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美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美的作文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1

1、美食的范围是无边无际的,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有山珍海味,鲍鱼海参才属于美食,其实有的时候臭豆腐也是一种令人回味的美食。

2、在路边的小摊上随处可见到卖臭豆腐的滩子,一元钱三块。以前爸爸总对我说:“路边小摊上的东西不卫生,你看那种油多脏啊?”“你看,那么多的人都在买,他们吃了就不生病吗?我也要吃嘛?”我反驳道。爸爸拿我没有办法,给了我一元钱,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来到买臭豆腐的小滩上,“小朋友,是不是想买臭豆腐啊,一元钱三块,很好吃的。”老板和蔼地对我说。我把一元钱给了他。

3、只见老板把三块豆腐放进锅里,用筷子把他们分开,随即锅里奏起了“噼里啪啦”的乐曲声,不一会儿,就全熟透了,我看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捞起来就吃。老板放进盘子里,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由于刚从锅里拿起来,太烫,我的嘴都快烫出了泡,爸爸见我这番模样,对我说:“很好吃吗?瞧你的样子,像几百年没吃饭一样。”“真的很好吃。”我对爸爸说。吃完豆腐,我连汁带汤全吃了下去,味道真是不错。

4、听了“我”自己这样的吃豆腐经历,你是不是也心动了,赶快去尝尝吧 ,保证让你回味无穷!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2

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紧扣“美”进行。如古典诗文的“美”育,现代文阅读的“美文赏析”,作文的“美”育,精神境界和人格的“美”育等等。如果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可以自如地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品格,将精神提升到更高、更优雅的境界。教师应积极着手开发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鉴赏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并创造美,进而形成“美”的人格。

一、现代文阅读中的美育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经典名作,文质兼美,读起来不仅受益匪浅,更是一种享受。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雨巷》等,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和对世界的感知、领悟,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可利用这些“景语”,去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情语”,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如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感知其中蕴含的美,并自由畅谈对自己所喜爱的语句的感受,并谈出理由,然后再引到有关修辞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上。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习知识,也自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古典诗文鉴赏中的美育

《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意蕴丰厚、言近旨远,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文的熏染,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提高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如果将所积累的古典诗文应用于作文写作中,那样可以拓展作文的思维空间,也可以使文章典雅蕴藉,所以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文的“美”育很有必要。

古典诗词的美是多样性的,教师应尽量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美,用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既可以领悟“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淡泊之美,也可以品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美,更可以领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之美,还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之美。在美中,学生将乐而忘返,并学在其中。

古典诗词中同样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传统美德。如能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中,将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资源。例如讲《陈情表》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还可去倾听少年的无助哀叹,孝子恳切的哀告,作者想要报答的不仅是祖母的似海深情,还有皇上的恩重如山。结合这一点,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忠孝”二字的传统美德,感受人性之美,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报任安书》中诚信厚仁、自强尚勇的崇高品格;《屈原列传》中精忠报国、民族为先的优秀品质,都将是对学生精神与品格进行熏陶的一席盛宴。

三、作文创作中的“美”育

作文教学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一块重要阵地,而作文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一到作文课就犯愁,许多同学不知道写什么,即使写出来的也是拼凑的居多,没有真情实感和深远的意蕴,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爱好写作文,学会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社会、人生之美。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每天写自己心中的话,可以是观点、看法,也可以是写景、抒情,更可以是记叙,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要有感而发,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慢慢就习惯或喜欢上用笔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当有什么可说的时候,他们不吐不快,所以写出来的就是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另外,可以组织班里或学校中爱好写作的同学创办一个文学社,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美文赏析、名著导读、精彩赏析、作文比赛、作品朗诵等等活动,这样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感染其他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可以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以此激励学生。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辨别社会和人生,如何审视真善美和假恶丑,也就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历史;文化;地域;独特;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89-02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渊博的大国,由于中国独特多样的地域性文化,引来无数国家的关注目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民族中,划分了很多不同的地域,由于各自区域的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而这些文化是习俗化的、原生态的以及稳定性的。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将感受、感官、感觉结合在一起的视觉体现形式,因为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地域会体现不同文化特点,从美术艺术的视角进行表达,给人以美感的视觉享受[1]。为了将美术创作与不同的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地域性文化、地域性美术创作进行概述,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域性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地域性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体现,最后对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进行整体总结。

一、地域性文化概述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华大地就划分出不同的地域,随着中华大地儿女长期生活习惯以及传统风俗的养成,各自不同地域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性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地域性文化是指先秦时期不同地域中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合整体;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地域性文化是指中华大地儿女生活的不同地域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结合。地域性文化是多样性且特色性的,受到不同地域中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由于每个地域的差异性,因而,不同地域的文化是具有特色性的。

我国地域性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与传承着,呈现着自己的独特艺术形式,发挥着自身为传统文化带来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包括很多因素,比如:民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将这些方面与当地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属于此地域的专属文化传统[2]。由于地域文化需要以历史与时间作为累积基础,随着历史和时间的推进,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在逐步变化与发展着。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纵观全世界,有很多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的国家文化,例如:中国文化、欧洲文化、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等。

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域人们生活紧密关联,地域文化包含很多方面,比如:方言、饮食、信仰、建筑等。电视中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带领观众去体验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观众在为美食烹饪技术感到惊叹时,更加可以感受当地的本土地域文化。很多人会采用同样的食材,通过同样的烹饪方法制作食物,然而食物的味道都会不太一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独特的物质文化魅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质、不同的思想观念,都会为地域文化的构成带来重要影响,同样,这应该也是独特地域文化的神秘之处。

二、地域性美术创作

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现形式,从空间和平面的角度形成具有视觉感受的艺术,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方面:绘画、建筑、设计以及雕塑,在现代美术领域中,将书法和摄影等新颖艺术增添到美术艺术范围中。艺术文化中,美术创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增添了人们对于生活、思维和观念的美感,在美术创作中,秉承着“将生活艺术化,进入思维,指导灵魂”的原则。

美术创作,需要深刻认识其内涵、原则;掌握其程序,加强练习;具备构思、构图能力以及构图法则等;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方法与能力。美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因此,需要对生活的艺术具有敏感神经,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从而发现创作灵感[3]。在美术创作中,创新精神十分关键,欣赏者会因其独特性而被记忆,比如:《蒙娜丽莎》、《向日葵》、《星空》等。

古今中外的美术创作创造了很多奇迹,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美术创作起始于欧洲国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我国的美术创作发展中,美术艺术也不断拓阔了范围,比如:中国画的出现。对比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创作,带给人们的艺术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历史与文化结合的产物。在不了解地域文化背景的条件下,想深刻体会美术创作的涵义是一件难事,因此,美术创作是需要与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作品是接近地域生活的,在让人们了解其内在深意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美术创作的地域性特点。

三、不同的地域性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灵感与素材,美术创作者经常会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从其中找到创作的题材和材料。来源于生活的材料是贴近生活的,由此得到的美术创作会是具有教育性的、值得人深思且给予人启发的,有意识目的性的对生活和大自然中的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这是对素材概括、提炼的过程,最终获得值得人们学习的美术创作作品,美术创作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并且还具有另外一个特殊性特点,即: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

从不同的地域性文化中获得不同的美术创作素材,比如:我国的中国画,也称作山水画。通过对于风景的美术创作,表达出人们的思想与情感,而在选择风景时,不同地域的景色截然不同,江南比较秀美、北方比较宏伟壮观;在对人物进行画像时,美术创作者需要结合人物的自身特点,比如:外形、性格、身份地位等,而这些特征均是不能离开历史背景的[4]。美术创作过程中,扎实的美术功底一定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地域文化进行创作更是一种打动观众的方式。美术创作的意义在于深入观众灵魂,希望通过作品令观众或是欣赏者有所收获与感悟。

四、地域性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体现

在美术创作中,创新能力是关键性因素,具有创新灵感的美术创作作品才会给观众或是欣赏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中,美术创作的创新体现受到很多方面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地域是相对抽象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由于当地的长时间的特属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传统风俗,从而形成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特色,美术创作者需要从其中挖掘创作灵感,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我国有多个民族,具有多种地域性文化,也正是由于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形成了我国多彩的民族地域文化传统[5]。美术创造者走向各地域,感受地域文化,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采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或欣赏者呈现出美学创作。

其次,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民俗习惯、经济政治等情况都会形成不同特色地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核心灵魂,这种精神激励着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美术创作者,需要从创新的发展角度出发,结合美学视角启迪、激发观众。

最后,纵观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合作与开放。由于世界发展局势,要求着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6]。成功的美术创作作品不仅是时代与文化的缩影,而且可以将我国文化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结合的意义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中,提倡开放合作,共同促进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需要与世界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地创新发现先进的文化思想。在全球国际化的整体文化发展进程中,地域性文化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地域性文化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7]。为了全面结合不同地域文化,发展我国艺术美术创作,使我国的地域文化更加具有多元性、丰富性以及渗透性,所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针对其特点进行美术创作,将其文化更完善具体地呈现出来,最终为我国美术创作提供广阔平台。美术创作艺术属于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激发观众或者欣赏者思考,因此,将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有效结合十分重要。发挥美术创作的空间是无尽的,美术创作作品没有统一的评判好与坏的标准,通常情况下,用高雅或者通俗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或是划分[8]。在美术艺术创作作品中,无论是对人、对物、对景进行美术艺术表达,都是需要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背景文化特点,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有助于观众或者欣赏者了解美术创作作品的思想;另一方面,将美术创作作品与地域性文化结合会赋予作品生命力,形成有血有肉的美术作品。

六、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文化强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中划分着不同的区域,在各自的区域中,有不同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而这些传统风俗都是经过长期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可以把这样的文化称为地域文化。美术创作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在不同的区域中有着独特的丰富文化,并且这种地域性的文化也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思维的创作力是无限的,也正是由于多种的美术艺术观念,为我国的美术创作增添灵感,丰富我国的艺术财富,并且为我国美术艺术创作开辟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小军.浅析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8):184-184.

〔2〕葛斐尔.中国公立美术馆之“当代性”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

〔3〕陆俞志.广西当代绘画的发展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李勇.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特征及价值发现[J].民族艺术研究,2010,28(1):109-113.

〔5〕王盼盼.对新时期新疆美术创作的几点思考[J].丝绸之路,2012,(14):83-84.

〔6〕魏海霞.浅论新疆美术创作的地域性及代表性画家[J].丝绸之路,2011(2):71-72.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4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内涵丰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生态性、习俗性等特点。美术创作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会受到地域、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将对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地域性文化相关研究、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启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地域性文化相关研究

地域性文化实际上是指一个区域的人们在特定地理生态环境下创造出来并适宜这种生态环境发展特点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地域性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长期性,它的形成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大部分地域文化的命名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这些诸侯国早已消失不见,但这些诸侯国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得以延续。我国地域性文化具有包容性与渗透性。这些特点在我国古代表现得十分明显,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文化就兼具了南部巴蜀文化、北部的关陇文化、东部荆楚文化等特点。我国各地域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都不同,从而造就了文化种类的多样性。多样性特点的产生是我国古代交通不便造成的,我国古代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往也没有如此密切,各个行政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长此以往,各个地域的文化积淀也产生一定差异,以此造就了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术创作也正是如此,例如,中国南方气候宜人,环境湿润,而南方的人性格多为温婉,柔和,因而南方美术作品则多呈现出优雅、细腻、宁静之意境。相反,中国北方气候寒冷,环境干燥,北方人性格颇为豪爽,果断,因此北方美术作品多呈现出粗狂、豪气等特点。地域性文化的差异造就了美术创作风格的迥异,折射出不同的地域特点。美术的发源地是民间地区,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美术创作在人文基础方面十分深厚,南方美术作品在色彩方面一般都比较自然,渲染一种较为淡雅的意境,主张表现一种朴素以及幽深的特质。北方美术作品则用色较为大胆,渲染出一种果敢、风流之态。美术创作具备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地点不同,其在美术颜色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差异化的风格。将差异化的地域用色应用于美术创作中,能够进一步凸显各个地区所表现出的民俗特征地域性文化的不同也导致美术创作中用色的不同,青色代表金,赤色代表木,黄色代表水,白色代表火,黑色代表土,同时依次对应着东南西北中等,还能基于此延伸出各种不同寓意,为美术创作赋予更多生机。

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启示

地域性文化具有多元化、独特化等特点,为我国美术创作带来了不少启发。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没有正确的指导,无法作出判断和思考,缺乏自主创造,只是通过临摹老师或是书本上的画作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针对此现状,老师要积极寻找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美术创作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进行了解,为美术创作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审美、情感认知方面的能力,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美的创作。美术创作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在地域性文化的灌输及引导上,加深学生对南北文化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配合教师,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体验情感的能力,而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渗入到作品中去,进而创造一种美的意境。地域性文化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也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赋予了生命活力,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美术创作 情感问题 基础

一、美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

情感的积累实际上是我们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积极有效的情感活动实际上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所谓情感活动,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特点。它主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过程所表示出来的主观臆想。情感特征是开展审美活动过程当中最本质的特点,缺乏了情感的艺术就相当于空洞的灵魂。这是包括在美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表现的特征。因此我以说,没有情感,就无法形成艺术。在艺术的世界里面,情感实际上是与客观具体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许多作品当中这一点表现的极为深刻。比如说西方现代著名画家康定斯基,波洛克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表面上来看似乎追寻不到任何的具体形态特点,因此人们形象的将他们的艺术创作风格称为抽象艺术画派。这些抽象画派风格之所以被称作艺术,究其原因在于其内部的情感性。当人们欣赏完作品之后,感受到的是一种深层次的一是力量,这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结合的韵律之美,在观赏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无形的情感传递。

二、创作情感产生的过程

人的情感实际上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的,通过产生深刻的认识方式,进而产生灵动的情感。换言之情感是认识的主观表现力。在我们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当中,情感活动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进行认知的行为基础,主体的情感活动并不能够有效的脱离客体的感性认识表现力,源自于人们对于感性世界客观事物的深层认知。情感产生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过程,而感性认识的基础是人们源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作用在人们的感觉器官上的过程,具体的反映在大脑上就形成了感受。比如说,不同色彩感觉往往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红色,橙色,黄色等等鲜艳明亮的色彩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热烈的感受。而蓝色,青色,紫色等等暗色系的色彩往往带给人的是一种寒冷甚至是恐怖的感受。这种通过感觉而衍生出来的情感感受,实际上是情感活动的基本表现。

在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同样的遵循感觉从直觉的表现,认识逐渐加深的规律特征。如果客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事物符合了人类头脑当中的主观目的和需求的时候,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会产生深刻的共鸣,具体的反映在主观的形式上就是情绪。伴随着人们认知活动的进一步加强,情绪需要得到深层次的发挥和提炼,如果选择了美术这一创作方式,则最终产生了美术作品。因此,美术作品实际上是我们产生感情活动的重要表现力。感情的表现只能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产生,缺乏了相对应的认知就不能够形成爱或者是憎的情感,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很。

情感活动如果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就会产生激情。激情实际上是一种较为激进的情感表现力。在通常情况下伴随着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心理反应而发生。激情具有强烈,迅猛难以抑制的特点,是我们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重要的推动力。艺术家在激烈的情感的指引下,往往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主观能动意向,美术创作在情感的依托下就向大海奔流,一发不可收拾。比如说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罗丹的《地狱之门》等等作品,都是源自于激情的驱动力才产生的。

三、如何将情感作为美术创作的推动力

这种由感受升华到情绪最后演变成为激情的情感活动过程,实际上是审美认知和美术创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方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或者是心理活动的程序,实际上是满足了审美认知规律的。换一句话来书哦,美术家在创作活动的过程当中,通常都将会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将他们在实际生活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认知过程,通过感性的认知记录下生动的人和事物,引发起创作的冲动,经过具体的构思活动产生内心情感,最终引导其完成作品的创作。在整个过程当中,紧紧围绕着美术创作的是情感活动,他对于整个创作活动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情感实际上是主体相对于客体的表现态度,由于个体的个性和审美经验的不同,具体的情感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儿就是为什么在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产生不同的生活评价,感情倾向和情感态度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美术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精神或者是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的实际创作过程当中,情感活动往往拥有不同的表现力,并不是每个美术家的创作活动都是按照具体的步骤来实现的。比如说即兴创作的产生,就没有经过事先的情感酝酿,似乎根本没有构思或者复杂的思维活动,无需理性。而实际上,这种才华横溢的艺术创作作品,是艺术家在对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沉淀认知的突发结果,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胡乱表现。

四、小结

本文就美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展开探讨,具体的分析了美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介绍了情感产生的源泉,以及如何将情感作为艺术创作的推动力。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一菱.作为感觉表现手段的绘画――塞尚“结构时期”艺术思想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徐岱.审美者与游戏人――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诠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关于美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新课改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用美的观念去引导、启发他们,就能使学生确立美的观念意识。因此,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提供足以激起情感波澜的审美特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境,深化审美感受。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因而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能

1.语文教育带有极强的人文性质,应该发挥它促进人性真、善、美品质形成的功能。

现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既是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文本。课文中无论是语言、结构等形式美和形象、意境等内容美都是充实的,挖掘这些美的因素,老师在熟练掌握好课文知识层次和知识训练的同时,更要掌握好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规律和原则,充分依赖于审美个体的气质、修养等素质,以实现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2.学生可以调动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美。

审美的对象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学习《三峡》,可以听录音、看电视录像,感受“水湍、绿潭、倒影、怪柏、悬泉、飞瀑”等文字描述。教师利用一切可行方式,能让学生最直接有效地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学习《天净沙·秋思》,就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后作画的形式,在头脑中呈现“枯藤、老树、昏鸦”的萧条、荒凉秋景,还有以这些景物、景色为背景的“断肠人在天涯”的整体画面,进行感知体验,从形式到内容、从画面到意境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从而感受蕴含在画面中游子凄苦的心境和沉郁的情绪。

只有通过感知,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才能把握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情状,才可以引起美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赏析、理解奠定感性基础。平时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就是说通过感受激发人的情感。感知能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使其从多方面感知作品。

二、进行有效审美教育的手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趣,这些深层次的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也就是说,审美过程不只是一种形象的直觉,它同时更是一种思维的深化,要有一个理解和欣赏的过程。李商隐的诗再好再美,如果没有理解,里边的暗喻和象征搞不懂,那将失去它深沉的意蕴和美学的真髓。学习《梅岭三章》,在体会作品的浩然正气时,不能忽视对诗中那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的语言进行分析。学习《背影》,感受父子情深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学习肖像描写的手法及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对于中学生文学欣赏的多样性,教师不应遏制,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教育学生认识作品中的精华,去粗取精,自觉地欣赏作品中的自然美、真实美、高尚美。

审美化教学在情感的陶冶、思想的提升、智力的开拓、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因而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语文教学除了一般的教学特点外,更有自身所特有的情感特点。因此,我们要运用语文教学艺术,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所谓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常常会产生愉快或悲伤、热爱或厌恶等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包括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作者与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