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范文1

近年来,大学改革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通识教育。有些大学,新生一年级不分文理,入校后先进行一年通识教育。理由是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眼界,避免一进大学就一头扎进狭窄的专业里。另外,很多学生填写志愿的时候,受家长支配的情况很多,所选择的专业未必真是自己感兴趣喜欢的,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学生对学科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可以对专业作出更好的选择。

这种为学生着想的改革思路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但是还是没有改到关键点和根本点上。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端不在专业划分的过分狭窄,而是过于重视现成知识的灌输和传播。教育部至今没想明白,让学生掌握现有现成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前人是如何取得这种成果的。只有把前人取得成果的经验和能为学到手,培养出有能力的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之道。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定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喂学生吃鱼为主,并没有转变到教学生如何打渔。在喂学生吃的鱼中,也少有鲜活的,多半都是死鱼甚至是烂鱼臭鱼。这种教育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大学刚毕业在人们的心目中就等同于无经验无能力。

在中国土地上,被张贴的最多的语录之一就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我猜想,申国高等教育把灌输传播知识当作根本目的,是否与过分渲染这句口号有关。培根在中世纪末期喊出这句口号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欧洲中世纪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禁止动摇教会统治的科学知识传播,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培根喊“知识就是力量”。如今,在信息化时代,平均每十年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电脑处理现有知识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的大脑,把人的主要精力用在记忆知识上,既疲于奔命也得不偿失。

知识爆炸时代更加凸显了人的能力重要。因此大学教育改革,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要改革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把大学教育转变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的方向上来。我们必须清楚明确地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只是培养能力的手段,它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教育要以“能力才是力量”来取代“知识就是力量”。

大学教育如何做到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呢?能力培养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

首要的是把学习作为学生精神快乐的源泉来开发,使得学生形成以学习为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大学生在校园里为了分数为了毕业证被迫苦读,出了校门就扔掉了书本,对学习再也不敢兴趣。有了一官半职,宁可在酒席上猜拳划令虚掷光阴也不愿继续学习。这是大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因此,大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和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经过大学教育的人,学习成为他快乐的源泉之一,养成了终身学习的爱好和习惯。那么我们可以说大学教育在这个学生身上基本成功。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划分为三大方面:思考力,表达力和实践力。

思考力主要由这几种能力合成: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综合力。

表达力分为两大方面: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又分为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个别交谈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这四种口头表达能力又再分为公众话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话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掌握各类体裁如书信、报告、论文以及虚构类文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文字表达的属性基本上划分为抒情、说理、纪实和虚构四大类。当然落实到教材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书信就分为家书,情书,公务等,这里不必赘述。

大学教育范文2

(一)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的开放教育的质量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教学的过程,最常见的研究大多数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词频甚至达到了46.徐皓在对我国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我国开放性教育在本体性上实现了很大的转变,开放性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方式出现了“超体量”的趋势,在严冰的研究中指出,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不断加深,数量的不断扩张开始向着质量的提高发展,教育的本源性开始出现回归趋势,开放性的教育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上来,所以当前我国的开放性教育不在是单纯的静态教育模式,而是开始转向动态模式发展,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导意义。转型期的质量保证,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保证自身教育的质量问题。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手段是非常多的,体现出多元化趋势。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频次是5,“开放教育试点”的频次为2,这都显示出我国在转型期进行质量保证已经开始进入到国家开放性的大学阶段。

(二)质量的本体性研究

在研究包括“质量”因子词项的70个关键词之后,发现9为“质量”词频,在质量本体性研究占据的比例为12.86%,和开放教育存在和进步相比占据了份额很大,葛道凯(2004)着重认为“提高质量”非常重要,2为它的词频,在该范畴研究中占据的比例为2.22%,从另一方面得出2004年之前过多的强调质量,而对质量保证的关注度持续降低,“质量观”促进了开放教育的实践,直接左右了质量标准的建立。可是对质量观的重视并没加大,词频6,比例为词频6,“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相比,词频13,两者相差无几。“质量管理”属于质量干预,“质量保证”属于内发性和自动性的效能意识。两者旗鼓相当,这就代表了转型期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开始了舍弃了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维护,办学质量也开始不自觉的发生了变化,内部主动保障代替了被动的监督管理。

(三)剩余维度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和大学的转型期质量保证将教育体系的本体性完全显示出来,一共包含了13个维度。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维度一般是21个,所以还有8个维度没有纳入研究阵容,这些都被归为剩余维度,其中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王赫和蓝斌对于如何构建教学过程的保证体系进行了探讨,戴国良和陆海云对于教育资源的质量保证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锦雯从我国当前的开放性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质量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些延伸性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对于如何构建开放性的质量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陈信、邓幸涛、王正东等对于国内外的开放性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依据。

二、讨论和思考

大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闲暇时间;大学生;休闲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89-02

一、休闲教育的含义

系统的休闲教育在美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休闲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自新的工作制实施起,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于光远先生就意识到关乎每个人的休闲问题的重要性,并较早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于光远、马惠娣等诸多学者的推动下,我国的休闲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作为休闲研究内容之一的休闲教育也开始进入教育界的视域。

中外学者对于休闲教育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就国内研究情况而言,对休闲教育进行研究往往是从时间角度出发的,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其命名为“闲暇教育”,即在闲暇时间之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此种界说未免失之偏颇,似乎休闲教育仅仅限定于闲暇时间内,此外,则无所谓休闲教育。美国休闲教育家曼蒂指出,休闲教育是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提升个人休闲价值、态度与目的的一种整体性活动和过程,是培养人的休闲活动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的一种基础教育,是现代国家服务公众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育化人”的一种基本手段[1]。美国休闲研究学者布赖特比尔强调,休闲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应该尽量让人们较早地参与到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各类休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帮助他们培养休闲技巧,提高休闲鉴赏力,以促进人们对于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的充分利用[2]。

本文认为,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教育,可以界定为这样一种教育过程或活动:通过动态而持续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充足的休闲信息和选择多样化休闲活动的机会,能够评估自我休闲需求、训练休闲技能、增进休闲认知、改变休闲态度、累积休闲能力,最后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目标[3]。

二、大学休闲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休闲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大学生一年的在校时间大约有280天左右,而其中的双休日加上法定节假日达90天之多。此外,每学年的正常教学活动安排往往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以本科生为例,文科类专业学生总课时的60%都安排在第一、二学年,每天的授课时间约为4小时左右;理科类专业学生总课时的68%也都安排在第一、二学年,每天的授课时间约为5小时左右。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在第三、四学年的课程安排都很少,有的几乎一个学年内也没有安排什么课程[4]。大量的闲暇时间使休闲活动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学生对休闲认知不够,对闲暇时间缺乏合理安排,所以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并不强,休闲活动基本处于盲目或放任自流状态。对大学生而言,休闲活动一般有两个倾向:一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看电影、看电视、逛街、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相对消极的休闲活动,而听讲座、看展览等高层次的休闲活动很少涉足;二是在商业化社会所推崇的娱乐和享受的价值观渲染下,不少大学生对经过商业炒作、包装出来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与时尚、歌星与影星极度崇拜。可见,当代大学生休闲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二)大学休闲教育严重缺失

大学生自制力较弱、社会风气影响等是造成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较差的重要因素,而休闲教育的严重缺失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各大学主要围绕就业这一功利性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休闲教育则很少开展甚至毫不涉及。

1.休闲教育观念淡薄。在大学扩招、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加的现实条件下,各大学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开拓学生就业渠道上,特别是对后者,几乎倾力而为,对休闲教育则漠不关心,也没有更多精力关注这一问题,甚至把休闲教育看作一种额外负担,对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总体上持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致使很多学生把大量的闲暇时间浪费在各种娱乐场所。

2.休闲教育组织涣散。发达国家的大学大体上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各类休闲教育组织或机构。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休闲教育机构和组织,学生的休闲活动一般由各级团委及下属的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如各种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书画展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但大多都是零碎的或临时性的,缺乏组织性和持久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3.休闲教育内容空洞。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休闲教育机构,从而缺乏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方向性指引,致使大学生休闲活动缺乏计划性,难以实现休闲教育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大学生休闲活动形式有所体现,但休闲活动更偏重于娱乐性,教育特色体现不足,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往往是丰富多彩有余,引导激励不足,致使休闲教育与休闲活动严重脱节。

三、大学休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因其闲暇时间充足而成为拥有闲暇时间最多的群体之一。怎样充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开展积极向上的休闲活动,关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而卓有成效的休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实施推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休闲价值观的树立

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正是其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所形成的休闲价值观将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具体来说,休闲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怎样安排使用闲暇时间,怎样认知休闲活动与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认知休闲活动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怎样认知休闲活动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关系,怎样认知休闲活动与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等。通过休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进而在此指引下,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类休闲活动,不断提升休闲生活品质。

(二)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知识建构

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发生于课堂内外。英国教育学家麦克・扬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两种知识形态,即书本知识和日常社会知识,而后者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在闲暇活动中,我们产生了对日后生活的判断标准”[5]。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学生不但把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结合实践,由此检验所学知识的有效性,而且获得海量的观点新颖、意识形态多元的新知识,这是一般书本知识所不能比拟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素养逐渐成熟期,已具备较强的判断与选择能力。因此大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应提倡自我建构,尤其应注重课堂外休闲活动中的知识获取。

(三)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痼疾之一。姑且不论广大中小学生身陷应试教育的藩篱而不能兼顾能力发展,即便是已大体脱离应试教育藩篱的大学生,其能力水平也不能令人满意。各类机构的相关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作为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理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发展与其参加的各种活动特别是休闲活动密切相关。正确指导大学生开展休闲活动正是大学休闲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休闲教育可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无形影响。通过休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各类休闲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其社交能力、创造能力、选择能力等,为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四)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美国休闲研究资深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6]休闲活动在缓解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压力方面,具有减压阀的作用。通过休闲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良好的休闲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等,从而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愉悦身心,快乐成长。

(五)有助于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在真正的实施层面迄今也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就大学而言,当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教育在以就业为中心的功利主义目标导向下,既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也忽视学生知、情、意、行各层面的平衡发展。人的各项素质主要形成于闲暇时间,其全面发展也主要实现于闲暇时间。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各种素质缺陷,例如高分低能、人格不健全、交际能力较差等,都和休闲教育缺失有密切关系。休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全面素养的基础,因而成为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四、大学休闲教育的推进

休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对休闲教育普遍缺失的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休闲教育在大学的深入开展。

(一)制定系统休闲教育计划

应当明确休闲教育乃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大学专业教育是在严格的教学计划指导下进行的,同样,大学休闲教育也需制定相应的系统完备的教育计划,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学休闲教育计划应立足于大学育人方向、大学生人格完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据此确定计划的基本架构。休闲教育计划应在明确休闲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其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效果评价机制。

(二)建立休闲教育教师队伍

休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而是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因此需要专门的教师从事该工作才能达到休闲教育的目的,然而目前各大学能专门开展休闲教育活动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因而建立一支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梯次结构合理的休闲教育教师队伍就成为大学休闲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

(三)开设休闲教育课程

这是实施休闲教育的中心内容。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状况与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真正可行的休闲教育课程。休闲教育课程应满足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即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并培养提升其休闲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即力求涉及大学生休闲活动的诸多领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征;三是体现自主性和实践性,因为休闲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要在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中实现,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的,所以必须注重教育活动自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四)发挥学生社团导向作用

大学学生社团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也是大学开展休闲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在休闲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为此,学生社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社团活动须健康向上,并保证社团活动能够连续开展,避免形式主义;第二,社团活动策划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重点培养一批能力突出、有一技之长的成员,做到广泛普及与重点选拔的有机结合;第三,社团活动要创意突出、特色鲜明,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五)完善休闲活动空间

休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的。休闲活动空间既包括表现为各种设施的硬环境,也包括体现为人文精神的软环境。大学的图书馆、运动场、网络机房、展览馆等能满足大学生学习、体育、娱乐活动的场所,是休闲活动空间中的硬环境。正确的价值取向、高雅的艺术氛围、浓厚的学术气氛则是休闲活动空间中的软环境。完备的休闲活动空间能对活动于其中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休闲教育目标达到一致。因此,完善休闲活动空间也是促进休闲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邓文才.对休闲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2]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郝.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标准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4]展海燕,蔡晓辉.对我国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19).

大学教育范文4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与性观念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强烈的恋爱愿望,恋爱动机多样化。挣脱了高考压力的青年大学生往往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亲近并与自己倾慕的异性谈恋爱的心理需要。然而,多项研究发现,大学生所持有的恋爱目的与动机并不清晰,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些人确实是出于彼此的欣赏与心动而恋爱的,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出于其他一些“非爱情因素”的考虑而涉入爱河,这些因素包括生理需要、排解孤独感、寻找精神寄托、从众心理、证明自己的魅力等。

2.自主性强,非理性观念浓厚。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文化层次高、思想开放、独立意识强等特点,因而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往往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甘受传统习俗的约束。此外,他们又常常以较为冲动的方式对待爱情,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观念。例如,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择偶是自己的事,无需听取父母和周围人的意见;爱是缘分也是感觉,爱不需要理由;爱情是至高无上的,恋人是完美的;你若爱我就应该为我而改变;为了爱情可以不惜牺牲一切;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等。

3•心理不成熟,感情不稳定。当前不少大学生一进校甚至在进校前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对社会、家庭、自我缺乏足够的认识,且对干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观念,造成在恋爱问题上呈现出不成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形象、轻内在素质,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频繁更换恋爱对象;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将浪漫等同干爱情,沉溺于花前月下,缺乏彼此深刻的相互了解和思想交流;在恋爱进程中,易冲动,建立恋爱关系的时间缩短,“速食爱情”、“速配主义”的观念与做法盛行。

4.缺乏自控力,耐挫力较弱。不少大学生是在被过分呵护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很少经受生活的挫折,因而在人格特征上常常表现出自由任性、缺乏自控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等特点。这些人格特征也必然体现在大学生的两性关系中。有些学生不分场合,举止轻浮;有的把爱情视为一种“生活消遣”,做出“多元性恋爱”等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还有些学生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无法自拔,从而对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在恋爱受挫后还会走上无情报复的犯罪道路或者看破红尘走上绝路。

5.非婚姻取向性突出,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不少大学生在恋爱时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重视享乐,轻视责任,缺乏对自己、对对方的责任意识。由于大学生就学期间在经济上没有独立,将来的职业去向前途未卜,使得他们很难确定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与情感发展趋势,因而结婚对他们来说常常是很不实际也无需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某高校所做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把恋爱的目的描述为“被对方吸引”和“体验幸福,充实大学生活”,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恋爱是为了“将来结婚成家”。当问及正在恋爱的学生是否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与婚姻挂钩时,选择“未来有太多的变数,顺其自然”的学生达75,69%;进一步问他们到毕业时“是否有信心将大学恋情延续下去,和自己的爱人走入婚姻”时,回答有信心的仅占24.29%。这种逃避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由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承担责任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

6.性观念开放,对的宽容度增加。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观念认为,情侣首先结婚,然后才会住在一起。但如今,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同居是个人的权利,不存在对错,很多住在一起的情侣甚至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浙江都市网”经过对2000多名大学生的网上调查,得出的结果是:42%的大学生对未婚同居表示理解和认同,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承认自己已加入同居行列。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是不道德的。川笔者的调查也发现,只有15.29%的学生坚决反对同居或婚前;62.75%的学生表示尽管自己不会这么做,但并不反对这一行为;而21.%%的学生则明确表示“很正常,也许自己也会这么做”。当进一步问及大学生觉得发生性关系后是否一定要结婚时,只有14.12%的学生明确表示要结婚,78.04%的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还有7.8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要结婚。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可是在心理上还不具备成熟的思考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很多时候宽容的两性观念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大学生们无力承担的。

二、由大学生恋爱与性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内心需要,大学校园为大学生发展爱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满足了他们爱与被爱的愿望,有利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寂寞孤独感,丰富感情生活;也有助于他们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进一步认识自我,提高交往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与成熟;同时还可以增强自信与乐观,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准备,盲目建立恋爱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自由度”下降,社交范围缩小,容易与周围同学和朋友疏远;思虑和烦恼增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和才能发展;等等。为了增加恋爱之“利”,减少恋爱之“弊”,开展恋爱与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考之一:由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看恋爱与性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完成,而心理成熟与社会成熟却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平,生理成熟与社会成熟两者之间日渐增大的差异造成了一个洋溢生机又充满危机的过渡期。一方面,大学生的成人感逐渐确立,使得他们追求爱侣的心理需要在这个阶段变得从未有过的强烈。而另一方面,他们尚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完整的社会经验以及稳定成熟的道德评价和选择能力,这使得他们易陷入迷茫,情感处理失当,由此埋下一些恋爱与性方面的成长危机。此外,不少大学生对自我的权利也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全国高校曾发生多起宿舍留宿异性的事例,同居现象在当前大学校园已不再羞羞答答,学子们坦然面对,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因为一时冲动而发生婚前,易给自身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潜埋下婚后冲突的种子。因而,学校与社会各方面应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发展趋势,加强相应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及性观念,学会爱并对自己负责,妥善处理好爱情与性的相互关系。#p#分页标题#e#

思考之二:由当今时代与社会特点看大学生恋爱与性教育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冲击以及人文精神的失势对爱情的神圣性与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情感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种种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剧烈,其中的不健康成分更是严重地侵蚀了传统的情爱观念。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对传统的爱情理念顶礼膜拜,不同的信念、思想、人生观和心理素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恋爱动机,并导致不少大学生在恋爱方面产生一些误区,如至上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填空恋爱、匆忙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

思考之三:由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看大学生恋爱与性教育的紧迫性。家庭理应是学生情感的最早启蒙者,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建构健康的恋爱与性观念,但由于长久以来重智轻德的传统,忽略人性关怀,使得家庭与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生内心情感的了解和关注,未能正视甚至压抑他们的情爱渴望和需求,更谈不上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情爱方面的问题。仅有的一些恋爱与性教育一直遮遮掩掩,在内容上也存在“过期”之嫌。这种恋爱与性教育近乎空白的状态,造成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恋爱中的具体问题时时常感到迷茫和无助。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现有的爱情、婚姻、家庭和性等情爱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杂志以及影视等大众媒体,占被调查学生的42.73%;其次是来源于朋友和同学,占31.70%;而通过学校和家庭途径获得的最少,分别仅占n.42%和14.14%。在两性态度方面,52.77%的大学生主要受书籍等大众媒体的影响,27.40%的大学生主要受朋友的影响,17.21%的大学生主要受家庭的影响,只有2.62%的大学生主要受老师的影响。121可见,目前大学生获取恋爱与性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仍是书报杂志、网络媒体、同学和朋友等。一个人对待恋爱与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与异往等能力,常常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外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恋爱与性教育可以减少青少年中较早和较多的,高质量的教育有助于推迟的发生。[3J因而,在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应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如何让大学生的婚恋观更加符合社会与时展的需要,怎样为当代年轻人提供指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就成为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提高大学生恋爱与性教育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对于当前大学生婚恋与性观念复杂多样的情况,关键的问题不是去讨论他们该不该恋爱,可不可以发生,而是通过合适的引导与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性观念,进而产生合适的行为反应。

1.在观念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且站在新时代思想阵地的最前沿,其恋爱价值观冲突处于碰撞最激烈、变动最活跃、表现最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生活阅历也不丰富,对事物的判断容易简单化,因而在面临各种价值观念冲撞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于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如何消除价值冲突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保证他们恋爱与的良性发展,是当前教育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摆正爱情的位置,是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首要问题。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不重视恋爱的前景和结局,只重视过程中的欢悦,这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真正的爱需要尊重所爱的人,帮助对方积极发展自我,并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因而,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文明和谐的恋爱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尽管真爱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然而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爱是一种自我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是爱的前提,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长久幸福的爱情。教育者还需要引导正处于学习黄金阶段的大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用爱情中的积极因素来促进学习,奠定事业基础。培养自制力和意志力,也是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内容。不少大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很容易为感情挫折所击倒,或因不良外部影响而误人歧途。因此,要培养大学生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努力去克服挫折和抵制外部不良诱因的影响。

2.在道德层面上,着力培养大学生合适的恋爱道德观

人不同于动物,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恋爱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偶观,有助于他们在理智的准则下发展爱情。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应包括对恋爱道德重要概念和基本规范的认识、科学的恋爱道德知识,以及对爱情、性、婚姻以及家庭各方面关系的理性把握等。因而,高校在开展恋爱与性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道德教育。具体来说,可包括如下内容:第一,让大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恋爱观、性意识与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例如,在恋爱关系中,要自尊、自爱、自重,并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以诚相待、忠贞专一;爱护对方,彼此负责;文明端庄,持之以度等。第二,让大学生明白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懂得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总是与应尽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养成健康的道德自我意识,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第三,教育大学生慎重对待性问题。对来自体内的性冲动,要理智地加以克制;对来自社会的性刺激、性骚扰能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要轻易做出“预支”,更不可把视为儿戏。

3.在生理层面上,加强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性教育专家索尔•戈登曾指出,使少女怀孕的少年中,几乎有百分之九十都把女方抛弃,还有专家认为,大量的婚前,隐藏着青年人不懂得处理两性关系,企图以换爱情的想法。因而,教育者可以针对大学生身体发育所处的阶段,围绕青春期所发生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有选择地介绍性科学知识,教育他们知道如何避孕、意外怀孕后该如何处理、怎样应对性骚扰和害;还要使她们认识到早孕对身体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确保身白健康得到持续发展。#p#分页标题#e#

4,在心理层面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的恋爱心理

当爱情到来的时候,一味压抑是不可能且无必要的,但如何去爱却是可以学习的。正如美国学者弗罗姆所认为的,爱不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因而,爱情的问题不仅是“对象”的问题,更是“能力”的问题。爱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教育者应培养他们迎接或拒绝爱的能力、发展爱的能力以及承受失恋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大学生恋爱与性教育中,可以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看待异性好感,把握自己的情感,掌握异往中来往和拒绝的技巧;促使他们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爱,了解怎样选择婚恋对象,如何顾及对方的感受,维持良好的爱情关系、解决冲突,如何避免在恋爱中迷失自我;“起飞之前,先学降落”,只有具备对失恋的承受能力,才适宜开始恋情,等等。总之,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情绪并正确加以引导,就能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帮助他们妥善处理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

大学教育范文5

英文名称:Research On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519

国内刊号:11-1610/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刊物。办刊宗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教育范文6

大学生安全教育常识1

一、大学生应如何防盗

大学生的物品被盗事件时有发生,被盗物品一般是学生的生活费、学习用具、衣物及较贵重的财物。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多是父母供给,财物一旦被盗,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大学生防盗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1 、宿舍防盗:

学生宿舍是盗窃分子行窃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学生缺乏警惕性,互不关心,经常不锁门或门锁被破坏,随意留宿外人或借出钥匙的宿舍,最容易发生盗窃事件。校园内的盗窃案件以内盗为主,针对盗窃案件的特点,我们认为学生宿舍防盗应做到:

( 1 )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护好自己及室友的财物,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照顾; ( 2 )保管好现金及贵重物品。现金最好的保管办法是存入银行并加上密码。密码复杂些为好,不要设置六位相同数字的密码,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学号以及通讯工具的号码作为密码,密码不要让其他人知道。贵重物品如手机、录音机、照相机、手提电脑等,不用时最好锁到柜子里或箱子里;住底楼的同学离开寝室及睡觉前应将现金或贵重物品锁好、放好,以免被人钩走;

( 3 )保管好身份证、存折以及汇款单。同学们要有意识的把身份证与存折、汇款单分开保管,以免同时被盗后被人用身份证冒领存款及汇款。也要避免将银行卡借他人使用或委托他人代存、取款;

( 4 )学生宿舍都是集体住宿,人员流动频繁,学生短时间离开宿舍不锁门引发的溜门入室盗窃案件发生率最高。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随手关门,宿舍钥匙不离身,不外借钥匙的习惯。在离开宿舍时随手锁门,哪怕是离开几分钟也不例外。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同学一定要把门锁好。楼层低的同学还要养成离开宿舍时关窗的好习惯;

( 5 )不在寝室留宿他人。学校明文规定学生寝室不能留宿他人,这是由于留宿他人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很多宿舍被盗就是由于某些同学 “ 引狼入室 ” 。而且,学生宿舍要做到换人换锁,防止钥匙失控,宿舍被盗;

( 6 )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应提高警惕。如果在宿舍区遇到四处走动、东张西望、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同学们要多盘问并提高警惕,及时向舍管员或学校门卫报告; 发现宿舍被盗后,首先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报告或打电话报警,积极配合调查侦破工作,提供可靠线索。另外,如存折或信用卡被盗,要尽快去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2 、校内公共场所防盗:

在学校图书馆、食堂、教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要留心自己的财物。不要把贵重物品带入浴室洗澡。

大学生安全教育常识2

二、大学生如何防骗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趋复杂,形形的犯罪分子往往在我们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的大学生身上打主意,借结交之机、推销或招聘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诱学生上当。主要方式有:

( 1 )伪装身份,骗取钱财。一些骗子把自己伪装成学校领导、本校师生、名校学生或遭遇不幸者等,直接骗取学生的信任或同情,索要钱财;或以发生意外需要接收汇款为名借用学生的手机,借用学生的存折、信用卡并套问密码,以达到骗财的目的;

( 2 )投其所好,引诱上钩。常有骗子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等手法为诱饵,达到行骗的目的;

( 3 )利用关系,寻机骗钱、盗窃。在学生宿舍里,常有一些前来寻访同学、老乡之类的人,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有些同学思想单纯,缺乏经验,轻易相信别人,结果被

骗子轻易骗去钱财;

( 4 )用假手机诈骗,伎俩主要有以假换真、低价贱卖、抵押借款。这种案件的发生率很高,同学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在平时的交往中要注意防范别人,遇到疑问要多方了解,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学校总务处或学工处反映,并注意保留证据,提供线索,协助有关部门的调查,尽量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大学生安全教育常识3

三、大学生如何防人身侵害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身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其起因各不相同,发生地点校内校外都有,情形不能一一列举。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 、回家或者外出时,要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走。

2 、请不要轻信他人引诱,加入“帮派组织”寻求保护或敲诈勒索他人,以身试法,贻误一生。

3 、请不要为一时冲动而与人争吵、斗殴,更不要出于“哥们义气”参与打群架。 4 、偷盗是违法犯罪行为。不得趁人不备“顺手牵羊”拿同学手机、现金等物品。 5 、请不要沉浸于网吧和打游戏机,玩物丧志,以免伤害父母感情,影响学习。

6 、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不要与陌生人外出吃饭、玩乐等,防止被绑架、勒索。 7 、不要轻易接受他人的食品、饮料,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实施拐骗、抢劫等。 8 、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门钥匙要妥善保管,不要给陌生人。

9 、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要沉着机警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女生如何防身?——要做到“五不要”:

( 1 )不要与相识的男性有过分亲昵的举动;

( 2 )不要独自去男性的办公室、家中或宿舍;

( 3 )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