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管理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1

接着讲述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创新。

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字:环境;设计;设计要素

Shallowtalkthemodernenvironmentdesign

Summary:Thistextcarriesonelaboratetotheenvironmentdesignfirst,seeingtheenvironmentaldesignfromthedifferentangleagainafter.Relatedthemainfactorthatruleandenvironmentsinvolvewhendesignoftheenvironmentdesignimmediatelyafteranditofinnovation.Relatedtheinnovationoftheenvironmentdesignfinally.

Keyword:Environment,design,designmainfactor

引言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①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休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现代主义、折衷主义、分解与拼贴、不相关秩序体系的重叠、历史或文脉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隐喻与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园林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阵营中,绝大多数设计师仍然视传统为设计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锤炼形式与探索空间,仍然以和谐完美作为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当然,这种和谐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与现代园林服务于社会和人的诸多功能与需求的统一。

由于西方现代园林吸收了东方文化——中国传统园林的紧凑、自然与人工相辅相成,其简洁的形态正合现代主义的胃口。这些影响形成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构图中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自由运用多种形式。植物只是园中的一种造园素材,而不像在传统庭院中被作为主要内容。植物以自然形态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渐稀少;用流动的线形或形体产生活泼与明快的空间,而不是仅用轴线或视线组织空间,重视经济可行性与空间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对称构图和动态平衡,注重具有亲切感和适于使用的室外空间创造;住宅庭院设计中,重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室内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间中的延伸,还有非传统材料的使用和传统材料新的用法。

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宇,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物体,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物体,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物体,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物体,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②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象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①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清楚,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在中国还是法国,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术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②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即Space,它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场所即Place,也是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它有时没有顶面,有时没有底面。领域即Domain,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动出没的范围约为几平方公里,这一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第二只老虎,这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这只老虎的活动领域。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③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的西蒙(JacquesSimond)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设想,用点状地形加强围合感,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的空间,对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师有一定的影响。瑞士的克莱默(ErnstCramer)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中,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样,与自然环境产生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园林及环境设计的要素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与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务所(ArthurEricksonArchitects)设计的罗宾逊广场(RobsonSquarePark),水池、瀑布水景与省政府办公大楼融为一体。巨大的水池位于楼顶,犹如“天池”,水从屋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体量外,水景设计在手法上也异常丰富,形成了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整体水环境设计,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

④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大自然是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哈普林对自然现象做过细致的观察,他曾对围绕自然石块周围的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做了大量的写生与记录。在这些研究中,他体验到了自然过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设计的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凯勒水景广场(LraKellerFountainPlaza),从高处的涓涓细流到湍急的水流,从层层跌落的跌水直到轰鸣倾泻的瀑布,整个过程被浓缩于咫尺之间。

⑤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一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绘画讲“意在笔先”,造园也是这样,必须先有一个主题思想。不但全园需要有一个主题,就是园中的每一个局部景观的组织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题。例如,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观便选择表现“网师”(“渔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体衬托的山林景象构成了以“渔翁”为主题的园林意境,在这一主题下延伸发展而设置的其他景观空间,使全园的景观结构丰富变幻,而最终又不脱离“渔翁”的主题,做到了思想情趣与景观的统一,也就是所谓“情景交融”。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景观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①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座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②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③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宋健,惠永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出版社,1994.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

[3]何林.应用美学.辽海出版社,2000.

[4]许懋彦.淡路梦舞台——安藤忠雄圆梦的舞台.世界建筑,2001(2):70~75

[5]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6]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环境心理尺度空间一、心理尺度环境论是衍化的产物

--------------------------------------------------------------------------------

在阐述心理尺度环境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

对于心理尺度环境论从环境心理学中独立出来①,应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巴克等人对自然定居点中居民行为的生态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霍尔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个体使用空间的研究,以及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师林奇(K.Lynch)对城市表象和环境认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加上当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减少等现实困境,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的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心理学家也更加重视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纷纷研究与环境心理学有关的课题。

当今,心理尺度环境论中社会心理学的痕迹仍很明显,因为许多环境心理学家都受过社会心理学的训练。然而,这种“联姻”也造成了一些麻烦。这些现象对于环境心理学在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传统上,社会心理学依赖于由理论构建的实验和接近科学的假设检验方法。普罗夏斯基(1976)曾多次声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会被证明是环境心理学家的巨大财富。社会心理学对环境心理学的影响无疑很大,但我们相信,当一批在某些领域(发展心理学、艺术、建筑、社会学)受过训练的环境-行为研究者成长起来时,这种影响将会减弱。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人体工程学和工程心理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类是最求完美的,为了使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于是从人体工程学内部就又衍化出环境心理学,研究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外也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尺度、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等等。

二、心理尺度环境论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关于心理尺度环境论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1、心理尺度环境论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a、环境和行为的关系;b、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c、环境和空间的利用;d、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e、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2、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a、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b、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c、依托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d、从众与趋光心理,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e、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室内设计行为对心理尺度环境论的影响

建筑结构和室内空间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室内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套房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房间内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响人们的知觉和行为。颜色可使人产生冷暖的感觉,家具安排可使人产生开阔或挤压的感觉。家具的安排也影响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家把家具安排区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亲社会空间,一类称为远社会空间。在前者的情况下,家具成行排列,如车站,因为在那里人们不希望进行亲密交往;在后者的情况下,家具成组安排,如家庭,因为在那里人们都希望进行亲密交往。

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对此,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得到广泛地运用,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多媒体的需求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确定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玄关、卫生间、厨房等住宅空间的设计;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3、人和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确定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例如办公区的分块、展示厅的分块和其他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

4、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的使用功能更能全方位的启动自身的各个感觉器官以至达到舒适状态。

5、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在设计特殊室内场合时需要一套科学的参数,如剧院、医院、多媒体厅等,这要求必须有正确的决策方案,其中主要考虑到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物理环境等环境参数。

6、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都对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视觉要素提出很高的要求,环境心理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结语

心理尺度环境论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室内环境作为人类所处时间最长的空间环境,与人关系很密切,如何将其内部人的行为和心理结合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设计学、色彩学、工造学等学科,去做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空间还是个复杂庞大的课题。

注释:

①有的学者将心理尺度环境论等同于环境心理学,实为欠妥。心理尺度环境论是环境心理学的分支,它更注重室内环境对人在室内行为中的影响。

②环境设计研究学会,世界最权威的环境设计研究论坛会,这个学会每年都在美国举行年会。

参考文献:

1.吴硕贤等,室内环境与设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美]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暴永宁、吴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22-01

1、引言

21世纪的大学校园环境应该是便于促进师生交流、激励学生学习的环境。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学校文化底蕴及时代感,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适合师生休闲、学习、交流的优美环境,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和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大学毕竟是一所以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环境,所以,在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并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让大学校园环境真正满足师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它研究环境中人的行为,着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它包括空间认知、领域性、私密性、个人空间和环境知觉等。

2、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我国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用地面积越来越大,也增大了学校的规划。大学城不断涌现,校园景观逐渐成熟起来,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

但是我国校园景观设计虽然有一些发展,就国际接轨的意义而言,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现代大学新校区的不断扩建,导致了某些高校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忽视了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某些高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分区不明确,导致校园景观布局的不合理。再次,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校大学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运动、休息的活动外,还应该为其创造更多可以交流与娱乐休闲的户外空间,以满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忽视了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使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大学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 营造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的精髓与核心,是赋予学校生命与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面貌13L而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为校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场所,记载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结合学校历史而设计的校园景观对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在景观营造中,应使校园文化与景观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让师生在校园内找到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如确立本校的校树或校花,加强特色植物的景观建设,这有利于加强景观的历史人文性,还能烘托出校园自由、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一些历史和传统的景物或雕塑,如纪念碑、人物塑像、特色亭阁等,既能使校园景观丰富化,又能让在校师生对学校校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3.2 规划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

从空间认知的角度来看,合理规划的景观设计对于实现学生对学校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而言,应呈现出综合化、组团化、信息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有利于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大规模建设,还有利于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首先大学是一个整体,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遵循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统一中完成变化,在调和中找对比。做到景观的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自然的、人文的景观可视为静态,在校内的活动的师生可视为是一种动态。在校园景观中可创造出多层次的空间,为师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的美好校园环境。其次,布局上可进行组团化的景观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主要景观区和辅助景观区,主要景观区是学校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主旨和文化内涵。辅助景观区有景观亭、特色景观雕塑、入口景区、景观休息区等,具有较强的领域性。最后,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和信息化普遍的今天,如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现代校园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新话题,可以将功能强大的虚拟现实空间融入到校园中。所谓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人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使人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将以往的二维空间转变成三维空间,更加真切地感受校园环境。虚拟现实空间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宣传校园文化,还能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与自豪感,扩大学生的学习氛围。

3.3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领域性的角度来看,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能让身在其中的师生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满足其审美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应为师生创造一个服务于师生,和谐优美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和陶冶情操。

从私密性和个人空间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始终是“人”设计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宜人性、合理性的学习环境,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所以,应从人的角度出发,把景观环境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尊重环境,同时环境也关心人。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也可以特意地创造一些私密的个人空间,这既是对人身心的“塑造”,又可以满足个人情感的宣泄与隐私流。因此,设计应充分体现育人于乐的精神,考虑到人的日常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考虑人在环境中的位置,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环境空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4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从环境知觉的角度来看,人对自然、和谐、美好的环境需求日益重要。要想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校园景观环境。首先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还可以合理地利用自然,运用自然环境营造和谐的空间,渲染独特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对校园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应扩大绿化功能,使校园的绿化形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还应在校园内采取严格的管理方法,处理好校园内的污染、垃圾等,注意回收资源的利用。使校园形成一个生态性、人文性、经济性良性循环的学习环境。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

Abstract: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China is rapidly growing populari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building today, Campus students have become teachers are part of life. Teaching floor of the external landscape plant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value, For our study and living space to provide more visual, physical clues. For our study and living space to provide more visual, physical clues. Teaching Hous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as a function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background, the assistance extended, it inherited traditions and history,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convey the rhythm and tempo, it is a public art for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a floor. Teaching House landscape design to meet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 to learn the rest, regardless of their function, content, form are people-oriented, campus culture in which to draw.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项目概况 1

2设计理念 1

3设计指导原则 1

3.1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1

3.2把握教学楼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2

3.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设计原则 2

4设计创新的特点、特色 2

5总体规划与思想 2

5.1多功能复合 2

5.2空间多层次 2

5.3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继承 3

5.4注重文科楼外环境景观文化内涵的建设 3

6现代空间设计手法 3

6.1空间的分割 3

6.2 空间的渗透 4

7现代设计中几种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4

7.1绿化 4

7.2色彩 4

7.3地面铺装 4

7.4建筑小品 4

参考文献 5

附录 6

致 谢 8

前言

在人们所创造的无数优秀文化成果当中,学校也许是人们学习文化知识接触最多的地方之一。

作为学校校园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学校的经济条件,学校校园文化的变化发展,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浓厚的校园气息,具有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校园环境。[1]今天随着师生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需求的增加与丰富,今日的校园环境在继承传统校园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顺应时展需要的新的态势,它们在阐释校园生活和塑造校园空间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

1项目概况

文科楼位于我校东校区,其景观西临梧桐路、南临合欢路、北靠桃园路,距老智能温室南侧约40米处,与新建工科楼遥相呼应。

塔里木大学文科楼绿化总体面积约27000㎡这次选取的文科楼及其外围环境景观设计区域为14019.75平方米。阿拉尔地区位于塔里木河畔和塔哈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四季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地表层盐碱度较大。文科楼外环境景观灌溉用水为自来水引入,灌溉为微喷和大水漫灌为主,场地平坦,灌溉较方便。

2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绿为主、因地制宜,创造景观校园为目的,突出生态为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有的空间环境的改造,使得现代化的教学楼环境设计理念在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当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使文科楼外环境景观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学楼景观。

3设计指导原则

3.1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的铺装达到外形整洁的效果。绿地当中的休息设施,满足了人们休息和交流的需要,同时植物的高低搭配,和颜色的变化也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要,做到景为人用,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景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3.2把握教学楼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整个教学楼外环境的布局以规则和自然相结合,将文科楼外环境空间的功能、性质、规模等体系区分开。作为文科楼外环境在空间它具庄严整洁的整体效果,中心铺装呈现对称布局。作为可供师生休息交流的外环境景观区,它设计有供人休息的座椅,观赏的景物。充分发挥了文科楼外环境景观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3.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设计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文科院的人文文化,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既尊重了传统、延续了历史、继承了文脉,又在设计上有了一定的创新。

4设计创新的特点、特色

本设计分为四个较大区域,第一区位于设计东南角,由一条梧桐路连接文科楼的小路分割形成,并且以一个现代式的亭为中心。亭子三个方向(东、西、北)东边连接文澜路,西边连接小路,北边连接文科楼楼前空地的停车场。第二区位于文科楼前的楼前空地上在文科楼绿化的处理上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在文科楼周围及楼外内部种植五叶地锦等吸附式攀爬植物,在文科楼楼体上形成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好处有以下几种:(1)可以增加绿化量,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向上生长,在不增加土地使用的基础上增加绿化量形成良好景观。(2)可以减少风蚀、雨蚀。五叶地锦等垂直绿化植物在攀附在楼体上时减弱了风力对楼体的风蚀,还有减少了雨水等的降水落在楼体上减少了雨水对楼体的冲刷保护了楼体。(3)夏天降低楼体温度,间接降低楼内温度。攀爬植物的攀附直接减少了阳光的直射,进而降低了楼体的温度。楼体温度的降低又使楼内温度降低首先节省了空调费用及用电费用,再次减少了楼面与楼体的温度差,减少了热胀冷缩带来的危害。[2]最重要的是软化了文科楼的建筑硬线条,在视觉上丰富了文科楼的色彩。第三区位于文科楼L型的楼后,这里是人的视线较少到达的地方,主要是楼上人群向下观赏的主要景观之一。

5总体规划与思想

设计的前提是满通的要求,在满通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景观,有效的控制景观节奏。[3]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从重点与一般布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师生的活动需要,以人为本,对绿地进行功能分区,用自然、朴实的园林小品,简洁的植物配置,创造出回归自然、明快宜人的教学楼外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具有休息、交流的教学楼外空间。充分考虑人的视线及人流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将整个设计区域分为几个分区。各个分区的植物种植的稀疏和植物配置均有差别,以满足师生的需求。

5.1多功能复合

教学楼外环境景观的多功能复合就是将景观功能、交通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4]随着师生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学习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原来功能单一的教学楼外环境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教学楼外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多种手法,在有限的场地上,创造多个供人活动的空间[5]。

文科楼由于地处人流量较大地段,与它相邻的是一条学校主干道,这就要求该景观在设计上首先要满通功能,本设计当中对文科楼楼前空地及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进行了细致的规划。由于该空地是楼前空地,所以该空地的主要布置采用了硬质铺装。楼前入口处为较开阔的大乔木覆盖场地,有利于缓冲学生流。进入文科楼的干道路面宽敞。在东南角的亭子上设置了三个方向的道路也是充分考虑了人流的关系所设置。师生流向一般是从综合楼出来去文科楼因此设置了一条宽为4-5米的园路与文科楼相连接 。与这条路相联结的还有一条园路与亭子 相连接,一是让人们走比较截进的路,再是分散人流减轻人流压力。

其次文科楼形状为横着的L型,所以使用文科楼楼前空地的人群主要为在文科楼上学、上课的师生,人员组成较简单。所以该场地上布置适合中短期休息的树池式座凳。布置主要采用树池树阵阵的形式,在树阵下布置了可供师生交流、休息用的座椅,在场地外围的树阴也布置了坐凳。在色彩的搭配上,大多数采用各种绿色的色调。还在文科楼的周围种植了不同色彩的植物,来增加该区的气氛。

入口景观区的主要景观是的一棵胡杨树,该胡杨的用意是用它来体现我们师生顽强的精神,它是作为一种辅助景观来点缀楼前环境景观的,中心铺装景观区主要是以不同质地和色彩的铺装构成,整个中心铺装图案用规则式的长方形,并使用不同铺装将不同功能区相区分。

5.2空间多层次

教学楼外环境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文科楼外环境使用多样性的需求。充分利用空间的变化,获得丰富活泼的文科楼外环境景观。文科楼外环境景观除在整体形式上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空间,在植物种植搭配上也可以形成立体化园林观赏空间,营造出丰富的绿化景观。这种搭配方式就是我们常用的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种植方式,这样的种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量。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多层次主要表现在:

(1) 在硬质铺装上,充分利用横向空间,周围的平地形铺装成了视觉上的多层次各个不同功能区相区分和在视觉上得到强化,将各个不同分区的铺装图案显得更加突出。

(2)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在绿化上充分利用乔灌草藤本的结合,在高大乔木作背景的前提下,适当点缀了一些灌木,它们与草坪形成了层次感非常强的空间。除此以外,有时灌木和草坪之间穿插种植一些花卉,使得空间多层次更丰富了。文科楼外环境中的植物和座椅、座凳也体现着一种空间的层次美。如入口处的雕塑与基部种植的模纹花坛,楼前空地周围的灌木、乔木、花卉以及草坪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空间景观层次。另外文科楼前种植的圆柏、小刺柏、以及撒金柏,可以起到庄严肃穆的作用。

(3) 在教学楼的墙基部种植藤类、攀爬类植物,如五叶地茎,啤酒花、牵牛花等,第一可以增加绿化量,第二也可以保护文科楼墙体的风蚀、雨蚀,第三夏天降低墙体温度间接降低楼内温度。

5.3对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继承

在今天的学校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地方特色的保护,历史文脉的继承。由于校园历史文化保护运动的影响,表现学校的文脉关系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反映到现代校园设计技巧当中。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校园往往被师生和来访者看作象征和标志,产生归属感。学校也是一个展示会,它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文明[7]。现代化的校园设计一般利用加工过的历史符号来表现城市历史延续的隐喻,引起人们思考与联想,同时也表现出现代社会的一些风貌。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为突出地方特色, 该广场在地方特色的设计上还表现在植物的种植上,胡杨是南疆特有的植物,所以广场中的植物种植了具有乡土气息的胡杨。在设计当中种植胡杨等地方特色树种一则使用了本地乡土树种降低了造价,二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成活率也间接的降低了造价,使投入景观比有个良好的输出。

5.4注重文科楼外环境景观文化内涵的建设

教学楼、师生、和教学楼外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楼外环境景观,在于它为各种学校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可以展现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学习风气好坏与否;可以促发人的行为、活动并成为行动的发生器和触媒器[8]。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在文化内涵的建设方面,将师生们交往的文化放在了首位,在满足师生休息活动的同时,还努力为师生提供一个具有现代校园文化气息的空间环境。如休息区的现代化树池座椅、座凳,既满足了给人遮荫的效果,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

6现代空间设计手法

6.1空间的分割

现代教学楼空间的分割主要是绿化空间的分割,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师生

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用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同时,地面铺装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整个空间的分割,就采用花灌木、草坪、藤本植物和不同色彩的硬质铺装。在文科楼楼前空间和次干道的交界处,应用了行道树合欢进行了标志性隔离,合欢在这里不但可以隔离空间,还可以起到隔音除尘的作用。文科楼外环境局部的绿地当中采用了金丝垂柳围合,形成了封闭的绿地空间,在该绿地当中进行局部植物造景。形成小范围的隔离,给人一种站在花丛中的感觉,但在空间上却并不分割。文科楼将文科楼外环境分隔成不同的区域,硬质铺装和草坪在视觉和质感上给人明显的界限。

6.2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当中,主要采用的手法是利用高大乔木和丛植花灌木为主,

高大乔木在绿地中的应用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该设计用高大、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和嵌草砖将大面积的铺装和绿地连接起来,使得整个空间相互渗透。通过这些方法使整个文科楼外环境各个景观相连,构成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空间的生态环境。

7现代设计中几种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7.1绿化

作为广场的开放空间,公共绿地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文科楼外环境绿化的设计手法上,一方面:在楼前空地与道路的相邻处,可利用高大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减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还可利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

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在绿化上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选用乡土树种胡杨和地方品种馒头柳、白蜡等。利用榆叶梅、国槐、圆柏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绿乔木、交相辉映,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操。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在空间布局上利用乔木、灌木丛、草坪体现了点、线、面相结合布局方式,作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达到了模拟自然,创造出鸟语花香之意境。具体树种和习性(详见植物配置表)

7.2色彩

色彩是用来表现教学楼外环境的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有良好色彩处理的广场,将给人带来无限的欢快与愉悦。文科楼外环境色调要在统一和谐中形成特点。文科楼外环境整个景观以绿色为基调,结合铺装的颜色,形成自然和谐的色彩氛围。在楼前的铺装地上,应用色彩的关系,使得整个色彩变化中有统一。

7.3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可以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感觉,这是由人的视觉规律所决定的。地面不仅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而且对空间的构成有很多作用,它可以有助于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可以通过底面处理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底面的处理来使室内外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

对地面铺装的图案处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规范图案重复使用;

在小场地中规范图案使用比较多,一般较大的场地常采用多个规范图案组合,形成丰富的硬质景观。文科楼楼间空地上的铺装,采用了半圆形图案。

(2)整体图案设计;

在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将铺装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图案,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并易于统一场地的各要素和场地空间的关系。该广场利用同心圆组合的整体构图,使铺装地面形成了完整统一的风格,烘托了楼前空间主题

(3)广场铺装图案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广场铺装图案,有助于提高场地的景观效果,丰富空地的景观层次。在文科楼外环境铺装图案的应用当中,采用了不同样式的图案,如放射性彩砖、六边形广场砖、四边形广场砖等。

7.4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泛指亭、花坛、座椅、垃圾筒种类繁多的小建筑。在现代教科楼外空间环境设计当中,常常由建筑小品进行空间配合。建筑小品在环境设计中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的作用,能在各个不同角度构成美丽的景色。文科楼外环境在建筑小品的设计上,设计了座椅等。一方面是为人们提供识别、依靠、洁净等物质功能;另一方面它具有点缀、烘托、活跃环境气氛的精神功能。

8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4018平方米

建筑总用地面积:2865.3平方米

铺装面积:1950平方米

绿化面积:11152.7平方米。

绿地覆盖率:79.5%。

硬质铺装覆盖率:13.9%

9结论

以上所述就是我对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说明。通过对文科楼外环境的规划设计,我从实践中懂得了教学楼空间环境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基础建筑有了强大推动力,在全国各陆续出现更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外环境。教学楼外环境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场所,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场地空间或景观不但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且是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活动空间,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场地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现代化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在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要素的设计和广场空间设计的手法,设计出满足现代化要求的多功能、多层次、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楼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珂,夏健.楼前空间设计[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下册

[3] 裘鸿菲, 高翅, 吴雪飞. 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J]. 中国园林, 2000, 6(4): 60~66

[4] 梁永基,王莲清. 道路园林绿地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5] 任仲泉.校园环境空间设计[M] .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4年

[6] 哈维﹒约翰(西班牙), 尹曾钰.教学楼景观设计[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7] 贾建中.空地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9~81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5

摘 要: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速公路现在就已经开始逐步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高速公路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实现与周边的环境相互的协调,需要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创设出优美的环境设计出来。

关键词: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286-01

1 景观设计工作在互通式的立交交通设施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多种的交通设施当中,也就算互通式的立交是有较强的交通疏导功能,互通式的立交通常是采用那些较为硬质的材料所构成的,是一个建筑物的工程性质的实体,这样它就需要能够与其所处的地域的自然景观能够巧妙的相互融合在一起,需要与周边的各种自然景观能够相互的结合起来,同时也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较为独特的空间相互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充分的人性化色彩的物质环境。所以就必定会对于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我们大家都可以清醒的知道自然地景观也会对于我们的设计作品中的规划以及建成之后的通行的能力发挥出一定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作为景观设计的工作需要在互通式的立交交通设施的设计工作中去发挥出所不具有的作用与能力和效果。

我们所设计出来的各种道路需要能够与其所在的背景要能够较好的吻合,要能够实现相互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到不能通过去损害周围的各种自然环境以及景观来获取我们作品所追求的各种效果,这是我们在道路设计中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求能够做到充分的去满足驾驶方面的动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交通工具以及在运输的实际需要方面的综合性质上的考量与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该交通设施在美观方面的各种要求。我们在交通设施的选择上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仅要考虑到该工程的实用性,也需要考虑到尽可能的维持原有的植物以及其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尤其是那些风景名胜以及各种文物方面的设施,争取让我们的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所有的这些不仅仅能够将这个交通功能最好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能够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整体的环境之中,要能够与原有的环境显得较为和谐,要能够不会显得过于的突兀以及张扬,尽量减少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损害,尽可能的追求对于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化工作。

2 互通式的立交在景观设计方面需要具体使用的各种方法

2.1 立交在造型以及各种位置方面的选择

我们在确定了高速公路的总体方面的设计思想之后,对于该交通设施所处的实际位置我们就需要特别的关心,因为位置一旦能够确定下来,我们就需要去实地了解当地的各种植被的情况,对于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要能够有着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其中就包含了我们需要去进一步的勘测,要知晓当地的地形状况,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当地的岩石以及各种水土的分布,以及各种当地多年以来的气象条件都要能够及时而有效的去掌握并将其了解。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协调这部分的问题如何的解决好,处理好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尽早的确定我们景观设计中的各种思路。与其他的建筑物一样,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互通式的立交造型也是利用空间作为主体的,可是互通式的立交也是具有别的建筑物所不具备的各种特点。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以及规模较大的特性,人们身处其中很难以一览其全部的面貌,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升高自己观测的视角,只有让自己的视角升到足够的而高度才能够观察到这个开放式交通设施的全部情况。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开放式的交通设施是通过其内在的各种平面以及各种的线以及造型来完成的效果。同时也充分的利用了纵横方面的巧妙的组合来作为表达的方式。

3 立交当中有关于坡面的景观设计工作

立交的设计工作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坡面的设计工作需要特的给予重视,因为其不但必不可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我们设计作品能够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它不但能够让立交变得更加具有美观以及使用上面的便捷性的特点。立交的坡面设计工作主要是使用坡面的各种装饰工作来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各种效果。坡面的各种装饰工作是围绕着一定区域来完成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我们在进行有关的横断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依照调整的土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各种数值才能够实现一定的美化效果,这样不但能够尽可能的实现美观方面的要求,还能够让我们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我们在实际的操作时候,要尽可能的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关的操作。

4 立交的绿化与美化工作

绿化是我们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在宏观以及微观两个层面实现较好的效果。立交的绿化工作需要将工作的重心放置在通过使用那些较为矮小的灌木丛以及大面积的草坪为主要的工具,从实际上的工程需要来看,那样的一些花草树木对于我们的路基以及路基的边坡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环境设计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环保系统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0-0036-01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系统正在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大幅增加环保投入的难得机遇,加强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节能降耗,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环境统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环境统计数据,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形势的变化,为环境管理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我国环境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环境统计管理机构不健全

现行的环境统计的管理体系是由中央到地方或部门管理环境统计的系统。我国现有的各级环境统计队伍均由当地环境保护局为主管部位,各级环境监测站或环境监测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逐级上报的过程。除国家级有专门的环境统计处、室外,下级单位很少有单独的机构、专职的环境统计人员进行环境统计工作。主要由各单位某处、室的1名或2名工作人员负责。基本上每人都是身兼数职,专职统计人员甚少,而且流动性比较大,人力资源明显不足。

1.2 环境统计基础投资少

环境统计是一项需要一定投入的事业,我国环境统计的总体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下级环境监测站在开展环境统计工作的过程中,工作量大,任务重,而且枯燥。统计工作经费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与2006年全国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现有的各级环境统计队伍面临的环境十分中尴尬。有的地市级环境统计人员连最起码的专用计算机没有,统计会审时没有最基本的专用电脑笔记本。

1.3 数据上报时间的延后

根据我国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每季度后15日前,由地市级技术支持单位直接将本季度统计数据上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按照此规定要求,很多地区均不能按其要求上报。其根本问题主要是个别生产企业由各种原因不能按时上报,影响地市级单位的汇总,不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当季情况,使其上报时间延后。由于上报时间的关系,数据审核严谨程度下降,数据偏差很大。

1.4 数据审核的障碍重重

随着我国对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环境统计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首先,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人员一般对企业现场情况了解较少,主要依靠企业自己报送数据,对企业填报内容难以进行有效审核。第二,被调查企业为了达到不交或少交排污费的目的,对其超量超标排污状况不如实填报。第三,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总量控制计划,统计排放量时围绕总量控制计划徘徊。

2 对策和建议

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三层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网络覆盖辽宁省14个市(州)、167个县(市、区),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减排综合数据库、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以及环境信息管理与应用协同工作平台,承担着环境监测、监控数据的传输、储存、分析和应用任务。所以普查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切实做好动态更新与环境统计工作,强化数据质量把关、严格数据审核,保证动态更新与环境统计工作真正反映实际排污状况,确保摸清、摸准基数,为“十二五”减排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保证“十二五”减排工作“有得减、完得成”。制定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成立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在环保局下发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和环境统计调点企业名单后,环保局立即组织减排、污普、统计人员开展核实、补充工作,确定动态更新调点企业名单,制定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与环境统计培训方案,按片所、分行业将调查企业分成小组,确立普查员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企业动态更新与环境统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数据的准确、真实。在对回收表格初审完毕后,对省、国控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由环保局业务科室、统计调查人员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现场核查小组,主要检查监测报告、原辅材料用量、生产产品产量等台账,同时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上门培训。“现场核查与实地培训相结合”一方面确保了此次污染源普查和环境统计数据准确性,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对填报环境报表的重视程度,确保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目前,营口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和环境统计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全面完成市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所有工业企业,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农业源及所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调查,普查员已完成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报表初审180家,环境统计80家。依据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和环境统计的要求,强化现场核查和督促检查,严格有关技术规定要求,严把数据质量关,保证录入时效性,做好更新调查和环境统计工作总结、成果分析、汇总上报和运用,积极服务于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3 结论

各地区环保局应该高度重视,落实环境统计审核制度和管理责任,认真做好环境统计工作。认真组织环境统计人员进行互审,审核人员严格核实各地区的环境统计数据,特别是加强对国、省重点监控企业及减排工程项目污染物种类及产生量、进出口浓度、排放量的核查、核实,核查结果及时反馈,县区及时修改,提高环境统计基础数据质量。环保局要加强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管理,根据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行业实际生产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从宏观上对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上一篇湖湘文化

下一篇鼠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