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哪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至哪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至哪天

冬至哪天范文1

耐寒性差的多肉植物有:

茸毛的多肉、锦晃星、绒针、明镜、紫牡丹、碰碰香、银月、毛海星、青渚莲、熊童子系列、兔耳系列、虎耳兰、玉树、昙花、三角柱、虎刺梅、虎尾兰、令箭荷花、蟹爪兰、芦荟、星美人、沙漠玫瑰、木麒麟、金琥及各种花色仙人球等。

耐寒性很强、不怕冷的多肉植物有:

胧月、冬美人、紫米粒、虹之玉、火祭、观音莲、黄丽、子持莲华、佛珠、珊瑚珠、紫珍珠、白牡丹、不死鸟、姬秋丽、姬星美人、八千代、筒叶花月、十二卷类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冬至哪天范文2

2022年小寒是在几月几号

公历:2022年1月5日 17点13分54秒 星期三

农历:辛丑(2021)年腊月初三

小寒的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的习俗

吃腊八粥

腊八节一般在小寒大寒之间,因此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用多种食材制作而成,这些食材大多都有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在以前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吃的蔬菜很少,黄芽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日蔬菜的匮乏,到了现在,即使是在冬天,人们也能吃到许多新鲜的蔬菜了。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从冬至开始,每天描一个笔画,等到八十一天过后,这一副九九消寒图就完成了。

吃糯米饭

冬至哪天范文3

12月25日不是耶稣诞生日

耶稣当然不是在12月25日降生,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尽管《圣经》和历史文献对没有清楚记载耶稣降生的具体日期,不过,我们通过《圣经》中的一些环境和事件描写,完全可以推出这个结论。

其一,按事实来讲,耶稣不可能在12月25日降生在伯利恒。伯利恒地处北纬31度42分,东经35度12分,12月25日的时候,伯利恒正处于冬季,气候寒冷多雨,这个时间,牧羊人一般会把羊群放在圈中,直到冬季过后,即次年3月底,才会在旷野牧放羊群,那个时间伯利恒的气温温暖、天气晴朗。而《路加福音》的记载却是,耶稣降生的那个夜晚,伯利恒之野地里却有牧养的人看守羊群。显然,耶稣降生那晚不可能是在冬季,也不可能是12月24日或25日。

其二,从推测来讲,耶稣也不应该出生在12月25日。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和养父约瑟本是加利利拿撒勒人,在伯利恒无亲无故,去那里还需要绕开犹太人不喜欢的撒玛利亚地区。事实上,他们去伯利恒是被迫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犹太地是罗马人的殖民地,罗马皇帝要求他所管理的人都报名上册。按道理讲,那个年代的冬天是不适合长途跋涉的,罗马皇帝没必要强迫犹太人报名上册的同时,又逼着他们必须在冬天做这件事情,故意激发这个本来就对他不满的民族更大的仇恨。

因此,不论从事实来看,还是从推测来讲,耶稣基督都不会出生在12月25日。但是,今天的我们恰恰选择这个不可能是耶稣降生的日子,来庆祝耶稣的降生,又有着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其实,不仅耶稣降生的具体日期我们不知道,甚至连耶稣降生在哪一年我们也不得而知。今天全球普遍使用的历法,就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开始的,我们将耶稣降生前的年代称为公元前,把耶稣降生后的年代称为公元后,比如今天是20xx年,其含义就是今年是耶稣降生后的第两千零一十四个年头。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以前的人们算错了,耶稣不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出生的日子应该在公元前5或6年。此外,耶稣复活的那一天,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以至于我们今天若想知道每年的复活节是哪天,需要通过一个冗长的公式去计算——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特别之处:那些非常重要的节日,或者没有具体而固定的日期,或者就是压根“文不对题”,选了一个不可能发生某件事情的日子来纪念那件事情。

为什么仍要过圣诞节?

冬至哪天范文4

佛教传入带来生日习俗

有学者考证,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开始于魏晋南北朝后期,那么这种习俗是如何发端的呢?

答案是,或许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源自印度的佛教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世礼仪中的很多风俗都来自佛教。而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传恰恰兴于魏晋时期。

佛教文化很重视诞辰日,很多佛教节日实际上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例如中国佛教最重要的节日――四月初八佛诞节,就是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此外还有正月初二弥勒圣诞,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三月十六准提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七月十三地藏菩萨圣诞,九月三十药师佛圣诞,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等。佛诞节的浴佛习俗,在魏晋南北朝前期就已盛行,到了唐宋以后,佛诞等宗教节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渐成为了一个传统节日。

这些佛教诞辰节日的流行,必然会对中国人的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古人或许会由此思考:佛祖的诞辰是四月初八,我的诞生日是哪天呢?佛祖生日要“浴佛”、“行像”,我的生日能不能也搞点特别的仪式呢?这种观念,很可能推动了中国人广泛接受过生日的习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效法佛祖和菩萨,带头把自己的生日也定为节日之后,社会大众对“生日”这种新民俗的认同就不可阻挡了。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在魏晋时期随着引入数字纪日与干支纪日并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纪日方法,而在民间自发产生了生日的习俗。又由此转而影响了佛教,人们以当时的历法回推佛祖的诞生日期,加以隆重的纪念。但无论怎样,佛教对于中国生日文化盛行的推动作用,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从全世界范围看,各种佛经对佛祖的诞生日期记载并不一致,在各地的流传情况也不尽相同,各地佛教徒据以推算佛祖诞生日期的历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实际上许多国家的佛教信众纪念佛祖诞辰的日期,与中国信众的并不在同一天。

不少经卷记载,佛祖诞生、悟道和涅,都是在五月的月圆之期。因此,南亚和东南亚各地普遍将公历5月的望日设为“卫塞”节,定为公众假期,在这一天隆重地纪念佛祖诞生。“卫塞”节一般在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

佛教信众也会给家庭里的老人和孩子过生日。在生日当天,他们会通过祈福、祈祷、诵经的方式向小孩和老人祝福。

道教的生日文化

道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宗教,也是流传至今的宗教中唯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经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距今至少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

在佛教的影响之下中国百姓接受了生日文化后,道教也吸收了生日这一文化因子。唐宋以后,道教陆续给老子、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神仙安排了生日,这些“圣诞日”也成了道教的重要节日,其传统的节日有老君圣诞、玉皇圣诞、吕祖圣诞等。老君圣诞即是道教教主老子的诞生日,相传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在这一天信众们会做道场以示纪念。

玉皇大帝的诞辰,相传是在丙午岁正月九日,后世道观就在此日进行纪念祭祀。吕祖诞辰即吕洞宾的生日,传说吕洞宾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天降白鹤诞生,于是道教信众常在此日办斋醮纪念。

此外,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的盛会,是为了纪念西王母诞辰时宴请诸仙的蟠桃盛会,三月十五日为张天师圣诞,十一月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十二月二十二日为王重阳圣诞。道教信众大多会在这些重要宗教人物的生日当天举行庆祝活动。

基督教的生日文化

基督教信众的孩子在出生后百天以及周岁时,有些地方会请牧师帮助祝福,还会讲成长的故事劝勉孩子,令他们坚定信仰,并祝他们身体健康。

基督教信众也会给老人过生日,同样也是请牧师祝福祈祷。如果要举行生日宴会,他们会在宴会上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感谢和爱,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生日宴会上,常常吹蜡烛、吃蛋糕,唱《祝你生日快乐》这支最有名的生日歌曲。

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是灵魂最容易被恶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当天,亲人朋友都会齐聚身边给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祈求好运、驱逐恶魔。而吹生日蜡烛是一种为生日助兴的习俗,这一习俗源于古希腊的月亮女神和狩猎之神阿尔特弥斯的崇拜者们。他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的时候,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又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要求一个心愿并且能够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那么他就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之前必唱的《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原来叫《早安》,是一首地道的苏格兰民歌,创作于1893年,后来成为了基督教信众庆祝生日时必唱的歌曲。

在基督教中,最重要的关于生日的节日就是圣诞节了。圣诞节又名基督集会、白色假日,是传说中的耶稣生日。在新教和天主教中,这一日期是每年的12月25日,不过在东正教里却是每年的1月7日。事实上,《圣经》里并未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乃是后人定的。今天,圣诞节已成为基督教影响的西方国家以及其它很多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法定假日之一。

冬至哪天范文5

早上7点,他准时醒过来,雷打不动。

吃过早餐,他会到健身房里跑步、游泳,狠狠地出上一身汗。

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当然,他不会忘记带上他的茶杯。他最喜欢泡茶,无论走到哪儿,随身总得带着自己泡的茶。

这两年,他除了做演员,最大的兴趣落在了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上。从开始的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孩子,到如今怎么逗孩子怎么教孩子……那个叫郭子诚的孩子,仿佛已经逐渐成为他生活的重心。

嗯,这一回我们说的是郭晓冬。

就等故事都经过

郭晓冬的故事是从沂蒙山下的一个农村开始的。这个在田间疯跑的乡下孩子,曾经也有过对未来的憧憬:“我以为我长大了,会成为一名老师!”

事与愿违,郭晓冬没有成为一名老师,反倒成了一个演员。这事儿,郭晓冬的父母至今都没想明白。然而对于儿子的选择,他们只是默默地支持。

都说英雄莫问出处。郭晓冬在农村里的那些日子,如今只能在泛黄的追忆中细数。曾经挖过下水道、清过淤泥和垃圾、打过深百米的井,也曾因为唱歌、跳舞、主持的特长被招进印刷厂里。晚上,躺在闷热的帆布大棚里,郭晓冬便吹着竹笛朝外看,那一片黑色的天空中,依稀有几颗星星点缀。就着这笛声,黑暗仿佛变得有了一点希望。

1992年,郭晓冬瞒着父母,拿着他在印刷厂工作时跟亲戚东拼西凑的1100元风险抵押金,鬼使神差地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夏令营。在这里,他看到了梦想的形状。他想成为一个演员,对,演员。

通向演员的路没有想象中平坦。连考电影学院两年,郭晓冬都没有考上。为了自己的梦想,郭晓冬留在北京当起了“北漂”。布拉德·皮特成名之前,在好莱坞做侍应生、司机,甚至在炸鸡店门口装扮成鸡……但比起郭晓冬的经历,还是差远了:他当过清洁工、建筑工、雕刻工,也当过邮递员、服务员,还走过穴、当过主持、唱过火锅城……后来谈及这些已然逝去的“北漂”日子,郭晓冬只是淡淡一句:“是不容易,但我心怀感激。”

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磨炼,郭晓冬比别人更珍惜每一次上镜的机会。他的敬业在圈内有口皆碑。有一回,他给杂志拍时尚大片,为了达到上佳的拍摄效果,他必须站在四米多高的台阶上完成指定动作。郭晓冬一脸轻松,场上的工作人员却紧张得直哆嗦。直到拍摄结束,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郭晓冬有恐高症,一上高处就头晕脚软。每每拍完一个动作,便有一群人围上前去扶他,让他不至于身子一歪摔下来。

说实在的,关于梦想成为演员这事儿,连郭晓冬自己也没弄明白。自己迷恋的,究竟是表演带给他体验各样人生的瘾,抑或是万千观众的掌声和欢呼?“走上这一行,仿佛是冥冥中就注定的。”郭晓冬说。

似曾相识就足够

置身演艺圈,谁不是为成名挤破了头,郭晓冬却偏偏是个异类,低调、慢热,好不容易成名了,还不想红得那么彻底。他的最大愿望,是“走在街上,别人看到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不知道我是谁”。

当然,也不是没有失落过。在跑龙套的那些年间,眼看着自己的同班同学一个个在圈子里崭露头角,自己却依然在一个个龙套角色里浮浮沉沉。回头数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里头有赵薇、陈坤、黄晓明……他们一个个相继走红时,郭晓冬还在为接不到戏苦恼万分;等到他们都成为演艺圈里的一哥一姐了,郭晓冬才刚刚尝到了第一次做主角的滋味。

那是《暖》里边的林井河——郭晓冬至今依然最难忘的角色。当导演霍建起邀请他出演电影《暖》男主角时,他的心里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机会不期而遇,惊的是怕自己辜负了导演的器重。但这种感觉只在一瞬间掠过,郭晓冬很快又陷入了纠结之中。他纠结的不是这个角色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而是该怎么把那一堆又一堆的台词背下来。做了主角,戏份多了,台词也就多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角色演好。以至于后来他一拿起剧本,就有了条件反射——总在心里默念:“千万别说错台词,千万别说错台词。”

再后来,《暖》从东京电影节上捧回了金麒麟大奖。这一次,郭晓冬终于声名鹊起。回国之后,有记者问,接下来你对自己的演员前景有什么更大的期许吗?郭晓冬想了想,说:“希望自己脚踏实地、好好演戏。”

如他所说,他一如既往地好好演戏。如今,郭晓冬的演艺道路风生水起。和国际级导演吴宇森合作的电影《剑雨》在影院热映一时;和胡军合作的电视剧《风语》成为2011年央视的开年大戏;2012年初,央视黄金档播出的《誓言今生》,更让他赢得“新谍战教父”的美誉;无数的影视邀约又一窝蜂地袭来……从一个跑龙套的,到如今如日中天,成为国内一线男星。郭晓冬仍旧很淡然。他还是那句老话:“我只想好好演戏。”

但当被问及哪天要是自己不想再演戏了,想要去干些什么,郭晓冬当即蹙了蹙眉头,一副很惊讶的表情:“不再演戏?我从来没有想过。嗯,从来没有。”

走在路上的幸福

如果要在演艺圈的一众男艺人里选好女婿,郭晓冬肯定能排在头三位。

不烟、不酒、不爱玩,性格温和待人亲切,但这等新好男人,还没听说闹出什么绯闻,郭晓冬便闪电结婚了,还是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时期。在这个时刻做这个选择,实在不像是演艺圈里的做派。但郭晓冬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自己对于幸福生活的最高追求。

要是在八卦杂志上瞅见郭晓冬,八成是被狗仔队拍到自己陪老婆程莉莎逛街的乖巧样了。不但管拎包,还给背大包小包的“战利品”。老婆买衣服,郭晓冬耐心当“参谋”;老婆看化妆品,郭晓冬认真研究各款化妆品的功效。这种“二十四孝”丈夫,确实不多见。说到和老婆的相处,郭晓冬就一个信条:“一般小事她说了算,大事我说了算。”说完他挠挠头,笑了:“但我们家里几乎没大事,呵呵。”

没有工作的时候,郭晓冬会把所有时间都交给家人。如今做了老爸,他的恋家情结越发严重。

“瞧!我儿子咬的!”郭晓冬忙不迭地卷起袖子,得意地把手臂上的红印展示给大伙儿看——这是他的宝贝儿子郭子诚留下的“作品”。每次一谈到儿子,郭晓冬都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宝宝会认人了,宝宝老爱吃手,宝宝今天的尿片是他换的,宝宝会认字了,宝宝今天又问了一个特古怪的问题……对他而言,2010年4月出生的儿子就是上天给他的礼物:“只要一想到他,所有的辛苦都会瞬间烟消云散。”

如今,让郭晓冬最骄傲的事,不是演了一个特别考演技的角色,而是“研发”出了逗宝宝开心的新方法。“我抱他的姿势很正确,他总是很舒服很享受的样子。”对于儿子的要求,郭晓冬只有一个:希望他是个正直、坚强的男子汉,是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郭晓冬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幸福不在路上,那一定是在路的尽头。”如今,郭晓冬的幸福就在路上,在他一步一步踩出来的脚印里。

郭晓冬的人生哲学

水一样的男人郭晓冬,自然成了大众情人。他的人生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依然不紧不慢,侃侃而谈。

关于“北漂”:“我当过清洁工、建筑工、雕刻工、邮递员、服务员、主持,还唱过火锅城、走过穴……我住在地下室里,曾经3天只靠一袋方便面过活……我很感谢这些经历,它们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在饰演角色时能有更多的人生体会,对表演十分有利。”

关于“跑龙套”:“成名之前我跑过很多龙套,我已经数不清自己饰演配角的具体次数了。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会认真地演好每一场戏,不论主角还是配角。《暖》这部电影,就像这个名字本身一样,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机会,给我打开了电影的大门。”

关于“新好男人”:“很多人说我是新好男人,说我不嗜烟酒,也不爱玩。我只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烟酒伤身,有百害而无一益。至于玩,我觉得当我工作结束后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回家陪家人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对我而言就是最有趣、最开心的事。”

上一篇对联知识

下一篇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