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椭圆形面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椭圆形面积范文1
【摘要】 采用脱套皮肤打薄反植技术,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技术,VSD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支架应用技术等在基层医院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20例,无骨髓炎、骨不连接等并发症,所有病人恢复了正常功能,重体力劳动无影响。说明该技术是基层医院救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的切实可行的的手术操作程序。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基层医院;脱套皮肤打薄反植技术;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技术;VSD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支架应用技术
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多见于交通事故。由于软组织脱套缺损,骨端外露,易发生感染而形成骨髓炎和骨不连接。近五年来,我院(中心卫生院)骨科医师取中西医之长,治疗了本类损伤中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特报告如下。
1. 临床一般资料
患者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5岁以下的2例,15~30岁2例,30~40岁的13例,41~50岁2例,50岁以上的1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矿山压伤2例,其他原因2例。受伤部位:小腿上段6例,小腿中段8例,小腿下段8例。参照损伤程度:按李起鸿等三级综合分类法[1][2],本组病例,符合第三类者12例,符合第二类者8例,一类损伤未列入本范围。
2. 救治方法和结果
2.1 救治方法 根据创伤的局部情况,结合全身症状;按照西医分类,同时按照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彻底清创后采用皮肤剪薄进行反植2例,采用腓肠肌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4例,VSD封闭引流6例、以及使用中药生肌膏外用4例,等待肉芽生长好后二期植皮。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外固定方式,骨折简单稳定者使用外固定支架行单纯固定;在使用单纯固定有骨折愈合延迟可能者选择在外固定支架行固定基础上使用加压技术;粉碎性骨折有骨缺损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基础上在骨折端加压,在近松质骨处切断骨干,根据具体需要延长骨干,保证骨干的长度。常规应用抗生素、输液、换药等处理。
2.2 结果 本组20例,皮瓣、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创面愈合早的l 4天,最晚的88天,骨折愈合时间最早的47天,最晚的246天。骨折达解剖复位的12例,接近解剖复位的4例,其余4例达功能复位。无一例并发骨髓炎,无一例骨不连接,所有病人恢复了正常功能,重体力劳动无影响。
3. 讨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对于皮肤软组织脱套缺失损伤, 通过应用各种方法使得开放伤口转变为闭合伤口,予以彻底清创、清除挫灭的皮肤和失活的肌肉以及筋膜。无骨外露者行皮肤剪薄进行反植。有骨外露、有皮瓣转移条件者,小腿中上段采用腓肠肌皮瓣、小腿中下段及踝关节附近以及足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消灭骨外露及创口。有骨外露、无皮瓣转移条件者,采用VSD封闭引流、以及使用中药生肌膏外用,等待肉芽生长好后二期植皮。具体骨折视情况使用外固定支架行单纯固定、或者加压+延长固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的体会如下:
3.1 彻底清创皮肤剪薄进行反植和二期植皮:操作简单,减轻病人痛苦,节约时间及费用。
3.2 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不要在显微镜下吻合血管,皮瓣成活率高,这两个皮瓣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小腿皮肤软组织缺失肌腱以及骨外露的问题[3][4]。
3.3 VSD封闭引流技术:技术要求不高,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5],降低通透性,减轻水肿,增加创面血运促进创面血管化[6],促进创面愈合[7]。
3.4 外固定支架应用: 操作简单,不需进一步加重损伤,剥离骨膜;外固定架既可以达到固定的要求又便于伤口观察及处理,不影响关节活动,具有允许患肢早期活动,简便、价廉、创伤小、后期可调整等优点,但存在钉道感染等缺点[8][9]。
总之,由于脱套皮肤打薄反植技术,腓肠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技术,VSD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支架应用技术等,手术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器械,使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剥脱缺损的损伤能够在设备简陋的基层医院得以救治,病人就近得到有效的抢救,同时节省了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从而有效减低伤残率,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是基层医院创伤救治切实可行的手术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 李起鸿. 三级综合分类法. 朱通伯,戴克戎 主编. 骨科手术学[M].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0.
[2] 李起鸿, 区伯平, 齐广勋. 四肢长管状骨干新鲜开放性骨折的分类(附:146例治疗效果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79,(01): 43-47.
[3] 匡亚华,董忠根,李明.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运用[J] 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2): 157- 158.
[4] 杨文彬,杨珂. 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J] 实用骨科杂志, 2005, 11(4): 377- 378.
[5] 王洪,罗怀灿,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朱通伯,孟春庆,刘勇.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5(4): 342-343, 68-69.
[6] 胡祥,余国荣,刘兴邦,陶圣祥,曾中华,刘春.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J]. 医学新知杂志, 2008, 18(4): 211-212,216,249.
[7] 李金清,陈绍宗,李学拥,许龙顺,石冰.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J]. 中国临床康复,2002, 6(4):520- 521.
椭圆形面积范文2
1 小麦锈病症状
1.1 叶锈 症状表现: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绿色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
1.2 条锈 症状表现:小麦条锈病菌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染病后,初呈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发病规律: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危害麦株,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结露、降雾、下雨都使病害易于发生;染病品种多、病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3 秆锈 症状表现: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发病为主,有时也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疤状。
秆锈发病规律: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
2 发生规律
2.1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 该病菌是低温型,其越夏是关键。凡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20℃以下,在感病品种上即可越夏,23℃以上则不能越夏。10月15日~20日以后播种的基本不发病,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2℃时,病菌进入越冬。春季流行与否主要决定于:①有大面积感病品种;②有一定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两个月的雨量较多;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2.2 小麦秆锈流行规律 (1)大面积感病品种存在;(2)抽穗前后气温高,水湿条件好;(3)空中孢子出现时期的早晚和初期数量的多少。
2.3 小麦叶锈病的流行规律 当气温在5℃以下时,叶锈病的病情增长十分缓慢,而当上升到IO℃左右以后,则病叶率迅速增加,其发展过程包括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
3 农业防治
3.1 适时播种 在小麦秋苗易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在不误农时、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秋苗发病的机会。
3.2 合理施肥 氮肥应提倡早施,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加重锈病为害。在土壤缺磷、钾的地区,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对减轻锈病有一定的功效。
3.3 及时浇水 锈病发生后,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补充感病小麦的水分消耗,减轻损失。
3.4 消灭自生麦苗 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及时中耕,消灭秋作田的自生麦苗,并铲除地边、路旁的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4 化学防治
由于锈菌变异性强,当新的生理小种与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处于高度亲和状态时,温、湿度适宜,锈病就要发生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椭圆形面积范文3
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种类繁多,分布甚广。以大的生活环境分类,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淡水藻类不仅分布在江河湖泊中,在阴湿地表,树干上,岩石上,甚至冰雪上,都有踪迹。藻类的存在,对环境周围的物质循环有深刻的影响。
藻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据文字记载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淡水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意义很大。某些绿藻有可能成为宇宙飞航员的氧气供应者。所以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藻类将会为人类提供更多有益的东西。
1 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及裸藻门特征概述
蓝藻门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其结构简单,无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蓝藻菌。但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这是蓝藻同其他低等植物的重要区别。蓝藻门植物细胞形态比较简单,无鞭毛。群体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卵形、椭圆形等。
硅藻门植物细胞壁富含硅质,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细胞壁无色、透明。细胞壁的构造像一个盒子,套在外面的较大,为上壳,套在里面的较小,为下壳,相当于盒底。硅藻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是区分硅藻的主要依据。
绿藻门是藻类中最庞大的一个门,种类繁多,分布极广,约90%生于淡水,仅约10%的种类在海水中生活,运动的细胞常具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眼点1个,橘红色,位于细胞的前部侧面。藻体形态纷繁多样,单细胞类型有球形、梨形、多角形、梭形等。
裸藻门植物主要生活在淡水水体,裸藻又称眼虫藻,裸藻大多数为单细胞,具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呈纺锤形、圆形、卵形、球形、椭圆形、卵圆形等。细胞,无细胞壁。
2 采集时间及地点
采样于2009年6月23日,采样点位于太阳岛湿地西区北部,由松北大道、堤顶路、四环路、松花江围合而成,总面积1600多ha,由岛屿、原生态湿地草原和水面组成,属于淡水区域。
3 实验方法及过程
3.1实验材料
浮游生物网、温度计、pH试纸、采样瓶、甲醛固定液、普通显微镜、BH-成像系统、盖玻片、载玻片、胶头滴管、纱布、试管、加拿大树胶、硫酸。
3.2实验方法
(1)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体中画“8”字形捞取水样。装入采样瓶。
(2)向采样瓶中加入甲醛固定液。
(3)用温度计测定了当时的水体温度并记录。
(4)pH试纸测定了水体的pH,并记录。
(5)用强酸处理少量水样,并用加拿大树胶制成封片。
(6)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
(7)用BH-成像系统对封片进行照相。
(8)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
4 实验结果
测定采集地的水温20.5℃,pH为5.6即为偏酸性水体,观察鉴定共得到33个属(表1),硅藻门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绿藻门,裸藻门与蓝藻门比重相当。(图1)。
5 结果分析
在鉴定的过程中可看到硅藻门的舟形藻属、菱形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数量较多。这说明在夏季此湿地水体硅藻繁殖较快分布较多,适宜硅藻、绿藻生存。可能受水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太阳岛湿地的藻类分布不是很均匀。
6 四个门代表属及其描述
(1)小环藻属:单细胞,细胞圆盘形,壳面花纹分和中央区,中央区平滑无纹或具向心排列的不同花纹,壳面平直或有波状起伏,或中央部分向外鼓起。
(2)菱形藻属:细胞梭形、舟形、菱形等。壳面直或s形、线形、椭圆形,具横线纹或横点纹。本属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
(3)扁裸藻属:扁裸藻属为具1条鞭毛的运动个体。眼点明显。细胞扁平,正面观一般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有的呈螺旋形扭转,顶端具纵沟,后端呈尾状。细胞不变形。
(4)囊裸藻属:细胞外具有囊壳,囊壳由于含铁盐而呈黄色、橙色或褐色,透明或不透明。囊壳前端有一圆形的鞭毛孔,鞭毛从此孔伸出(1条鞭毛),细胞无细胞壁,眼点明显。
(5)盘星藻属:由2~128个细胞排列成单层的盘状或放射状群体。群体内部细胞为多角形,无突起,而边缘细胞常具1、2或4个突起。
(6)栅藻属:群体由2-8个细胞组成,极少为单细胞。群体中细胞以其长轴相互平行,在同平面上排成1列,或上下2列或多列。细胞纺锤形、长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等。细胞壁光滑,或具刺、颗粒、齿状突或隆起线。
椭圆形面积范文4
【关键词】 人工挖孔灌注桩 护壁塌方 地下水位高
1 工程简况
1.1 工程概况
定西中鸿・春天家园住宅小区11#楼工程项目,位于定西市新城区,总建筑面积为17962.46平方米,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22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桩-筏联合基础,桩采用钢筋混凝土人工成孔灌注桩,桩端进入持力层(设计为角砾层)不得小于2m,灌注桩混凝土强度为C40。场地±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1890.05m,桩头相对标高-6.4,经现场开挖,与施工、监理、设计、地勘等单位确定井桩桩长约7.5m. 井桩为圆形、长圆形(椭圆形)井桩二种,表现为:(1)圆桩,桩身直径800mm和1000mm,(2)长圆形井桩,两端半圆直径800mm,中间直段长度1000mm。
1.2 地质情况
(1)杂填土:第四系人工堆积物,层顶标高为1889.51~1892.44m,层厚为0.6~0.4m。浅黄色,粉质粘土、砂砾石组成,土质不均。(2)粉质粘土:第四系冲洪积物,分布于整个场地,层顶标高为1888.18~1889.94m,层厚为4.4~5.9m。褐黄色,土质不均,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土质不均,夹少量细砂。(3)砾砂:第四系冲洪积物,层顶标高为1882.66~1884.94m,层厚为1.8~6.7m。杂色,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另含少量云母。(4)角砾:第四系冲洪积物,场地内广泛分布,层顶标高为 1874.62~1881.22m,层厚为2.2~8.4m。杂色,粒径大于2mm约占总质量的60~70%,最大粒径80mm,中粗砂充填,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具次棱角状,中密,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5)粉质粘土:第四系冲洪积物,多夹杂在角砾层中,部分地段上覆于角砾层,层顶标高为1877.12~1882.34m,层厚为0.4~2.6m。褐黄色,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土质不均,夹少量砾石。
1.3 场区地下水
该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角砾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流侧向补给,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下游排泄,受补给源的影响,水位随季节变化,年波动幅度在0.3~0.5m左右,局部地段由于受临近场地人工降水的影响,水位波动幅度较大。勘察期间(2013年5月)水位埋深8.2~12.7m,对应水位标高1878.7~1880.84m。
应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降水量且降水时间较长,施工确定采用井点降水。沿工程四周,15-20m设置一个降水井,经检测降水13天后达到施工要求。
2 人工成孔灌注桩井桩护壁技术措施
2.1 圆形井桩开挖遇泥砂护壁方法
(1)挖孔时遇到砂性土、淤泥、流砂,很容易发生护壁泥砂塌落。如果塌落不严重,可以用挡土板支撑,同时用直径25mm圆钢加固或钢板套筒突击成孔浇筑混凝土护壁。(2)圆形井桩开挖遇流砂层、淤泥层护壁方法。井桩开挖遇到厚的流砂层、淤泥层,护壁泥砂大量塌落,混凝土护壁成为悬空状态,失去支撑,进而产生裂纹,直至断裂、脱落。许多施工单位只好改用沉井基础,因而增加了造价。遇到这种情况,在施工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1)顶层护壁用直径20cm圆钢加设2―4个吊耳,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木桩上。2)加密护壁竖向钢筋,并让钢筋伸出20cm以上,与下一节护壁的竖向钢筋及箍筋连成整体,然后再浇注成形。3)在已成形的护壁上钻孔至砂土薄弱层,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的形式把灌浆材料充填到土体的孔隙中,以固结护壁土体,护保壁周泥砂不塌落。压力灌浆材料可选择粉煤灰、早强型水泥混凝土、石灰粘土混合料等。4)对挖孔中遇断桩处理,首先对相临井桩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需扩大井桩开挖直径,借用机械清除断桩后,采用回填夯实,二次开挖井桩的方法施工。
2.2 长圆形(椭圆形)井桩直段部分护壁施工方法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椭圆形井桩在施工过程中,其直段部分不能形成自然拱,塌方严重,施工时必须首先确认对井壁采取切实可行支护方案后,再进行椭圆形井桩开挖。
(1)井桩护壁采用边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椭圆形井桩在开挖前,先依据椭圆形井桩尺寸竖向14HRB400钢筋间距200mm,18HRB400内箍筋三道,用密目网在外圈缠三道,在内箍筋半圆与直段处用20HRB400钢筋做横撑做成一个2m高防护套筒。(2)施工时椭圆形井桩上层挖深至2-4m,即开始有塌方情况对椭圆形井桩部分进行支护,因下方椭圆形井桩没有再出现塌方情况,采用该方法即加快施工速度,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安全。
3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注意安全事项
(1)现场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详细说明挖孔桩处的地质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有充足的应急措施所用的材料机械,并要经常检查和落实。(2)经常检查支架、滑轮、绳索是否牢固。下吊时要挂牢,提上来的土石要倒干净,卸在孔口2m以外。(3)井下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壁变化情况。如发现塌落或护壁裂纹现象应及时采取支撑措施。如有险情,应及时发出联络信号,并迅速撤离。 (4)孔下作业不得超过2人,作业时应戴安全帽。孔下作业人员和孔上人员要有联络信号。地面孔周围不得摆放铁锤、石头和铁棒等坠落伤人的物品。每工作一小时,井下人员和地面人员进行交换。
4 结语
通过对定西中鸿・春天家园住宅小区11#楼工程项目人工成孔灌注桩井桩护壁施工技术的运用,人工成孔灌注桩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共挖井桩173个,从未出现井桩塌方人员伤亡事件。只要我们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防患于未然,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是能够杜绝的。
参考文献:
椭圆形面积范文5
关键词: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徐州市
中图分类号 S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61-01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徐州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徐州花生面积一直稳定在5.33万hm2左右,居江苏省首位。该生态区域温光资源丰富,花生生产有诸多优势,花生作为徐州市部分市县区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必须加强高产高效花生新品种的科技推广力度。为科学鉴定各花生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等综合性状,客观评价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为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商花4号、商研9938、商花6号、商研9658等4个花生新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徐州市农开种子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穿梭育种培育与试验基地,土质两合土,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
1.3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采取对角线排列,露地直播,每小区每品种面积80m2,即小区宽8m,长10m,行距33.3cm,株距20cm,每穴2粒,栽植10 000穴/667m2。
1.4 分析记载项目 生育期及生长势;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主要经济性状;花生干荚果产量。
1.5 试验操作 前茬小麦收获完毕,用旋耕机旋耕2遍,每667m2用20kg磷肥、20kg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人工点播,始花期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kg/667m2,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田间记载和管理工作。
1.6 气候情况 生长前期降雨偏少,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中后期降雨中等偏旱、光照充足。
2 结果与分析
2.1 荚果产量 由表1可见,各花生品种间荚果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商花4号产量最高,荚果产量达330.1kg/667m2,其次为商研9938,荚果产量为319.2kg/667m2。
2.2 品种评述
2.2.1 商花4号 株型直立、连续开花。荚果普通形,较大。籽仁椭圆形,果大粒大饱满;主茎高38.5cm,侧枝长40.2cm,总分枝7.4条,结果枝6条,百果重190g,百仁重83.8g,出仁率70%左右,生育期113d。属中间型中早熟大花生品种。该品种干荚果产量为330.1kg/667O,产量居第1位。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种子休眠性中等,抗倒性强。
2.2.2 商研9938 株型直立,连续开花;荚果普通型,籽粒中等大小、荚果小、籽粒饱满。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无油斑。属直立疏枝型品种。主茎高39cm,侧枝长41cm,总分枝8条,结果枝6.8条,百果重192g,百仁重85.9g,出仁率70%左右。抗旱性、耐湿性、种子休眠性及抗倒性较强。干荚果产量319.2kg/667m2,产量居第2位。生育期112d。
2.2.3 商研9658 株型直立、叶片椭圆形。荚果普通形,荚果中等大小,籽粒饱满;主茎高36cm,结果枝6.6条,百仁重86.5g,出仁率70%左右,生育期112d。抗旱性、耐湿性、种子休眠性及抗倒性较强。干荚果产量为296.7kg/667m2,产量居第3位。生育期115d。
2.2.4 商花6号 株型直立。籽仁椭圆形。籽粒饱满、早熟;主茎高36cm,结果枝6条,百果重193g,百仁重87.6g。干荚果产量为273.3kg/667m2。耐湿性耐涝性强、种子休眠性强,抗倒性中等。
椭圆形面积范文6
关键词 苹果 品种 芽变 金世纪 中早熟
2010年陕西省苹果栽培面积60万hm2,产量850万t,产量、面积均居全国各省的首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产区。
陕西省苹果晚熟品种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80%以上,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70%以上。为发展中、早熟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中、早熟苹果品种,并从中选育出中早熟苹果新品种金世纪。
1 选育过程
金世纪是苹果品种嘎拉的中早熟浓红芽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原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95年6月从新西兰引进苹果品种嘎拉枝条,当年嫁接在M26中间砧(基砧为新疆野苹果)苗木上,培育矮化中间砧苗木23株,这些苗木1996年春季分别栽植在原陕西果品研究中心(西安)和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苹果科学实验基地(洛川县朱牛乡),嫁接苗1999年开始结果,经过鉴定,发现有1株树所结的果实为浓红色,且全面片红(原品种嘎拉果实是鲜红色,条纹,且着色面积小)。2000年命名为金世纪,开始在陕西省大荔、蒲城、洛川、白水、礼泉县和山西省万荣等县采用高接换种布点观察,在陕西省凤翔、大荔、蒲城、礼泉等县新建果园观察,高接和苗木试栽均表明金世纪优良性状稳定。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已发展金世纪3000多hm2,成为我国苹果中早熟主导品种。
2 主要性状
2.1植物学特征
树冠圆锥形,树姿半开张,主干灰褐色,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枝条较密;1年生枝条较直立,赤褐色,枝质较硬,节间平均长度为1.70cm;幼嫩枝梢及秋后枝的茸毛多或中多,皮孔小、凸、椭圆形。叶片长椭圆形,绿色,中大,有光泽,中厚,叶背茸毛中多,边缘两侧上卷;叶缘锯齿浅,中大,钝,单式;叶柄长3.00cm以上,较细;茸毛少,叶基圆形,渐尖,钝形,与枝条的夹角为锐角。叶芽中大,三角形,茸毛少,贴生。花芽较肥大,长圆形,紧,茸毛中多,饱满。
2.2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金世纪果实近圆形,高桩,果形指数0.92。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10.5g,最大单果重261.9g。果面底色黄色,全面着浓红色,片红(图版1),有光泽,果实平滑;果点中大,平,褐色,蜡质中多,果粉少。果梗中短;梗洼中深,中广;萼筒中深,圆筒形。果心小,正,椭圆形;心室5个,中大,椭圆形;种子卵圆形,饱满,平均每个果实有种子9粒。果肉黄白色,肉质中细,致密,石细胞少,汁液多,香气浓,风味酸甜,品质上等。去皮硬度9.20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0%。果实较耐贮藏,室温条件下可贮藏1个月,冷藏可贮藏4~6个月。
金世纪果实近圆形,对照(原)品种嘎拉果实为圆锥形,果形指数与嘎拉(果形指数0.91)相近,果个比嘎拉大(嘎拉平均单果重186.0g);果实着色比嘎拉深(嘎拉为鲜红色),且色相为片红(嘎拉为条红),金世纪的风味与嘎拉同为酸甜适口,果实品质同为上等。
2.3生长结果特性
经过连续3年对金世纪生长结果特性的观察,金世纪萌芽率高,平均萌芽率为51.60%;成枝力较弱,每20个枝条中有1个长枝。果台副梢抽生及连续结果能力为50.00%。坐果率高,成年树平均花序坐果率为89.40%;白花结实率较高,白花结实率为8.40%。苗木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初结果树以长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单株长果枝和腋花芽数平均53个,占结果枝(芽)的76.50%,第5年进入丰产期,成年树以短果枝和腋花芽结果为主,单株短果枝和腋花芽结果数平均145个,占结果枝(芽)的84.50%,盛果期平均每667m2产量2400kg以上,较丰产,无采前落果现象。
2.4物候期
在陕西省渭北,金世纪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下旬开花,萌芽、开花期与对照(原)品种嘎拉一致,果实7月中旬开始着色,着色开始期比对照(原)品种嘎拉早8~10天,果实8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比嘎拉早10~13天,果实发育期120天左右,落叶期与对照(原)品种嘎拉同为11月下旬(表1)。
2.5抗性
金世纪在陕西省渭北栽培较抗苹果早期落叶病和苹果树腐烂病,虫害也较少。适宜在陕西省渭北及同类生态区栽培。
3 栽培技术要点
3.1栽植
宜选择在背风向阳、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原地或坡度较小的坡地建园,土壤以黄绵土或沙壤土为宜,土层厚2m以上,土壤肥沃。建园宜采用矮化栽培,行株距4.0m×1.5~2.0m,授粉树可选用信浓红、藤牧1号、富士、粉红女士、秦冠等品种。
3.2整形修剪
树形选用纺锤形或主干形或“Y”字形,幼树轻剪,开张枝条角度,春季萌芽前刻芽增加短枝量,以利早期成花结果。枝组连续结果能力较强,当年果台副梢也可成花结果,结果后对衰弱枝组及时回缩更新。
3.3肥水管理
在秋季或春季每667m2施入有机肥2000~3000kg、复合肥100kg左右。花前每667m2追施氮磷复合肥100~150kg,6-7月结合灌水,追施1~2次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可显著促进果实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