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英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英语课程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从兴趣出发导入学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环境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要强于成年人,因此,教师要在兴趣导向上做足功夫。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可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境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境画面,然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并模仿表演这两个画面情景。学生们不仅很快就体会出“help”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而且表演非常踊跃,模仿角色也真是惟妙惟肖。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适当的兴趣导入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要过分强调只有学习才能达到富裕生活、提高社会地位,这种拜金思想不应该在青少年之间蔓延,要突出强调,只要是通过个人努力得到的合法成就以及合法地位都会得到尊重和认可。

二、开展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所谓引导者就是抛砖引玉,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教师重要的不仅是教会知识,更是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心理学中关于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设定不同的问题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过助动词do 的用法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做出许多生动可爱的图片,并将图片给予人性化,以任务及通关的形式将大量的练习引出。如:Are you understand?让学生来改错,大多数学生可能不会马上反应过来是把Are 改成Do,教师随后给出结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语法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是,新课程中最重要的是精讲多练,以学生的练习、实践沟通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推崇任务型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讲课变成实践运用较强的师生互动课堂。

三、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要构建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我校英语教研组实行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读——议——引——练。

1、“读”——教师设题导读,学生自疑自问。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读提示(预习提纲),通过这种目标教学的方式诱导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去阅读教材内容并产生疑问。要求学生先理解并记住本课的教学目标,带着导读的题目去阅读教材,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理解大意,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及短语,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标上相应的符号,为下一步“议”作准备。

2、“议”——学生协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议”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索解决。在探索解疑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边巡视边参与讨论,适时指导。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小组中成员的划分,尽量将学习稍好的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好带动差。对于发言的时候,也要注意给每个学生的机会要平等。某些教师过分注重听课的效果,甚至听课的时候让所有同学都举手,却指定部分学生回答问题,这不仅是对稍差学生的巨大打击,也是有损师德的行为。教师本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相反某些教师的行为却亵渎了这个职业的神圣。实践证明,适当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稍差的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要避免组内选择一个人进行发言,调动小组中所有人的能动性。对于现在的英语课堂,人数一般都在30人左右,有能力的教师应当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挥家的魅力,师生协作,奏出动听的交响乐。

3、“引”——教师剖析强化,学生寻找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议”两个环节,不一定能把书上的内容、知识要点理解透彻。教师要创设语境,巧妙启发,剖析强化,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网络或借助教师的体态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形成结论的过程,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才能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练”——知识迁移,能力提高。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练习。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包含口头训练、笔头训练、模仿训练和创造性训练等。练习设计要兼顾基础性、启发性、外延性、拓展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练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矫正。

四、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阅读训练;写作指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9-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在这四种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近几年来,在济南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中,单纯对读写两项能力的考察分值为55分,约占试卷总分的46%。可见阅读和写作应该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

根据克拉申(Krashen)“输入假说”和斯万(Swain)“输出假说”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的输出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后生成新信息能力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基本是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或重视阅读而忽视写作。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是在临考之前给学生提供几篇与考试题型相似的练习进行突击性地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试卷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本人得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放弃写作,此项得分为零。2.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十分有限。3.写作中问题过多,主要包括:时态混用,词汇贫乏,拼写有误,汉式英语,逻辑错误,句式单一,缺少衔接等。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具有保送资格的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其英语教学水平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具有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品牌优势,我校2010年9月份制定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发展计划(2010-2014)》。在《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其中研究“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流程”(以下简称“读写一体教学流程”)就是此次教改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有幸被选为承担课改任务的教师之一,并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存了必要的原始数据。

“读写一体教学流程”模式就是在对课本现有阅读篇章进行充分地阅读训练之后,加入对篇章的复述环节,提炼出文章中的实用字词句,并指导学生分析把握篇章结构。之后紧接着提供相关写作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写作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词、句、篇多维度上都有据可依,从而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水平的目的。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教材(2007年第4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教材中长篇阅读文章题目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1.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预测文章主旨,通过略读(skimming)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利用扫读(scanning)判断所给观点的正误,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及短语的意思,了解文章细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意图。

2.从阅读到写作进行过渡性训练。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复述,提炼重难点生词和短语,将重点词组和句子翻译成汉语,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连词,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句式结构,根据文章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造句。

3.对专题写作进行讨论。教师将写作主题和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和思维脑图的形式进行发散思维,并将相关写作论点、事实、遣词用句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4.进行独立写作任务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看法,将写作主题整理成文。教师给学生设定特定的时间,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单独指导,答疑解惑。写作完成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阅读修改,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最终每组选出一名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朗读修改后的作文,并有教师进行小结点评,同学们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以上教学活动需要2-3个课时。利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内长篇文章的阅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指导,提高了写作效率;另外,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必要的写作技能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文章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将写作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实现读写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这种模式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希望本人的研究能为更多一线英语教师提供数据,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共同探讨中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金秋,彭 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2] 李 伟,英语写作练习和阅读课教学[J]. 安阳大学学报,2002,3.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3

在运用教材时,很多教师只重视句法的讲解和课文的翻译,忽略了学生的交际需要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结果是费时、费力,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教材的二次开发指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和学习的需求[8]。结合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要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大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应采取以下策略:第一,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开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观念、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等文化信息。没有文化背景知识,英语学习也就失去了根基,显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有必要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阐述、学生讨论、视频观看、听力输入等多种方式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第二,加强语篇分析,重视语篇知识的开发与运用。据课堂观察,因缺乏语篇知识,许多学生将英语学习活动停留在背单词、分析语法结构层面;阅读时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逐词逐句地阅读;写作也仅停留在句法层面,只求写出无语法错误的句子;结果是学生总感觉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信心受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篇知识的讲授,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习方法的习得。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形成应有的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主要靠背诵、反复记忆。目前,有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开发教材时,将各种学习策略知识渗透在教材中。如在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各种词汇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同时还附上相应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对于学生来讲,这部分知识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加强英语学习策略的显性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第四,相关配套教材的运用。据了解,在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但实际上大学英语教材大多以成套产品的形式开发,以满足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的需要。再以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为例,这套教材共四册,每册配套的教材有:精读、泛读、听说、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配套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例如,配合于精读教程,教师可以定期、有选择地安排一些听说活动,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注重听力策略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能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如校园活动、体育比赛、旅行、购物、讨价还价等,以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校园各种学习设施、社团文化活动等资源的利用大学校园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设施和形式各异的社团文化生活。就英语学习来讲,可利用的资源有:英语学社、英语角、英文阅览室、英文电影俱乐部、英文歌曲大赛、英文演讲赛等。如学生可通过英语角参与一些热门话题的讨论,提高英语语言的现实交际能力;通过英文阅览室,学生可以阅读一些英文报刊、杂志和文学原著,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通过参加英文歌曲赛、演讲赛和辩论赛等,可将英语学习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类资源,鼓励学生多参加这些活动,丰富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及整体素质的发展。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学生所生活的社区也存在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自然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这些资源作为社会文化资源已被开发,是现成的、潜在的课程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只要能合理利用,这类资源也能转化为英语课程学习的素材和课程实施的条件,发挥其课程价值。例如,TheVillainintheAtmosphere一课的主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那么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当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原因所在,也可设计项目学习,让学生去当地的自然博物馆等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及生态保护措施。在研究中,学生相互合作,用英语进行交流、协商及撰写研究报告。这不仅达到了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一些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取一些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经典影片、名人演讲、文学名著等,使学生融入到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中,提高英语的感受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鼓励学生登录一些专门的英语学习网站,下载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资料,或四、六级辅导资料,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第三,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性特征,引导学生加大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产出活动。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微博、QQ群或加入网上专门的英语学习论坛等,与更大范围内的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广交笔友,定期保持英语书信的往来,就学习心得、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问题进行交流。这类交流活动往往有明确的、现实的交际目的,学生表达的动机和欲望更强,更有利于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生是英语课程学习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开发和利用一切现实的英语课程资源,创造机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感受和体会英语语言与文化,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李亚红 单位:商洛学院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4

关键词 师范院校 英语专业 教学改革 建议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熟练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了当前对人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我国也不断强化了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必须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学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就担负着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输送合格人才的职责。但通过笔者对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却发现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多已经经过了9年的英语学习时间,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能力,但现有大一英语教学仍然从最基础的英语开始学起,因而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相匹配,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中重视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师范类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现有教学中仍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暨教师普遍把上课的重点放在了对单词的记忆,课文的讲解和练习的处理上,而仅花费较少的时间在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上,因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仍多为“考试型人才”,听不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学生大有人在。据对某省5所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随机调查显示,通过英语CET-6考试的学生中有36%的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通过英语CET-4考试的学生中这一比例则更高。

3.课程教学的重点完全放到了英语教学上,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学专业人才,因而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较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能力外,同时还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分析能力、阅读学生的能力等,因而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英语教学外,对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哲学等学科同样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由于教育学知识的匮乏而无法正常地开展教育与教学。

二、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地改进。

1.改革教学内容。一要针对当前大一阶段英语教学起点低,教材简单的问题,要求教育部门在制定教材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能力,建议教育部门制定一套针对初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标准,以便对大多数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有较准确的掌握。同时,对于新入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要进行统一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摸底测试,然后依据该测试结果,对学生实行分班教学,暨将知识和能力都较好的同学编入高级版,配备较高起点和难度的教材或者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过去陈旧的不切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知识,增加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且具有较强实际应用价值的新鲜英语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的学生编入普通班,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和能力自行组织教学,既可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又可自行选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这样,通过灵活地组织教学,最终达到培养所有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的目的。二要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课时,例如,外语教育哲学、外语教育学、外语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科研等。通过系统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和中小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学科研的能力,为将来走向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革新英语教学手段。由于当前中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由过去传统的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小黑板”转向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因而要求,当前的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一定要紧跟这种变化,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各种电教媒体向学生传输英语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只由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让学生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讲课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先在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讲,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品评,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班级内向全体同学讲课,讲课的时候,可以借助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进行讲授,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讲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对电化教学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实际教学经验。

3.创设多种形式,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学生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熟练使用英语向中小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课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逐步提高。如对于新入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时使用汉英两种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随后逐渐减少教学中汉语的使用频率,到了第二学期就完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使用英语提问并回答问题,而其他信息的交流可以让他们通过汉语的方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逐步要求他们在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全部使用英语。此外,应为基础较好的一年级师范生开设课外英语视听课、口语课,提供跨学科英语研究课程,使学生能自然用英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崔晓明.对我国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和改革建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8):76-77.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冷冲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97-01

本门课程因于受教学和实验条件限制,过去侧重课本内容讲授,实践性环节和现场教学偏少,学生普遍反映冲压成形工艺部分理论深奥、难懂;冲压模具设计内容抽象实践性较强。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效率不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不足。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来开设《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弃旧图新、紧跟时代的思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

一、课程建设实施环节

在课程建设中的主题思路是这样的:

(一)课程开设背景与基础条件。《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除了开设了适量的验证性实验外,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些训练项目、生产实习等完成。初时我们安排产品训练的项目,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来源于实际的工作任务和设计项目,以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方式组织教学。

然后根据模具企业对人才岗位技能的相关需求制订课程目标。基于授课教师在模具行业的生产经验,同时根据目前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内的广泛使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编程加工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

(二)岗位定位。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定位于模具企业的四岗位:模具设计员;模具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员;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人员。(附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按照冷冲模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针对学生下厂的实际问题,引入了模具企业人校园,建有产学合作教育的教学工厂。校方人员围绕一些模具产品开发全套教学文件。该课程依托技术先进、环境真实、产品定型的实习实训教学平台,按照教学文件的要求,在不同的工位上顶岗实习。学生在教学工厂里实习,突出把技能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数控技术操作技能,缩短了教育培训和就业的距离,使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尽量地贴近生产。

本课程结束后再让学生经过强化训练,最后组织学生参加模具设计师(助理级)资格证书的考试。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组织参加“精英班”进行高级培训,使其在各种大赛中屡屡获奖。

初一英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版)曾经指出过,学习过程是师生的交往,以互动的方式共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同时需要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把在教师指导下的英语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词汇教学

1,以听说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发展的速度,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

2)任务活动完成需要掌握的语言(Task-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

Language Goal——单元

Task one——基础评议知识目标

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Task two——随内容定

3)教学准备(Teaching materials)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对本环节灵活处理。

Teacher: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准备的道具、课堂上需要的示范物。

Students:学生需要为该课准备的物品。

4)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热身:教师可在这个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下面的方法与步骤:话题交流、复习/头脑风暴、中心任务、教学反思等步骤。如:

Task one:

任务1是本单元中最简单的任务,使用的语言是本课时最基础语言,基本采用第一或第二人称,目标语言使用la-lc部份。

Step 1.la 学习目标语言。

1,Step 1.la 听力训练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并给出一定的的听力方法指导。放录音时,第一遍只听,放第二遍录音时完成规定的练习。然后进行听录音跟读。听力练习完成后,学生的听力材料已经比较完整,再通过听录音跟读,让学生朗读录音材料中的句子、问题、对话等内容,将语音语调模仿正确,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口语基础。

2,以阅读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的目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教材具有太大的时间跨度,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复杂,传统的教学系统很难实现效果,因此,阅读的教学以“课文”为重心,使用: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阅读反馈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

在英语语法教学当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和实践英语知识,逐步掌握好英语的知识、技能,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语法教学需要注重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交际性的原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以便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语法的实际运用功能。

教学基本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英语语法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策略的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模式:展示目标(2分钟)、呈现新课(5分钟)、巩固操练(15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课堂检测(10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导入

课堂的导入应当尽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的课堂导入设计,会以学生旧的知识为依据,以课题情景为向导,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领域,再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知新,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用以旧引新的方法减小教学难度。新课程的课堂导入常常使用谈话与问题式导入、借图像与音乐素材导入、表演式导入等,使课堂导入的设计多姿多彩。但是不论使用哪种导入设计,都要以全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重点为重点,与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让它们之间衔接自然。课堂导入的方式好,就是使用了一个好开头,能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为整节课的学习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之后,教学活动就能生动、自然、活泼。

五,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的新理念教学,能让学生的知识与实践合而为一,让学生往以下方面发展:

1)面向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扭转,关注学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6)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经过数载的艰难险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如下流程:

结 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路,贯彻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种精神,围绕着这个方向,教师也会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乐于研究课程,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创建和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与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曾选.中学英语教学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2] 李英 黄艳明.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