故只考虑前4类因素,同时引入了提高收入的信心变量。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4个变量,经营规模因素包括土地面积、过去三年年均收入、对提高收入的信心,技术因素包括是否知道如何选种及施用农药化肥,政府环境因素则包括是否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是否参加了专业协会或农业合作社,见表2。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认为男性比女性,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高学历高收入者相比低学历低收入者更加乐于参与培训,对于其他变量,研究通过调查过程中的总体感受,对其影响符号进行预测,见表3。
四、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统计结果
这里运用二元因变量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选择进入法,以便选择回归结果如下见表4:
(二)模型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的似然比卡方的统计量为13.951,自由度为10,对应的P值为0.004,该模型是整体显著的。对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对提高收入信心、对政策的关注程度、家庭总人口数是主要的作用因素,其P值分别是0.000、0.008、0.000、0.045、0.002,尤其是文化程度和对提高收入信心2个变量,达到100%的显著水平。虽然其他变量并不显著,最终没有进入模型,但是其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作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基本上符合预期的判断。而从变量影响符号来看,基本符合预期,只有土地经营规模这一变量,符号为负,与预期不同。
(三)结果分析
1.文化程度
在调查样本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占15.97%,初中占53.78%,高中占27.73%,本科(大专、高职)占2.52%,学历对农户参与培训意愿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学历越高,其参与培育积极性越高。结合实地调查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农村社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民群体由于学历的差异呈现分化,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农民呈现随波逐流的状态,安于现状,对未来生活并无打算,而另一部分农民则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寻找提高收入的办法。这种分化的存在导致了两种农户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不同的倾向,而这种分化出现的原因与受教育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在农村社会中,存在大量这样的农民群体,他们本身学历不高,通过多年的自我摸索,掌握了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农业收益也不错,但对各类教育培训并不在意。这种村民实质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其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不高,应当引起关注。
2.土地经营规模
土地经营规模(土地面积)这一变量,回归系数符号为负,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况。经过分析认为,土地经营规模这一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能涉及另一未涉及变量,即农户空闲时间。土地面积与空闲时间呈现负相关,而空闲时间与参与培训意愿呈现正相关,从而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这一变量的影响为负。调查样本中,涉及20余位农业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和种养大户,该类农民拥有土地面积较大,且素质较高,但部分聘有专业技术人员,且平时忙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对参与培育兴趣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当关注培训时间安排。
3.提高收入的信心
这个变量数据的获取,是通过“您对今后几年提高家庭收入有信心吗”这个问题得出的,统计结果表明,其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回归系数符号为正。有趣的是,过去3年的年均收入这个影响因素并没有进入回归模型中,研究认为,期望和信心主观性较强,是农户的自我暗示与自我激励,这与参与培训意愿的主观性具有相似性和联系。这种差异可以被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过程中。
4.对政策的关注程度
数据获取来自农户对“您经常去关注和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吗”的回答,这个变量在1%的水平下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农户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进一步体现了之前提到的农民群体分化的观点,对政策关注度越高。针对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分析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农户对政策关注度反映了其对政府的信心,调查过程中,有些农户表示,“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好,但是落实不到我们头上”,这体现了农户关于政府认识里的两种力量,哪种力量占据上风,这种微小的差距,恰恰会使得农户在参与培训意愿的问题上,做出迥然不同的选择;第二,这个问题的回答上,体现的是农户的生活态度,因为在是否关注政策上,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家人共同的问题,而这种差异体现着家庭日常的生活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其是否愿意接受培育。
5.家庭总人口数
回归系数为负。这表明,家庭人口数越大,农户参与培训意愿越小。调查发现,农村总人口数较多的家庭,基本处于两种状态:第一种是特别贫困,由于日常开支较大,加之来自子女上学的压力,使得家庭经济条件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另一种是较为富裕,这部分家庭,大多子女已经成家,有稳定的收入,经济条件处于上等状态,户主年龄较大,生活有充分保障。而这两种家庭都不会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较大兴趣。
本调查涉及变量40余个,被选作参与模型的变量为10个,其中进入模型回归结果且影响显著的变量只有5个。排除样本本身的问题,个别变量可能确实不对因变量产生影响。比如,性别这一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并不显著,侧面反映了培育对象选取过程中,不应当存在性别的歧视。实际上,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已经持有证书的职业农民中,女性所占比例不少。而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社这一设定变量,并没有对因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根据调查发现,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大多属于服务性机构,许多农户表示“钱交了,但是没见起什么作用”,调查过程中,有这种表述的农户不在少数,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陕西省农民抽样调查数据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整体上来看,有效样本参与培训意愿为73.1%,农民参与意愿较强。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家庭总人口数、农户提高收入的信心以及对政策的关注程度等对农民参加培训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农户提高收入的信心以及对政策的关注程度对农户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正向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家庭总人口数对农户参与培育有负向影响。年龄、性别、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掌握选种施肥技术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不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文化程度对培训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应增加农民接受基础学历教育的机会。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可适当提高对农民或其子女的录取率;或者可以把学历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采用高校附属学校或定向培养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考虑让更多的人群进入培育的行列,尤其是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城镇渴望经营农业的人才,应该建立更广泛的培育主体吸收机制,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改善农民的社会地位[6]。
第二,土地经营规模、家庭总人口对参与培训意愿有重要影响,应当充分考虑培训过程的时间安排和费用分摊。可针对农业企业家、家庭农场主或种养大户等单独开设课程,安排夜校等。在费用分摊问题上,初期主要以政府负担费用模式为主,社会力量和自己负担部分的模式为辅。因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不但是对农民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还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效应。而且对于农民的培育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应该由政府主要负责提供培育费用。在职业农民的形成中,土地的依法、高效流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具有商品的特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能真正建立这样的市场,就能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土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巨大潜力和活力[7]。
第三,农户提高收入信心和政策关注度对农民参与培训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在完善培育对象遴选制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农户的未来预期和对政府的信任度,存在于农户意识中的这种感性认识,对培育效果有重要影响。加强和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和激励,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鼓励职业农民承担农业项目,并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参 考 文 献
[1]姜明伦,于敏,吴祖新.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及意愿分析――基于宁波市的调查和分析[J].乡镇经济,2008(8):14-18.
[2]石火培,成新华.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训”的意愿分析――以苏中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5):55-58.
[3]马寅生.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33):16688-16690.
[4]何建斌,张会敏,王彩文.关于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研究[J].理论见地,2010(11):6-9.
[5]田兴国,陈敏慧,崔建勋,何淑群,吕建秋.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意愿研究――以珠三角地区农村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6):886-890.
餐饮培训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餐旅类专业 双师型 职后培训 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职业教育已进入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餐饮职业教育尤显突出。但餐饮类专业职教师资问题却日益凸现,已有“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专业不对口、业务水平不高、素质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脱离行业发展实际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餐饮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探析高职餐饮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对策。
1 高职餐饮类专业“双师”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餐饮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前培养方面,餐饮类专业高等教育不系统,层次低,大部分专业教师上岗前没有在本行业工作和实践过,或者实践过较短时间,实践岗位层次不全,也存在年龄较轻、学历较低、改行较多等问题;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职后培训方面,表现为职后培训意识薄弱,重视不够;职后培训目标不明确,与需求脱节;职后培训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性;职后培训途径少,形式不灵活;职后培训困难多,难度大;职后培训缺乏激励性、发展性评价。
1.1 职后培训意识薄弱,理念滞后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很多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开展职后培训的意识,加之餐饮类专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餐饮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手段
由于思想意识上没有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大部分餐饮类高职校在管理上也就没有投入精力,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一些青年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很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学院教学督导部门和教学院系经常接到一些学生对青年专业教师的投诉。按目前的师资结构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餐饮类专业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在职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高校并未针对在职教师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教师的管理工作比较粗放,教师激励和培训措施不健全。
1.3 培训渠道不畅,形式单一
高职餐饮类教师职后培训渠道主要有本校培训、其他学校培训、在职学习(学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地培训、行业企业实践等,方式有集中授课、专家报告、实操技能训练等。由于受传统“学历培训为主,技能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影响,餐饮类专业教师职后培训仍然没有摆脱“大班制”、“套餐制”、“满堂灌”的单一、僵化形式,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餐饮行业对餐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1.4 缺乏培养对象选择机制和资金支持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一套与本校师资结构相符的中长期在职教师培训计划,对培训对象的要求也比较笼统,特别是餐饮类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没有规划,未做到从宏观角度为教师职后培训的专业选择提供必要的指导,因而只有教师自身为了职业生涯的延续而“孤军奋战”。加之学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繁杂的教研任务挤占了教师进修谋求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资金匮乏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不到位,学校资金匮乏。
1.5 职后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培需脱节
在国内教育界,教师进修学校常常被调侃成“一座破房子、一群老头子、一套老法子、整天混日子”的“养老”单位。当前,国内餐饮类专业教师培训存在着教师培训课程单一、培训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模式僵化等问题。这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而
且培训活动多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以致收效甚微。
1.6 缺少激励、发展性的培训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造成教师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少配套的培训评价机制。一直以来,各所高校对教师培训评价工作仅仅定位于考勤管理或绩效考评的标准,鲜少关注培训内容或最终的培训效果,以致对教师的思想认知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作用,使得大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只是走形式,既麻烦又浪费时间,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现阶段,不论是人们对待教师培训评价的观念,还是培训评价的形式和内容,都明显滞后于实际需求,以致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培训实际成效,效度、信度较差,因此对于实际工作无任何实质性指导作用。
2 高职餐饮类专业“双师”教师职后培训的对策分析
2.1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核心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具备相关生产实践经历和职业能力是教师聘用上岗的核心标准。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政策,重点在师资队建设中长远规划、“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上加以完善等,以建立教师学历培训制度、知识更新培训制度,使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尤其由建立完善教师职后培训的奖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职后培训的自觉性。
2.2 强化职后教育意识,更新职后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培训目标
高职院校开展餐饮类“双师”职后培训,一要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培训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要突出“双师”素质要求。针对餐饮类教师“双师”素质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区别,突出餐饮职业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培训时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餐饮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餐饮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三要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餐饮类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职后培训中要求教师了解餐饮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培训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在“专业能力”维度培训中专门增加“实训实习组织”领域,明确教师职责,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2.3 改进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方法途径
一是学历教育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相结合。餐饮类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历教育的契机,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二是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结合。国外餐饮类专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高职餐饮类专业教师的职后培训,除了选择国内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重点高等院校等,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国外培训。三是置换培训。即高职院校提前和重点高等院校、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示范院校进行联系,让高等院校或基地的应届毕业学生到学校进行实习或实践,同时,把学校的教师置换到高校或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职后培训。四是立足校内,鼓励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五是远距离培训,打破时空的局限,能够利用各种通讯媒体对分布各地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联系,手段丰富多样。
2.4 根据学校情况制订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和激励措施
一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师培训的相关要求作为餐饮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双师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同时完善激励措施,制定“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是开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培训活动。重视餐饮“双师型”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是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职教教师要将“双师型”教师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2.5 多渠道筹措资金奠定高职教师职后培训的基础
首先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主体,政府应基于教育部提出的教师行业要求,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师职后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补给,支持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各所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活动经费应由国家主管部门在国民经济预算中提前列入,并及时拨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有偿服务,这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配置人员的有效做法之一。社会上急需人才的企业,应该有偿使用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高职院校也可以和企业联姻,根据企业所需,开办相关专业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广泛宣传高职餐饮类专业的办学思想以及办学特色,争取吸引国内外餐饮企业捐款,也是筹措经费的渠道之一。作为回报,高职院校应该为这些捐款的单位、个人提供科技支持。当前,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紧缺,高职餐饮类专业尚具有这一优势。
参考文献:
[1]安艳.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10.1.
[2]朱爱云,舒红群,彭庆峰.高职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
[3]朱巧英.未来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与职后培训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
[4]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5]何家理.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互动机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6]杨令芝.谈高职双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企业家天地,2010.04.
[7]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Z1.
基金项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校级教科研课题(课题编号
SYKJ12B04)。
全国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课题(课题编号
CYHZWYB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