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缩写故事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缩写故事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缩写故事作文

五年级缩写故事作文范文1

关键词: 习作教学 教材 写作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少学生接触题目之后不知道如何下手才好,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好有关,其次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技巧也有一定的联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勤读和勤写是关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如能让学生借助教材练习写作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讲可以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对优美章节练习仿写

仿写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坡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模仿有关佳作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仿写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仿写,可以从文章片段、结构、方法等方面入手。

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荷花的: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把荷叶形状、荷花开放的姿态写得十分形象。教完课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写写身边的月季花、石榴花、等花草,相信学生在写作时一定会感觉有路可循。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必须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二、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练习改写

在教学中,针对一些优美的写人、叙事文章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改写。改写就是依据原文改变体裁、人称结构或表现手法的一种练习方式。改写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变异性,又复习了所学内容。如何进行改写呢?通常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认真审题,把握要求。审好题目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写什么,掌握改写的类型和方式。常见的改写类型有:第一种是文体上改写,如课本剧和记叙文互改等。第二种是人称改写,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间互改,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对原文顺序作一些灵活的调整。

2.把握中心,酌情改写。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要求怎样变化,尽量不要改变文章的中心。在改写前,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原文和要求,把握文章中心、结构,再下笔。如选择练习就可以把六年级下册的课本剧《负荆请罪》改成了一个小故事,或者把三年级的课文《大作家和小老师》改写成课本剧,在改写过程中只要学生善于想象,写得符合情理,教师就应予以肯定。

三、引导学生对文章细节进行扩写

扩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合乎情理地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例如,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文。这篇文章写了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文章告诉人们,真爱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本文除了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外,还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以此细化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一些细节进行扩写。

如第八自然段中写道: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就奔医院跑去。他为什么知道妈妈会在医院,不是在其他地方呢?这里暗含许多东西可供同学们思考。在第九节写到“睡在病床上母亲,嘴角挂着微笑”,母亲笑从何来?在此处,作者还写太阳从窗外照进室内有何意义?这都值得学生琢磨,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清楚这些细节暗含的意思后,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扩写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引导学生对长篇文章进行缩写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缩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第二,缩写时要学会适当地删减和概括。像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如四年级的《第一次拥抱母亲》、五年级的《师恩难忘》《推敲》等课文都是让学生进行缩写练习的好素材,在缩写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相互比较,交流缩写的方法和体会。

在教学中以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练习写作,既有利于巩固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又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写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样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省时又省事,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想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结合教材进行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课外多进行练习写作,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练习写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学生初学写作的最佳途径,只要老师们注意因材施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五年级缩写故事作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氛围;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1. 阅读氛围是关键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选好课外书是基础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3. 着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是目标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o奥o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填写读书卡。

4. 保证阅读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