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麋鹿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1

课题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索——引导相结合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看课本图片

图1-15

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这是和数学有密切联系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得出这个问题的结果.

[生]根据题意,可得需要这种杀菌剂1012÷109个.

而1012÷109= =

=10×10×10=1000(个)

[生]我是这样算1012÷109的.

1012÷109=(109×103)÷109

= =103=1000.

[师]1012÷109是怎样的一种运算呢?

[生]1012×109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012÷109我们就称它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师]很好!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和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Ⅱ.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看同底数幂除法的几个特例,并从中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出示投影片§1.5 B)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m>n).

(1)108÷105;(2)10m÷10n;(3)(-3)m÷(-3)n.

[生]解:(1)108÷105

=(105×103)÷105 ——逆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

=103;

[生]解:(1)108÷105

= = ——幂的意义

=1000=103;

[生]解:(2)10m÷10n

= ——幂的意义

= =10m-n ——乘方的意义

(3)(-3)m÷(-3)n

= ——幂的意义

= ——约分

=(-3)m-n ——乘方的意义

[师]我们利用幂的意义,得到:

(1)108÷105=103=108-5;

(2)10m÷10n=10m-n(m>n);

(3)(-3)m÷(-3)n=(-3)m-n(m>n).

观察上面三个式子,运算前后指数和底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吗?

[生]从上面三个式子中发现,运算前后的底数没有变化,商的指数是被除数与除数指数的差.

[生]从以上三个特例,可以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m,n是正整数且m>n).

[生]小括号内的条件不完整.在同底数幂除法中有一个最不能忽略的问题:除数不能为0.不然这个运算性质无意义.所以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规定这里的a不为0,记作a≠0.在前面的三个幂的运算性质中,a可取任意数或整式,所以没有此规定.

[师]很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为:am÷an=am-n(a≠0,m、n都为正整数,且m>n)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师]能用幂的意义说明这一性质是如何得来的吗?

[生]可以.由幂的意义,得

am÷an= = =am-n.(a≠0)

[例1]计算:

(1)a7÷a4;(2)(-x)6÷(-x)3;

(3)(xy)4÷(xy);(4)b2m+2÷b2;

(5)(m-n)8÷(n-m)3;(6)(-m)4÷(-m)2.

(7)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克特震级表示.描绘地震级数字表示地震的强度是10的若干次幂.例如用里克特震级表示地震是8级,说明地震的强度是107.1992年4月,荷兰发生了5级地震,12天后,加利福尼亚发生了7级地震.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强度是荷兰地震强度的多少倍?

分析:开始练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时,不提倡直接套用公式,应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

解:(1)a7÷a4=a7-4=a3;(a≠0)

(2)(-x)6÷(-x)3=(-x)6-3=(-x)3=-x3;(x≠0)

(3)(xy)4÷(xy)=(xy)4-1=(xy)3=x3y3;(xy≠0)

(4)b2m+2÷b2=b(2m+2)-2=b2m;(b≠0)

(5)(m-n)8÷(n-m)3=(n-m)8÷(n-m)3=(n-m)8-3=(n-m)5;(m≠n)

(6)(-m)4÷(-m)2=(-m)4-2=(-m)2=m2.(m≠0)

(7)根据题意,得:

106÷104=106-4=102=100

所以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强度是荷兰的100倍.

评注:1°am÷an=am-n(a≠0,m、n是正整数,且m>n)中的a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等.

2°(5)小题,(m-n)8÷(n-m)3不是同底的,而应把它们化成同底,或将(m-n)8化成(n-m)8,或把(n-m)3化成-(m-n)3.

3°(6)小题,易错为(-m)4÷(-m)2=-m2.-m2的底数是m,而(-m)2的底数是-m,所以(-m)4÷(-m)2=(-m)2=m2.

Ⅲ.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8=2(),

100=10(), 4=2(),

10=10(). 2=2().

猜一猜

1=10(), 1=2(),

0.1=10(), =2(),

0.01=10(), =2(),

0.001=10(). =2()

[师]我们先来看“想一想”,你能完成吗?完成后,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生]1000=103, 8=23,

100=102,4=22,

10=101.2=21.

观察可以发现,在“想一想”中幂都大于1,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或 ),指数就会减小1.

[师]你能利用幂的意义证明这个规律吗?

[生]设n为正整数,10n>1,当它缩小为原来的 时,可得10n× = = = =10n-1;又如2n>1,当它缩小为原来的 时,可得2n× = =2n÷2=2n-1.

[师]保持这个规律,完成“猜一猜”.

[生]可以得到猜想

1=100, 1=20,

=0.1=10-1, =2-1,

=0.01=10-2, =2-2,

=0.001=10-3. =2-3.

[师]很棒!保持上面的规律,大家可以发现指数不是我们学过的正整数,而出现了负整数和0.

正整数幂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乘,如an(n为正整数)表示n个a相乘.如果用此定义解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显然无意义.根据“猜一猜”,大家归纳一下,如何定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为正整数).

[师]a在这里能取0吗?

[生]a在这里不能取0.我们在得出这一结论时,保持了一个规律,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指数就会减少1,因此a≠0.

[师]这一点很重要.0的0次幂,0的负整数次幂是无意义的,就如同除数为0时无意义一样.因为我们规定:a0=1(a≠0);a-p= (a≠0,p为正整数)

我们的规定合理吗?我们不妨假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对于m≤n仍然成立来说明这一规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规定100=1.一般情况则为am÷am=1(a≠0).而am÷am=am-m=a0,所以a0=1(a≠0);

而am÷an= (m<n)==,根据同底数幂除法得am÷an=am-n(m<n,m-n为负数).令n-m=p,m-n=-p,则am-n=,即a-p=(a≠0,p为正整数).

因此上述规定是合理的.

[例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Ⅳ.课时小结

[师]这一节课收获真不小,大家可以谈一谈.

[生]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指数还有负整数和0指数,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定义:a0=1(a≠0),a-p= (a≠0,p为正整数).

[生]这节课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a≠0,m,n为正整数,m>n),但学习了负整数和0指数幂之后,m>n的条件可以不要,因为m≤n时,这个性质也成立.

[生]我特别注意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几个性质,都有一个条件a≠0,它是由除数不为0引出的,我觉得这个条件很重要.

[师]同学们收获确实不小,祝贺你们!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21,习题1.7第1、2、3、4题.

2.总结幂的四个运算性质,并反思作业中的错误.

板书设计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归纳: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说明:am÷an= = =am-n.

语言描述: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a0=1(a≠0)

a-p= (a≠0,p为正整数)

3.例题(由学生板演)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1.下面计算中,正确的是( )

A.a2n÷an=a2

B.a2n÷a2=an

C.(xy)5÷xy3=(xy)2

D.x10÷(x4÷x2)=x8.

2.(2×3-12÷2)0等于( )

A.0 B.1 C.12 D.无意义

3.若x2m+1÷x2=x5,则m的值为 ( )

A.0 B.1 C.2 D.3

4.(a2)4÷a3÷a等于( )

A.a5 B.a4 C.a3 D.a2

5.若32x+1=1,则x= ;若3x= ,则x= .

6.xm+n÷xn=x3,则m= .

7.计算:[-2-3-8-1×(-1)-2]×(- )-2×70.

8.计算:( )-1+( )0-( )-1.

9.已知10m=3,10n=2,求102m-n的值.

10.已知3x=a,3y=b,求32x-y的值.

答案:1.D2.D3.D4.B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2

一、从自主探究中感受真实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师无疑应认真地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运作的有效进行。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教得流畅,而很少会思考学生怎样才能学得主动。真实的课堂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案例一】苏教版六年级语文《麋鹿》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麋鹿这篇课文,首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先提问?

生1:这段里有一句比喻句,请同学们把它给找出来,并要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听后拿起笔迅速地找到比喻句,按照要求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生2: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生活的最佳场所?

生3:麋鹿的神秘体现在哪里?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像一个老师啊,很老练!

生4:老师,我还有个问题。课文里写麋鹿听到人的脚步声,就极其敏捷地遁入草丛。同学们,在自然保护区中有许多可以威胁到麋鹿的动物,可麋鹿为什么偏偏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逃离呢?

生5:预习过的同学都知道,麋鹿那悲惨的命运都是人给造成的,它恐怕是望人生畏吧。

生6:麋鹿在八国联军的时候惨遭杀害,几乎要绝迹。这是血的教训,麋鹿的后辈们没有忘记,对人就有着与生俱来的警惕、恐惧。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并未做过多的提示,学生们的回答却带给我无尽的沉思…… )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不高。所以,我就大胆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这次的课堂上看,学生所提的问题基本上都能紧扣课文重点,回答问题的质量较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了。

二、从情感交融中品味真实

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缺少的是情感,是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师生互动的情感。所以,真实的课堂呼唤情感的交融。

【案例二】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片段

师: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这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它打破了沉寂,给小英以莫大的鼓舞,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1:同学们非但没有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打气,我要感谢同学们真心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热情的鼓励。

生2:是同学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使我战胜了自己,走上了讲台。现在,他们又把掌声献给我,这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我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演讲成功。

师:(满怀深情地)正是因为这掌声的鼓励,小英才完成了精彩的演讲。同时,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英在这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中涌动,她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同学们说。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

生3:谢谢大家的掌声,它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的!

……

这堂课上,教师充满激情地传递着文中孩子们的爱心。学生感应着教师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感受着世间的真情,激活了智慧的种子。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课堂成了情感流动的磁场。

三、从个性张扬中领悟真实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承认个体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所以,真实的课堂应呈现个性张扬。

【案例三】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文本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填空题:( )的林冲

师:读书要读出个性,读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现在就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林冲,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他是智勇双全的林冲。虽然洪教头气势汹汹,但他镇定自若,以静制动,找出洪教头的破绽后,抡起棒一扫,就把他击倒在地。

生2:他是深藏不露的林冲。虽然他武艺高强,但面对洪教头的挑衅,却一让再让。

生3:他是心地仁厚的林冲。双方交手时,洪教头是举起棒劈头朝他打来,分明是想置他于死地,但林冲只把棒扫到洪教头的小腿上,仅让他摔了一跤。

……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3

师:(出示词卡)请大家读读这些词。看看这些词为什么要这样排成队、一串串地出现呢?

生:“狮子 大象 老虎”都是威武凶猛的动物,而且体型比较大,所以把它们排成一行。

师:你能再读一读这一串词,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就能看出这是些威武凶猛的动物吗?(指名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体型比较大、威武凶猛的动物?

生:豹子、河马、黑熊、蓝鲸……(师板书)

师:大家想想看,要为第一排词串,再加上一个动物,你觉得应该选哪一个?为什么?

生:我选豹子,因为豹子也是兽类,它很凶猛。

生:我也选豹子,因为豹子和老虎、狮子一样,都是猫科动物。

生:我选黑熊,因为它也属于兽类,体型较大、威武凶猛。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选蓝鲸、河马呢?

生:蓝鲸不是兽类,它生活在大海里。

生:河马大多数时候也生活在水里。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

【点评】 学生必须反复研读词语,积极思考,抓住词语的内在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分类,并找出相似的动物。

生:“仙鹤 孔雀 鹦鹉”都是美丽优雅的鸟类。

师:再读读这些美丽优雅的鸟儿名字。(生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鸟儿的名字?

生:信天翁、海鸥、老雕、喜鹊……(师板书)

生:我还发现“仙鹤 孔雀 鹦鹉”这三个词里面,都有表示鸟的偏旁(部件),鸟字旁或隹字部。

师:(结合板书)那你能找出这些名字中表示鸟的部件吗?

生:“信天翁”的“翁”字有羽字部;“海鸥”的“鸥”字有鸟字旁;“老雕”的“雕”字有隹字部……

师:有鸟字旁、隹字部、羽字部的汉字往往都与鸟类有关,认识了一个偏旁,就等于了解了一类字。

【点评】 这里不仅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也是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同时掌握一定汉字文化方面的知识,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和可能提出的问题,才能应对自如,恰当点拨。

生:“猴子 猩猩 麋鹿”都是动作敏捷的动物,而且麋鹿还是珍稀动物。

师:让我们想着它们蹦跳的样子,再读读这一串词。(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

生:国宝大熊猫、江豚、安第斯山猫……(师板书)

【点评】 绝不能小看学生们的已有经验,除了大熊猫等人们熟知的珍稀动物,还说出了如“安第斯山猫”这样冷僻的动物。

生:“猴、猩、麋”这三个字中都有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

师:是的,中国的汉字85%以上都是形声字,了解了形声字的规律,我们就能够把汉字的音形义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字。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里有形声字的?

生:小猫、蜻蜓、鲨鱼……(师板书)

【点评】 死记硬背地学习汉字,不仅是痛苦的学习,也是低效的学习。通过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特别是了解形声字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字音字形,大量识字。

生:我发现“斑马 棕熊 袋鼠”的名字,都和它们的特点有关,斑马身上有斑纹;棕熊的皮毛是棕色的;袋鼠肚子上有个育儿袋。

师:这三种动物的名字都和它们的特点有关,读出这三种动物的特点。(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有关?

生:食蚁兽、巨嘴鸟、北极熊……

师:是啊,动物的名字也大有学问,有的是根据动物的外貌特点命名的;有的是根据它们的栖息地命名的;有的是根据生活习性命名的……

【点评】 上述活动,发挥了教材词串的优势,增加了学生相关的知识积累,培养了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动物特点命名的奥秘,进而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大千世界形形的动物朋友。让我们回到《识字6》,再从整体上看看,词串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个词的字数、每一行的词数一样多。

生:每一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u。

师:你们说得很对!你们看这些词语字数相等,最后一个词还押韵,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生齐读课文)

【点评】 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体会词串的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为下一步创编词串打好基础。

二、 编写词串,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

师:我们理解了这些词串隐藏的奥秘。同学们都可以算是词串小研究员了,小研究员们,你们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也想来编编词串。

师:太好了,让我们也来当一回教材编辑。(学生拿出小本子,纷纷动手编写,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

生:蜗牛、章鱼、乌贼,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门。

生:猛犸象、乳齿象、欧洲矮象,它们都是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而且都是象类。

生:鳄鱼 犀牛 河马/海鸥 杜鹃 蜂鸟/蜻蜓 蝈蝈 蚂蚁,第一串词都是体型比较大的淡水动物,第二串词都是鸟儿,第三串词都是昆虫。而且每一串词的最后一个字“马、鸟、蚁”都是第三声,第三串词每个字都是形声字。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4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 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地理环境;秦汉;西部交通

中图分类号:K928.6;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35-02

在西部交通发展战略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是对地理环境的考察。我国西部多高原、高山、沙漠、戈壁、丛林,地理环境结构复杂,尤其是青藏高原等地区,其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这给西部交通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研究秦汉历史可知,秦汉时期西部交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秦汉时期西部交通,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我国西部交通发展的困境,从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我国西部交通运输发展概说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以肩挑、背跨等方式运输物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马骑等交通运输工具出现了。《史记・夏本纪》记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1]可见在夏朝就有了车船等交通工具。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交通道路网络,以洛邑为中线,道路向四周方向延展。《诗经・大东上》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顾之,潜焉出涕!”[2]春秋战国时期,因各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车马等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工具,并已形成了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秦国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并通过交通网络连接起来。交通在当时的中央政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秦汉交通网络的形成,为我国交通网络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为封建帝国交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国西部的交通地理环境结构复杂,给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我国西部地域广阔,地形结构复杂多样,在地貌上,有高耸入云的秦岭、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崇山峻岭,同时也有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纵横阻隔,无疑造成地理上的阻隔。关中为秦汉的政治中心,而汉中盆地被誉为秦蜀交通的咽喉,主要连接巴蜀、云南及南阳盆地等地区。但是,汉中盆地与关中横亘着长达1500公里的秦岭。在这样的地理状况下,许多地段仅以栈道相通。在秦汉时期,有这样的描述:“秦之冲,蜀之艮,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千里无土,互隔岈绝,ff冥冥,麋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3]在整个西部地区,例如著名的关中四塞、蜀道剑门、关丝路玉门关等,这些都是交通要塞。

二、西部地理环境对秦汉西部交通发展的影响

交通网络建设,主要包括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人的交通活动等三方面内容。因此,分析地理环境对秦汉西部交通发展的影响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自然环境是交通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布局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由于交通设备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自然环境对西部交通发展的威胁十分严重,无论是道路走向还是通畅程度,无不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第二,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交通道路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如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水道的变动就影响了当时的交通。秦汉时期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这些无疑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交通发展。史书有这样的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土托足焉。”[4]秦驰道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必将涉及到交通道路的选址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到交通工具应用及人的交通活动的问题。

(一)对西部道路选址的影响

古代的史书有这样的描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在道路修建中,线路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遵循平坦、便捷的原则。然而,在古代,高山峻岭、河流峡谷、沙漠丛林等复杂环境对道路建设造成的影响远甚现代。西部多高原、崇山峻岭、大江大河,这给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川陕为例,因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间横亘着长达1500公里的秦岭,这给两地的交通发展造成了严峻的影响。在古代,水路交通相对于陆路交通其实是最方便、成本最低的交通方式,在秦汉时代人们就对有明确的认识。秦汉在修建道路方面,主要是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理资源,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发展交通运输。

(二)交通工具的选择

地理环境对西部交通的影响,还体现在对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制约方面。在交通网络构建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创造地开发交通工具,改造交通设施,从而适应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变。在古代,马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易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5]其充分体现了牛、马等牲畜在古代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牛马交通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及军事活动的开展,并且使远距离的征服和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在各级地方行政机构的中央政权管理模式下,马匹的出现,实现了对统治区域的有效控制。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工具是兵车,即通过马匹等牲畜做前进的动力,但兵车作战方式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马匹的消耗量是有限的,春秋战国时期通常采用一人一匹马的作战方式,这严重加大了战马的消耗量。骑兵的作战方式在秦汉时期广泛兴起,已成为军队作战的主要兵种。面对匈奴对秦汉关中等核心区域的攻击,秦代由车骑并中转变为骑兵,通过骑兵的实力,与匈奴数次的战争中,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因为交通工具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地理环境对交通工具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秦汉交通与地理环境互动主要体现在不同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出现,在古代,既有马匹、车骑等交通方式,也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如皮革船、竹筏、木筏、背篓、独轮车等交通工具。在西部复杂的地址条件下,因地制宜,利用比较优势以及建筑材料优势,制作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代步交通工具,既是生产力水平的体现,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这些都为秦汉时代交通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秦汉时期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西部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制造适合西部地形结构复杂多样的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交通运输的发展。

(三)对人的交通活动的影响

人的交通活动是在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背景下进行的,在人力、蓄力、水利作为主要交通动力的时代,地理环境的好坏极易对交通活动及交通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人的交通活动方面。在秦汉时代,陆路交通路段往往是要穿越茂密丛林的,这些地方如果有野兽蛇虫出没,就会对人的交通活动构成安全威胁。在蜀汉时期,曾有这样的描述:“穴宅奇兽,窠宿异禽。熊罴咆其阳,雕鹗穴其阴。猿腾希而竞捷,虎豹长[而永吟。”[6]这说明川蜀地区有野兽蛇虫活动。另有记载:“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秦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7]这进一步印证了秦汉时期川东一代猛虎活动较为频繁。虽然秦汉时期西部生态环境要好于今天,但是,由于西部地区人类活动频率低,大多数道路穿越茂密丛林,经常有虎狼、猛虎、蛇虫出没,导致交通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导致交通中断。除此之外,地质灾害对交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8],地震就是破坏了极强自然灾害之一。地震会造成地形地貌的改变,对交通设施造成破坏,既影响了交通的顺畅,也威胁到行人的生命安全。在地质灾害中,还有洪涝、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交交通设施的破坏及对交通活动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有时甚至高于地震造成的破坏。秦汉史书记载,因自然灾害或地理环境的变迁造成交通事故的记录屡见不鲜。由此可知,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9]。

通过分析秦汉时期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可以知道秦汉时期西部的交通发展是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从地理环境视觉出发,分析秦汉西部地理对交通的影响,有助于为当今西部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春侠.山地城市住宅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樊遂桥.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

〔3〕李保华.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张向东.20世纪中国西部文学地理学论纲[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02):79-82.

〔5〕郑林昌.中国自然地形、交通运输成本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6〕张文立.司马迁视野中的西部――读《史记?六国年表》子[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6.

〔7〕马强.唐宋时期对西部地理认识若干特征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9,(09):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