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1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影响;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2-01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
一、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婚恋观念的改变,离婚率的快速增长,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单亲家庭因为不健全,所以导致孩子受到的爱与关注不够,安全感不足,一但家长没有处理好,那么就会造成心理困扰,出现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嫉妒、逆反等心理问题。
二、单亲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1、亲子关系的失调
第一,家庭的缺损,意味着从此不能同时拥有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 则会产生被双亲一方抛弃的担心。第二,家庭的缺损,容易导致父母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护,从而忽略和孩子的交往,造成亲子关系冷淡。第三,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
2、教养方式的失当
(1)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他们把希望托付在孩子身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的希望不符合,便会出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
(2)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监管不力。单亲家庭父母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
(3)心怀内疚,对孩子过度溺爱。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亲对孩子常有一种负罪感,将一切问题都归结在自己身上,无原则的一味满足、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
3、社会评价压力
在中国人根深固地的家庭理念中,单亲家庭是不光彩的,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儿童,必然也会在内心深处染上这种观念,加之他们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正确的看待家庭状况,因此家庭的缺损对于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往往意味着突然的打击与压力。
三、单亲家庭的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1、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现在有不少离异的父母,想避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不愿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对付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询问。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并教会孩子应付各种有关的询问,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2、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教养要得当,注意科学的教养方式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3、由于社会的宽容度及个人修养尚未达到相当的水平,使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
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4、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四、幼儿老师对待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建议
1、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群体非常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怀,但效果如何关键却在于关怀的方法和程度,教育者应尽量避免不当关注、防止过度关注。
2、先肯定,再批评
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成长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正因如此,他们从小接受许多来自各方的训导、批评、教育,甚至歧视。对待单亲家庭的幼儿我们更要注意方式,注意分寸,最做到先肯定再批评。先肯定个人优点,再指出缺点不足。
3、教给幼儿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
(1)倾诉。给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教师要懂得在恰当时机诱导他们诉说,听他们真情流露,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悲伤、愤怒,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尽量宣泄、释放出来,减少内心的折磨和矛盾。
(2)运动。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教单亲家庭幼儿通过运动调节心理。在运动中把身体里面的不愉悦感觉通过肢体活动、出汗发散出来,在汗水的挥发过程排放内心的不良情绪,使心情得到舒展。
(3)大喊。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幼儿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那就给他们大喊的机会,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让他们把心中的种种负面情绪叫喊出来,通过喊叫来平衡和缓和他们不安、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健康应该成长应备受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将爱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理、生理、真正健康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2
关键词:单亲 班主任 品德 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且有随经济发展而愈发严重的趋势。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在品德缺陷孩子中,单亲家庭学生比重大,问题多。品德缺陷是指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有攻击、冲动行为,扰乱集体、说谎、逃学,学习上有困难等等。这些行为不是暂时的、偶然的,需要长期矫正。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的调查,中学生有不良品德行为者占20%,从我对几位学生品德行为的调查发现,在品德缺陷儿童中,单亲家庭学生占有60%以上。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我对所教学生的分析大致有下述4种差异:
1.女孩跟母亲生活,家中缺少男性,许多本应由父亲承担的事情,都要由母女完成。因此,生长在这种环境的女孩子胆子大,行为无抵赖,厉害,并善于指挥别人。
2.男孩跟母亲生活,母亲一般视儿子为掌上明珠,尽全力保护。这类男孩子胆子小,貌似脾气大,不可一世,但外强中干,隐藏着怯懦,且不能吃苦,有小公子哥味道。
3.女孩子跟父亲生活,生活懒散,没规律,如果遇上父亲经济宽裕,便总想在经济上弥补孩子的遗憾,但久而久之,便使这类女孩子养成不拘小节,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4.男孩子跟父亲生活,个人卫生差,爱到室外活动,游手好闲,多数父亲忙着第二次组建家庭,顾不过来教育照顾孩子,也不回避孩子,这类孩子易早恋。
班主任在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应重视情感在首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对周围人有一种对立情绪,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才能达到心理交融,完成教育任务。情感教育用得好可起到情通理达作用,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情感教育混同迁就学生错误,对学生的宽严都应智谋,宽是爱,严也是爱,关键是要用好“宽”“严”这个情感教育双刃剑。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不和家长讲实话,我带着真情实感反复对她进行多种方式的帮助教育,她不但讲了实话,还有了转变。另一单亲家庭男生劳动非常娇气,我想方设法严格要求他,使他从劳动中受锻炼,取得了进步。
二、主动请单亲家长配合工作
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品质是多方面环境影响,通过学生内心活动产生的,是外因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不可忽视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认真做好每一次家访和来访,认真把握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每个契机。
单亲家长教育孩子困难多,他们既是父亲,又是母亲,两个人的事一人做。对这些家长,老师应同情、理解、关心他们,取得家长信任,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默契,促成家庭教育好的氛围形成。有一个学生,母亲因车祸去世,其父精神萎靡,对孩子很少关心,致使孩子自由散漫,花钱如流水,穿衣不适时令,基于过去我与家长关系融洽,当我提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这位家长受到震动,他打起精神立即行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有改变。总之学校主动与家庭协调配合工作,可以改善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多铺一条路。
三、在集体活动中温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
人怕孤独,单亲家庭学生,如水中行船少了一支桨,产生不平衡感,班主任应尽量在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坐上班集体这艘几十人划的大船,找到更大平衡。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3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97-01
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悄然变化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有关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做出简要分析,作为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把注意由穿衣吃饭转向了自我意识、人生意识。新一轮汹涌而来的离婚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大趋势,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尽管由于人口素质所限,中国大多数人婚娴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但从其主流而言,是健康、进步、合理的,是转型期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反映。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尤其是对无辜孩子的伤害。但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设法减轻这些伤害,却不能根本扭转这一趋势。
二、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1.要把关心送给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寄托。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差,需要家长的精心栽培。作为单亲家庭的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种每天拿点钱给孩子在外面吃饭,不管他(她)吃饱不吃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索性把孩子推给朋友亲戚照管就更加不应该。不能认为钱给了,小孩饿不着,冻不着就行。除了要天天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天天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要给孩子造就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2.要将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是学校的期盼。单亲孩子往往因社会的歧视而在性格上变得孤僻。爱体现在“沟通”,要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从中给予正确的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爱体现在“鼓励”,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要鼓励;对孩子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健康的爱好要鼓励。孩子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要表扬,孩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要表扬出出。总之,通过鼓励,用爱心滋润孩子的童心,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激发出前进的力量。
3.要把性别角色刻在孩子的心里。孩子是社会的希望。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而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孩子的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展现,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要让信心写在孩子的脸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单亲孩子普遍存在自卑感,学习较差。要使这类孩子学好各门功课,就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作为家长:一要当好督促员,督促孩子按时按质一完成作业。二要当好辅导员,辅导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攻克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子女的误区
1.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是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往往瞧不起养育他们的父母。
2.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
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母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道理,使家长们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4
关键词:单亲子女;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一、案例描述
(一)老师眼里的小玉
小玉曾经热爱劳动,对于各项集体活动也乐于参加,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字,也曾在学校的写字比赛中拿过奖,朗读富有感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了,课堂上鲜少见举手发言,学习变得散漫了,在《未交作业登记表》上,经常看到她的大名,问她原因,她总爱找各种借口开脱。后来发展到以各种理由不肯来上学,还曾开口说轻生的话,情况着实让人担忧。
(二)亲人眼里的小玉
在亲人眼里小玉曾是一名乖巧、贴心的女孩,成绩优秀,在家能听从长辈的安排,还懂得体贴外公外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单亲子女,逐渐变得敏感、偏激,经常与家人发生争吵。
二、案例分析
(一)家庭关系
小玉出生于单亲家庭,在几个月时,母亲将其带回娘家,由外祖父母抚养大。小玉对父亲毫无印象,母亲由于文化程度和性格问题,对小玉成长极少参与。学习由舅舅辅导,但随着舅舅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她的关注有所减少,加之她年龄的成长,对自己身份很敏感,觉得家人在排斥她。这些不良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她与家人的相处,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却没有带她一起,她觉得被全部人抛弃了。
(二)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李索克指出:“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许多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同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完整的家庭使小玉逐渐缺乏自信,变得自卑;另一方面,她又极度渴望父爱,舅舅成家,使她失去了这份慰藉,这对于一个处于思想转变期的敏感女孩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创伤。据很多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女子很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奋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等。而其叛逆心理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强很多。小玉在学习、与人沟通等方面具备了单亲家庭孩子所具有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对策
针对小玉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对策,对其进行辅导:
(一)倾听心声、情感的宣泄,打开心灵的窗户
情绪宣泄法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在解决小玉的问题时,我注重情感的宣泄。我了解到小玉很在意他人的看法:父亲的抛弃,母亲鲜少理她、家人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玩笑都让她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她都认为这是嫌弃她的表现,表现的外在情绪则是多疑、悲观、恐惧、偏激等。家人对她的这些情况,则认为是不懂事的表现,更加严厉地批评,加上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看法都对她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情绪得不到排解,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偏激的心理。
宣泄后,我尝试举出家长、朋友关心她的例子,告诉她单亲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关心她,她身边还有很多人关心她,有心事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不要藏在心里。经过多次疏导,小玉逐渐愿意和老师谈心,情绪较之前稳定,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日常交往中逐渐克服自卑、偏激、忌妒等不良心理倾向,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她起码愿意踏出第一步,也算是个好的转变。
(二)认知疗法,纠正其不正确的观念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不良的情绪或行为,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主要改变小玉对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看法,告诉父母离异不是她的错,父爱的缺失,但还有来自妈妈、外祖父母等,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亲情。另一方面,改变她对自己和所处社会关系的看法,单亲并不可笑,更不是一种耻辱,所以不要以之为耻。我告诉她,我们都希望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应该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只要打开心窗,愿意与人交流,就会发现心外的天地很大很美。良好的社会环境,再加上认知疗法,不断灌输她正能量,慢慢地她与家人、老师、同学建立互相理解、信任和关心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介入,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将小玉的情况向学校相关领导反映,由学校出面与小玉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跟他们分析小玉的情况,告诉他们教育子女要懂得方法:不要过分溺爱;同时也要严而有度,努力为她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并要求其母亲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多听她说说心里话,而不是把孩子丢给别人。她已经缺失了一份父爱了,如果再缺失一份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四)调整学习态度
小玉的原本的学习就不差,只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成绩才会落下来的,所以,我跟小玉定下阶段目标,例如:这个星期要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这星期每节课最少举手两次等,定下的小目标都是她有能力很好地完成的。每一次完成目标都给予她肯定和奖励,这样较好地调到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小玉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老师这样做其实是对她的关心,有两次她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不敢来上课,我问其原因,她说怕老师失望,既然她有这种心态,证明她是重视老师的看法的。现在,不管质量如何,她起码每次的作业都会按时交上来,这也是学习态度上的变化。
四、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上述方法对于小玉的心理辅导有一定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辅导,她逐渐开朗起来,最近上课愿意和同学分享想法,课堂上我也多提问她,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笑容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这一群体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情绪反复。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群体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对待他们,老师应该要更多一份爱心与耐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作为孩子的父母,无论因何种原因分开,都不应收回那份本属于孩子的爱。而社会也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并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参与文献:
[1]李振华.婚变家庭子女教育辅导案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09).
[2]范林.善于运用情绪宣泄法[J].领导科学,1997(12).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为孩子的心理、人格、三观都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很多孩子会出现孤僻、偏激、冷漠等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发展也被提上了基础教育日程,本文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学生都存在学习心理障碍问题,表现为厌学、恐惧学习,尤其是在面临考试、考核的时候,情绪波动很大,并且容易出现一些病态的问题。由于在单亲环境中成长,父母离异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父母也很少与他们交流,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与别人不同,想要通过学习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获得更多人的注意,因此拼命学习,出现过犹不及的效果。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管教,性格极端,偏激,道德品质差,经常逃课、旷课,有的考试都不会参加,经常打架斗殴,这些都是目前单亲家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心理问题。
二、排除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1.积极展开疏导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在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排除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谈心,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排解学生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关怀和爱,感化他们。大多数的单亲家庭学生做出一些不良举动,往往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不想自己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一旦发现班级中有这样的学生,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和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以及情感纽带,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疏导,逐渐减少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例如:某学生小红(化名)是一名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子,她十分聪明,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她在学习方面有一种抵触心理。该学生的班主任了解到,小红的妈妈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她,小红的爸爸多年前和她妈妈离婚,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她,她曾经和她的好朋友说过她特别讨厌过父亲节,每次过父亲节她又想念爸爸,又觉得恨他。在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教师首先与她的监护人――小红的妈妈取得了联系,将小红的状况如实相告,并提醒她,要多关心孩子。小红的妈妈决定与教师配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然后,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经常叫小红回答问题,鼓励她,表扬她,还在组织的小组活动中,让她作为小组长,带领大家一同完成课题。由于小红本身聪明伶俐,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同时,她的妈妈每个周末都会抽出时间陪她,并经常与教师沟通。久而久之,小红逐渐成为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小女孩。这个结果与良好的疏导是分不开的。
2.综合运用心理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排除心理负担
目前,学生心理教育已经成了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更多的心理教学手段被提出。沙盘游戏是目前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沙盘游戏在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学生在使用沙盘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在得知了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从而达到解除学生心理负担的目的。
例如:某学生在考试前几天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的现象,同时还伴有呕吐、心慌、多梦失眠的症状,后经调查,该学生家庭不富裕,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父母离异,父亲对他的期望特别高,非常想要他出人头地,他不想让父亲失望,从而导致精神过于紧张,每次考试前都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上述症状,并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后来教师利用沙盘游戏与其沟通,第一次沙盘游戏中,学生在荒漠中,将自己摆在中心,四周被猛兽包围,他说“无路可走”。在教师的引导和沟通之后,第二次沙盘游戏中,他在自己的面前摆放了一个梯子,梯子的前面是爸爸,可以看出,这个时候,他的心理负担已经不那么重,能够为自己找一条出路。最后一次进行沙盘游戏的时候,他将一座宝塔放在中心,并和老师说,希望以后能够与其他的同学利用这个塔来做沙盘。这个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心里充满了能量与安全感,先前的不安情绪已经消失。
3.积极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教会他们明辨是非
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这样即便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学生本身自制力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会沾染不良习性,也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的女孩心理范文6
1.1调查对象
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西部位于滇、黔、桂3省交界处的百色市所辖12个县(区)中随机抽取3样本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1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和1所初中,然后以所抽小学和初中中属留守儿童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调查3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初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全部调查。
1.2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3]对调查对象的个性进行测量。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分3个分量表(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说谎L),共88道题。内外向维度(E):分数越高提示个性越外向。精神质(P):高分表示孤独、不近人情,与他人不友好,低分表示善从人意,能较好适应环境等。神经质(N):分数高表焦虑、情绪反应强烈、可有欠理智行为,分数低者情绪较稳定、性情温和等。掩饰量表(L):表示受试者的掩饰倾向及纯朴性,分数越高掩饰性越强。EPQ各维度的评分以同年龄、性别组常模的均数和标准差为基础,将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L)4个维度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T分,各维度T分在43.3~56.7分为中间型;38.5~43.3分为倾向低型,56.7~61.5分为倾向高型,而T分<38.5分为典型低型,>61.5分为典型高型;同时自编问卷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级、性别、民族、一起生活的人、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家庭住址、父母婚姻状况等等。调查以班为单位,经调查员作填写说明和条目解释后由学生自行完成问卷填写。
1.3统计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留守儿童共1298人,其中男704人(54.24%),女594人(45.76%);汉族712名(占54.85%),壮族586名(占45.15%);年龄分布在10~16岁,平均年龄(13.61±1.73)岁。
2.2调查对象
EPQ各维度标准分总得分及各维度异常者所占比例情况1298名留守儿童E维度得分(56.92±10.63)分,属倾向高型,其中属典型低型者118人,占9.09%,属典型高型者395人,占30.43%。P维度得分(47.25±5.87)分,属中间型,其中属典型低型者42人,占3.24%,属典型高型者0人。N维度得分(63.25±8.49)分,属典型高型,其中属典型低型者0人,属典型高型者827人,占63.71%。L维度得分(55.59±7.18)分,属中间型,其中属典型低型者42人,占3.24%,属典型高型者84人,占6.47%。
2.3不同性别儿童EPQ各维度标准分的比较
男性儿童E维度T分处于倾向高型,女性儿童E维度T分处于中间型;男女儿童P维度T分均处于中间型;男性儿童N维度T分处于典型高型,女性儿童N维度T分处于中间型;男女儿童L维度T分均处于中间型。在E、N、L维度上男性留守儿童的T分均高于女性留守儿童,在P维度上男性留守儿童的T分低于女性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4不同民族儿童各维度标准分的比较
汉族留守儿童E维度T分处于中间型,壮族留守儿童E维度T分处于倾高型;汉族、壮族留守儿童P维度T分均处于中间型;汉族、壮族留守儿童N维度T分均处于典型高型;汉族留守儿童L维度T分处于中间型,壮族留守儿童L维度T处于倾高型。N维度上汉族留守儿童得分高于壮族留守儿童,L维度上汉族留守儿童得分低于壮族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5不同居住地儿童各维度标准分的比较
居住农村和城镇的留守儿童E维度T分均处于倾高型,居住农村和城镇的留守儿童P维度T分均处于中间型;居住农村留守儿童N维度T处于典型高型,居住城镇留守儿童N维度T处于中间型;居住农村留守儿童L维度T分处于中间型,居住城镇留守儿童L维度T分处于倾高型。居住农村的留守儿童P、N维度得分高于居住城镇留守儿童,L维度得分低于居住城镇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内外向个性处于倾向高型,而且处于典型高型者占30.43%,神经质个性处于典型高型,典型高型人数占到63.71%,提示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倾外向,且典型的情绪不稳。只有精神质个性、掩饰性均处于中间型。分析发现,内外向个性男性儿童处于倾向高型,女性儿童处于中间型;神经质个性男性儿童处于典型高型,女性儿童处于中间型,提示农村留守男性儿童性格倾外向,且典型的情绪不稳;精神质个性、掩饰性男女儿童均属于中间型,其中精神质个性上女性留守儿童得分高于男性留守儿童,掩饰性上男性儿童得分高于女性儿童;提示女性儿童存在较高的精神质倾向,男性儿童掩饰性强,此结果与张皑频[4]、刘照云[5]等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女孩神经质个性得分低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民族边远地区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到的教育和洗礼相对来说较少,大部分人的思想观点仍然很封建保守。在一个家庭中男孩的地位要高于女孩,长辈对其有求必应,男孩比女孩能够得到更多的宠溺,成为家里关注的焦点,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一有不顺自己意思的就吵闹不安,在内外向上就更倾向外向。女孩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常常恶作剧,惹麻烦,做一些讨人厌的事,目的在于表现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男女留守儿童在个性上受到的影响不同。提示应该大力加强对民族边远地区农村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改变错误的性别差异观念,提高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关于不同民族留守儿童个性的研究,张伟源[6]将壮族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兰燕灵[7]等对留守儿童按民族进行了分类但并未做进一步比较分析。本次研究探讨民族边远地区农村的汉族与壮族留守儿童存在的个性差异,研究发现,内外向个性汉族留守儿童处在中间型,壮族留守儿童处在倾高型,表明壮族留守儿童较外向;精神质个性汉族、壮族留守儿童均属于中间型;汉族、壮族留守儿童神经质个性均处于典型高型,说明汉族、壮族留守儿童典型的情绪不稳,其中汉族留守儿童高于壮族留守儿童;掩饰性汉族留守儿童处于中间型,壮族留守儿童处于倾高型,由此看出壮族留守儿童掩饰性强。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个性上的不同,其原因可能有,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除享有和汉族学生同等的权利外,还享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如考试入学加分照顾或降分录取,享受少数民族生活补助等等,使少数民族学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照顾和保护,更有优越感,而汉族学生则需要参与更多的激烈竞争,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惶恐,忧虑,抑郁等心理行为,从而影响个性发展。根据研究对象居住的地方来分析留守儿童的个性,研究发现,居住农村和城镇的留守儿童内外向个性均处于倾高型;居住农村和城镇的留守儿童精神质个性均处于中间型,且居住农村的留守儿童高于居住城镇的留守儿童;神经质个性居住农村留守儿童属于典型高型,居住城镇留守儿童属于中间型,提示居住农村的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存在更高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倾向,表现为爱管闲事,遇到事情过于激动,处事不够冷静沉着,心情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起伏波动大,不易控制,缺乏怜悯心,常对人怀有敌意,这与王玮等[8]、李朝英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神经质个性得分较高,有较高的神经质倾向。居住城镇的留守儿童是中间型,情绪比较稳定,容易恢复平静,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态度温和。掩饰性居住农村留守儿童处于中间型,居住城镇留守儿童处于倾高型,说明居住在县城的留守儿童掩饰程度高,与张皑频[10]等的结果相反。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先天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后天环境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