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听写大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1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懦尽T诩ち业谋热中,刘懦镜亩佑严嗉汤氤。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懦旧裉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懦鞠缘锰┤蛔匀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懦径プ沽Γ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懦荆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00字(二)
近期,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并录制在电视台上播放,这是一个提倡我们学好汉文化和写好汉字的好节目,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看。我们几乎收看了每一场比赛节目。比赛现场“高手”云集,“角斗”激烈,十分震撼人心,我们会跟着欢呼、激动,跟着伤心、甚至是流泪。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复赛第四场的那场比赛。参赛队伍是福建、安徽、宁夏、北京四个代表队。其中福建代表队是来自我们厦门双十中学的选手。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双十中学的王鑫矗可是非常遗憾他没能成功书写“扭捏”一词。接下来选手们成功书写了璞玉、醍醐灌顶、束修、诡谲、犁铧、尺蠖等难度较高的词汇。经过几轮激烈的PK,我们福建队被淘汰了四名选手,只剩下“帅哥”姜力玮一人,现场还有安徽队四人和北京队一人。这时我们全家人都十分紧张,都为姜力玮捏着一把汗。接下来的比赛中,姜力玮面对1:4:1的处境,显得十分无助,但是他还是冷静听题,并且接连几次出色的发挥,写对了一些很难的词语,终于把北京代表队拉下了赛场。场上到了赛点,福建代表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姜力玮身上,姜力玮成功写出了“妆奁”、“觊觎”等高难度的词语,一路过关斩将,眼看要问鼎冠军了,可是最终还是惜败于“郓城”一词(评委说这词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过,不知姜力玮看过《水浒传》没有?)。这时,我们家里一片叹息声、叫苦声,全家人都站了起来,再也坐不住……
看了“汉字听写大赛”,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深地领略到了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化的深奥和魅力,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是那么的浅薄。我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也要代表福建队去参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00字(三)
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2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电视节目 理性思考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于2013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该节目从2013年8月2日开播,至10月18日结束,每周一期,2013年共举办13期。节目开播以来好评如潮,收视率持续攀升,一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这个以书写汉字为基本内容的非常单纯的非娱乐型节目,在当下崇尚娱乐的大环境下毫不媚俗,独树一帜,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衷心喜爱,实属难得。这说明节目紧紧抓住了电子时代中国人关于汉字书写的短板和缺失,赢得了国人的普遍“共鸣”。当前国人的汉语运用能力、汉字书写能力随着电子时代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有持续下滑的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这个节目的开办意在唤醒国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央电视台以自己的广泛影响力开办这样的节目,为汉语汉字摇旗呐喊,引起国人对母语的重视,善莫大焉!正如该节目的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主流媒体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可谓功德无量。
二、节目缺憾:关于听写选词的调查
笔者一直关注这个节目,对节目听写所选的词语不时有点看法,直到赛事结束,终于想一吐为快。据《北京晚报》2013年10月19日报道,杭州女孩写对“婉娈”二字夺得汉字听写大赛冠军。笔者是汉语教师,恕我孤陋寡闻,不了解这个词。查阅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结果没有。再查《辞海》,终于找到,“婉娈”有三个意思,用例分别出自《诗经》、李白的诗句和陆机的文章。原来这是一个现代汉语已经不用的文言词。不由得佩服起那位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冠军女孩。
问题还有另一面。这个冠军女孩怎么写对这个词的?据报纸介绍――最后夺冠的陆佳蕾就坦言,“婉娈”一词之前闻所未闻,完全是根据汉字规律推理出来的,“美好的样子”基本和“女”这个偏旁有关,峰峦、鸾凤和鸣的声旁都是“亦”,“婉娈”就是这样写出来了。可见冠军也基本上是靠猜和蒙出来的,并非真正了解这个词。
据我们观察,在全部播出的13期节目中,类似于“婉娈”这样的生僻词、古奥词、专业词不在少数。试列举若干如下:
颠茄、镪水、炉箅子、黑曜石、墩布、乌、蛏子、烤馕、岐黄、铩羽而归、木铎、瘐毙、胱氨酸、鸸鹋、干哕、龙骧虎峙、、裂璺、狷介、双髻鲨、禳解、颉颃、碌碡、芝罘山、倥侗、楞严经、柽柳、桁架、袼褙、转捩点、符、凼肥、瞀儒、乃、纡尊降贵、打醮、酚酞、汜水关、铴锣、毛茛、胃脘、饬、水俣病、鞋楦、怒艴、畛畦、便妍、黜陟幽明、遄飞、干戈载戢、膏良、赓续、兢惧、入、圩顶、枵腹从公、动鸾飞、轸怀、舳舻千里、捍蔽、螭吻、公廨
看看这些词,普通老百姓恐怕没几个认识的。这些词要么是古语词,今天已经不用,如“颉颃”;要么是某专业领域的行业词,普通人几乎接触不到,如“镪水”;要么是某地的方言词,普通话中压根儿见不到,如“饬”;要么是生僻地名、动植物名,如“芝罘山、鸸鹋、毛茛”;要么是使用人群非常狭窄,普通民众几乎接触不到的词,如“凼肥”。把这样的词作为听写对象,而且数量不在少数,不能不说节目的制作人“用心良苦”――所听写词语的意义和价值无关紧要,而能否难住选手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和节目宣称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按照这样的命题思路,这个节目到了最后恐怕就会变成少数人玩的文字游戏――反正听写的词儿咱老百姓一个也不会、一个也没听说过、一个也用不上,和我有什么关系!
据《每日新报》2013年10月17日报道: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从节目筹备伊始,为选手“找词”“挑词”的工作便落在节目组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身上,而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把《辞典》《字典》《词库》等大部头图书都快翻烂了。节目录制最初共收集到生僻词语约8000个,但最终被选中的只有2800多个。关正文说,“汉字听写”节目选定词汇的标准不是要难倒任何人,而是一定要具备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汉字的书写,让大家感知我们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唤起大家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这才是节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关正文表示,明年的节目仍将坚持对汉字词语的难度和深度考核。
由这段报道可以看出,节目组是在各种词典和故纸堆里挖空心思地“挑词”――挑选那些生僻词,并且今后会继续坚持这一方向,不会改变。
三、理性思考:多接地气才能保持长久魅力
众所周知,中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庞大。《康熙字典》收字4.7万多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6万多个,《中华字海》收字8.6万个左右。由汉字组成的词语数量则更多,一部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6.9万余条,2009年版《辞海》收词近13万条,《汉语大词典》收词约37万条。这么多的字、词,普通中国人穷其一生也认不完、学不完,但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认完、学完。这些数量庞大的字词,很多今天已经不再使用,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作为宣扬汉语汉字、倡导人们重视母语的大众文化类节目,其定位和导向很重要。我们认为汉字听写大赛的选词工作要在广阔的社会语言生活、社会语言运用实践中去进行,当然也可以到字典词典中去选择,但绝不能一味地去选“生僻词”。那些生僻词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当今的语言运用实际,即使写对了,对提高我们的汉语汉字应用能力有又有多少助益?不如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去选取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词儿,但常常又容易出错,这样才会引起人们对汉语汉字的重视。比如,2013年8月2日第1期节目选的“癞蛤蟆”“三聚氰胺”“摩羯座”“暴殄天物”等词语就很好,它们在当前语言中都能经常用到,但完全写对又不太容易。目前参加比赛的都是中学生,如果一味追求“生僻词”,容易引导学生在准备大赛时沉湎于字典词典和故纸堆,这无疑增加了本就繁重的学习负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却无甚益处。
至于节目导演所言“选词一定要具备文化内涵”,我们并不反对。汉语有几千年历史,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很多词语确实具备文化内涵。至于什么样的词才有文化内涵,可能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生僻的词就有文化内涵,比如上面所举的“凼肥”“干哕”“墩布”似乎就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内涵”。我们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凼肥:我国南方把垃圾、树叶、杂草、粪尿等放在坑里沤成的肥料。
干哕:要呕吐又吐不出来。
墩布:拖把。
这说明“文化内涵”和“生僻词”是并不相干的两个问题,排除那些生僻的词语,并不影响我们从浩瀚的汉语词汇海洋中去选择那些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作为听写对象。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3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之后,这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而且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的过程中,还涉及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笔者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禁为同学们的博学表现而喝彩。
无疑,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人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参赛选手的日渐减少,甚至看到有些参赛队伍的全军覆没,笔者又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对文字教学或者说对书法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者,笔者想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以及选手在比赛中显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笔顺不到位
我们知道,这次听写大会,所有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顶尖的高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突出重围走上央视舞台的。
毋庸置疑,这些选手在参加决赛之前,也一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汉字的正确书写,训练的内容中也一定包括笔画和笔顺的问题。这次听写大会,所有汉字的书写肯定以正楷为基础,而对正楷的书写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要是正楷,就必须讲究严格的笔画和笔顺,而楷书的笔顺是比较固定的,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再加上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一旦改变了笔画和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
而事实上,在这次听写大会上,有不少选手,甚至是杀出重围的选手,在这个笔顺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笔者以为,作为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参赛选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尤其是影响到广大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听写的过程中,选手在书写上是不可以随便而为之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组委会是否可以加入“字虽然写对,但是笔顺不对给予降分的评判”等评分细则。一旦有了这样的规定,参赛选手就会在书写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注意这个书写的细节,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写字不工整
笔者几乎每年都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看到书写潦草、字迹难辨的作文,油然而生的是厌烦,平静的心也变得急躁,一晃而过,即便是奇文也难以细细欣赏,想得高分很难;每当遇到书写工整、漂亮的作文,心中便会为之一振,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仔细咀嚼,不放过任何一处精彩的笔墨,往往就能得到高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遴选出来的,是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理应承担起把字写工整、写美观的重任,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老师也一定强调过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欣赏他们上佳表现的同时,也为不少选手所写的字笔画不到位、书写不工整、字迹不美观而叹息,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当然,有不少学生的书写非常工整,让我们为他们既能够正确书写又能写得如此漂亮而拍手叫绝。俗话说得好,“书之不靓,行而不远”。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实在是汉字书写的软肋。书写犹如人的第二面孔,面目可憎与面目可亲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如今批阅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辨之作俯拾即是,书写工整、字迹漂亮之文凤毛麟角,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堪忧。所以,参赛选手也应该承担起工整书写的重任,义不容辞。如果在参赛选手评分要求中再加入这么一条,其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这一做法旨在提升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该为中国汉字的规范、工整、美观书写尽一份力,流一点汗!我们的参赛选手如果能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再把字写工整、写美观,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三、词语太生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初中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很显然,初中生应该以掌握3500字左右为基本要求,但是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选手竞争的日益激烈,主持人所报出来的汉字越来越难,许多次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都是0,不时能够听到主持人“场外没几个人写对”这样让人感到很尴尬的评论。
说实话,主持人挑选的部分词语笔者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参赛选手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的确让人钦佩,的确为这些孩子精彩的表现而叹为观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孩子毕竟是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人之精品”,这样的孩子,在全国不在少数,但是泱泱大中国,有超过2亿的中小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我想谁都不敢这么说。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应该承担起普及汉字书写的重任,而不应该用过多的生僻字来为难参赛选手,否则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因为这样只能让不少孩子钻进《现代汉语词典》里,死抠生僻字。这不仅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反而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导向。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笔者以为在这一板块的比赛中,不妨采取组团比赛的方法,而不一定采取词语淘汰制,否则还是会让参赛选手钻进生僻字的死胡同。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掌握3500常用字,通过严谨规范的听写竞技活动,达到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那才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真正目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应用和书写能力。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4
是啊,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也没有一些人有着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就连成人面对这些汉字也是束手无策。
而我每次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也总是碰到一些不会的字,也许有人会查字典想办法认识它,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些字不以为然。不认识几个字又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费了我看书的时间,又很麻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可我的惰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们的理由和想法一定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养成的我也会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是有着积累的好习惯才成功的。例如说李时珍,他每天都会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来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因为他的积累,他才记入了中国的史册,永远地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5
2013年8月23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晚上8点黄金时间同步播出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拉动了新一轮的关注人群,收视率迅速飙升。在各大卫视争夺收视、热门选秀节目充斥荧屏的盛夏季节,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节目奇特的互动特性,引领电视节目的观众创新的线下互动,即让每家每户在每个周五多了一份“课外作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跃登微博热门话题榜,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
在这档电视节目上,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在考官口中并予以适当解释时,成人听写体验团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间歇”、“熨帖”、“黏稠”等生活中的常用词,成人听写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更是难倒了70%的成年人。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电视荧屏,使常年使用电脑的国人逐渐意识到,在键盘时代,不少汉字已经不会写了,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多维解读】
1.打赢“汉字保卫战”
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网络的日新月异,人们的书写能力也随之降低。长时间不练习手写汉字,提笔忘字在所难免。如今,键盘上敲字速度越来越快的人,往往用拼音输入法,只要会念,敲出首字四个字母,立即跳出字词,甚至连前后鼻音、是否翘舌都不必考虑。而现在更发达了,通过语音识别系统,你说出的话,就能自动转换成汉字,连手都不用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一个让人遗憾的现象。破解这种“汉字危机”,应该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
2.传递中华文明
有着6000余年历史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相伴相生,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在汉字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汉字是传承这一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手潇洒飘逸的字,笔锋触碰在信笺上的沙沙声,空气中飘散的墨水芬芳,是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不仅仅是汉字书写,还有需要通过汉字书写传递下去的数千年中华文明。只有重新修复“书写”这座传递中华文明的桥梁,数千年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
中国听写大会范文6
2014年元宵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谜语大会》节目掀起全民猜谜热潮。据统计,3天的谜语大会共吸引了2.8亿电视观众,共有206万人次通过手机同步参与实时互动。
【众说纷纭】
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敖耀寰:
电视猜谜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能让人们有机会回归传统,了解谜语文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汉字,有汉字的地方就有灯谜。我们好像又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春天。在节目中,有不少热衷于谜语的人,创作出了不少有时代感又接地气的新谜,这是个十分可喜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
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在文化的呈现方式上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对文化节目百姓有需求。中国文化具有忧患意识,像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弱不好弄”(年幼时不爱玩耍)的方式,教育年幼小孩不能太爱玩耍。古代老百姓看到纸张,即使目不识丁也不会随意毁坏,我们民族文化DNA是很严肃的。节目娱乐化繁盛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追求这种回归。
【事件影响】
1.《中国谜语大会》播出以后,许多中小学教师试图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灯谜的元素。他们在讲新课文之前,将课题或课文的作者编成谜语,让学生们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014年3月,央视正式启动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其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其中《中国成语大会》邀请了纪连海、钱文忠、于丹等文化名人担任评论嘉宾,参赛选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成语高手。
【相关链接】
《中国谜语大会》精彩集锦:
(1)跨赤兔,走千里。(打一元曲戏剧家)
谜底:马致远
(2)关公和张飞。(打一法国名著)
谜底:《红与黑》
(3)秋收万颗子。(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纳米
(4)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国家名)
谜底:乍得
(5)鹤发童颜。 (打一风俗食品)
谜底:长寿面
(6)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器具)
谜底:马达
(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打一网络交流平台)
谜底:新浪微博
(8)青一块,紫一块。(打一字)
谜底:素
(9)要保护视力。 (打三字口语)
谜底:小心眼
(10)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