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性 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而非鱼”,语文学科知识浩如烟海,想要依靠教师的传授来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作用。

一、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自主学习,即学习主体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监督学习过程、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节约课堂上没有必要浪费的环节和时间。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更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契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

1.创建和谐自由的师生关系是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更倾向于亲和力强的老师,而不是不苟言笑的老师。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开始厌倦这门学科的心理,这样的现象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因此,教师要勇于放下自己的老师“架子”,淡化角色意识,在学生面前,扮演着朋友、老师、家长的多元化角色。只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展开,才能够带领学生畅游在语文的海洋里。这样一来,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完成自主学习,学生才会积极地响应。

例如,在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因为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要把握好分寸,避免两个误区:一方面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全权接管,无法放手。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安排学生分别朗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由我担任旁白的朗读,与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朗读任务。这样一来,于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关键。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让学生独自学习,更何况还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现有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程度,为学生制定符合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让自主学习的难度处于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去达成,可以满足学生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教辅书、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和小英雄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们的预习做得十分充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异常丰富,学生们掌握的资料甚至比老师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遵循一如既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必要了,类似的环节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独立完成,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为课堂节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认同和表扬。

3.学生的主观努力是保证。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学科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心也从应付考试转向了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此外,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然,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首先,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只有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进行得有条不紊。其次,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完成日常积累。语文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字词句,都可以记下来学习和借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并且坚持下去。最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重拾信心,勇攀高峰,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根源并解决,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我的班级里,学生都会有这样一本“随笔”,上面记录着学生摘抄的名人名言、读后感、自己喜欢的诗句等等,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检查,以此来督促学生将好习惯坚持下去,为作文积累素材。同时,我会设置“最佳字迹奖”、“最佳设计奖”、“勤奋刻苦奖”等多个奖项,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优点放大,以此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大程度的进步。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犹如教步履蹒跚的孩子走路,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不断了解正在变化发展的课改观念、学生特点,并快速地进行吸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甘当敲门砖而倾尽全力!

参考文献: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2

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积累为基础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能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条理性,善于和外界交往并开始注重交往语言表达的技巧及条理性,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 篇,共1090 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 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 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二十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1)省编的主题学习丛书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2)订阅小学生拼音报和红领巾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其次是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再次是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俄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3

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理

新课标指出阅读行为属于智力含量很高的操作技能,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是要在单元“导读”、课文“预习”、“思考和练习”以及“知识短文”的合理穿插中,有计划地分布阅读的知识点和能力项目,有意传授科学的阅读理念。

例如,我在教《爬天都峰》一课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谈,从峭壁和深渊感受山路的危险,从对话和行动中领悟小姑娘和老爷爷探险的志趣,还抓住“在云彩上面”“挂”“发颤”围绕一个“险”字,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样学会语境定义,意会神摄。

再如,我教《坐井观天》一课时,立足“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能和人文价值,重点训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和“边读边体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一个飞遍地球每一个角落,饱览壮丽山川的小鸟和一个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的两个形象,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解,以读悟理,以读动情,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引入进入“得意者越乎语言,司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真正显示阅读课的本色,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到了中高年级,课堂上我都是围着学生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要解放儿童的口,使他们能说能问,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哪怕他们的发现在成人的眼里是那样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对保护学生的质颖精神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极为有利的。例如:我在讲《小英雄雨来》一课时,在同学们初知课文大意以后,我说:“请大家再读课文,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认真读哪一部分,并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或在旁边写上批注或写上你的新发现,可以独立阅读思考,也可以两个同桌商量,还可以四人小组合作。”接着,同学们就忙起来了,读读写写、画画圈圈,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第二部从“雨来怕柔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说明雨来是个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好孩子,可能他知道,有了知识就能战胜敌人。”有的同学站起来说:第二部分中的“吱扭、哐啷、咕咚咕咚、唔哩哇啦、咔啦这些相声词用得好。”有的说“我发现文中的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是照应的,第一部分写擅长游泳已经为最后一部分打下了基础……”有的同学提的问题更好,如:从世界地图上看我们的国土那么辽阔,而日本还没有我国的一个省大,那时他们为什么那么嚣张?并且深入我国内地?读了这一课,我又想起了那个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的事,这是为什么?

三、扩大阵地,自主阅读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求课内阅读,还要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迁移到将课堂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阵地,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巩固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讲《观潮》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找一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一些历史资料,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大部分同学拿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最多的有三页,甲说说,乙读读,这样不知不觉地就把全班同学带入了观潮的人群中,他们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使人好像看到了那“齐头并进的千万匹战马”听到了“震天动地的潮声”在以后学习《月光曲》、《草船借箭》等

课文时,也受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欣赏美文,学会阅读

阅读具有娱乐性,也有鉴赏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应将阅读和写作素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建立阅读心得,将优美的文段摘抄下来,早读时间反复吟诵感受,提高欣赏的能力。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优美文段的理解与欣赏,使他们慢慢积累,慢慢体会,以提高以后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要从小抓起,老师要多方面宣传阅读。老师空洞的讲阅读的好处是缺乏说服力的。应该进行示范朗读优美的名著片段并加以分析。使学生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阅读兴趣。老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要给学生推荐书目,讲解阅读的要领,体会名著的特点。

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现在世界上提倡终身学习,怎样学习保持竞争力?只有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不愿意阅读,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积极研究,灵活处理,不断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他们既要提高成绩,又要有阅读兴趣。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范文4

一、加强阅读,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1.落实好阅读的量

语言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据资料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可读的文章,总量不足50万字,这样的阅读量何以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不断拓宽学生读书的渠道,循序渐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让学生真正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强语言积累,便于对学生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握准阅读的质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文质兼备的书籍。好的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如何引导孩子们读好书,尤为关键。那些艺术品位高、故事性强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①适合儿童读的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诗歌散文等等,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②鼓励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作文选以及与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从阅读中培养兴趣。③指导学生勤翻阅科普类的工具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指导阅读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积累得益于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会受益终生。

(1)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中积极引导将课内学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及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阅读课中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品评体味;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玩味斟酌;对情感的体验解悟。

(2)精读与浏览相结合。精读的作品多数是与语文教材有关的文章。如《名家作品精选》、《小学生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中所选的文章,也包括篇幅不长的素有定评的作品。浏览是对一般读物较快地阅读,以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这些读物内容应该广泛些,不管是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科普,还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可以让学生阅读浏览。

(3)强化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纵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哪一位不在儿时就积累大量的诗文,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根基。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透彻,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殊不知越讲教学效率越低,其主要症结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可以采取以下3个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本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教师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

3)每学期补充8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4)建“源”为“库”,学会搜集整理资料。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主要内容的概括,人物个性的总结。或提炼深刻的道理,或摘录警言格句、精彩片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心得体会,为写作做好储蓄。②学做文摘卡片。课外阅读时,根据内容,择需摘录,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卡片:如语文知识、人物小传、成语出处、科普常识等等。作为资料储备起来,以便写作时选用。③学会剪贴。学生平时浏览报刊杂志,能汲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教会学生按目标剪辑,归类整理,剪贴成册,形成系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其原因是缺少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生活处处皆学问,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1.访中厚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讲出了多读书、多体验生活的道理。其中“行”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2.仿中学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语言总是在积累中模仿,在模仿中借鉴创新。生活中孩子处处在模仿,如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模仿老师,模仿父母。因此,多开展一些模仿性的表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1)仿秀表演。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笑星其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语言。学生在仿中练习了表达,在仿中积累了语言。

(2)仿家庭生活表演。家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场所。因此,经常组织学生演家庭生活剧:如何招待客人、怎样做客访友、怎样处理邻里关系等等。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为积累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观察善积

观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式,不会观察,就不会积累,也就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

(1)学会定向观察。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熟悉的人、物进行多方位、较全面、有系统地观察,如观察学校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观察家庭中小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规律。并及时把观察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出来或记录下来,为写作积聚丰厚的素材。

(2)坚持随机观察。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空间,要求学生凡遇到新奇的、有趣的、感触深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长期不断地坚持,这样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头脑中积累的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文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地积累语言。要使大脑的语文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勤练笔,使其像教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动机。着眼点有三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题目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

下一篇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