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棉范文1
关键词: PLC变频人机界面 系统安全性 燃烧效率
中图分类号:[C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矿棉吸声板具有吸声、不燃、隔热、装饰等优越性能,是集众吊顶材料之优势于一身的室内装饰材料,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吊顶、贴壁的室内装修,如宾馆、饭店、剧场、机场、车站、码头、地铁、商场、办公场所、播音室、演播厅,计算机房及工业建筑等。该产品在城市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非常良好。
北新建材矿棉吸声板采用湿法成型工艺制造。各种原材料在混料罐中进行调和,调和好的料浆经过长网成型机成型后,进入主干燥窑进行工艺蒸发,制成原板。原板再经表面花纹、色泽和边型的处理,从而依客户要求生产出各种规格和图案的成品板。
国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环保节能的政策导向为矿棉吸声板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矿棉吸声板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北新龙牌矿棉吸声板肩负着推进产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的重任。因此,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促进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大力提升产品品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矿棉吸声板生产过程中,干燥窑干燥工序是关键工序之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内外在质量。同时,该区域采用天然气做热源,是不断改进控制方法,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点,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干燥窑窑体分12层、辊传动、型钢组立式结构, 3.7米幅×112.85米长×4.46米高,有进口、出口2个风室和20个窑门。
干燥窑系统为热风循环式,分湿区和干区两个区域,热源采用天然气。在燃烧室1(湿区热源地)和燃烧室2(干区热源地)内,天然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后燃烧,燃烧后形成的热风被循环风机鼓入窑内,并通过窑进口风室和窑出口风室上部风机的拉动,使热风在窑内形成热循环,进入窑体的矿棉吸声板湿板内水分被蒸发,板材出窑后成为干板。
2、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干燥窑系统设备较多,包括约113米长的窑体、2套1000万Kcal/H的燃烧器、分别为250KW、110KW的循环风机、110KW的窑头均衡风机及200KW的窑尾辅助风机等大型设备、还有大量传送辊、传送带等传送装置及其他小功率风机等。
干燥窑系统关键控制点包括点火系统、热循环系统、温度、压力控制系统等,其对产品质量的决定性作用、天然气使用安全性及生产过程节能减排要求等要素决定了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较高的精度要求。
该区域PLC硬件选用OMRON CJ2系列。因生产线较长、设备分散,故此区域共设5个站点,分别为温度主控站、湿区燃烧控制站、干区燃烧控制站、进板区控制站及出板区控制站,这5个站点之间,及与生产线其他站点之间通过CONTROLLER LINK网络实现实时通讯和数据交换,各站点还选用远程COMPONET实现远距离集中控制。
CJ2系列PLC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程序容量:400K步;最大数据存储容量:832字,其中DM容量:32K字,EM容量:32k字×25banks;最大I/O点数:2560点;LD指令处理速度:0.016us
2. 2 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选择
由于干燥窑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要求,系统中配置了高性能传感器及高精度执行机构。主要有:
用于检测炉压及天然气流量、空气流量的差压变送器
用于检测热风温度、窑内温度、排气温度等的热电阻及变送器
用于检测天然气管路、风管压力的压力开关
用于检测火焰颜色的火焰检测器
用于燃烧器点火的高压点火装置
用于控制天然气流量的调节阀(阀门开度有反馈)
用于控制各风机转速的变频器
用于控制干燥窑链条运转电机转速的变频器
2.3 人机界面的选择
人机界面选用eview公司的GP2500T 系列触摸屏。
3、PLC软件设计
3.1 燃烧系统安全性设计
干燥窑区域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点火控制系统。主要是应用PLC软件程序的运行,按设计的思路和顺序控制现场执行机构的动作。
点火控制系统的主要工作步骤是: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给出点火指令,程序顺序扫描,检测到现场风机等装置运行正常(变频器运行信号)、空气压力、流量、天然气压力、流量、炉压等正常后,开启天然气辅助管路电动阀门,天然气和空气混合后由高压点火装置点火,火焰检测器检测到火焰正常,则按程序设定开启天然气主管路电动阀门和调节阀。
干燥窑系统的安全性由现场元件的合理选型及PLC软件编程的严密性所决定。一旦炉压、空气压力或天然气压力显示异常,或火焰检测器检测不到火焰(异常熄火),天然气管路电动阀便即时关闭。电动阀选用2套,确保管路关闭的保险性。
3.2 燃烧系统燃烧效率设计
天然气、空气流量的闭环控制系统图如下:
由上述系统图可知,差压变送器分别对天然气流量和空气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把数据反馈到PLC与预先设定好的给定量进行比较。PLC根据比较结果,通过软件中设定的方法输出控制信号,对调节阀的开度和变频器的输出转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天然气流量和空气流量满足要求。
为提高燃烧系统的燃烧效率,天然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必须根据天然气热值合理设定,保证燃烧的充分性。
3.3 人机界面的应用
通过软件编程,干燥窑系统空气流量、天然气流量及各点温度等检测值均在人机界面——触摸屏上实时显示。温度设定、风机转速调整等也可在人机界面上操作设定。
4、结束语
矿棉吸声板干燥窑系统设计充分应用了PLC和变频技术,同时以触摸屏为人机接口界面使得显示直接,操作灵活。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及燃烧效率均得以保证和提高。
5.参考文献
1、高钟毓,200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A]
2、张建民,唐水源,冯淑华,200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A]
3、余孟尝,1999,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A]
4、李科杰,2002,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A]
5、EVIEW公司触摸屏产品样本及使用说明书 [Z]
6、OMRON公司可编程控制器编程手册 [Z]
7、安川公司变频器样本及使用说明书 [Z]
作者简介:
矿棉范文2
[关键词] 氟; 釉质; 脱矿; 再矿化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1182.2012.05.010
Effect to demineralization and remineralization of enamel surface by fluorine Wu Na1, Zhou Xuedong2, Hao Yuqing2. (1. Dept.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 and Endodont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ral Diseases and Biomedical Science, Chongqing 401147,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fluorine by systemic analysis of fluorination-demineralization-remineralization experiments. Methods The enamel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treated group(group A),
non-fluoride group(group B), low-fluoride group(group C) and high-fluoride group(group D). The in vitro model of fluoride enamel was established in group C and D. Based on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ineralization model and remineralization experiment by pH-cycling in group B, C and D were followed. All enamel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by stereo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mpared in surface microhardness value. Results There was distinct difference in micro-morphologic appearance on fluoride enamel surface. Artificial caries of fluoride enamel show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urface, the surface microhardness after demineralization and remineralization in fluoride group was higher than non-fluoride group(P
[Key words] fluorine;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remineralization
釉质是龋病最先侵及的组织,氟化牙釉质的早期脱矿与再矿化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针对氟化、脱矿及再矿化的连续过程,从影响釉质表面形态的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说明氟防龋的作用机理。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设备
含0.1%和1%F-的氟化液,脱矿液[2.2 mmol·L-1
矿棉范文3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 深部开采 矿压规律
中图分类号:TD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1 引言
目前,国内煤矿开采大多以地采为主,矿床开采必然会改变原岩的原始平衡状态。当岩体一旦被采动,原岩的原始平衡状态必将会发生改变,将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应力场。在这种新的不平衡应力场作用下,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岩体变形和破坏,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围岩的大范围失稳或者破坏,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岩体的这种应力变化过程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开滦矿区部分采区已进入深部开采,由于处于“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使得深部煤矿灾害特征与浅部明显不同,基于浅部开采建立起来的传统理论已不再适合于深部开采。本文以开滦集团唐山矿Y48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掌握Y485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得出其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等指标,对于充分发挥综放开采工艺的优势和实现安全生产等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概况
唐山矿全井田共有八个可采煤层,其中5、8、9煤层全井田范围可采。Y485工作面位于岳胥区13~14水平,为本区第二个工作面。地面标高+5~+8.15m,工作面标高-750~-1016.4 m。其中Y485工作面走向长为1400m,倾斜长150 m。从地质资料上看,本采区煤层为8、9煤层分合区,且大部分为8、9煤合区,煤层总厚为7.81~9.50 m,煤层稳定,该煤层进行综放开采。
3 Y485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为掌握Y485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在工作面布置了支架压力监测仪器,在第10号支架上安装第一块支架压力表,依次每10架安装一块,支架压力表安装位置为10#、23#、36#、49#、62#、75#、88#支架。将所有压力观测点分为3个观测区,10#、23#为下部观测区,36#、49#、62#为中部观测区,75#、88#为上部观测区。通过分析这7个支架压力表所采集的数据,总结出工作面持续推进过程中的来压规律。
分别从上部、中部、下部观测区的支架压力数据进行分析。
(1)处于上部观测区的10#支架所受静载较大,但来压规律不明显。23#支架具有明显的初次来压现象,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其最大来压步距为28.1m,最小来压步距为4.5m,平均来压步距为16.4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946.0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3428.0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403.4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6660.9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357.0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6072.9KN;最大动载系数为1.94,最小动载系数为1.25,平均动载系数为1.39;最大来压持续长度为3.5m,最小来压持续长度为0.2m,平均来压持续长度为2.2m。
(2) 36#支架初次来压现象不明显,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其最大来压步距为46.0m,最小来压步距为19.2m,平均来压步距为32.4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885.0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125.9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358.0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6168.0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696.1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893.6 KN;最大动载系数为1.41,最小动载系数为1.21,平均动载系数为1.36;最大来压持续长度为6.8m,最小来压持续长度为0.2m,平均来压持续长度为2.2m。
49#支架最大来压步距为53.0m,最小来压步距为20.0m,平均来压步距为36.5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854.0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433.0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643.5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6065.0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901.0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983.0 KN;最大动载系数为1.33,最小动载系数为1.25,平均动载系数为1.29;来压持续长度均为1.0。
62#支架最大来压步距为39.5m,最小来压步距为11.5m,平均来压步距为21.3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782.7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166.0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529.0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6599.0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408.0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991.2 KN;最大动载系数为1.47,最小动载系数为1.14,平均动载系数为1.33;最大来压持续长度为10.0m,最小来压持续长度为1.0m,平均来压持续长度为3.0m。
(3) 75#支架工作阻力所受静载较大,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其最大来压步距为42.0m,最小来压步距为28.5m,平均来压步距为35.3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649.0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392.0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520.5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244.0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224.0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234.0 KN;最大动载系数为1.19,最小动载系数为1.12,平均动载系数为1.16;最大来压持续长度为1.0m,最小来压持续长度为0.5m,平均来压持续长度为0.8m。
88#支架工作阻力所受静载较大,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其最大来压步距为28.5m,最小来压步距为7.5m,平均来压步距为16.7m;最大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700.0KN,最小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485.0KN,平均非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为4628.3KN;最大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254.0KN,最小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172.0KN,平均来压时支架阻力为5206.3 KN;最大动载系数为1.15,最小动载系数为1.10,平均动载系数为1.13;最大来压持续长度为1.0m,最小来压持续长度为0.5m,平均来压持续长度为0.7m。
4 小结
通过在工作面支架上安装压力表监测支架压力,根据10#、23#、36#、49#、62#、75#、88#支架的压力数据总结出了Y485工作面的来压规律:
(1)工作面机头部分来压现象不明显,机头和机尾部分静载较大。
(2)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最大处为53m,最小处为28.1m,平均为32.3m。
(3)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最大为48m,最小为7.5m,平均为26.4m。
参考文献
[1]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科学院香山会议办公室.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A].地球科学进展,2002, 17(2):295-298.
矿棉范文4
面试问题一:中层管理面试缺乏行业观
中层管理者面试问题一直是老大难。我们在为中层管理者开设的面试课程培训过程中发现,他们在面试中不乏积极主动性,对答技巧更是丰富成熟,有些都能用“登峰造极”来形容。但是在可锐公司的“面试官”看来,他们的面试抓住了技巧表层,忽视了许多本质内涵。
其中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就在对行业问题的了解程度和把握能力上。
行业问题包括:行业产品整体结构,行业特性与现状,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存在问题,行业资源等等。这些本应该是他们要在面试中表达的关键内容之一,可是令可锐专家疑惑的是他们在行业问题上的模糊总是给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对自己管理的相关业务操作十分熟悉,专业度不容质疑,而且日常工作的把握也很到位。这些和他们的行业把握力实在有太大反差。
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不应该独独专注于自己眼前的工作,要在把握行业整体情况基础上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企业不希望中层管理者成为简单的执行工具,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他们要有判断力决策力,没有清晰的行业概念做基础,所谓的决策力不是胡闹就是虚假。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企业在招聘中层管理人才时要进行行业问题考核是必然趋势。可锐专家提醒职场人士:如果应聘企业中层管理职位,没有对行业问题深入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和总结判断,并且在面试时把这些内容清晰表达,失败将不可避免。
面试问题二:技术岗位面试的两大禁忌
随着中国生产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需求更多的技术岗位,但是企业在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发现很难找到适合该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要求和性质决定了需要较高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因为应聘者本身没有能抓住机会在面试时展示自己。技术人员应聘者在面试时通常会犯一些很不应该的错误,比如穿着邋遢,言行轻浮,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等等,但最重要的两大禁忌是对于面试中不知道的问题不懂装懂和对面试没有准备而满不在乎。
矿棉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矿山建设;发展前景
随着矿山建设生产安全工作多项新型技术的不断使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取得较大的提升,在生产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对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提升和加强,而是重视整体生产全程的综合协调提升的,建设成为综合监控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料、信息和条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收集、处理、传递以及分析,能够将生产、安全、管理和市场四个方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保证信息能够充分快速的得到传递。
1 数字化矿山的基本结构
数字化矿山系统主要包括八个部分,分别为数据采集和传输、信息展现、数据储存、系统配置、核心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指挥、网络操作等八个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无缝对接,其具体作用如下:
第一,数据采集和传输:该部分主要设置有主服务器、采集设备、交换机、信道、线路和路由器等信息化监控设备,在地下部分通常采用地下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模式,通过人工、无线和有线等信息采集技术,对地下采区信息进行全面检测,将信息传递至地上部分之后,利用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至终端,利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工作。
第二,信息展现:在信息展现环节,主要设置有图形处理部分、投影设备、视频会议、电视墙、大屏幕显示等设备的采购、安装、处理和数据连接工作,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网站的应用和查询进行对接,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三,数据储存: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的检索工作,因此必须做好数据的储存工作检查,便于使用时对数据的查找,数据储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静态数据库、动态数据库以及多媒体存储数据库,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对不同部分的内容进行分类存储和选择,在静态数据库中一般利用普通数据和静态文档,动态数据库中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即时数据内容,在多媒体数据库中将生产区域内产生的音频和视频数据进行存储,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将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工作,便于需要查找时进行查找。
第四,系统配置:该环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操作,系统配置主要是完成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实现,设置各个角色的具体情况和用户信息管理,对系统内的各项信息向web端进行,对操作界面的设置,保证不同位置系统的良好确定,解决输出报表信息和格式的管理。
第五,核心应用:在核心应用层面是整体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中心系统,主要控制生产区域的安全管理,生产信息的综合收集和查询,查询结果的输出。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该环节人员配置管理,将系统内技术水平优良的技术人员调配至环节,同时增强该环节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精神,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机械全面落实技术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广度。
第六,数据挖掘:在数据挖掘层面主要负责对于场区范围内从各个终端部分采集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分析产生矿体的质量等级,同时将查找和分析的综合结果作为一定格式的资料进行传输。当系统分析出相应部分存在一定隐患时,能够联系各个部分的准确位置设置报警系统触发相应的警报,警示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撤离,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七,决策指挥:决策指挥部分是各个环节的汇集之处,管理人员对其他系统传输过来的资料和分析结果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决策,并且决策内容通过网络传输途径向需要完成工作的部分进行指挥,实现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信息的传递时间,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人员的工作,极大程度的精简系统工作人员的数量,间接降低了矿区的生产成本。
第八,网络操作:在网络操作系统内主要负责将需要向外部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网络平台的投放,实现网络化管理,远程控制和了解场区内的具体情况。
2 数字化矿山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矿山是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高科技信息技术设备对矿山生产地下部分进行自动化和机械化管理,通过一定的信息和环境收集设备对矿井内的具体情况(安全信息和设备运行)向统一的接收平台进行传递,这样实现矿井的全面管理和全面检测,保证了场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调度室内可以实现对场区的所有位置的全程管理和监控,省去人工直接作业的工作,将网络化和数字化全面应用于矿山生产过程中,有效的保护了人的生命安全。
2.1 建设全面的工业网络化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拓宽,以太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采用环形的管理模式。以太网本身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实时的传输大量数据,不仅能够有效的将音频进行全面的传输,同时对于视频监控资料也能顺利的进行传输,传输速度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2.2 利用全面的监控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化矿山必须将矿山内部各个部分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数据收集的全面程度与否将直接决定数字化矿山建设质量的高低,信息资料的获取过程中单纯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很难实现对整体矿区的全面的管理,数字化矿山建设的中心环节就是对矿区进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将先进的传感器安装在矿区的全面部分,传感器涉及的类型包括多个部分,分别是地质、水文条件、运输情况、粉尘密度、瓦斯水平以及矿压水平等多种内容。
2.3 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矿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矿山的四维多方面多角度的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将矿区的二维地质图和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展现,对于井巷设置的位置、角度、长度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管理,使矿山内的所有资料能够准确的展示出来,并且结合各个敏感的传感器传送过来的具体资料将矿区内的全面资料进行掌握,尤其是经过矿区数据挖掘系统,能够将矿区内可能出现的场区隐患和危险信号进行全面监控,实现透明化管理。
2.4 建设工业自动化系统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为了将系统内各个细节部分和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一定顺序的组合排列,实现集成度较高的系统,尽可能覆盖所有环节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将数据采集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和决策控制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真正实现管理和控制统一化。
2.5 完善矿山管理体系系统
对于矿山内资源总量和开采程度进行全面的规划,采用有计划安排资源管理工作,将财务、机械、人力资源、运输系统以及资源调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管理。在定额预算过程中保证技术人员的学习水平,将不必要支出的定额费用免除,将定额的实际细则交由多个专业人员和专家进行分析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企业进行反馈,优化资源配置,采用精细化管理制度对矿区整体情况进行管理。
3 结束语
数字化矿山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矿区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员下井时间,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将中间环节的人员数量减少,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开支,间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利润。实行新型的数字化矿山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越性,高效管理矿山各方面事务。
参考文献
[1]马成章.浅谈露天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意义及发展规划[J].卷宗,2014(3):296-297.
[2]张建平,柴洪静.数字化矿山综合调度指挥平台研究[J].中国煤炭,2011(10):121-122.
矿棉范文6
关键词: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找矿标志
Abstract: elaborated a gold polymetallic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mines. Ore deposit is located in songpan ganzi - orogenic belt south east edge (Ⅰ level), kam pingshan north eastern foreland nappe orogenic belts (Ⅱ class), clamping in regional kam screen thrust fault and the mass between the thrust faults, orebody originated from yellow iron or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rock belt (brown), and controlled by interlayer fracture zone, mineralization features and regional ~ in garze litang fracture zone of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similar, therefore the primary ore deposit origin types as basic volcanic ~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type gold deposits.
Key words: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types; Prospecting marks
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四川冕宁某金多金属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东缘(Ⅰ级)、锦屏山前陆推覆造山带北东段(Ⅱ级),夹持于区域性锦屏逆冲断裂与金河逆冲断裂之间,位于一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体西侧[1]。
1.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二迭系下统灰岩、变砂岩、板岩,二迭系上统下段玄武岩夹灰岩、板岩;三迭系中统盐塘组下段绿片岩、变砂岩夹玄武岩、大理岩等。
1.2 构造
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具多期性和继承性,主要为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另有北东向、北西向次级断裂。
1.3 岩浆岩
除地层中的变基性火山岩外,有燕山期花岗岩体(γβ52)侵入,花岗岩体为区内主要岩浆岩,岩相分带不明显,与本区稀土矿、金多金属矿关系密切。
1.4 地球化学特征
经矿点开展1/5万土壤测量,圈出一北北东向的带状金异常,异常长约8.5km,宽0.8~2km。异常背景值5.5×10-9,异常下限18×10-9,平均值254.44×10-9,极大值>3000×10-9。异常浓度分带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具内、中、外三带。与Au相伴的元素主要有Cu、Ag、Hg、As、Sb、Pb、Zn,其中,Au与Cu、Pb、Ag关系密切。
异常区地层为中三迭统盐塘组下段(T2y1)地层,金多金属矿位于该异常北段。
2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点出露地层为三迭系中统盐塘组下段(T2y1)中上部地层。岩性主要有绿片岩、变玄武岩、玄武集块岩和大理岩,为金多金属矿的赋矿层位。
2.2 构造
主要为矿点中部的层间破碎带。此外,次级横向小断裂及裂隙较发育。
2.3 岩浆岩
除变基岩性火山岩外,另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碳酸盐脉分布。
2.4 围岩蚀变
各类岩石的变质作用明显,热液迭加的蚀变作用强烈,于矿点中部形成一条与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一致的蚀变岩带。初步圈出的1条蚀变岩带长>2km,宽40~250m,与两侧绿片岩带及蚀变基性火山岩组在矿化蚀变强度上呈渐变过渡。主要有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绢(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帘石化等蚀变。矿点已知Ⅰ、Ⅱ号矿体均产于该蚀变岩带内(图1)。
2.5 土壤异常特征
普查工作通过开展1/5千土壤金属量测量,于矿点内圈出6个金异常,4个砷异常。
Au、As主异常均呈带状与含矿蚀变带吻合较好,具明显浓集中心。
Au异常内有6个规模较大的浓集中心,编号分别为①—⑥,其中③、④号与已知矿体吻合较好,⑥号与As异常套合较好。
As异常内有4个浓集中心,其中④号与已知矿体吻合较好。
2.6 矿体特征
通过普查工作于矿点内圈出Ⅰ、Ⅱ号两个矿体,特征如下:
1)Ⅰ矿体
为点内已知主要矿体,产于蚀变岩带近底部。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呈分枝脉状产出,控制矿体长>540m,斜深>85m。单工程矿体累计厚0.52~8.61m,块段平均厚3.97~4.61m。矿体与围岩产状近一致,局部小角度斜交,为253~283°/38~68°,平均270°/51°。矿体走向两端未圈闭,具南厚北薄变化趋势。
2)Ⅱ矿体
位于矿点北西侧,产于含矿蚀变岩带上部一切层裂隙中,为一透镜状含碳酸盐石英脉型矿体。地表出露长约20余m,单工程控制厚1.23m,深部延伸不明。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产状与围岩斜交,为180°/53°。
2.7 矿石质量
2.7.1 矿石的矿物成份及结构构造
Ⅰ矿体:原生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局部地段见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黄铜矿与脉石英等热液矿物相伴产出(有时富集成独立小矿体),偶见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金属氧化物以褐铁矿为主,局部见铜蓝、孔雀石、赤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石等。矿石具自~半自形细~中晶结构,团块~角砾状、条带状、网脉状构造。
Ⅱ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黄铁矿,少量黄铜矿,偶见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铁白云石、绢云母、绿帘石等。矿石具细晶结构、团块状、斑点状、细脉状构造。
自然金呈0.025~0.04mm的中粒金产于金属硫化物及褐铁矿裂隙中或粒间;自然银产于脉石矿物粒间或包于方铅矿、闪锌矿内,粒径0.002~0.008mm。黄铁矿含量一般5~10%,局部可达30%±,呈粒状、浸染状、细脉状与脉石英、碳酸盐等相伴产出。
2.7.2 矿石的化学成份
Ⅰ矿体:据地表槽探和深部坑道控制,矿石中Au品位为:样品一般0.4~5.6g/t,最高14.60g/t;工程平均2.05~14.60g/t。局部地段伴生Cu0.37~1.37%,Pb0.08~0.18%,Zn0.34~0.76%。矿体矿石以金为主,局部伴生铜铅锌。主金属金在厚度方向分布属不均匀~较均匀,沿走向变化不大为较均匀,总体具北富南贫的相对变化。
Ⅱ矿体:由TC18控制。品位Au2.90g/t,Cu1.30%,Pb6.22%,Zn5.28%。矿石为富含金铜铅锌的多金属矿石[2]。
3矿床成因
本矿点含矿地层为三迭系中统的一套海相基性火山~沉积夹碳酸盐沉积变质岩系,矿体产于黄(褐)铁矿化蚀变岩带中,并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强烈。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伴生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属较典型的硫化物—金含矿建造;金属矿物与脉石英、铁白云石等共生,热液成矿作用明显。含矿构造破碎带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热液蚀变活动,为金、铜、铅、锌的沉淀和富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矿点矿床工业类型当属“破碎带蚀变岩型”。其成因与基性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构造破碎和后期热液蚀变关系密切,属“基性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4找矿标志
根据本矿点的成矿地质特征和矿体、矿石特征及地球化学土壤样异常特征的初步总结,该类型金(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主要有:
1)三迭系中统盐塘组下段(T2y1)变质基性火山~沉积岩分布区;
2)化探Au异常高值区,特别是有Au、As元素异常套合的地带;
3)黄铁矿化地段,地表因氧化具褐红色外观和火烧皮现象;
4)强碳酸盐化、硅化等热液蚀变地段;
5)层间破碎带,特别是发育有含碳酸盐石英细~网脉且具较强金属硫化物矿化的部位。
6)老硐及炉碴分布地带。
5结论
矿点内Ⅰ号矿体形态较规则、规模较大,延伸及品位变化较稳定。除已控制的Ⅰ、Ⅱ号矿体外,尚有较多老硐遗迹分布于含矿蚀变岩带中,表明矿点内尚有新发现矿体的可能。矿点内Au、As异常均呈带状分布,与含矿蚀变带吻合较好,具明显浓集中心,中三迭统盐塘组含矿地层分布广,含矿蚀变岩带规模大,蚀变强,层间破碎带发育,含金硫化物矿化普遍,矿点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地质局区测一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金矿幅(1/20万),1975.
[2]徐彬. 四川省冕宁县××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06.
作者简介:
徐彬(1970-),男,四川西昌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