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品范文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研发的步伐,也导致了企业产品制造的趋同。与过去相比,消费品出现以下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产品中的技术元素
在不断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元素越来越多,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功能,研发人员也会让它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比如模糊逻辑控制洗碗机,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没有技术概念植入的产品。事实上,消费者往往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功能,由于技能限制,他们在操作时会感到困惑,很多产品功能往往无法发挥作用。
(二)产品多元化
产品的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吸引消费者,企业选择通过改变产品颜色、形状、配件和其他属性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产品变体,可是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把那么多的产品都呈现给消费者,即便可能,消费者面对众多产品也会因为眼花缭乱而难以抉择。
(三)产品中有意会知识
很多产品中的意会知识在增加,意会知识需要消费者从实际使用中去感知。这些意会知识是可以创造的,包括在应用的过程对知识的探究,在实际的看、听和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新体验,它们无法很好地用文字去表达,也不能够通过黑白照片去说明,企业需要一个正式的方式或途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传达这些意会知识。消费者则需要亲身体验,通过各种媒体描述或解释得到的信息肯定没有通过自己特定行为获得的感受丰富。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消费品在线展示
产品的展示方式必须根据产品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进行调整,可是大量的产品实体、复杂的技术和含蓄的意会知识使得企业很难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重要特征和优势。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全方位了解产品,不仅了解产品的外观,还要知道产品的性能和内部结构,以掌握产品的全部信息。如果产品展示效果不好,消费者对展出的产品无法产生直观的感知,对感兴趣的产品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会失去兴趣,而企业也无法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在现有的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中,国内大多采用以产品缩略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2D网页,产品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可是静态的图片和枯燥的文字,无法让消费者产生直观的感知。国外普遍采用360°全景图像技术,本质是由单幅图像绘制生成模拟真实产品,做法是先用专业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下产品的照片,由专业的工具软件对图片进行无缝缝合生成特殊文件,再用专门插件显示出3D效果,其实就是将2D平面模拟成3D空间,该技术的实现相对简单,对计算量和存储量要求比较低,缺点是只能让消费者从各个角度浏览产品,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交互,如果图片之间缝合不好,就会出现畸变。企业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形象、逼真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在文字、静态的图片和图像的基础上,加入动态的3D模型、动画、声频、视频和超链接,刺激用户不同的感觉器官,吸引消费者关注自己的产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在线展示可以实现企业的这一目标。虚拟现实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征,当它用于产品展示时,会有以下好处:(1)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因为虚拟展品包含的元素多,信息丰富程度高,所以用户既可以看到产品的外形、内部构造和结构、性能指标,还能看到关于产品功能或使用操作的演示,能够让消费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产品。(2)具有娱乐的作用。因为在一个虚拟的有趣的环境中嵌入可设置的、栩栩如生的3D模型,让用户自己选择模型颜色、样式、配件等进行组合,甚至改装产品[7],就像玩游戏一样,因而会大大地激发用户的兴趣。(3)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于消费者而言,由被动变主动,因为在线展示不受时空限制,消费者有更多的观察时间和自由去亲身感受、评价各个产品,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与产品交互,从而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他们还可以要求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虚拟产品,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来说,由于可以及时收到用户的反馈,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的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因此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益。因为产品设计是虚拟的,所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另外,基于虚拟现实的在线展示增加了潜在客户与产品的接触时间,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几率将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三、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设计
由于消费品的自身特征和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可传播性,即在线产品信息能够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知道;可获取性,即消费者能够通过浏览网站获取相关信息;通用性,即消费者能够使用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浏览和下载;易用性,即使用者不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检索、浏览和互动都尽可能地方便。为了让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产品,并与产品互动,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兴趣,消费品在线展示设计除了要充分展示产品的外观、形态外,还要能够让参观者看到产品的美学品质和技术功能,保证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创新都能被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知晓。
(一)网站设计
为了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必须精心设计产品在线展示平台,因为网站的结构、内容、功能和服务是决定流量的关键,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营销渠道的评价。首先要确定网站的风格,这是一个无形的因素,决定消费者对网站“看上去的感觉”和“感知吸引力”。符合审美标准的、让人愉悦的网站设计风格能够让用户产生愉快的在线体验,从而吸引消费者;反之则会让用户困惑并产生消极反应,进而让消费者不敢浏览和通过在线渠道购买。其次要注重网站的内容,网站的内容指网站提供的信息,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用户的“感知质量”[8],所以要准确提品信息、实时更新网站内容。第三要精心组织网站的结构,包括网页的设计、内容的选择、产品的摆放等,这些因素将决定用户在网站中浏览和操作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不复杂的网站容易浏览、理解和使用,感知容易,直观上对用户有吸引力。所以,网站要有可检索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栏目设置一目了然,有站内搜索引擎或者网站地图,便于用户迅速定位。主页要有一个直观的索引页面,让用户在选择特定产品进一步了解前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产品的概况;有一个直观的产品长廊,可以让用户对整个产品展示的布局、氛围、风格有所了解;有横向滚动的产品的全景照片,简单并有效地给参观者对全部的产品有一个整体印象。每一个页面最好分成2D(HTML)和3D(VRML)两个部分,因为2D格式具有兼容性,可以支持不同的浏览器和接入设备,访问无限制;页面生成相对容易;常用产品图像格式能够快速显示,可以满足用户快速浏览的需求。这部分主要用来展示产品图片,进行文字说明,并负责管理2D产品。3D部分负责在线展示产品和虚拟场景,在这个部分消费者可以自由浏览,与产品互动,并操作虚拟场景,获得与传统购物方式更为接近的体验。
(二)虚拟陈列室设计
虚拟现实应用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场所,这会影响用户的沉浸感和好奇心,所以不能单纯地考虑产品如何展示,还要考虑氛围,要模拟真实的展示环境,简单的做法是创建一个类似于购物中心的结构,将之分成多个独立的陈列室,里面有很多陈列柜。每个陈列室采用不同的颜色,最好选择黑色作为背景色,因为黑色对于计算机图像来说是最适合的背景颜色。为了让场景更逼真,还可以加入虚拟的灯光、背景和雾效。接着根据产品特征分别设计风格。当然,不管什么风格都要体现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跟现实的陈列室一样,在虚拟陈列室的合适位置放上货架、张贴板,根据需要加上分隔墙,实际操作中,由于视觉的限制,用户接近墙的时候定位会有困难,所以分隔墙最好采用透明的几何结构。接着在货架上放置3D产品,并设置超链接,让用户点击进入其他网站、视频演示或者PDF、PPT、TXT文本。总之,浏览的结构要简易,有引导,既要让用户能够看到产品的全部信息,又不会迷失方向,还要便于下载和传送数据。用户以化身的形式点击走入陈列室后,产品在线展示平台开始播放背景音乐。用户首先看到的是导航栏,点击导航栏,会有声频或者视频向用户介绍陈列室的布局和产品概况。当然,用户可以选择跳过直接进入陈列室,以化身的形式在陈列室中自由浏览,随着化身前进或者回头,所见产品会随之改变,当用户中意某产品时就对其进行零距离操作,比如放大产品、从不同角度观察产品、观看产品内部结构或者观看视频介绍和演示。在陈列室的特定位置设置即时通讯工具,如在线聊天、QQ等,如果用户需要,可以随时与企业沟通。流行的社交网络链接是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用户可以随时与好友分享产品信息。
(三)浏览设计
首先是虚拟环境的设计。为了避免单一、枯燥地介绍产品,往往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或者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或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比喻或者信号,这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高品质产品展示的一个挑战。一般来说,要根据产品的特征营造相应的虚拟环境,比如说卫浴产品,可以设计一个桑拿房的场景,灯具则可以酒吧为背景环境,而香水、珠宝则需要设计诸如宴会、职场、郊外之类的生活场景。其次是互动环节的设计。不同类型的VR系统向用户提供的沉浸感和互动程度是不同的,功能弱的VR系统,也称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主要通过在2D屏幕上呈现3D环境来描述;功能强的VR系统,也称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更加以人为中心,能让用户完全沉浸并与产品互动[8],所以互动环节的设计也不同。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通过鼠标点击相应图标与产品互动,主要是视觉的感知,现场感不强,所以在设计互动环节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用户。在产品的外观展示中设计360度旋转,用户可以自由控制浏览角度,对任意角度进行高精度放大浏览,用户也可以从产品文件夹中选择变体进行颜色、形状的切换,还可以选择透视功能,观看产品的内部结构,并有声频和文字介绍供用户选择。在产品的功能展示中设计3D动画或者视频来演示产品的工作原理、功能特征及操作过程。在产品结构展示中,可以设计很多游戏,比如让用户对拆开的产品进行拼装,如果正确可以获得礼物。为了增加互动的趣味性,也可以设计虚拟游戏,让用户的化身在系统内做游戏,挣虚拟币,购买产品进行试用。总之,平台需要通过这些设计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需要借助必要的装备与产品互动,但是用户是以自然的方式(即各种生理感觉)与产品进行交互获得体验的,多感知且更加直接。该系统的互动设计在于根据产品特征让用户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感知,比如对于重量、速度、摩擦力等物理特征明显的产品,在互动中加入特征强制反馈和碰撞检测强化系统,让用户可以触摸感知虚拟产品。
四、消费品在线展示实现的限制
(一)技术层面的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自身和它的使用、效能还有待完善:(1)虚拟现实的本质是让用户沉浸于计算机的世界,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不真实的,而且往往夸大了虚化,从而让用户产生与真实环境的隔离。(2)现有的虚拟设备,如头盔式3D显示器、数据手套还存在缺点,用户获得的感知与在真实环境中的感知有冲突。(3)构建3D产品模型和虚拟场景是一项劳动集约、高度专业化的任务,只有受过高水平训练的专业工程师才能完成,而用来开发编码和工具的时间和努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可是目前缺乏成熟的编辑软件,迫切需要开发和设计好的编辑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4)3D可视化技术软件是非标准的,因为不兼容,用户使用一般要先下载相应的插件,进行实时渲染才可以浏览。(5)平台需要实时展示的最优化模型,因为虚拟现实不可能有实物那么复杂,它只是以潜在的形态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产品的特征就成为要解决的难题,比如产品的材质、纹理、气味如何表示。(6)数字人的构建还存在困难,数字人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化身,为了增加用户的兴趣,数字人越逼真越好,可是使用现存的建模工具来构建数字人和数字人服装、动作等还是困难的,而且成本非常高,且存在美学上的问题。
(二)应用层面的限制
消费品范文2
2008年快速消费品品牌网络表现TOP200
有人预言,2009年将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2009年没有希望。推开窗子,尽管有些寒冷,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节日特有的浓烈气味。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门庭若市的超级市场,街头上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给这个冬天带来了温热的气息,快过年了……
每一次经济衰退都会带来新一轮文化狂潮。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滋生了美国的“嬉皮”文化,影响了一代青年的行为方式;1989年,从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而成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后是韩国文化的兴盛,“韩流”席卷而来,几乎横扫了大部分电视荧屏。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2008年的经济危机必然也会带来新的文化现象。也许现在断言这种文化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必将是培育新文化的土壤。
新文化的发起者往往是年轻的一代,这一群体恰好是CNNIC指出的网民中的主力军。已经习惯了喝着可乐,嚼着口香糖的一代将会带来怎样的文化大餐,我们不去探讨。我们关注的是,在这场经济危机的笼罩下,各大企业如何在互联网上“圈地”,进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在2009年第一个购物旺季,“快速消费品们”使尽浑身解数,在网络上翩翩起舞。
快速消费品的网络探戈
本刊记者 武佳
你年货准备好了吗?
圣诞、元旦、春节,眼前的节日格外的紧凑,又一个购物的旺季在寒风中悄然来临。各式各样的广告、促销、打折充斥着各大卖场,但看到拥挤的人群和冗长的购物单,你是不是有些头皮发麻?
在和他人“摩肩擦踵”的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难以仔细挑选他们心仪的产品,或者在硕大的卖场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从“网下”移到了“网上”,通过网络了解产品信息进而选择商品,或者直接下订单购买。
互联网很少让商家失望,尤其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必需品要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列为快速消费品的范畴。那么,什么是快速消费品呢?传统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消费周期短、重复消费频率高的大众消费品;而现代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包装、品牌化以及大众对这个类别的影响。如果从这个角度予以分析,快速消费品对消费者而言属于冲动购买产品,消费者容易受到广告、促销、包装、口碑、价格等各方面外来元素的影响。这个时候,网络不仅仅是消费者选择、购物的平台,还成为诱导消费的助推器。
消费心理弹性
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曾在2005年了《放眼中国市场》的调查报告,其别提到了快速消费品市场。在AC尼尔森调查的30多个品类中,有10个种类的快速消费品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个人消费已成为市场驱动的引擎。
经济的崛起让大众对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便利性已经超过价格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快速消费品的首要考虑因素。根据AC尼尔森提供的数据,携带方便的食品与饮料已成为全球最为热卖的品类。而且随着快速消费品便利性的增强,消费者对于购物本身的便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健康、安全和保健的要求在加强。“毒奶粉”事件的结果不只是一个三鹿的倒掉,乳制品行业全线进入低迷期,食品质量和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中国食品行业遭到打击之后,外来食品企业加速进入,国产品牌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快速加强品牌形象。
再次,消费者自主消费意识增强,创新元素已成为快速消费品企业创收的利器。新包装、新功能、新口味、新的营销形式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日益理性的消费者对于新生事物趋向于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营销,以拉近本品牌以及产品和其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的距离。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之广令人咂舌,但快速消费品市场似乎还没有发出“求救”信号。在国内,也许住房、汽车、珠宝、大型IT设施的采购或多或少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推迟,与个人或家庭生活密切联系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却依然红火,加之国家连续推出政策拉动内需,快速消费品市场仿佛加足了马力的引擎,一拉即动。
年关将近,消费者的消费心里曲线从日趋平滑再度再次出现上扬的趋势,而这个时侯的互联网,在浓浓的节日氛围背后蕴含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网络起舞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其永远能做到应时应景。网络总是能巧妙地为任何事情造势,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这种“势”常常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消费者的购买神经。
作为终端购买品,快速消费品要想获得强劲的竞争力,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倍加关注,第一,品牌效应;第二,价格优势。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互联网的作用都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这个冬天。
“任何广告都是对品牌个性长期投资的一部分”这句话已成为全球品牌商奥美公司的至理名言,广告对于塑造品牌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更好的见证了广告的价值。
由于快速消费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门槛低、种类繁多并且同质化严重,消费者更倾向通过广告来了解产品。可口可乐、宝洁、联合利华等外来品牌的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大原因在于有关它们的广告率先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使其从日益同质化的消费品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快速消费品市场的“中流砥柱”。
近几年,国内快速消费品的广告势头开始直追猛赶,快速消费品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乎营销的战争,战场不仅在传统媒介,更是延伸到了互联网上。
CNNIC的一组数据让快速消费品企业看到了互联网上闪烁的“金光”。2008年,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达到1.73亿,占全体网民总数的68.6%;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用户超过总体的50%,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年轻网民的消费力在增强。以年轻人为主要市场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为扩大品牌覆盖率、传递各种相关信息,把广告植入QQ、MSN、社区、博客、游戏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通过各式各样的营销方法吸引着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互联网广告打破了电视广告“全面撒网”的营销模式,开始针对特殊群体“重点捕鱼”。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不仅有利于深化快速消费品的细分市场,而且相比电视媒体大大降低了广告运营成本,其与消费者互动式营销方式更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创建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但是,互联网对于快速消费品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此。如果说网络广告降低了快速消费品的运营成本的话,那么利用互联网搭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效沟通,打破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指导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生产和配送计划,真正的把利润从中间渠道商那里“抽”出来,进一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使产品在新一轮价格竞争中更富竞争力。
消费品范文3
纵观中国快速消费品20年的营销发展与变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中期,属于市场营销初期,主要依靠产品和广告来打市场;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的中期至2002年,属于市场营销成长期,主要依靠规模与销售渠道;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天,属于市场营销成熟期,主要依靠营销创新与品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人口众多、地理复杂、消费差异化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虽然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联合利华、雀巢、达能等大型跨国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中也成长出知名品牌,如娃哈哈、农夫山泉、双汇、伊利、蒙牛、光明、华龙、统一、康师傅、旺旺、青岛啤酒等。 从过去到未来,从混沌到有序,快速消费品20年的史中,可以管窥中国商业发展的汹涌波涛。
“占山为王” 的 混沌时代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中期,属于市场营销初期,营销手段主要依靠产品和广告,销售渠道以传统渠道和批发市场为主。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初期,由于当时中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市场一经开发,消费品的需求空前旺盛,企业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起。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商品处于卖方市场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市场营销从无到有,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逐步发展的阶段。就饮料业而言,198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八十年代中国市场中国大地掀起了碳酸饮料热,主要有中国可乐、少林可乐等饮料企业,健力宝是这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由于不断地赞助中国体育运动,多次被指定运动会专用饮料,后来七大可乐企业被两乐兼并,此所谓“水淹七军”,唯有健力宝一枝独秀,被誉为“东方魔水”。
有人总结说当时的中国是一片品牌的沙漠,谁敢第一个登高一呼,谁就是品牌的王者。这个阶段的营销主要手段,除了产品就是广告,广告造就了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太阳神、健力宝、旭日升、娃哈哈、秦池、孔府等就利用高空广告造势,地面渠道推进,从而占领了市场。
在销售渠道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流体系开始实行双轨制,逐步开始形成了较规范的传统批发体系。商品主要是通过国营各级批发站和供销社系统进行销售。20世纪90年代初,富有生机的农贸批发市场开始兴起,它的灵活经营、自由流通、薄利多销、辐射力强等优势抢占了上风,缺乏生机的金字塔型的传统销售渠道受到了彻底冲击。农贸批发市场逐步成长为市场销售的主渠道。
成长期的终端变革
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属于市场营销成长期,营销手段主要依靠规模与销售渠道,销售渠道以网络建设和终端连锁超市为主。
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经济基本形成,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逐步进入买方市场。1996年针对自来水的二次污染,娃哈哈以高标准、大投入推出娃哈哈纯净水,掀起了一次饮用水领域的革命,瓶装饮用水成了中国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主流饮料,通过规模制胜后来居上,娃哈哈超越了乐百氏、农夫山泉等其它品牌。这一时期在营销手段上主要是依靠规模取胜,快速消费品出现了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洁、联合利华、雀巢、达能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品牌和中国本土的知名品牌:健力宝、旭日升、农夫山泉、三株、双汇、伊利、蒙牛、光明、华龙、统一、康师傅、旺旺、青岛啤酒等。
在销售渠道上,1998年前后,以缩短渠道、加强服务功能为使命的渠道革命悄悄地在中国兴起,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众多企业席卷其中,对中国的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存在多种销售渠道并存的现象,第一种模式是厂家直销,以可口可乐和三株公司为代表。第二种模式是网络销售,以娃哈哈和康师傅为代表。第三种模式是平台式销售,以上海三得利啤酒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第四种模式是以农贸批发市场为中心向周边自然辐射的模式,虽然目前总体上看有些萎缩,但在部分交通尚不发达地区还是有活力的。
加强渠道建设、掌控零售终端,成为这一阶段营销变革的重心,以娃哈哈的联销体、康师傅的助销体系、可口可乐的预售制等为代表。
以沃尔玛、家乐福、联华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在短短的十年内带动了中国广大城市连锁超市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增长,也带来了中国零售业态的变革。
成熟期的品牌创新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属于市场营销成熟期,主要依靠营销创新与品牌,销售渠道以个性化建设和协同推进为主。
进入21世纪以后,快速消费品市场已经逐渐趋成熟,2001年中国饮料市场掀起了第三波茶饮料浪潮,旭日升、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可口可乐、乐百氏、健力宝、汇源、春都、椰树、露露、三得利、麒麟、茶韵、旺旺、找茶族、冬雨、鲜奇茶、午后红茶等群雄并起。因为康师傅乌龙茶的率先进入和有效促销,娃哈哈 “天堂水,龙井茶” 的独特卖点和渠道利益捆绑法、新产品上市“否定之否定法则”的运用,在如火如荼的“茶水之战”中最后的赢家主要是康师傅、娃哈哈。
紧接着2002年,中国饮料市场掀起了第四波果汁饮料浪潮, 2001年统一在以汇源为代表的浓缩还原果汁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推出了低浓度的鲜橙多果汁,将以家庭、酒店为主要消费场所的传统果汁改为以路边小店为主要消费场所的大众即饮产品,通过渠道创新促进产品创新,为果汁饮料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先河,一举获得成功,众多饮料企业群情激发、迅速跟进。 2002年果汁饮料市场异彩纷呈。康师傅的每日C、娃哈哈果汁、可口可乐酷儿、农夫果园系列等,再次将果汁饮料的消费推向。
这一时期的营销主要依靠品牌和营销创新,经过第二阶段的市场发展和兼并、整合,行业巨头和著名品牌基本形成,如洗护用品有宝洁和纳爱斯;饮料有两乐、娃哈哈与统一、康师傅,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大巨头之间。
在销售渠道上,随着连锁超市的兴起,市场终端发生巨变,各企业也进行了渠道建设与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造传统渠道,推进经销商进步;另一方面调整渠道策略,推进渠道创新和多元化建设。在不断加强渠道设计、管理与创新的同时,追求销售渠道建设的个性化,变单向推进为协同推进。
五大流派并行
纵观快速消费品20年市场营销的历程,在销售系统与渠道模式上主要形成了五种基本模式:经销商管理体系;进销存系统;助销系统;高级经销商管理系统;直销系统。
第一类是以旭日升、农夫为代表的“广告派”。它们注重产品的广告策略,以新颖、别致的创意,富有轰动效应的广告策划,善于创造新概念,使用重磅的媒体投入等主要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
第二类是以一些地方杂牌为代表的“功利派、游击派”。它们是市场营销的投机主义分子,没有确定的企业生存理念和整体而长久的市场战略,营销模式飘忽不定,市场策略随机应变,靠游击战、低价竞争,见机而为,能打就打,获利则退。
第三类是以娃哈哈、康师傅等为代表的“稳健派”、“渠道派” 。他们以强劲的销售网络推进产品销售,以务实勤奋的销售队伍促进销售,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广告,以著名的品牌带动市场人气,注重构筑扎实的市场基础。
第四类是以宝洁、统一等企业为代表的“技巧派”。他们在构建市场基础的前提下,技巧更灵活,富有创造力,十分注重营销技巧的组合,善于制造市场热点,顺势而为,在运动中赢取先机。
第五类是以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规范派”。他们注重品牌文化的营造,具有中长远的市场规划,按既定方案和操作程序,不急不慢的培育市场,规范、巧妙地运用各种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战略的设定上与国内企业相比更为高远,市场竞争的后劲更为充足。
这五种流派,只是风格不同而已,无所谓好坏,在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低,向来就是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为标准。
未来时代的聚合跃变思维模式
历史远未终结。
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市场、成熟的模式、成熟的手段,在一个“守成”的时代,如何实现各种创新?运用3+1聚合跃变思维模式,企业家进行自我超越和营销创新将是主要突破口。
消费品范文4
11月的戏码,首先吸引眼球的地方竟然是深圳。谁说那是文化沙漠,深圳人民以满坑满谷的人民币简明精准地证明了我们正处于艺术全面向商业靠拢的“黄金时代”,林奕华和张艾嘉都是以精英化的知识分子气息扬名立万的,他们合作的话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毅然选择深圳为内地巡演第一站。近几年凡是明星扎堆的话剧都不难在深圳赚到盆满钵满,这样的评价当然绝没有批判的意思,林奕华也绝对是有料的导演。有意思的是,该戏的宣传词如此写道:“为什么要创作《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为什么是张艾嘉?”两个“为什么”将此戏的导演阐述和美学观念披露无遗,同时,每个想看或者必然会去看的观众,也可以认真地问下自己“我为什么要为这个戏打开钱包?”
时代正在以肉眼难以观测的速度高歌猛进,这是一个得到和失去同样廉价的时代,也是一个看似充满选择又毫无选择的年代,落实到具体的小男小女身上,最常见的选择无非是忘记或者不忘记。素有编剧鬼才之称的郭士行此次操起帅印,首次试水导演,执导法国著名编剧让•克劳•卡里埃尔两部话剧作品之一的《备忘录》。《备忘录》这个名字总是有莫名的文艺气息以及某种忧伤格调,再加上“法国”,简直要让“文艺”成倍数增长,据行家看戏后的反应来看,这部戏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许多评价里都同时出现了“品质”一词,对于当下的话剧评论而言,这个词是那么的有品质。
如果你对当下上班族的小忧伤小格调不感兴趣,也对中国式的法国文艺嗤之以鼻,那么倒可以推荐你去看看将在首都剧院上演的《于无声处》,老剧本老时代,曾经一剧惊动全中国,《光明日报》罕见地用全版篇幅介绍一出话剧,“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属于曾经特定时代的文化奇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重温此剧,其行为意义将远大于观赏意义,带着准备笑看风云的心态坐进首都剧场,以心为炉,以史为酒,深秋季节暖一壶陈年佳酿,倒也是个事儿。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鉴于大众口味,还是向大家介绍下戏逍堂的话剧版《20•30•40》系列之《你问我恨你有多深》,看着名字吓人,但还是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恨”再深也深不到哪去,戏逍堂的戏向来不会让人闷着,这也是它之所以近些年来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想约个心仪的异性消磨时光,或者一个人想找个人多开心的地方坐坐,去看看这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最后要介绍的是人艺小剧场将上演的几个来自英国的戏,奥运会闭幕式上英国的8分钟可能比老谋子的气派差远了,但就那8分钟,不难看出那是个真正拥有现代戏剧的国度,《低处生活》、《歇斯底里》、《本该如此:牧歌》等几个戏都值得一看,英国的文艺青年、文艺中老年们对小剧场的实践和理念还是值得学习和赞叹的,包括肢体本身的表现力、多媒体的运用、以及他们对剧场本身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是领先中国整体水平好多好多个段位的。如果没时间全看的话,至少选择其中一出,话说,没吃过猪肉怎么着也得看过猪跑吧! (作者为戏剧编辑,独立戏剧人)
【其他:一些戏剧演出的基本信息】
《备忘录》
导演:郭士行
主演:赵立新、郑铮
演出日期: 10月11日―11月2日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小剧场
票价:100 | VIP280元
《备忘录》是法国著名编剧让.克劳.卡里埃尔两部话剧作品之一,中国观众对这位法国著名剧作家的了解,目前还仅仅局限于的是他的电影作品:《大鼻子情圣》、《屋顶上的轻骑兵》、《铁皮鼓》、《马科斯我的爱》等。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
导演:林奕华
主演:张艾嘉、郑元畅、王耀庆
演出日期:11月27日―11月28日
演出地点:深圳大剧院
票价:100 | 180 | 280 | 380 | 580 | 880元
事业的台风,爱情的地震,金融的海啸。在生存的边缘优雅地讨论生活,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于无声处》
导演:苏乐慈
主演:韩秀一、孙宁芳、李超
演出日期:11月20日―11月23日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话剧《于无声处》故事发生在1976年结束前夜,社会气氛还没有完全恢复,人们的思想虽仍高度压抑,但却积压了强烈的对正义的呼声,处于即将爆发的边缘。三十年后的重排,情节几乎无一处改变,只是表演方式和舞台处理上,更加侧重于人物的情感表现,力求展示在特殊年代中,人们真实的情感状态。
《你问我恨你有多深》
导演:关皓月
演出日期:10月22日―11月16日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
票价:120 | 280元
一部男人解读女人的教科书,一出海派风味的小资爱情剧。也是一个女人,在20、30、40岁的不同年龄中,爱与梦想,恨与生活,一路走来,悲凉无数,希望依在。 只因,爱上你是我的劫难。原来,我的爱,无葬身之地……女人的最大梦想是被人爱。女人的心,女人的爱,男人懂吗?
《猿猴彼得的完美生活》
导演:关皓月
主演:韩国著名人气小天后张娜拉父亲
演出日期:10月26日―11月16日
演出地点:北京先锋剧场
票价:100| 150元
这是一场改编自卡夫卡《一只猿猴至人类的报告》的话剧,描述的是一只偶然融入人类生活的猿猴,透过它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它在人类社会的一段经历,让我们了解它是如何从猿猴中“脱颖而出”。
英国新潮戏剧展
《一切就此完结》
导演:关皓月
主演:韩国著名人气小天后张娜拉父亲
演出日期:11月25日―11月30日
演出地点:人艺小剧场
票价:60 | 150 | 200 元
英国新潮戏剧展作品之一。《一切就此完结》围绕一名6岁儿童阿格塔的迁徙征途而展开,讲述了欧洲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一个关于生存、爱与希望的故事。该剧以五人乐队、多国语言对白及多元戏剧样式为特点。
《罗密欧与朱丽叶》
立陶宛维尔纽斯市立剧院(OKT剧院)
演出日期:11月01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票价:50 | 80 | 180 | 280 | 380 | 480元
立陶宛维尔纽斯市立剧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自2003年受欧洲戏剧联盟委托创作以来,已经在世界巡演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天才导演奥斯卡拉斯•柯斯诺瓦斯在29岁时成立了这一剧院,当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目的就是要摆脱旧体制的束缚,以完全独立的精神演绎自己心目中的戏剧,他做到了这一点。
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会
指挥:马里斯•杨颂斯(Mariss Jansons)
演出剧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时间:11月4日--11月5日
消费品范文5
关键词:税收法规;涉税处理;案例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在消费税纳税企业比较普遍,从纳税上看此业务可能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从会计处理上看此业务主要涉及是结转成本还是确认收入等问题,因此可能增加企业财税人员的核算难度,稍有不慎会导致企业财务资料不实及偷税漏税的结果。
一、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几种情形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是指企业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是直接对外销售,而是领用继续生产产品,或者被企业在建工程、非生产部门等领用,或者将其用于赠送、投资、赞助、抵债、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其中,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作为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的直接材料并构成最终产品实体的应税消费品。
二、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比较
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也需要视同销售,我们根据税法规定来做一个比较。(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消费税于最终产品对外销售时计算缴纳,领用时无需考虑。产品还在生产环节,未进行流通,没有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因此此环节消费税、增值税均不用计算缴纳。(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由于消费税是单环节征税,税法规定在领用时要计算消费税,而此时领用的产品并没有离开企业,没有发生流转,所以不用缴纳增值税,也不用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中。(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营改增后,企业在建工程也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产品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无需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企业在建工程仍属于企业内部资产,也不满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条件。(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由于样品并未离开企业,属于企业费用化的资产,所以不需要交纳增值税。而所得税税法中明确规定用于广告样品,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将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其他方面,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将自产产品用于投资、分配给股东、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情形需要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
三、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不同情形的案例分析
对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进行日常核算,除了要明确增值税、消费税是否要视同销售外,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各种情形是确认收入还是结转成本。(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很简单,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即可。案例一: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高档化妆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高档化妆品也是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二: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护肤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护肤品非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该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20×10×1000=200000元,消费税为200000×15%=30000元。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00(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及非生产部门领用。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或生产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计入相关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期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也无需进行调整。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三:某石化厂将自产的90#汽油1000升用于本厂在建工程。本月该标号汽油平均售价为3元/升,成本为2元/升。汽油的消费税率为每升1.52元。分析:该石化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汽油,需要交纳消费税,不满足增值税视同销售条件,也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借:在建工程3520贷:库存商品2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20(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无需视同销售,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要求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为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年末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按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案例四: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销售部门领用某高档化妆品做样品,该化妆品成本为1000元,平均售价为2000元。分析:该业务属于消费税视同销售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且会计上无需做收入入账。但年末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进行纳税调增。借:销售费用1300贷:库存商品1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其他方面将企业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虽然企业并没有取得销售额,但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会计准则规定除赞助、无偿赠送外需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长期投资、应付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用于赞助、无偿赠送时,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但会计准则规定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会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由于无偿赠送所得税需视同销售,所以期末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还需要按平均售价调增收入。要注意的是,如果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抵债、投资、换取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与消费税不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案例五:某化妆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发生以下业务:将自制的高档化妆品100件与甲企业换取原材料一批。双方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月同类化妆品最高售价为100元/件,最低售价60元/件,加权平均售价为80元/件,该化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30元/件。分析: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增值税、消费税均需视同销售,但是计税依据不同。增值税计税依据为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80×100=8000元),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100×100=10000元)。借:原材料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借:税金及附加1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00
综上分析,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除了领用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外均需要计算缴纳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和消费税的视同销售不完全一致。如果某业务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收入,消费税均应计入税金及附加账户;如果某业务准则规定不计入收入,消费税则计入相应账户成本费用中。
参考文献:
[1]高峰.视同销售的税收及会计处理[J].税收征纳,2017(07)
消费品范文6
“十・一”期间,记者参加了一个婚礼,除了婚礼的排场大之外,最惹人注意的,就是停在酒店外贴满喜字的奥迪A6,这是长辈陪送给小辈的嫁妆。
曾几何时,上个世纪7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80~90年代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陪嫁物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曾经被人们看做遥不可及的汽车。这种现象除了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更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快,汽车在中国已经驶入了“快速消费品时代”。
换车像换手机一样随意
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早在五年前买了一辆夏利车。由于工作原因,汽车行驶里程很快达到了10万公里,加之自己经常“飞”车,车身上总是伤痕累累,维修记录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这车纯粹就是个代步工具,买的时候就打算开几年就换。”
如今,手头宽裕了,看着被自己开得面目全非的夏利,只是一顿饭的工夫就拟定了换车计划,第二天就将夏利卖了买回一辆尼桑。
奎先生这样的换车一族已经算是相对谨慎,但真正换车的时候,也并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对他来说,这是很平常的事。
记者的一个女友,车龄五年,换车5辆。不了解的人都以为她是个大款,要么就是傍了一个大款,其实不然,她只是个年薪不过10万元的小白领。但是,她非常喜欢车,面对不断出新的车型,“喜新厌旧”的冲动让她无法控制,买的车无非都是5万~6万元一辆的小型车,最长的使用不过两年,然后一律折价卖出。
很多人都说,现在换辆车算什么,就像换手机一样随意。
曾经空旷的大院已是车满为患
追求新鲜事物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一代买车人,他们经历过买车的艰辛,享受过开车的便利,感受过汽车带给他们的荣耀。
宋老师是一个拥有近四十年工龄的老工程师。早在十七年前,宋老师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苏式“拉达”轿车,能在十七年前拥有一辆价值几万元的轿车,已经是提前进入小康水平了。
提起自己的“拉达”,宋老师还记得当时买车的艰难。那时候,根本没有汽车交易市场,宋老师是托了几个朋友,等了近三个月才将这辆车请回家。
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风靡北京的轿车,现在在大街上已经见不到了。就是这样一辆车,一度让宋老师成为“焦点人物”,宋老师成为他们大院第一个买车的人,它给宋老师招来了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荣耀。
如今,宋老师的“拉达”也和自己一起退休了,拉达换成了捷达。宋老师也不再是当年的“焦点人物”,他住的大院里停满了各种品牌的汽车。
富人换车玩概念
当普通老百姓无形中将汽车视为流行的快速消费品时,富人们早已玩起了概念。
记者想起年初采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时,他刚刚换了一辆新车。在选车过程中,他一度在41万和89万的价位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一部89万的车。原因是这辆价值89万的丰田车具备一种新技术:当汽车处于高速行驶时,它会主动给电池充电,如果车速降下来,它会把发动机关掉,靠电池运行。
潘石屹所说的这款车,配备的就是最近盛行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属于环保型车,在油耗相同的情况下,行驶里程可比传统汽车多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