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考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1
一、体检结果
(一)2016年2月23日,我局组织2015年下半年安居区部分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短缺人才(医护类)符合条件的22名考生进行了体检,体检结果均为合格。
(二)2016年2月26日,我局组织符合上述条件的2名递补考生行了体检,体检结果均为合格。
二、政审考察有关事宜
(一)上述体检合格的24名考生全部进入政审考察环节。
(二)请区卫计局于2016年3月31日前,对体检合格的考生组织完成政审考察。政审考察要严格按照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遂宁市市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招工作人员政审考察内容、方法及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政审考察工作任务,并向我局报送全部政审考察材料,不得延误。
(三)取得政审考察资格的所有考生应保持手机畅通。因手机号码有变动的,应及时与聘用单位主管部门联系,确认更改。考生档案在学校或在外地尚未转回本人现户口所在地的,或现工作单位,或当地人社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请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取回档案。
三、本公告由遂宁市安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可咨询遂宁市安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电话0825-8665378。
特此公告
点击下载>>>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2
槐荫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从1997年开始,先后经历了地方事业单位登记、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三个阶段。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事业单位281家,已办理法人登记的168家,登记率为60%。
(一)多措并举,提高事业单位登记效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不独立的问题,与区财政部门积极配合,督促各事业单位开设银行账户,使事业单位财务真正从行政中分离出来;对于新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要求提供具有资质许可的社会中介组织出具的验资报告,落实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法人财产;与实名制数据库相结合,核实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情况,力争使法人单位全部实现人财物独立;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对职能弱化、人员场所不明确的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合,确保事业单位能够独立开展业务;针对个别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借助网络媒体,全方位宣传《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同时,采取编发登记工作流程图、明白纸、及时公告登记信息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依法行政,强化事业单位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通过年度检验、实地核查、接受社会监督三个方面,严格把关、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监管力度。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年检质量。工作中严格“三查”、严把“三关”。“三查”,即查数量,着重审查事业单位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查质量,对参检单位所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审核,不走过场,确保登记执法的严肃性;查时限,明确上报时限要求,对不能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事业单位及时通知,督促其依法进行年检,确保年检工作在法定时间内有效进行。“三关”,即资料关,要求事业单位法人提交的年检材料齐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有疑问的地方,主动与其举办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联系,核实真伪,确保表格填写规范,登记事项无遗漏;程序关,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作步骤,坚持做到不漏项、不越项;审核关,首先对填写是否规范、提交的有关材料是否齐全、有效等方面进行审查,对材料报送不规范、不齐全的,当面告知事业单位重新填报或补充提交有关材料,对填报规范、材料齐全有效的,按照受理―审核―核准的程序,对申报材料与原件材料逐一核实,认真审查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书》、《财务报表》、《财务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2012年度年检合格率为98%,办理变更登记26家。二是开展实地核查,加强运行监管。改变过去只审查书面报告的做法,结合中小学编制核查工作,对全区已登记的62个教育类事业单位抽样进行现场核查。对事业单位的住所、财务状况、人员编制、从业人数、业务开展情况、相关资质等登记事项进行现场核实,使审核工作更加直观准确,确保了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完善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将事业单位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事项内容通过《山东侨报》、区机构编制网站向社会进行公示,切实履行好行政机关依法公开信息的责任。同时,指导各举办单位和事业单位依据《办法》,建立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登记管理信息进行公开。印发《槐荫区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备案表》,对事业单位保密审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主动公开进行备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公开工作。此外,设立12310举报电话,接受公众、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监督,强化监督管理。
(三)优质服务,提高事业单位监管工作效能。区事登局作为区机构编制部门的“窗口”单位,工作中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为目的,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合理简化办事手续,承诺事业单位设立、变更、年检、注销登记等业务,在手续完备的情况下一次性办结,证书打印和数据库录入同步完成。公布登记管理服务电话,实行AB角责任制,随时向相关事业单位提供业务咨询和年检服务,并坚持做到使用文明规范用语、热情接待、耐心听讲、认真受理、周到服务。同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精心制作公告牌,公开登记办事程序及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确保程序不乱、环节不减、工作不断。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监管机构统一使用我省自行研发的山东省事业单位网上监管信息系统,来完成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等日常业务。新系统程序多,对提报材料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细致,我们通过工作群、电话等方式,与各单位年检工作人员及时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并认真仔细地对各单位年检材料进行电子版预审,并及时制定了“年检攻略”,详细指导网上年检系统的操作方法,受到了年检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建章立制,提档升级,强化登记管理软硬件建设。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完善了登记管理工作程序、操作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登记机关的登记管理行为。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将网上登记流程、登记管理指南等内容通过网络和明白纸等方式予以公布,既方便了事业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又提高了登记管理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制定了《槐荫区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协调,形成了整体工作合力。二是注重理论研究。积极致力于《事业单位注销登记相关问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监管问题的思考》等课题调研,力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局面。三是强化硬件设置。在区委、区政府和区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申请设立了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专项资金,及时配备了电脑、制证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选配了高素质的专职档案管理员,实现了专柜、专人、专管。制定了《槐荫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资料查询暂行规定》,对查阅登记管理档案的对象、条件、程序、范围进行了明确,在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规范管理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登记管理档案,维护了事业单位法人和第三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二、对策分析
(一)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强法人监管。一是通过年检和实地核查,重点了解事业单位年度活动和提供的公共服务在改善民生上的成效是否让群众满意,是否让民众得到实惠等,促使事业单位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正确方向,提高其为民服务能力,使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民生。二是加大法人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的依法行政意识,使其真正自觉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共同承担起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规范单位举办行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唯一合法凭证。下一步,将突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从加强协调、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入手,狠抓证书使用制度的落实。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向各事业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力宣传《暂行条例》,提高其对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和法人证书使用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只有领取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才能开展诸如申办社会保险、开立银行账号和贷款、申办税务登记和减免税收等社会活动,提高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会性活动中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 问题 对策
自2006年出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至今,各地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规定过程中,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在事业单位公招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如四川省自2006年3月以来,就结合省情,细化制度、分类指导,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关于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政策体系和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事业单位公招工作的开展[1]。在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工作中,考生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因此更多的强调了对考生的公平,但对用人单位的公平性却重视不够。这在事业单位的公招工作中表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的质量。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笔试考试缺乏专业特色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公招的笔试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缺乏专业特色。事业单位的招聘岗位,多数有专业限制和要求,但在笔试时,考的却是与专业内容不相关的公共知识。目前各单位在面试考核时,虽然都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但由于面试时间相对较短,多数单位由于考生人数多,面试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很难对考生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考察。这就难以保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选拔质量。
1.2笔试成绩缺乏最低的分数线
在事业单位公招面试考核要求中,对面试未形成竞争的情况,有的地区确定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质量,也体现了对用人单位的公平性。而在笔试考试中,有的地区近年的缺考率达30%左右,对笔试成绩却缺乏最低的分数线,特别在一些报名人数少特殊岗位,以至出现笔试成绩2.2分进入面试的情况[2],引发公众的广泛热议。
1.3递补录取缺乏限制条件
目前部分考生在通过全部考核进入拟录取名单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放弃进入该单位。按照目前政策,单位需要进行递补录取。但在递补录取过程中,由于对递补录取人员没有最低录取条件限制,用人单位在是否递补录取考生方面缺乏自,致使一些条件差,达不到单位用人标准的人员,不得不录用,因而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在公招中对人才选拔的质量。
1.4缺考现象较为突出
据统计,四川省的事业单位公招考试缺考率,2007年至2009年分别为20%[3]、21.9%[4]、21%[5],而自2010年开始,缺考比例大幅攀升,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缺考比例分别为30.7%[6]、29.66%[7]、30.66%[8]。究其缺考原因,除因事业单位考试在公务员考试之后举行,部分考生可能因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成绩达到了面试成绩、或因备考期间找到了工作而放弃了参考等原因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单位,报名人数少,甚至达不到开考比例,因而不少人找同学、朋友报名,但同学、朋友并非真正的考生,他们一般只报名,不参考。这对真正的考生而言,已经不能形成竞争了。事业单位公招考试要坚持公平科学的原则,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在考试中形成有效的竞争,才能从考生中选拔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缺考比例的不断增加,只报名不考试在考生中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
1.5对公招弱势单位的人才选拔保护力度不足
四川省针对地勘、卫生等系统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性短缺或地域性短缺的情况,出台了《关于适当放宽考核招聘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条件的通知》、《关于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等多个考核招聘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公共事业单位人才紧缺的矛盾。但一些公招弱势单位,如地域、经济条件较差的单位,招聘岗位连续2年及以上不能开考的情况较多。目前的考核招聘制度设计上,只考虑了行业因素,没有考虑到因单位与单位之间由于地域不同、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单位的综合实力等不同,对人才的吸引力差距较大,因而导致可能对多数单位不是紧缺专业的专业,对一些单位来说就成为了紧缺专业,出现连续不能开考的情况。另一方面,新招聘人员流失也不可忽视。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近年来,每年均有参加其他单位的公招而流失的新招聘人员。
1.6考官的培训制度尚未建立
目前的公招考试中,一般分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相对而言,面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在面试考核中,很多单位的面试考官均为本单位的党政领导。由于目前考官的培训制度尚未建立,作为党政领导,不一定都对面试考核的基本要求、考核工作基本流程、考核内容等非常清楚,外行考内行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考生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欠公平。
2.对策
2.1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事业单位公招考试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但目前部分考生,特别是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报考时,由于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对考试缺乏信心,备考不充分等诸多因素,缺考普遍存在,比例较高。“去打酱油”在高校学生中已成为了一句流行语。这需要从政府职能部门到用人单位,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诚信教育。
2.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2.2.1确定面试入围的最低分数线,确保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为避免公众因为一些类似的“萝卜招聘”、“内部招聘”,产生对当前公招制度的不信任,维护考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应确定面试入围的最低分数线,确保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面试入围最低分数线的确定,可由笔试命题专家结合命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在笔试题命制时一并确定,以避免诸如考2.2分都进入面试的情况发生。
2.2.2对于通过公招考试录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借鉴公务员考试办法,规定对新录用人员的最低工作年限。随着事业单位公招考试的不断规范,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断加大,加之事业单位公招的人员一般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新录用人员进入工作单位后,经过单位一段时间的培养,工作刚进入状态,又参加其他单位的公招,给用人单位的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2.2.3进一步加强考核招聘制度的建设。考核招聘制度设计,除考虑人才结构性短缺或地域性短缺因素外,还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连续2年不能开考的专业,允许单位通过向主管部门申请,进行考核招聘。
2.2.4建立考官及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公招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同时也关系到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各单位在公招考试中担任考官的,多为党、政领导,这就特别需要对考官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评价的视角等方面进行培训。如果在公招考试中,由于工作人员对公招考试的相关要求不清楚,在考试组织过程中出现违纪、违规的情况,势必会严重影响公招的社会公信力。为严格、规范地执行公开招聘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考官及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是必要的保障措施。
2.3进一步规范公招考试操作程序
2.3.1在笔试考试中增强专业水平的考察,提高人岗匹配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公招,绝大多数的招聘岗位均较强的专业要求。为保证用人单位对考生专业水平的考察,提高用人单位对选拔人才的人岗匹配度,专业知识测试应着重于对应聘者对岗位专业基础的考察[9],因此在笔试考试中增加专业知识的内容,采用公共试题加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选拔。
2.3.2进一步规范考核招聘程序。紧缺专业的初级人才,可采用专业考试、考察与面试相结合等方式考核,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采用学术报告、察考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考核,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单位人才紧缺的矛盾。但另一方面,由于在考核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具有更大的用人自,这就更需要加强考核招聘过程的监督,更加规范的招聘程序。
2.3.3分类组建面试题库。目前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面试基本采用自行出题的办法。随着面试程序的逐步规范,面试出题要求入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保密性,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严肃性,但也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另一方面,各单位自行组织专家入闱,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经验或硬件条件不足,致使整个保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由人社部门统一组织,分类组建面试题库,能够对考生和用人单位的公平性得到更好的保证。
2.4用人单位需加强新进人员的聘后管理
事业单位人员的公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对考生的考察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考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注重对其试用期内的考察,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考生情况。对于在试用期内考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按照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可以予以辞退。
参考文献:
[1]乐欣,李桢.四川:完善政策体系为公开招聘顺利开展保驾护航[J].中国人才, 2010(8):25~26
[2]四川安岳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2.2分进面试
[4]四川省直属事业单位公招 求稳当4000人缺考
[5]四川事业单位公招开考缺考率21%为历年罕见
[6]四川省属事业单位招考笔试举行 三成考生缺考
[7]四川省属事业单位公招笔试30%报名考生缺考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4
(一)缺乏对预算的约束
首先,在预算编制上,存在着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的预算之间脱节的问题,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考察,使得编制的预算流于表面;同时,预算编制的项目较为空泛,缺乏统一的采购标准与具体细化的采购项目;另外,对于采购预算的资金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可能突发的采购内容,造成许多单位中存在着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采购预算以及自筹资金进行采购等现象。其次,在预算执行上,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资金支出上做不到及时有效,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预算执行在时间进度、科目选择以及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导致出现大量的结余资金,造成资金的闲置,从而降低了财政的运行效率。
(二)缺少良好的监督
在实际政府采购中,由于对采购行为缺乏良好的监督,导致政府采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用不合适的采购方式,在政府采购中,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将采购任务进行分割,以回避公开招标采购,使得整个采购过程不透明,无法保证采购的质量;二是报批程序执行不力,许多事业单位中存在着擅自购买进口产品和随意改变采购方式的现象,没有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三是不重视规模效益,虽然货物、服务类等各种采购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实际执行中,对集中采购的规模重视不够,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
(三)采购计划脱离实际
许多事业单位中,在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既没有对采购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考察,也没有认真考虑单位自身的实际需求,导致政府采购经常偏离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在采购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审核,致使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着严重的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等现象,既影响了单位的实际需求,也造成了国家利益的损失;最后,对政府采购结果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确定其实际采购是否与预算计划向符合,降低了政府采购的准确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加强对预算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采购预算、计划和执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政府采购的准确有效,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来实现:首先,对预算编制进行控制,引进责任机制,将预算编制的责任分配到相应的岗位和个人,以提高其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心,避免出现不考虑单位实际随意编制预算的现象,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保证资产配置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的统一协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对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部门制定明确的审核规章和流程,并把握审核工作的重点,对事业单位提交的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并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于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及时的纠正。第三,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规章、提高采购人员素质以及开发政府采购信息平台等手段,来预算执行的进行全过程的实施管理,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监督机制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质量的重要保证,健全监督机制,需要通过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过程的监督来实现。首先,事前的严格论证,对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其采购项目立项的理由的可靠、数据的真实等进行详细的论证,确保采购项目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对政府采购的具体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其采购程序和行为符合相关规章的监督,其采购的物品质量、价格符合单位需求和市场实际;第三,在事后进行报告分析,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效果、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采集,并形成相应的采购报告,为日后的采购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部门的共同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政府采购整个过程信息的共享,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采购行为失效和国家利益的损失。这主要体现为:在预算编制时,编制人员需要对各单位意见和实际情况进行征集与考察,在执行过程中,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确保购买的物品参数、使用效果符合各单位的需求,在购买后,对各单位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等现象,从而实现整体政府采购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5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含义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并向内部管理提供信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的预测与决测、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共同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范畴,都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相同,不管是向内部或外部提供会计信息,都是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能力为目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过程中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提升供给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能力;财务管理则是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主线,确保各种形态资产的安全完整。具体有以下几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仅限于内部管理人员,是保密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包括内外部的利益相关方都可获悉。会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为了能提供便于管理用的信息,会计主体可以是多层次的(如可以是一个责任单元或责任中心);财务会计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并反映其资产负债的财务状况、收支信息等。会计事项的处理规则不同:管理会计不局限于会计规则、可以不受规则限制;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管理会计可用非货币单位计量(如实物单位等);财务会计则以货币计量为主。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修改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相关条文规定,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转型并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并消耗财政预算资金,依据《会计法》的规定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核算、反映预算资金消耗的来龙去脉并形成会计信息,依据《审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财务会计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内部管理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合法、合规及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可为管理会计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真实、客观的非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有的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来源于职能活动非财务信息。建立完善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财务会计支持条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有的是财务状况等信息的直接使用,有的是对财务状况等信息的调整与加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必须服务并服从于管理会计提取信息的需要。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成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条件。根据经政府批准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即“三定规定”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依据职能划分活动项目并确定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内依据职能活动划分成本项目、确定成本归集方法。按照成本项目费用与职能活动任务大小的变化关系,确定成本项目的类别与性能。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事业单位考察范文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97-1.5
一、完善的总体思路
要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首先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理念,要敢于借鉴和吸收使用国际规范标准及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细致分析我国的现实状况,深入总结归纳我国已往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照搬国外而不考虑我国国情的失败教训,不能因为“改革”而进行“改革”,抛弃我国原有的有效的会计制度、原则和方法。改革要积极稳妥,适时推进,使得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也不会太超前,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的过程,也需要在整体设计中处理好改革的统一管理、权力下放的关系。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各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会计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消除来自“后方”任何威胁。
二、完善的基本设计
(一)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推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改革时,一定要重视事业机构的复杂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个业务单元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改革,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的改革。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很不相同,可分为全部财政拨款型,差额财政拨款型,自收自支型和企业化管理型,而且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基础不统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根据其优势特点进行不同改革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二)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合
在编制2007年和2008年的部门预算和其他相关文件中,中国财政部提出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要求。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体制相结合不仅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处理和财务信息报告披露的各种会计信息、数据是我们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前提基础。从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对财政部要进行的这两项改革的意义重大,所以我国财政部在积极进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发展。
(三)与资产管理相匹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我国政府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单位资产的采购,储存,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资产管理的环节是单位的日常运行过程,这些环节均与会计制度直接相关,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与之匹配运行。这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改革,而要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和保证。
(四)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
从学校教学研究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或从实际操作中运用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来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的会计制度是相互独立的,各成体系。然而,在理论上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仅需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改革结合进行,还需要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总体形势相配合进行,与国家的各种体制改革相配合进行。实际中,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也不断创新,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或参考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的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向一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突破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的运行模式,实现两者很好的连接统一。
三、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会计目标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这两个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标准还未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的解释和具体的分解,所以这将是我们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改革时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会计目标”的设想,本文提出以下思路:
1.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是“会计目标”的在第一章的“总则”里正面、具体的提出,以确保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总置。
2.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把 “会计目标”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的不同和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
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1)政府及其部门。政府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还为其日常操作提供协调管理,因此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具有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2)捐助者。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捐赠将逐渐增大,因此,捐助者也会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他们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3)借贷人。虽然政府资助资金是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当其追求短期加速发展,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贷款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借贷人想要知道债务人偿付能力就需要使用其会计信息,因此,借贷人也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4)社会大众。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且,社会大众中还存在潜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捐赠者。事业单位向大众提供会计信息公开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资。综合说来,上述四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与事业单位的具体联系和关联度是不同的,所需的会计信息业是不一样的,具体是:(1)政府及其部门。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资金来源情况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和给予的资金量,还要分析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资产运营是否合法的,合理。(2)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其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来决定是否捐赠及捐款数。(3)借贷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现金流量和债务偿还能力来判断其借款可能产生的坏账准备概率和数量。(4)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是事业单位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发展潜力和社会声望等方面,以决定是否投资,支持,协助此事业单位。
最后,关于如何提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事业单位通过设计和编制会计报表及披露表外信息来提供各方所需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另外,表外披露也是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一些非数字财务信息,例如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对社会贡献等情况,可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提供。
(二)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完善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
1.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概念,安排在“总则”或“基本标准”项目之下来说明,以显示其概念框架的地位。
2.大胆的、探讨性的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是“成本原则”,完善统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权衡各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致性、实践可操作性。
(三)从会计要素视角进行完善
我们现行的事业单位中会计要素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不匹配。因此,我们根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结合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1.对“资产”的定义要突出“预计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对“资产”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事业单位通过过去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并由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提升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2.对“负债”的定义要突出“现时义务性”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队对“负债”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负债是指事业单位由于过去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预计会削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使事业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3.还要特别关心净资产中除去财政拨款外的捐赠收入和投资者的利益部分,要对“净资产”进行明细科目划分,具体分类设置要仔细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美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考察团.澳大利亚、新西兰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