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控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1
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必须从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出发,以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工作、是保护企业资产与会计基础信息资料准确的关键、是企业实现经营活动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随着现代企业对市场环境认识的加深、对企业管理认识的加深,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受中小企业初期发展重点以及经营者理念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多的不足。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为基础 ,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研究资料为重点,分析和论述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
1.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分析
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环境、会计、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成。按照其控制过程可以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分为三步。在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中存在诸多的不足,进而造成内部控制效果不佳、控制目标不能达成等问题。在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制度执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实施的关键。笔者以相关文献的收集为基础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与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有着重要的关联。内部控制基础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实施。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分析
2.1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对企业需求的提高,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日益加深。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分析以及对策制定成为了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企业认识的偏差、内部控制管理架构问题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另外,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指导能力、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也是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受上述原因影响造成了企业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有效缓解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不足引起的问题,现代企业应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体系的完善与强化。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执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2.2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的对策
2.2.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认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上更加注重组织结构以及管控模式的强化,忽略了内控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同步。另外,由于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的偏差也造成了内部控制开展不力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前需要对自身的认识进行纠正与强化。通过对内部控制认识的提高、注重内部控制与企业各项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
2.2.2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机融合,现代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对企业实际管理体系、管理水平的分析与论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再次的完善。以此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与管理体系的完善、变化相适应,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应逐渐向动态方向发展。通过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评价入手,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完善。通过这样的动态管理体系完善方式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3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中,制度的执行是决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中,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进而使得内部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通过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认识的提高以及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完善,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为了使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相关岗位人员能够根据岗位要求以及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要求开展工作,现代企业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培训使企业各岗位人员了解岗位工作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内容,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3以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关联。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首先企业各部门、员工应对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将企业总体内部控制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的各岗位员工以部门目标为基础进行岗位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企业各岗位人员能够了解自身岗位工作中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以此使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进行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将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相关联。以岗位内部控制目标、内容为基础对企业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岗位内部控制内容执行的考核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且,企业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的关联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辅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原则的分析,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有效地实行是决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而这一系列工作中必须遵循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以此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中,应以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为基础指导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度以及相关执行工作。以基本原则的有效遵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4.注重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中,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确定了其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应针对财务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强化财务人员素质。通过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等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以此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企业应加强自身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经营者认识的提高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内控体系、制度等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培训以及意识强化。从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与架构,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2
(一)尚未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认为建立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制约机制。各项经营环节和岗位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内部审计工作薄弱,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人员的素质也不都能适应的了工作需要,不少中小型企业至今还没有单独设立审计部门。
(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有的制度已经过时,无法执行;有的制度与现行国家法规相抵触,也有的制度虽好,但无人监督执行。缺乏严格的处罚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致使一些违纪的人不但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得到重用。
(三)没有按现代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的经济实体。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的内部人控制明显,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因此,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所有者与经营者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内部控制难以实行。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
(一)观念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创新,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概念之中,而应该从各方面来考虑,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从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入手。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2.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是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更不等同于内部监督、内部成本控制或资产安全性控制等。从上个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提出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被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要明确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3.创造主动学习新观念的氛围。学习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要想获得立足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每个管理者、每个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要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中的作用必然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应该说,制度创新是使内部控制制度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重要保证,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创新管理的开始,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最根本的最具革命性和生命力的东西。
1.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创新,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因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创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情况出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实施有效内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内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删去内部控制制度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条款;另一方面,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三)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来讲,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1.管理理念创新。要使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企业结构必须趋向扁平。强调管理理念创新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全球化、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精益企业、服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领导力和管理变革等等。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3
关键词:G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以G公司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9日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管理当局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以内部控制报告的形式把结果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G公司是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要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且,G公司是我国制造业里的佼佼者,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二、G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COSO于1992年的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对于内部控制要素的分类标准,结合近三年来G公司的年度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分别对G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分析。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
G公司近三年的年报较详细的阐述了公司关注诚信、道德观的建设,加之公司近年并未受到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的点名处罚,也表明其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对于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公司员工培训方面,公司有针对性地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制定了培训计划,使得管理逐渐制度化。公司专门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在监事会的监督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众所周知,制造业关乎国家经济的命脉,通常为国家控股,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更多是集权分散,这样有利于为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创造更好的氛围。
(二)风险评估。内外部的不同风险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风险评估就变得很重要了,经过评估,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析和辨认实现其特定目标可能发生风险的种类和程度。
G公司的经营特点显示,公司在经营方面上容易遇到比其他企业更为多的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要素的风险评估,把风险评估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公司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年报中没有看到公司制定风险评估议案,更不用说风险评估的会议和措施。公司对于风险的预警提示表现得比较少,相应的解决措施披露几乎还处于空白,不利于公司的战略发展,不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导致盲目投资。换句话说,公司可能有意隐藏主要风险来赚取投资收益。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等。
在G公司2010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G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自我评价报告;对于重点项目的控制,虽仍然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但进行了着重披露。总体来说,其在控制活动方面,只有形式上的披露,并没有组织安排具体活动。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组织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组织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面。不只公司内部,管理层与治理层之间,上下级之间也要注重信息与沟通,公司对外部客户、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等都要做有效的沟通。
G公司的会议中独立董事占参加会议人数的比例,近三年保持不变,且占董事会总人数的1/3以上,说明公司在独立董事方面控制较为有效。但年度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都未对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加以披露,未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一定影响。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组织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G公司虽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但是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方面尚处于空白。这三年审计机构没有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实,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在这三年相差不大。审计费用在2010年急剧下降,这是因为根据2010年12月香港联交所刊发的《有关接受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注册成立公司采用内地的会计及审计准则以及聘用内地会计事务所》以及中国财政部的消息,G公司提出议案,取消H股财务报表编制事项,仅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2010年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三、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扩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随着对内部控制信息认识的逐渐加深,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信息。而当前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投资者识别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性,也不利于投资者对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内部控制信息的比较,所以公司应该扩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与内容。同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评价报告的内容,逐步加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力度,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鼓励自愿性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随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入了强制性披露阶段。但是,由于受格式和内容的局限,强制性信息披露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从G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可以看出,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上市公司应该积极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尤其是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强制性披露的必要补充。
(三)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纳入管理者业绩考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缺乏建设内部控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管理者业绩考核系统,需要关注在管理者业绩考核体系中内部控制指标所占比重的问题。内部控制指标所占比重过小,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还失去了提高管理者积极性的初衷;内部控制指标所占比重过大,内部控制建设收益远大于成本,得不偿失。另外,还要关注管理者业绩考核的依据,通常来说,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管理层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鉴证,并出具鉴证报告。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审核。资本市场上,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他们大多对于投资知识不甚了解,很需要像注册会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做出评价和判断。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在整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根据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在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做出核实评价意见,所增加的审计成本不大,又可以提高自我评价报告的可信度,所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核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庆龙,聂兴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杨德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4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现状及成因 突破路径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一种内部约束机制,其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行为,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找出高校内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寻找突破路径。现基于COSO五要素来分析。
二、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高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控制环境是其他内控要素对的基础。
1.内控制度规范指引
就其性质而言,高等院校属于非营利组织,是介于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事业单位,其内控活动有别于企业存在其特殊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只是大的方向指引,不具备普适性。而财政部刚刚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又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执行性。各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因此要在参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内部控制框架。
2.内控观念及执行力度
高校中高层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有些管理者甚至将内部控制狭义地认定为审计监察,将内控工作归属为审计处的职责。下层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又偏向于走形式主义,综合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力,使得除所占比重最大的财务控制规范这一部分外的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组成部分,如风险评估、管控方法、监督评审等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3.组织结构与决策权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层级化垂直管理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级领导往往是行政权和财权并握,在做出重大事项的决策时容易以自身的利益为导向来谋求私利而忽视实际操作可行性的问题导致决策偏差,造成内控失效。
(二)风险评估
高校设立内控风险机制以便及时识别风险类型,确定风险承受程度,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纵观各地高校都无可避免地潜藏着财务风险和办学风险隐患。究其原因可分为两类:
1.从主观意识及评估机制的层面上
我国公立性质的高校以稳定的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作为办学的主要资金来源,按照计划招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从领导至教职工这种上下级关系中可以识别出风险防范意识匮乏的共性。由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来规范操作流程,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使高校面临风险。
2.就现实状况来讲
①过度举债的筹资风险。在合并与扩招政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高校在校生人数过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且资金收支数额增加,若不结合现有规模和发展状况的需要确定贷款规模和方式,将会造成债务负担过重,超出经济承受能力,以至于无力偿还,深陷过度举债的泥淖。②决策失误、资金流失的投资风险。高校办学自的增强,逐渐改变了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转向多渠道筹资手段,对外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多样性、高频次的特点。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对外部环境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管理滞后,对某些新业务没有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加之尚未建立起完全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从而导致盲目投资或错误投资,造成投资期满本金难以收回的风险(刘永祥,2010)。③财务舞弊、的资金安全管理风险。高校在选用从事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时多有裙带关系,致使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因而面临着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的风险。
(三)控制活动
资金支付业务量日渐增大,除投入在教学科研为活动上,经费还别广泛使用到新老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教学设备购置、后勤服务、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错综复杂,使得重大事项中存在着明显的控制薄弱点,如重大工程招投标及开工监管、专项经费使用都未设置必要的约束监控机制,致使预算管理和财务收支监管活动缺乏严肃性,资金资产存在安全隐患。
(四)信息与沟通
该要素要求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之间进行内部控制信息交换及时、有效。内部信息提供者忽视网络交流平台的搭建,校园信息系统运行低效率,相关利益方不能获取准确的数据,及时反馈信息。高效管理层次繁多,各部门信息系统仅限于反映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不能整合全校信息,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留有空间,给财务舞弊提供时机。
(五)监督控制
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审查和测评的。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审计部门机构设计不合理,缺乏独立性,甚至有些高校将内部审计工作挂靠在财务处门下的现象。内部审计人员整体表现出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又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控效果。
三、针对控制难点提出的突破路径
(一)设置合理的高校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
划分明确的岗位职权,优化人员配置,规范经济业务范围、操作流程、职责权限。管理模式由垂直化层级组织结构向扁平化转变,形成相互约束监督机制。
(二)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识别、应对、控制风险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各级领导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执行风险评估的效果。只有从上至下全体人员强化风险意识,坚持谨慎性原则,合理利用数据统计对风险加以判别和鉴定,才能逐步分散化解风险,减弱损失程度。
(三)严格执行全面预算控制,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全面预算是包含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在内的一整个动态过程,全面预算控制应做好预算年度计划编制工作,抓好预算执行过程监管、执行情况考核环节。对于资金资产的管理采用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方法,对资产的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理等程序严格把关,强化流程建设,做好会计记录,保证财务数据安全、完整(王晓莉,2011)。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构建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要素框架,才能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提供前提条件,实现运行效果和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形,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程迪南,刘卓. 高校内部控制框架共享问题研究及对策[ J].全国商情, 2011(2).
[2] 王晓莉.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 2011.
[3] 陈莹.从COSO报告看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1(5).
[4] 张春富,张莎.COSO报告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0,21(3).
[5] 刘永祥,李薇.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1).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5
【关键词】企业 会计内部控制 现状与改进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又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这就会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提高才可以使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在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够。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解不够透彻,致使他们会认为在企业中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不会产生直接效益,而且产生的长期效益中不能明确可知哪部分效益是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而产生的,同时建立这个制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就造成管理者不会积极或是主动对自己的企业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同样也不会把建立会计的内部会计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就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就会造成这一部分的失控。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有些管理者对于建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的意识是存在的,也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但是缺乏严格和规范的标准进行约束,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很多的浪费,致使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同时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一般是包含不够全面和不够系统两方面。这样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像内部的授权不明确会使管理者的权责不对等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会出现对于工作的重点控制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员工在工作时分不清工作的先后顺序,从而出现轻重不分的问题;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就会使这个制度的机能下降,使它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有些对于会计的岗位设置也不合理,就会造成人员的不能够充分利用。
(3)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中会计的从业人员有的还不具有资格证书,就不具备从业的资格,这样的员工在操作中缺少理论知识,就会加大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进一步就会使会计内部控制的失控,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而且企业对这些从业人员缺少业务的培训,会使一些有从业资格的人员缺少实际的联系,只懂一些课本上的死知识,而不会灵活的运用,就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付之东流,失去了它原应该有的价值。我们在招聘人才时也要对相当的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所需要的是相对能力较高的人员,能够很好的监督还有控制会计内控的运作,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带动其他的就职人员的积极性还有专业知识的培养。
(4)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必须的,缺少监督制度就会造成偷懒的可能性,从而失去了建立此机制的意义。然而监督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即建立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是这两个部门进行相互的制约,同时也可以相互的督促使两个部门都共同发挥它们的作用,各尽其责。另一方面是进行外部的监督,企业之外的部门进行监督,包括很多的方面,有政府的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还包括大众的社会监督。两种监督的方式相比较起来还是前者的监督力度大,因为可以适时的进行监督,同时都是企业内部的部门也会比较了解情况,外部的监督部门只能根据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指标进行监督,就会缺乏一定同步性。所以这种监督的力度就不够。
二、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提出的改进措施
(1)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第一,从提高管理层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开始,让他们了解这项制度在企业运行中所处的地位,意识到这项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内控的地位。第二,为了提高该制度的作用还有对人力物力使用的效率,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这部分的信息,对员工的职务权利还有工作内容进行记录,以免重复或者使有人空闲,浪费了资源。第三,明确各部分的分工之后,还需要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使之可以协调的完成任务、有效的对公司的整体起到作用,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效率和质量。第五,需要建立完整、详尽的会计规章制度,让员工的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的目标得以达成。
(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可想而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人员的素质对这个制度能否发挥其作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相关的人员素质提高不仅仅会提高该制度在企业运作中的效率,还会加强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和管理运作的效率。但是在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方面要进行两方面的加强,一是对员工业务方面的素质提高,二是对员工道德方面的素质提高。开始招聘时就要对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要求,在工作过程中更要注重更新他们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业务情况。定期的培训,还可以组织与别的公司的人员进行知识的交流的交流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人员的道德素质对制度也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成果。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或者组织人员去参加道德教育来加强他们对于正确的世界观的认识,能够坚持遵守职业节操,坚持自己的原则。
(3)加强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上文提到过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另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因此就可以从两方面来提高监督的力度。第一,建立一个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监督机构,比如审计部门,来进行对于该制度的监督,也可以防止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暗箱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还能够事中控制,从而使结果尽量少的出现偏差。第二,外部的监督控制需要公众还有相关部门一起进行监督,政府的监管机关要加大审查的力度,同时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来约束那些钻法律空子的人们。内部与外部的共同控制可以及时的发现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改正,降低企业承受风险的可能性还有保证这个制度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现状范文6
[关键词]日照港;内部控制;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51-01
一、日照港风险特点
(一)市场风险
主要体现在资产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呈现投资期(建造期)长,初始投资额较大,使用期限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近期中国经济呈现内需减弱的态势,投资、消费数据的下滑,将影响到我国进口增长。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遇阻,经济危机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新兴市场国家高通胀压力下经济增速放缓迹象进一步显现,出口形势也面临放缓的趋势。受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制约,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港口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也不断上升。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在账款到期时不予支付的风险.因为行业游戏规则决定了多数港口企业会允许接受劳务的企业适当的账款支付期限,这一赊欠过程会产生不予支付的坏账风险,同时延迟支付期间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或应收账款的催收成本会极大地降低经营利润。
(三)财务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缺乏可供使用的营运资金而产生的到期无法支付应付款项的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资金短缺,利率、汇率风险等。港口行业的发展一般都是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壮大起来,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港口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平均值在50%以上,有的更高达80%以上,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内紧缩银根,严格信贷,日照港集团可能面临一方面银行债务高、贷款压力大,另一方面资金短缺的矛盾。利率变动、汇率变动,还本付息压力更大。
二、日照港内部控制现状
(一)控制环境
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的首要因素。港口物流企业环境由众多要素组成,它不仅包括港口物流业的物流设备、港口的吞吐能力、员工的能力、管理者的经营风格以及权利与责任的分配,也包括港口物流企业自身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照港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企业在直接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实施间接的管理和监控,例如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对间接管理的监督。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各个风险事项对整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港口物流企业而言,不仅要面临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突发事件风险,更关键的是要面对供应链系统风险,因此,日照港加强了对企业内部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进行评估。港口物流企业包揽了码头装卸、水上运输等多项业务,这些业务的扩张必然增大了组织的规模,给企业内部运作带来种种财务上的风险问题,必须实施相关的内部风险监控。在对港口物流企业内部风险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增大事前、事中的审计比例。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有助于保证风险反应得到恰当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日照港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借助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帮助和促进管理人员自觉的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同时,在开展业务之前,充分执行预算管理,上级管理者要科学制定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这些预算应严格执行,并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密切挂钩。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日照港充分利用并建立了形成四面八达的信息网络,通过EDI技术和条码技术直接采集相关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及时地把物流信息传递和反馈到集团公司总部,以实现对供应链风险的有效监控,从而全面实现港口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
(五)监控
日照港在监控过程中,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港口物流企业的内部运作的监控,即对港口物流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输设备的分配使用等情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则是对供应链的监控,在对供应链的监控过程中,要实施分段原则,对自身的上下游企业根据对物流企业自身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必要的分类,针对整个供应链上最重要的,对整个供应链绩效影响最大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重点监控措施。
三、日照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组织虚位
公司的没有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甚至也没有监事会。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一些港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经建立就长期固定不变,不能随着经营环境、经济业务的变动而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的偏差越来越大,形同虚设。
(三)局限于内部控制细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公司的风险意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尤其是诸如应对金融危机等事件没有很好建立特别的控制制度。如果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控制环节上,而忽视经营风险的管理监控,那么风险的管理监控,往往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