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物理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1
A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B粒子在0~段做匀变速运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0、、、处的电势、、、的关系为D段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215.如图,固定斜面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则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B在DE段时,A可能受二个力作用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3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电键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逐渐增大的光照强度,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中有向上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的滑动端向上端移动,电源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的滑动端向下端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D若断开电键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41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充电后板间形成匀强电场,板间距离为d,一个带电的液滴带电荷量大小为q,质量为m,从下板边缘射入电场,沿直线从上板边缘射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液滴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C两板的电势差D液滴的电势能减少了mgd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518.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栓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刻两根细线拉力大小相同B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为2mgC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为10mgD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619.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都为m,开始时细绳伸直,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且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B此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也为vC此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72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ABCD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821.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A、B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B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CAB在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D上升过程中,物体B速度,AB两者的距离为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9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角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由A处从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22.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_______mm。23.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24.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一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分值: 7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某同学欲将满偏电流,内阻未知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压表,并对改装表进行校对,
25.该同学采用“半偏法”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6V)时,先闭合开关,条件电位器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开关,保持R不变,条件电阻箱的阻值为198Ω,则该同学测出的电流表的内阻为=_________Ω。26.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V的电压表,需给它___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___的电阻。27.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进行校对,由于(1)中对电流表内阻测定存在系统误差,若改装好的电流表的测量值为,标准电流表的测量值为,则_______(选填“>”、“=”或“11如图所示,MN、PQ两平行光滑水平导轨分别与半径r=0.5m的相同竖直半圆导轨在N、Q端平滑连接,M、P端连接定值电阻R,质量M=2kg的cd绝缘杆垂直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在其右侧至N、Q端的区域内充满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现有质量m=1kg的ab金属杆以初速度=12m/s水平向右与cd绝缘杆发生正碰后,进入磁场并最终未滑出,cd绝缘杆则恰好通过半圆导轨点,不计其他电阻和摩擦,ab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不考虑cd杆通过半圆导轨点以后的运动),求:
28. cd绝缘杆通过半圆导轨点时的速度大小v;29. 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的区域内有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的区域内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两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的区域内有一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某时刻,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坐标原点以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进入电场;之后的另一时刻,一带负电粒子以同样的初速度从坐标原点进入电场。正、负粒子从电场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场和磁场边界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两粒子在磁场中分别运动半周后在某点相遇,已知两粒子的重力以及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两粒子带电量大小相等,求:
30.正、负粒子的质量之比;31.两粒子相遇的位置P点的坐标;32.两粒子先后进入电场的时间差。分值: 2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物理选修3-3】3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4分,没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
A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34.如图所示,固定的绝缘气缸内有一质量为m的“T”型绝热活塞(体积可忽略),距气缸底部处连接一U形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两边水银柱存在高度差,已知水银的密度为,大气压强为,气缸横截面积为S,活塞竖直部分长为,重力加速度为g,试问:
(i)初始时,水银柱两液面高度差多大?(ii)缓慢降低气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当U形管水银面相平时封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物理选修3-4】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没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仅由介质决定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反射光的影响D假设火车以接近光速通过站台时,站台上旅客观察到车上乘客在变矮E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36.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2.0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
(i)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ii)求玻璃砖的厚度d。1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A,C,E解析
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防止行走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发生共振现象,故A正确.B、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波的频率均有关,故B错误.C、加偏振片的作用是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大透射光的强度;故C正确;D、根据尺缩效应,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上的长度将变短,火车以接近光束通过站台时,车上乘客观察到站在站台上旅客变瘦,而不是变矮;故D错误;E、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E正确;故本题选:ACE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共振现象、传播速度、尺缩效应、偏振原理、电磁波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干涉、衍射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当策动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现象;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根据尺缩效应解释乘客是否变矮;偏振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即可求解.易错点
掌握机械能与电磁波的区别,注意电磁波的预言与证实,注意尺缩效应的方向.14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i)如解析所示;(ii)解析
(i)画出光路图如图.
(ii)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则有,代入解得设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为,则有,解得由几何知识得:,可知AC与BE平行.则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的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全反射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2
A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她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C她即将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速度D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用力大小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球A、B完全相同.用小锤轻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实验中两球同时落地.图中虚线1、2代表离地高度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B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C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DA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一质点自x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加速度﹣a运动,当速度变为﹣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到速度为时,加速度再变为﹣a,直到速度变为﹣…,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x轴上往复运动,最终停在原点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0t0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距离为v0t0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A、B分别是圆弧的点和最低点,若小球在A、B点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分别为vA、vB,重力加速度为g,则()
AvA=0BvA=CvB=DvB=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质量是()
ABCD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710.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从固定的粗糙斜面底端上滑至点又返回底端的过程中,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若用h、x、v和Ek分别表示物块距水平地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动能,t表示运动时间.则可能正确的图象是()
ABCD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5分,有选错的得0分。8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轻弹簧和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轻弹簧拉力大小为B轻绳拉力大小为C剪断轻绳瞬间,物体加速度大小为D剪断轻弹簧瞬间,物体加速度大小为g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98.如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和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和D物块A和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拉力做功的和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9.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fmax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t1时刻物块的速度为零B物块的速度出现在t3时刻Ct1~t3时间内F对物块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拉力F的功率值出现在t2~t3时间内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111.如图甲,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弹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光电计时器测出小球上升过程中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为h,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乙,其读数d=m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误差范围内,若小球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题中给出的物理量d、tA、tB、g、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从O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求得1=,2=,3=…. 作出﹣t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b的物理意义是.
(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13.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53°的斜向上拉力F作用下,质量为0.4kg的小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2s运动的距离为6m,随即撤掉F,小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已知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53°=0.8,cos53°=0.6,g=10m/s2.求:(1)物块运动的速度;(2)F的大小.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14.)飞船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离火星表面的高度为H,飞行了n圈,所用的时间为t.已知火星半径为R,求:(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在火星上发射卫星,则其“第一宇宙速度”多大?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15.如图所示,将直径为2R的半圆形导轨固定在竖直面内的A、B两点,直径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在导轨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原长为2R、劲度系数k=的弹性轻绳穿过圆环且固定在A、B两点.已知弹性轻绳满足胡克定律,且形变量为x时具有弹性势能EP=kx2,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将圆环由A点正下方的C点静止释放,当圆环运动到导轨的最低点D点时,求:(1)圆环的速率v;(2)导轨对圆环的作用力F的大小?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16.如图所示,固定斜面AB、CD与竖直光滑圆弧BC相切于B、C点,两斜面的倾角θ=37°,圆弧BC半径R=2m.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从斜面AB上的P点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经圆弧BC冲上斜面CD.已知P点与斜面底端B间的距离L1=6m,滑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g=10m/s2.求:(1)小滑块第1次经过圆弧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2)小滑块第1次滑上斜面CD时能够到达的最远点Q(图中未标出)距C点的距离(3)小滑块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第n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AB上运动通过的总路程.
16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1)38N,方向竖直向下(2)(3)或解析
(1)小滑块由P运动到E点:,经E点:解得:FN=38N滑块对轨道的压力:FN′=FN=38N,方向竖直向下;(2)设小滑块在斜面AB上依次下滑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在斜面CD上依次上滑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小滑块由P运动到Q点:mg(L1﹣x1)sin37°﹣μmg(L1+x1)cos37°=0解得(3)同理可得:,,,….L1、L2、L3…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设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第n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AB上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Sn.当n为奇数时,总路程
当n为偶数时,总路程为:
答:(1)小滑块第1次经过圆弧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38N;(2)小滑块第1次滑上斜面CD时能够到达的最远点Q(图中未标出)距C点的距离为3m;(3)小滑块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第n次到达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AB上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或者.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功能关系与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3
笔者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从事生物教育工作20年,后转到实验室工作至今。前段时间研读了徐定冼老师所著《我怎样上生物课》一书,书中观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多年的生物教育经验使笔者不仅深有同感,还体验到做好生物实验的不易。
生物教学不受重视由来已久,而实验教学更是重灾区,甚至有些生物教师本身对生物实验也有种种片面认识。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为高中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又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因此,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加大了实验的分量。以高中新教材(人教版)为例,必修课安排了13个实验(其中7个为新增)、11个探究性课题、4个模型建构、3个社会调查、1个设计制作。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不仅实验数量大大增加,实验类型多样化,对实验要求的层次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足以证明丛书总结的“生物实验的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知识,建立正确概念;(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也逐步取得广泛共识,并加以重视。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转变陈旧观念,加深对实验重要性的认识。生物学实验不仅有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作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和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任。做好生物实验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乃至提高综合素质的不二法宝。
二、如何准备和改进实验更有利于生物教育的实施
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二者在生物教学中缺一不可。切不可因时间紧、课时不够等理由,削减或变相削弱实验。削减或变相削弱实验,貌似多挤出复习巩固理论知识的时间,实则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彻,单凭机械的记忆,怎能长久和深刻。其结果不仅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违背,也必然会丢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素质教育的阵地,实在是得不偿失。徐定冼老师在书中列举了演示实验、研讨实验和学生实验,并逐一加以分析。其中演示实验应该是最普遍、也最常用的形式,虽然它相对简便易行,但“导入新课的演示能让学生透过现象去思考、去探求实质;讲解原理的演示能帮助学生迅速领悟、理解生物学原理,加快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建立正确生物学概念;复习巩固的演示还能帮助学生澄清、辨别模糊易混淆的概念。”大家共同参与动手、动脑的学生实验是生物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实验教学的核心。而学生实验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实验设备、条件、时间因素、教师能力水平等限制,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师无法演示、学生也无法动手来做的复杂实验,则由研讨实验来代替。作为生物实验教师更应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开齐各种实验。及时检修仪器设备,如:本学年利用学生实验的空隙检修显微镜87台,其中被蔗糖和龙胆紫严重污染的显微镜50余台、镜筒严重下滑的显微镜20余台,以保证其随时能正常使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出力。还应努力主动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学习新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准备和操作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确保生物教育顺利实施。工作中及时听取一线师生的反馈,做好实验材料的选择、用具的及时补充和调配。如:初、高中实验要用到生命力旺盛的萌发种子和洋葱根尖,超市买回的种子和洋葱,多是经过抑制生长处理的,不解除抑制很难培养出根或芽的。怎么才能够按时出效果呢?只有精心分析具体情况,摸索、改进,才能力保实验成功率。萌发的种子―改买刚萌动的黄豆芽待用,省心、省时又省力。洋葱根尖―到市场专门找上一年剩下、已经长出绿叶的小洋葱,回来后稍泡几天就可长出多条新根来(当然也可以用大蒜代替,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这样既没有加大成本,还能出现明显的实验效果。保证了实验成功率,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如何准备和改进实验更利于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4
关键词:物理试题;素材;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14-5
高中物理常规考试小到各类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到市级质量检测考试、省级的学考与选考、全国高考等。考试的意义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测试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并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教学关系起到导向与激励的作用。所有的考试都会涉及到试卷的命题,一份好的试卷是由好的物理试题组成,所以高质量的物理试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编制高质量的物理试题应该成为物理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笔者基于对2016年浙江物理选考试卷及杭州市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的命题分析,从物理试题素材的三大来源谈谈对高中物理命题的认识与思考。
一份好的物理试卷离不开原创性试题的加入。原创性试题的数量多少与题目好坏决定了整份试卷的质量高低。原创性试题能够很好地融合新科技和加入新的物理情景,使得物理试题能推陈出新,贴近生活与现代科技社会,尤其在浙江省新高考(物理选考与学考)的改革背景下备受青睐。
原创性试题要求命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记录生活,要密切关注现代科技,要对物理课本和经典试题了如指掌;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求命题教师能够选取合适的情景,提取出相应的素材,提炼出合理的物理模型,科学地设置问题,还要做出规范的配套解答。在这一系列的命题过程中,还需全盘考虑所给数据是否合理,所设置的情景是否科学,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到位且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如果试题给出的数据之间出现不自洽的情况,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这种情况有时难以避免,包括高等级的考试试题偶尔也会受到同行的争议。因为一份试卷在公开测试之前,能够接触到试卷题目的教师、学生毕竟是极少数,而原创试题至少在数据上是全新的、没有在大范围内使用过的,所以在试题测试之中或之后,就有可能出现预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或有待商榷的地方。这就对命题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命题教师需要对试题反复推算、仔细揣摩,必要时找同行寻求帮助。
原创性试题最重要的来源是课本、生活和现代科技,这也是新高考命题青睐的三大“宝库”。物理课本是课程标准唯一的权威载体,而生活c科技更是物理的源泉与动力。
1 源于课本的题目
例如,浙江新高考2016年4月份选考卷(以下简称“4月卷”)第8题:
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板间电压为U,形成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用喷雾器从上板中间的小孔喷入大小、质量和电荷量各不相同的油滴。通过显微镜可找到悬浮不动的油滴,若此悬浮油滴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油滴带正电
B.悬浮油滴的电荷量为
C.增大场强,悬浮油滴将向上运动
D.油滴的电荷量不一定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
图1 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图
本题利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7页“科学足迹”中的图1.9-8进行编制,利用“科学足迹”中描述的情景和原样的插图进行选项的设置,考查学生对课本的研读程度和对课本相关栏目的重视程度。
例如,浙江新高考2016年10月份选考卷(以下简称“10月卷”)第8题:
如图2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M、N、P 为电场线上的三个点,M 、N 是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P 三点中N 点的场强最大
B.M、N、P 三点中N 点的电势最高
C.负电荷在M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 点的电势能
D.正电荷从M 点自由释放,电荷将沿电场线运动到N 点
本题利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0页“问题与练习”第3题的图1.4-6进行编制,考查学生对课本中“问题与练习”的掌握程度。
像这样利用课本中的原样插图进行编制的题目在4月卷和10月卷中还有很多。例如:4月卷的第13题(固定在x轴上的两个电荷)来源于选修3-1第15页的“问题与练习”;10月卷的第15题(氢原子的能级图)来源于选修3-5第58页的课本插图18.4-2;第20题(过山车模型)来源于必修2第80页“问题与练习”第2题的图7.9-4。
又如2016年杭州市物理教学质量检测(以下简称“检测”)高一试卷中的第6题:如图3所示,两束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从O点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A,在两个坐标轴上留下了物体的两个“影子”。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描述“影子”运动的图像是( )
A.影子在x轴上的x-t图 B. 影子在x轴上的v-t图
C.影子在y轴上的x-t图 D.影子在y轴上的v-t图
本题中的平行光照射平抛物体的图像就是高中《物理》必修2课本中的原图。经过一番描述之后,便可以考查学生对平抛运动两个方向上分运动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且此题中还融入了x-t图像和v-t图像的考查,既属于基础的重点内容,又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既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非常熟悉,又要求学生对x-t图像和v-t图像有一定的掌握。
在“检测”中利用课本插图作为原创题目取材的还有高一试卷的第10题(自行车脚踏板、链条、后轮联动装置)来源于必修2第22页“思考与讨论”的图5.5-5。
这样的题目一般奉行的出题原则就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类题目常常来源于课本的经典方法、图形图像、“思考与讨论”、典型例题、“说一说”“做一做”“问题与练习”、演示实验、“科学漫步”和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解教材中不同栏目的设置及其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落实到位,在与学生交流、讨论、检测中都可以灵活多样,要符合学情和考情,科学地处理好教材资源,真正让教材成为广大师生的“助考器”[1]。
2 源于生活的题目
2.1 源于日常生活
例如4月卷的第10题:
某卡车在公路上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发现了一个小的金属物体,经判断,它是相撞瞬间车顶上一个松脱的零件被抛出而陷在泥里的。为了判断卡车是否超速,需要测量的量是( )
A.车的长度,车的重量
B.车的高度,车的重量
C.车的长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
D.车的高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
本题以交通事故作为背景,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车辆与障碍物、车辆与车辆相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也是考生平时都有所见、有所闻的情景。
又如10月卷中的第5题:
在G20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中,芭蕾舞演员保持如图4所示姿势原地旋转,此时手臂上A、B两点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则( )
A.ωA
B. ωA>ωB
C. vA
D.vA>vB
本题利用了杭州近期重大的国际要事G20峰会进行编制,这样的背景是每一个考生都知道的,从而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此题考查了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关系。
与此极为类似的是“检测”高二试卷的第7题(“检测”卷于2016年6月份进行了测试):
电子灭蚊拍是夏天必备的灭蚊神器。如图5所示,假设用手握紧灭蚊拍的手柄,转动手肘关节挥动灭蚊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图中的A、B两点中B点线速度较大
C.图中的A、B两点中A点角速度较大
D.图中的A、B两点中A点向心加速度较大
本题的图片来源于“淘宝”上的图片,只要打开“淘宝”APP的软件,在首页输入“灭蚊拍”后,类似的图片数不胜数。而“灭蚊拍”本身也是大家生活中常备的“神器”,广为人知。这样的题目情景让考生能够体验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身边;让考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处处是生活。本题考查的是角速度相同的A周运动中半径不同则线速度、加速度大小不同。
除此之外,笔者利用日常生活中诸多的情景进行原创的题目在“检测”中还有很多,例如高一试卷的第2题(手握杯子)、第3题(高速公路)、第5题(树叶落地)、第8题(日常刷牙)、第14题(沪宁高速常州段重大车祸与高速路上停车拍照)、第15题(常州恐龙园里的“通天塔”)、第21题(生活中的传送带系统)等。
可以看出,其中以公共运输、交通事故为背景的题目较多,一是公共运输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以交通事故为背景能够提高考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达到一定的安全教育的目的,也是一种寓“德”于题的体现。
2.2 源于体育运动
例如4月卷中的第2题:
如图6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 )
A.推力
B.重力、空气阻力
C.重力、推力
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这是一道以投掷飞镖作为背景的试题。这样的情景也是考生非常熟悉且很可能玩耍过的,考查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正确认识。
类似的还有4月卷的第5题(短道速滑)、10月卷的第3题(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的比赛)、第6题(野外攀岩)。
又如“检测”高一试卷的第4题:
跑步机已经慢慢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在下雨天的时候,跑步机可以让你的锻炼风雨无阻。如图7所示是某位健身爱好者在跑步机上跑了一段时间后的显示屏照片(跑步者开始跑步时所有数据从零开始计),由图片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健身爱好者在这段时间内(等同于在操场上跑步)的平均速率约为( )
A.2.36 m/s B.3.1 m/s
C.5.8 m/s D.11.6 m/s
本题的来源是体育运动中跑步锻炼的情景。考查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计算。
除此之外,利用体育运动中的情景进行原创的题目在“检测”中还有高一试卷的第16题:背景为学生在体育测试中的引体向上,设置了与功和功率相关的物理问题。
这样的命题思路与来源,是和当代社会提倡“全民健身”的大背景相吻合的,是一种顺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体现。
2.3 源于影视动画
例如“检测”高二试卷的第20题:
动画片《熊出没》(图8)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某天熊大和熊二中了光头强设计的陷阱,被挂在了树上。聪明的熊大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和熊二荡起来使绳子断裂而被解救,其过程可以简化为图9。设悬挂点为O,离地面高度为H=8 m,两熊可视为(处于它们重心A处的)质点,总质量m=1000 kg,悬挂点O到A处的绳长L=3 m(且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若两熊的运动始终处在竖直纸面内,它们荡起来使绳子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θ=30°,不计一切阻力。求:(本题计算中取=1.7)
(1)两熊荡至最低点时的最大速率;
(2)若两熊能被解救,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超过多少?
(3)若两熊能被解救,在它们运动前方离O点水平距离为s=4 m处有一个水池,通过计算说明两熊是否能落入水池中。
这道题目的背景是较为知名的动画片《熊出没》。以这样的背景命题能激发考生一定的兴趣,让物理题显得不那么单调与乏味。像这样的命题来源还可以是很多知名的影视片,因为影视片中的场景、情节就含有很多物理知识。笔者编著的省级精品选修课教材《物理视角中的电影》[2]一书中就有大量鲜活的例子。这样的命题思路在以后的各类考试中也定会有所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情景是物理试题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这就要求出题老师平时多观察、多记录生活(通过拍照、拍摄视频等形式),以避免“素材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从考生的角度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懂就问,把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要逐步养成多用物理思维思考生活的习惯。以生活情景来命题也能让考生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不难的。
3 源于科技的题目
例如10月卷的第12题:
如图10所示,“天宫二号”在距离地面393 km 的近圆轨道运行。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地球质量M=6.0×1024 kg,地球半径R=6.4×103 km。由以上数据可估算( )
A.“天宫二号”的质量
B.“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
C.“天宫二号”受到的向心力
D.地球对“天宫二号”的引力
又如10月卷的第4题:
如图11所示,无人机在空中匀速上升时,不断增加的能量是( )
A.动能 B.动能、重力势能
C.重力势能、机械能
D.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此题以现在较为热门的“无人机”作为背景进行编制,融入了生活中的科技情景,考查对能量的认识与判断。
其实,早在6月份的高二“检测”中笔者就以相同的科技背景进行试题的编制,例如第8题:
在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如图12,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假设天宫二号在距离地球表面400 km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9.8 m/s2
B. 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约为1 h
C. 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7.9 km/s
D. 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运行速率一定比对接前天宫二号的速率大
除此以外,在2016年新高考中,利用新能源、新科技等作为题目背景的还有4月卷的第11题(探测卫星“悟空”)、第12题(太阳能路灯)、第23题(火箭发射装置),10月卷的第11题(机器人)、第23}(质谱仪模型)。
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往往都是与科技相关联的。科技上的需求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现在热门的无人机技术、航天技术、环保节能技术等更是试题青睐的题目背景。所以,不管是作为命题老师还是考生,在平时都应该多多对这些科技背景加以关注,这对于教师命题或考生备考都是很有益的。再如,课本中提到的科技――回旋加速器、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尔元件、电磁流量计等也经常成为命题老师出题的首选,甚至是试卷的压轴题。
另外,试题编制完成以后需要编制参考答案,确定评分标准。试题、答案都检查无误后,还需要仿照格式,规范字体字号排版,重点检测图片是否有缺漏、错位等。等到最后正式印刷之前,命题人还要做最后的确认,尽量让印刷出来的试题趋于或达到零差错。
在试题用于检测后,命题教师要及时采集和分析该试题的相关数据,并作好详细的记录(例如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合格率、整卷平均分、各题平均分以及各题的典型错误)[3],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对本次命题进行反思和反馈,调整和修正有疑义、有争议的题目,收集学生中优秀的多种解法,完善参考答案;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命题积累原始数据与材料,组成自己的图库和题库,为下次编制更完善、合理、科学的物理试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俊.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资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Z1):67-68.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5
教师命题能力的评定需要引入量化指标使教学评价可视化,试卷作为命题的可视化产出结果,以试卷质量分析入手,利用教育统计学手段进行评价指标量化是教师命题能力研究的切入点.中学阶段大规模考试引发大规模的试卷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学老师缺乏试卷挖掘的数据力成为制约教师命题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以广东省最近一次高二期末联考数据为例,基于SPSS数据方法分析教师的命题质量.
1 命题质量统计分析
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角度看,学校的期末考试其实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凸显其对学生该阶段相应学力水平的评定功能,同时还对后阶段的学习有预测和评估的作用.要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从理念、方法和技术三个维度构建,而通俗易懂、操作便利、分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统计软件无疑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之一.SPSS软件是一款通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笔者利用它来分析本次高二期末三校联考试卷的命题质量.
1.1 命题基本情况
本次联考物理试卷共8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和1道选做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命题人是佛山市某特级教师,联考考生为广佛两地三所市属名校的高二学生.本次研究选取考试后的62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样本容量大,分析结论可信度高.
1.2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期末考试过程采取严格的监考管理,测试结果可靠度高,具有较高的测试信度.客观题全部机评,主观题每道题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物理试题的答案比较单一,客观性强,评分者信度高.由于试题无法考察分半信度,故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а系数方法来评估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SPSS分析总体样本的а系数值为0.663,在可接受范围内.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测试卷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本次考试由业内专家命题,具有一定的专家效度,可是没有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也没有审稿人,暴露了一线教师命题缺乏科学性问题,试卷的内容效度有待商榷.由于无法考察效标关联效度,在此用SPSS软件统计相关系数来检验试卷的构想效度.表1给出第9~11题与总分相关性检验试卷效度.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所有相关系数在0.285至0.539之间,而且显著性p值(Sig)均在0.001以下,有99.9%的置信概率,其中客观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偏低,说明试卷题目并不能十分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超过各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即该试卷命题做到了题目之间的关联度不会太高,各题目考查的知识能力不同.总体而言该试卷的构想效度一般.
1.3 难度和区分度
难度往往是命题者最重视又较难把控的一项试卷质量指标,它具有个人风格特质,命题者需要对测试对象的平均学力水平和题目的匹配程度有较准确的把握才能使难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单项选择题的难度一般是指通过率,即该题目的通过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主观题则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即该题总体平均分和满分的比,系数越高,难度越小.难度系数算法简单,用Excel即能处理,不需要用统计软件.
良好的区分度也是命题者的一个理想试卷质量追求,它比难度系数更难把控在于它需要命题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力水平都要有准确的甄别能力.区分度同时也是筛选试题的重要指标.一般的测试可以用极端分组法来算区分度,即考虑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率的差值.但是这种方法没有使用全部数据,分析不够科学,通常在大规模标准化测试中不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相关分析法,即以试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性越高,区分能力越好.即本文提及的检验构想效度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教育测量研究中,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对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有直接影响.
在此采用一般的方法计算本次联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如图1所示.
全卷来看难度是0.541,区分度是0.362,两项指标都不太理想.各题区分度总体偏低,除了第5题其余都低于0.4.各题难度不一,有2道题难度过大,难度系数低于0.3,而系数高于0.7有2道题,难度太低,不合理难度试题占总试题的36%.试卷的难度分布不均,没有体现难度梯度变化.从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命题者没有明确定位此次考试的评价功能,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弱化考试的选拨功能,试题难度不宜太高;其次,普遍较低的区分度说明试题的甄别评价功能较差,选题不合适;最后,从较混乱的难度分布可以看出,命题有随意拼凑的嫌疑,或者命题者没有难度梯度意识,只想着利用难题和易题来平衡平均分.科学的命题应该是在选题之后把所有题目由易到难进行排序,保证测试者有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试题的信度.
1.4 正态分布检验
一份好的试题能够符合被试的能力特质呈正态分布的自然规律,同时正态分布也是试题做描述统计分析的基本前提.次联考数据样本量大于50,可以用SPSS的非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K-S检验其正态分布情况(图2)偏度0.158,峰度0.201,渐进显著性p值0.471,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2 命题质量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高二物理试题范文6
/
关键词:高中化学;试题;教学影响;调查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1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考、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大型联考等各类试题(考试)对教师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深刻认识到不同水平课程之间如预期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和达成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仅仅静态关注课堂教学,而是应把关注点放到其他水平课程如评价课程对实施课程的影响上[1]。评价课程指的是学生学业评价,既然学生学业评价对实施课程有影响,而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载体――试题,理应对实施课程(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到的。
当前,有关试题(测试)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测试领域,如Alderson&Wall(1993)通过研究认为英语测试对教学内容的广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没有证据支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2];吴慧娣(2012)从听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4个维度探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十分关注听力测试,并对其有相当多的了解,更加重视听力教学,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也存在“应试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负面反拨效应[3]。近年来,也有研究者研究了物理试题对教学的影响,如王艳丽(2012)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高考实验试题的设置对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偏重力学与电学)、教学方式(讲解为主)及教学深度(加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查阅中国知网,以“篇名”为检索条件,以“化学试题+教学影响”为检索词,鲜有高中化学试题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相关研究,亟待填补。目前,一线教师编选试题的来源、依据有哪些?试题是否是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试题对教师教学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为了探明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设计
Alderson&Wall(1993)提出的“反拨效应假设”(Washback Hypothesis)认为:测验影响教师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进度和顺序等方面[5]。因此,本调查将编选试题的依据与来源、试题对教学深广度的影响、试题对教学内容提前的影响等方面作为主要内容,并将其分解为调查问题。调查问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含有一个开放性简答题:“您如何看待各类化学试题对教学的影响?请简要阐述您的观点”,并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
1.2 调查对象
2013年3月,浙江五地市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在我区召开,我们通过组委会向五地市参会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剔除不合格和不完整的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93%。
1.3 数据处理
本调查主要目的是研究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的总体现状,在数据处理上主要利用Excel软件进行选项的频率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编选试题的参考依据
教师编选化学试题(包括日常练习、单元测试)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基础(59.6%)、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57.4%),这说明教师在编选试题时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浙江省通过对课程标准和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后制定的,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的基本依据,是浙江省本土化的“课程标准”,而只有57.4%的教师在编选试题时作为参考,说明标准意识较为淡薄,这与他们根据自身经验(25.5%)、大型考试的要求(36.2%)编选试题不无关系。
2.2 各类试题对不同年级的影响
各类试题在不同年级发挥的影响有差异(图1)。在高一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材课后习题(63.8%)、教辅用书(55.3%)、平时作业题(48.9%);在高二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辅用书(55.3%)、会考试题(53.2%)、教材课后习题(42.6%);在高三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高考试题(93.6%)、市区联考试题(89.4%)、教辅用书(38.2%)。
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教材的课后习题也非常注重基础,自然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二要面临学业水平考试,所以这些试题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三面临高考,更多的关注高考试题及大型联考模拟试题。另外,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教辅用书在高中三年自始自终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教辅用书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辅书中的习题和课程标准或者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不配套,教师讲完一节课,课后学生发现教辅书中的许多内容课堂上没有讲过,因而无法顺利完成这些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教辅书编写不规范造成的。编写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高考的预测来选择和组织习题内容,有的甚至一步到位地将历年高考真题搬进学生的日常练习,无论在内容广度还是学习深度上都大大超出了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2.3 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师备课时通常考虑的要素依次为化学教材(78.7%),省教学指导意见(74.5%),学生学习基础(68.1%),高考、会考、联考等试题(66%)、平时作业(31.9%)。由此可见,各类试题已成为大多数教师备课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带来直接的影响。
2.3.1 试题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广度即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数量和范围。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96%的教师认为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有影响(见表3)。我们以二氧化硫的相关内容为载体[6],目的在于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广度所带来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相对于物理性质的适当弱化,教师对于化学性质可谓高度重视,近90%的教师认为需要重点学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等核心知识,这与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内容选择上显然比教学指导意见、教材更为广泛。具体而言,近94%的教师认为需要学氧化硫的氧化性,48.9%的教师甚至认为需要重点学习,而此内容正是省教学指导意见不要求的内容。与此类似,还有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可见,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广度造成了直接影响,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这些试题,教师不得不补充这些教学内容。
2.3.2 试题对教学内容深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深度即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96%的教师认为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有影响。我们以《化学1》专题二“离子反应”课时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少量、过量类离子方程式试题为载体,目的在于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深度所产生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25.5%的教师认为“这类题型很重要,我会系统进行讲解”,34%的教师认为“遇到此类试题简要提下,不会系统讲解”,也就是说有近6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离子反应过量、少量类试题是一类重要题型,在书写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这一内容在高一时不做要求,到高三再进行讲解。而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只有40%左右的教师能够遵循此要求。可见,试题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3.3 试题对教学内容提前的影响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教学内容提前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化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考试、平时习题的要求,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放在低年级“系统地”传授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70%左右的教师认同“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使部分教学内容提前”。例如,苏教版《化学2》中有关“乙醇”的内容,只要求掌握钠和乙醇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酸之间的酯化反应,但是调查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还需掌握乙醇的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制乙烯)、分子间脱水。问其原因,教师Y认为:原有的人教版教材有此相关内容,很多教辅材料和习题册未及时更新,仍涉及此内容,如果不讲解的话,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障碍,反正《有机化学基础》中也要学习。可见,教辅材料和习题册未及时更新匹配新课程教材,导致教学内容提前这一教学现象。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综合情况来看,关于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编选化学试题(包括日常练习、单元测试)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基础、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但标准意识较为淡薄。
(2)各类试题在不同年级发挥的影响有差异。在高一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材课后习题;在高二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辅用书;在高三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高考试题。另外,教辅用书在高中三年自始至终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
(3)从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来看,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广度的拓宽、深度的加深和教学内容的提前上。
3.2 研究建议
3.2.1 加强联考的“标准规范”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各级各类联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这些联考已成为学校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重要性程度可想而知。而这些联考的命题往往是极少的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命题的规范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超范围、超要求”的试题时常出现。为了使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只能提高教学要求,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沉重负担。因此,对各级各类的联考试题开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加强联考的“标准规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2.2 提升教师的“标准意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中仍存在标准意识淡薄、执行标准不力的现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标准的意识。无论是平时备课还是试题的选编均要将课程标准、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标准性材料作为教学的原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验。只有充分领会这两份标准性材料的目标要求,才不会偏离方向。另外需要关注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表现性标准,并据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课时目标的累积期望,而且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并不十分明确,显得比较“模糊”,所以需要对标准进行一定的处理(解析内容标准、重构内容标准),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学期标准、单元标准、课时标准[7]。
3.2.3 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
学生日常的练习乃至各级各类试题中仍充斥着大量的超纲试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什么是基于标准的试题”这一问题仍处于迷糊状态,这就需要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准确判断试题是否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借鉴国外现有的一致性成果[8],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工具,并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一致性研究工具的原理、操作程序,进而开展大规模的实践研究,从而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Porter, A&Smithson, J. Defining, Developing, and Using Curriculum Indicators.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Philadelphia,PA, 2001.
[2][5] Wall, D., & J.C. Alderson.Examining Washback;The Sri Lankan Impact Study [J]. Language Testing,1993,(10):41~69.
[3]吴慧娣.浙江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2):54~58.
[4]王艳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张新宇.化学教科书中元素知识的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