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1
在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后,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构造了7个学习模块,同时对于每个模块又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单元,本文限于篇幅只给出相应的学习模块。4.1熟悉控制台应用程序和窗体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4.2程序设计知识准备;4.3面向对象编程;4.4WinForms基本控件编程;4.5数据库编程;4.6WinForms高级控件编程;4.7项目实战。
2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回顾、引入、新的知识点、新课、小结、下次课。其中,回顾主要对上节课主要内容的复习,然后引入本节课新的知识点、再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演示练习相结合、总结本节课新的内容的关键点、最后下次课要讲关键知识点进行简述。
3学生学法的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为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有来自职业高中的也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对策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其中,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边学边做总结”的过程,体现出互动创新、提倡个性、重在应用、共同协作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利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机房教学。上机实习时当堂布置任务,及时检查,讲评;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课后学习过程监控。
5考核方法的制定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2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等等,这当然是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高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三、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讲座的必要补充,是就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安排的活动。
四、学习方式应该多样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因为,在学习碰到障碍时,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有的学生喜欢问老师,以求快速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情愿自己多想一会,或者通过查询、讨论来求得解决,还有的学生则要求暂时放松一下,让纷繁混乱的思绪稍稍平静一点以求得直觉的帮助,所以,要努力给学生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方法。特别是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五、教学设计实际是教学构想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3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基础教育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育观念与目标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一直以来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数学教育实现的,所以数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思维。二是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代替。这种变动更加强调对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以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很少将所学到的与实际相结合,而变动后的方案更加强调“探索”过程。通过设定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终身学习这样的学习理念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早点了解“学会生存”课题。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在少年时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让其在年少时就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4、选修类课程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有效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无效教学;低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尤其是城镇中学的高中数学课的教学往往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如何改变当今城镇中学的数学课教学的格局,实现由“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跨越,是我们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所教农村中学的学生及城镇中学教学工作的体会谈谈自己在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根据教学对象,合理设计教学
现在各地高中学校在升学压力之下,都在打生源战,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农村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对于城镇高中没有什么优越的条件,留下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基础都比较差且家庭条件差,交不起巨额的择校费的农村学生。留下就读的农村学生虽然有学习的愿望、有上进心,但不能坚持,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一个长远计划,没有坚定的信心。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学生情况,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1.紧扣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思考”与“探究”的设置,是新、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它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我们平时都在抱怨学生基础差,“思考与探究”实施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别说是做了。这一次优质课竞赛中,我本着试一试的做法,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办法,在“思考”和“探究”上给足时间,没想到学生勇跃发言,有“奇思”,更有“妙想”。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2.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因此,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景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缺乏具体感性材料和思考价值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而体现互动和热情的教学,可使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并可激发其创新的潜能。
3.提高自身素质,有效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热。要想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教师本身一定要做到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激情,有激情才会主动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哪会有授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只有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教师乐教,学生才会乐学。还记得一次省级优质课竞赛时,某中学老师进入课堂时青春、阳光、信心十足,整堂课充满工作激情。语言亲和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进入教室激情四溢,真正是“两情相悦”。可在她之后上课的某地洲去的那位老师,走进教室就像个小老头,感觉没什么激情、软绵绵的,致使课堂气氛非常糟糕,别说是学生,就是听课的老师心情也倍感沉重,让人喘不过气来。
4.设置有效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新课改下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一方面,我记得在一次参加优质课竞赛时参赛选手都做得特别的好,尤其在情景创设方面可谓妙趣横生;在概念教学时许多老师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激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完成重点的突破;课堂作业展台展示,共同分享;导学案引领学生知识分解,老师适时引领学生课堂探究、小结、学法指导,充分的引“生”入胜。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制造业等迅速的崛起,使得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国内的几代教育学者经过多年来不间断的努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加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这类人才的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及其他专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应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改正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整体提高向社会提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1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概述
1.1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理论的主要学科涵盖了设计概要论、设计的美学、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学、设计心理研究学、设计艺术史论、设计文化学、民俗学等课程设置,在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培养,具备娴熟的艺术设计技能是最基本的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来丰富个人的艺术设计素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可以锻炼设计师能够具备率先找到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能够提高设计师的设计艺术鉴赏和批评指正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塑造并提高设计师的综合性设计艺术修养,这是目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来设计师在市场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发展的瓶颈
2.1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学科的课程安排必须详细涵盖了理论性和专业性知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为今后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在关注实践应用的同时忽略了对理论课程的重视。课程安排的不当体现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很多被删掉;另外还体现在课程设置次序缺乏前后关联性,将多种行业的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成模板课,毫无学科特色。尤其是艺术设计史和设计理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之一,然而一些院校弱化这类课程的学习的做法,总体来说对规范艺术设计教学和学科建设无益,对学生个体来讲,也不能建立其完整的知识体系。
2.2课程安排的教学手段未能实现多样化
新课改指出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更应将创新的教育手段加以运用。但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学手段依然过于单一,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依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以落实,“填鸭式”的教学仍然充斥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没有什么改善。
2.3课程安排未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将艺术设计分成两部分理论和实践,各有不同的老师教授。理论课上只教授理论知识,实践部分只教学生如何操作,二者没有实现有效的结合。使得理论课与实践内容未达到很好的呼应。在这样的课程区分下,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每一学科,理论都是实践的基础,理论为实践服务。教师在讲授艺术设计理论课时,不能机械地将课本上的理论一味地注入到学生的耳朵里,那样不仅磨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目标也无法实现。艺术设计本身就极其需要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的基础上教授理论知识。
2.4艺术设计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单调
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原点也是终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理论的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弱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任何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除了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教学特色,教授学生专业的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紧急情况的灵活应对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些都应该列入到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去。
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对策
3.1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安排上,必须合理,要符合循序渐进的顺序规则、前后课程安排不能毫无联系,要针对专业课有选择地适时开设。譬如入学前两年依次向学生介绍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概论、设计艺术史等课程。随着专业技能课程的后续加入,后两年继续开始学习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民俗学、设计伦理学、设计思维、设计文化学等课程。还可根据学生个人的需求开设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课程。除此外,高等院校还应为师生配备报刊书籍等教辅资料,也包括影像资料、艺术设计类案例期刊等。让师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设计理论研究成果,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有不小的作用。
3.2提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高艺术设计理论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确保授课教师的从业质量。针对目前设计类专业人才不充足的市场,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让人满意。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拥有绝对发言权,所以在讲述设计理论时才能确保专而精,不会出现以偏概全或含混其词的情况。这样也就保证了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地有效教授。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行业、建筑行业等不同的设计领域都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其他行业的补充,使得学生扩大本专业知识面。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容应对。
3.3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院校更应该深入落实这一理念。实现多样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课堂,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可以在课上就某个重要设计理论知识,开展课堂实训,这样不仅使得理论知识被深入理解,实践能力也得到拓展。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创作技巧与经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根本上有助于学生设计艺术素养和设计鉴赏能力的提高,更能有效提高其实际创作能力。
3.4丰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知识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单纯把课程目标定位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上已经远远不够。这要求学校在教授设计理论知识外,还要增加对相关学科如社会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社科类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素养又能准确分析市场需求的经济走向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教学目标还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能够巧妙运用设计理论以及设计史上的经验,灵活解决当代各设计领域中的诸多难题,依靠理论和历史元素,再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创新。
3.5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也要注重联系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是在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也不能一味讲解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并且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实践性较强,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决定了其今后在设计行业的成败。因此,在理论课程设置上也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教授学生理论。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和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强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学与教的原理转化到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方案中的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教条化、模式化等倾向,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教学设计的桥梁化作用,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的一个系统的过程[1]。通过教学设计建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方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来说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行为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而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概括来说不同职位类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教学设计者与培训管理者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言,应该包括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管理规划技能。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维”目标[2],这就要求小数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学实际行为及内容决定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通常被要求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小结进行一个详细的教学规划[3]。从这个层面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三个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及缺陷、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一个过程。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通常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个综合概括[4]。首先,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数学观、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同时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计知识。其次,在技能方面。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从小学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分析技能、概括技能、设计技能、评价技能、调整及研究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有可能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保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学设计方案和策略。最后,在态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对数学学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要具备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另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管理意识、共享交流意识以及设计研究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有可能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 结语
论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继而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教材的地位,以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问题透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