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介绍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员介绍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员介绍信范文1

团组织:

兹有我校学生 ,共青团员,因 转出团组织关系,其团费已缴纳至年月日。 特此证明。

共青团****委员会

年月日

转团组织关系介绍信

团组织:

兹有我校学生 ,共青团员,因 转出团组织关系,其团费已缴纳至年月日。 特此证明。

团员介绍信范文2

第一条组织构成

1.每个团支部由3人组成支部委员会: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2.团支部超过50%的团员对支部委员有意见的,经团总支调查审核,如属实,可免职.

3.团支部组织活动出勤率须达到总数的70%,未出勤者须登记,无故2次(含)以上未按时出勤者须上报办公室备案.

4.每学期至少组织四次活动,须上报辅导员办公室活动纪录

第二条组织原则

1:开展团的活动是实现团的任务,团结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的重要途径,是团支部活动的具体表现,团支部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

2:团支部组织活动,必须兼具教育性及趣味性,要有鲜明健康,符合共青团自身性质的主题,不得组织任何影响社会或学生学习正常秩序的活动.

3:团支部服从团总支的领导及管理,以进一步丰富我院学生课余生活为宗旨,统一步调,统一方向,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具有更多锻炼机会的第二课堂.

4:团支部组织活动应具有共青团特色,且具有一定水平,对活动质量或数量不足的团支部,分团委有权督促其改正.

第三条组织程序

1:团支部组织的活动,可独立开展,也可联合其他支部共同开展.每次活动前团支部本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的原则,确定活动内容.提前通知团员本人,活动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2:团支部组织跨支部的活动须提前书面申请,经学院分团委批准后,方可开始实质性活动.团支部不得在未经申请或申请未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以团支部的名义举行任何跨支部活动,否则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追究团支部委员会责任.

3:团支部组织的大型活动(跨支部)经分团委同意后方可开展,团支部需按申请内容切实开展活动,无须再另外作其他申请.但团支部应注意,其活动只能在申请书注明的范围内如实进行,如有超出允许范围所进行的行为,则整个活动作违规处理,团总支有权禁止,并视情节向负

责人追究责任.

第四条权利与义务

团员有参加团的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团员必须积极参加团的活动,不得无故请假和缺席,连续2次(含)以上不参加团的活动,经团总支审核后将给予通报批评,如屡教不改者,经分团委,团总支审查同意后,支部大会可予以除名.对没有按时出席组织活动的团员,需登记备案,团总支将视情况取消其评优推优资格.

第五条:注意事项

1:团支部组织活动不得与任何非法团体或个人有任何形式的联系.我院团支部与外界合作之所有活动,均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以增加团员社会经验,提高团员素质,不得做出任何影响社会正常秩序或有损共青团员形象之行为.

2:团支部为增加团员与社会的接触,开拓视野而与校外的合法团体合作.凡需开具证明或介绍信的,可由团支部书记准备书面申请一份,提交团总支组织部,由团总支组织部协助办理相应的手续.

3:团支部与校外团体合作,凡未经批准的,对其造成后果的,团总支概不负任何责任,并有权视情节对造成该后果的团支部及负责人追究责任.

4:团支部组织活动所须的资料,如场地,设施的租用,租金及手续等,均可向分团委及相关部门了解,以确保团支部能够将活动顺利进行.

第六条:奖励

1:团支部活动需有详细的活动纪录,并将活动纪录上报给团总支组织部.团支部开展活动质量将列为学年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团总支将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团支部并予以通报表扬.

第八条:经费来源

团员介绍信范文3

那是个拥有近万居民的大型涉外社区,它的出名源于社区里的“老年互访团”。其成员年纪最小的51岁,最大的接近百岁。大到社区事务,小到邻里纠纷,只要“老年互访团”出面,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人甚至说,华光城房价都因为“老年互访团”飙升了不少。

“怕老”的创始人

78岁的朱金元是互访团团长。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也戴着墨镜,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红卡片。这两样东西他从不离身。

戴墨镜是因为有眼疾;红卡片则是互访团的“身份证”。卡片上是互访团的标志――两只紧紧相握的手,上面还有照片、名字、电话和编号。

30年前,朱金元是宁波一所中学的校长,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与他一起住的岳母,每天“不是围着灶头转,就是跟着(河)埠头转”,生活十分单调,“她一辈子没有走出农村,唯一一次像样的娱乐活动,就是经过30里水路,到宁波市区看了一场越剧《红楼梦》。”

打那时起,朱金元暗暗发誓,自己要有精彩的老年。“不怕穷不怕苦,就是‘怕老’。”

2001年,退休的朱金元搬到华光城。居住条件改善了,老爷子的忧虑却与日俱增:“每天除了去公园打打拳,剩余时间就是在家洗衣做饭带孙儿。”

那时候在华光城,寂寞的老人大有人在。互访团成员周见雄感慨地说,他与隔壁邻居相处了好几年,只知道邻居家姓黄。

早在近20年前,老龄化问题已在宁波初见端倪。据预测,到2010年,宁波市60周岁以上老人将达100万人。

百无聊赖之中,朱金元偶尔会到社区图书馆聊聊天,渐渐和周见雄等人熟了起来。

“要不,自己组织些活动?”朱金元向老伙伴们提议,马上得到积极响应。2003年,华光城社区的“周末茶信”开张了。

从“头脑风暴”开始

打开张那天起,“茶馆”就有独特的程序和议题,套用个时髦词――“头脑风暴”。

每周五下午,16名志趣相投的老人聚在社区阅览室,选定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年纪一大把,话题可都与时俱进,小到社区治理大到“八荣八耻”。“茶馆”越来越热闹,朱金元们觉得自己又充满了青春活力。

一次,一位茶友接连几周都没出席聚会,朱金元和老伙伴们很担心,却发现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人走茶凉,”朱金元感悟到,不固定的“周末茶馆”并非长久之计。

有没有可能建立起社区老人都能参与的自我关怀社团?即使茶馆不在了,老年人之间也能经常联系?朱金元萌生了一个设想:成立“老年互访团”!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其他老伙伴的赞同。

2006年3月,茶馆正式升级为社团,老茶友们自动成为第一批成员。

互访团虽小却“五脏俱全”,组织运作架构清晰。作为主要工作班子,议事组由9名议事员组成,负责组织和处理互访团的日常工作。议事员不需选举,由成员自荐或推荐产生。

但成为议事员并非易事。“一定要热心、奉献、主动和创新。”这八个字是必备条件。如今,身为议事员和副团长的乐国英每天日程都很满,甚至比当处长的儿子还要忙碌。

此外,互访团还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活动组负责策划、安排各项活动及后勤;文艺组负责腰鼓队、舞蹈队和太极拳等娱乐活动;健康组由退休医生担任,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上门体检。

为了弘扬互访团理念,朱金元起草了互访团的《一号通告》,张贴在小区各个楼道的显眼处:在社区居住、寄居的老年人,年龄50岁以上,都可以加入互访团,不受户口限制、不收费、不附加任何条件。

通告一出,立即吸引了不少老人驻足,纷纷找到茶馆咨询人会事宜。

卖掉别墅也要来华光城

最初,互访团只是在一起串门拉家常,年龄相仿的老人总有着相似的快乐和烦恼。

82岁的黄丛来自内蒙古。女儿工作繁忙,老太太听不懂宁波话,看起来有些古怪,每次互访团成员在阅览室谈笑风生时,黄老太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看书,偶尔偷偷瞟一眼。

其实,黄老太早就被互访团“盯”上了。在她生日那天,互访团的阿姨们早早准备了蛋糕,还专门排练了几首歌曲,在腰鼓队的伴奏下来到黄老太家。一开始,孤僻的老太太十分警觉,不肯开门,只从门缝里往外看。门外老阿姨们说明来意,并唱起怀旧老歌,黄老太终于卸下心中戒备,敞开了家门。

短短半年,互访团人数增至近百人。这些老人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不同,职业各异,但他们的生活却都悄悄改变了。

67岁的胡志芳是互访团的“御用”摄像师。加入互访团之前,他根本不会用相机、摄像机。为了把互访团的活动记录下来,老头下了狠心,每天花十几个小时琢磨拍片、剪辑,还自学电脑刻盘,忙得不亦乐乎。

互访团中还有一群侨胞。宁波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的“宁波帮”达数十万人,而华光城作为宁波最早的涉外小区也吸引了不少侨胞回归。黄埔军校十期学员、现年96岁的加籍华人华宣恩就是其中之一。

在互访团成立之前,社区的本地老人和侨胞之间基本上“互不搭界”。独自回国的华老只有保姆陪伴,十分孤寂。互访团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陪华老聊天解闷,哪天要是他没有出现在社区里,互访团马上就会打电话过去询问。

在互访团里,“老人就是宝”,越是老越受尊重。即便是日常聚会,大家也会在长者面前铺上红绸布,摆放鲜花,以示对他们的重视。

华宣恩说,互访团成员就如自己的兄弟姊妹。他已把互访团周年庆光碟寄给自己仍在加拿大的弟弟,游说他一道回国定居。

互访团也吸引了很多其他小区的老人,如今成员已扩展到了整个宁波。甚至还有老阿姨在参加完活动后“扬言”要卖掉自己的别墅住到华光城来。

绝不能向团员收钱

互访团规模日益扩大,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活动经费哪里来?尽管朱金元一筹莫展,但他坚决打消让大伙出钱的想法,“如果收钱,互访团的性质就变了。”

无奈下,他想到了“拉赞助”,首先从自家下手,曾是宁波银行灵桥支行行长的女儿被他选为第一个“目标”。女儿爽快答应,不但自己出钱,还动员灵桥支行的小青年们跟互访团进行助老结对。朱金元就这样淘到了“第一桶金”。

随即,互访团的老人们纷纷效仿,“挖自家墙脚”。一位老人的儿子捐赠了300套红色衣服和帽子,于是互访团有了自己的团服。每次出去,老人们都统一着装,特别“拉风”,华光城的“红衣队”更出名了。

出名后的互访团得到了更多关注,一些昔日难题迎刃而解。如今,每逢互访团外出活动,一些医院、企业都会主动提供交通、资金等帮助。

有活动资金了,但互访团用钱还是绝对的“抠门”。按团规,凡超过100元的款项,必须由议事组进行集体讨论。外出旅游或探望病人的费用,成员们常常是自掏腰包。

不过,“吝啬”的互访团“该出手时

就出手”。附近颐养院的电风扇总是吱吱作响,影响老人睡眠,互访团二话没说,马上买了六台电风扇送给颐养院。

人一多,又解决了资金问题,活动自然更丰富,朱金元也更忙碌了。于是,老伴成了他的专职秘书。

除了邻里互访和生日会,朱金元开始策划着外出旅游,但要带着几十名甚至上百名老人外出,可不是开玩笑的。何况,团里还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

朱家儿女齐齐否决了他的“异想天开”,其他老人的子女也表示担心。然而老人们都跃跃欲试,在家久了,外面世界变化太快,大家都想出去赶赶潮流。

在宁波经济的晴雨表上,北仑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是重要指标之一。要让老团友们看看宁波的新变化,北仑集装箱码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为确保活动万无一失,朱金元先约了几个“年轻”团友前去探点。时值盛夏,“年轻”的老人们刚走到码头,就已累得气喘吁吁。

更没想到,还没等朱金元拿出介绍信,码头工作人员就一口回绝了他们的参观要求:“集装箱码头不对外人开放,有介绍信也不行!”

吃了闭门羹,朱金元不死心,他拿出自己的红色“身份证”,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听他说完老人们的愿望,又看到他们不辞酷暑跑来,工作人员态度发生了大转弯。不仅起身为老人们让座倒茶,还主动提出安排他们参观。

真要出去长见识,可忙煞了活动组。100多个人,怎么安排行程?怎么安排座位?怎么确保安全?

互访团采取了“老少搭配”原则,每车任命两个车长,负责统筹。年纪大、腿脚不便的老人,由一至两名“年轻”成员陪伴,照顾其行走起立。

北仑港之行很顺利,老人们回来后也特别骄傲,几乎个个都跟家里人念叨了好几天,儿女们开始觉得可以放手让爹妈出去“疯”了。

于是,春天去东钱湖野餐,秋天去镇海赏菊,夏天去游览杭州湾跨海大桥,冬天去奉化参观浙江船厂……几乎每一季,互访团都给老人们安排了特色旅行。

老亦有所为

然而老头老太的快乐还不止在旅游娱乐。

谁家要是忘了收衣服、没空接小孩,只要说一声,互访团立马就派老人过去帮忙。哪家长辈生病,儿女没时间照料,互访团成员也会轮流去陪伴探望。

78岁的王老太失去老伴后经常独自在家,加入互访团后,张金风、金杏珠和谢爱菊三位老人经常去她家串门聊天。

有段时间,王老太的肩膀隐隐作痛,谢爱菊等人就每天陪她去社区医疗室做推拿。一次,谢爱菊临时有事,委托团长朱金元接送老人去做推拿。王老太觉得过意不去,横竖不要老朱他们陪同。无奈,老朱夫妇只好偷偷“尾随”王老太,一直看到她安全进了医疗室;等她做完推拿,两人又假装“巧遇”,将她送回家。

互访团还是小区业主间的黏合剂。以前业主们互不往来,小区矛盾也很多。如今老人们当起了义务调解员,每个老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居委会解决不了的,互访团的老人们常能摆平。

2008年5月,社区居民高先生家4岁的女儿澜绮得了白血病。听到这个消息,互访团马上忙开了。他们迅速起草了一份联合署名的“爱心倡议书”,为小澜绮募捐,并把倡议书张贴到社区每个楼道里。

第二天,老人们在小区三个门口轮流值班进行募捐。消息传出,许多偶然路过华光城的过客也前来捐款。有人恰巧没带钱,还特地跑到银行去取来现金。短短三天,互访团就募集到善款22万余元。

老人们做事特别严谨,每一笔捐赠,无论数目大小,都必须经由三名成员共同签字见证。一些献爱心的居民不愿说出名字,老人们就用“红衣女郎”、“蓝衣男士”或车牌号进行记录,保证每一笔款都“师出有名”。

老人互访团得到全社区的认可,成员们又开始开发更多的工作领域。章燕佩办起了公益“红娘站”,为单身男女无偿提供婚介服务。

如今,这个名为“芳燕红线”的红娘站越做越热闹。“登记的有1480人,25对已登记结婚,150对情侣正在交往中……”章燕佩的桌上有10多本厚厚的登记册。

互访团声名远扬,从宁波各个社区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快乐起来?朱金元又在思考“战略”问题。2008年,华光城所在的江东区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决定成立“红蚂蚁”助老志愿队,朱金元被任命为队长。

团员介绍信范文4

关键词: 父母离异 大学生 思想工作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的离婚率统计中,新疆以4.12%的离婚率高居全国榜首。2010年成都共办理24777对夫妻结婚,办理6979对夫妻离婚,平均每天办理离婚19对,照此计算,当年有三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前夫妻离婚手续十分繁杂,首先,由夫妻双方各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开离婚介绍信,由单位领导做他们不要离婚的思想工作,有的工厂竟然召开班组会,由众人一块去劝说他们不要离婚。离婚本是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却要受到单位等多部门的干预,单位若不同意某人离婚民政局就不给予办理离婚手续。因为离婚难,在那个年月里理智婚姻相当普遍,即双方感情已经破裂,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孩子,他们忍痛维持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离婚不再需要单位证明,不必再到街道办事处办理离婚登记手读,因而离婚手续简化了,没有了必须经一些部门调解的程序,没有了夫妻冷静期,离婚讲究高效率,我国法律是维护人权、保障婚姻自主的,换一种角度看,离婚率呈上升的趋势是社会的进步,是人们追求婚姻自主及捍卫人权的具体体现。

当然,离婚率呈上升的趋势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即夫妻离婚后使其子女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夫妻离婚后有的子女表现出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有的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有的终日呆在家中怕见人。夫妻离婚后双方若都组成了新的家庭,他们的子女不愿待在父或母的身边,或出门后不愿意回这个新家,他们普遍会产生无家可归的痛苦。

单亲家庭的子女多数认为父母离婚是不光彩的,所以父母离婚后,他们便隐瞒父母离婚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与人交往会经常涉及的话题,他们首先是回避或转移这个话题,回避不了便编造谎言掩盖父母离婚这个事实,结果,日久天长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

有一位女学生,父母离婚后她住在姥姥家,为了不暴露父母离婚一事谎话连篇。其父母亲均是下岗工人,她告诉同学其父母是在国外做买卖;暑期同学要去他家玩,她谎称寒暑假都要去国外探望父母。她讲谎话脸不红心不跳。为了不暴露她是离异家庭子女,为了表现她家很富有,她穿名牌服装,在没有经济实力购买这些昂贵的物品时,便开始在学校盗窃,当她发现同学们开始戒备她时,便借故退学了。

调查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大多数人是跟爷爷、奶奶或与外祖父、外祖母生活,老人非常心疼这些无辜的孩子,所以对这些孩子百般呵护,百依百顺,使孩子变得依赖和任性。由于爷爷、奶奶或外祖父、外祖母过于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长日久就变得十分懒惰。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加重他们的失落感,便会怨恨生身父母,一次次不满足,一次次不随心所愿,便使他们产生“我想有个属于我的家”的心理,于是开始早恋。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十三岁那年就开始与男同学谈情说爱,十四岁就与“对象”去宾馆开房。据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早恋、早婚,而早婚、早恋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单亲家庭的孩子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较高。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情绪、性格、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发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我在一份统计资料中看到,在青年人犯罪的群体中,父母离异的青年人所占比例为4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辽宁连杀10人嫌犯周宇新是鞍山市宁远镇大阳气村村民,四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是被父亲带大的。因为父亲对他十分溺爱,对他百般顺从,使他养成了强烈的霸王心理,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向别人借钱被拒绝便动手杀人,可谓六亲不认。部分父母离异的青年人由于性格变异易对社会构成危害。

单亲家庭的子女因患抑郁症而自杀身亡也不乏其例。

在大学生队伍中单亲家庭的子女呈上升的趋势,学校对这些学生如不加强引导,不注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而且会对社会构成危害。如何使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呢?这是急需学校认真研究的一门新的课题。

我从事辅导员工作已近十余年,针对单亲子女的上述心理特征,摸索出了一套对做单亲家庭子女的思想工作有较理想效果的方法。

一、消除单亲子女对父母的怨恨,卸掉他们担心被同学歧视的思想包袱。

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怨恨父母离婚的同时普遍怕人们歧视他们,所以,针对他们的这个思想包袱,在新生入学后,我分别与父母离异的学生谈心,详细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离婚后的再婚情况及他们对父母离婚的态度,在交谈中我向他们阐述离婚率上升是社会在进步的道理,通过谈心消除他们对父母的怨恨,解除他们担心被同学歧视的思想包袱。

二、为单亲学生创造一个“家”的环境。

环境造就一个人的性格,夫妇离婚后子女会产生痛苦与困惑,很容易性格变异。要使他们走出困境摆脱郁闷,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如家般温馨的环境。单亲家庭的孩子都留恋过去那个完整的家,渴望重新生活在被父母呵护的温馨的家里。所以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我就积极地为他们设计温馨的如家般的环境,主动当他们的家长。如,我为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分别组成了“四同”关爱小组,即四名学生关爱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与其同吃、同住、同行、同学习,这四位学生与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谓形影不离,似乎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他们亲如兄弟姐妹。当他们发现这位单亲的“家庭成员”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纷纷予以帮助,甚至不惜慷慨解囊,积极为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送温暖,使单亲家庭的学生感受到:“同学们就是我的亲兄弟姐妹,学校就是我的家!我爱我家。”

我是辅导员,也是这个“家”的家长,我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就如同关心我的亲人一样。我经常与他们交心,经常向他们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渐渐地他们便对我产生了信赖,有什么困难都爱跟我讲,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我诉,我用真诚的呵护使他们感受到辅导员胜似亲人。由于辅导员和团干部的共同努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每天都生活在和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喜欢这个“家”,很快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

三、建立离异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把掌握离异家庭学生的思想动态的任务分配给团支部,由他们负责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及时妥善解决。如,有一位父母离异的二年级的男学生李某,他经常一个人在操场散步,经常长吁短叹,经常夜间失眠,团支部书记发现后就主动与他谈心。原来,李某交了一位女朋友,两人和睦相处如胶似漆,当女方父母听说李某父母离异,而且,父母均是下岗工人,既无权又无钱后,便认为李某毕业后就业会很困难,所以,便反对他们继续相处。团支部书记了解了情况后便向我反映了这个情况,我便立即找李某谈话又详细了解了情况。

我认为女方家人的顾虑不无道理,陈某是学动漫专业,现在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竞争十分激烈,另外,根据他的学习成绩毕业后从事动漫这行工作属实较困难。首先做学生陈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其次才是考虑婚姻问题。我启发他就业不能可一棵树“吊死”,市场经济社会参与竞争者必须有多技之长,多才多艺才会在就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我许诺要帮助他寻找适宜他工作的职业,要求他必须多才多艺。后来,我通过调查发现省市电视台普遍缺少非线编辑人员,而陈某非常喜欢非线编辑工作。可是,虽然他懂得非线编辑的理论,却没有操作电脑编辑画面的实践经验,我便帮助他联系到一个电视摄制组,让他在寒暑假期间到那里免费实习。陈某经过半年的实习熟悉了非线编辑技巧并能独立工作,后来经过考核制片人同意聘其到这个摄制组工作。陈某的就业问题解决了,陈某欣喜若狂,他说:“学校就是我的家,辅导员是我的亲人,同学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爱我家。”

四、弥补业已缺损的爱。

我经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与单亲学生的父母联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父母离异后其子女最担心的是父母对他们的爱会降温,为此,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为将失去父母之爱而忧郁,我劝说离异的家长要经常主动地关心子女学习及生活,经常主动去看望子女,多与他们交心,使子女感受到父母之间情已了,但是,父母对他们的真爱仍然长在,用最真诚的呵护使子女健康成长。经我做工作,大多数已离婚的父母能经常主动到学校看望子女,加大对子女的疼爱力度,消除子女对他们的怨恨心理,加深与父母的感情。

两年来,我们采取上述四项措施,与全体共青团员共同做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思想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