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香菇栽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香菇栽培

香菇栽培范文1

论文提要:本文从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实践出发,对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常见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六种病害的危害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使用的药物有价廉、毒性小、对人畜无害等特点,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有价值参考,防治方法简单实用,有效降低生产者损失,增加收益。

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是北方地区栽培香菇一种较为成功的技术,可分为块式、袋式两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管理简单、生长周期长、省时、省力、产量高等优点。成功的关键在于发菌期、转色管理期及出菇期病害防治。发菌期,各地早春气温回升快慢不同,适宜的栽培期有时并不易把握,尤其是气温回升较快时,极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损失。转色期温度、水分、光照管理不当,出菇期水分、通风管理不到位,都将给生产者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不同时期常见的主要的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六种。现将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中不同阶段常见的上述病害危害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发菌期常见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

危害状绿色木霉是竞争性杂菌,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分泌毒素阻碍香菇菌丝生长,绿色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形成绿色孢子粉层覆盖在菌块(袋)表面,造成烂块(袋),导致减产甚至绝产。毛霉也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由初期的灰白色生长成黑灰色覆盖在菌块(袋)表面,虽不能阻止香菇菌丝生长,但能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低温早种早春气温达8-12℃为最适宜播种期,易早不易迟,利用低温条件控制毛霉、绿霉发生。这是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栽培的成败。

蒸料时,料中心温度达到100℃保持2.5-3小时,可有效杀灭多种杂菌菌丝体,同时增加培养料的腐熟度。

培养料中拌入0.1%的50%含量可湿性多菌灵粉剂,能有效防止绿霉发生。出现绿霉感染,早期可用0.2-0.5%多菌灵涂抹患处,并撒上一层白灰粉。感染严重的,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或掩埋,防止扩散感染其它菌块(袋)。

发菌环境要清洁干净,定期喷施多菌灵液以及其它消毒药品。如喷施石灰水、来苏水等。

2转色期常见病害有绿色木霉、黑斑病。

危害状香菇栽培转色期,光照、湿度、温度三要素失调,可使菌块(袋)呈白色或白色、褐色相间,极易感染绿色木霉,发生烂块(袋)病,严重的可达到绝产程度。转色不良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也易发生黑斑病。菌块(袋)感染处出现成片黑色病斑,不再出茹,导致产量下降,造成极大损失。

防治方法确保香菇生长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转色。标志为菌块(袋)表面出现许多瘤状物,并有少量褐色水珠。转色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80-90%,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促进表面菌丝生长,形成褐色菌膜,抵御外部杂菌侵入。适度增加提膜换气次数,保证转色质量。

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块(袋)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中,减少绿色木霉发生几率和烂块(袋)机会。

出现绿色木霉、黑斑病,用0.2-0.5%含量50%可湿性多菌灵液涂抹感染处,连续2-3次。感染严重的,要及时清除并进行烧毁或掩埋。

3出茹期常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有时也发生绿色木霉。

危害状出茹期褐腐病发生时,香菇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菌褶变为褐色,最后发软腐烂并散发难闻气味,子实体上常伴生绿霉。褐斑病发生时,菌盖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凹陷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白色霉层,失去商品价值。褶腐病发生时,菌褶初期出现少量白色菌丝,后期生长成团,布满整个菌褶,使菌褶相互粘连,导致菇体变软腐烂。三种病害均可造成香菇商品性状下降,降低生产者收入。防治方法出菇场地使用前,清除杂物,搞好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干净。四周喷施多菌灵液,地面撒一层白灰粉,清除病原菌。

加强通风换气次数,保证空气流通,适当降低空间查对湿度,避免持续高温高湿环境,是出菇期几种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菌块(袋)浸水(补水)时,控制好水量,切勿过度。以浸(补)水后菌块(袋)的重量为脱袋时的80-90%为宜。补水过度,易感染绿色木霉(危害状、防治方法同前述)。喷水保湿、菌块(袋)补水时均要用清洁无污染水源,防止使用不洁净水带入病菌,人为造成不必要损失。

发现病菇及时摘除,病害处清理干净暂停止喷水,待菌丝重新恢复后,进行常规管理。在安全范围内,可少量喷施农用链霉素、多菌灵、克霉灵、甲基托布津等来抑制病原菌继续扩展。要注意的是,每采一茬菇后,把留在菌块(袋)表面上的菇根彻底清理干净,并停止喷水2-3天,利于菌丝恢复生长,增强抗病力。

适时采收,最发在子实体尚未完全开伞时完成,既可保证香菇的商品性状,又可减少病害危害程度。

香菇栽培范文2

关键词:刺槐;香菇;菌丝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9-511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9.057

Abstrac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Lentinus edodes cultured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the effect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on the hyphal growth and yield of L. edod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ingxiang 18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but the growth rate of Senyuan 135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The yield of Tingxiang 18 and Senyuan 135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ak material. In a conclusion, it was feasible for the L. edodes culture with the R. pseudoacacia instead of traditional oak material.

Key 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Lentinus edodes; hyphal growth; yield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属(Robinia)的落叶乔木,喜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生长在海拔400~1 200 m的丘陵山地;适应性很强,栽植广泛,生长快,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刺槐树冠浓密,水平根系呈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刺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刺槐花是重要蜜源,酿造槐花蜂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刀豆酸、黄酮类等。刺槐树皮和根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活性物质,可供开发药物,治疗疾病。刺槐豆荚种子胚乳可提制槐豆胶,与其他食用胶复配用作增稠剂、持水剂、黏合剂及胶凝剂等[1]。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担子菌纲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香菇属(Lentinus)的食用真菌。香菇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D、多糖等,具有可治贫血,预防佝偻病和抗肿瘤等药用功效[2]。然而,香菇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生长缓慢的栎类资源,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现代生态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必然的矛盾。积极寻求合适的香菇替代栽培材料,降低对传统栎木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香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分析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刺槐基质栽培香菇的可行性,为刺槐资源替代传统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香菇品种为夏菇汀香18和冬菇森源135。栽培培养基为78%木屑;18%麸皮;1%白糖;1%石膏;1.5%玉米面和0.5%生石灰[4]。

1.2 香菇栽培方法

栽培培养基中采用50%、70%、90%和100% 4种比例的刺槐木屑替代传统栎木屑,以栎木屑作为对照,按照常规香菇袋料方法进行栽培。

1.3 刺槐基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按照香菇栽培常规拌料方法拌料,分装于250 mL广口瓶,用封口膜封口后于121 ℃高温灭菌2 h,冷却备用。用直径12 mm打孔器在活化菌落边缘打取菌丝块,将菌丝块接种在灭菌瓶装培养基中央,置于27 ℃、RH=70%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到第12天时,在瓶壁用记号笔划线标记,连续培养8 d(菌丝生长第20天)后,测量菌丝生长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率。

1.4 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影响

在袋料发菌过程中,观察记载袋料菌丝生长速度、转色过程的情况。袋料发菌完成后移栽到大棚架,记载出菇批次及产量结果。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作图。采用DPS软件分析刺槐代料不同比例对香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槐基质对夏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夏菇汀香18能够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正常生长,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100%的栎木培养基(图1)。汀香18在50%、70%、90%和100%刺槐基质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3.79、3.71、3.68和3.92 mm/d,而对照100%栎木屑上的菌丝生长速率为3.57 mm/d。在刺槐基质和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汀香18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

2.2 刺槐基质对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100%栎木屑(生长速率3.94 mm/d)相比,森源135在100%刺槐基质上的生长速率为3.92 mm/d,50%刺槐基质生长速率为3.75 mm/d,70%刺槐基质为3.50 mm/d,而90%刺槐基质为3.0 mm/d,差异显著。在对照100%栎木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粗壮有力,颜色洁白。在刺槐基质上,森源135菌丝相对略细,颜色相对略暗。

2.3 刺槐基质对夏菇产量影响

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1)。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夏菇汀香18在传统栎木基质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7 d,90%和100%刺槐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不同比例的刺槐基质与栎木基质转色完成时间基本一致,均为70 d。从香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夏菇汀香18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560 g/袋,优质菇比例为85.80%)。

2.4 刺槐基质对冬菇产量影响

冬菇森源135在不同比例刺槐基质上能正常生长并出菇(表2)。从菌丝满袋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栎木基质上菌丝满袋时间为45 d,略早于刺槐基质(50%和70%刺槐基质为48 d,90%和100%刺槐基质为49 d)。从转色完成时间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上的转色时间除100%基质(73 d)早于栎木基质(75 d)外,其他比例刺槐基质(79 d)略晚于栎木基质。从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来看,冬菇森源135在刺槐基质平均产量和优质菇比例略低于栎木基质(平均产量为655 g/袋,优质菇比例为90.98%)。

3 小结与讨论

从刺槐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来看,夏菇汀香18生长速率优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而冬菇森源135生长速率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从刺槐基质对香菇产量的试验结果来看,无论夏菇汀香18还是冬菇森源135都略低于对照100%栎木培养基。对刺槐基质栽培的香菇品质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香菇品质基本一致,且香菇多糖含量优于传统栎木(另文发表)。总体而言,只要选择好适宜的香菇菌种并保证高效栽培管理措施,采用刺槐资源替代传统的栎木资源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5]。

刺槐常作为速生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蜜源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均可发挥巨大作用,其生态效益将十分显著,但由于其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产业链的综合效益降低,经济效益的总体表现偏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刺槐可为香菇栽培提供重要的、可再生的替代资源,为林业多元化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宋永芳.刺槐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5):11-13.

[2] 张 峰.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 40.

[3] 魏银初,班新河,王 震,等.河南省香菇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1(5):4-6.

香菇栽培范文3

【关键字】:大棚 香菇 秋冬季 栽培技术 需要

引言:随着生活的水平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是日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种植技术的提高,像我们需要的香菇的大棚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占地面积少,生产的成本也低,并且管理也比较方便,而且栽培出的香菇产品的质量也是特别好,所营造的经济效益也高,这也驱使着我们的大棚香菇种植技术不断的提高,秋冬季可能是香菇少产季节,而且香菇在低温的季节会很少出菇或生长缓慢,所以便采用了大棚的种植技术,而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构建合适的大棚温室,这也是我们能成功构建大棚栽培香菇技术的关键。

一、大棚栽培香菇技术的发展

香菇是属于菌类的食物,又称冬菇、香菇,而且香菇的营养价值特别高,还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并且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产品的销量的前景也有着很广阔的领域,所以更促使了我们利用大棚技术发展我们目前的香菇事业,而且也发现,利用大棚技术栽培出的香菇,口感,质量也都是特别好的,生物转出率也很高,香菇的生产的时间周期的也长,所以大棚栽培的香菇生态品质也好等等很多优点,也是深受目前消费者的青睐,也是一种实用的栽培技术。我国大概是从九十年代开始慢慢培养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湿报温的性能,用的人工之类的也少,成本也是比较小的,还有管理方面等等都有很多的优点,而且利用大棚的种植,也能节少很多空间,方便种植。我们应该选好我们所需要的场地来搭建合适的帐篷,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应该选择背风向阳之地,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香菇的种植。经过这么几年的大棚技术的发展,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大棚种植的好处以及栽培的香菇带给我们各方面的好处,而我们也不应该仅仅止步于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应不断的顺应时代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大棚栽培香菇的技术,使得这项技术更加适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二、大棚栽培香菇技术常见的一些问题

1、对于大棚栽培的场地的选择要合适

香菇是属于真菌类的,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才能有利于香菇的生存,所以选择通风的,阴凉的地方,而且最好的是我们要选择接近水源,并且选择具有遮阳的地带,这样的地方是最有利于香菇的生存的,我们尽量找这样的有利于香菇生产地方,这样也会很方便后面我们栽培香菇时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节省等,所以场地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很多人可能一开始种植香菇没有经验,又是在秋冬反季种植的香菇,所以在一开始可能会大意,可能会对一开始只是随便的选取,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比如选择大棚的场地不通风或者向阳面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香菇最后的栽培的质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香菇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生长等等。

2、大棚栽培香菇搭建过程以及栽培的香菇的条件问题

进行好大棚需要栽培场地的选择,下面就是我们搭建的过程中,对于一开始并且没有经验的栽培户来说,我们需要注意不可大面积的种植香菇,而是根据一部分的需要或者我们只是初学的经验来种植,可以先小面积的种植,然后吸取一些经验才能为后面大量的种植提供保障。栽培好后进行的便是最重要的过程了,我们进行菌袋的制作,首先是菌袋的配方主要是一些杨木屑等还有石膏,还有一些多菌灵的使用等等,要注意这些木屑,最好在半年以上,也最好是一些陈木屑,配料的一些麦麸要新鲜,有的麦麸可能会有虫子的腐蚀和霉变之类的,还有下面的拌料问题,可能会出现搅拌不均匀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湿料搅拌的不均匀,营养也会散失好多,下面就是进行菌料的装袋了,要注意一些细节。

3、在栽培香菇的过程中灭菌和接种问题

灭菌是栽培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建造一些土蒸锅之类的,利用蒸进行灭菌,但是有的温度可能会很高,也影响我们灭菌的质量,所以一定要适当些我们才能发挥好它的作用,进行一些起火来进行灭菌,也要注意一下灭菌的时间要适当,对于一些人可能时间观念不强,或者有的感觉时间长的效果会更好,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合适的时间和方法才会有利于我们栽培香菇的进行,另外是需要接种,对于消毒的房间、接种的时间和接种的程序都需要注意,一定要严格进行,最后需要的就是进行一些发菌的培养,注意好合适的温度,时间,在接种的时候要注意大约在接种16天左右用牙签进行刺开,不可提前刺开等。最后是要转色了,但是最后的过程也不可大意,需要通风。

三、针对大棚栽培香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对于场地的选择一定要严格

场地的选择影响了后续步骤地进行,我们对于场地的选择严格遵循场地的要求,必须选择通风性强而且背阳的地方,我们要严格得遵循这些问题,不可因为一时的偷懒忽略这些问题。比如选择大棚的场地不通风或者向阳面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香菇最后的栽培的质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香菇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生长等等,这些一开始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都会影响香菇的质量以及生长,所以对于一开始场地的选择扮演着整个过程很重要的角色,通风、阴凉以及水源等问题一定要选择谨慎。

2、香菇的灭菌和接种要严格

灭菌和接种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注意进行的大棚或者房间进行消毒,时刻想着时间的问题和严格的温度要求,接种的时间在30度开始,时间也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接种的程序不可错乱,我们可以先进行一小部分然后再进行大量的接种,必须熟知这些程序。

结语:对于我们采用的大棚栽培香菇的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和成熟,也是不断 的有利于我们消费者的发展,这样的栽培技术也是顺应了我们广大消费者的需要,栽培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之中,我们也不应止步于此,而是不断的发展应更多我们消费者的要。

参考文献

香菇栽培范文4

一、栽培技术

1.香菇的特性

1.1子实体

香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等组成。菌盖圆形,直径通常3~6厘米;大的个体可达10厘米以上;盖缘初内卷,后平发;盖表褐色或黑褐色,往往有浅色鳞片。菌肉肥厚,中部可达1厘米左右,柔软而有弹性、白色。菌柄中生或偏生,圆形柱或稍扁、白色、肉实,长3~10厘米,直径 0.5~1厘米。菌褶白色、稠密而柔软,由菌柄处放射而出,呈刀片状,是产生饱子的地方;孢子白色、光滑、卵圆形。一个香菇可散发几十亿个孢子。

1.2菌丝体

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细胞壁薄,纤细的菌丝相互结合,不断生长繁殖,集合成菌丝体。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基质坐表面形成子实体——香菇。

2、香菇的代料栽培

代料栽培的原料: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此外,许多松木屑用高温堆积发酵或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菇。

2.1代料块栽香菇的技术措施

2.1.1培养基的配制

香菇体菌种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蒸水分离法三种。孢子分离法是有性繁殖,菌种生活力强, 但变异率高,一般难掌握,选育新品种时可采用此法。组织分离法及菇木分离法系无性繁殖,种性比较稳定、而且简便易行,生产上应用较多。

2.1.2 水分:香菇菌丝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不仅是菌丝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而且菌丝的一切生理活动均需在有水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配制各级培养基时,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

2.1.3碳源:单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淀粉)都是香菇菌丝能够利用的有机碳源。一般来说,碳素是菌丝细胞中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并且也是能量的来源。

2.1.4.氮源:氮素是构成菌丝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又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机氮(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和氨态氮(硫酸铵)都是菌丝细胞氮的来源。

2.1.5无机盐类:菌丝所需的无机盐类数量很少,但在其生命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少量的磷、钾、硫、钙、镁等。培养基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钙等,可满足对上述元素的要求。

3、菌块的制作

掏瓶作块的时间,7月中旬制作的栽培种,10月上旬即可掏瓶作块。掏瓶时要求作到:掏瓶用具、瓶口、盛器及掏铲等所用工具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3%来苏儿消毒;要剥尽老化褐色菌皮,要尽量成块掏出,切勿掏得过碎;要随掏随做块,不要推得过久,更不宜过夜。

做块方法:将掏出的菌种倒入30厘米见方,边高为7厘米的框内,用手压实,四周要紧一些,块的表面压平,不宜过紧过松。用配方甲一般11~12瓶菌种可做菌砖一块(30厘米2),厚度以4.5厘米左右;若用配方乙时,一般12瓶菌种做一块,厚度6厘米上下为宜。

4、出菇前的管理

防止高温产生霉 菌决压好后,随着气温的变化,要灵活掌握掀动薄膜的时间。温度高时,第二天就要换气;温度适合时,第三天换气;温度偏低时,第五天后换气。换气的目的是增氧,促进菌丝迅速愈合,是防止高温发霉的有效措施。

当表面菌丝开始发白,应增加换气次数和时间。温度偏高,每天掀动2~3次,偏低掀动1~2次。目的是降低菌块表面湿度防止菌丝徒长,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5、出菇期的管理

当菌砖内部由于蒸发及多批菇的生长而失水过多,在含水量低于40%的情况下,子实体的形成便受到抑制,这时可将菌砖直接放入水中浸泡12~24小时,使菌砖增重1斤左右,以补充菌砖的水分。如果这时气温在15℃左右,取出的菌块要放在培养室催蕾(温度控制在22℃左右),等形成较多子实体时,搬回菇房,保湿出菇。用这种分期分批浸水催蕾的方法,可使香菇产量大幅度提高。

二、病虫害防治

1、毛霉、绿色木霉

防治方法:低温早种早春气温达8-12℃为最适宜播种期,易早不易迟,利用低温条件控制毛霉、绿霉发生。这是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栽培的成败。蒸料时,料中心温度达到100℃保持2.5-3小时,可有效杀灭多种杂菌菌丝体,同时增加培养料的腐熟度。

2、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

防治方法:出菇场地使用前,清除杂物,搞好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干净。四周喷施多菌灵液,地面撒一层白灰粉,清除病原菌。

香菇栽培范文5

我市于2011年中夏开始对此技术进行考察和引进,并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气候、品种、市场需求趋势、劳动力成本、老场区重茬问题和水资源问题等多方面与其他地区进行优劣势比较,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改进。2012年在承德市所辖食用菌生产县区栽培,又投资30余万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和示范,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此项技术的成功预示着北方地区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对香菇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创新点

1、出菇设施简便、投资小。出菇使用双层遮阳网和小拱棚,从出菇投入方面是地栽香菇和立袋光棒式香菇的三分之一。

2、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在香菇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符合绿色农产品发展方向。

3、能较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从2012年生产上看,如果设施完善、技术管理得当,在5个半月的出菇期中,可以有3各月以上的时间出产花菇。

4、节水。该技术的用水量仅为地栽香菇的1/20,同时对地块要求不严格,梯田、坡地、河滩、林地均可生产。

5、出菇时间可控。此项技术不注水不出菇,菇农能根据市场动态自行掌握出菇时间,尽量赶在市场价格最好的4月-8月上旬多出菇、出好菇。

二、不同季节生产的特点

1、反季节生产:9月-11月生产,来年春、夏、秋季出菇。优点是(1)在一年内完成出菇,资金回收快。(2)发菌期污染的菌袋,早春时再拌上部分新料二次回锅灭菌、补种,时间来得及,对提高菌袋成品率有保证。缺点是对发菌设施要求较高。

2、顺季生产:2月-4月生产,秋季和来年春、夏季出菇。优点是:自然温度下发菌、自然温度出菇,对发菌棚要求低。缺点是(1)菌袋当年出不完菇,需越冬后第二年春季、夏季继续出菇,资金不能当年全部收回,(2)一旦出现污染菌袋,当年来不及补种。

三、菌种选择

目前夏季出菇的主要品种有:武香一号,香菇931、2013、808,向阳2号、灵仙一号、雨花二号等。通过比较、筛选,我们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菌丝生长健壮且生长迅速的优良菌种“灵仙一号”和“808”作为栽培品种。

四、生产工艺

1、备料

基本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营养素0.2%,含水量55%-60%。生产1000袋18cm×60cm的菌袋,用干料1350kg。

木屑:选用柞木、栗木、果树等硬杂木加工,麦麸要使用新鲜不结块、无霉变的纯净麦麸。

2、拌料:拌料要求原料、辅料、水分混合均匀,以含水量在55%-60%、酸碱度5-6为宜。

3、装袋: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要及时装袋,装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拌好的料应尽早装完,以免放置时间长培养料发酵变酸;(2)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不松软;(3)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轻拿轻放,保护好菌袋;装好的菌袋要仔细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应立即用胶带粘贴。

4、灭菌:采用蒸汽锅炉常压灭菌方法,底层袋内料温达到100℃后保持20小时以上,前期注意冷气排放,做到灭菌彻底,每台锅炉(通常为80型)适宜灭菌量为5000袋。灭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将装好的菌袋及时入锅,合理的摆放。(2)灭菌时要做到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3)烧火时要做到强攻头、保中间、后彻底。

5、接种:将灭好菌的菌袋放入事先消过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至20℃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接种前,接种室提前用消毒剂消毒,接种工具和菌种也要用75%酒精或0.1%-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接种时动作要迅速不可耽搁时间过长,防止有杂菌侵入,接种后可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接种时遇到高温天气时,要在早晚最低温度时间段接种,每接完一次种要清理接种箱或接种室,清除残留物并通风。

6、发菌

(1)发菌棚要具备干燥(空气湿度在70%以下)、洁净、暗光、通风、升、降温方便,容易消毒的条件。

(1)发菌温度要控制在10℃-24℃之间,前期温度低注意保温增温,后期温度高注意通风降温,养菌全程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始终要防止高温烧菌,室温高或潮湿有异味时,要及时通风换气。

(2)菌袋堆放管理,菌袋进入养菌室码放高度不要超过12层,两排留出40厘米的通道,便于通风换气和检查污染的菌袋。在菌丝发育到8-10cm时结合刺孔翻堆检查,发现有杂菌污染的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小面积绿霉感染,局部注射灭菌剂,移至低温暗光处培养。出现青霉和毛霉时需加强通风,感染绿色木霉的菌棒挑出另行处理。

7、刺孔增氧

(1)第一次刺孔,在菌丝发育到8-10cm时进行,用小钉子每穴刺两个,深度1cm左右。刺孔后的菌袋井字形摆放,刺孔会使代谢活动增强,菌丝生长迅速,菌袋产热增温,如管理不当会烧死菌丝,所以要加强通风,防止烧菌。

(2)第二次刺孔,菌穴间的菌丝大部分相连,菌丝长满菌袋的1/3或1/2时进行刺孔,菌穴周围刺4-6个深2-3cm孔。二次刺孔后,袋温持续升高,必须加强通风,全天候监测,若外界气温升高,可在早晚夜间进行刺孔和通风,通风后若袋温仍降不下来,要尽快疏散菌袋。

(3)第三次刺孔,菌袋的菌丝长满后,瘤状物起到2/3时刺第三次孔,每袋刺50-80个,孔深5-8cm,刺孔时注意尽量不刺伤瘤状物,刺孔后菌丝呼吸增强袋温会升高5℃左右,必须加大通风量或疏散降温。

8、转色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菌袋表面出现大量瘤状物,此时菌袋进入转色阶段,转色一般需要15-20天,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的快慢及产量和质量,同时,转色能为香菇菌袋表面营造一层保护层,保护菌袋安全越夏。转色时适宜的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棚内要求有适量的散射光照。

9、越夏管理

转色完成后进入越夏管理期,方法采用室内越夏和室外遮阴越夏,越夏要做好遮阴和通风工作,袋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不能过多翻动菌袋,减少震动,发现菌袋吐黄水过多时,可刺孔放出黄水,但刺孔时不要刺伤原基。

10、搭建出菇棚

(1)选择出菇场地:一是地势较高不积水、易排水、利通风。二是清洁卫生、无污染源;三是水源充足,水质洁净。

(2)搭建遮荫棚:遮荫棚在露天搭建,要求立杆地面高度应在4米左右,双层遮阴网上下间距1米左右,立柱间距宽8米长4米。要求遮阳网遮光度为95%,周围要建围网。遮荫棚搭建要结实牢固抗风刮。

(3)搭建菌袋排放架:在地面隔2-3米打一根60厘米的木桩,露出地面30cm,把铁丝固定在木桩上,每行铁丝间距25cm-30cm,中间留人行道,每排6-7道。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只要便于管理即可。

(4)搭建小拱棚:在遮荫棚下建小拱棚,小拱棚可用竹片或钢筋做拱架,距地面1米高,供覆盖薄膜用,形成小空间,有利于控温、保湿、防雨。

11、脱袋排场

养菌转色完成后进入脱袋催菇管理,能否脱袋主要根据菌棒的生理成熟度来确定,切记菌棒必须完全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脱袋催菇,否则会给以后的出菇管理带来困难和麻烦。

脱袋的方法是:用刀片轻轻划破菌袋薄膜并撕下,排放问距5cm左右。呈70-80度斜角立于地面,脱袋排场的同时要喷水雾覆薄膜保湿。

12、出菇管理

菌棒排放后控制出菇棚内相对湿度在90%左右,利用昼夜温差刺激和振棒刺激,使菌丝扭结成蕾,通风结合喷水雾,保持空气湿度,防止菇蕾枯死。若出菇太多应及时采取疏蕾措施,摘除弱小菇蕾,保持每棒10-15个菇蕾即可。幼菇长至1cm大小时减少喷雾,适当加大通风,制造香菇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菇蕾到香菇成熟一般需要7-10天,生长快的需3-4天,香菇长到七八分成熟时及时采摘。

五、养菌:香菇采摘后要进行养菌,这阶段停止喷水,降低湿度,复壮养菌。养菌需10-15天,出菇量大则养菌时间略长,反之则时间略短。待菌棒恢复变硬,菇根凹处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做二潮菇出菇管理。

香菇栽培范文6

关键词:香菇;无公害;栽培

1 基地选择

3 km内无污染源,水、空气和培养料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2 栽培技术要点

2.1培养料配方

2.1.1木屑100 kg、麦麸20~25 kg、石膏粉1~2.5 kg,加水130~140 kg。

2.1.2稻糠12 %、麦麸78 %、石膏粉1.5 %、50 %多菌灵WP0.1~0.2 %。

2.2拌料 根据日蒸料能力称好各种原料,将木屑、麦麸、石膏粉混均匀,将已溶化的多菌灵药剂按规定用量倒入料堆,反复搅拌,保证干料均匀吸水,如用搅拌机拌料,每小时可拌料800~1000 kg,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50~55%时较适宜(因蒸料会使培养料含水量增加)。一般情况下每50 kg培养料加水30~35 kg,料出锅时含水量大体在60 %。

2.3蒸料 先在锅内加水,放上帘子,铺好屉布,加热,水开锅上汽后撒料,撒料一次不要太厚,如蒸年糕一样,一层层见汽撒料。为保证每锅料含水量一致,在底层先铺10 cm厚的干料,撒到离蒸料锅上口10 cm处为止。随后在锅口罩耐高温的塑料薄膜,将薄膜的四周向下拢,贴在锅桶外壁上,将薄膜内与锅桶壁之间顺放一根10 cm长,约1 cm左右粗的小木棍,锅内上汽后,薄膜受气小木棍能缓解气压的作用。然后用绳将薄膜同小木棍一起捆在锅桶外壁上即可。封严后的蒸料锅,要继续大蒸汽,当温度计测试温度达到98 ℃以上时,开始计时,继续蒸1.5~2 h即可。出锅前事先将装的编织袋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捞出控掉水珠,将蒸好的料趁热装入编织袋内备用。

2.4作床接种 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远离污染、少旱、不涝的地块。或利用房前屋后菜园地、林地、山坡地均可。作床以东西走向最好,这样可以利用遮荫避开南边射来的强光。床宽40~60 cm、深10~15 cm,床不易太宽。秋季上冻前作床或早春边化冻边做,床与床之间留步道50 cm,床里土返到步道上留压塑料,床底休整成凸型。播种前每平方米用200 g白灰消毒,床边喷杀虫剂,每平方米用10 g敌百虫粉。将蒸好料趁热铺在床内,边铺边压,厚度10~15 cm为宜,用木板将料刮平。一般25 kg/m2料接种5~6袋,将菌种盖在料面上,然后盖上塑料膜,膜上覆土2~3 cm。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发菌情况,注意料温变化,防止料温过高烧死菌丝,一般5月中旬菌丝可以穿透培养料,当菌丝上下洁白一致时撤土揭膜,通风换气。

2.5搭棚 根据地形不同,及时用竹条、树枝、藤条作骨架,两头插地,搭起拱型或平顶式凉棚。一般拱型棚28~43 cm高、平顶式棚28~35 cm高,然后盖上草帘或树枝,遮光保湿。当料面有1/3转色时可将料面上盖的塑料卷到菌床两边,要注意通风促进转色,同时注意保湿,防止水分散失。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上好遮荫棚后塑料布不能一下子揭开。揭开后再轻轻放回原处,以保持料面水分,当料面气生菌丝越长越多时可揭开塑料,拉大表面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进行转色。②料面干燥不转色,将遮荫棚放低,盖上塑料保湿,促进菌膜形成。③如降雨多要及时排除料面积水,通风。④转色后长时间不现蕾或出菇很少要在无风天晚上撤掉帘子(白天仍然盖好)温差刺激即可出菇,正常情况下,从撤土揭膜至转色完成约需20~30 d。

2.6出菇期管理

2.6.1拉大昼夜温差 如日平均气温一直在23 ℃以上,要注意降低菇床温度,并让转色后的菌块稍微吹干,以抑制出菇为主。待气温降至20 ℃后,淋水,让菌膜软化,白天气温高时盖紧薄膜,菇床内的温度比膜外高2 ℃~3 ℃,夜间气温下降,打开薄膜,让菇床温度迅速下降。

2.6.2控制菇场湿度 转色后初期维持菇床相对湿度85 %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将湿度降至80 %左右。

2.6.3水分管理 第一潮菇时,如转色正常不用灌水;如菇床保水性差,适当喷水或淋水;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并揭膜通风,让菌块表面适当干燥1~3 d,再盖膜增温,促进菌丝生长,当采菇后留下的菇穴内长出菌丝后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

2.6.4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 气温在23 ℃以上,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18 ℃~23 ℃早晚各一次;17 ℃以下每天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