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侃侃而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侃侃而谈范文1

@地上有虫在走路:什么是电容器?

@学霸:度娘说,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阿罗有支彩色笔:好的,我表示看不明白……

@林夕木子o0:哈哈,你别说你是我们《求学》编辑部的。

@阿罗有支彩色笔:那么,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沉默的螺旋”吧!

@林夕木子o0:这是……

@维维宝贝007:要不我们聊聊量子纠缠吧!

@地上有虫在走路:我A感有人开始要发威了。

@不采蜂蜜的小蜜蜂啊:薛定谔的猫到底死了没有?

@我是搞笑段子手:懂不懂什么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维维宝贝007:我已经看到有人在网上百度了。

@地上有虫在走路:完全看不懂你们在说些什么,还能不能好好聊天啦?!

@林夕木子o0:难道以后我们都要一边百度一边聊天了吗?

@我是搞笑段子手:不,我没有百度,我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二)都来讲笑话吧

@阿罗有支彩色笔:说说你们最近遇到的搞笑的事情。

@我是搞笑段子手:昨天我和朋友去动物园看老虎,朋友不小心掉了下去,那场面要多吓人有多吓人,他当场就砸死了一只老虎,还有一只老虎吓得跑回了洞里……

@阿罗有支彩色笔:你这笑话太假了,说点真实的事情好吗?

@地上有虫在走路:上周末我喝多了,想打车回家,将滴滴快车选成了滴滴代驾。等那哥们来了,我们对望几十秒后,我问他:“你车呢?”他问我:“你车呢?”

@林夕木子o0:哈哈,叫你喝这么多!

@维维宝贝007:请大家仔细看这个“片”字,仔细看!认真看!像不像奥特曼打怪兽的姿势?

@不采蜂蜜的小蜜蜂啊:哈哈,还真像!

@阿罗有支彩色笔:你稿子看多了吧……

(三)中西结合

@求学小M:今天我学了几个有意思的成语。

@不采蜂蜜的小蜜蜂啊:快说来听听!

@求学小M:贪生pass、Book思议、半tour废……

@维维宝贝007:呵呵,你好无聊。

@不采蜂蜜的小蜜蜂啊:没有啊,我觉得挺好玩的。

@林夕木子o0:那我也来说一个,深藏blue。

@我是搞笑段子手:你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侃侃而谈范文2

1. 家中养金鱼。

金鱼常被称为风水鱼,可弥补家居风水上的缺陷,并令住宅充满活力与生机。但必须注意鱼缸大小须适中,周围不可堆放其他杂物,不能正对着灶台位,因为灶台位属火,与水相克,不能有死鱼,鱼缸上边不能摆放财神象。

2. 室内可摆放绿色植物。

如大厅内可摆放富贵竹、发财树等大叶常青植物,象征生机勃勃的美好意境,且制造氧气对居室有益。不必强求四季鲜花,但必须常绿常青,如有枯萎,则需更换,令居室保持活力。

3. 门窗应该做到常开常闭,令气势流动。

空气更新,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另外,大门门缝不可过大,免得泄财气。

4. 悬挂的镜子不宜太大。

如果屋小,则房间里的家具不宜过大,屋内悬挂的镜子要与家具保持平衡。

5. 不可乱用八卦镜、风铃等物品。

有些人家中喜用八卦镜、风铃等物,却不知道规律。所以,家中不可乱用这些物品,以免起到反作用,伤害身体。如有格局方面的不足,可请专业人士指点摆放。

不少读者对风水奥秘兴趣盎然,纷纷与我在微博上进行互动。上期我已经介绍了九看中的前五看:观天象、辨五行、观地形、承大气和辨方位,下面我们继续讲六到九看。

第六看:定吉位

阴阳宅的位置和方向的选择为风水地理中的点穴,风水师都是以阴阳宅为中心来推论周边的地理与方位。只有真穴正穴的穴位,才是风水地的灵气会聚之所,才能获得风水地的吉气。因此,想要赚钱的人就在财位放聚宝盆或是三帝钱(三帝钱就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钱币,简称“钱到家”),想要桃花运的就可以在主位摆桃花阵,想要健康长寿的就可在长生位摆寿山石的田黄或仙鹤。

第七看:择良时

古人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建造不同方位的阴阳宅,对人的兴衰祸福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古人都会参考旧历(农历)挑选好的时间去动土或开张。挑时间的学问也就是风水学中所谓的日课(有很多人为了小孩的出身时间与八字,就用剖腹生产的方式来抓时间,这也是一种日课),日课主要有造命、天星、河洛、斗首、奇门、六壬、演禽、紫白等门派。

第八看:按动线

在中国风水学里把从阴阳宅的穴位中心开始辐射到每个不同房间的路线叫做动线。动线的安排必须掌握居住者的方便性(在动线不好的办公室或家庭常常会在走路的时候撞到桌椅或是柜子)。最好的动线是会考虑到方向、采光、大小、尺寸、高低、颜色,房间、灶、床、门、家具等的内局选择安排,还有井、门楼、路、桥、洗手间、出水口等的外局设计与安排(例如动线一定要有迂回,不可以大门直通后门,这种屋型叫做一剑穿心屋,对屋主而言会漏财,建议可以加个屏风或是柜子挡在前后门之间)。

侃侃而谈范文3

关键词:低幼儿童;幼儿教育;特长教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早期教育理论的广泛普及,低幼儿童学习各种专长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在学习成绩这条独木桥上,不可能人人都名列前茅,因此,在技能培训上“另辟蹊径”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重视。舞蹈、体操、音乐、绘画、书法、棋类、计算机等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班令人眼花缭乱。一般来说,城市里幼儿园的儿童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各种特长,少则两三门,多则五六门,而且攀比之风也愈刮愈烈,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到节假日就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兴趣培训班之间。只是,早期的专长教育真的就能给孩子带来必然的好处?

一、是否需要培养儿童专长

虽然“教育从0岁开始”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对科学的早期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盲目进行所谓早期教育的不良情况。比较突出的就是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而忽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轻视其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所谓专长培养,往往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自作主张地决定将孩子朝什么方向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孩子练琴学画。其实,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或者孩子确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练琴学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孩子对练琴学画并无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本身虽有些喜好,但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很显然,这样的定向培养是不值得提倡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做法往往有害无益,其结果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原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陈南岗女士在谈到少年音乐教育的体会时说:“对学音乐的孩子不能只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全面的修养。与国外的琴童相比,我们的孩子童年时期在演奏技巧上要比他们成熟,我们的曲目也艰深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应该舞台实践的时候,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差距就拉大了。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力上。”

陈南岗认为,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起步早。孩子3~4岁就开始在父母的“棍棒”下练琴,几乎所有出色的孩子都挨过打,很多父母几乎是“全天候陪同”。而一般外国孩子在这一年龄段还到不了这个水平,他们相对晚一些,家长的“监督意识”也淡得多。就在人们盯着技术性问题不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乐感需要天生的成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这就要多听作品,中国孩子还应该从民族音乐、戏曲、曲艺、民歌当中吸取养分。

二、专长培训应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兴趣为先

有些小孩才两三岁,家长就急着找教师培训其钢琴。其实学钢琴的适宜年龄是4~5岁,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会使孩子的手指变形,最终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特长教育应该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为宗旨,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

特长培养必须有两个前提,即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因为学习每种艺术特长都有一个关键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强迫孩子学习太多东西,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如果以挫伤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为代价去学会一门技艺,那么这样的技艺不学也罢。对待特长教育,要有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不能把特长学习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也不能把特长当成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强心针”。

三、拒绝小学化,在游戏中进行专长学习

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小孩子在街上指着广告牌或者车站站牌念上面的字,而一旁的家长则兴奋不已,认为孩子对生字有兴趣,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机,然后给孩子报了“识字班”,每天背唐诗,规定学习几个汉字。结果,孩子没有对识字产生更大的兴趣,也没有认识更多的汉字,反而一看到字卡就哭。

其实儿童自出生起就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进行学习,由此获得经验并发展自己。刚开始,孩子主要是以这种自然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渴望变强烈,他们的确需要成人的引导教育。但家长“求早”“求快”的教育方式,却会打断孩子的自然学习,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教育效果。

事实上,儿童自然学习的方式非常有效,家长在给孩子实施教育时,要更多地结合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模拟他们的自然学习方式,给予他们接触大自然、听讲童话故事、进行玩耍游戏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经验,并发展学习能力。

四、让超常教育“绕道而行”

有些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这就让某些家长认定孩子是数学天才,要好好培养,于是赶紧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渐渐地,孩子的脸上少了天真的微笑,常常垂头丧气的,像个萎靡的“小老头儿”。有关调查表明,超常智力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九成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

但有近三成的家长把“正常”孩子当“神童”。其实孩子在不同时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孩子确实优于同龄孩子,那也可能是因为个体发展的快慢造成的。另外,超常教育其实不是早期教育,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超常教育往往是在早期教育获得成功后继续实施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育,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教育。家长应摒弃虚荣心,接受自己的“正常”孩子,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一步一步踏实地进行早期教育。

侃侃而谈范文4

关键词:FDI;碳排放;门槛效应;收入门槛;研发投入门槛;面板数据;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091-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来我国投资频繁,近年来环保呼声高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生态环境的多重影响效应逐渐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增加,根据BP统计,我国CO2排放量由1978年的15亿吨上升到2008年的69亿吨,增加了3.6倍。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碳强度高和能耗高的产品,承担了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全部CO2排放成本。

早期有观点认为发展中东道国更易成为跨国公司的“污染避难所”。越来越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FDI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改善东道国的环境状况。基于此种思路,部分学者对FDI与不同投资地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研究表明,当投资地在收入水平、人口因素、对外开放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时,FDI对环境的影响也明显不同。这表明,FDI对于东道国环境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东道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FDI与环境的关系也存在变化。

2009年底,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同时FDI持续高水平流入,FDI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回答这一问题,有待此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

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的研究较少,笔者将详细地总结以及梳理现有的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以分析可能存在门槛效应的传导机制。

在探讨FDI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中,Hoffman 等(2005)认为,在低收入国家,CO2排放水平影响了FDI进入;在中等收入国家,FDI流入导致了CO2排放增加;在高收入国家,没有发现FDI与CO2排放的因果关系。Song等(2008)在对中国省级区域FDI存量与多种污染物排放的关系研究时也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FDI与污染物排放关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上均表明,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收入门槛效应。

相应的FDI对于东道国技术溢出方面的研究中,FDI存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溢出途径。水平溢出方面,FDI的溢出效应通过外资企业员工向东道国企业流动实现,即技术外溢伴随着劳动力转移。李子豪等(2011)认为,技术影响渠道方面,FDI的人员流动效应的正面影响显著强于FDI的竞争、示范效应。垂直溢出方面,FDI的溢出效应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实现,如向下游供应高质量的投入品促进下游企业生产技术提高。同时相关实证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重要前提是投资地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与该地区的R&D投入密不可分。由文献分析可以推测,FDI对于东道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会随着当地吸收能力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即存在门槛效应。

此外,Weber等(2008)指出,2005年我国大约有1/3的CO2排放是出口导致的。Wang和Watson(2007)研究得出,2004年我国净出口导致23%的CO2排放,这主要是由于碳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上述研究均表明,外商来我国投资频繁,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增加。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基于不同省份收入水平以及研发投入的不同,考察了FDI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门槛效应。

四、结论与启示

1. 笔者使用1999―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了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收入门槛效应以及研发投入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FDI会增加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同时也存在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以及研发投入门槛效应。

2. 收入门槛效应的分析表明,在低收入阶段,FDI将促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外资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在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阶段,引入外资会更多地考虑环境问题,并且由于外资企业具有相对更好的节能减排措施,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研发投入门槛效应的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会显著地改善二氧化碳的排放,减排效果明显。但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减排效果降低也很显著。

3. 基于本文的结论,笔者做了以下思考:首先,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与此同时我国吸引外资规模逐渐扩大,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地方政府应该更好地改变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规制等。其次,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缓解外资引进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再次,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也有显著的研发投入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的省份,应该积极扩大环境保护相关的研发投入,加大财政支持,提升本地的研发水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参考文献:

[1]代迪尔,李子豪.外商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5).

[2]李晓钟,刘振宇.FDI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影响分析[J].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95-103.

[3]袁鹏,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11,(2):79-88.

[4]Ligang Song, Wing Thye Woo. China′s dilemma:Economic growth,the environment,and climate change[A].Environmental Politics[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8.

[5]Hoffmann R,Lee C G,Ramasamy B,et al. FDI and pollution:a granger causality test using panel dat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5,(3):311-317.

[6]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2):345-368.

[7]Grossman G M,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1.

[8]Matthews H S,Hendrickson C T,Weber C L. 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estimation boundar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16):5839-5842.

侃侃而谈范文5

 

关键词: 活动反思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个案研究

 

反思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其成分包括:1. 承认教育困境(educational dilemma)的存在;2. 在确认该情境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情境的相似性的基础上,对这种困境做出回答;3.对这种教学困境进行重构和重建;4.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以发现其结果和实质;5.检验所采用的预期和非预期的结果,对该方法作出评价。[1]而幼儿教师在进行活动反思时,要实现以上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无论对于在场的观摩者来说,还是对于幼儿教师本人来说,要说清楚并系统记录活动实施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疑具有极大地挑战性。这往往就是一个专家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活动点不同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常常忍不住问:幼儿教师的反思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可能揭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那些微妙而又充满教育理想的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幼儿教师面对和预期目标不一样时应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态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揭示幼儿教师在活动实施中所运用的实践性知识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活动反思的水平理论 

哈贝马斯(j.habermas)把人类社会生活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工作、沟通与权力。相应地人类的认识兴趣就有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种。[2]范梅南(m.van manen)以哈氏理论为基础,曾论述过教师反思的水平理论。[3]本文尝试以哈贝马斯理论和范梅南论述为基础来分析幼儿园活动实施中反思水平的理论框架。 

(一)技术性反思 

幼儿教师在技术性反思中,核心是试图寻找一种更经济、更有效的途径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对手段的强调和在意远远胜过对结果的价值追问。如果直接运用技术理性为认识论基础而产生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就能促进幼儿园课程发展。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从而显得这种知识必须以命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技术化的。对于反思者,希望自己的实践能够与研究发现一致,对幼儿的探究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实践性反思 

实践性反思则关注情境对于实践的意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知识的生产者,认为技术性反思中的每次选择,都是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具有价值承诺的诠释性框架中进行的。[4]此种反思需要分析和澄清课程行动中的经验、意义和假设。反思的聚焦点是教育经验的本质和质量。反思的对象不仅是外在于课程实践者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运用于实践,还重视对自身实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诠释。反思作为对不同教学观点在特定背景下的慎思,外部权威仍然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但是却需要和实际的教学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三)解放性反思 

解放性反思是慎思理性的最高水平,认为在课程实践中不仅承载着价值,而且这些价值由于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的原因而被扭曲,具有压迫性,从而主张教学反思在审视和解释所依据的价值系统和公平理念的基础上,必须批判意识形态,寻求揭示具压迫性和支配性的事务。并且要把批判性的意识付诸行动,课程实施的目的不在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实践者本身要具有自我决定性。实践者通过对行动情境,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意象和对习以为常教学假设的重建来进行经验的重建。[5] 

二、幼儿教师活动反思案例:只要说得有理就行 

最近,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阅读活动,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一开始,我让孩子们欣赏色彩鲜艳的故事封面:丛林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树旁有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这一画面令孩子们的眼睛为之一亮。我说:“小朋友们看了美丽的封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嚷开了。“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面对面的,在说什么呢?”“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经验,他们观察分析画面,想象一些故事情节,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理解远离了作品的原意。有的说:“乌鸦骗了狐狸,给它的肉是假的。”有的说:“狐狸要乌鸦做女王,所以乌鸦把肉送给狐狸吃。”还有的说:“狐狸肚子很饿,肉是向乌鸦要来吃的。”没有一个孩子能讲到:乌鸦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好话”而上当受骗的,

狐狸的那块肉是从乌鸦嘴里骗来的。而且,最后孩子们所表达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小雪(化名)说:“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会动脑筋,所以得到了那块肉。”小雨(化名)说:“我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善良,心好,自己舍不得吃,把肉让给了狐狸。”小晴(化名)说:“我想告诉狐狸和乌鸦,你们不要骗来骗去,应该自己去找吃的。”最后,孩子们也没有说到故事的主题上来。在活动结束前,我让孩子们讲故事,每个孩子都讲了自己所看懂的故事。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这个问题:在阅读活动中,孩子们所理解的故事情节远离了文学作品原意时,教师应该如何作出反应,是去顺应孩子,呵护他们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提升他们的经验呢?还是按部就班地追求原定的教学目标,把孩子的思路引向作品的主题呢? 

我想,我们所追求的应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价值,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不要太在意活动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应更多关注活动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发言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产生共鸣?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作家创作出来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孩子的思路引向“标准答案”,让孩子掌握“标准答案”。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教学哪还谈得上有创造性、有个性呢? 

争论是幼儿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事情,孩子们常常因为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努力阐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辩解,说服对方。在相互的讨论中,幼儿的独立,坚强和自信等个性品质能够充分得到锻炼。 

(以上是昆明市一所非常知名幼儿园的优秀幼儿教师的个人反思,其中小朋友均为化名,在此仅作学术研究上的探讨) 

三、基于哈贝马斯和范梅南理论基础的案例剖析 

针对m幼儿教师活动组织后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出m幼儿教师是一位善于捕捉活动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善于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设计问题。这种设计从课程目标的生成和预设层面来讲,该教师更多关注了生成目标和预设目标之间的平衡,即活动组织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正如作者在反思中提出的困惑:“在阅读活动中,孩子们所理解的故事情节远离了文学作品原意时,教师应该如何作出反应,是去顺应孩子,呵护他们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提升他们的经验呢?还是按部就班地追求原定的教学目标,把孩子的思路引向作品的主题呢?”这种反思回归到了幼儿教学的本质。使得反思的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哈贝马斯和范梅南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性和解放性反思层面来剖析m幼儿教师的活动反思,具体情况如下: 

(一)实践性反思:重视活动情境,关注幼儿表现 

m幼儿教师对活动情境的关注是其自身拥有的特点,从活动开始之前对阅读故事背景的交代,并且她的思考总是和特定的故事情节相联系,该教师喜欢通过前后“矛盾”的自问形式,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这种反思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该教师固有的内在教育理念。下面这个关于教学情境的描述,能够说明m幼儿教师的反思关注实践情境的特点。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经验,他们观察分析画面,想象一些故事情节,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理解远离了作品的原意……每个孩子都讲了自己所看懂的故事。”在以上的这段描述中,m幼儿教师更多用了“在整个活动中”、“在整个过程中”等简短句,试图再现当时的活动实践情境,并且该教师关注到了每一位幼儿的反应和表现,例如对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等等。 

(二)解放性反思:“以儿童发展为本”——关注价值 

m幼儿教师的反思中,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幼儿,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目标或者活动目标的实现和达到,而是关注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在价值观和信念的层面进行了反思,更着重幼儿自身的学习需要,更关注活动对幼儿创造性的促进和发展。例如,m幼儿教师在反思中提出:“我想,我们所追求的应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价值,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四、从m幼儿教师活动反思看其自身专业成长 

(一)在困惑中寻找平衡:m幼儿教师关注现实目标与教育理想 

m幼儿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提出了自己所面临的困惑,一方面,当面对孩子们的“想法”与预定目标之间出现冲突时,怎样实现平衡?怎样做出调整?这是需要幼儿教师做出关键选择的教学命题。同时,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讲,需要幼儿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来审

视特定情境下的教学事实。一方面,我们不仅要保护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又要在目标达成方面进行积极地提升。《乌鸦与狐狸》是一则寓言故事,本身它就有一定的哲理性。幼儿的讨论是建立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而进行的。作为幼儿教师,如果仅让幼儿去讨论,没有经验的提升,换句话说,没有让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那么,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幼儿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其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从m教师的角度来讲,她指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价值,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这个问题也折射出我们幼儿教师在预设目标的制定和考虑方面应当思考的问题,即预设目标的价值问题,这需要幼儿教师做出专业的价值判断。所以,如果幼儿教师在面对这样类似的困惑时,能适时掌握孩子的讨论过程,加以恰当的引导。提升幼儿对文学作品本身内涵的理解,这样就更有价值。 

(二)反思提升了m幼儿教师对活动内涵的解读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把“反思性思维”定义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 

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5]m幼儿教师的反思至少在文字层面既关注了活动组织的实施、活动情境、幼儿反应、活动目标的达成等因素,又关注了幼儿教育活动组织的理念: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当是怎么样的?这种对活动的再次解读,提升了活动实施主体对整个活动情境的内涵解读。在这个活动中,m幼儿教师试图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和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境之间做出适宜的平衡,这种平衡的思考源于她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再次审视。因此,该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需要我们的幼儿教师在活动组织中关注新情况、新情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m幼儿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自主性 

在m幼儿教师的反思中,很大程度上关注了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有时甚至关注了实现何种目标是有价值的这一问题)。这说明该教师对教学应该走向哪里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强烈的关注,而且这些对活动目标的反思都属于实践性的反思。也就是说,m幼儿教师所思考的不是外在于实践情境的专家(或自身)所指定的目标如何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探讨在特定的实践情境中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目标。这正是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之所在,对活动的价值走向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总之,活动反思使m幼儿教师的活动组织从关注实践本身转向了关注幼儿教育的本质。同时,这种反思又能进一步促进m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提升其专业的自主性,这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内在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辛涛. 教师反思研究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三期。 

[2]哈贝马斯. 认识与兴趣[m],郭官义,李黎,译。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van manen m .linking ways of knowing with ways of being practical [j].curriculum inquiry,1977,6(3):205-228. 

[4]赵明仁,陆春萍.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2月。 

侃侃而谈范文6

最神秘的地方

斯堪的纳维亚,世界上除了大西洋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那个人迹罕至的冰天雪地,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早就想去一探究竟,却没想到在从事时尚行业之后,受到北欧设计师品牌J.Lindeberg的邀请,来了一趟北欧到北极圈的时尚之旅。还在准备护照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浮想联翩,不知道能不能遇上古老的美人鱼,再和深海蓝鲸打个照面。当然,幻想归幻想,真正的行程显然更加有意思。

从哥本哈根出发,我飞向曾经也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全国人口不过五万人,没有任何陆地交通能到达。当飞机慢慢降落在Ilulissat机场,窗外也慢慢出现一片无边无际的冰海。是的,白色、蓝色、傻傻分不清楚。再次确认我的外套严丝合缝地扣上,我咽了口口水,战战兢兢走出候机厅。说真的,生性大条的我就算来到哥本哈根机场也没认真检查过保暖设备。基本上带着暖宝宝和大衣,应付时装周就够了。可是这一次,为的就是户外探险。当我第一步踏出门外,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礼赞身上这件J.Lindeberg的外套。防风,防水,足够厚,足以应付室外让我瞬间喉咙发紧的寒冷空气。之前一直心里悄悄嘀咕着当地人的防范过度,现在却感谢他们未雨绸缪。如果不是这几件颜色漂亮的外套,我大概已经冻成冰雕了吧……

入住旅馆,刚刚放下行李,默默欣赏了一下北欧极简风格的内部装潢,我就坐上了直升机,从空中看一番“绿岛”的美景。当地导游说了,冰山和冰川是那里最著名又最常见的地貌。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冰层,随着每一天的天气变化,幻化出无限风情。前一天看着像亚洲地图,呼的一阵风吹过,第二天就变成月球表面了。不止神奇,简直匪夷所思。我站在海边,伸出双臂,几乎就能摸到面前晶莹剔透的流冰。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在海平面上,天黑之后,还偶尔能看到极光,很多人大概都有种流泪的冲动。感动于大自然的奇幻美丽,也感动于能亲眼目睹如此画面的幸运。

从空中鸟瞰格陵兰,还能发现很多北欧人好玩的性格特征。之前看电影,很多个性十足的演员都来自冰雪世界。据导游介绍,这个小岛的居民就充满了创造的热情。虽然每年大多数时间他们都得和白色的冰雪打交道,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让他们比任何人都在乎个性。从上往下看,小镇里几乎没有相邻的两幢房子漆成同样颜色。蓝色房子边上铁定是红色或者黄色,反正一定不是蓝色。这让我想到了意大利的五渔村,只是这里还有北国的风光。和当地设计师的个性一样,必须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要么色彩鲜艳,要么剪裁特别,还必须兼顾保暖和其他实穿性。每所房子用的木料和装修的细节都取自自然,坚固并且精致。同样,当地设计师,比如J.Lindeberg,无论时装系列还是运动系列面料均来自全球高端面料供应商,而外观设计也传承了北欧设计精髓,打造出时尚与功能相结合的新一代成衣系列。

不同季节的格陵兰有着不同的风情,不同的体验。夏季的绿意婆娑,冬季的白雪皑皑。在冬季,除了无际的雪景还有很多新奇的运动项目值得体验。比如狗拉雪橇,十多只纯种哈士奇拉着雪橇在冰地上极速奔跑,雪橇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混着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

回到哥本哈根,我满脑子还是北极圈神奇的景象。二战时期留下的军事基地,以及一闪而过的捕鲸船,都来不及一一述说。我觉得我一定会再次回到这个岛屿。希望那时候,天还是一样的蓝,鲸鱼还能自由游逛,冰川也好好地漂浮在海上。

Tips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