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运用;沟通;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48-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下面浅谈本人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中树立大语文观,强化“综合性学习”实践的三点体会:

一、从学科本身来看,综合性学习强化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是语文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相结合,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与时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因此,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增强意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方面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这在编排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在坚持课改新理念的前提下,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拼音、识字、写字、课文、语文园地等内容的教学都应关注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多途径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可结合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已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他们分组排练课本剧,学生对这一新的学习形式果然兴趣盎然,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准备了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还揣摩角色的对话语气,并辅以动作,有的小组还创造性地表演出青蛙跳出“井口”时惊讶的神情及言语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均得到提高,甚至还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演才能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综合性学习强化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工具性均很强,语文作为母语,又可通达各个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因此,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学生语文能力不仅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还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

以《日月潭》一课为例,可开展以下的学习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渗透整合:

1.根据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画一幅有关日月

潭的图画,可以是全景式的,也可以是局部式的,如读了“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便可鼓励学生画画日月潭的形状,还可以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上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等,这样,让学生以具体的语言文字为依托,实现与美术的完美结合。

2.翻阅地图查一查“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位置,并通过网络或请教师长等途径,搜集有关反映台湾历史、军事、物产等方面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收获。这便是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的结合。

3.结合以上两项活动,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选“导游”,向“游客”介绍日月潭,一方面可结合课文内容展示绘画作品,另一方面又可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跨学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便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从活动的时空上看,综合性学习强化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强调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综合性学习正是遵循了这一语文的学习规律,能更好地体现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1.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紧密结合。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一个重、难点,我结合每篇课文总有一些学生难于掌握的生字这一特点,课前布置学生自选2-3个最难的字,并在家里做成“难字卡”。学生对这一自主的学习形式有很大的热情,人人乐于动手,发挥各自的创造思维,做出的“难字卡”丰富多彩,有“图解字”“物配字”或“猜字谜”“熟字比较”等等,上课时全班同学广泛交流,个个争当小老师,在活动中自然突破了难认字,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学习效果也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中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成功喜悦。

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2

一、理解养育之心,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基础

苏教版(三上)第10课“父母的疼爱”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们做过的饭菜有多少斤?请你们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每天接送你们上学,走了多少路?

……

师:我发现,这么多问题,大家都无法回答,为什么呢?

生1: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2:父母的爱无法计算。

……

师: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1:很重很重。

生2: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

师: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高,比海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课件出示一首小诗《父母的爱》。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吗?(背景音乐《感谢你》响起。)

生1:我想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生2:(哽咽地说)妈妈,我爱你!

……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地说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好吗?

(所有的学生都点点头,慢慢地闭上眼睛。)

师:爱需要行动!你们准备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

生1:爸爸工作累了,我给爸爸捶捶背。

生2:妈妈生病时,我给妈妈端茶送药。

……

师: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已经懂得感恩父母了。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他们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一种美德,这对目前普遍娇生惯养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让我们行动起来,通过我们的品德课堂改变“娘想儿路样长,儿疼娘只有扁担长”的现状。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学生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让他们关心父母的喜好,了解父母的心愿,记住父母的生日,变成一个心中装着父母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有爱心。

二、领会教诲之情,感恩师长――感恩教育的提升

苏教版(六下)第13课“我的这6年”教学片段――

师:6年里大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老师祝贺你们,因为你们长大了。你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还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品位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你们这6年的最大进步与收获。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感悟吗?

生1:我们每取得的一点进步都是老师教育的结果。老师教会了我写一手漂亮的字,我要感谢她。

生2:我们的进步浸透了老师的辛勤劳动。

生3:这6年,离不开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生4:这6年,除了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还有父母的辛勤付出。

师:说得真好!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1: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

生2: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

生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6年师生情!

……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教育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用真情唤醒真情、点燃真情、感染真情、生华真情,努力营造品德课堂的和谐美。引导学生回忆6年的学习生活,从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懂得感恩,学会报恩,使他们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层层提高,步步升华。通过学生们的一句句真情告白,从而唤醒了他们心灵深处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让这份美好的记忆以及感恩的情怀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定格,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三、明白帮助之谊,感恩朋友――感恩教育的迁移

苏教版(三下)第2课“邻居家的小伙伴”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俗话说得好,邻居好赛金宝!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和邻居家小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事情吗?

生1:“六一”儿童节那天,我的邻居好朋友送给我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生2:有一次,晚上天黑了,我上楼梯时看不见,我家对门的小林正好开门,看见我了,急忙帮我按下了楼梯过道的灯。

生3:上个星期六,我在家里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我上楼请教邻居上六年级的姐姐,她很热情地帮助了我。

……

师:是啊,邻居间这样友好相处的事情,我们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想知道,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邻居家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呢?课件播放《感恩的心》。

生1:蓓蓓,感谢你在“六一”儿童节那天送我礼物,我非常喜欢!

生2:小林,谢谢你为我按下楼道的灯,当时看到灯光,我很感动,我一下就不怕了。

生3:燕子姐姐,谢谢你帮我解答了那道数学题。课堂上,我按照你讲解的方法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懂得感恩,人才能焕发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课堂,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感恩因子”,“润物细无声”地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及时种下一粒粒感恩的种子,让他们逐渐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感恩的心》唱出了亿万人的心声,让我们的孩子在“感恩树”下齐唱这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四、领悟馈赠之爱,感恩自然――感恩教育的升华

苏教版(五上)第14课“大好河山任我游”教学片段――

师:小导游们,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将你们最想去的一处景点介绍给我们大家。哪组先来?

六个小组各自介绍。

(第一组:日月潭组――诗歌组)师总结:是啊,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日月潭,值得我们前往!

(第二组:秦兵马俑组――绘画组)师总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这些兵马俑雕刻得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三组:九寨沟组――图片组)师总结:九寨沟,你独特的美令人神往,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当之无愧啊!

(第四组:莫高窟组――朗诵组)师总结:是啊,正是有了我国古代这些伟大的、智慧的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的诞生,伟大的祖国,我为您自豪!

(第五组:五彩中国组――歌唱组)师总结:从你们好听的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她们正用母亲那博大的胸怀,张开双臂欢迎我们呢!

(第六组:黄山组――视频组)师总结:感谢你们组的精彩汇报!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这六处我都想去游览。下次你们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哦!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生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清水秀,我爱我的祖国。

生2: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供我们游览,感谢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眷顾,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它们。

生3:伟大的祖国,感谢您的养育,长大了我要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生4:感谢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做文明的小游客,让祖国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很感动!是啊,是大自然妈妈的巧手,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是这位美丽的妈妈,为我们描述了高山的伟岸、流水的温婉;是这位善良的妈妈,为我们描画了绿树的葱郁、鲜花的芬芳;是这位深情的妈妈,带给我们高远的蓝天、飘飞的白云、和煦的阳光、淡淡的清风,带给我们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五彩画卷。

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3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片断: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一张放大的荷花图,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生: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我真想变作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

生:想!

师:(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贴在插图荷花丛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筒裙,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轻慢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呀。”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又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学生说出五种野花,由于时间关系,师生商定本课只说蒲公英。)

师:谁先来说说蒲公英的美呢?

生1: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

生2:蒲公英的花像小,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生3: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生4: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

反思这一课例片段,教者通过情境设问,层层追问,拓展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提问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了文本,并走出了文本。

一、问――让学生走近文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鲜明的个性及理论依据》一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种种不同事物、现象,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课例中,教者首先通过挂图、音响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意境后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个提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们看到了“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的情景,因而发出了“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的感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筛选和整合,独具匠心地创设好与教材相吻合的鲜活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形成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案例中,教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教者首先让学生说感受,然后问学生“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想“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一首小诗”来赞美荷花的“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美妙“纯洁”,甚至“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教者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此时,学生们完全进入了文本。于是,学生们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由释放,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可喜的生成:“叮叮咚咚”的池水“为我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一只只快活的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告诉我,他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告诉我,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他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教师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动植物对话,想象文中角色,引感共鸣,因而学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由初步感知到大觉大悟,所以才有了浮想联翩、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的课堂生成。

三、问――让学生走出文本

日月潭教学反思范文4

南投,在台湾岛屿的正中间,是唯一不靠海的县市。这里有台湾最高峰玉山和最长河流浊水溪的源头,以及颇富盛名的日月潭。去一趟南投朋友家,乌龙茶、腌梅、香蕉、龙眼、葡萄、菠萝、百香果等新鲜果物,都是有机会在餐桌上吃到,这是物产丰美的南投。

住在隔壁市(台中)的我,经常造访南投。除了是被茶吸引之外,南投也藏尽了各色的民间手艺人士,有木艺、陶艺、竹艺、染织等工艺,而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正落在此地,促进了很多产学合作与小区工坊,出现许多工艺与产业、工艺与生活之间的互动对话。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震央在南投县集集镇内,严重地影响了南投人的生活。因为这场大地震,有些在外地工作的南投年轻人回到家乡,在小区重建生活;有些产业也在艰巨的考验中,必须重新找出新路。因为这场天灾,我们看见人是如何在困境里维持生命、找出生计,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也因此,在这里遇见的人事物,都能感受到一些豁达。在分享南投的时候,我想从生活工艺的角度,介绍这些在我眼里是职人的角色,然后,很单纯地说点从他们身上看见的事。

木头的温度

木器,随着日复一日的使用,木纹肌理透出自然的色泽,是温润的。这是容易理解的生活经验。但使用木头制作、应用于生活各面向的工作者,是如何思考、看待木头与生活,总是叫人好奇。

某日得知友人要到南投竹山镇,拜访一位木职人朋友,李文雄,他是“无名树”的幕后推手。“无名树”,是一个以木建筑、生活器物为轴线发展的设计品牌。因为经常听闻“无名树”,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便跟着友人前往竹山。

提到“无名树”,不能不先提李有德先生于1945年在竹山工业区所创立,初期经营国产原木买卖与台湾人工林抚育的“德丰木业”。“德丰木业”后来由文雄的父亲,李成宗先生继承,扩厂并投入木材加工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文雄形容自己的父亲是一位热爱研发的经营者,很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做未知的事,简单说,就是观念走在产业环境的前头。从小在木材堆里长大的文雄,对他而言,木头的气味、触感都是熟悉亲密的。即便大学念的是交通管理,毕业之后,仍是选择回到竹山,从开堆高机,做木头防腐、干燥、刨光等基础工作开始,文雄笑说:“就像工厂作业员”。

随后经历了“9.21大地震”,房子震倒了。文雄和朋友开始自己动手盖木造屋,也开始反思木业与永续生活产业的连结,并规划居住环境与传统生活工艺的结合。更着手研习古木建筑的榫卯工艺技术,与当代建筑材料结合,设计符合适才适用原则的当代建筑结构,以此作为转型创新的主要思考方向。接着,便开始承接建筑师所需的木构工程,陆续完成了好几个工程案。

“想要表现出由森林从木到人的连结关系,这是我的初衷。”把推广木材当成此生追求的文雄,2006至2009年参与了地方特色工艺辅导之小区工艺家扶植计划,主要是结合小区学校延平国小的推广教学,一切从基础教育开始,更利用工艺和美劳课,让学生实际体验竹木材质与美感经验。

在木之路的学习上,文雄认识了很多前辈,包括木工艺术大师黄俊杰老师,才有机会再重新检视、矫正过去错误的观念。2010年,他决定向创造新的生活产业品牌发展,“无名树”作为品牌名称,意在跳脱商业与学术对木材的惯用区分,希望以永续资源应用的角度,用心面对所有的天然资源。

平常喜欢拿边材或小材来刻木汤匙、木盘的文雄,后来相继被朋友邀约到工作室或小店开手作课,这些都是无心插柳的经过。“有次捡了一堆料,拿到锅炉旁边准备要烧柴,才发现是桧木,这么好的木料是不能这样被对待的。那要做什么呢?材料大小刚好拿来作汤匙,木作课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课程上,文雄习惯先从一块木材开始教大家认识,如何顺合纹理,慢慢形成器物。接下来再认识工具、如何安全操作。至于汤匙刻得好不好,只有一个原则:“熟能生巧”。也因为手作课程大受欢迎,导致有许多朋友将“无名树”与“木汤匙”画上等号,这完全是个美丽的错误。“无名树”从木造建筑到生活器物,以适才适用的角度省思这块土地上的天然资源,旨在让对的事物发生在对的位置上。“木头是生命。即便我有自己的诠释,但不见得要拥有。”文雄分享着木头对他的意义。

染织的细活

在台北中山捷运站附近的“台湾好,店”工作的朋友,曾经跟我分享店内的在地好物时,特别指着植物染的围巾,说“这是绣莲的围巾,林怀民老师也很喜欢。”质朴的围巾,共有好几款颜色,每种颜色背后应该都是不同的植物,这是我对绣莲的染织的第一印象。

得知绣莲的染织工坊在南投中寮,便趁此约了拜访。联系时,绣莲在回我的信息里,写着“我看到是拜访绣莲,欢迎!没有采访吧!我很怕采访,总觉得这里还很空!”看见这句话,已经感受到绣莲是个很谦逊的人。

绣莲的工坊,是由一间农庄的食堂改造而成。工坊的空间很大,除了平日固定的染织工作外,还能接待十人以上的预约制团体体验。这天,绣莲跟我分享植物染、蓝染的原料和过程。先说说植物染,植物如果没有和热水一起煮沸,其实是不知道会产出什么颜色。煮的时候,需要一定量的热水,待热水滚开,小火焖40至50分钟,过程就像熬汤一样。植物染是靠单宁(单宁是一种天然的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种子、树皮、木头、树叶和水果皮中)在上色,单宁越高,越容易上色。桑椹、火龙果颜色看起来虽然很浓,但并不容易上色。

蓝染,就比较费工了。绣莲在工坊旁边种植马蓝,染液的制造过程要先将马蓝生叶泡水,浸泡的时间和季节的温度变化有关,泡好之后,再捞掉叶子,并加入石灰水,快速搅拌。拌的过程会起泡沫,水色会从黄、绿、墨绿变成深灰蓝色,这都跟氧化有关。泡沫(称为蓝华),也会从白色变成蓝色,搅拌的动作称之“打蓝”,打蓝后再加压、沥干,取得蓝靛。

染料做完之后,无法马上染色,必须静置过一段时间,染料放在桶内,好好地储存,用上好几年都没有问题。染料要变成染液,基本条件是水要碱性的,PH值要到11或12。天然的碱水就是木灰冲热水,随后加麦芽糖(蜂蜜或糖蜜)及蓝靛,进行发酵,这个动作称为“建蓝”。

中寮的特产之一,刚好是龙眼。绣莲使用龙眼灰制作碱水,她说这可能是中寮地区的优势,因为有些地方,甚至很难取到木灰,必须用买的。适地发展的生活工艺,或许跟材料容易取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个早上,绣莲还教我如何扎染,用龙眼的种子、石头、橡皮筋、棉绳等,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摸索,随后,在染液的流动下,变成一条记录当天在中寮拜访绣莲的最好纪念。

山头的滋味

来到竹山,总是会想找“游山茶访”的朋友Andy喝茶。Andy不到30岁,从小就跟着父亲陈重嘉先生一起喝茶,因为早已习惯终日与茶为伍的生活,听他说到台北念大学时,也是带着茶叶、茶具一起北上,同学喝饮料店的泡沫乌龙茶,他已经在宿舍泡茶了。

Andy的老家在鹿谷乡凤凰山上,由于昼夜温差极大,终日云雾缭绕,很适合茶的生长。老祖宗种茶的岁月已传承好几代,到了父亲陈重嘉先生接手后,便开始思考如何让茶品牌化,让更多人认识台湾茶的美好。秉持游遍名山访茗茶的精神,“游山茶访”于是诞生。

以全台唯一不靠海的南投为例,就有十三个乡镇几乎都产茶,因各乡镇地理环境与海拔气候的不同,所生产的茶叶各具特色。鹿谷的冻顶、竹山的杉林溪高山茶、仁爱庐山茶、名间松柏长青等,茶可谓是天地人的共作之品,在热水冲开的一瞬间,山头气缈缈窜出,是台湾乌龙茶的滋味传奇。

在“游山茶访”的展馆里,除了能认识到南投产区的茶以外,也有其他乡镇地区的好茶介绍。还能知道早期茶农是如何采茶,或透过老照片读出早期台茶风华的一段故事,甚而现场还有制茶体验,可以感受炒青、揉捻等初制阶段。

因为父亲陈重嘉先生深受一代茶道宗师──林易山先生融合“茶汤、茶花、茶挂、香赏、乐曲”五项生活艺术,创制演绎十项茶礼的启发。展场精选有“四序茶会”“东方美人颂”“儒家茶礼”等三项茶礼,透过绘画与阶段性的陈列展示,重现行茶礼时的氛围与精神。其中尤以“东方美人颂”的隐喻着实深刻。独特的熟果蜜香是东方美人的风华韵味,茶汤滋味藉由三巡茶的层次体验,分别由二十、四十、六十岁的东方女子冲泡表演。香气滋味随着时间,由清甜、甘醇至浓郁,汤色鹅黄、金黄至橘红,如晚霞夕阳般,回味东方美人的果酸味,整个茶席体现出东方女子温柔、醇厚、强韧的质感。

喝茶本身很有意思,因为一入喉即是一山头的故事,而找朋友喝茶聊天更是。“来呷茶,透清凉”聚集在庙埕前的阿公如此招呼着;“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作家”台湾作词人方文山这么写着;从早期流传至今的“奉茶”传统,让路过的人能一解口渴,是互善,更是人情味。“茶”已在台湾常民生活里,是重要,也是必要的情感媒介。

小镇的活力

来到竹山小镇,除了吃番薯包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到镇上商圈最热闹的街市晃晃,有可能就会遇到小区妈妈们正在手编竹篮、聊当地正在发生的事,这时候请不要害羞,大方地跟她们攀谈,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旅行情报回馈。

提到旅行,很容易联想到民宿。在竹山,有间连外国朋友都知道的民宿──“天空的院子”。在 《台湾人物志:七种民宿的旅行》一书里,有介绍“天空的院子”民宿主人何培钧与表哥古孟伟为了修复老宅,不畏艰辛付出心血的生命经历。当民宿营运顺利后,培钧开始参与小区在地发展,在竹山镇上成立了“小镇文创”,希望能够改变台湾城乡差距问题。

在竹山,何培钧与古孟伟也着手承租在地闲置建物空间,推广台湾各地青年到竹山,以专长免费换宿,至今已有超过七百多名青年到竹山运用不同的专长来协助在地发展,也有不少海外朋友来交流。这些青年们创意无穷,例如在竹山镇上发展出竹编二维码、举办庙口马拉松夜跑等。

家宏,就是庙口夜跑的发起人,经营“竹马之友慢跑步”社团,他喜欢用跑步的速度看自己家乡。曾经在台南开服饰店,自创T恤潮牌的家宏,四年前因父亲身体微恙,家里经营的竹艺社遇到出货,便回来帮忙。在某次参加培钧办的青年论坛上,认识了培钧,虽说是“青年”论坛,但全场只有家宏和培钧是年轻人,其他都是老人家,很有违和感。

身边的朋友都觉得竹山没有热闹的活动,有过活动经验的家宏便提议“那就办路跑吧”。一句话便展开企划,家宏开始拜访在地企业,协寻赞助。竹山路跑,属于夜间场,每周三、六在竹山克明宫前起跑。有趣的是,家宏还会邀请有氧老师来带暖身操,开跑之前,有简短的主持与分享活动想法,用时间将小区居民凝聚在一起。

“现在路跑的人变多了,竹山也开始有正规的马拉松活动。在乡下跑步是很舒服的,平常我都会一边拿单眼相机一边跑步,记录竹山好看的风景。”运动咖的家宏说得很起劲,黝黑肌肤配上热血男孩的无惧精神,继续说着想办竹蜻蜓大赛的构想,看来再过不久,竹山又有新鲜事儿,准备发生。

私房南投・好地方推荐

德丰木业、无名树,说木头的故事

在德丰木业的网站上,有一句话是如此写着:“有用之木为材,无用之木为柴,良木难得,该仔细丈量,细加思考。”如何永续资源再利用,一直是德丰思考木头的重要精神。

连结到“无名树”,我们看见从木造建筑到生活器物,无论大至建筑,或小是节气磁铁、名片盒或杯垫等,都以适才适用的角度省思这块土地上的天然资源,这才是永续产业该做的事。想认识台湾木头或木材相关应用的朋友,欢迎到这里走走。

绣莲染织工坊,看见植物的回馈

坚持传统泥染的绣莲,制作出的蓝靛染料是石灰和水分的泥状蓝色染料,工法繁复。由蓝靛所染制的衣服,因为有特殊的植物气味,能够保护皮肤,避免蚊虫咬伤。尤其是蓝染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显色在织品上,带着一份静谧山中的安定感。

长期和植物接触的绣莲,也自己种植马蓝(又称山蓝)。在植物染上花了很多时间观察与实验,希望可以发挥中寮在地的植物染特色,让自然的色彩,陪伴于日常的生活里。

游山茶访,阅读台湾山头的好茶

在“游山茶访”里,不仅品得到台湾各产区的好茶,还看得见、听得见、摸得到台湾乌龙茶的制成过程与品牌发展历史。展馆内有在鹿谷乡凤凰村的老三合院里,寻得的老印章、香蕉股票和早期比赛茶的历史照片,老对象领我们穿针引线,穿出台茶发展的历史脉络。

早期茶农人家,没有发达的五金工具足以辅佐采茶、制茶,农家便习惯自主动手制作采茶小道具。展场还有茶末小扫帚、炒茶板、炭夹、剪茶工具……都能感受到制茶每一环节所需的手感温度。

新好命农庄,每次都是微笑回家

在南投名间乡的农庄里,吃了土菠萝,那酸甜有劲的菠萝滋味,果然是难以忘记。在台北的248农学市集喝到农庄朋友现泡的四季春,互相交换彼此的生活近况,一期一会交流。

这些都是新好命农庄带给很多朋友的感受,为什么“好命”,这些改变的转折点也从“921”大地震开始,农庄里的好命人阿靓给了我们很棒的观念,从生活里去学习自己,对自己好,对自然好。因为地震后,阿靓回到故乡灾区从事心灵赈灾,把老家几亩曾遭化肥农药残留的菠萝园改成自然农法。

小镇文创,串连更多在地故事

藏身在竹山镇顶横街底的“小镇文创”,是大家口耳相传的旅游信息中心。来这里,几乎就不太需要害怕踩到地雷,分享的都是第一线的竹山信息,甚至有很多隐藏版。

“小镇文创”发起创办人何培钧,同是“天空的院子”民宿主人,之前在山上,现在下山来,以一间民宿引发小区营造,带动竹山镇上整体共荣发展的愿景。并以工换宿激发年轻人,活化手艺和文创的作法,集结、串连全台乡镇许多动人的故事,并且引进更多资源协助建立一个永续的文化创意发展经营模式。

天空的院子,在竹林里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