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利亚的木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1

1.借助读图、语境,识记、理解“匣”字的音、形、义;通过自主读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学习伙伴互考互助,基本能读通课文。

2.通过质疑、解疑,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初步把握故事内容。

3.精读科利亚木匣的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个性,并尝试运用文本语言,展开合理想象,写写“妈妈埋木箱”的过程。

4.小组合作评议小练笔,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理念】

本课体现了课堂作业“随堂化”,把传统、单一的书写作业逐渐引向实践体验的综合性学习,使识字、书写、评价、体验、运用相融合。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以练代讲”,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以随堂练习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课文讲读,以课堂作业“随堂化”引发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语文课堂的“翻转”。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物”,正音识形

师:今天张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前苏联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板书:科利亚)和他打声招呼吧!

生:科利亚,你好!

生:Hello!科利亚。

师: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生:一个木匣。

生:可能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师:看来,你很期待读这个故事。张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木头做的小盒子就叫作木匣。(板书“木匣”并注音)

(生当小老师教读“匣”字)

师:用木头做的小盒子叫作木匣,用铁做的小盒子叫作――

生:铁匣。

师:要是里面装的是饼干和玩具呢?

生:饼干匣、玩具匣。

师: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匣子,你猜猜看,这个匣子里装得是什么?

生:话。

师:我们把这个匣子叫话匣。

【教学意图:“匣”是形声字,形旁为“匚”,声旁为“甲”,受先前所学“甲”的干扰,“匣”也极易被读成“jiǎ”,所以在认读该字时需要反复认读以强化正确读音。“匣”是一个含有独立意义单位的字,它在生活语言的运用中是活跃而有规律的。例如可以以匣子的质地是什么而构词为“什么匣”,还可以以里面装的是什么而构词为“什么匣”,而“话匣”是匣子的比喻运用。通过对话,一方面教师继续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强化“匣”字的正确读音,一方面教师从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发现“匣”字的构词规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词语。在“识物”中学“语”,这才是真正的语文。】

二、读题质疑,自主解疑

师:读着课题,看着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木匣里面有什么?

(师板书:有什么?)

生: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师板书:为什么?)

生: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师板书:什么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教学意图:本文是一个故事,按照文体特点来看,属于叙事文。木匣是本文叙事的线索,由读题而思考小匣子里装的是什么,这是学生在自然状态阅读时特别想要弄明白的问题,也是学生阅读的首要“视点”,“为什么埋木匣”是故事的背景,“围绕木匣做了什么事”是故事发展的线索。读题读图,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出的三个问题是对文本特点的正确把握。】

师:第一次学习这么长的课文,你觉得要做哪些事情?

生: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好习惯,老师的要求跟你说得差不多。

(师课件出示独立学习要求: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

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长句子读通;

2.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3.画出你觉得难读的句子,练读两遍。)

(生自主学习5分钟)

师:将你画出的句子考考同桌。同桌读的时候认真倾听,要是他不会读了,你可以教教他;要是他读得特别好,你可以向他学一学。

(同桌互相练读,师巡视并指导。)

师:通过考察的请举手,请一组小朋友来交流。

生:我考察的是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

师:小老师,你为什么考察这一自然段?

生:因为这段有生字,“喀山城”有些难读。

师:小老师做得有板有眼,你带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还有同学也考察这一自然段吗?(一生再读句子,“法西斯”一词读得不流利。)

(小老师评价:感情很丰富,但是打了一个“疙瘩”。)

师:我觉得可能是他对这个词(板书:法西斯)不理解吧!

(生点头)

师:碰到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

生:联系上下文。

师:好办法!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讲到了法西斯,快速读一读,你觉得法西斯是怎样的人?

生:侵略过其他国家的人。

生:就像日本人一样。

师:还有哪两个词告诉我们法西斯是侵略者?

生:“赶走”“抢走”。

师: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理解了“法西斯”,真能干!相信理解后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你读懂了吗?这句话解决了刚才哪个问题?

生:“为什么?”

师:我来问,你们答。科利亚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呢?

生: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只能躲到喀山城去,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

师:这段话多有意思呀,自己问自己答。

【教学意图:“法西斯”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陌生的词汇,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呢?一是模糊理解,“法西斯”这个词汇让学生能意会即可;二是教给方法,让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体会关键词语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具有递时性,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不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的理解水平会不断提高。】

生:我考察的是这一句,因为这句话生字很多。(生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小老师评价:她把“小玩意儿”这个词读得特别准。)

师:儿化音是朗读的难点,我们跟着他俩学一学。

(师生齐读句子)

师:读着读着,你读懂了吗?咱们又解决了哪个问题?

生:有什么?

师:(问一生)小科利亚,你的木匣里盛着什么东西呀?

生:我的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投入角色,读得有声有色。)

师:听出来了,你很喜欢自己的小玩意儿,说起它们来真是如数家珍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科利亚木匣里的小玩意儿。(课件出示)

1.科利亚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宝贝呢?快打开看一看吧!

chéng zhe

木匣里( )各种各样

bīng xié

好玩的东西,有( )、小

fǔ tou shǒu jù

( )、小( )和其他小玩意儿。

(生完成随堂练习纸第一题,师评价。)

【教学意图:这是课文中的一个长句,因此生字较多,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这个句子所呈现的语文教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识字的意义,句子中“锯、鞋、斧”的认读识写是必须在本课完成的,“小玩意儿”的儿化音是南方的孩子在诵读时应该特别关注的;二是句子内容表达的特点,虽然只是一句话,却运用了总分结构方式来进行叙述,先总说匣子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然后具体地说木匣子里都有些什么,这是三年级的孩子应该掌握并学会运用的一个句子形式;三是这个句子为故事的合理发展埋下伏笔,因为装着“好玩的东西”,对于科利亚来讲那就是宝贝,所以有了学妈妈的做法“埋木匣”,有了四年后动脑筋“挖木匣”的情节。当学生真正读懂这个句子的时候,也就悟到了这个句子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感情。】

三、再读知事,梳理线索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哪些事?(生觉得为难)我们降低一下难度,在木匣前面加上一个动词,就可以概括这件事了。

生:埋木匣,挖木匣。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埋木匣、挖木匣。生学写“挖”字。师强调“挖”字最后一笔要写圆润。)

师:把这两个关键词也写在课本上,这是批注的一种方式。

【教学意图:让学生以整体感知的方式走进文本。话题情境是“科利亚围绕木匣子做了些什么事”,对话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实现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在“知事”的内容理解中提升语文能力。但中段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往往只能以片面、零碎的语言来以偏概全。而本文属于比较典型的叙事文体,以“木匣”作为线索,教师补充动词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四、三读演练,知人论事

师:请你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生交流:“科利亚先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接着,挖好了坑,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读着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科利亚?在便利贴上先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讨论,统整到随堂练习的第二题:完成下面的图表。(课件出示)

2. 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小男孩呢?先写下自己的想法,再和学习伙伴讨论,完成下面的图表。

( )

( )

(小组代表反馈:我们组读出了科利亚很细心,想问题很周到,你们看他放好木匣还要撒上细沙来遮盖。

小组代表反馈:我们觉得他很会思考,他是从仔细观察妈妈的行为开始的,然后模仿妈妈来保护自己的小木匣,也可以看出他很珍爱自己的小玩意儿。)

师:科利亚这聪明的主意是从妈妈身上学的,咱们来写一写妈妈是怎样埋木箱的。也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木箱与木匣有什么不同。

生:木箱更大,埋的一些动作也会发生变化。

生:木箱里的东西可能更珍贵,妈妈会更小心。

师:让我们用上科利亚埋木匣的这些动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妈妈埋木箱的经过吧!完成随堂练习第三题。动笔之前先来看看这次小练笔的目标,看你能得几颗星。(课件出示)

3.小练笔:妈妈是怎么埋木箱的呢?用上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写妈妈埋木箱的经过吧。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放好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她。

小朋友,写完后,同桌读一读,评一评,看你能得几颗星。

能迁移运用动词; ( )

能尝试改变动词; ( )

能合理展开想象; ( )

(反馈习作,师生根据要求评议。)

【教学意图:科利亚埋木匣这一过程,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表达得简洁明白,语言具有层次性、逻辑性,尤其是连续动词的组句是其语言特色,既反映了文中人物的个性,又是学生模仿的好材料。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并将个性化的语言形式在课文情境中加以运用,一则达成语用目标,二则启发学生想象,三则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2

3小青蛙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32分)

1.

(5分)请把苹果上面字音、字形或部首对的找出来。

2.

(10分)读拼音,写汉字。

lín

xuǎn

bǐnɡ

jiào

________目

________时

________择

叶________

比________

ɡù

xuè

mào

zōnɡ

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盛

祖________

3.

(6分)给划线中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爱好

好坏

发现

理发

因为

为难

4.

(6分)比一比,组词。

贝________

下________

气________

见________

不________

汽________

5.

(5分)按顺序排列句子。

________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________别的孩子们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________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________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掉到缸里。

________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13分)

6.

(13分)阅读课文《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从文中找出两个多音字,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划横线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3)“突然他笑起来”说明

A

.

他觉得与小伙伴们在一起非常快乐。

B

.

这是找不到木匣时伤心的笑。

C

.

他想出了找不到木匣的原因。

D

.

他找到木匣后非常兴奋。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32分)

1-1、

2-1、答案:略

3-1、

4-1、

5-1、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13分)

6-1、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3

【关键词】:提问艺术 质疑习惯 启发教学

        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的心统,激发学生的思维,它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导入的类型有很多。有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等等,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堂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目前,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我在实习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会提问,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习惯。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 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学生质疑:"为什么朱鹮会这么少呢?""朱鹮消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种种由于人类不重视自然保护,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许多生物灭亡、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通过收集资料解答了这一问题,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让课堂充满问题和情趣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4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生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的人很多,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一味的去文字上找答案,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根据学生问题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

一、在反复朗读中释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讨论辨析和自行求解。比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利亚怎么会找不到木匣呢?木匣是被敌人抢走了吗?"的疑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让学生读出语气、从中体会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讲科利亚找木匣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最终怎样找到木匣的过程。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我释疑。

二、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三、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借鉴资料释疑

对于那些涉及面广的问题,光靠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来自行解决,教师从中作一些方向性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哪些途径,查阅哪类书籍来解决问题。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动脑、动口、动手”。

一、动脑。动脑主要包括两方面:“质疑和创新”。

1、质疑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对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教师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

二、动口。 动口主要指“读和说。”

1、读。读主要指朗读。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要以多种形式反复进行朗读的训练。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读书更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活动,课文应当主要放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善读。读书要理解地读,动脑子去读,防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书要人人读,反复读。

2、说。主要指口语训练。包括叙述、转述、复述和议论。

小学阶常见的说话训练有:A、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多用于低年级。B、观察说话。观察说话是直接观察事物后进行的说话训练。包括观察人物、观察事物、观察景物等。C、创设情景说话。要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景,以引起说话的动机。如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等。

三、动手。动手包括写、画、做。

1、写。写包括低年级识字课上的书写生字。在低年级识字课上,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生字进行书写练习,提高识字效果。写还包括在课堂上的小练笔,这一般在中高年级中进行。主要指让学生就问题的一个侧面,用较为简洁有力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2、画。画主要是指让学生根据语言训练情景的需要,把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手中的笔画出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做。做主要指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做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手工,以及一些小的科学实验等。例如“八只铁牛”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水的浮力及铲沙拔铁牛的实验,这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5

看到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不再使用粉笔,有的甚至连课题都未板书,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不著一字。心中若有所失:难道课堂板书真的传统落后不合时宜了吗?难道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创造的那种神奇境界再也无法打动现代孩子?难道板书设计因为有意或无意的冷落即将退出课堂教学的舞台? 我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作用无可替代,不容小视!

板书的示范引领。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历史的最重要的载体。汉字是汉语的基本语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之一。可以这么说,学好汉语写好汉字,发扬光大母语是每个当代中国人的责任!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处于基础性地位,一个人只要学习不止,识字写字必将伴其一生。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我们发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班级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书写都能做到工整美观。因为处于识字、写字阶段的小学生,模仿能力最强,教师每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板书的开放兼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幅好的板书,是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完成的,其呈现过程是动态的。在师生对话互动的基础上板书渐次产生,不完全是教师教学设计里固化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之中,打破了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固有程式,使课堂更具活力与灵性。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设计板书中的开放环节,如低年级《青蛙看海》的板书:课始,让孩子分别上来贴青蛙、老鹰和小松鼠的“板贴画”,认识文中主要人物;课中,让孩子移动小松鼠、青蛙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跳,体会在不断进取中向目标接近;课终,让孩子说说文中不同角色的感言,展示个人独特的阅读理解。

板书的启智引思。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明、实用、构思精巧,力求用简练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等信息,直观地反映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力。如传统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板书设计: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老太婆 要小盆 要木房 做世袭贵妇人 做女皇 当海上女霸王

贪 贪 贪 贪 一无所有

第一行寥寥数语,简要概括了全诗内容;第二行一个比一个更大的“贪”字,更揭示了文章内在含义。据此板书,不但学生能迅速复述长诗,而且引发了他们对人生人性的深层思考,远远超过教师空洞的说教。如《科利亚的木匣》的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埋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

四年后 挖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通过这样看似简单明了设计,学生观察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后,从数据上的差别,就不难发现:时间在变,人也跟着在变。从而揭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这个发展规律。这样,既突出了文章中心,又巧妙化解了文章重点和难点;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精髓,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唯物辨证教育。

科利亚的木匣范文6

一、要引导学生在自读中享受阅读兴趣,产生期待心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力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解放,放手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方式的合理选择,引发自己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碰撞,以使他们在语文课堂阅读中如蜜蜂采蜜一样自由自在地去采集花蜜。因为学生只有在阅读期待的兴趣被激起、自主参与阅读活动、身心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才能激起自己全程的、强烈的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迷人后,我就引导他们想一想能用什么方式来读好范文,并能够说出具体的理由。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是第一句,因为第一句话是总说秋天山野的美丽,后面则是具体说。”其他学生觉得很有道理,我就让他们齐读,其余几句分组朗读。这时,又有学生说:“可以四个小组合作读,因为这一段话有四句话,可以一人读一句。”听他们这么一说,学生都来劲儿:“四人合作不一定要一人一句,也可以齐读。”“还可以赛读,谁那一句读得好,就读那一句。”学生的阅读兴致这么高,我就组织他们按各自的想法尽情地去读课文。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阅读是很感兴趣的,他们的阅读期待并没有因为对范文内容的理解而减弱,却是能进一步激起自己的阅读期待。

二、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阅读的妙趣,扩大期待视野

对于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认知等特征,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期待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所以,笔者认为,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讲解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课文中还有许多情感需要去体验,还有许多人文内涵可以去挖掘。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分析、提问、灌输,是学生所不能汲取的。基于此,笔者觉得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适时地、合理地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让他们在感受巧取横生的阅读的同时扩大期待视野。

创设情境的手段很多,如操作演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角色模拟等,教师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以使学生产生更深的期待。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我制作了一个陶罐帽子和一个铁罐帽子,指名两个学生扮演铁罐和陶罐,让他们各自模拟对话。这样一个演示,调动起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个个争演角色,并能注重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的不同语气,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默默产生,由期待了解课文意思变成了期待通过阅读获得语言进行再创造。

三、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期待习惯,拓宽期待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学生的阅读也不应该只局限在课本或教材上。语文教材是学习工具,而不是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课堂是学生按时学习的场地,学生的阅读应拓宽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课外读物。在阅读教学中,课内的观察,目的是为学生的阅读期待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小木匣》后,我安排了个子一大一小的两位学生来数步,大的代表五年后的科利亚,小的代表小时候的科利亚,看看五年前埋的小木匣,现在是不是也需要十步。同时让学生在实践卡上记下数据,想想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一次被激发,他们会主动寻找、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满足自己的期待。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