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命题的基本思路

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既是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内容与2012年相比,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有创新,有突破,实现了地理中考(学业考试)与时俱进的特点,命题者更注重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试题结构上,变化不大,只是更注重于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考察力度;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稳中有变,难易适中;在具体试题内容上,无论哪种题型中的试题,均不同于上一年,达到考题连续两年内不重复,年年有变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命题者是经过用心思考、细致准备和精心编制的。

本套试题立足新课程标准,遵循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强化了对地理读图、填图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测试可以准确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地理、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知识运用水平,可以反映学生真实学业水平,实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试卷考查了初中学生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所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突出基础,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二、试题的特点

(一)考查地理基础知识,难易适中。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填图题等题型,基本上都是分别按照七年上册、七年下册、八年上册、八年下册的先后顺序设计和安排的。试题绝大部分是围绕每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考查的是地理主干知识,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主要内容,试题内容科学、准确,表述清晰无误,没有特别难和特别繁琐的题,也没有偏题和怪题。大多数试题既是主要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容易作答的,符合《20t3年黑龙江东部地区中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关于易、中、难比例为80:15:5的说明。其中,比较难的试题有选择题第5题,“关于地球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有极夜现象”,七年级上册教材P12图1.20中并没有对此做出说明,只有在教师特别加以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知道答案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即选项“D寒带”。选择题第15题,“关于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答案应该是“A湄公河”。不过,教材中对此也没有指出,没有在正文中明确写出来,学生只有在考前的学习中通过对七年级下册教材P27图7.18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材料分析题第57题中的第(2)题,“关于雾霾天气的成因”,须要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体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属于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分值分配较为合理,突显基础。

在教材结构中,《地球和地图》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突显其重要地位,世界地理的知识编排在七年级的上、下册中,中国地理的知识则编排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关于试卷中分值比重,这里就不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这个标准来分析了,而是按照教材中知识点占试卷分值比重来分类,如下表: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的内容,这从表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即七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57分;“中国地理”的内容,即八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38分;我省的乡土地理知识占5分。基本符合《考试说明》中“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45%;乡土地理约占5%”的试题知识内容分布结构。试题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检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了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增加了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突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相比,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在知识内容分布及结构上基本一致,只是更加侧重于对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的考查,比2012年多了5分。

(三)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图表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要通过读图和填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地理图表的运用更是涉及面广,适用性强。所以,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套试卷中,第四大题共有6道填图题(51~56),共37分,所占卷面总分的比重是较高的。其目的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四)试题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本套试题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并能把试题的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既不显得枯燥无味,又能体现地理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例如,选择题第22题,“当校园中的五星红旗飘向北方的时候,说明此时校园所在地的风向是哪里”,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理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再如,读图分析题第51题“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第(4)题“我们考试的时间是6月27日,此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______两点之间”,就属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设计。第55题“台湾略图”中的第(2)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图中表示的字母是_____”;第56题“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中的第(2)题“冬季的哈尔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素有‘______’城之称”。这些都体现了本套地理试题与时俱进,注重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适当增加试题人文性,学以致用的特点。还有第57题,在这个材料分析题中,将2013年上半年以来对我国影响严重的雾霾天气的话题,通过详细真实的数据和背景资料表述出来,并通过“材料”的“提示”,让学生找出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停用30%的公车”,分析出“汽车尾气”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增加燃煤企业的检查、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烟尘排放”,得出“工业生产排放烟尘”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要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得出“建筑施工”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对主干道每天增加两次洒水降尘”,得出“道路扬尘”这一答案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答出题目中要求的3个答案。当然,这3个答案也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只要与材料相关,符合题意就可以。本题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紧密联系生活,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五)试题中的不足。

在试题内容比例的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地球和地图的相关试题约占10%,而本套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占了8分,分别是第3、4、5和第51题,关于经纬线和地图的试题则根本没有,而经纬线和地图的相关知识既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比如,关于某一点地理坐标的判定、某一点所在的半球位置、某两点的相对方向、比例尺的相关计算等等,这些重要基础知识点都应该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在试题题目的表述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选择题第21题,原题的表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应该表述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虽然只是一字之别,但是,加上“的”字之后,读起来上口,而且表意更加明确,况且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但不能称为“南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部分,则可称为“北非”。

另外,填空题第46题,题目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应该表述为“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虽然只是增加了“主要”两个字,却可以突出表现西北地区多样的自然特征中最主要的那个特征,即“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自然特征除了以干旱为主以外,还有冬冷夏热,气温年差大、气温日差大,风沙天气多等等。所以,只有加上“主要”两个字,试题的表意才更加明确,学生在解答时才更容易准确。

三、教学建议

针对2013年的中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试题特点,建议初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生活实际两方面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要介绍主要的、必备的地理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图表分析能力,并将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点培养图表分析技能,加强填图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推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近年的地理中考中,考题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读图分析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要地图、图表的阅读和分析,通过地理图表记忆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图文互换,能够准确、全面地“看出”图表中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复习时要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

地理中考复习涉及内容多,初中两个年级的4本教材都要兼顾,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计划安排,力争将课本内容变薄变少。在设计复习题时,切忌搞题海战术,弄得师生都很疲惫。每个学校安排的地理课时都不多,每周一般都是两节课,为了有好的复习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决胜地理中考。

(四)考前让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

近年的地理中考越来越关注时事热点,一般都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能够做好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并预先对考前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可以将材料分析题这5分全部拿到。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来看,试题设计的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话题,并结合中国“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倡导节约和环保,让学生谈一谈对“绿色消费”的理解,设计公益广告等等。在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中,则设计了关注“雾霾天气”这一热点话题,紧密联系生活。所以,在中考前的复习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产生“联系”,早作准备。

(五)教育学生规范书写答卷。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寓教于乐 游戏 地图贴近生活

初中地理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虽然对它不了解,但是充满好奇。很多学生之前就对地理方面的问题感兴趣,诸如为什么我们的白天是美国的黑夜?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馒头面条而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呢?学生的好奇心正是她们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读,然后告诉学生哪里是重要考点,之后就是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用来应考。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不理解的、认识模糊的,更不会有兴趣深入探索研究。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死知识。需要学生不断探索研究,体会其中奥秘。地理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一个地域,可以研究它的地理位置,研究它的气候,研究它的文化,是一门需要发散思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是主导,而应该是引路者,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活跃的教学方式如果引入课堂,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很多教师误认为只有幼儿园,小学生需要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其实不然,孩子们的天性都是一样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动脑。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创新出一些游戏学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现在青少年比较喜爱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寻找灵感,比如《最强大脑》中就有一个记忆图片和京剧脸谱的环节。在学习中国地理中国政区图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选出最强地理大脑,先用投影仪将准备好的标有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的地图投放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疆域的形状,然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快速记忆。最后将没有标注省份名称的地图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指着说出省份名称,看看哪个学生记住的省份最多,让他讲解记忆地图的小窍门,提供给其他学生做参考。还可以借鉴《奔跑吧兄弟》这档娱乐节目中的方法,教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分别是红、黄、蓝、绿、橙。然后派出任务,任务就是每组的学生代表依次凭借自己的记忆在教师画好的铁路路线图上标注出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名称和一些重要的铁路枢纽。每一组标注完毕后,大家都要指出有几处错误,用正字在一旁标记。最后看看哪一组任务完成得更好,评出最好的组在所有学生面前夸奖他们,达到在全班参与互动的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自信心的目的。无论哪一门学科在每一个单元的末尾都要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样才能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脑中更有条理,更容易在复习的时候找到重点。那么就可以模仿一些选秀节目如《我是歌手》,选出每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先将班级学生分组,派出代表参与地理小博士的竞争。然后让他们在下课时间准备好自己归纳的知识点,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以老师身份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整理的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然后给学生稍作阐释。每一个参赛学生讲解完毕,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谁归纳的最详细准确。最后由老师上台总结,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弥补欠缺,做最后的总结并宣布谁是这一单元的地理小博士。所有的游戏学习法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倾听者,不能参与课堂学习,怎么可能激发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呢?将知识融入游戏当中就像把一颗糖放入无味的清水中,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还会更具有表现自我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联想。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都不能背离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用更生活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学中国人口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小例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例如在上学路上挤公交的时候好多人一拥而上,去食堂打饭要排队好久。这样会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能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确是人口大国。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政府官员,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种情况,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能想到提高国民的素质,也会联系自身,提高自身素养。在区分气候和天气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问学生夏天会不会经常买雪糕?冬天是不是几乎每天穿羽绒服?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长时期的大气的综合状况就是气候,而天气是短时期的大气变化。一般不会十几天连续下雨或者下雪。这样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就能进行很清晰的区分。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培养举一反三的地理思维。中国的气候类型大体上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的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五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这些气候的名称,而且要联想它们的成因。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等,另外要联想这些气候的特点,热带季风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高山高原气候是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同时要联想到它们的分布省份和地区。举一反三,一下子对应掌握三个知识点,思路清晰,不会混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一位学生都不是“被学习”,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形成自主学习的心态,调动每个学生的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的创造力,那么每一堂课都将是高效课堂,初中地理也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少霞.中国地理教学技能.2009.8.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4

在地理学科的中考中,很多学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考点背得很熟,一旦遇到考题却常常做不出来。生搬硬套不是应对考试的最好方法,在复习中学会自主学习,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掌握一类相关知识,才能有效提高考试成绩,并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地理课本上关于我国主要工业区(带)的内容多而分散,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有难度,加之工业区(带)的一些知识需要通过实例去理解。在本节专题复习课的设计时,以地理学科综合性和联系性的特点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练习和历年中考试题,配合读图,引导学生对工业相关知识分析、归纳和理解,将工业区(带)的知识“由厚变薄”,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复习课容量的目的。

三、课标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开章即明确指出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所谓地域性,就是不仅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更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因此帮助学生弄清影响工业区(带)分布发展的因素和不同区域间的工业联系成为本节复习课的两大重点。《新课标》中关于“认识区域”有这样的要求: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际经济发展的意义。八上第四章第三节活动部分提到辽中南地区和沪宁杭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同因素;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对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八下第八章第二节以长江沿江地带为主线,不但介绍本地带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部门,更提出区域的协调发展。此外,上述四个地区也很好地利用其它地区的优势资源发展本区域经济。《新课标》中还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工业区(带)的复习目的不但是应对中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更要让学生意识到工业高速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环境突出矛盾,应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工业的基本概念以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地区(带)分布和发展的因素;掌握不同工业区(带)的主要工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读图画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结合案例分析工业区(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并说明区际间资源协调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区域间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认识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恶果,努力探索经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我国工业区(带)分布的因素;区际间的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区(带)分布与发展的因素,并能举例说明区际间资源调配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读图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表1)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三块:代数、几何和概率,前两个模块是重点,概率初中阶段只是初步的涉及,中考题一般也就是选择和填空或者解答题中的某个小问,难度不大,初中数学的学习重心应该放在代数和几何模块。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一个系统的培训,知识点也需要整合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系统,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必要时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初中数学学习策略与技巧。

一、最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熟悉概念,课堂理解和课后做题相结合,在熟悉的基础上多做练习。

很多题用到的知识点都是相同的,所以必须牢固掌握基本概念。把教材的联系与区别搞清楚,达到不看教材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入了解最重要的知识点,虽然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最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只要掌握了知识点,然后看到题目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如概念,定义,逻辑,定理,公式,具体计算使用)的锻炼,在预习的时候,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用自己的方式记牢,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数学是一门理科思维很强的学科,需要逻辑和记忆。记忆通俗地讲就是背东西,把该记下来的公式和判定定理、性质掌握扎实,其实这一块不是困扰学生的症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应用这些理论解题。数学思维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知识点也需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就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不断总结,举一反三,从而有效掌握课本知识,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及单元检测。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预习应掌握课本百分之八十的知识。对不能掌握的,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直到解决这类问题。预习可以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具体方法为:在预习新课的时候,总结里边的知识点,整个过程约持续15~20分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完成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提前预习至少比老师的进度快两倍,同时搞懂课后习题,切记不懂就问。

2.在数学课堂上,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听课上,当问题搞不懂时,必须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做错。学生必须集中精力,注意细节,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教学为主线,作业作为辅助工具。阅读教材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对称点的知识,所有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在课堂上,对不清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向老师咨询,买一至两套适合自己的参考书,当然如果幸运的话,你的老师会把自己出的一些卷子给你。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课外题的内容选择今天上课学的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多做题,学会举一反三。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过去,关键是对于每次考试要进行总结和吸取教训,为以后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打下基础。老师经常会在没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好“课后复习”。

三、在考试前进行系统复习。

将平时的考试卷集中在一起,将错过一次的问题挑选出来,重新再做一次。此外,最后做的几份模拟卷一定要都弄明白。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弱项,再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复习,如果有一类问题常常出错,记得一定要解决这类问题,直到弄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定要记住。反应灵敏度是数学研究的方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意识,看到一个数学问题能用最快的速度将所用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快速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数学难学的原因,但这也正是它的闪光点。学习数学要多做题,遇到的新问题后要拓展思维:考官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的意图是什么?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问题,或改变它的标题,或增加问题的难度,下次你遇到这个问题或与它类似的问题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

四、数学考试技巧。

做题不在于数量,关键是每种类型的题都要掌握。例如,讲反比例函数图像时,我让学生认真完成图像绘画,然后检查,指导。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虽然在课件中可以把图像放给学生看,但亲自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牢固理解并掌握。

五、利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已从传统的教具和学具发展到幻灯、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辅助教学。用这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具是教师教学演示、 操作用的工具的统称。注意处理好课本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课本主要靠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较系统,更注重条件与结论。而其他教学手段,如电教素材是用图像、声音等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太系统,但注意展示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两种媒体各有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只有互相配合。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注重每一个细节,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指导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初中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芬.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黄静.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55

从2014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16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16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16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同学录祝福语

下一篇双语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