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1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13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Practice Ability
XIANG Changcheng, WEN Jun, CHEN Shiqiang, TANG Liming, FANG Zhua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 course content revolving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e basis, moderate calibe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atic course content and occupational demands, and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necessity of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s and specific measures, also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 in our school reformation,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1信息与计算科学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信息化处理的各个领域。由此学科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修养,还具有较丰富的计算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该类型人才受到社会各领域的欢迎,学生就业范围广泛。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2002年,隶属于理学院,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符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13年的办学实践中,理学院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学校转向应用型大学的需求等要求,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三次大的修订。2013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轮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并从2013级新生开始实施。新修改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2+1+1”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接受扎实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从而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际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2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修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以能力为核心,专业方向设置从社会和行业需求自身出发,突出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运筹与优化学科有机给合,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系统建模、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及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
实行“2+1+1”模式,第1~2学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3学年为专业教育阶段,第4学年为专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根据专业内涵和市场需求,设置“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开发”两个限选方向,并设置“信息处理拓展模块”和“软件开发技术拓展模块”两个任选课程模块,在第3~4学年实行按方向分流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获得个性发展。按照基础适度、口径适中、注重应用、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职业需求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专业方向课程实行“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来综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坚持传统考核方式的同时,增加成果性考核方式,将调研报告、项目/方案设计、论文刊物发表、专利发明、各类比赛获奖成果等纳入成绩认定范围,并计入相应学分。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在实习基地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骨干工程师为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由学院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2.2改革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以建立创新性应用型大学为出发点,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能力;综合型试验平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研究性试验平台,培养学生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改革主体思想见图1:
图1一体化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4.36%实验课程共19门,其中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17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89.47%。
2.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改革教学方法,创造研究条件,选择部分课程(数学模型、智能优化算法等)进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其中创新是关键和核心。只有教师自身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摸索出真正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需求、具有时代气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营造出引导型教学的条件和气氛,其核心是把“教师要讲什么”变成“学生能干什么”。
主张“教无定法”,但最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经过质疑、判断、比较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获得结论的方法,才不失为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好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2.4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
在巨大的就业市场的压力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仅仅靠上面的实践环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外给学生提供平台。我们构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此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就业、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以“面向行业就业,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构建以“学科赛事、项目驱动、seminar课程,创业工作室”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四大平台建设如图3所示。
(1)学科竞赛平台建设:建立学科竞赛的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协会组织,为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定规划、协调实施。建立各学科赛事的教练组、评价体系,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学科竞赛主要有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数据挖掘竞赛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项目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检查、结题工作。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论文、专利转化工作。通过创新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论文撰写的能力。
(3)seminar研讨平台建设: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选取部分课程进行研讨课程学习,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通过研讨课程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宽学生了解科研前言的视野。
(4)创业工作室平台建设:针对学生就业口径,设计创业工作室平台,结合企业需求,根据学生创新兴趣,成立创业工作室平台。该平台由大学生创新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教师提供指导。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的迫切需求,联合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工作平台。
3湖北民族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改革后建设效果
3.1学生能力的提高
(1)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方向多元。在专业改革之前,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主要就业方向为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大于75%。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进行改革后,近2年学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5%左右,从事软件行业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才45%左右,考研升学率为20%左右,并且25%左右的同学进入到专业数据公司、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大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工作。
(2)学生创新成果显著:2011-2014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走出了自己新的路子,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效。数学建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奖项51项。3D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以上奖项47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省级8项,校级30项。学生公开24篇、软件著作权4项。
图3大学生创新基地改革四大平台体系
(3)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过去学生从事毕业论文主要集中在简单系统开发、网站建设等方向。通过专业方向设置改革与优化,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结合指导教师课题、企业实际需求等开展研究。现在大部分学生除了从事系统开发的毕业选题外,大部分同学开始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课题。2年来,该专业毕业论文获得显著提高,获得校级优秀学士论文20篇,省级优秀优秀学士学位论文8篇。
3.2教师素质的改观
(1)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现代教育观。我院以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改革,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符合专业改革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我院教师逐渐由封闭单一化的教育向开放多元化的教育转变,由知识传授型教育向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迈进。
(2)拓展了知识结构,丰富了知识域面。我院教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优化知识结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同学们起到了带头作用。
3.3理学院整体风尚的提高
我院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死板,只注重做题、考试。如今的理学院在专业改革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监督,努力申请创新项目,带领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之间既互相帮助又互相竞争,积极创新,勇于拼搏,提高能力。我院培养的人才越来越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JYZ02)资助
参考文献
[1]杜守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型实验室设计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178-179,186.
[2]马国春,詹士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其对本专业建设的启发――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学),2014.4:65-68.
[3]赵昕,王淑玲,皇甫艳.普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22-23.
[4]葛焰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68-269.
[5]赵德平,,马龙.浅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51-252.
[6]袁权龙,詹再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与权重的设置[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30-133.
[7]赵艳芹,王光辉,付喜辉,孙昌立,张兴华.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2-23.
[8]宋初一,姜静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34-736.
[9]王光辉,赵艳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9-20.
[10]丰雪,李波,张永祥,吕振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55-458.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2
公司规模:本公司位于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公司成立于xx年9月.占地23750平方米.从业人员约400人.本公司是由日本中央发条株式会社(80%)和昆山六三机械工业有限公司(20%)共同投资900万usd兴办.本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用控制线缆:包括门锁线缆,开启线缆,窗户控制器线缆,停车制动器线缆.本公司生产线主要分dl线(短线)和openner线(长线).dl线又分open线和lock线.公司已由最初的1条dl线(包括1条open线和1条lock线),发展到今天的4条dl线和2条openner线.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
工作业绩:本人从事工作以来,除了日常设备维护与管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外,主要负责了第三、四条dl线和openner2线的投产准备工作(主要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投产新产品的试生产)并分别于xx年6月和12月顺利投产.
工作心得:本人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也悟到了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你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如我学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电气知识这些是必须知道的,因为在日常工作中要处处用到.但我要想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这些知识只是知道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精通.做为生产技术,在我们公司来说就是设备方面的权威,若没有扎实的机械知识,在这方面你怎能服人那?遇到设备问题怎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呢?
2.学好一门外语是你增加工资的资本.学我们机电这一行的,也就是理科生,不注重外语的学习,只要是考试能通过就可以了,而没有想到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你在一外资企业工作,不会一门外语是行不通的,不会外语,你就无法和老板交流,沟通.你只能闷着头的干(和一个哑巴没有什么区别).干了什么?干的怎么样?老板根本不知道,那他怎么认可你呢?你在这个公司又怎么发展那?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弱势群体 成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大学生弱势群体除具有大学生群体一般的特征外,还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存在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产生影响,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校、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其形成相对弱势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等。
经济弱势群体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是高校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学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近些年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来自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心理弱势群体的“弱势”集中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因此引起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自身不够努力,有的是由于学习上的偏科、基础差等导致的。此外,由于经济弱势而导致相应的学习弱势的学生数量在高校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行为弱势群体是指违犯校纪校规而受处分的学生或因自身有关行为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的学生。如考试作弊受处分的学生、与同学打架受处分的学生、社会交际能力欠缺的学生等都属于行为弱势群体。
以上四种弱势群体,在很多情况下是互相兼容的,经济弱势群体和心理弱势群体是高校弱势群体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弱势群体的学生由于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弱势、学习弱势和行为弱势。我们在平时尤其应关注和重视这类学生弱势群体。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所遇到的新课题。目前,各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许多是从政策的层面出发的,其中也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如强调社会力量和个人支持等,但直接研究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较少。
大学生弱势群体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应当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起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平台、以社会为保障的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合力,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
第一,要从“奖、贷、助、补、减”入手,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绿色通道”等资助体系。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开拓工作思路,拓展社会助学项目,创新助学方式。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面试;技巧
面试是通过交谈、问答、场景考察等方式对应试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面视能够直观全面地反映应聘者的各方面情况,因此,面试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必要手段。许多大学生能顺利通过笔试,但对于面试,由于经历较少,缺乏经验,常常不知如何应对,有的甚至因面试失败功亏一篑。
一、做足准备是面试成功的基础
1.对所应聘单位的了解。求职者对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对应聘岗位职责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该了解当天对你进行面试的考官的有关情况以及面试的方式、过程和时间安排,索取可能提供给你的任何资料。
2.对自我特长的分析。求职者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确定与自己的个性兴趣相符的工作环境,熟悉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面试前要准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包括本人的长处、特点,具备了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胜任应聘岗位的能力等。
3.相关资料的准备。面试时要带一份招聘单位的有关资料,以备随时查阅;要带上一份自荐书,考官通常都会就申请表上的资料发问,自荐书不单可以准确地回答一些问题,也能避免使自己忘了所填报的资料而陷入尴尬;要准备你写过的文章、报告计划书以及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复印件或原件。
二、调整心态是面试成功的重要条件
1.树立信心,克服自卑。一个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在择业面试中,一般求职者会担心自己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不能取胜,担心自己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担心考官提问的问题刁钻,自己回答不了。针对这些自卑情绪,求职者要树立信心。信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起码条件和必备条件。
2.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对大学生来说,必须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面试难免会出现失误,正确地看待面试,即使失误,也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气馁。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很少一次成功,事先有了万一失败的准备,心里就会自然放松,就可以正常发挥水平。
3.确立主体意识,克服怯场心理。怯场是指求职者在面试中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知识、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影响自己原有能力发挥的心理现象。怯场往往是担心、害怕的结果。求职者要克服怯场心理,确立主体意识,心理上处在与他平等的地位,与考官见面自然就不会胆怯了。
三、注重礼仪是面试成功的重要环节
能否取得面试成功,除了取决于求职者的学习成绩、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外,得体的言止及仪表也是十分重要的。
1.修饰仪表,注重形象。穿着打扮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仪表往往影响招聘方对你的第一印象。面试前应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给人以整洁、大方、朝气蓬勃的感觉。头发要梳齐,领带要系正,皮鞋要装要整洁。女同学化妆不要太浓,忌穿金戴银。要注意面试前最好不要吃气味很浓的食物。
2.提前到达,以示诚意。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让考官等你。最好是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示求职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利于自己的心态,做一些简单的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如果实在因故迟到,要道歉并说明原因,征得对方的谅解。
3.文明礼貌,展示修养。到了应试地点,应先轻声敲门,得到许可后再进去,并主动向在场的各位考官主动招呼、问好,然后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在招聘方没有请你坐下来时,不要急于坐下。让你坐下时,应表示谢意,在主试人指定的位置上坐下,保持良好的坐姿。
4.注意倾听,适时作答。在对方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时候点头表示同意,并适时说些简短而肯定对方的话,如果招聘方提出很多问题,要逐一回答。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插话,眼睛要适时地注视对方,不可东张西望,不要不停地看手表或室内摆设。
四、锤炼语言是面试成功的必要保证
面试同其他社会交往一样,是用语言表达思维,进行相互沟通的社会行为,所以社会认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求职面试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语言习惯。在交谈中,最好用普通话。声音要自然,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难易度以及对方注意力情况调节语速。音量适中,以让别人听清楚为宜。语调要高低和谐,语句要断续有致,讲话要声情并茂,情真辞切,以便引起听者的兴趣,促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
2.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面试是正式严肃的场合,但适当使用幽默语言,能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优雅气质和从容风度。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的语言往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化险为夷。
3.尽量少用太生僻的专业术语。毕业生在面试时涉及自己所学专业,往往愿意借助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来几句外语,以显示自己知识渊博,这样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因为参加招聘的人员的水平和专业都不尽相同,如果措词生僻而使内容不易理解,不仅达不到谈话的目的,还会使听者产生反感。
五、机智作答是面试成功的关键所在
1.确认提问,忌答非所问。面试时,招聘方会向应试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试者应根据提问,做出回答。面试中若考官提出的问题过大,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求职者对问题的意思不太明白时,可将问题重复一遍。对不太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先搞清楚再作回答,以免答非所问。
2.把握重点,条理清楚。应试者在确认提问内容以后,回答问题时要把握重点,简明扼要。一般情况下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中心意思表达清楚,然后再作叙述和论证,这样可以让考官产生种条理清楚、有理有据、简洁明了的感觉,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
3.实事求是,忌不懂装懂。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反倒会给对方留下诚实的好印象。面试中遇到自己不懂,不知、不会的问题时,就应该坦诚地回答:“很抱歉,这个问题我没有思考过,不会回答。”既不要回避,更不要不懂装懂,否则,招聘者进一步发问,情况会更糟。
4.冷静机智、巧破难关。求职面试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难题和怪题。招聘方故意提出不礼貌或令人难堪的问题,其意在于“重创”应试者,考察你的“适应性”和“应变性”。面试者听了问题之后灰心、生气、羞愧,就中了对方的圈套。你若反唇相讥,恶语相对就大错特错了。一定要沉着冷静,巧妙应对。
5.礼貌致谢,及时总结。在接到正式面试结果通知以前,应向某一具体负责人打电话或写信,感谢他为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感谢为你提供面试机会同时表示对应聘岗位的极大兴趣,希望早日能听到对方的回音,能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具体的贡献。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礼貌也是为自己再争取机会。面试结束后,应该及时地对本次面试进行回顾和总结,尽量回顾面试的过程和细节,找出失误的地方,对面试中遇到的难题重新考虑一下,如果下一次遇到,该如何更好地回答。万一通知落选也应该虚心地向招聘者请教有哪些欠缺。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落选,以便今后改进。(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5
摘 要:为了加快我国电动汽车高效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 2013 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电车大赛(简称 FSEC)。西华大学纯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是首次参赛的国内十支电动方程式车队之一。本文以西华大学16届纯电动方程式赛车为例,对FSEC赛车的设计方法及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纯电动赛车的结构特点,对FSEC赛车的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进行了一一布置和分析。
关键词:FSEC赛车;设计;过程分析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由各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组队参加。FSEC要求各⑷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自行设计和制造方程式类型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并携该车参加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赛道尺寸及比赛规则的要求首先从电动机和电池的选择入手。考虑赛车的最高形式速度,加速性能及续航时间选择合适的电机和设计满足比赛要求的电池系统。在选择好电机和电池后,赛车的底盘设计与燃油式赛车的底盘设计类似,分为车架,车身,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同时结合电动汽车的特点完成整车控制系统及整车布线的设计与布置。
1、纯电动赛车的设计概述:
1.1总体设计要求:
赛车必须在加速、制动和操控性方面具有非常优异的表现,同时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顺利完成规则中提及的及比赛现场进行的所有项目。赛车必须注意驾驶时的安全问题。设计制造过程中也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1.2总体设计目标:
通过分析往年FSEC赛车在比赛时采集的数据以及赛道特性可以发现: FSEC 赛道属于低速多弯赛道,并且对赛车的弯道性能以及出弯加速性能要求较高。因此赛车的设计目标之一是通过电池箱及电机的布局,实现理想的重量分布以及合适的轴距。使重量更向后集中于车辆后轴并尽可能地降低了赛车重心,从而保证前轴灵敏的转向响应,以及后轮在出弯时出色的加速表现。其余设计目标主要为一下几点:75m直线加速时间不超过10s;动力系统能为赛车提供至少整个耐久赛的动力;设计中赛车成本也必须有相关的考虑。赛车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关实验。主要的测试项目包括直线加速,侧向速度skid―Pad测试,最小转弯半径,赛车续航能力等。
2、全车结构:
2.1动力总成及传动系统:
主要部件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机散热机构、减速驱动轴、差速器基座、链轮/皮带轮、差速器轴承、差速器、万向节、保护罩和连接紧固装置等。
2.2车架及车身:
主要包括:主环、前环、主环前撑、前隔板、侧边防撞结构、肩带安装杆、电池箱链接、驱动系统保护结构、前后定风翼和扩散器等。
2.3悬架车轮及转向系统:
主要包括:弹性元件、减震装置、导向机构、横向稳定器、车毂、车辋、车辐、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等。
2.4制动系统:
主要包括:制动踏板机构、制动传动装置和制动器。
2.5整车电气部分:
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整车线速、绝缘检测装置、各类传感器、继电器、各式开关、制动灯和仪表盘等。
2.6其他:
主要包括:座椅、安全带、防火墙、车架车身涂装和防护罩等。
3赛车设计的基本流程:
3.1基准目标的设定:
基准目标是制作车辆的直接目标,将其分解为各个单元和部件的设计目标。即:制定如何完成各个单元和部件的功能、重量、成本等设计目标的方案。制定基准目标前应进行必要信息的收集。尽可能地详细调查车辆的规格、结构、质量、各种性能以及比赛成绩(外形设计、车检、75m加速、制动性能、耐久性、成本报告、营销报告、噪声等)。通过研究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原因设定出基准目标。
在基准目标的设定阶段有很多性能要素还未正式定下来,这时需要对性能要素进行假设,或者使用上次参赛时车辆的重量及重心位置等进行假设以使其符合基准目标。需要事先设定的要素:①质量。②重心位置。③轮距。④轴距。⑤电机形式、位置、重量及输出功率。⑥变速器的形式位置。⑦转向齿轮比、转向盘半径。⑧驾驶座的位置、加速踏板、制动踏板的位置。⑨电池箱的位置和电池总容量。⑩车架的大概构造。
3.2绘制总布置草图
通过CATIA等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出赛车的整体三维模型。在此之前要设计确定出各总成及部件的外形和尺寸,完成各总成及部件的三维建模。通过对赛车进行整体装配确认各部件之间不存在干涉情况。如果存在干涉情况,相关设计人员应及时进行协调并更改设计解决干涉问题。通过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性能要素。以便较准确地确定赛车其他部件的相关关键参数。
3.3各零件具体设计及校核:
通过前期确定的关键参数,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零部件的具体设计及校核。使用建模工具UG、CATIA和CAD等常用的机械设计或模具打造的模拟软件,完成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完成三维建模后,对于本身承受外力较大的零部件我们应使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校核。
3.4零件加工及装配:
零部件初步设计好后还应充分考虑加工的可行性,本着不影响零部件功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在加工前应完成对应工程图及装配图的出图。零部件加工完后应对应工程图及装配图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应及时返工。
4赛车各系统设计:
西华大学纯电动式方程式赛车采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电机后置后驱的布置方式。电池箱内置位于车架主环后。
4.1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
常用的充电电池有铅酸电池、钠硫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及软包电池。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上一般使用的是锂电池或软包电池。2016赛季西华大学电车队选用三星2500mAH,放电倍率达10C的18650电池。电池在满足赛车对大电流需求的同时,其高强度的单体外壳还能为高压电池组的安全提供保障。电池箱还应配湎喽杂Φ牡绯毓芾硐低场J凳本准的检测电池状态,保障高压电池组的安全,在合理管理电池能量的同时使电池内部与外部整车进行信息交互。其装配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电池过快衰减,延迟电池组整体寿命。
4.2驱动电机及整车控制系统:
赛车电机的选择需要考虑赛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并根据电机峰值功率的持续时间、控制响应时间、扭矩及调速范围等条件。选用合适的电机,还应为电机设计冷却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的芯片国内外普遍应用飞思卡尔芯片。西华大学电车队采用四层PCB板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采用双核16位飞思卡尔M9S12XS128作为主控芯片,自助设计嵌入式整车控制系统,实现对整车可靠、高效、精准的控制。
4.3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的设计从解读轮胎开始。通过建立的轮胎模型,对轮胎不同载荷、不同胎压下的横向及纵向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优化悬架几何保证赛车在出弯时两侧后轮同时工作在理想的轮胎外倾角下,配合底部扩散器,确保出弯时更快的加速。悬架对硬点有很高的精度要求,所以悬架的夹具设计应避免由于悬架硬点附近车架焊接变形造成的误差。其他关键零件如立柱、轮毂,摇臂应运用CAE软件进行校核和优化。最后,悬架设计离不开实车调校,应安装相应的传感器为悬架的调校测试提供准确的数据。
4.4转向系统
针对转向系统方案的确定,赛车的转向机构转向梯形前置,转向拉杆横置,转向机构为齿轮齿条。由于在连接转向节臂、横拉杆以及齿条机构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在转向梯形后置的状态下,当车辆转弯时,来自转向轮的力将会影响整个转向系统,这将对其操控性产生一定不良的影响。
4.5制动系统
设计制动器时不仅要考虑诸如制动距离长短等物理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机系统的协调配合,例如车辆能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减速等问题。赛车由于制动情况频繁,所以就需要制动器在频繁的工作状态下也能确保瞬间产生稳定、足够的摩擦力,这时需要解决关于制动散热等问题,一般采用盘式制动器。
5结语:
本文主要是作为一名正式参赛队员对所学的汽车设计知识及赛车设计制造过程的总结。从赛车的总体设计要求,基准目标的设定,到赛车各系统的介绍和各系统设计原理简述,本文皆做了全面的探讨。作者希望本文对其他后续参赛者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习成绩范文6
[关键词]教师领导力;大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
[中图分类号]G451;C933.4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2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全新阶段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师在高等教育变革浪潮中需要积极发展其领导力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首先,高等教育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角色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启发者、服务者和合作者转变,要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更加全面有效地展示其领导力水平。其次,在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越来越凸显出其独特性和开放性,讨厌墨守成规,他们对传统的教师权威形成了挑战。高等教育的特点也强调个体价值观、行为和能力的多元化,在团队多元化的情境下,教师作为教育情境中的领导者,其领导力和领导艺术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概念。相较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心智和较为完整的自我概念,成为一个自主思考和行动的个体,这就为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最后,高等教育强调大学生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包括团队合作技能和领导技能的各种社会技能,大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经常以团队的方式来授课,如分组讨论、分担任务等。在这种新的教育情境下,传统的教学效率和效能已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探索高等教育新情境下教师的领导力,探索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近来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讨论的一个热点,教师领导力被认为是教师适应高等教育变革新形势的一种重要能力。本文拟在揭示教师领导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三个角度来探讨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并就如何提升教师领导力以提高大学生学习成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教师领导力的内涵
传统观点强调领导力是领导者影响他人去达到团队共同目标的能力,认为领导力是“让其他人理解和同意如何必须去做什么和如何有效地去做的过程,以及促进个人和集体努力去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1];也有学者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影响、鼓动和促使其他人奉献于组织的效能和成功的能力[2];还有学者认为,领导力强调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领导者必须为团队寻找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并激励团队成员共同为组织愿景和目标而行动[3]。领导者通常通过设置吸引人的愿景或目标,同时辅以技能的训练和过程的督导,一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团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获得团队成功[1]。因此,领导力的开发和培训已经成为各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手段。
学界对教师领导力的关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有研究者将教师领导力定义为“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下,通过个人或集体努力去影响他们同事、校长以及其他教育学术共同体中的个体来提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4]。可见,与传统的领导力定义类似,教师领导力也强调其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强调其是影响他人而共同行动的过程。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运用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道德、人格、魅力等对学校不同群体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力。[5]这一界定强调了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影响他人的过程,但是忽略了教师领导力的目标,同时也对领导力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模糊定义。综合来看,教师领导力就是教师利用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去影响教学活动中的相关者,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能的能力和影响过程。
学界对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虽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也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但综观目前学界关于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目前相关研究关注更多的是教师领导力的定义,而对于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建立过程和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的关注却很少。其次,目前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关注校长在学校范围内对教师的领导和管理,而不是直接针对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的影响。再次,目前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更多聚焦于那些已经建立了教师领导力的学校,而对那些尚未开展该项目的学校却没有关注[6]。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尚未意识到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也没有制订提高教师领导力研究的相关项目或相应的规划,具体实践更是微不足道。
基于上述不足,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揭示教师领导力内涵的基础上,从三个视角探讨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第二,提出在中国建立、开发和培训教师领导力项目的对策建议,以使教师领导力研究在中国能够受到重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教师的领导力水平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结合现有领导力理论,本文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揭示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见图1):一是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学习模仿过程来实现教师领导力的有效性;二是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教师通过展现其高强度的社会交换的领导行为来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回报感,从而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自身成绩的提高;三是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感来促使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1.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
社会学习理论是解释领导力及其效能的主流理论,其基本逻辑是:个体通过观察和直接体验来进行学习[7],领导者常常被视为团队的榜样,追随者在对领导者的观察和与领导者互动中对领导者进行学习,从而使领导者能够有效影响追随者去达到共同目标。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榜样的作用通过4个过程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即注意过程、保持阶段、模仿过程和强化过程。[7]学生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榜样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会被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吸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保持和记忆,接着主动模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最后进行强化,并展现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这样,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就承担起了榜样的角色。因此,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更要严于律己认真做好示范,将自身的知识技能凸显出来,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模仿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改进其学习效果,提高其学习图1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三种影响机制
质量。
自我效能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相信他们能够成功执行行为以达到目标的信念[8]。自我效能理论可被广泛地引入到教育情境中去解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感知(如学习自我效能)。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能力,自信能够达到某一学习目标,常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而具有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相反。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有4个来源,即自身体验、替代榜样、言语说服和唤醒[9]。其中,自身体验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替代榜样可帮助学生找到其他可比较的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例子,从而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言语说服可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说服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生理和情绪的唤醒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和热情,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学习自我效能,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2.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
社会交换理论是领导力及其效能最重要的解释框架。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领导力作用过程的基本逻辑是:领导者对团队的追随者表达关心和支持,双方建立高度的尊重、信任关系,在互惠的规范下追随者具有更高的回报领导者的义务感和动机,从而会做出更多积极的行为。社会交换是世界普适的文化规范之一[10],它强调给予和回报与回报预期之间的平衡[11]。
在高等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具有更多的知识、权力等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照顾、支持和指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且愿意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积极行为和情感给予时,就会产生回报教师的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动机,从而愿意在学习中投入更多,做更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与经济交换不同,师生之间的社会交换其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良性增益,而非物质上的资源交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交换的核心是相互尊重、信任和互惠[11],而不是相互的经济和利益交换,后者在今天的教育情境中可能会被认定为不道德行为。
3.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
社会认同理论也是领导力常用的解释框架,其基本逻辑是:领导者提升了追随者的认同感,从而使追随者具有共同的身份感知,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主动努力。新近提出的认同型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提升追随者的认同感。例如,代表团队和团队追随者的共同身份感知可提升团队追随者的认同,使追随者关心和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创造一种共同的身份感知,通过多种活动来凸显团队和团队成员身份的重要性。[12]社会认同理论实际上回答了个人身份定义的问题,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领导力研究表明,领导者可以通过塑造个体的组织认同感使个体主动地为组织做贡献。
在高等教育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认同感来改变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并且对团队绩效进行评估,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属于团队的一份子,与团队紧密相连,鼓励学生融入到团队中以提升学生的团队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以班级为基本单元团队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会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心理和情感依附,增强学生与集体、与同学之间的心理连接,促使学生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三、提升教师领导力的对策建议
教师领导力作为一种综合性领导能力,符合高等教育未来变革对教师的要求,是未来高校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笔者认为,提升高校教师领导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应注重教师领导力的建立、培训和开发工作。教师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系统性的培育,这就要求学校和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为教师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目前中国对于教师的培训大多集中在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理念革新方面,教育价值观和团队管理培训相对薄弱。教师领导力培训可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融合升级,转化为多元的领导风格,从而多方面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教师应基于增强领导力的考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作为大学生学习行为中重要的榜样,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日常教学中展示自身师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期望学生做到什么,自己必须首先以此为自我要求和行为准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多给予鼓励和肯定,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擅长与薄弱点,给出作为教师的有效建议和关心鼓励,比如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日常言语交流、提供及时有效的渠道让学生进行意见反馈或寻求帮助等,这些都是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的有效举措。
第三,教师应基于增强领导力的考量,尊重、信任、关爱和支持大学生,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不应该忽视与学生进行精神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因为这种人际互动往往可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以发挥出超过教师预期的学习效果。许多真实例子都表明,在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后,学生会出于“回报老师”的心理而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帮助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教师应基于增强领导力的考量,重视塑造大学生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身份感知,从而为集体目标去主动学习。教师应强化班集体意识,通过系列的竞争合作活动来加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当学生自我有了坚定的团队成员意识后,教师的进一步工作就是集众人之慧为一体,将整个团队建设成为一个更出色更具有凝聚力,从而能更好引导各个成员自愿自主地提升自我、乐于奉献的集体。
四、结语
在中国高等教育情境下提高教师领导力以适应高等教育变革新要求,是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强调教学目标与愿景、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三个视角下的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机制: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教师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动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教师与大学生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和互惠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义务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机制,教师通过塑造学生的社会认同来提升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并提升学习成绩。另外,本文还提出了提升教师领导力的对策建议。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条件,应进一步探讨中国教育情境的文化、教育、心理等因素,在教师领导力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Yukl Y G A.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M].5th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2002.
[2]House R J,Hanges P J,Javidan M,etc.Culture,Leadership,and Organizations:The GLOBE Study of 62 Societies[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4.
[3]Palmer D E.Business leadership:Three levels of eth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8(3):527.
[4]YorkBarr,Duke J.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3):287.
[5]许天佑.H地区中学教师领导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Snoeka M,Volman M.The impact of the organizational transfer climate on the use of teacher leadership competences developed in a postinitial Master’s program[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4,37(1):92.
[7]Bandura A.Social Learning Theory[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1977.
[8]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3.
[9]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
[10]Gouldner A W.The norm of reciprocity:A preliminary statemen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0,2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