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辛弃疾的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1
关键词:桥门式起重机 结构部件 技术优化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起重机在工业中的应用也变得较为常见,而且起重机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在众多的起重机之中桥门式起重机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起重机类型,了解桥门式起重机的结构部件以及合理的操作章程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桥门式起重机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社会是发展的,科技是进步的,要想满足以后的工业需求,就必定得对桥门式起重机进行技术上面的革新,强化桥门式起重机的结构部件,比如说发明新型的材料等等对桥门式起重机的结构部件进行改良。
1.桥门式起重机
桥式起重机的特点:又称“桥架型起重机”,桥式起重机的取物的装置是悬挂在起重小车上面的,有的又把取物装置悬挂于运行式的葫芦上面,无论是小车还是运行式葫芦均可以桥架为依托进行运行。外形看起来像是两端在平行的两条轨道上面有支撑地进行平行运行的单跨平板桥。桥式起重机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分工,既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也有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还有纵向运行的方式。起升装置完成垂直方向的运动,而起重的小车则来完成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这样就能够使得能够在跨度内以及不超过规定高度的三维空间内部进行物料的装载和卸载工作了。因为其功能的强大性,它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所能承担的物料重量梯度也是很广泛的,从几吨到几百吨不等。
门式起重机的特点:又称龙门起重机,它的本身还是桥架型起重机,不过它支撑在地面轨道上的方式是通过两侧的支腿进行支撑作用的。门式起重机的一般用途的起重机就是通用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中有的称之为半门式起重机,这么称呼的原因是它在一般的门式起重机上有了一些改动,它只有一侧支腿,另一侧支腿由厂房或是栈桥代替了,因此称之为半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能够通过对一些部件进行改进扩大起重机的工作范围,比如说通过采用带臂架的起重小车、向一侧或者是两侧对主梁进行支腿的伸出工作,形成了悬臂等等都是对门式起重机的工作范围进行扩大的有效手段。
2.桥、门式起重机的结构优化
以桥式起重机为例,桥式起重机的结构优化,因为桥式起重机在现代工业中普遍使用,介绍一下桥式起重机的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说明力以及说服力。到现在为止,从现有的桥式起重机来看,有关桥式起重机的设计以及制造都是凭借以前的设计人员留下来的图纸进行设计以及制造的,因为部分的限制条件以及对安全方面的过多考虑,导致先前设计的起重机具有非常大的安全系数,因为拥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导致设计制造的起重机耗费了非常大量的原材料,浪费严重,大量的原材料使用也导致了起重机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结构,降低了起重机的效率,间接地导致耗费大量设计费用。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已经出现的现代化设计制造方法,比较典型的凸显了桥门式起重机在上述问题中的严重性。因此对现有起重机的设计以及制造进行优化迫在眉睫,加大力度探索以及创新桥门式起重机的新型结构,有利于加快我国起重机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对我国起重机设计理论的完善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轻量化起重机成为研究方向的主导,即提升桥式起重机的技术含量及尽可能的降低其本身的质量。
工程机械优化设计的基础就是数学规划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确定机械设计的最好参数,工程机械优化设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用于解决现有工程复杂问题的手段及方法。通过优化能够对产品进行提高,还能够对现有的设计方案和方法尽可能的进行改善,设计方案以及改造对优化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有关数学模型的建立,搞清楚自己确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用目标函数解决最优指数以及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设计轻量化起重机,主要目的是减轻重量、节约能量、降低起重机压力还有就是降低起重机的高度以及增加起重机的跨幅度。轻量化起重机桥架采用了四梁结构。轻量化起重机系列的主梁结构形式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说:在主腹板顶上设置小车轨道,结构的受力比较简单,还可以把为支承轨道的短横隔板给省去;能够明显改善主梁上盖板的焊接变形以及波浪边形等等;由于大吨位偏轨箱形梁是比较宽的,而且上盖板的宽度使得走台能够得到满足,就可以省去走台,这样的结果更加简化了结构以及制造难度。
轻量化系列的主端梁连接的方式就是采用搭接的方式连接四梁结构,这样对于拆卸以及定位而言提供方便;就起重机的储存、运输以及安装而言也是较为方便的,这样的结构使得起重机的模块化得以实现;除此之外还有明确的受力表现,腹板是抗剪的,并没有很高的要求连接装置的抗剪性,这样就很明显的提高了起重机的安全性。
减轻起重机自重的方式有采用窄翼缘偏轨箱形梁,既满足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还能够取消小隔板等等,进而就减轻了主梁的自重;小车轨道使用焊接方钢在主梁盖板上,进而提高了主梁的承载能力,提高了车轮的承载能力;四梁结构的采用,对组装提供方便,实现了模块化生产;铰接梁结构的使用,提高了起重机更加能够适应厂房结构的变形,进而就降低了轮压。
3.结束语
社会中科学技术、经济都在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科学的进步,工业也随之发展,工业要发展,那么就不能够想着凭借原来的一些工业机械来完成未来的一些工业所需,因为要发展工业技术,那么就得发展起重机,而且起重机在大量的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优化起重机的结构部件,对起重机的性能以及材料进行提高非常重要,以前的起重机现在已经难以满足工业需求了,已经逐渐的被淘汰,那么就必须得发展出新型的起重机来对原来的起重机进行代替,才能够使得工业技术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敏;张德文 大跨距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J] 港口装卸 2009-06-30
[2] 雷春丽;吕彭民;周彦龙 桁架门式起重机结构优化设计[J] 建筑机械化 2005-02-15
[3] 程文明;王金诺 桥门式起重机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模拟估算[J] 起重运输机械 2001-02-20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2
关键词:自然结构 建筑设计
自然结构是指针对在自然界中生长的物体,其整体形成的组成部-分,用以保持物体的形态及使用功能,以抵抗外力的破坏,是物体构造的主要部分。设计中自然结构的应用,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作用于自然的结果,人们通过观察与分析自然结构组织,学习并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改善、提高生活品质。所以说自然结构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人造物有着非凡的关系。
在自然结构设计中,不仅是模仿大自然外部的组织结构,而且要学习与借鉴他们自身内部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模式。大自然中存在世间的每一种自然形态都有自身巧妙的独特的结构,许多的动物、植物在漫长的进化与演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更为实用而合理的、完整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逐渐形成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这些结构的形成都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活的习惯密切相联。然而,如果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我们周围许多的建筑的结构形式,大多数来源于对植物、动物结构的模仿。“许多以前认为不合实际的、稀奇的、与生物关联的哪些自由形式将使建筑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在自然结构设计中,先进的工程师们再近十几年来已取得非凡的成就,如在1947—1949年,意大利结构工程师奈尔维和建筑师巴托利(Nervi and Bartoli)设计的意大利都灵展览馆的巨型拱顶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叶脉肌理的组成方式而建造起来的,并且在1957年,奈尔维和维特罗西(A.Vitelozzi)建造的罗马奥运会小体育宫内部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网络的结构系统,就是受葵花排列结构的启友,不仅用材经济,受力合理,而且同时达到了内部装饰新颖的效果,小体育宫的外部则从人类腿骨的受力分析中得到启示,创造了一圈Y形支撑体系,使得空间结构与建筑艺术形式的虚实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美国结构工程师巴克明斯特,富勒是也是一位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工程师,他从自然中的结晶体与蜂窝的菱形结构中获得启示,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大空间结构作品,如1958年,在美国巴图鲁日(Baton Rouge,LA)建造的联合油罐车公司的巨大穹顶;1967年与塞道(Sadao)一起建造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的美国馆(图1),他可能是受到了一中深海鱼类的网状骨骼和放射虫的组织结构(图2)的影响。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不仅是外形设计源于自然,而且它的建筑设计师埃罗,萨里宁还和威廉·加德纳(William Gardner)在结构的建造上采用四瓣组合式薄壳,四瓣鲍克则是由下不得Y形柱支撑,这与人的头盖骨的拼合极为形似。
其实,在建筑师中也并不缺少在自然结构设计上应用的例子,如1931年勒·柯布西耶建造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中,他大量的使用的鸡腿柱和框架悬挑结构系统无疑是从动物腿骨支撑所受到的启示,就是对这种结构系统的体现,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为人们所熟知的建筑大师赖特,在1950年设计建造的威斯康星州约翰逊制蜡公司实验楼(Helio Laboratory and Researeh Tower,Racine,Wisc,)就是仿树状结构特点,把主要承重结构放在建筑中心,四周楼板悬挑形成幕墙,进而产生了新颖奇妙的建筑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年轻的西班牙建筑史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也在自然结构设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以自然结构为灵感来源进行设计并创造出许许多多让人感叹的建筑作品和家具产品,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他曾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的建筑学专业学习,后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土木系学习结构工程,并且在1981年获得该校建筑系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空间结构的可折叠性》,他通过这个研究来回答怎样才能设计出复杂的结构,确切的说是框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移动,从而能够变形,也就是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而不是改变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他以“空间结构的可折叠性”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并结合自然生物的奇妙结构展开了折叠结构于仿生结构的实践,他观察狗的骨架和腿的活动支撑,在1983年建造了瑞士卢塞恩市邮局前的大雨棚。在1986—1987年,他在巴塞尔市改建一座中世纪古建筑的改建中,将咖啡厅上的天花钢梁架做成仿动物骨架的自由曲线,即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同时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从此以后,他在1987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建造的BCE商业街(图3、图4),创造性地模仿了树干分叉的生长机理,设计了两遍支柱与顶的弧形肋架,取得了超凡的艺术效果。他在1992年西班牙塞利维亚国际博览会设计的科威特展览馆,其屋顶是可自由开始、关闭的结构,模拟着动物关节的自由运动。在夜间,屋顶肋架会敞开,在下面平台上便可举行各种露天活动,它在结构与功能有机结合的同时,还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1989—1993年他为法国里昂塞托拉斯机场(Satolas Airport)附近的铁路车站设计建造中,完全应用了动物骨架结构原理,造型新颖的同时,叉能节省材料的使用,令人刮目相看。此外,他在2001年设计的密尔沃基美术馆,在仿生静态动物的同时,融入了“动”的元素,它具有洁白色的外观和别致的造型,犹如一只洁白的鸟,自由的飞翔在密执安湖畔。
同时人类探索自然结构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概念,而这一切的起因,是因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twin)开启了这一路线:这位英国的生物学家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进化的理论,认为偶然性是生物构造的关键——同一物种的个体形态可能会偶然产生一些差异,通过长时间的发展,那些能适应环境的个体被自然选择留下来,而其他的则无法获得繁殖后代的机会而被淘汰。1917年,达西·汤普森(D’Arcy wentworth)在其著作《生长与形态》中,对大量自然生物进行了对比,还对物理现象与工程师地作品进行了对比,他用几何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他看来,自然结构的形成就是受到物理力学的作用限制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生物结构形态的秘密可能就隐藏在它们生长过程之中。它们的优异结构形态特征也许只是为了适应大自环境,从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自身机制的结果。结构不是通过分裂形成的,而是通过建构和优化形成的。任何自然系统的整体结构都不是被预先设计好的,而是通过结构内部由小到大的环节之间逐步发生大量的局部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自然结构设计中,不仅要学习与模仿大自然外部的结构,更要深入研究他们自身内部的组织方式与变化机制。人类的智慧来源于自然,并且一直将自然界当作示范,努力塑造环境以适合自身的需要。如埃罗·沙里宁,它们极具自身的建筑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构思结构形态设计,并将结构形态的特征与建筑整体的特征贯穿和统一。它们知识结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结构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作为建筑师,他们主导着设计与创新的全过程,决定了结构的形态。纽约肯尼迪机场候机楼就是这类建筑师的创作杰作之一,如同大鸟一般充满想象力的结构形态,给人以强烈的雕塑感和有机感,其两翼壳体结构的悬挑使形态的整体更富张力。同时还有一类人,他们通过对结构体系的严密思考,针对结构形态进行创新研究、实验和计算,同时他们乐于主动在结构体系上、结构的形态上和结构概念的理解上寻找突破点,敢于深入结构领域的前沿,探寻结构形态创新的途径。如巴克明斯特·富勒的富勒球体模型与张力结构、盖勒的穹顶体系、奥托的树形结构与悬挂结构、奈尔维的V行支座结构以及贝尔蒙德的Informal结构思想等等。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3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新思路
一、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
1绿色照明
绿色照明是指在建筑照明能够确保居民能够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省电,大幅度的节约电能,并能够提升人们的舒适体验,降低安全隐患,不会发生因质量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可是建筑照明的绿色照明和人们传统上的认识不太一样,并不是通过提高成本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是需要设计人员能够通过节能设计来改变和增进照明的基本功能,在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如学习、生活、娱乐的情况下,在此条件下设计出合理、高效、科学同时也满足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标准要求。
2经济实用
经济适用一般是说在实施节能设计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能够合理控制电气照明的节能,尤其是要关注避免发生大量电力耗费与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进行许多浪费电能的装饰,要在能够大幅度节省成本的条件下设计出实用实惠的节能电气照明。所以在日常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建筑物本身结构结合起来,能够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够增强进行设计安排各项照明设施,实现通过设计来达到建筑电气的节能目的。
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新方向
1合理选择照明线路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照明线路上损耗的电能大约能够占输入电能的百分之四左右,所以在照明配电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尽量减少配电线路,进而可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在这里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选择使用电阻比较小的电缆,通过合理设计减少电缆的长度,尽量选取横截面比较大的线缆。照明电源主线路可以选择三相供电系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压损失,而且要想办法人那个三相的负荷矩能够长时间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光源的发光效率。
2合理选择控制开关与方案
在建筑物中可以依据照明的应用特征来应用分区域控制灯光或者适当增加照明开关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可以根据具体的位置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比如在卧室中安装床头灯的时候选择可以调节灯光的开关。如果在楼道之中就可以选择较为节能的自动控制开关。在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场所可以采取集中控制和单独控制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让管理人员能够监管或者是专管,可以选择分组开关以及调光的方式进行控制。而许多比较高档的建筑物或者智能建筑物中,可以选择调光、调压或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3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有效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光是达到照明节能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要求设计者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环境充分利用好通风与自然光的照明,设计选择最佳的位置来将外部光线引入到室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而且使用自然光具有无污染、舒适健康等优点,和传统照明相比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借助自然光,让室内光线充足,也可以多设计能够反光或者白色的设计,让自然光在室内能够充分的传播,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电能的使用。
4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
通常情况的照明有三种,一种是家居一般照明,另一种是局部照明,还有一种就是混合照明。三种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比如,如果在实验室,那么对光的亮度和清晰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像一般的照明根本就满足不了;如果是检验台的话可以使用局部照明,既满足了光的亮度的要求,同时又节省了一定的电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合理选择照明方式也很关键,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合适的照明方式既省电有不耽误工作,反而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一举两得。
5合理的选择照度值
电气照明的照度值的设置也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照明值过低,长时间的工作不利于人的视力的保护,反而有损视力,但是如果过高,同样也会造成人的视力的下降,不利于工作和人体健康。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照明值控制在标准的范围之内,切记过高或过低。
三、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新思路
1合理确定照明设计方案
照明方案的合理设计一般遵循实用和实效性。通常的设计内容包括可以在空调房间装置空调照明组合系统,控制好用电量的指标,或者直接进行数值设置。对某些需要高光线要求的区域,可以采用多个光源的相互配合。如果室内场所有一定的光色的要求可以安装一些混合照明。反正,照明方式的选择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最基本的要求是经济实惠且效能好。而且,浅色的建筑材料更有利于彰显光线,通过颜色视觉,从而达到颜色与光线的相融合、配合。因此可以在室内的屋顶、地面或者墙壁上选择浅色的装饰材料。在工作场所,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照明方式、照明数值。
2推广使用高光效光源,采用高效率节能灯具
在建筑室内灯具选择上,必须选择控光效率高、效果好的灯具,从而节约电能。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灯具的配光曲线,降低单位面积耗电量,减少运行和投资费用。一般情况下,均选用直管荧光灯,因为直管荧光灯光效高、性价比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对于高大厅堂等易维护的场所,可选用使用寿命足够长的高频无极荧光灯,其显色性好、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耐用。
3研究新技术新产品,优选气体放电光源启动设备
在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应该大量应用天然光和光纤照明,有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合理选择照明线路和控制开关与方案。尤其对于写字楼等高楼大厦,有许多大玻璃,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天然光线,它可以通过玻璃折射入室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自动控制幕帘来调控光线强弱,从而使光线舒适。
4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照度值
在照明控制方法上,应选用单灯控制、双控开关控制、智能控制、多灯控制、探测器控制等多种方法并用。在公共场所采用集中控制和分区分组控制两种方式。对于功能较复杂的建筑,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保证节能效果。对于夜景照明,应设计多种模式的控制方式。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关键问题就是正确选择照度值,照度过大或是过小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的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就需要设计人员们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结合新科技进行深化、科学地研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取长补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融会贯通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设计方案的体系,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磊.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节能研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5)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4
作为地方名校的老校,一般都会建新校区,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政府也将为老校建新校区作为基本对策。于是,作为名校的老校都有几个校区,形成了大校,甚至教育集团。
新校区的建设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代建,学校只要拿钥匙;二是学校参与,方案形成之时,学校便渗透意图,建设还是政府承担;第三,完全由学校负责建设。无疑,从教育角度来看,第三种最为合理,因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从基本的校舍、场地、景观就能体现出来,学校负责建设,完工时呈现的不是房子,而是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的中间,有一个最佳期、最佳点,校长必须有“经营”意识,才能在“传承”中发展。显然,建造新校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二
“爱德·求真”是吴江实验小学积淀百年的文化经典。先辈以“爱德”勉励我们,“以爱育人,以德树人,培养大爱大德的学子”;后人又以“求真”迎时代潮流,启迪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爱德”是学校文化之魂,“求真”是学校文化发展之源。新校区建设,必须将老校的文化经典“镶嵌”在新校区整个空间里,这种“文化嵌入”,体现在校舍、庭院、景观等方面,需要进行精心构思与实施,这里不一一细说。
说实话,很多的“文化嵌入”,仅是外在的文化描述,缺乏内在的文化质地,空泛为一种“文化装点”,这是当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一大通病。建构整个空间文化,我们紧紧抓住了学校文化的“求真”精神,将成人的“文化描述”变成孩子们的“文化行动”。我们紧紧围绕“探究”这一应和儿童“求真”精神的主线,在新校全新的空间里,建构起“自然探究”“生活探究”“文化探究”三大领域,形成一个让儿童积极卷入的三维探究空间。“百种树”“百种石”,集中提供了自然探秘库;“菩提广场” “求真之路”,发掘了学校文化史;“水”“电”“磁”,呈现了生活体验的百科书。我们研制了“校园探秘”系列校本课程,让学校环境建设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融为一体。学校成为孩子们探密的乐园、探究的文化场,成为孩子们“求真”精神的启蒙地。
从角的“文化装点”转变为儿童立场的“文化行动”,这是学校文化发展中最容易忽视的关节点。“文化行动”当然也要体现学校的“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然而,作为地方名校的老校,其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应该不在这里。核心要义应该在哪里呢?
三
一个企业能不能可持续、创新型发展,关键看两点:长处和短处的理解、处理。即,长处能不能发扬光大,短处能不能克服、消灭。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而言,更多取决于后者。一个国家能不能受到他国的尊重,一般也取决于两点:自身更多的优势和自己最少被人攻击的弱点。所以,美国成为头号大国,俄罗斯国力不算太强,然而受制于他国的缺点基本没有,所以他国也不敢惹。
寻找文化发展的短板,尤其是致命的短板,应该是学校文化发展,乃至创新的“最佳点”。这个“最佳点”要在文化诊断中发现。“文化诊断”,就是从一些行为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内隐规矩与内隐概念,判断其是否与学校的主流文化、优秀的教育思想相一致。文化诊断是学校文化经营中的难点,一方面我们不注意诊断,另一方面我们不会诊断。“文化诊断”的基本测试手法:观察学校师生面对基本问题、利益冲突时的表现。这最能体现出学校文化发展水平,最能试验出学校文化发展的致命短板。
为此,我们广泛了解师生对教育基本问题的态度,并实际了解师生日常教育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大量的访谈、问卷、情境考察、问题争鸣等方式,梳理出两大教育问题:一是教师在学校处于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学生几乎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尽管老师们非常认真、严谨,却不大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教育几乎处于一种“专制”的情态。二是教师还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没有真正关注。教育的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的功利取向。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师生们已经熟视无睹,不觉得是个问题。教育专制、教育功利,成了学校文化发展的致命短板。
试出了“短板”怎么办?这就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契机,新校区建设,就是一个消灭“文化短板”的好契机。抓住新校区建设,我们提出教育要从“成人立场”走向“儿童立场”,将“理解、宽容、保护、激励”作为教育的基本准则,这样的教育才会“生动”。教育要超越当下,立足长远,培养更具发展力的“素养”,这样的教育才会“大气”。儿童立场,教育的内在法则;素养至上,教育的质量使命。于是,承“爱德·求真”校训,办“生动·大气”教育,这一教育新追求渐渐明晰起来。2009年10月,新校区启用仅一个月,《“生动·大气”教育文化建设纲要》就经省内外名家论证顺利通过。文化建设纲要系统建构了“生动。大气”教育的“理论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这一份文化发展规划,在省内的小学界还是首创,引起了一些著名学校的管理团队的高度关注。
四
“我梦想,每天和爸爸妈妈去东太湖散步”“我梦想,有一天和王亚平姐姐遨游太空”……这样充满“儿童情结”的标语,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学校的广场。小到一条标语,大到“基于儿童的制度重构”,以往大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现在我们研究儿童应有的权利:儿童有迟到的权利,儿童有落后的权利,儿童有犯错的权利,儿童有辩驳的权利,儿童有选择属于自己的课程的权利等等。这些教育文化的转变的源头,在于领头羊的教育思想的转变;而教育领头羊的思想的转变并成为全体师生的行动,需要一个好的实施契机——抓住新校区硬件建设的契机,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更新与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我们用文化经营的理念,在新校区落成之际,有效克服“文化短板”,教育的“儿童立场”得到了“嵌入”和弥散。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5
关键词:节能减排;标杆管理;智能通风系统;蓄电池温控柜技术;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80-03
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体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自身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联通被国资委定为节能减排关注企业,寻求高效可行的节能减排管理模式和方法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联通北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北海联通”)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对移动网及基站能耗的分析,北海联通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攻关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通过基站用电标杆管理,合理采用多种节能技术,该地区移动网络单基站每月能耗同比降幅27.4%,单载频每月能耗同比降幅31%,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1 移动网络节能减排策略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北海联通根据自身特点,以移动网络基站水电费为突破口,特别是空调能耗方面,积极实施“管理节能,科技节能”的双向推进,通过基站用电标杆管理,针对站型特点,综合采用新风节能系统、蓄电池温控柜技术、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机房隔热涂料等技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办法。
2 管理节能的创新与实践
精细化管理是基础,加强运行成本台帐的完善,排查高成本站点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实施降本整改,深挖潜力。
2.1 网络瘦身,积极进行设备退网及下电
积极推进机房部分退网数固设备下电,减少14个开关电源模块配置,减少2台空调运行,每月降低电费约1万元。完成中心机房的电力减容工作,将原容量为250KVA的变压器,减容变更成50KVA,每月节省无功功率损耗费用5000元。完成大灵通站点设备下电,每月电费节省约15000元。
2.2 最大化实施网络机房合并
先后完成9个大灵通与GSM网机房同址的搬迁,该项工作本年度减少水电租金支出4万元。
2.3 基站用电精细化管理,能耗对标成效显著
重点投资建设基站用电标杆管理,针对基站复杂的用电环境,开展用电量对标管理,避免跑冒滴漏。按照基站直流负荷、基站建筑类型,结合本地网络实际情况,将基站分为12类,每类基站至少选择5个基站作为标杆,标杆基站应为同类型基站中用电量合理、整体能耗较低的基站。标杆基站日常巡检工作,每月记录标杆基站用电量;非标杆基站在每次上站巡检时,要记录基站用电量,计算非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与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对标,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整改。
标杆基站认真做好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整改不合理用电环节,每月定期抄表记录基站用电量,多个标杆基站用电量数学平均,确定同类基站标杆用电量。非标杆基站在每次上站巡检时,要记录基站用电量,计算非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与标杆基站日均用电量对标,发现异常,立即整改。对于新建的基站,各地市分公司在工程验收时,要将设备用电量测试纳入设备验收环节,记录设备资源和用电量等基础信息,作为今后本基站对标管理依据。
对标办法为非标杆基站用电量与标杆基站用电比对,对于存在异常的基站,在具体分析其耗能特性和节能潜力,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整改工作。
北海联通共计对51个较高能耗的基站进行对标检查,通过对标工作发现:部分基站开关电源模块配置过于充裕,需按N+1模式核减;部分基站空调存在温度设定过低(主要为利博特、依米康以及G13以前的美的网络空调等),需重新调整设定;基站开关电源为2000年左右生产,模块效能转换率较低,存在耗电比较严重的情况;部分基站蓄电池配置不合理,例如某基站直流输出15A,但配置了2组500AH蓄电池等等。
2.4 强化基础维护工作,大力实施机房整改,减少能耗支出
完成基站的空间隔断和窗户封堵,本年度降耗约1万元。全面进行空调检查清洗,提高空调制冷效果,并在不影响主设备和蓄电池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空调设定温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C。通过6-7月份的数据对比,平均节能率为3.63%,平均每基站每月节省电费约120元,本年度降耗约6万元。
3 科技节能的实践与成效
北海联通根据对标结果,针对高用电量的异常站点,进行了专项考察,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合理应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
3.1 新风节能系统
新风节能系统利用室外低温自然冷源冷却机房,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探测机房外的空气温湿度情况,当温度低于某个设定值时,开启进风单元的新风风门,进风风机将机房外冷空气吸入机房,排风风机将室内设备产生的累计热量排出机房,通过通风口的设计让室外凉空气在室内形成一个循环再排出到室外的降温效果。新风节能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新风一体机空调和智能通风系统。智能通风系统需要和基站空调配合使用,室外温度高时采用基站空调制冷,室外温度低时采用智能通风系统。
3.2 蓄电池温控柜技术
基站内设备对环境温度最敏感的是蓄电池,其使用寿命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常温状态下,温度每上升10℃,蓄电池的寿命将减少一半。所以工作环境温度对于电子装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而蓄电池恒温箱是专为蓄电池控温而设计的新型恒温装置,采用温控柜技术,将蓄电池环境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区间内,提高基站环境温度,有效降低能耗,保证蓄电池正常使用寿命。它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为蓄电池提供一个最适宜的局部恒温空气环境,使基站内空调温度可以调整到其他设备可以承受的32℃高温,从而大大降低机房或基站空调能耗要求。
室外型具有蓄电池的一体化基站,每站配置300Ah蓄电池,投资约1.2万元,未配置电池柜电池寿命1.5年,使用电池柜电池寿命6年,6年每站减少蓄电池投资约3.6万元,年均收益35%。
3.3 空调室外机纳米涂层技术
该技术原理为:对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翅片表面的处理,防止铝箔污染和腐蚀,防水排尘、免积污垢,使空调换热器翅片在纯铝的条件下工作,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减少基站高温引起设备故障次数,降低维护成本。
3.4 机房隔热涂料
该技术节能原理:在基站外立面喷涂隔热涂料,可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降低房屋外墙的温度,减少热量向房屋内部的传送,从而减轻空调的工作负荷,达到节能目的。
反射隔热保温涂料选用了具有优异耐热、耐候性、耐腐蚀和防水性能,采用纳米陶瓷空心颗粒为填料,附以二氧化钛作为反射材料,由纳米中空陶粒多组合排列制得的涂膜构成的,它对400-1800nm范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太阳热进行高反射,同时在涂膜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气微孔层来隔绝热能的传递。这样通过强化反射太阳热和对流传递的显著阻抗性,能有效地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从而降低物体表面的热平衡温度,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隔热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在露天阳光下可使受辐射表面温度下降30%以上,温度最大下降幅度可达20℃以上物体里的空间温度可下降5℃以上。
针对目前北海联通基站的特点,我们对14个自建基站且太阳照射面积大运用了该技术,通过统计,此项技术平均节能17%。
4 结论
本文以北海联通现网基站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策略,详细介绍了节省基站无线设备耗电的新方法,并完成了实施效果的总结,实施效果证实基站的耗电量被有效的降低。
节能减排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北海联通结合自身情况,以移动网络基站能耗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的实施“管理节能,科技节能”的策略,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了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海联通将继续探索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为创建绿色通信网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璐.基于优化手段的基站主设备节能技术研究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3):564.
[2] 陆斌.构建绿色通信网络 四川联通节能减排策略与实践[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1):38-41.
[3] 饶中浩.通信基站空调的智能型综合节能系统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8(12):26-29.
[4] 陈健.研究节省基站无线设备耗电的新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2.
[5] 周红,樊耀东.基站节能技术综合评估[J].移动通信,2009,33(20):92-93.
[6] 林玉龙.无线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11(4):28-30.
辛弃疾的简介范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时间;二十四节气
中图分类号:R56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1302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以及节气的规律,本文将我院ICU近两年收治的315例AMI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记载均有胸痛开始出现的准确时间。
1.2 方法
1.2.1 发病的时间点分布 将一天分成4个时间段:07:00~12:00;13:00~18:00,19:00~24:00;01:00~06:00,计算各时间段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1.2.2 发病的季节分布 按照我院所处气候特征将全年公历1个月~12个月分为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4个季节,计算各季节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1.2.3 发病的节气分布 将一年分成24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计算各节气发病人数及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
2 结 果
2.1 发病的时间点分布结果 315例患者,按照时间点分为四个时段进行统计,胸痛发生在07:00~12:00者98例,占31.11%;13:00~18:00者69例,占21.90%;19:00~24:00者62例,占19.68%;01:00~06:00者86例,占27.30%。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凌晨01:00~06:00。
2.2 发病的季节分布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发病季节分为春、夏、秋、冬进行统计,1月~3月(春季)共89例,占28.25%;4月~6月(夏季)共73例,占23.17%;7月~9月(秋季)共79例,占25.08%;10月~12月(冬季)共74例,占23.49%。发病季节高峰在1月~3月,其次是7月~9月。
2.3 发病的节气分布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发病节气分为24个节气进行统计,按照发病例数多少排列,清明21例,处暑21例,冬至17例,立春17例,大雪16例,惊蛰16例,白露15例,立秋15例,霜降14例,芒种14例,雨水14例,大寒13例,寒露12例,小雪12例,立夏12例,春分11例,夏至11例,小满11例,小暑11例,立冬10例,小寒9例,谷雨9例,大暑7例,秋分7例。其中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明显高于其他节气。
3 讨 论
AMI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了解AMI的发病时间规律,对这些时间段所显示的发病高峰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AMI的发病率。本文结果显示,315例AMI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有明显的规律变化,07:00~12:00为高峰,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1],有专家甚至将每天上午称为冠心病患者的“魔鬼时间”。研究表明[2,3]AMI出现上午发作高峰的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有关。早晨起床后至中午,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性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从而激活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凝血,导致AMI。大家引起重视的是上午为AMI发病高峰,其次凌晨(01:00~06:00)是AMI发病次高峰[4],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凌晨AMI发生次高峰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凌晨患者卧位心脏充盈压升高、负荷增加有关,也可能与白天服用的药物药效最低有关。
本资料显示,1月~3月AMI发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即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与文献报道的相似。发病高峰出现在1月~3月的原因可能是,广州市处于南方,1月~3月是一年中最寒冷天气,是实际意义上的冬季。寒冷使人体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张力增大,血压升高,从而易诱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AMI。Crawford等[5]研究发现,冬季时血小板体积增大、纤维蛋白原增加,这些也可能导致冬季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的原因。
因广州气候四季不分明,夏天最长,其次为冬季,而春、秋过短而不分明,故光从传统四季划分可能难以发现其规律。故尝试从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分析,其中发现广州市AMI的发病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相关性,并具有其自身特点,即天气潮湿或天气酷热时AMI发病明显增多。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在古代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临床观察来看,清明节期间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增多,同样死亡人数也所增多。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统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统计,清明节发病人数最多,明显超过其他节气患者;其次是处暑、冬至和大雪。清明期间AMI发病最多,结合广东地域特点进行分析,就可发现清明前后是广州市最潮湿的季节,也是广州市一年中人体舒适度最差的季节。岭南地区地处沿海,湿邪较重,清明时节雨纷纷,故湿重易犯虚实之体。当代广东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教授认为[6]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瘀为主,其中痰浊的产生与岭南地区的湿重有一定的关系,这可能解释了清明节气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多的原因。处暑在广东属于夏季酷热的时候,这就说明在广东夏季高温也是AMI易发的季节,其原因考虑是由于酷热,人体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导致血黏度高,使血流缓慢以及夏天夜间活动增多,睡眠时间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而引起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大雪属于广州地区降温过程,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较大、人体难以适应,这个季节也是AMI高发的季节。
当然AMI的发病还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情绪、劳累、暴饮暴食等方面,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尤其在每天上午、每年寒冷季节。当然结合广州(广东)地区地理位置,根据其气候特点,更应注意天气潮湿、天气酷热对AMI发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胜,李春雨,韩继霞,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081309.
[2] Quyymi AA.Circadian rhythm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Heart,1990,120:726.
[3] Kamatn MV,Fallen EL.Diumol rhythms of neurocardial,rhythm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1991,68:155.
[4] 李芳,夏晓青,张懋.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J].广东医学,2003,24(10):1051.
[5] Craword VL,McNerlan SE,Stout RW.Seasonal changes in fibrinogen and factor Ⅶ in elderly people [J].Age Ageing 2003,32(6):661665.
[6] 徐志伟,李俊德.邓铁涛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