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知识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媒体;思想教育

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成长的展台;是“阳光地带”、“动感地带”,也是“情感地带”。但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文化功底比较差且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孩子,况且《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这门课的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中反思出一些问题也总结出一些教学技巧。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以“生活需要我们学习电工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学第一节课,我以“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电工基础吗?”、 “大家对这门课感兴趣吗?”“我们应该怎么学好它呢?”等这些问题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可想而知,得到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寥寥无几。于是,我先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电器,接着问他们如果家里面的小家电坏了自己能不能想办法去维修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就会大多了。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我用一根导线把它短路,灯泡肯定会灭掉,我再拿出万用表来告诉学生为什么灯会灭,以及什么叫短路现象。再以三峡水力发电启发学生,得出电能生产方便的优点。另外,还可以根据“电能便于转换的优点”做“交直流转换”、“声电转换”等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学习本课程是有很大用处的,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爱”上课堂。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才敢接近你、相信你,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你。而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擅长于“一切我说了算”、“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就怒目视之,回答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更有甚者遇到学生问一些简单问题时,以“你是猪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吗?”来回答学生。这样的话,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吗?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问你问题吗?更不要说质疑老师的讲解了,他们只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如果老师的语调、神态、动作、眼神等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做些调整,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获得人格上的尊重,情感上的愉悦敢,使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大大增强。

其次,学生“爱”上课堂,只靠富有亲和力的老师是不够的,还要有很高导演能力的老师。老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比如,在讲解电感性负载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时可以用“赶(感)鸭(压)鸭(压)在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再次,《电工基础》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学生对“电位”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如果讲到“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就以“水位”作比喻来解释:农民到夏天要经常给水稻田里放水,水渠里的水位比水稻田要高,我们就可以看到水会慢慢地往各家田地里流,“水往低处流”。但随着时间的进行,水稻田里的水越来越多,最后会出现稻田里水位与水渠里的一样,水就不会再流动。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点间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又如在学习电位与电位差的时候,我就以高度和高度差作比喻来解释,参考点的选择不同,空中各点的高度就不同,但空中任意两点间的高度差却不会随着参考点的选择而有所改变,电路中的电位和电位差与之相似,即电路中的零电位点选择不同,电路中的电位将发生改变,但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却不会改变。这些直观、具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适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 基础教学 应用

一、合作学习可行性

(一)探讨合作学习可行性

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没有家长的督促,没有教师监管,学生自愿分为学习小组,各小组间分配好学习任务,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完成各个学习任务。小组成立之后,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对各自组内的学习要负责,让小组学习具有统一性。在小组中发挥每个组员的智力,学习中注重交流和合作。学生的综合意见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科见解能力,进而加深理解课程关联性。班级中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和特色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组内成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让学生处在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中。

(二)提高电工基础课程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的实践性强,电工课程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电工理论,而且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贵在学以致用,懂得运用理论知识,不仅从低层次去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娴熟地运用理论,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合作学习抽象思维性强。电工基础教学理论知识部分抽象性较强,学生需要充分挖掘抽象思维加以理解。例如:电流分配的课程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发挥想象力对课程进行学习,学习中懂得总结分析方可提高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协作性强,电工基础包含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章节多。学生在课外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从学习中总结学习经验,懂得借鉴论证。学习任务一般这样要求,技能学习、信息学习以及材料学习它不是个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需要整体合作学习。个人的学习力量有限,当整体的力量得到发挥时,学习才实现最佳效果。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开放的问题中,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对答案的探索会自觉和主动。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一)突出学习主体性

学生学习中常常碰见学习难点问题,学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在逃避中产生厌学情绪。在班级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他们爱钻研难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而有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一遇到难题就退缩。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合作学习模式贯彻好。细分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学习。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教师发挥学生的优点,学习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电工学习本是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充分掌握学科知识。依据学生学习进程和能力,整合文章,教学中突出重点,明确学习主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参与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主要是面向学生,在电工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提高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个人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再由自己动手总结得出结论,该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魅力,从而增进学生和老师间的合作学习。老师观看学生实验,及时提出学生实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性指引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分析推导,这样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电工基础学科具有复杂性,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电工基础知识生动直观。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将抽象化的问题通过实验演示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创作和信息处理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加直观、快捷地学习。课堂上形成学生和老师高度互动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生需要培养起互动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在学生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明确提出一些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创作条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养成思考能力,提炼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个性化学习。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潜能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原则并不是摒弃教师指导性,教师在课堂中要指导学生朝科学化学习方向发展。

合作性学习原则:教师规定学生规定范围内进行小组学习,让组员自由交流沟通。多层次的交流使得学生开放思维,组员间进行沟通开阔了视野,汲取他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从而优化学习。学生在讨论中扩大了知识面,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创造性学习模式: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场所,因为电工基础学习具有抽象性,所以,小组在学习中必须开放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这样利于学习。

电工基础课程概念多,内容复杂,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学习,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使得学生更能理解知识,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学生学习的激情会高涨,谈论的热情也比较浓烈,能够帮助学生在电工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针对每组不同的学习进度导入不同的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组的不同演示,会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更能容易把握课堂知识。在分组学习中给学生设置疑问导入法,在学习中如果常常伴随矛盾疑虑,这对思维的启发有推动作用。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疑问时,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沉静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学生分组学习中,不是单独封闭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和学生间、学生和老师间的高度互动学习。

(二)演示导入法

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理,对奇特、新鲜、生动、直观的事物非常敏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个心理,在分组教学中借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较直观的教育效果,它有声音、动画、文字等表现元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欲望。在进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课堂讲授时,教师在分组的情况下,让每组成员进行Flas教课,看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思考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在电工学习中要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

校园学习相对于社会,环境非常纯净,没有黑暗势力存在。公正、公平以及合理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在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都要发挥出独有的优势,把自己学习潜能发挥出来。让个人学习目标和小组学习目标相结合,该体系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合作需求。目前,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常常采用等级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用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该评价方式存在诸多缺陷,用分数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程度,对学生学习的努力和付出忽视。这样的评价方式会导致“低能高分”教学现象,学生学习主要是学会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单纯因为高分而学习。因此,评价方式应该形式多样,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话语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激发学生欲望。

五、结束语

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思考能力,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合作学习在现代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电工基础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集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学以致用,能够灵活运用理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在学习中要注重运用抽象思维,这样可以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左小红.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 电气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1配合土建施工预留预埋时,应首先要弄清楚建筑标高、装饰材料及抹灰装饰厚度,以此来调整预留预埋的高度和深度。混凝土内暗敷线管应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线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暗配盒、箱应在其对应的模板处,用防锈漆或其它有区别的油漆做好标志,引出混凝土墙、地面的管子要顺直,两根以上管引出时应排列整齐。管子切断后,断口处应与管轴线垂直,管口应挫平,刮光使管口整齐、光滑无毛刺,并封堵严密。

1.2 管内穿线:1 清扫管路 在管内穿入导线前,应进行一次扫管,清除管内残留的积水及杂物。一般可在钢丝上绑上破布,来回拉几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2 穿引线 穿引线也是检察管路是否畅通,管路的走向及盒、箱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图的要求。3 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和扭结,也不得将导线接头埋入箱底板后的墙体,如有接头必须在箱、盒内。导线在盒、箱内应预留长度。在接线盒、开关、插座及灯头盒内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0mm,在配电箱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周长的1/2,出户导线的预留长度应为1.5米。共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导线而直接穿过。 4 穿入管内的导线应分色分相。L1相为黄色,L2相为绿色,L3相为红色,(中性线)为淡兰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穿线时根据各相用电负荷情况,L1、L2、L3相之间作适当调配,确保各相之间负荷平衡。 1.3 电缆敷设:1 电缆敷设前,要认真检查电缆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相同,电缆的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必要时还要进行超潮湿判断。直埋电缆还应经过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 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6KW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和直流泄漏试验;1KW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试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兆欧并做好记录。3 敷设时不应进行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直埋电缆沿线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的分位标志或牢固的标志。4 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制作时,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室外制作电缆头时,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并应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看电缆绝缘状况是否良好,有无受潮;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电缆终端头与接头从开始剥切到制作完毕,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以免受潮。剥切电缆时不得伤及芯线和绝缘,包缠绝缘时应注意清洁,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绝缘层,力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外壳与该处的金属护套及绝缘层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采用铜绞线,其截面不宜小于10cm2。 1.4防雷接地。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防雷接地应由专人负责,结构主筋绑扎时应焊接跨接线,均压环与主筋引下线也应焊接跨接线;建筑物门窗如需接地时,在焊接引下线时,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门窗相连接;专用接地采用铜线时,则需用铜套管压接,与接地体用端子连接。

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探讨 2.1施工前期准备。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气设计人员对建筑项目安装设计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电气安装人员应会同施工技术人员审核安装和施工的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的现象,电气安装工人应该学会看懂相关的施工图纸。电气安装施工前,需要详细的了解电气安装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问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电气安装施工相适应。在安装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电气安装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等基本设备。 2.2配电设备安装工艺。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设制严格。 2.3线路敷设工艺。1导线敷设方式、部位代号。SC-穿焊接钢管敷设、CT-桥架敷设、FC-地板内暗敷、CC-顶板内暗敷、WC-墙内敷设、ACC-吊顶内敷设、SR-钢线槽敷设、CE-顶板面敷设,严格按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专业监理工程师严格把关,管材不符合要求不准施工。2配管加工时要掌握。明配管只有一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4倍;2个或3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的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埋入地下和混凝土内管子弯曲半径≥管外径的10倍。3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小于等于25mm的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内径≥32mm的钢管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内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弯管,内径≥32mm的管子煨弯,如大量加工时,可用专制弯管的烘箱加热,做到管子弯曲后,管皮不皱、不裂、不变质。PVC对接时,建议采用整料套管对接法,并粘接牢固。4镀锌管和薄壁钢管禁止用割管器切割钢管,用钢锯锯口要平(不斜),管口用圆锉把毛刺处理干净。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1 前言

基础是一个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在在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地基基础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建筑物使用寿命,严重时将会使得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的时候,应该根据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结构类型,材料选用及机械器具等综合进行考虑,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及操作要求等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要求。

2 地基处理方法

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基础上部结构、基础及地基三者之间的作用,必要的时候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上部建筑的刚度及强度,增强上部建筑抵抗基础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对于已经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还应按照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在施工场地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试验测试,以检测地基处理方法设计参数,为施工或加固提供相关的参考。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1)换填垫层处理法。其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或者不均匀地基。(2)砂石桩法。主要适用于挤密松散粉土、砂土、粘性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同时也可以对液化地基进行处理。(3)强夯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砂土、碎石、粘性土、素填土等地基。(4)振冲法。该方法主要分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振冲法主要适用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等地基。(5)高压喷射注浆法。其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人工填土等。(6)预压法。其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3 地基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 墙体开裂。建筑物建成以后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的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这种现象在软弱地基基础上尤其明显。小的沉降在建筑物控制范围以内,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则会使得结构上部发生开裂。在多层砖混结构中,由于砖砌体及灰缝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当结构地基基础发生不军训沉降时则会使得墙体上产生较明显的斜裂缝或者踏步式的裂缝,这在房屋的窗洞四角位置尤为明显。若房屋中部沉降大于端部,则结构低层窗口会出现面向中部沉降较大的对角斜裂缝。(2) 地基基础断裂或拱起。当地基基础的沉降差过大,或者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会使得地基基础的断裂。(3)建筑物下沉过大。当结构所处地基土较为软弱且地基基础设计不当或计算有误,则会导致整座结构下沉过大,使得结构室外水倒灌,建筑物无法使用。(4)地基土液化失效。地震来临的时候,饱和砂土或者粘土受到地震作用,土中空隙被水填满,空隙水压力迅速增加,土的有效应力迅速降低,当有效应力降低为零的时候,土就失去抗剪能力,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地表缝隙中开始出现喷水冒砂,基础开始沉降甚至失稳,建筑物开始倾斜或破坏。

地基施工过程中以上常见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基土软弱。当地基土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压缩性性土层构成的时候,这类地基土强度低,压缩性较大,容易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及倾斜。(2)地基土软硬不均。当建筑处于有池塘、山坡或者枯井等土段时,这类地基土软硬不均,沉降差过大会使得建筑物墙体开裂。(3)膨胀土、冻胀土地基。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是一种涨缩变形明显的粘性土。建造在这类土体上的建筑物由于重量轻,基础浅,急容易受胀缩影响,易产生裂缝,导致房屋开裂。(4)无完整的土质勘察资料。在对建筑基础进行设计的时候,未对地基土质进行详细勘察,勘察报告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土体,没有探出局部土坑,枯井,这均会导致设计错误和地基基础事故。

4 相关措施分析

为避免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可以在设计方面和施工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如在建筑物体型设计要简单,建筑平面转折、高度或荷载差异变化处,基础类型不同等地方应设置沉降缝。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墙上设置圈梁或者构造柱;采用联合基础或连续基础等。施工的时候应先对重房屋和高房屋进行施工,使之有一定的沉降再进行施工。对于软弱土层,应采取一些措施,诸如机械压实,挖去或者全部挖除软弱土层,换强度大的砂,碎石等。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为避免地基在地震时候出现破坏,可加强基础或者上部结构刚度,采用刚度较大的箱基础、筏基、钢筋混凝土条基等;一般可在基础上设置圈梁,基础连续梁等。

5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逐渐向高层发展,而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人为因素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对于地基基础施工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在中须加强施工人员的控制,以保证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瑞玲,王海燕.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5,(17)

[2] 肖雷.某住宅小区地基基础的处理[J].安徽建筑,2005,(04)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方法

一、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水利水电基础的新要求有: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 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然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二是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三、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首先,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其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最后,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四、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小于等于50 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1)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2)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3)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地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1)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黏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黏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2)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3)强夯法。将80 kN 夯锤, 起吊到高达6 m~30 m 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4)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上具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将其置于土层预定浓度,然后对它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做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形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7)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黏土浆、黏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8)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9)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10)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五、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是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二是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三是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四是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办法

0 概述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在公路工程中,软土特指具有较大含水量和较强压缩性的地基土层,该土层荷载能力较差,车辆行驶经过后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影响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以上特性,在公路建设时对路基的处理中,必须认真分析该地土质状况,对软土地基土层进行固化处理。

1 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危害性

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底,按照成因可分为四类: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谷底沉积;从组成形式上看,软土是淤泥土质,是因河流湖泊的长期冲刷而形成的沉积淤泥,我国的平原大多属于冲击平原,所以其软土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后,软土变得更具饱和性和粘性,这些特点都给高速公路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一些地区因为水流不畅、或处于缺氧盆地地区,粘土具有小颗粒的分布特点。

1.1 各类软土的工程共性

1.1.1 粘粒含量都比其他土质更高,一般在30%~60%左右。

1.1.2 天然含水量较高,在34%~72%之间;孔隙较大,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在35%~60%之间。

1.1.3 透水性较差,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1×10-3~1×10-7)cm/s。

1.1.4 压缩性高,属于高压缩性土,压缩系数在0.5~2.0MPa-1。

1.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性

软土地基的不可预见性较大,软基性质在各地区、乃至土基础各层面之间都不相同,如果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事故,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公路设计初期,若勘察数据不准确,就会产生错误的设计和软基处治办法,最终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下沉、塌方事故;

如果在含水量较高、孔隙较大的软土地基上施工,有可能导致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地基的沉降;

当车辆行驶产生的荷载力会对软土层的欠压密结构进行碾压,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地基沉降现象的出现和扩展,从而威胁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利润而一味追赶工期,在软基处治未完全固结的情况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很容易产生变形或地基下沉,工程不得不返工重做,从而延长工期时间、增加工程成本。

2 软土地基的处治办法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的危害已非常明了,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特征,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尤为重要,处治的办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办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稳定、变形、透水性要求,从而改变因行车载荷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面就三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治办法进行说明:

2.1 换填法

施工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或机械将路堤下的全部软土挖除,再换填强度较高的卵石、中(粗)砂、片石、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形成复合地基,或在部分软弱地基中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量。

要注意的是,换填法一般用于基坑面积较大,或者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工程中,且适用于处理深度在2~3m间的浅层软弱土层。如果使用换填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那么要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免形成泥沼地带,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便。实践中发现,砂、砂砾、灰土等材料的填土效果较好。

2.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法是在地基中设置不同长度和间距的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利用建筑物本身重力分级逐渐加载,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在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加压系统的选择要根据软土地基做出针对性的安排,以保证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融合。

2.2.1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砂先装入透水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设备将砂袋沉入或打入软土地基内。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沙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径现象;另外,袋装砂井的孔径较小、砂材料消耗少、工程费用低,施工速度明显加快,是软弱地基施工最好的方法。

当泥沼或软土层厚度大于5m,且路堤填筑高度的土体自重远超过天然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土体水平位移较大时,袋装砂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软土地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2.2.2 砂井

是用动力螺旋钻在软土地基上钻成孔眼,提钻后往孔内灌砂,利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中水的排出。

砂井适用于陆上工程,且砂井长度在10m以内的,土质较好,不会出现缩颈、塌孔现象的软弱地基。

2.2.3 塑料排水板法

施工时利用塑料排水板打入土中,作为垂直排水通道。

它的特点是排水畅通,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一般在泥炭饱和淤泥地段或土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

2.2.4 砂垫层

施工时在软土层顶面铺设排水砂层,以增加排水面,使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排水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的影响,但可加速沉降的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当在砂垫层上填筑路基时,路堤填筑速度应合理安排,使加荷的速率与地基承载力增加(排水固结)的速率相适应,以保证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不发生破坏。通常可以利用埋设在路堤中线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脚处的位移边桩进行施工观测,随时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发展趋势,借以判断地基是否稳定。

2.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就地将软粘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粘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地基土。根据上部结构的要求,可对软土地基进行柱状、壁状和块状等不同形式的加固。

深层搅拌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深层搅拌法形成的复合地基固结缓慢,软土的固结度小;复合路基的侧向变形小,填土后两个月内侧向位移趋于稳定。该施工法不仅可以提高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减少沉降,还可用于特殊地基条件和有各种制约条件的软土地基。

3 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办法很多,上文只列举了部分,各种办法都有和它相适应的适用范围,具体的工程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从处理要求、处理范围、地基要求、工程进度、现有材料和机械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分析,力求选用最合适、最经济的施工处治办法。

【参考文献】

[1]蔡建国.水泥搅拌桩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