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面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1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到20世纪中期,医学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和免疫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开始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免疫学正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最难透彻理解的学科。该课程具有基础概念繁多、内容枯燥且抽象、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知识发展迅速的特点。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3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2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五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观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圆的面积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丹江公园草坪中间的“喷水器”洒了一圈水。

师:这是丹江公园的草坪,为了使草坪更加生机勃勃,园林工人在草地上装置了自动旋转喷水器,喷水器旋转一周,在草地上形成了一个(圆),要想知道喷过的草地有多大,其实就是求的(圆的面积)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摸一摸。动画演示圆的面积。你能像他这样规范地摸一摸你们桌上圆的面积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圆的面积的概念

出示一个圆,结合其他平面图形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

(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利用多媒体把圆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成两半并拼在一起。

方法如上,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并拼在一起。

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图形变化情况。

2、让学生使用学具。

提问: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问题。(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关系?圆周长的一半(即C÷2)是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即r)是长方形的宽。

4、使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5、讨论:

提问:要求一个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圆的半径提问:知道圆的直径可以求圆的面积吗?学生思考,可以。

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三)、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1、出示例题:

已知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r2 3.14×52=3.14×25=78.5(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2、出示教材例题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指名读题,让学生试做。

②学生板演20÷2=10(米)

3.14×102 =3.14×100=314(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314平方米。

③集体订正。

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22= 32= 52=

72= 92= 102= 0.22= 0.42=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拓展提高。一个圆形场地的周长是50.24米,这个圆形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六第1、第2题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职校;传统文化;平面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G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50-01

作者简介:赵妍(1983-),女,河南南阳人,助教,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生活习俗、生活信仰与生活背景的浓缩,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已被普遍应用于当代平面设计教学中,这不但为我国平面设计教学增添了许多素材,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弘扬。把当代平面设计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对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校现代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1)平面设计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受到长久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有些教师对于把平面设计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还停留在概念与表面的认识阶段,只是单纯地把具备有民族特点的传统图文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去,也就等同于将传统文化结合到平面设计当中,这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长期如此,所创作出的作品既没有现代风格又缺少传统文化。所以,怎样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在平面教学中充分地展现,既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要想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师应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与充分的理解,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衍生与二次创作,有目标与有意识地展开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起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水平。

(2)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现代平面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看重对设计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面上的设计思路的重视。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通常是给出设计主题,然后规定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出草稿或者作品的形式来评判学生的设计成绩与设计水平。倘若学生的作品没有取得老师的认可,那么则会被要求对该主题进行重新设计。但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作品进行再次设计本就有一定的难度,最后其设计质量也不得而知。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将平面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大量能够了解与认识相关传统文化作品的机会与平台。学生只有对作品的设计思路有所了解,才能形成具备自我特色、属于自我的新思路,通过自己的设计技能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展现出来,从而真正做到将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合二为一。就当前状况来看,许多教师总是急于求成,只看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在评估优秀作品时,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分析与讲解,最终致使学生在借鉴与欣赏以及创新能力、意识方面都较为薄弱。

二、将传统文化融合进职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建议

(1)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当代平面设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平面设计是缺一不可与相辅相成的,平面设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文化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再次创造的重要材料。把传统文化结合到平面设计教学中,不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反映了当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水平。

(2)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从市场的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的平面设计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重视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教学时,我们应积极改进与完善教学手段,重视改变传统教学的形式,以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有机融合来代替那种只是单纯把传统文化的特色图案直接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期,将课外教学与课堂主要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3)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教师身为辅的对象,对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起着引导性的关键作用。所以,只有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才有可能做到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重视对自我能力的提高,通过大量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与资料来丰富与完善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

(4)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建立在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相关的图案只是其中一种体现形式,并不完全代表传统文化,其体现形式与当代平面设计的图案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只有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才有助于他们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神秘莫测与博大精深,在多个角度上思考与分析的环节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意识。

三、结束语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只有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并且真正实现将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雍博.高师美术学专业平面设计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与利用[D].长春师范大学,2013.

[2]于雪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免疫防线 皮肤 杀菌 病原体

一、教材分析

《人体的免疫防线》是九年义务教育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人体对疾病的抵御》第1节的内容。第1节内容较多且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可按内容分成3课时。本节课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苹果皮对细菌的防腐作用,来模拟人的皮肤对疾病的抵御,使学生直观而形象地了解了人体的免疫防线,并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组讨论与反馈矫正,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节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本章知识的难点,更是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免疫防线、抗原、抗体等知识,再通过阅读“计划免疫”的资料,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民族主义自豪感,使之成为一个在知识、能力和情商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皮肤、呼吸道与消化道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经过实验操作,体验科学精神;通过日常卫生常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人体的免疫防线。

四、教学难点

理解免疫的发生机理。

五、教学过程

在课前,老师要准备好苹果等实验材料,将学生5~6人分成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1.交流展示

老师通过学生交流课前所做的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人体的免疫防线》。

2.互动探究

(1)用4个苹果分别模拟人体皮肤的不同状况,使学生直观了解免疫防线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免疫防线。

(2)通过学生对问题“这个探究能验证你的假设吗?这个实验能说明皮肤是人体的免疫防线吗?”等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都相对简单,学生都能轻易答出。

(3)学生观察课本第43页“图23-1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结构示意图”后,让学生讨论人体除了皮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防御措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不但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而且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

3.学中质疑

学生对皮肤是人体的免疫防线很容易接受,但消化道、呼吸道看起来在人体内部,为什么跟皮肤一样也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呢?

4.精讲点拨

教师出示一根空心管,问:空心管的内外壁都跟外界接触了吗?学生很容易回答:是!教师再讲解:如果把空心管比作人体,那么空心管的内壁相当于人体的什么结构呢?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空心管内壁相当于人体的消化道与呼吸道内壁,都能与外界来的物质直接接触,所以都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5.互动探究

如果细菌等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人体还有抵御措施吗?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但对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疑问。

6.学中质疑

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是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它们在什么时候起作用,如何起作用的?

7.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第45页“炎症与发烧”的资料,学生就理解了上面的问题。

8.反馈矫正

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将第一道防线中的皮肤与消化道分泌的杀菌物质与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是不相同的,这一点虽不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但有必要交代清楚。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杀菌物质一定是第二道免疫防线产生的吗?学生通过讨论后,可得出结论:杀菌物质有的是第一道免疫防线中的皮肤与消化道黏膜产生的,有的是第二道防线中一些组织器官产生的。

9.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即人体共有两道免疫防线,第一道由皮肤、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组成,第二道由存在于体液中的蛋白质和血液中的白细胞组成。

10.迁移应用

(1)人体的眼睛看起来很脆弱,为什么很少生病?

答:眼睛分泌的泪液中含有溶菌酶,能够杀死细菌。

(2)如果皮肤受伤,有人喜欢用唾液进行清理,这样做科学吗?为什么?

答:当然是科学的,皮肤可以分泌一些杀菌物质,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能够杀死细菌!

(3)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①注意卫生,防止病原体侵入;②加强个人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

六、教学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5

大学平面设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思维创新上,对于大学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根据大学平面设计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教学创新举措。

(一)教学内容的积极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与特点为基础来规划教学内容,可以某一知识模块为依据设置限定的多项具体条件,或是教师设计出方式、性质、课题等要素后,交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媒介、方法以及题材等。课题既可以体现为某专题内容,也可以涉及多门课程,或是从单个内容向相关知识内容深化,也可以是独立的作业内容及方式,比如色彩与材料、移动形象语言、色彩与结构、形态与元素等。也就是说,教师应合理、科学地整合原课程知识点,并开展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设计。

(二)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创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以前的学习经验已经相对丰富,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平面设计应从开阔的视野中找到切入点,并在设计意识中得到体现。因此所设计的教学课题应是多样、多维、多元的,为使学生从形式语言、艺术作品、主观意象、客观对象中得到启发、借鉴,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手段及方式进行创新。1、情境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情境进行接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的能力与想像力。比如在教学时,多利用国内外平面设计的优秀案例供学生分析研究,或是知名企业标志案例、形象策划等,让学生在大量的情境接触中积极经验,增强并培养学生创造的勇气与信心。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并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挖掘创造的潜力。2、引导帮助。教师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设计创新思维的方法。在社会、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在不断讨论与练习中产生的新内容就是创新的结果。如在设计产品广告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产品或主题的独特特点强调出来,同时鲜明地将它表现出来,随后把这些特点设计在画面主要部位或对其加以烘托,从而使受众能够在接触到画面的刹那就感受到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并对其发生视觉兴趣与注意力,最终实现刺激受众消费欲望的目标。

(三)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认识平面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它与实际生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应让学生能够树立起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职场的形势,从而保持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从中养成自己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处理问题、激发创意的能力。因此,大学平面设计教学中,应更多地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活跃思想,有选择、自由地探索、追求新知识,并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训练,不仅让学生能够自动树立专业学习观念,而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适时改善与调整自身的定位与认识,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

(四)创造实践教学的推进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组成了现代平面设计课程,而要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创新,就要改变以往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的问题,真正使基础课程成为专业课程的基石,突破基础课程传统的狭隘教学理念。艺术设计是多变的、灵活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于一格,而应遵循理论-实践-具体实践的科学过程,教师应在正常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服务于实践与研究,从而为教学创新提供验证与理论指导。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与手段,将实用性切实突出。比如在分析图例的思维创意与设计思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各类多媒体制图软件来实现自我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意分析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维创意的多样化特点,避免出现呆板教学的弊端。

二、结语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平面设计;实践探索

为贯彻学校提出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平面设计教学一直结合时展,积极探索,其中在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一、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合所有教学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组织教学,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思想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体现能力本位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中学”“教中做”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转变。

近年来,平面设计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的发展。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思维仍未脱离传统学科体系教学的束缚,没有结合市场需求,没有创设平面设计真实情境下探究学习环境,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成长为适合行业需求、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高质量、高标准地落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探索型”转变,实现教学环境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设计工作室”转变。

二、现行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平面设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体现出了众多的优越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设计教学和职业要求不能无缝对接,教学实践和真实的行业需求脱节

目前的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根据教程模拟一些平面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制作,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成品形态,设计中涉及的专业细节问题,尤其是对整个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因此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有效适应技术的更新,造成教学实践和真实的行业需求脱节,只能局限于模仿性设计训练,谈不上对专业工作深入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相关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质量需求。

2.平面设计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

大多数平面设计教师任教平面设计课程时往往要等到一个模拟项目完成才集中评价一次,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形成一个总评成绩来终结性地评价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这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的中途会比较容易偷懒,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影响教学效率。

三、深入推进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贯穿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为了解决平面设计教学和真正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我选择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进行“一体化”教学,以解决设计中具体问题为目标。项目是以具体的教学模块为基准,选择在威客、任务中国等网络上的平面设计项目,保证项目任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比如,在标志设计模块的教学中,我不是简单地讲授标志设计的特点、要素、流程、注意事项,也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设计案例,而是在课前在互联网上精心筛选有明确设计诉求,适合学生制作能力的项目引入,再通过课前教师精心准备的设计成品案例启发学生理解标志设计的特点,明白设计诉求信息和标志结构要素的关系。像列举中国银行的标志体现银行行业概念,造型安全稳重反映行业特点来给学生深入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把握如何用图形准确传达信息。然后学生根据案例自主协作探究设计真实项目,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讲究项目的时效性,避免项目过时或者与学生生活无关。真实项目的制作是追求效益的,所以选择项目时也要考虑具体的效益,能够给学生带来经济效益或者竞赛类的为首选,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能够在行业真实要求水准下客观认识自己,提前进入真实的职业状态。

教学中真实项目的设计制作,学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课堂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以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为目标,所以学生学习完全是自主自觉,积极性很高。真实项目的制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课堂成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的重要场所。美国教育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认为:创造性是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集合。基于平面设计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把“三元智力理论”引入一体化教学中。根据平面设计的流程,在开始阶段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项目制作引导图表,学生根据图表指引,分组自主地对项目进行深入思考,收集设计素材进行分析,提高素材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能力,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集中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设计切入点,打开思路进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发展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建立融“展示、质疑、阐释”为一体的多维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利用多维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用评价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设计中的不足,提高设计综合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展示、质疑、阐释”为一体,对学生的整个进程进行跟踪评价。项目进行中的各个阶段性时间点,在教师引导下集中展示,让学生自己对比发现问题,让老师、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然后由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阐释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情绪,帮助学生明确、拓展设计思路,提升设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学生制作的是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学生在项目结束时,把设计制作的成品上传网络参与竞标或者比赛,不管结果如何,都至少让学生对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推进落实“一体化”教学是我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需要,在现有“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真实项目贯穿教学过程,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凸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专业技术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