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学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学校范文1
一、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是意大利资格最老的教授意大利语和传播意大利文化和文明的高等学校。
二、锡耶纳外国人大学。锡耶纳外国人大学面向学生和教师开展多种关于意大利语言和文化及其传播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三、罗马第三大学。该校正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日益完善其学生服务系统和技术力量,并积极从事各种产业的研究与互动,以期吸引更多的国内及国际学生到该校就读。
(来源:文章屋网 )
语言学校范文2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
英语语言消费指的是人们围绕英语语言学习展开的消费活动,如参加各类英语课程培训,接受家庭英语辅导,购买英语书籍、音像资料与英语学习工具,参加相关英语水平考试等。在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的逐渐频繁,使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高涨。人们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最长,投入的资金也最多。英语显然已成为我国人民的语言消费热点。其中,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以英语培训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左右的大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班,按每名学生的培训费用为500元计算,投入培训市场的资金就达1.5亿元。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000多万,随着其消费能力和消费空间的提升,以他们为重点消费对象的英语语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是一门以西方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语言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首先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Grin和Vaillancourt两位研究者的突出努力,这门学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分别在语言与收入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语言的动态发展及语言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并为宏观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2)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4)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
如今,除了经济学界的研究者之外,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和外语学界的学者也纷纷加入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行列,试图从不同角度审视语言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英语语言消费:对具有经济价值的
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语言不分大小,也不论其通用程度如何,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一方面使人们具有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人们可以借助英语从事某种职业、参与某个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直接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英语是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的资本,通过英语这种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英语语言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其经济价值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倾向。
同时,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其获取必须在有意识地对其投资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育是由国家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给个人的。除了国家投入的社会成本之外,受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也花费了一定的成本展开各种以英语学习为中心的消费活动,即英语语言消费,这一点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英语语言消费是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重视英语语言投资将有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分析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人们决定学习外语,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the cost of the investment)和学成外语后的“投资预期效益”(the anticipated benefits of investment)。换言之,语言的成本和收益高低是影响人们进行语言选择和语言消费的关键因素。
(一)成本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直接成本取决于消费所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其中资金包括培训费和在学习资料、学习工具、水平考试报名、交通、饮食等方面的支出;时间主要花费在培训上,还有往返于学校、住所和上课地点路途中的耗时;精力以学习英语时消耗的脑力为主。机会成本指的是在消费期间失去从事工作所得的报酬,即大学生如果把进行英语语言消费活动的时间用来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这里的工作是指兼职工作。大学生时间灵活,精力充沛,为赚取零花钱或积累社会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拥有一份兼职。
在这些成本中,直接成本对英语语言消费收益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因为资金、精力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质,而时间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量。所以,大学生应注意把握直接成本要素。
(二)收益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主要从个人收益的角度来考察,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预期收益。直接收益为非货币收益,体现在消费行为给大学生的学业、精神、生活等领域带来的明显变化,如通过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获得更高学历层次深造的机会、某种英语技能或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此外,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等,尽情享受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和乐趣。而且这些收益在消费完成之后将一直持续。
预期收益以货币收益为主,与大学生的就业、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有关,因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当今社会,英语是许多单位聘用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已成为求职者获得一份好工作的筹码。大学生熟练的英语水平加上丰富的使用经验能使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个人收入也会比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不会英语的人高。除了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以外,英语语言消费还能给他们带来非经济福利,如身份改变、社会地位提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物品消费,人们只要完成购买行为就可以完全占有物品。而英语语言消费者就不一定能获得英语的使用价值。所以大学生要完全占有英语的使用价值,实现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自身的主动性。(2)卖方(指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出版商等)提供的服务、培训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保证。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策略:
理性消费,力求成本收益最优化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语言消费市场发展迅猛,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的考试、名目繁多的教辅材料,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等等,竞争相当激烈,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大学生不理性的英语语言消费行为大量存在,盲目消费、高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部分学生的消费出于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努力学英语、考证书,自己不学不考就会落后于别人,竞争力就会比别人低。一部分学生消费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学英语。在他们眼里,学英语是一种比较时髦、比较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高价位的英语培训,觉得价格高效果就一定好。而消费行为完成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效果却不明显,即产生了所谓的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收益,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增强独立思考能力,明确英语语言消费动机,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了对产品的感知、分析和比较评价能力。但是由于消费经验不足,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主见,易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缺少消费的理性。要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首先,大学生应克服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正确、成熟的消费心态。其次,在消费决策的过程中,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英语语言消费。如果需要,必须明确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进行消费抉择时,大学生应尽可能多、广地收集产品的相关信息,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避免消费失误。例如,在英语培训方面,由于在英语培训的生产者和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非常茫然。他们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太少,只是根据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渠道刊登的广告或宣传册作出选择。结果到培训机构学习后,碰到诸如频繁更换教师、课时无故减少等情况,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幸成为消费受害者。
(二)正视个人经济条件,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谨慎选择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大学生缺乏独立而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具备自主消费的物质基础。他们虽然可以通过兼职赚取部分收入,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在经济上未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大多数时间花的还是父母的钱。而且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不顾经济条件的允许,盲目追求高额的消费方式,结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三)注重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没有捷径的。大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被那些所谓的“半个月提高口语和听力”、“三个月教您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率98%”、“名师执教”等虚假广告宣传所欺骗。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英语语言消费只不过是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消费过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大学生的自主性。花了钱上培训班,如果自己不努力而完全依赖培训机构,最终收益会很少的。所以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前,英语语言消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已意识到,具有经济价值的英语语言这一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愿意对它长期投资。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消费的生力军,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也需政府部门加强对英语语言消费市场的规范。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加大对英语语言产品生产者的监督和管理,为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创造条件。此外,高等院校也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改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英语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2.
[2]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3]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语言学校范文3
【关键词】语言习得;小学英语;教学探索
1.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儿童语言习得是应用语言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自然的或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未经成人正式教导和传授便能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到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儿童年龄和生理结构发展,在语言或非语言认知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种动态过程。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在处理语言时会根据外界传递来的声音构建自己的语法规则,表达他们的意思。
2.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过程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这主要与儿童的脑细胞、生理结构、年龄层次的发展具有重大关系。通常我们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分为前语言阶段和语言阶段,语言阶段根据年龄层次不同又分为独词与独句阶段、双词句阶段、电报式言语阶段和基本成人阶段。
前语言阶段,0-2个月期间宝宝饿了或拉了会发生啼哭的声音告知家长;2-6个月宝宝会“咕咕”的声音,回馈对外界的反应;6-12个月宝宝开始慢慢发出“咿呀语”。语言阶段,1-1.5岁时宝宝开始会说一个字,如“爸”、“妈”、“鞋”等;1.5-2岁时宝宝开始会说双词语,如“我的鞋”、“真漂亮”等;2-2.5岁时宝宝则会用少数的名词、动词、量词组成简单的语言,如“妈妈,喝水”等;2.5-5岁期间的儿童基本具备成人说话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无论是前语言阶段,还是语言阶段,儿童语言习得都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小朋友通过模仿、琢磨、学习成人行为及语言形式,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加工和揣摩,最终构建自己的语法规则。实践证明,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种,找出儿童语言习得与小学英语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使儿童在最佳时期接受最正规的教育。
3.儿童语言习得中模仿与练习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儿童是天生的模仿家,从牙牙学语阶段到电报式言语阶段,直至能够基本听懂和掌握成人说话的语气、语速,完全是靠孩子大脑不断对输入的东西进行揣摩,最终形成他们对语言的一种理解方式。小学阶段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刻,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孩子们要模仿教师对26个字母的发音;再次,课堂上学习一些简单的实物单词,可采用图像或画片的方式表达并“植入”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π┑ゴ示哂凶约旱娜现;最后,由组词向造句逐渐扩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口语,如“what is your name?”或“How do you do?”之类的简单用语。
4.儿童语言习得中环境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受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如果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语言交流地区,那么会潜移默化受到该语种的影响,在语言的刺激下掌握该门语言。英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校课堂教育虽不如自然交际环境一样,但也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教师有意识的传授给学生的一门语言工具。
实践证明,儿童虽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照顾式语言教学,尽量放缓语速,不采用连笔手写,循循渐进地学习英语这第二门语言。教师课堂上常用“Understand clear?”等或选择型的语句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5.儿童语言习得中纠错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接触一种新事物,在起初学习期间是会出现各种各样错误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必刻意的纠正孩子的这些错误,但对一些明显的问题需以提醒、强调、反复重复的形式纠正学生的错误,长期以往,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与教师间的差别。
小学阶段不同于幼儿阶段,此时学生开始具备自己独立的判断意识,若对出现的问题不加以纠正,那么会养成固定的语言习惯,越大越难纠正。有些学校将小学英语作为考试课程,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中,那么就必须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订正修改。
6.儿童语言习得中情感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即使是0-2岁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仍然是系统性的,孩子对成人的声音、行为揣摩和探究,在大脑中枢系统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并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虽然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的表达方式有限,听起来结结巴巴,并未形成流畅的语言,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诉求和情感表达。
小学生年龄稍长些,表达能力更清晰,而且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这一特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给予孩子们更多地表扬和鼓励,告知学生不要怕犯错,应该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挑战和冒险,从而激发每一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语言习得它是孩子们认知构建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儿童的模仿与练习、外界环境、错误分析、情感表达等具有莫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与个性,对单词、短语、口语等反复练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新知识。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J].北京教育(高教),2010.2(9):08-14
[2]王建卿,赵彩然.从认知心理学谈幼儿语言课程的设计[J].中国外语,2009.11(4):16-20
语言学校范文4
[关键词]高效;生活;兴趣;评价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是当前英语老师思考最多、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谈高效课堂视域下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有效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一、以生活为导向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人们展开交流的工具,它源于真实的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应当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有效体验,大胆探索和实践。将语言的学习还原于生活化的语境中,不仅让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生动,同时也更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应当以生活为导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三年级下册Unit 8 we’retwins!时,老师在教学中就巧妙利用Open Day为情境创设的着力点:课前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以往学校开放日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快速融入相关的情境中;课伊始老师则结合学校开放日的图片展开讨论Who’s he/she?Who's thatman/woman?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自然带领学生融情入境,用生活化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然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课一开始就融入话题中,自然展开新知的学习;接着笔者则结合Open Day的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预测Today jscommg,Who is coming?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展开猜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展开积极的语言学习活动。
案例中老师有效挖掘话题中的生活元素,巧妙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巧借生活为支点链接课堂,成功地让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效。
二、以兴趣为基点设计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当他们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λ学的内容感知深刻,记忆牢固,课堂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反之若他们对活动缺乏兴趣,即使是简单的活动也会让他们感觉困难重重,难以真正投入,教学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生和积极性,让教学步入高效的轨道。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bird?时,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趣促学:Magicear:首先老师通过“魔力耳”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动物的叫声猜出相对应的动物。在课伊始安排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为英语课堂奠定了活泼愉悦的基调,将学生从单调呆板的英语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Guessing game:老师藏玩具bird,让学生猜一猜Where is the brd?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渗透in/on/under/behind/…将枯燥的语言知识融入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效;listen read and tick:将学生分小组,听录音将小鸟的图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中,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听、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展开有效的理解,并结合小组的作品进行介绍,“学中用,用中学”,让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想象续编:结合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小鸟飞出教室,它会飞到哪里呢?让学生进行故事的续编,不受拘束地续编让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案例中老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贴一贴、演一演等活动中无痕地展开语言知识的学习,寓教于乐,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让语言学习变得有效。
三、以激励为动力建立评价机制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改编传统评价甄别和筛选的功能,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及时地监控和调整,让评价对教和学的双边起到积极的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激励为动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译林新版)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时,老师在教学中以“夺红旗”设立评价机制:课堂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方法过程”这三个维度入手,将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在黑板上画出高山和山顶的红旗,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同伴会根据小组的参与程度、参与状态和参与效果进行评分,如不专心或不积极参与则会被相应扣分,先夺得红旗的小组会获得神秘礼物。这样的评价机制促使优等生一改以往懒洋洋的学习状态,使得学困生不再无所事事,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使得英语学习活动处于有序、高效的状态中。
语言学校范文5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现状 提高策略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英语存在恐惧甚至厌恶心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枯燥无味的字母单词,学习英语常常被学生认为是繁琐、艰难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因为成绩较差,因此才会选择职业中学,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英语更差,当背诵新的语法规则和单词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单词太多太长记不住,语法类型太杂,容易混淆。这些困难都导致学生对英语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
(二)中职教师对学生基础了解太少。
中职英语教师由于较少接触初中英语教材,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准确的了解,大多数职校老师对于来职校就读的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只是个大概。只知道他们成绩较差,不会读,不会说,听不懂,写不出。但到底具体差在哪里?差到何种程度?原因是什么?老师却感到无从下手。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古板生硬。
上课时教师只是领读单词,学生几乎没有一点兴趣,死记硬背又记不牢,当时记住了,一转眼就又忘了。对于对话和课文部分也只是机械地翻译给学生听,不和实际联系,还恐怕耽误课堂时间不提问学生,所有这些都会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四)中职学校普遍没有配套的教材。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对英语没有信心、没有兴趣,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上没有成就感,由于缺乏来自工作的成就激励,将丧失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职高教师经过几年教学生涯,感觉自己不是提高了,而是退步了,由此,师生教学相长的期望将无法变成现实,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身处一线的中职英语教师来说,面对这种尴尬的现状,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为改变现状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学习英语成为一种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积极用,并努力把英语学好。这样,教师的教学也就可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词组“be famous for”时,我举例子“Hangzhou is famous for the West Lake .”全班哄堂大笑,因为他们的班主任就叫李杭州,这一举例子之后,全班情绪高涨,踊跃发言,而且印象比较深刻。纷纷用他们所熟悉的一些人、事物或事实造句,这样,再学其他的词组也用类似的办法,就容易多了。
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老师的课。“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中的一句话“You are a clever boy.”“我相信你。”等,这些话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更自信地投入学习。学生会因喜爱英语老师而爱上英语课。英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能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创设教学情景,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觉。
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要求背诵、写作;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一天能记住几个单词,就要给予表扬,要他们继续努力,争取记住更多的单词,记住更多的句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对于缺点和不足,及时帮助改进。
例如:在学习职高课本第二册Unit 3 listening and speaking后,我要求两位学生假设是笔友,通过电话联系第二天碰面,为了使对方认出自己,需要描述自己的外貌和明天的穿着打扮。如:
A:Hello,I’m...Let’s meet at...tomorrow.
B:Ok,but how can I recognize you?
A:I’m...(tall or short),and I’ve...hair,and I wear (don’t wear) glasses,I’ll wear...
B:I’m...
A:Ok,see you tomorrow.
B:Ok.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一些useful expressions,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省略掉的部分补上,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张口说,同时锻炼他们的口语水平。
(三)加强教学语言的灵活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的情绪,部分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对英语知识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地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来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四)不要挖苦打击学生,要多鼓励。
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出错,所以羞于“开口”。其实,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因此,中职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让他们知道学习语言没有对与错,只要能说出来,意思让人家明白就可以了。当然在说英语时也不能出现完全的错误,这样别人就听不懂你说什么,会造成误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犯的部分小错误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当众当面提出,否则会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及时反馈,及时辅导。
职高生初中英语基础相差太大,有部分学生就连基本的音标和单词都不会读,而有部分学生相当于普通初中一、二年级的水平。要做到对大面积提高,一方面,要对后进生有耐心、热情,发现问题及时补缺、补漏,及时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提出高一些的要求,适当选择与他们水平相符合的一些题目,引导他们去学习、记忆、练习,同时为他们下一步进入更高一层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职业学校的对口单招班,由于忙于应试教育,一味灌输,搞题海战术,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教师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中职就业班的学生而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最简单、最通俗的方法和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合适地挑选与学生专业相近的知识进行教学,真正让他们体验到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与学生英语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东西,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爱珠.普通中专英语教学的一点体会,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2004.
语言学校范文6
关键词: 语言磨蚀理论 小学英语教学 启示
1.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成为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也被称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三项基本技能之一。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普及和提高学校外语教育水平和质量作为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发展策略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提早到小学阶段。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200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到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并提出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统一了指导思想。
十年过去了,不少学者对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刘丽华,2012;黄春丽,2011;李欣欣,2011,等),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班级容量过大,学生英语接触量太少;缺乏合格的师资队伍;教学效果“费时低效”;缺少必要的语言学习环境等。所以人们都在思考各种办法来改变这一状况,增强小学英语教学效果。语言磨蚀理论的引入将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改进思路。
2.语言磨蚀研究综述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意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倪传斌、延俊荣,2006)。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始于1980年代,研究领域涉及二/外语磨蚀和母语磨蚀研究,研究类型有母语环境中母语的磨蚀、第二语言环境中母语的磨蚀、母语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磨蚀及第二语言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磨蚀(Van Els,1983),研究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以及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等。许多语言学家(Loftus & Loftus 1980;de Bot & Stoessel 2000;Hansen 1999/2001;Kopke & Schmid 2004/2013;Schmid,& Mehotcheva 2012;Mayr,R.,Price,S.& Mennen 2012;Ecke 2004;etc.)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上述学科对语蚀的现象和规律及受蚀语言要素的主要特点和检测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语言磨蚀理论和解释框架,如:回归假说、倒置假说、激活阈值假设、干扰假设,提取失败假说、储存范式假说、重新学习假说等,梳理了影响语言磨蚀的主要因素: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性别等(倪传斌,2009),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国内对外语磨蚀的研究本世纪初才开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综述或总结性文章(钟书能,2003;蔡寒松、周榕,2004;倪传斌、延俊荣,2006;倪传斌,2007;杨连瑞、潘克菊,2007)与寥寥几篇实证研究的文章(刘巍,2007;金晓兵,2008;李艳红,2008;毛理想,2009;倪传斌,2009a,2009b,等),其研究对象均为大学生,尚没有人从语蚀的角度对小学的英语教学进行探讨。本文将探讨语蚀的一些主要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3.语言磨蚀的主要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有习得就必然有磨蚀。母语环境下的外语磨蚀现象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应尽早对其进行干预。与中学生和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系统还不稳定,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受到语蚀的威胁。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应采取措施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磨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语言学家提出的有关语蚀的理论框架和解释途径有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与小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回归假说、干扰假设、激活阈值假设、提取失败假说和储存范式假说等几种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3.1回归假说(Regression Hypothesis)
回归假设早在19世纪80年代由Ribot首次提出,后来被Freud大力倡导,并将其用来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语蚀现象。Jakobson(1941/1964)将该假设与语言学中音位的习得与磨蚀研究相结合,回归假设开始用于非病理性语蚀研究。该假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历时回归性,即最先习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最后被磨蚀,而最后获得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则最先被磨蚀(Schmid & de Bot,2004);二是倒置回归性,即在教学中强化训练多的、掌握好的语言成分最晚磨蚀。回归假说还认为,在语蚀过程中,产出性技能(说和写)比接受性技能(听和读)更为敏感,磨蚀的程度更大、速度更快(Weltens et al,1989;Cohen,1989)。
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英语语音的要求为字母读音、拼读规律和重音三方面。Tomiyama(2000)曾经指出,在语言知识的磨蚀中,最明显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最后才是语音。语音学习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甚至是基础中的基础。根据回归假说,学生的语音基础越牢固,学生日后的语音磨蚀程度越低,因为它们是学生最先习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如果教师没有把正确语音知识教给小学生,那么这些最先获得的也可说是掌握的最好语音知识将很难改变,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错误或不合格的基础学习会给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埋下恶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合格的师资,并且教师要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语音教学并选择优秀的语音素材,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对“说”的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要经常性地多创造一些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口语训练。当口语能力成为一个自主的、自动化的、稳定的能力体系时,磨蚀的程度就会降低;否则其磨蚀的程度就更大、速度更快。鉴于产出性技能先于接受性机能受磨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口语及写作的训练,力图做到学生的产出性技能和接受性技能都合理平衡地发展,减少磨蚀内容。
3.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
干扰理论起源于行为心理学,它认为,遗忘是先后学习的内容之间彼此相互干扰的结果,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在学习、保持与加工的过程中互相竞争有限的认知资源而造成对目标内容的遗忘。根据干扰理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而干扰原有信息的保持或新信息的学习。一旦排除了干扰或得到适当的线索,记忆就得以恢复。语言干扰是指学习者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它可以指母语和二/外语的相互干扰,也可以指一门外语对另一门外语的干扰。倪传斌(2007)认为母语与外语的差异容易导致干扰和磨蚀。就表现形式而言,语言干扰不仅表现在语言使用者的劣势语言技能的遗忘或丢失,还表现在他们的劣势语言在语言结构上对优势语言的借用、直译、语义拓展、语义相关替代,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被蚀语言在词汇多样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的降低上,同时还表现在,在优势地位语言的干扰下,被蚀语言在构词法则上的简化、替代和忽略。处于优势语言中的那些常见的、规则的、在语义或结构上清晰的、无标记性语言特征最容易迁移到劣势语言中(王湘云,2011)。干扰说可以解释受蚀者在音素、词汇及形态—句法等方面的磨蚀情况(李旭奎等,2010),特别是对音素的影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汉语拼音,其20个声母(除zh,ch,sh外)和6个单韵母与26个英语字母是一致的,所以学生在拼读英语单词时往往受汉语拼音的影响,误将英语字母读成汉语拼音。如把英语单词中的“a”读成“啊”,“e”读成“鹅”,“f”读成“佛”及“w”读成“乌”,“h”读成“喝”等。再如,汉语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而英语中的可数名词则有单复数的变化,所以学生在使用英语名词时往往不对其进行变化(如:把“我没有书”译成“I have no book”)。还有,小学生在学习疑问句时,受汉语的影响不会使用倒装句等。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提高其业务素质,利用各种真实有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采用明示式教学法向学生讲清楚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学生容易经常出错的语项进行经常性的强化训练,以降低其激活阈值,减少母语对英语的干扰。基于语言变形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在教学中对使用频度低、标记性大的词汇应重点讲授,教授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3激活阈值假设(Activation Threshold Hypothesis)
激活阈值假设是Paradis基于神经语言学在1993年提出的一个语言磨蚀理论。该假设认为:语言能力最耐磨蚀的部分不是最先学习的而是学的最好的部分,其中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便是强化的频率(frequency of reinforcement)。如果学习者语言能力达到某一阈限,其语言知识将不太容易磨蚀或免于磨蚀。该假设认为,语言知识有不同的激活阈值,并且随着最近使用的频率而改变。语项的活跃性越高,它的激活阈值就越低;相反,如果该语项是非活跃状态,它的激活阈值会随之提高。该假设认为强化、巩固和复习能够降低激活阈值。前期研究表明,强化、巩固和复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开学后的及时复习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最近学习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并提高其复现率,使其活跃起来,以此降低其激活阈值。如此,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强化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的训练,增加英语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娴熟的程度,以此消除语言磨蚀。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一册书中总有几篇课文我们记忆最深刻、最难以忘怀,那就是我们复习的遍数最多、学得最好。
3.4提取失败假说(Retrieval Failure Hypothesis)
提取失败是由于语言的磨蚀或暂时的紧张或精神的疲劳造成的遗忘或回忆失误现象。遗忘的信息实际上是那些在记忆中没有找到的东西,并没有从记忆中抹去或彻底丧失。心理学的记忆遗忘理论认为,已获得的信息实际上始终保持在大脑的记忆中,只是我们不能及时回忆起来而已。也就是说,提取失败不是记忆储存问题,而是信息提取问题。因此,我们只需要提供相关的暗示,学习者就能回忆起来(李萍、郑树棠,2004)。提取失败在神经元网络模式中被认为是由于不频繁使用而造成神经元活动降低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往往可以再次提取出正确的信息,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如毫无准备的对话中,被试在提取信息时存在一些困难,他们不能很快寻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往往借助于一些交际策略,如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迂回表达(paraphrasing)和近义词表达(approximation)等。提取失败说可以解释二语磨蚀研究中某些产出性技能(尤其是词汇的产出性技能)的磨蚀及产出性技能与接受性技能在磨蚀上的差异。Ecke(2004)指出双语学习者在语境和环境突然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词汇提取困难。一些双语学习者出现语言提取障碍主要是由于没有合适的语境和提取提示。当他们获得正确的语言提取提示时,暂时忘记的语言结构就会恢复。
语言提取失败是语言磨蚀的主要表现方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应就此作出适当的改变。如何创造更多的语境和语言提取提示是教师教学中所应涵盖的内容。比如,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寓于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中,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所学语言材料,从而在大脑图式中建立巩固的联系。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词形、词义、发音和用法的学习外,还应为学生提供与词汇有关的趣闻逸事、词源掌故和记忆方法(如联想法、谐音法等),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与词汇更多的刺激联系,以便学生在以后提取词汇时能更容易获取信息,防止磨蚀。
3.5储存范式假说(Savings Paradigm Hypothesis)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已获得的信息实际上始终保持在大脑的记忆中,并没有消失,我们只需要提供相关的暗示,学习者就能回忆起来。为了研究如何再次获得被遗忘的语言,2000年de Bot & Stoessel开始将认知心理学的保留范式引入语言磨蚀的研究。他们通过两个前沿性实验证实了已经无法回忆或无法再识的单词还存留在记忆中。这个假设的基本前提是:甚至是学习者无法再次回忆或认识的知识,也存在可以被再次提取的痕迹。回忆需要较高的激活水平,而再认识需要的激活水平较低。通过再次学习,重新介绍过去已学过的材料,旧知识可以被激活到一定的水平从而再次被提取。与此相对照的是,新的知识,也就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仅仅经过这样简单地介绍学习的过程不可能达到和前者相同的水平。储存范式假说可以解释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复习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仅局限于课堂学习,一旦离开课堂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再接触到英语(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普遍),以至于学生边学边忘,进步不大,特别是过了寒暑假,有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很多,以前所学的知识也遗忘得差不多。根据保留理论,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从大脑里消失,只不过是储存在大脑中,表现为一时提取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学习就可以轻松地恢复到从前的水平。因此,根据保留理论及小学生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复习的观念并向学生灌输之,教材编写也要贯穿复习的观念,这样才能避免磨蚀,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几种语言磨蚀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的探讨,认为小学的英语教学应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组织教学,特别是通过强化、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减少语言磨蚀,尽量避免费时低效的窘迫局面。尽管目前我国已普遍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但这种做法得不到现有研究的理论支持,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不一定能实现改进英语教学整体效果的目标。只有具备充足的受过儿童外语教学专门训练的师资及适合小学儿童外语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内容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政策决策者、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人员都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早开英语课会比晚开课的学生学得好,实际结果很可能不是这样(Ellis,2010)。
参考文献:
[1]Cohen,A.Attrition in the Productive Lexicon of Two Portuguese Third Language Speaker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9(2):135-149.
[2]de Bot,Kees & Saskia Stoessel In search of yesterday’s words:Reactivating a long forgotten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3):364-384.
[3]Ecke,P.Language attrition and theories of forgetting: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2004,8(3):321-354.
[4]Paradis,M.The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of bilingualism[M].A M B de Groot J F Krol.l Tutorials in bilingualism: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1997:331-354.
[5]Rod Ellis.English in Elementary Schools:Limitations and Possibilities[J].外国语,2010,33(01):9-17.
[6]Schmid,M.S.&K.de Bot.Language attrition[A].In A.Davies&C.Elder(Eds.).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Blackwell,2004:210-234.
[7]Schmid,M.S.Language attrition.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2013(3):96-117.
[8]Weltens,B.The Attrition of French as a Foreign Language[M].Dordrecht:Foris Publications,1989.
[9]van Els,T.An overview of European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A].B.Weltens,K.de Bot and T.van Els.Language Attrition in Progress[C].Dordrecht:Foris Publictions,1986:3-18.
[10]Tomiyama,M.Child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3):304-331.
[11]黄春丽.浅析小学英语教育现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148-149.
[12]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5):9-11.
[13]李欣欣.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综述及反思[J].社科纵横,2011(6):298-299.
[14]李旭奎,左金梅,杨晓声.心理学的遗忘理论对二语损耗的解释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2-97.
[15]刘丽华.我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英语新世纪,2012(2):11-15.
[16]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0-55.
[17]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