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人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人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人才

水产人才范文1

[关键词]水产养殖;校企合作;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27-02

水产养殖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农业项目,关系着我国渔业的发展规模。而且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我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院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大专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水产养殖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实践锻炼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在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面还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资源创建学生的就业实践平台,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得不到相应的实践锻炼,导致专业知识的不稳固,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没有经过实践经验的培训条件下,很难激发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专业发展成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由于各种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对本科院校教学方案的压缩,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薄弱,缺乏专业上的创新。

2.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衡

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除了海洋类的大学以外,还包括综合类的、师范类的、理工类的都相应的设置了水产养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在各个院校的师资力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科研实力的不同,很多具有丰富水产经验的教师都聚集在重点院校或者相应的科研院所,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展来说,专业教师的人才队伍还是十分匮乏,教师对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对当前的企业生产实际并不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锻炼,不利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

3.缺乏对学生专业理念的培养

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探究能力,能够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水产养殖的生产实践中去。另外,对于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精神意志也是一项很大的考验,需要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锻炼中具有热爱水产专业、不怕吃苦、勇于献身水产事业的毅力。而当前的水产养殖专业缺乏对学生在专业理念上的意识培养,没有从最初的专业认识上,使学生养成不怕吃苦、热爱水产养殖专业的奉献精神。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过于重视水产养殖专业技能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应对未来岗位的变化时,对专业变化的适应力较差。

4.水产养殖专业学科的发展困境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上存在误解,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水产养殖事业。导致水产养殖专业在每年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家也在不断关注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前景,其专业面逐渐从传统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转向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使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规模逐级扩大。另外,由于水产养殖专业与农学专业比较相近,其生源质量也并不占优势,据调查,国内水产养殖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还不到30%,很多在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或者是补录进来的,对职业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在学科发展上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5.学生与企业对养殖专业兴趣不高

水产养殖在当今社会是一门冷门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以及兴趣不高。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作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应该协助学校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企业热情不高的现状。随着水产养殖基础知识的传承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在最终的就业中,其实际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端丽能力,从最直接的就业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补充相应的知识,改善学校人才培养良莠不齐的现象。另外,政府对于校企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还存在很多欠缺,需要政府更加关注校企人才培养的物质和经费问题,促进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建立。

二、校企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构建

1.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在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上的教学模式形成双方的协作意见,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全过程都由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并且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践的锻炼。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企业可以提供困难学生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以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学校也可以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通过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加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增加恶露就业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才的引入,实现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2.在企业中实践,增加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将知识熟练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将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培训基地,可以实现水产养殖全过程的实习培养模式。通过在实践中展示水产养殖的全过程培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水产养殖技术。

(二)校企人才培养的策略

1.学校提供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专业基本技能的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知识结构体系。水产养殖专业的内涵已经从以往的淡水鱼、虾、蟹的人工繁殖发展到了多样化的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学校提供的专业知识学习应该更加全面化,加强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涉及到名特优和高附加值养殖品种的开发以及养殖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全方位了解,增加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另外在大力推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学校还可以增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毕业之前更早的接触到科研工作,帮助其提高专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企业提供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重点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群体中稍微处于弱势,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共同培养水产养殖专业人才,这样的培养条件可以增加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实力。

3.企业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通过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和锻炼,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文化和组织建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所以企业可以对实习的学生进行优选,学生也能从实践中得到企业本身的素质熏陶,可以直接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就业协议。由于毕业生之前的实习经验,在正式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校企人才模式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企业更快的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良好发展模式。

结束语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面对我国职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结合学校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锻炼,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共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水产人才范文2

个人所得税:“守夜人”的工资,还是“皇粮国税”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说,引入综合税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现行的分类征收模式下,将纳税人的所得划分为若干来源,对不同所得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分别计征所得税(现行的费用扣除标准为800元)。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税收平等原则。税收平等原则要求,同等纳税能力的人负担同样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因此税前扣除只能与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大小有关,而不应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分类所得税制下,按所得的不同类型或来源,进行费用扣除,这就导致在同等收入情形下,具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的纳税人可以比所得来源单一纳税人享受更多的扣除额,其税收负担也较轻。这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分类扣除使所得来源结构的不同取代了纳税能力的不同,成为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因此违背了税收平等原则。

而混合所得税制,则是由现行的分月报税、扣税改为按年报税、分月代扣:在分类计算、扣除、征收基础上,年终将个人经常性收入项目合并综合计算、减扣、交纳,多退少补;只对其他临时性、偶然性收入分项单独征收。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扣除费用带来的税负不公。但是,起征点定在每月1500元(即使更高一些,如2000元),也同样没有多少说服力。这里所谓的起征点,其实在税法上是“生计费用扣除”,这并不是单凭税收行政主管部门单方面能够确定的;同样,如果认为混合所得税制下,合并计算应纳税额的时候,就没有其他费用扣除项目了,那也是错误的。从财产权的角度来看,税前扣除项目非常重要,因为它保证了公民的财产和收入中,哪些部分可以免受税收的“掠夺”。税前扣除标准的不合理,可能会实质性地侵害到个人的财产权和人权,危害税收的合法性基础。这个问题值得细加探究。

根据理论,现代法治国家是建立在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的。国家税收是从公民所拥有的私有财产中拿走一部分,因而实质上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剥夺”,国家征税必须事先取得公民的理解和同意。因此,政府征税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公民的同意。由于税收来自于私有财产,民主制度下,有限政府就首先体现在对政府征税和用税的限制上面。为什么个人会同意纳税?因为需要国家来充当“守夜人”,提供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保障其交易自由和其他人权。即税收不过是提供给“守夜人”的工资而已。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具备合法性的税收,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构成对财产权的有效保护,因为税收天生就是保护财产权的代价。至于那种“依法纳税是老百姓应尽的义务,税款本来就是国家的钱,不交税就等于是偷国家的钱”的观念,还停留在封建社会“皇粮国税”的水平,并且在本质上把现代民主制度下的税收合法性给排斥掉了。

“税收是对财产权的保护”

从财产权的角度分析,虽然税收是不可免的,但其征收必须是有严格界限的。严格地说,个人所得税(也包括其他财产税)只是国家因维系了私有财产权的存续而得到的回报而已。因而,国家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只能从个人财产收益中获取部分所得。这就意味着在征收个人所得税前,必须保证两个方面的税前扣除:

第一,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必须扣除必要的成本费用,即只能对个人所获得的财产收益征税,而不能涉及到财产本体,这不同于征收或征用。征收、征用的是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涉及到财产本体,征收、征用必须给予补偿。必要的成本费用包括为取得财产收益所付出的支出,通常也称为经营类扣除项目。必要成本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征税的合理性,一项支出能否作为必要成本费用予以扣除,要满足“通常且必要”和“费用收益相对应”这样两个条件。因此,需要扣除必要成本费用的应税所得主要是经营所得、财产所得和独立性劳务所得。

第二,维持家庭“基本体面而不失丰富的生活”的免税额度,作为“生计费用”,也必须在税前予以扣除。从经济上看,生计费用扣除,除了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以外,还能实现以下目标:对最低收入阶层免税;实施累进税率;考虑纳税人家庭因素。而从财产权的角度来看,则是保证了将来获取财产的自由和可能。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的免征额规定,属于生计费用扣除;独立劳务所得的相关扣除费用,对于主要收入依赖于此的纳税人来说,似乎也应当属于生计费用扣除。《个人所得税》修改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工资、薪金的免征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显示,自1993年至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每人月均基本消费支出由302.55元上升到了964.78元,自2000年起就已经超过了1980年制定的800元的个税扣除标准。显然,原有的标准是过于陈旧了。

在世界范围内,采用综合所得税制的国家和地区占大多数。在这些国家中,都同时实施上述两方面的税前扣除。税前扣除,尤其是生计费用的扣除,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颇有借鉴意义。例如美国,通过立法提供了两种生计费用扣除方法,即标准扣除和分项扣除,允许纳税人在两种扣除方法中自主选择。标准扣除是准许纳税人扣除一个法定的费用定额;分项扣除则是准许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法定的扣除幅度,逐项地列明各种费用予以扣除。分项扣除可能更接近于生计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但是纳税人如果要采用这种扣除方法,须自己承担举证责任。

由此,我们可以再回头看一下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下,对不同来源的所得进行分类分项扣除费用,一方面如上所述导致税负不公;另一方面,各种费用扣除,其属性往往混淆不清,不能确定是属于成本费用扣除还是属于生计费用扣除,其中明确属于生计费用扣除个人薪金收入所得的税前扣除额(即起征点),则不但标准过于陈旧、死板,而且其数额的绝对值明显偏低。可以设想,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仅仅将个人薪金起征点提高到1500元每月,上述问题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有赖于对“税收是对财产权的保护”这一观念的深刻认识,税前扣除不充分、税率过高,那就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侵犯。从制度设计的操作层面上讲,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落实合理的税前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的扣除和生计费用的扣除;至于税率的高低,税率累进的幅度,可能都是在这之后再行考虑的事情。尤其是有关生计费用扣除的认识和实践,要更加全面,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财产权的实现,还关系到基本人权。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的确定,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譬如通货膨胀及国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这些都可能会使得低收入阶层的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生存状况恶化。因此,生计费用扣除标准,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定十年、二十年不变。

起征点怎样定才合情又合理

为此,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的起征点。这个起征点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下实际上起了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说,“生计费用扣除标准”这个指标,很难有一个全国适用的统一标准,因为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支出也不相同。因此,比较合适的方法是确定一个数额区间作为标准,各地可以在此范围内适当浮动,同时这一标准要与当地的物价指数或者消费指数挂钩。简单地确定1200元或者1500元起征,都未必公平。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生计费用扣除额度总体上明显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提供的2004年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到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已经达到7182元,其中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94.79元,浙江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636.14元,均已超过万元,至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消费性支出超过万元的更是比比皆是。再考虑到抚养女子、赡养老人的支出,在教育和人力资本上的消费性投资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行制度下,体现为工资、薪金收入起征点的生计费用扣除,远远不够充分。

中国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征收的制度设计加剧了这种困难。美国、香港地区,以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是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生计费用的扣除能够很好地和家庭负担挂钩。以美国为例,美国常规个人所得税的生计费用税前扣除非常灵活,随纳税人申报状态、家庭结构及个人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常规个人所得税共有5种申报状态,即单身申报、夫妻联合申报、丧偶家庭申报、夫妻单独申报及户主申报。纳税人各种不同来源的收入总和中扣减各种免税收入和经营类扣除项目(大致相当于上文所述的成本费用类扣除项目)后得出总收入,总收入扣减各种个人生计费用类扣除得出应税所得额,然后按申报状态和相应的税率表计算出总的应纳税额,再从中扣减各种税收抵免计算出应纳税额。其中,各种免税收入包括:礼品和遗产收入,特定的奖学金,伤病补偿费,州或市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等13项。这些扣除考虑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同时,在标准扣除中也体现了人性化,如有赡养人口,则每个赡养人口扣除800美元;已婚纳税人若超过65岁或双目失明,则可再增加年扣除额950美元或1900美元;未婚纳税人若超过65岁或双目失明,则可增加年扣除额1200美元或2400美元。以上各项扣除和抵免额每年均按物价指数调整。

由此可见,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按家庭实际支付能力征税而不是按总收入征税。它通过税前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项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量能征税的原则。而且从1985年起,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各种扣除和抵免额等,每年均按物价指数调整,这一重要创新,相当于大幅提高了起征点,降低了个税的有效税率,对占美国家庭总数90%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非常有利。

“工薪税”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

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下面,还有一个特殊的问题值得加以关注,这就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工薪税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

在中国,由于起征点过低并且几乎完全没有弹性,导致税前扣除不充分,个人所得税具备了相当突出的工薪税特点。根据广东省地税局公布的资料,2004年广东省共征收个人所得税239.6亿元,其中约有70%即168亿元,来自代扣代缴方式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纳税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工薪阶层,这与此前公布的全国情况基本相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曾表示,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737.05亿元,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有关资料表明,早在2000年底,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中来自工薪所得的比例就已经达到42.86%,再加上来自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20.12%,二者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62.98%。因此,在中国,个人所得税在实际上具备着工薪税的性质。

起征点过低,税前扣除不充分,尤其是生计费用扣除项目没有弹性,是导致个人所得税具有工薪税性质的根本原因。个人所得税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工薪税,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平,使中低收入者的状况更加恶化。因为,中低收入者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同时,还要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缴纳费用(这种“社会保障费”就是工薪税)。工薪税是对个人工资收入全额按一定比例征收的,根据一般原则,工薪税属于个人所得税税收抵免项目,应当从应纳税额中扣减。但在中国目前的税制下,工薪阶层在缴纳以“社会保障费”为名的工薪税后,由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并没有作为税收抵免项目,甚至没有被作为一项税前扣除项目,这样,工薪阶层在缴纳了以社会保障费为名的工薪税后,还是不能免除国家以“个人所得税”为名征收的另一道工薪税,这实际上是在重复征税,无疑侵犯了工薪阶层的财产权。要改善这种情况,治本的方法是完善税前费用扣除制度,增列税前扣除项目和税收抵免项目,使个人所得税不至于侵蚀个人财产权。当然,这样做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税收行政部门的效率。

税制的简便性与公平性是一对矛盾,税制要更公平和体现人性化,则常常会显得更复杂;税制要简便,则常常会损害公平。在中国当前,如果更公平、更能保护财产权和人权的个人所得税制一时不能建立起来,或许可以考虑采取一个治标的方法,就是将个人所得税专税专用,至少可以考虑在来自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专用于社会保障,充实个人账户,并且不准用于现收现付。

水产人才范文3

*乡第一批优先动迁移民共涉及3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246户851人。其中:平和村涉及5个组171户583人,和顺村涉及4个组73户263人,路山村涉及1个组2户5人。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凤政发(20*)35号《关于小湾水电站库区第一批优先动迁移民个人财产补偿金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安排,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在县乡村三级工作组的共同努力配合下,经过15天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阶段性工作,现将公布及人口核定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及人口核定工作的领导

移民的个人财产补偿和人口核定是关系移民切身利益,是稳定移民心态的最关键工作,也是移民工作进入实质性的第一步,此步工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各个工作环节,直接影响到是否搬得出的首要问题,因此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一是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李秋雨任组长,移民助理施文林任副组长,乡移民专干张剑华和涉及村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乡移民个人财产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移民专干张剑华任办公室主任。并抽派了10名,政策性强,业务过硬且具有较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工作队员,深入各村、各组、各农户,扎实开展好个人财产补偿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不走样,业务不错乱。为把此次工作的政策原则以及移民法规不折不扣地宣传到每个村、每个移民群众。乡人民政府于2月29日召开了由“乡移民个人财产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领导组全体成员和县乡工作队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从乡村领导干部到工作队员思想认识为切入点,把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须遵循的政策原则作了讲解,并严肃强调了工作队员的工作纪律,必须讲求工作方法,严格按照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2、尊重移民意愿的原则;3、对移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原则;4、充分发动、循序渐进的原则。决不容许出现打骂、恐吓移民,引起移民群众与此项工作相抵触,影响全局工作,通过政策及业务培训,使乡村领导和工作队员的思想进一步统一、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乡培训会后,各工作组当天进驻各村,按照工作要求,有序的开展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把此次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的精神在村两委和涉及优先动迁的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中宣传贯彻,达成共识,确保此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1、及时召开了“三个会”在29日晚,三个村就迅速召开了村“两委”会议,认真在两委会上作了思想的统一,研究了如何展开工作的方案,3月1日各村召开了村两委成员和优先动迁的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参加的扩大会议。3月2日各村分别进组召开优先动迁移民群众会。全乡共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3场28人次,召开了扩大会议3场58人次,召开了优先动迁移民群众会9场700多人次,通过层层召开会议,使移民个人财产补偿的相关政策宣传贯彻到三个村的每个两委成员,宣传到3个村涉及优先动迁的村民组长、党小组长,宣传贯彻到优先动迁的每个家庭主要成员中,宣传面达100﹪。做到乡村组领导上下统一,层层抓落实。

2、组织人力,严格按照第一批优先动迁移民个人财产实物量公示复核结果进行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的公布,在公布上我们采取了张榜公布和会议公布相结合。一是把县下发的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粘贴到移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场合进行张榜公布,二是利用召开移民群众会议进行公开宣读,两者结合后,使移民群众相互能作对比,大大增强了此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真正体现阳光操作。

3、利用早晚和农户休息时间进户做好认真细致的宣传动员和个人财产补偿金的核算。在平和、和顺两个工作组中部分队员多数在晚上与移民群众讲解移民政策,进一步复核个人财产补偿,有的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的甚至受到移民群众长时间的纠缠和辱骂。但各工作队员都严格按照个人财产实物量复核结果,除业务错乱外,坚持在实物量上不作任何更改,对于扯皮的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然后再作补偿协议的签订。

4、认真做好移民人口,新分家户的复核落实,在移民人口的复核上,针对部分移民投机取巧,虚报的情况,我们坚持以户口簿为主要依据,对每户的人口进行认真核对,并要求村民组长进行复核认定,把人口复核结果进行张榜公布,让群众充分参与监督。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移民群众做好移民心态的了解,为了使移民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进一步统一,变被动支持国家建设为主动支持,县乡村工作队员充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深入移民群众中做政策宣传,与移民进行贴心交谈,最大限度消除移民对移民政策的抵触情绪,消除顾虑,为全面启动搬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县乡村领导的正确领导,通过县乡村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公布及人口核定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尽管在补偿协议书签订上难度非常大,但仍有部分群众能够按补偿标准,补偿协议的要求签订协议,截至3月15日,全乡应签订补偿协议246户,已签订109户,未签137户。复核优先动迁移民人口246户850人。

三、存在的共性问题

1、决大部份移民群众提出房屋补偿单价偏低,到安置点难以建盖房屋。(如:现在砖混房每平方单价在800元左右,而补偿价只是620元,要求补上其中的差价,以缓解房建的资金缺口)

2、零星树木在复核登记中存在不平衡现象,零星部分树木补偿单价偏低。(如:核桃、松树等补偿价难以接受;还有在药材上要求对木本和草本在价格区分)

3、部分移民群众提出要求对实物量进行全面复核;以达到公平公正为目的。

4、部分移民群众提出要到点对点实地考察结束后,得知安置点的具体安置条件后在签订。

5、部分移民群众提出实物量复核中还有实物量不足和遗漏要求补上。

6、观望、抵触思想严重。(原因是想在补偿单价上再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建议

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直接面对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20*年11月小湾水电站下闸蓄水时间的临近,目前已是进入实质问题的关键时期,随处都暗藏着引起移民心态不稳定的导火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影响移民搬迁的不利因素,增加移民搬迁工作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移民搬迁方案将有利于整个移民搬迁的开展。

一是尽快研究落实在移民个人财产公布中所提出的问题,有利减轻移民最终搬得出的工作难度。

二是市县移民主管部门应尽快与安置点协调,在春耕生产大忙前组织移民对点考察,落实移民住房的建盖问题。

三是应尽快成立由县乡村三级领导组成的移民搬迁协调指挥部,负责协调处理移民搬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水产人才范文4

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经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养殖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于2010年我校水产养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现将我校水产养殖品牌专业建设相关经验及成果作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理论教学课程建设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除了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地讲授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外, 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1、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按照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积极补充水产养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 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 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办学特色。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为“学”,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水产专业教师在制作网页本文由收集整理与课件上精益求精, 不惜耗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制作电子课件。课件页设计新颖, 既美观大方, 又生动活泼, 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件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直观性强, 且通俗易懂,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实物展示、现场讲解、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3、教材及相关资料齐全:

本课程选用的是全国高职高专统编教材, 并配有实验实训指导书, 充分保证了水产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教学大纲、电子教案、题库、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及鱼类图库等相关教学资料配套齐全。

4、实验条件不断完善

为满足学生校内实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学校要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力度,成立了饵料培养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循环系统养殖实验室、生物标本实验室、病害防治研究实验室等,不断完善校内实验教学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中心课题。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

近年来,辽宁沿海地区掀起了海参养殖热潮,从而推动了海参苗种生产的快速发展。刺参育苗生产时间在5月份就开始准备工作,各育苗场急需水产技能人才和小水体的技术人员。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辽宁沿海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趋势和对水产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2006年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技能操作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上岗,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把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学生按照企业安排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水产养殖行业实践性和季节性很强,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企业实训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稚嫩走向成熟。经过在企业艰苦的磨炼,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消除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尤其是刺参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学生们参与育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从事水产行业充满信心,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影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实现。因此, 本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对教师教学及实践做出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理论学习,一名教师已考取了全国水产执业兽医师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深入生产实践。由于教研室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跟班下企业蹲点,必须对学生实习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水产人才范文5

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水产养殖户的培训和推广,把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并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丰富市民菜篮子工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水产新技术;人员匮乏;营销手段;科学化养殖

我国现阶段的水产养殖呈现出科学普及率低下、养殖人员技术水平较差、污染严重、抗风险能力弱等各种弊端。养殖户急需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普及来帮助他们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将更放心更幼稚的水产品提供给市场,从而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户专业知识匮乏根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平均学历仅仅为中专水平,这种情况与欧美发达国家依靠高科技水产养殖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文化基础较弱、对先进的生产养殖技术更是一无所知;他们的养殖技术大多数依赖父辈相传和经验介绍等,在饲料选择、养殖方法、疾病预防、产品营销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粗放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养殖户的利润很难得到保障,遇到困难后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很容易导致巨大的亏损;在亏损后还不知道如何去吸取经验,始终跟不上市场脚步,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以及严重阻碍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匮乏、资金不足现阶段,各级政府在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鉴于技术人员数量有限、推广手段落后、很多养殖户交通信息不便等困难,使得目前的推广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养殖户多数不知道政府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另外,政府部门中专业的技术人员水平也有待提高,很多部门聘用一些临时技术人员,在待遇上得不到重视,没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使得大量的优秀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被大企业挖走,这就更不利于向小型养殖户的技术倾斜。

1.3对先进的养殖技术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宣传是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对先进技术的排斥,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先进的科技确实能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日子富起来。一旦意识到先进养殖技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养殖户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掌握。而现在的情况是:宣传模式陈旧、养殖户对这种宣传产生了抵触情绪,技术推广往往是宣传条幅贴上去、政策传单发下去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很多好的理念和技术形同虚设一样;养殖户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好的技术,国家的一些便民利民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4营销理念落后有了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但是水产品滞销、丰收年却赚不到钱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是营销理念落后导致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目的是让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养殖户懂得营销理念,懂得把自己的水产品卖出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同质化现象严重,仍旧依靠原始的销售模式,最终只能靠价格竞争来赢得客户,养殖户也失去了应有的利润。养殖户的养殖意愿下降,对技术的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2.1重视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渔业部门应该重视对养殖户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力度,给予优秀人才在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渔业部门的专业人才就像是种子一样,只有人才遍地开花,才能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也要学会与时俱进,现在网络技术发达,生产力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养殖户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查阅相关养殖技术资料、还可以订阅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周刊,并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到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2.2加大科技和设备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遇到的瓶颈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渔业部门应当将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作为部门重点发展的项目课题,各级政府也要致力于打造水产养殖体系;在制定技术推广政策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工作中要有创新意识,可以尝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试点,试点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技术推广,并通过试点争取到上级政府的资金、人才来加大渔业投入,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步伐。

2.3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创新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想办法吸引养殖户的目光,切合实际的为养殖户考虑,让推广人员走进养殖户家中,针对不同养殖户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技术帮助,并对养殖户的整个技术改造过程进行跟踪,让他们从内心接受技术推广人员;推广人员要把世界先进的技术和销售模式介绍给养殖户,利用养殖户的规模性效益,创造出属于当地的品牌,并将其养殖、销售规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帮助养殖户走出去,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并传递最新的市场供求信息。

3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海洋生物学的不断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困扰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我们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但只要政府、行业、养殖户共同努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陈昌福.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J].中国水产,2015,(4)

水产人才范文6

关键词: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

一、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多元化推广组织共同发展的“政府主导型”推广体系。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由农业部渔业局主管,通过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国家和各省市每年都审定一批水产科技成果进行项目推广,运用经济手段与合同形式推广水产技术,组织相关技术推广员和专家向渔民提供咨询与服务,加强涉渔公司、民间组织同渔民的联系,加快水产技术转让。据统计,2001年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站共有16456个,较2011年水产技术推广站减少13014个,总体降低20.91%。2011年,我国专职水产技术推广员有37602人,比2000年增加58.42%。2001年至2011年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投入呈上升趋势,2011年全国投入经费达129772.98万元,是2001年的 3.31倍。2011年,全国水产科研机构共有117个,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为6872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5003人。水产技术科研论文共发表2542篇,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256件,出版科技著作92种,专利授权76件。2011年全国渔民技术培训40827期,培训人数3092127人次。

综上所述,2011年我国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较好,表现为三方面: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负责制定与实施技术推广项目计划,以国家财政方式保证推广经费;水产技术推广主要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方式,将水产技术普及到水产生产中;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行政化特点显著。

二、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整体发展较好,受历史原因影响,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市场化发展进程。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应性强,行政部门过度干预导致上级推广部门作用弱化。

第二,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投入不足,公益性职能发挥难。现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下,推广组织的结构、编制、经费等由政府决定,基层推广部门得不到财政保障,不仅造成推广人才流失,也阻碍了水产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的素质不高。我国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省级站、地级站推广人员素质较高,到县级及以下推广站的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乡级和村级问题尤为严重,加之基层推广员少,专业化知识掌握不足,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华而不实。

第四,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水产技术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教育、科研与水产现实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低,渔民接受技术培训、高层次教育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密,水产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科研部门的新型技术服务于小众,水产技术成果推广受众缺乏全面性。

三、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对策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应从水产实际需求入手,实现推广方式现代化、推广队伍高素质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手段实用化,推动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科学发展。

第一,加快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拓宽水产技术服务范围,加强技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在政策、经费上要对推广机构予以帮助,保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保证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推动技术有效推广。科学预算人员经费,对推广人员经费予以保证,保障推广人员工作生活,对公益性业务经费与设备经费予以支持,对推广机构予以专项补贴,加强推广经费监管与审计。

第三,优化水产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根据渔业发展新形势,将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与推广部门进行培养对接,压缩推广队伍中非专业人员比例,鼓励并支持推广人员深造,加大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原有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