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数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63-64.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2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略).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3
一门课程的学习伊始,教师应该清晰谨慎地提出本课程可以给予学生的承诺与机会。例如,该课程将帮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他们发展何种类型的智力、体力、感情或社交能力?学习该门课程对于他们后续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对于他们日后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所以,第一堂课,最重要的不是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讲授环节,而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一个直接明了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学习《初等数论》(或课程)?要回答该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有清晰的理解,而且要能通过简洁、非专业的语言向未学习该门课程的同学解释清楚答案.对该问题的回答既有学科知识上的考虑,如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但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告诉学生该课程对于其自身日后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毕业求职以及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可能会起的作用。作为对问题的回答,第一个原因,基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考虑,教师给出答案:为了拿到学分,为了毕业,不得不学.而且结合课程性质,因为它是一门专业限选课,该门课程的成绩影响学分绩点,所以,要求同学不仅要考试通过,而且应该争取取得尽可能高的成绩.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接着,教师向全体同学展示新的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数论初步》,让学生明确,数论不仅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是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如果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同学应该要学习掌握数论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个同事问我,2.5除以0.8余数是几.因为他孩子做作业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孩子答案是1,老师说答案是0.1.请问余数到底是几?”.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思考,有的认为是0.1,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有的认为答案是1,因为小学生做除法时应该要先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余数是数论中的一个概念,而数论研究对象是整数,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该课程学习的第三重理由:作为数学教师,数学专业水平不高,不懂得一些数论的知识,教学工作就可能会犯错.接下来教师再提问第四个问题,什么样的整数能够被3整除?几乎所有的学生立刻能够说出答案:只要看这个整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教师接着问为什么有此结论?则所有的同学都安静下来.这时教师点明学习初等数论的第四个理由:帮助同学明白一些数学结论成立的道理.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些结论我知道、好用、会用”就可以了,何必要弄明白它为什么成立呢?教师回答:知道这些结论成立的道理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确信这些结论成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以此帮助我们去探寻更多好用的结论,如“什么样的数能被9、11、13、17…整除?”而且有些结论如果不知道它成立的原因容易忘记或者用错,但是明确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变成了理解性记忆,不仅记忆能更加深刻持久,而且不会觉得记忆相关结论是一个负担.最后教师结合上一学期《竞赛数学》课的学习点明第五个学习初等数论的原因: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竞赛辅导活动需要学习数论知识.虽然数学竞赛活动饱受批评,但那多是由于人们将竞赛活动过度功利化及竞赛开展的低龄化、竞赛培训范围的扩大化和培训形式的单一化所造成的,数学竞赛活动本身有其积极的教育价值.而数论问题题意简单、解答需要深入思考的特点决定了它用于培养和发现数学人才具有先天的优势.诚如大卫•希尔伯特所讲;“用以发现数学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第六个学习初等数论的理由是:通过人们对初等数论应用价值的研究,帮助大家加深对数学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数论没有多少应用价值,数学家研究它是因为数论问题有趣,是进行“思维体操”的材料,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论中的许多理论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在计算方法、代数编码、组合论等方面都广泛使用了初等数论范围内的许多研究成果;有文献报道,现在有些国家应用“孙子定理”来进行测距,用原根和指数来计算离散傅立叶变换等.此外,数论的许多比较深刻的研究成果也在近似分析、差集合、快速变换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现在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用离散量的计算去逼近连续量而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已成为可能.尤其是基于大数分解的RSA公开密钥体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数论和数学的认识。以上六条理由在轻松的气氛下既帮助学生明确了《初等数论》课程的学习意义,又告诉学生“学科知识对于课堂教学及数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数学课程对于未来从教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数论现展的一些特点。
二、介绍学科的发展简史
“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亨利•庞加莱).近年来,在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介绍该门学科的历史从浅的层次上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的层次上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门学科的研究问题、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该节课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数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分类,以发展的眼光看初等数论是如何形成、产生和发展的。在此既从古代人们对数论问题的零星、琐碎的研究,明确数论问题的解决和研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又要介绍高斯在数论的学科化、系统化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包括其划时代的著作《算术探讨》在完成之初被法国科学院拒绝出版的轶事也有其积极的教育价值。而正如前面回答“为什么学习初等数论”时给出的第六个答案所讲的,数论学科的现展已经使得该门学科不再仅仅是思维的体操,更慢慢成为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
三、明确学科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门学科总有其核心的研究对象或问题。在第一堂课上,即使学生难以一下子完全理解,教师也应该明确指出该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所以该节课第三个要讲授的内容是数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第一,要帮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整数,其最核心的概念是整除。初等数论的知识体系其实都是围绕整数和整除展开的。第二,数论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它内部产生的大量问题促进了数论学科的快速发展。加拿大数论专家RichardK。Guy教授曾编写了一本《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一书,该书在1981年首次出版时大约有150页,而1994年第二次再版时,将第一次出版后已解决了的问题删去,又将随后提出的新数论问题加入,这样一来,第二版书的页码增加到280页。第三点要着重说明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数学家在数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列举介绍一些简单而典型的学科问题。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皇后戴的皇冠”,而一些精彩有趣的数论问题则被喻为是皇冠上的明珠,熠熠发光。通过简单介绍费马大定理尤其是A•怀尔斯的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家解答数学问题的艰辛,以及数学家在证明费马大定理上所做的各种尝试和提出的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研究对数学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或许某个理论并没有解决它想要解决的问题,但可以在其它方面找到应用,正如费马大定理被喻为“生下金蛋的母鸡”一样;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及其证明原理帮助学生了解陈景润证明的“1+2”的含义,消除误解;通过介绍完全数、亲和数问题,帮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里蕴含的理与美。以上所有问题可以再次让学生体会数论问题的特点:题目本身简单易懂、富有趣味,许多数论难题甚至连小学生都能明白题意,可是要真正证明它,却可能需要数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解决。
四、帮助学生明确不足
一门学科或许是有趣的、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不足,则对于后面的主动学习无疑是有利的。该节课介绍的第四个内容是数学竞赛大纲中涉及的数论问题及要求。通过介绍数学竞赛大纲中涉及的数论内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尤其是通过请学生尝试思考解决一些中小学的典型数论竞赛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己在问题思考和解决上能力的不足,给本门课程的学习创造一个愤悱的状态。
五、明确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学习建议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4
1.教学内容对于音乐艺术类学生设置有偏差现阶段关于音乐艺术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国家发放的统计计算机教学使用教材,主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文字图形软件的处理,以及office软件的使用,网页的设计等方面,虽然这时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涉及并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部分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基本稍微了解一下,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学生对计算机掌握一些,但是所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而真正能熟练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由上面的叙述可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为教师进行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2.缺少实践应用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多学校采用纸上谈兵,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认为它是一门知识,而忽略了它同样是一项应用工具,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发生脱节,学习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只把计算机当成一门课程学习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门技能去应用。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评分大多也是来自老师的印象给分,这样体现不出学习的状况,也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而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虽然老师能进行大量的讲解,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3.专业特点不能体现艺术音乐类学生思维大多逻辑性较差,然而计算机的课程具有强的逻辑性,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要求对艺术类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况且计算机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到网络协议,字符等专业术语词汇较多,逻辑性较强,并且课程比较枯燥不生动,缺乏想象力。因此无法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了老师不停再讲,而学生却听不进去的局面。
4.课程构建的理念在构建课程中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有发散性思维,且善于创新,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不能在以老师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其次,要认识到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应该以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应该使课堂呈现立体,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于探索,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也决定学生的创新和应用的操作水平。所以,我们应当将重要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掌握大量的重点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创造力。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究
(一)内容上变革
首先,在设计课程上要考虑到音乐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以艺术类学科为核心,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音乐艺术类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需求,不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出发,注重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所以课程难度要进行调整,结合音乐类学生的特点,在一般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艺术类专业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独立探究,讨论,实践,由此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并且改变了一些教学内容,首先是设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模块,例如对个操作系统的了解以及基本的操作,还有就是讲述Office办公软件的特点以及操作使用,然后有设定一些稍微中等难度的模块,例如多媒体操作的基础应用主要是有关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管理以及制作;网络使用的基础知识。最后在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操作使用,例如Photoshop的使用主要是操作软件特点以及操作图形的处理转换,Flas的设计,以及网页设计制作。
(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也就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最后的成绩,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采用开放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office的时候,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能深刻快速的理解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独立探索,并且独立学习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应当把有意义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求知,标新立异,而不是在拘泥于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从知识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
(三)计算机的实践操作
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的另一种方法,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实践的环节中,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沟通,例如技术的指导,有创意的评价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能力,不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是以计算机这种形式进行彰显,而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学生操作的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学生以及努力的形式进行生成良性循环,而对于音乐类学生的主要放在基本操作类的培养。设置一些固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设置一些如简单的操作系统以输入法的测试以及Internet的使用以及简单操作,对相应office操作进行,对图形文字图片的插入以及混排,考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要求,评分等进行公开,表现给分的公平性,在试题中设计难度相当且类似的题目,随机抽取试题,当测试结束后,总结学生所需掌握的不足进行解答,达到强化知识,找出不足的目的,进而达到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分解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教学,并且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些首先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并且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软件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个软件需要什么用途,它的使用方法说明又是什么,使用技巧又是什么。作为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需要,例如在声乐类中的作曲,乐器的制作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进行设计,并且可以用电脑进行曲谱和声等效果的制作,还可以用计算机等进行音乐的歌唱,可以看到各种声乐的演唱以及技巧,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演。同样其它的专业和学科也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化,而是更加立体化,也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如学生歌唱比赛,计算机的知识竞赛,音乐和声演奏等多方面活动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来参与并设计这些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论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5
教育学指出,案例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抓手”,学生学习技能素养锤炼的有效“平台”。笔者以为,数学案例,不仅要成为教与学活动效果提升的有效“平台”,更要成为激发学习对象能动学习意识的重要“载体”。初中生在解析数学问题案例的过程中,其能动意识都是在建立良好积极的学习状态基础之上。通过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研析,可以发现,现行的教材内容以及案例,生动性更为显著,现实感更为丰满,趣味性更为浓厚,探究性更为明显。这些特性,为初中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有效树立,提供了有效条件。因此,数学案例应成为教师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动学习意识的有效“抓手”,充分挖掘数学案例所具有的生动情感因素,做好数学案例的设置工作,结合教材内容、主体实际和认知特点,设置生动、趣味、真实、贴切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改变对数学案例的“畏惧”思想,产生能动积极的学习意识,推进解析案例进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利用该知识点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通过设置“象棋比赛中,每局赢得2分,平各记1分,输记0分,现在知道四个算熟分数分别为180,169,178,187,计算参加比赛的选手人数”事例,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贴近的现实案例,为初中生展示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初中生保持积极情感探析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案例的生动特性,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动探析情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此促进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探析情感。
二、利用案例探究特性,培养初中生探究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学指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解题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知、解析和归纳数学案例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分析案例、解答问题和思考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经验,进行问题的探究分析实践活动。探究特性,是数学学科数学案例的根本特性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延伸数学案例教学的发展过程,放大数学案例的探究特性,组织和指导初中生根据问题的解答要求,开展问题条件内在关系、解决问题思路以及解答数学问题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探析活动,通过组织初中生探究、分析、解答、归纳等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实践能力。
三、放大案例多变特性,培养初中生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思维是学习探知数学学科知识的主要活动。案例具有学科知识概括性和集中性特点,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总是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转换解题的思维角度,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就可以找寻出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这就为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运用数学案例所具有的发散特性,善于创新和加工数学案例,设置和呈现不同形式或内容的数学案例,让初中生在开放性的数学案例解析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案例解答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解析问题活动,得到其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利用该案例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特性,进行案例创新,设计了变式问题,组织初中生进一步解析问题案例活动,学生在解析案例、探寻思路、归纳方法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深刻关联,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语
基础数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概念 例题 练习 初中数学
一、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A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二、多看一些例题
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子、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2.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
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3.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
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
三、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毕业论文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多做综合题。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四、如何对待考试
学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数学素质的好坏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功夫用在平时,考前不搞突击,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应该在平时就掌握好,考试前一天晚上不搞疲劳战,一定要休息好,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还要放下包袱,驱除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试卷上,认真分析,严密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