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环境

新课改环境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新课改;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74-02

听说读写是掌握任何一门语言必须掌握的四个方面内容,而其中的“说”是最难的一项,也是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语言首先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工具,口语是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甚至一些通过各种英语考试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具备英语口语能力,这其中不乏笔试的高手,阅读的高手,英语口语能力偏弱在我国英语学习人群中是普遍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英语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

一、当前初中口语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口语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的英语评价体系基本将英语口语测试排除在外,把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作为英语考核的重点,为了考取更好的成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英语口语课也很少,学英语的时间越长,对英语口语越疏远,渐渐学生就变得张不开口了。

2.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词汇、阅读等占分比例较大的环节,从形式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几乎很少,再加上初中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匮乏,在课上不敢说。还有的同学有心理的阴影,周围的人都不说英语,自己说的时候怕别人耻笑、不愿意表现,久而久之,英语口语就渐渐被埋没了。即使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也因为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而没有展现自我的平台,学了英语除了考试以外无用武之地,这是导致“哑巴英语”的重要原因。

3.教师英语水平不高,口语能力较差。有些英语教师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本身英语水平不高,口语能力较差,特别是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老师英语发音不准,在英语教学中很少进行英语发音训练,有些学生对基本的英语音标都不能正确朗读。有的老师发音错误,学生自然也跟着读错,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形成了错误的发音基础,矫正起来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自然影响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而且发音不准可能给学生形成心理阴影,不好意思在公共场合说英语,怕被人笑话,更加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英语教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初步英语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英语教学应该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互动式教育过程,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日常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符合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出众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中国入世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交流不单单是文字上的交流,更多的是直接交流与对话,我国的英语教育必须要寻求改变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这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哑巴英语”不能充当国际交流的工具。

三、加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

1.加强语音基础教育。学会英语发音是学好英语口语的基础,准确的读出每一个音标,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单词、短语、句子中是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一步。所以从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就应该集中、完整、系统的学习英语国际音标,错学音标后再改正往往需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和时间。具体来说,元音和辅音之间的变换、连读,音节的划分、重音、变音等是音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难学的地方应该进行强化教学,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发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上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英语环境。教学实践证明,轻松的学习环境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营造合理的英语听说氛围可以消除学生说英语的顾虑和恐惧,激发英语口语学习热情。具体来说,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英语口语化是学习口语的先导,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对学生来说具有深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会不自觉以老师作为学习目标,模仿老师的发音,形成良好的口语学习习惯。另外,课上一些小活动或是课堂提问都可以为学生说英语提供良好的环境。

3.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同样可以作为英语口语学习的平台,而且课余时间的氛围比课上更加轻松,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发挥。可以经常性的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竞赛等比赛活动,或者是英语朗读、英语讲故事等趣味活动,还可以举办英文歌曲演唱,英文模仿秀等文艺性活动等为学生学习口语、锻炼口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新形势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持续多年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变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求。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师已经行动起来对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做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还有多种多样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可以应用,许多口语教学的方式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我们应该采取包容的姿态大胆的尝试新鲜事物,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更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乐燕.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9,(3):135-136.

[2]孟轲南.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策略和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3-34.

新课改环境范文2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

2 心理关系。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 伦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以上三方面有机结合,互有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师生关系体系。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 教育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工具性教育客体和对象性教育客体这些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

2 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

3 伦理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师生伦理关系在教育理论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师尊生卑是古代社会师生伦理关系的特点,而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性解放、民主自由是现代伦理的基本精神,因而,只有充分体现现代伦理基本精神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师生伦理关系。作为现代教育伦理本性的具体化和集中表现,现代师生伦理关系应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崇善的基本特性,这也是师生伦理关系改革的方向所在。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想要改善甚至扭转师生间部分存在的恶劣关系,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1 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学术水平。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并在教学中承担起“传道”,“解惑”的职责,教师要相信、热爱、宽容、帮助学生。没有爱维系的师生关系永远脆弱并错漏百出。只有教师全情投入地爱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自身潜力才能极大发挥,创造奇迹。

2 呼吁家庭教育补完。现在的父母虽然重视教育,但重视的是教育的结果,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教育规律的人数还是很少。他们虽然给予了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当孩子在孤独感与不理解的驱使下越滑越远时,父母们又将原因归罪到学校和社会。殊不知,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笔者希望每一位父母也能够学习一些教育的基本原理,承担起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并扭转“教育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的偏见。这样,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撑下,在学校里就不容易被其他外因左右而频繁犯一些基本错误了。

3 社会应该更有力度的扶助教育。呼吁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完整社会的教育功能。人类是社群动物,个人和家庭的价值在群体中才能有所体现。教育不是一两个人、一两所学校的事,教育是全人类的事。因此,社会应该尽其所能地保护孩子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并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和投入,从整体上改善目前的社会教育环境缺失之处。

那么,教育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必然能促进其不断优质化,师生关系也能向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新课改环境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生身心发展都处于积极活跃的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素质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解决素质教育发展的难题与困境,是当前教育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

1素质教育概论

1.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改变“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不科学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2素质教育的特点

1.2.1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关注学生缺点和短处,要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的不同价值。

1.2.2全面性:全面性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而言的。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升学做准备,也不是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做准备,因此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2.3开放性:这一点是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教育渠道来讲的,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缺陷

2.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还是十分陈旧,缺乏创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展[2]。首先,大部分初中教师还在坚持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为主导,没有更新教学观念,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是把知识点的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缺乏外延,知识面狭窄。同时,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够,就是了学生讨论,合作的重要性,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也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育观念比较保守,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开放性的教育环境。

2.2教学模式单调落后:落后的教学模式也是初中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首先,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师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教学内容多是围绕考试展开的,单调狭隘,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教学内容都不予展开,对于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根本不重视,甚至不学习,这样学生长期处于文化知识的枯燥学习中,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发展。其次,教学方法上,教师没有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没有认识到,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对于教与学习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3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的策略

3.1更新教育观念:只有教育观念从根本上改变,才能够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改变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想,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改变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而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外知识量,重视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出促进学生真正进步。

3.3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的联系,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科学、开放的管理制度,改变校风校纪,建立一个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此外,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教师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突破各种障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生虎 单位:甘肃文县梨坪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爱春.普通初中素质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新课改环境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活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样看似简单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是有非常多的问题和难点的。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首先就要让他们走进课堂,爱上课堂。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主要从如何构建中学语文活力课堂展开阐述。

一、构建活力课堂首先要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忽视以及对语文课堂的排斥,究其原因,基本上是因为语文课堂大多没有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构建活力课堂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师生之间拥有平等的对话,建立民主的关系。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在语文学习中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发言,是活力课堂最直接的体现。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构建语文活力课堂

多媒体教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能巧妙地对多媒体加以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够展现图片以及动态效果的特点,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把语文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堂,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对语文课堂的喜爱之情,同时又达到了构建活力课堂的目的。

三、构建活力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养

想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过硬的语文素养。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同时拥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现在中学教师的竞争愈发强烈,教师素养的高低就成了选拔老师的重要指标之一,老师要意识到这种严峻的形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学生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培养出独特的、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风格。把自身当作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对老师有了尊敬和崇拜的心理,在课堂上就会集中注意力,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

总之,中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

新课改环境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理念;实验教学;问题

化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和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生活质量的提高、生产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在新课改的环境之下,教师应该怎样更加有效地进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指导化学教学

新课改中提出了许多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新课改的进程,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够把新课改落到实处。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作用。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课堂上发挥出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因材施教

在高中各班中都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如果在教学时教师提出相同的目标,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必然不会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有所得。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所转变,教师要树立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观念,并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只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分层次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得,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善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许多化学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取的,又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提高升学率,只是注重学生死知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然后进行考试”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及时进行化学实验,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在新课改之下,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达到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化学知识,在获取直观印象之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容易,更能够调动他们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运用实验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还要进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的形式有很多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模拟实验等。不管是进行哪种实验,教师都要做好引导和启发,在进行实验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能只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在课下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进行饮用水去污、雨水pH值测定、去除水壶中的水垢等小实验。

三、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当今的社会中不再需要死学知识的人,而是更多能够思考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再把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与否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在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的运用。因此,新课改实施之后,问题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在课堂教学中也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阅历等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要做到直观、真实。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身边故事、影音资料等入手,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步步递近,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探究。

新课改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改下进行化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运用到化学教学工作当中。只要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中,就一定能够推动新课改的进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课改环境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新要求;教师;个人能力培养

自2008年7月接触新课改以来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将近一年的工作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本人感受最深的还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信息技术课的改革中多次明确提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仅要扮演一个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更要学会扮演一个知识海洋中的引导着的角色。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来扮演好这个角色?如何把新课改的思想精髓渗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让学生能更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体会,以科学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与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较先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很大不同,其更人性化的理念更加符合高中生的个体情况,从理论上上提供了科学的教学依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教学能力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其对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等角色的扮演,最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人认为,新课改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至少从以下二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改对课程作了更科学的规划和权重分配,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要。信息技术最基本的模块是必修课程,另外信息技术还有5个选修模块,在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安排方面,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兼任选修模块的教学,为了能胜任新的学科,教师光看懂教材,会做题目是远远不够的,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更要明确上下文存在的隐性要素,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要经得起考验,对课程目标达成具有时效性,这需要教师有更为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

2、反思教学反思是让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的良好途径,是教学绩效行为。传统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围绕能否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考试优劣程度而开展的,这种反思恰恰会强化教育的负面作用。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自身思考和探究能力,提升专业修养,加强合作对话,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靠学校课堂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学校课堂资源有限,环境成分单一,教师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事各种活动,根据实际问题来锤炼自己的反思能力,并将其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现状

从大环境看,当前高中教学主要体现学科性、理论性、应试性三大特点,学科性有利于资源规划和课程配置,但不利于整合教学、综合思维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理论性有利于环境安排和评价操作,但不利于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组织活动能力的培养;应试性有利于操作简约化和低成本化,但不利于个人实际问题求解、受挫力和竞争力的培养。

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旦改变,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新课程一改过去只重视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过程,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应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改变过去重知识的传授,重机械重复训练,重考试过关率,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差异和创造性。

2、搞探究性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先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会进行科学探究,善于进行科学探究,若还按照旧版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行演示,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

3、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