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老师的句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扬老师的句子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1

师:向大家打听几个人,知道小沈阳吗?他演的小品《不差钱》看过吗?

生:看过。

师:他的一些经典的台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有一些观众不喜欢他的表演。小沈阳说:“有大家的批评我才能走得更远。”说得多耐人寻味啊!

师:莫言,知道吗?

生:知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师:是的。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书店内他的作品被抢购一空。但是对莫言的作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表示肯定。最近莫言在网上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莫言觉得,无论是精彩极了的肯定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都是一种财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用这两种极端的评价作为课题的。(出示课题,生齐读。)

【点评:教师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而且此话题就是本节课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王老师巧妙地选择了两个具有争议的热点人物,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体验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存在不同的评议和看法,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学生及早地进入教学的情境。】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课前已经读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读过三遍以上的请举手。能不能直接进入挑战?

生:能。

师:这里有两组词,请你自由读读。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生自由读。)

师:第一组词语谁来读?

(生朗读词语:精彩极了,搂住,赞扬,腼腆,得意扬扬,慈祥。)

师:这里有一个词特别难读准,是哪一个?

生:腼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两遍)

师:第二组词语谁来读?

(生朗读词语:糟糕透了,失声痛哭,严厉,引入歧途,谨慎。)

师:请你选择几个关键的词语,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把书打开,自由准备一下。

生:课文主要讲“我”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夸奖“精彩极了”,父亲却批评“糟糕透了”。长大以后,我明白了,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爱的表现。

师:如果请你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生:第1~14自然段为一部分,第15~17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你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吗?

生: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七八岁的时候的事,第二部分主要讲“我”长大以后的事。

师: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点评: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如何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统一?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两组词语,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其中的奥秘。并且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个脉络和主要内容。这种看似随意的词语教学,实则是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具有温度和情感的词语一步步走向了严父慈母的情感世界。王老师没有结合课文刻意推敲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根据这两组词语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真可谓一举多得,润物无声。】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感受母亲的夸奖,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神表达情感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1~14自然段。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1~14自然段,把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画出来。

(生读课文)

师:你找到几处?

生:我找到两个句子。第一句是“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第二句是“‘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很长,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生1:开心。

生2:兴奋。

生3:激动。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生: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

师:从母亲发光的眼神中看出她的兴奋和高兴。(板书:神态)

生: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师:“嚷”是什么意思?

生:叫、喊。

师:母亲实在是太开心了,以至于大声地喊了起来。谁来学着母亲的样子夸夸巴迪?

(生大声朗读)

师:只是声音响还不行,朗读时还得注意语言的标点符号。(板书:语言)谁再来试试?(指名朗读)

师:“真是你写的吗?”母亲先是表示怀疑、惊讶,(板书:?)接着一连用了两个感叹句来表达自己兴奋的心情。(板书:!!)让我们一起学着母亲的样子夸夸小巴迪。

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当时的心情?

生:“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通过母亲的动作也能看出他的兴奋。

师:(搂住学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从母亲的动作也能感受到她的开心、激动。(板书:动作)

师:从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兴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母亲雨点般的夸赞,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1:开心。

师: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去。

生2:骄傲。

师:也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去。

生3:自豪。

师:请你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去。

……

师:是啊,母亲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温暖的拥抱,对于巴迪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但是光有母亲的赞扬还不够,巴迪还希望得到父亲的

夸奖。

【点评:长文如何短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寻找合适的句段来理解文本十分重要。王老师选择的这一段内容具有典型性,其中包含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着眼点。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行走,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和学生对话交流,创设激起情感涟漪的情境。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王老师的课堂不仅推动着孩子的情感升华,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丰富和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

2.品味巴迪等待时的心情,尝试用人物的言、行、神表达内心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5自然段,细细地体会一下巴迪在等待父亲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或句子,体会一下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等待?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迫不及待的等待。

师:“迫不及待”的“待”和“等待”的“待”重复了,我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焦急的等待,着急的等待。

师:还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满怀信心的等待。

师: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

生:小巴迪信心满满,他不仅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了一圈花边,还把诗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希望父亲一回来就能看到,一看到就会夸奖他。

师:是啊,这是一种满怀信心的等待。

生:这是一种自豪的等待。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师:是啊,小巴迪已经得到了母亲雨点般的赞扬,他相信父亲也会像母亲那样夸赞他。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紧张的等待。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说“我紧张极了”。是啊,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能得到这样一位父亲的夸奖,巴迪心里怎能不紧张不期待呢?所以,这还是一种紧张的等待。

师:除此以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漫长的等待。

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你真会读书。请大家好好读读这三个句子。你觉得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生:一连用了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为什么这里连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前面两个不写也可以啊?

生:一连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感觉把时间拉得很长很长,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师:是啊,他几乎是一分一秒地数着时间度过的。你还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后面都用上了句号。

师:按常理,词语后面用的是逗号,这里为什么要用句号呢?

生:这样就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师:是啊,时间就好像停在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有一个成语叫度日如年,此时此刻的巴迪是――

生:度分如年。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

(生齐读)

师:时间就在小巴迪焦急而又自豪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巴迪两眼紧紧盯着时钟,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七点了,小巴迪,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啊?

生: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啊?

生:爸爸,快点回来啊,你今天怎么这么迟了还不回来啊?

师:等啊,盼啊,盼啊,等啊,噢!七点半了。小巴迪,此时此刻,你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啊?

生: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啊?到底回不回来啊?

生:妈妈不是说爸爸七点钟回来吗?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呢?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生:爸爸快回来,爸爸回来又会怎么夸奖“我”呢?

师: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却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巴迪的等待。(指名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分明感受到小巴迪内心在不停地呼唤:爸爸,快回来呀,快点回来呀。他期盼着父亲看了他的诗后会好好夸奖他一番。如果你就是巴迪,想象一下,父亲会用怎样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来夸奖自己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出示:父亲一念完那首诗, 。生练写。)

【点评: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品味“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而是别出心裁,创设了“父亲回来后会如何夸奖小巴迪”这样一个情境,架构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场景,体会小巴迪内心的焦急以及对于父亲赞扬的渴盼。如果说朗读是自我情感的外化,那么写话则是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小练笔中去,积累语言,训练语言,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3.直面父亲的批评。

师:小巴迪期盼着父亲的夸赞,可他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生:糟糕透了。)请把父亲的评价画出来。

(生默读,找相关句子。)

师:谁来读读父亲的评价?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生:“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我们再读一遍,前面我们说过,朗读时要注意语言的标点符号。(指名读)

师:小巴迪满怀信心地等待,等来的却是父亲这样的评价。假如你就是小巴迪,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伤心。

师: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

上面。

生:失望。

师: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

上面。

生:痛苦。

师: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

上面。

师:小巴迪的这种伤心、失望、痛苦的心情如何用语言来表现呢?(出示句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自由读读,想想这几句话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人物心情的?

生:是写“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师:这是用了什么方法?

生:写了小巴迪的动作。

师:哪几个动作?

生:冲出,跑进,扑到,痛哭。

师:四个动作一气呵成,把巴迪痛苦、失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是表达人物心情,可以用一个动作表示,也可以是几个动词连用,当几个动词连用时表达效果会更强烈一些。

师: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神态描写。

师:“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通过神态表现人物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

【点评: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一波三折,前面教学的情感铺垫,为后面的人物内心情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蓄势,造成了小巴迪的情感一落千丈,从学生的回答就能够看出教学效果的奇妙。王老师引导学生把感受送入课文的语言中去,在不断深化的朗读中,学生把自己和小巴迪融为一体,并且再一次回顾了作者“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把文本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加深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四、思考结课

师:同学们,在小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常会得到母亲“精彩极了”的夸赞,同时,他还会得到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于巴迪的创作和成长有什么作用呢?(板书:?)我们下节课到后面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点评:教师结尾提出悬念,传递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的矛盾,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评析】

朴素中彰显智慧

平淡中渗透灵动

王红老师执教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上课伊始,她首先与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交流,话题从明星小沈阳,谈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王老师聊着天,好像老朋友在谈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交流对话、教学流程充满了水融的和谐,整堂课始终在民主平等、宽松愉悦中进行,行云流水,简约朴素。坐在这样的课堂里听课就是一种享受,甚至连时间的流逝也毫无觉察。王老师深厚的底蕴与教学艺术流溢于课堂的角角落落,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是我一直所期盼和向往的,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

一、超越文本视界,开启情感的对话

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用心灵去感受是本节课的特色。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相互比照,以及自我精神世界洗礼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孩子在书本中真真切切地“经历”一个来回的过程。让我颇受感动的是,课堂上王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对学生不厌其烦地引领阅读。当学生读到“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时,她竟然深情地搂着学生,拍着学生的肩头,俨然就是那位慈爱的妈妈,她自己也成为了文中的一员,再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那场面催人泪下。这就是所谓的“蹲下身子看学生”,这种爱是自然流露的、发自内心的,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她的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配合得恰当得体,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具鼓动性,教学中常常产生师生、生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达到三情合一的境界。因此,我也随着王老师的语文课堂经历了一次“生命之旅”。

二、朴素的课堂流淌着智慧,而又不乏深刻灵动

王老师的课简简单单,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真,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这实在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诗外的功夫。但这绝不是把课堂教学简单化,因为简单的背后,是教师更多的思考与付出。在这一堂课中,王老师没有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而是把握教学细小的环节,没有把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放在一起解读,她既不是锁定在母亲的赞许――“精彩极了”,也没有定位在父亲的判定――“糟糕透了”,而是选择了焦急“等待父亲”的时刻,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小巴迪,听到父亲的批评,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进一步渲染了文章的浓厚情感。教师为学生创造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来回徜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三、个性解读,品悟语言文字

新课伊始,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王老师出示了两组词语,一组是:精彩极了、搂住、赞扬、慈祥、腼腆、得意扬扬;一组是:糟糕透了、严厉、失声痛哭、引入歧途、谨慎。让学生比较这两组词语,初次感受词语背后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这些词语的背后,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感悟。王老师引导学生边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边寻找这三句话的写作表达特点。这三句话看似唆,实则形象地表现了小巴迪一直焦急地等待爸爸回家的心情,盼望爸爸也能夸他几句。教师引导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于是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当学生的生命潜能在一次次的超越和创新中得到激活和喷发,当教学始终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智慧、悟性和灵性,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正迈向和谐、有效!”

四、读写结合,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当学生感悟过宽容大度的母爱之后,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如果你就是巴迪,想象一下,父亲会用怎样的神情、动作和语言来夸奖自己呢?请把它写下来。”王老师在读品结合、读悟结合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情的语句,感受父母不同的态度”,选取课文中表现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让学生反复品味,引导学生想象、迁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真可谓做到了学为所用,水到渠成。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2

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低年段语文教学彰显活力,是我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现以《画家和牧童》课堂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识用结合,积累字词

在低年段教学中,学生的字词处于积累阶段,教师要通过对字词的听说读写来刺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顾此失彼,要么注重对教材的文本挖掘,忽略语言文字,要么过分注重字词积累,忽略人文性的渗透。我认为,可以从识用的角度,贯穿字词积累的主线,并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语义,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能力。

《画家与牧童》中有25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认13个,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抄写,会挫伤学生对文字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将生字分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环节进行字词积累。

(1)识字书写:用多媒体展示“批评、拱手、价钱、购、挤、抹”等生字词。

师:这些字你会写吗?写下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句子里。

学生采用小组竞赛、集体评议的方法认读,积极性非常高。

(2)识字运用:针对学生朗读中的漏读、少读问题,让学生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当场更正,能促进学生对生字词识记的正向迁移。

二、情感渗透,领悟字词

《画家和牧童》讲述了著名画家戴嵩在画斗牛图时,向牧童虚心求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戴嵩的人物形象,既能渗透情感,又能发展字词的理解力,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我抓住“著名、夸赞、称赞、赞扬”来进行字词的教学,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什么叫‘著名’?(很有名)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根据文本理解“著名”: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人争相购买,看画的人都赞叹不已。“从‘著名’这个词,你能看出戴嵩是个怎样的人?(技艺高超的著名画家)从哪里看出他技艺高超呢?”学生找出句子:(1)他有一天要画一幅《斗牛图》,沉思片刻,很快就画成了;(2)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师:(出示“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藏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他一会儿浓墨重彩,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什么?(他画得非常熟练,非常快。)“浓墨重彩”怎么理解?“轻笔细描”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戴嵩的技法,让学生建立直观概念,理解戴嵩的画法有密有疏。

师:(出示“夸赞、称赞、赞扬”)“夸赞”是什么意思?“夸赞”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赞”、“称赞”和“赞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学生从情感色彩上理解了词语,并能够和文本人物建立联系,培养语感,同时领悟字词的特定含义。

三、说写构建,运用字词

低年段语言能力的发展,要着眼于长远,不是读读写写那么简单,而是要实践和运用,构建说写模式。

“夸赞、称赞、赞扬、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著名”等词是文章的关键字眼。为此,我从这些词语入手,发展学生的仿写和说话能力。

师:“一会儿……一会儿……”是说戴嵩做了两件事,你们能学着说句话吗?

生:妈妈一会儿跑过去做饭,一会儿跑过来指导我写作业。

学生的仿写是对文章中句式的理解和实践,这样就有了特定语境的使用基础,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造句时存在机械模仿的问题,如“著名”:“他是个著名的画家。”这句话在句子的运用上没有问题,但不具体,于是我就指导学生继续造句:他的著名体现在哪里?学生这样仿写:“他是个著名的画家,每次只要一画画,就有好多人来观赏,人们赞叹不已。”

表示对人的肯定的词语,学生找到了“夸赞、称赞、赞扬”等词,情感色彩非常浓。那么如何进行仿说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完整:人们都说戴嵩画得好,可以用哪个词表示?(夸赞)有人说戴嵩画得很像,用哪个词更好?(称赞)还有人说戴嵩把牛给画活了,可以用哪个词表示?(赞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明白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3

我们班有许多爱看书的人士,比如:陈敏仪、何施龙……还有一个人她超爱看书,爱到可以用“爱看书傻子”来形容。别人有书看,她一定要看。用各种方法拿到手,她就是邹尚贤。

邹尚贤有一头短发,娇小的身材。像两颗葡萄的眼睛。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她那“鸭子嗓”在叫:“快交作业啊。”足有“500分贝”啊!

她的头脑里有着许多的知识,每次老师提出的问题,她都是第一个举手。可以称她为我们班的语文小才女。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说了一句中文让我们翻译。大家都在思考着,邹尚贤思考了一会儿就把手举的高高的。老师叫她回答后,她站起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出了句子。让我很敬佩她。因为她看书很多写读书笔记和作文难不到她,她写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并让我们学她学习呢!

所谓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娇小的身体里藏着聪明的智慧,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别人的好处,用心去体会别人的心灵。试着用心去感受别人的心灵和优点,你会更快乐。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有效性 教学方法

一、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增强参与意识

1、模仿法

模仿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说“Talk about it ”这一活动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s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d up” “very good ”,“Sit down,please”.

2、表演法

小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同样,以双手平摊,向上一抬,学生就知道是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open”做一个开门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竞赛法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巩固新课时,我们可以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比着“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儿歌说唱法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Dog,dog,what c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 . Panda,panda,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动作 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 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green,g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更是喜欢,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二、采取多样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1、多出示实物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贴近生活的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如我教一节复习课时,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pear,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时,我先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___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在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穿插小故事

小学生天生就喜欢听故事。有时课堂上穿插讲个“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我在教“thirsty,sour”这两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明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明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 的醋。”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如主题“我的小树”等,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发挥想象,自己编小故事。

3、使用激励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小学生都有喜欢被赞扬的心理,所以在语言中应以激励和赞扬为主。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常用的语言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5

关键词: 习作欣赏 欣赏范围 欣赏方式

缺少表达欲望是造成学生作文“老大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仅停留在文从字顺的程度上,实在不值得欣赏,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从欣赏角度表扬学生的习作优点。学生在自己层面上认真思考后“创作”,被教师当做一份平常的练习甚至无谓的涂鸦,学生不能从自己的作文中体验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表达欲望渐渐消失殆尽,从而滋生不想写的情绪。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认为习作讲评时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欣赏和表扬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一、欣赏范围要广

学生由于年龄和学识原因,习作水平相对于老师来说普遍较低,因此老师从读者角度看学生习作并没有太多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时候老师要从教师职业角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要站在学生的高度考量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精心创作的作文,应该不吝表扬,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习作初期,学生整篇出彩的也许不多,但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可以化整为零,引导学生欣赏习作的某一部分,如开头、结尾、中间一小段的精彩描写等。在讲评五年级下册《习作二》时,我发现班里只有5名同学的开头不是来自例文,其余大部分开头都是“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作文欣赏课伊始,我就带领学生欣赏自写的开头,虽然有个别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明确表达我对他们创新勇气的欣赏。这样一来二去,学生习作的创新精神就会有所改进。

对于习作学困生,也许其习作中连一整段精彩的文字都找不出来,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更需要得到读者的激励。我们可以从其习作中选择写的好句群、句子甚至词语、标点,这些散碎的东西给教师欣赏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在习作讲评时要注意带领学生欣赏用词精确、构段新颖或修辞精准的句子,如“妹妹很泼辣,谁要碰着她点儿,不管有意无意,她都得叮当二五和干一架”中的“叮当二五”,词语的生动和活泼就值得表扬。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能表达学生真情实感的句子,如“针尖猛地刺进肉中,像被什么虫子咬了一下,阿姨慢慢推动药水,疼痛随药水流动开来,从针眼下开始,慢慢向上,蜿蜒像一条小小的溪流……”如此赏析不仅能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二、欣赏点评要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习作的欣赏要发自内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甚至荣耀,如果仅是廉价的、无根据的表扬,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习作真正好在什么地方,别的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借鉴,那么老师的赏识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要能指出学生习作的出彩点,点评要准确、到位。如果仅在课堂上出示几组句子,针对开头、结尾进行简单总结,大而化之用“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描写生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欣赏点评因为不到位而显得空洞无力。一位老师在欣赏“那天,阳光明媚,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行行青翠欲滴的垂柳,树上时时传来几声鸟鸣;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几尾游鱼不时击打出几轮涟漪……”的时候,用极具煽情的语调赞扬短短几十个字的描写,“青翠欲滴”、“清澈见底”用词准确,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有颜色描写,还有声音描写,很具特色,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应该多角度进行才更生动具体。

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欣赏点评要站在学生高度,运用一定技巧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讲解得浅显易懂,可以适当使用夸张、幽默的口吻赞扬学生习作的亮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牢牢掌握写作知识,当年于永正老师那句“此文有老舍之风”的评价就是典型例子。

三、欣赏方式要多样化

在习作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不局限于朗诵的办法出示精彩句段,还可以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这样可以借助线条、符号等标注方式,让学生对精彩的地方一目了然。如学生习作:“妈妈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块冒着热气的鸡肉,另一只手小心地在下面接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送到我的嘴前,精瘦手腕上的青筋显得更突出,我的泪“刷”得就流出来了……”我采用颜色标注、画线标注、加点标注等方式标明习作中不同类型的精彩部分,学生就可以直观了解文章的妙处了。

在欣赏《马陵山游记》构思的时候,我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把“二龙潭”、“仙人湖”、“祈福山”等景点描写用饼图出示,最终围绕“马陵山真美啊”这一中心点,形成一个大圆形。这一直观性欣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选材围绕中心的重要性。

“后作文时代”方兴未艾,后作文教学的“有的放矢”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认同,如何在“后作文时代”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性讲评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作文老师要抓住讲评课上的欣赏利器,用欣赏眼光从教育者角度赏析学生的文章,用心体会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创作的作品”,发现其中亮点,顺势指导,不吝自己的赞赏,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参考文献:

赞扬老师的句子范文6

一、设台阶,引导会表达

低年级的表达教学应从指导说好、写好一句话开始。遵循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巧设台阶,引导孩子经历“词语”变“句子”的过程,也教会了学生规范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首先采用和孩子“玩‘说词语’比赛”的方式开始了表达训练。

第一步,看图说词。在出示一幅风景画后,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看图说词语’的游戏,老师和全班小朋友比赛,接不上来为输,老师先开个头――青蛙!”孩子们全神贯注,认真寻找,七嘴八舌,表达的阀门就这样打开了。

第二步,词语美容。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在刚才说过的词语前后加上合适的词语,变成词组或短语。如,我说:“快活的青蛙!”孩子们说:“绿绿的青蛙!”我接着说:“青蛙呱呱叫!”,孩子们立刻又接“青蛙蹦蹦跳!” 就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观察景物的颜色、景物的形状,还学会合理想象。爱表达的学生争先恐后,不爱表达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预设孩子们胜一轮,我胜一轮,激起他们表达的热情之后,接着再让他们胜一轮。结果,话匣子一打开,我每轮都只得认输来结束比赛。

第三步,句子加工厂。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搭了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说哪里有什么”。有了刚才的短语做支撑,孩子们很快“上路”,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都踊跃举手。第二个台阶“说哪里有什么在干什么或像什么”。通过这样步步引导,孩子们能够轻松迈上台阶,想象丰富而有趣。如 “蓝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像棉花糖一样,真想咬一口!”“清清的湖水里有两条紫色的小鱼在吐泡泡,好像在庆祝他们的生日一样,快活极了!”

通过三个环节的引导,孩子们说出规范句子的难点得到有效突破。但会说不一定会写,很多孩子喜欢说但是不喜欢写。为了调动孩子们写的欲望。我设置了这样的任务情境:“你们能把句子说得这样好,为何不把它写下来给小伙伴或家长欣赏一下呢?”人都有被欣赏被赞扬的愿望。听到这样的激励,孩子们的眼神发亮了。接下来,我布置了自主性任务:可以写说过的或听到的一句话,也可以把大家说的句子连成一段话。孩子们立刻奋笔疾书,很快完成了写的任务。相信有了这次深刻的体验,孩子一定能学会表达,爱上表达。

二、重细节,指导会修改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在讲评环节指导孩子们学会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1.指导有序表达。一幅图的观察应该有顺序,表达也应有顺序。虽然在写话前我提醒孩子们:“你可以先写天上的,再写地上的,也可以先写湖里的,再写岸上的。”在巡视时,我发现仍有部分孩子表达思路不清。讲评时,我首先指导孩子们理清这几句话的表达顺序。

2.指导准确表达。展评环节,我让孩子们边听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画上星。再读句子,修改不通顺的地方。有孩子这样写:草坪上有绿油油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还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我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这句话,有孩子发现要去掉一个“还有”句子才通顺,通过这样的品读,引导孩子学会准确表达。

3.指导格式正确。在写作之前,我提醒孩子们 :“开头空两格。”在巡视中,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每句话开头都空两格。在展评习作时,提示只在一段话的开头才空两格,并给格式正确的开头画一颗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

4.指导标点运用。课标要求低段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讲评时,结合句子指导学生用好这些标点符号。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把标点打在了第一格,有的孩子把标点写在文字下方。我用“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的方式告诉他们标点符号也是一个字符,要单独占一格,但不能写在第一格,并再次给用得正确的标点画星,强化孩子们的记忆。

通过展评,教会孩子们修改的方法后,接着同桌互改。他们一边读一边画星一边乐,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孩子们还兴趣盎然。我接着让他们下课后把今天写的话读给家长和其他班的同学听,再次调动了他们表现的热情。

当然,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学结束后,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大家谈到“说词语” 环节时,任务设计可以遵循“两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的规律,这样的建议很有见地。另外,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对生成性问题指导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这些都需要自己今后在教学中进一步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