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因材施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因材施教范文1
古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却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体育、绘画、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等,但因为缺少真正的伯乐来发现、鼓励、培养,在成绩大于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长爱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锻炼,逐渐沦落为班上的差等生。国家推行基础教育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够明显:在现阶段,人的成长与谋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们总是根据谋生利益最大化来规划其受教育过程的。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参加教育的工作者扪心自问一下,在以成绩、升学率为准绳的时势下,你们敢逆流而上的去实施素质教育、去因材施教吗?你的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因此,我们必须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条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能提高全体学生成绩及升学率的契合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材”就包含着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并结合兴趣爱好的把握来确定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特征,进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应该忽视,为了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来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方法,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来因势利导。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
(1)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家长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美。对于差生的点滴进步,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进的生机。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
(2)以“闪光”为主的正面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
(3)以“成功”为主的激励机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机会,更难得到教师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机来激励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因材施教范文2
关键词:技校学生 因材施教 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班主任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学校管理的大局,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在技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举足轻重,只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善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
现在的技校学生,虽然主要来自于农村,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使他们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淡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笔者开了一次“集体在我心中”主题班会。从班会的组织准备开始,笔者发动全体学生搜集资料,从形式到内容都集思广益,让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事务,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班会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三个场景,都由学生表演。第一个场景:在晚自习上,有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被学生会检查发现并批评警告,经班干部劝说仍然我行我素,结果学生会二次检查,扣了班级5分,给集体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第二个场景:法制报告会上,走读生张三同学正在上课时由于拦路抢劫被警察带走,张三后悔莫及,不仅给集体抹了黑,更重要的是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第三个场景:临近毕业,学生参加面试,由于班级名声不好,大部分学生被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拒之门外。通过三个场景的表演,让学生谈感想,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最终必然会损害自身的利益,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三人四足绑腿跑比赛,赛后谈感想。学生一致认为团结协作是关键。最后笔者进行点评,把团结协作观念推广到整个班集体,并通过几个哲理小故事,使学生们坚信只有团结,班集体才能越来越好,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最后,全体同学共唱《同一首歌》,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的们参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弘扬,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
笔者的班级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平时跟着七十多岁的爷爷生活,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个学生简直成了班里的捣蛋鬼。迟到、早退、旷课是家常便饭,就算来上课了,也是找人闲聊,扰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笔者找他谈话,他还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每次笔者让他写检讨、保证书,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他也都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但好不了三天又照旧。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笔者觉得他之所以处处跟老师对着干,是因为缺乏关爱,只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于是笔者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他不闻不问,不再训斥他,表现出淡定的样子。没有老师督促他学习了,他自己反倒觉得不自在。然后笔者又看准时机,任命他为纪律委员,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他也不好意思再捣乱,课堂秩序有了很大改善,慢慢地,他找回了信心,明确了学习目的。一个学期后,笔者惊喜地发现他的学习竟然也能跟上了。
从这个事例笔者认识到,大部分技校生学习不好、升学无望,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批评,内心极度自卑,但是他们还是渴望老师的关注和欣赏。突然有一天,老师不再批评他了,他会觉得老师放弃了他,心里会有很大的失落。故意冷落他一段时间后,再用心去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鼓励,使他树立信心,这样就使他有了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初中刚毕业的学生自尊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一些学生的自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此类学生,可以采用“打一打,揉一揉”的方法。首先笔者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他们写书面检查。这样做,既能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也能敲山镇虎。然后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和这些学生谈心,适当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会疏远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范文3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差异;认知方式
在国内孔子首创因材施教,后来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将其概括为教学思想。此后对因材施教的内涵不断地进行扩大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教师需要去辨别“材”,认识“材”,根据“材”的不同,施行不同的教育,使“材”各遂其志,各得其所。孔子的“因材施教”,正确反映了这一认识论规律。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中除年龄、出身等方面差异外,尚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孔子通过“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不同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
具体而言就学生年龄的不同,孔子的教诲是“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相当于给学生列出了一个基本的学习框架,便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对智力不同的学生,孔子的施教方式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孔子的教诲如“求也退,故近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对于才能不同的学生,孔子的评价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论语・公冶长》)。
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大多数的文献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分析,要求教师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但很少有文献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教师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下文试着从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出发,阐述教师的教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有:认知方面的个性差异,包括智力和认识结构差异;性格类型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等。因材施教主要是依据学生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论是学习某一特定的作业还是一般的自主学习都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学习积极性的不同,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的不同,这就会导致学习结果的不同。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喜欢能理解支持自己的老师,中学生喜欢知识丰富,能开发自己智力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阶段,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及时与之沟通。而中学老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多讲一些能开发学生智力的题目。又如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中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时,应更多地采用模型,动画,影像等。而中学教师就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讲授式教学。
与高能力的学生相比,低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受学科性质,教师教学方式的限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的学习动机往往不强,在学习中常常失败,他们更喜欢有耐心,能及时给予他们反馈、表扬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更多的耐心悉心指导,积极的反馈。一般对于学生学习的成功归因于学生的能力和努力,而对于学习失败时要更多的归因于努力不够。
对于性别的差异,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在中学早期,由于所学的内容都偏重于记忆,所以在这一阶段女生的成绩一般较好,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的内容对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抽象思维能力正是男生的优势,这时候男生的学习成绩开始逐渐凸显提高。有人做了关于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男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情况,对于有些女生在后期学习中的困难,要耐心指导。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把个体的认知方式划分为场依存与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者,对事物的认识知觉,更容易受外在的参照作为认知的参照,尤其是受教师及其他领导者的干扰。场独立性者,他们的认识知觉较少受外在环境的干扰,更多的是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作为依据,抽象于对信息进行抽象、加工分析之后,独立采取行动。对于场依存性学生而言,更加注意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善于人文学和社会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文社会的例子。对于场独立性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做计划,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
因材施教的思想是孔子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总之,在遵循总体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予以不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胡中锋,高岚.中学生数学能力之性别差异与教学建议[J].现代教育论丛,2001(1).
因材施教范文4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学生 情景
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学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这一现代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千差万别,许多学生也没有明显的特长,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去向和作用不够明确,因此教师如何科学定位和引导学生,进而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有助于学生确立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策略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施,力争让每个学生成才。
一.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对学生的关注点不要总是停留在学生的某一些明显的特长或者缺点上,应深入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去发现、寻找他们身上一些还未曾被发现的潜力,让学生感到自己也有发展潜力,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有闪光点,没有一个学生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学生是无能的,要善于从学生的缺点、错误中捕捉其所隐含的亮点,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因材施教,进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因材施教要借助于一定情景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才能的发现者、引导者、促进者、欣赏者。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必须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有一定的依据,因材施教在内容上应具体并有针对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景,在情景活动中吸引、激发、展示学生,进而发现学生的潜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实施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接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对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的学生,要尽量避免暴露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学生就不畏惧,不退缩。教师要多加关心和爱护,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和引导;而对于自信、外向的学生,教师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让其心领神会。此外,同样的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创新,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式实施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实施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和随意,要有明确指向,要针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说“你有这方面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你应该这样去做”,这样的“因材施教”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缺乏说服力,没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努力,只是教师在因材施教思想指导下说出的“规范”话语,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在发号施令,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忽视和敷衍。
3.因材施教要尽量照顾学生的情感。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想当然的通过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问卷调查、咨询周围学生来获得某个学生的信息,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自己有问题,并且引起了教师的关注,造成情感上难以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辅导作业、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甚至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可以给予学生赞许的眼神、轻柔的抚摸让学生产生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受,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4.因材施教要适量而止。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策略有利有弊。不切实际、一味的实施因材施教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倡因材施教,并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意愿,而是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愿接受,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一个参与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帮助、引领学生,使其取得成功的感觉。
因材施教范文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怎样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认为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普及国民教育,延长全体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就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是英才。总理两次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老都说他最关心的是国家要有一批科学的领军人物。有人说:“缺乏英才的时代,是充满悲剧的时代;不能培养英才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英才出现的民族,是生命力衰竭的民族。”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都开始重视英才的培养。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提出:“为了国家安全,必须选拔我国大量的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儿童教育。”日本经济审议会于1960年发表《日本经济的长期展望》,第一次提出“人才开发论”,要求对青少年进行早期开发,发现英才,培养英才。前苏联曾对天才教育持批判态度,但上个世界60年代以后也有了变化,他们为一些天才儿童设立特殊学校。特殊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外国语学校,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选拨学生;一类是自然科学学校,主要是数学物理学校,学生从八年级毕业生中选拔。我于2000年10月访韩时参观过其中的一所,汉城科学高中,该校设备精良,学生优秀,汉城(现称首尔)每一所初中保送一名学生到这所学校来学习。可见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英才教育。
关于英才教育议论很多,许多人反对,认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民主、教育公平相悖。但是应该承认,人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如果不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那么对天赋好的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我们讲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即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平等。至于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体现在学生潜力的发挥上。因为人的天赋有差异,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努力的程度有差异,所以结果也会有差异。因此,教育要承认这种差异,重视差异,因材施教。英才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
怎样实施英才教育?实施英才教育不是选拔少数几个学生拔苗助长,而是要在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尽早发现人才,尽早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不矛盾的。大众教育中蕴含着精英人才,大众教育搞好了,就会人才辈出。就像体育运动一样,只有在群众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才能出现大批优秀运动员。
为此,普通学校应该重视因材施教,要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条件。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学习、自我活动的空间。有了这样的空间,学生就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其次,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所谓专业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专门的兴趣。学生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能坚持去探索,去钻研。坚持下去,必然会有成绩。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思想家都是在年青时代就对其种专业抱有兴趣,坚持不懈,终成名家。所以,乌克兰教育家说,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老师就要为他担忧,担心他将来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实施英才教育,当然也可以在大学办一些少年班,在中学办一些天才儿童班,但更主要的是要在普通学校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材施教范文6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由于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时,也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太多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起来也就相当困难。
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探索因材施教之路的:
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因材施教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了解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而要通过一切可行的手段尽可能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比如,学生的作业、周记、平时表现,乃至他们平时的穿着打扮,都可以成为了解学生的依据。
其次,因材分组。在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实行动态分组,把学生分为A(成绩中上)、B(成绩中下)两个组;建立学生互帮互学小组。我主要是通过对全体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组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因材施教的目的,了解因材施教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做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其次,因材授课。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自主性更差,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提问,而且提问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不忽视一个学生。(1)课堂问题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提出的问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能力为依据,即使是超越这一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也要考虑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引导,大多数学生能领悟。要让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太难或太易。问题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2)课堂提问谁要心中有数: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问题,一般指名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平时比较善于思考的学生(即A组学生)回答,让优生吃得饱,优生更优;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我会较多地提问成绩稍差而且平时不太爱思考的学生(即B组学生),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更有可能答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课堂提问要随机而动: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会随机提问,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积极的智力活动。比如,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某个学生走神、讲话了,我会把刚才的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让该生回答。这样既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又维护了他的自尊,这比因直接批评他而影响教学进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