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石城山记翻译

小石城山记翻译范文1

“选修”的课程内容由各学校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学校为此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途径,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而学分制强调课程的弹性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从功能上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语文学习的某些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对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培养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高选修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确定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温儒敏教授在论著《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中指出:“选修课教学方法应当更加注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看成是阅读型教学。”基于此理论,为促进学生阅读,我认为,在选择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

传统教学中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高高在上地“宣讲”,学生恭恭敬敬地“倾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会泯灭个性,扼杀创造天赋。选修课的“修”字,应该是指让学生自主“修学”。高中语文选修课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研修”,更强调教师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传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单纯的传授式的课文分析与选修课的设计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他们潜心地读、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个性化地读。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立性、创造性,积极鼓励通过批判阅读、多元解读,培养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改变凝滞的课堂,首先我们就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教学实际,抓住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机会,对部分课文如扩展阅读类,我大胆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模拟教师上课”。在教师示范课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角色转换为教师,新鲜有趣,学生上台积极主动,调动了学习探究课本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教法中悟出了学法。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与整合

对于教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选修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选修课的文章并不是每篇必读,每篇必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技巧与方法是学生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策略。《唐宋散文选读》和《唐诗宋词元曲》一个单元有多篇诗文,教学只需起到示范作用即可;一个单元有多种诗体,教学只需选择经典的篇章讲解。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的作品,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让学生自由确定几篇精读篇目,其他则略读、浏览、速读,提高阅读效率。教师的目的是通过指导示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知识体系。整合,即依据主题、艺术手法或其他标准对教材的某一专题进行调序、删减或补充以重新组合。既可以是同类文本或反差较大的文本的共性阅读赏析或比较阅读赏析,又可以打破原来的单元或专题界限,通过调整顺序,选择相关篇目另行组成单元或专题。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中收入了李煜、苏轼、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诗人的《虞美人》《新城道中》《一剪梅》《扬州慢》《苏幕遮》,教学时则可以重新构建“豪放与婉约之比较”的专题,当然其他作家如辛弃疾、晏殊等人的作品也可以引进来;可以把屈原的《湘夫人》《国殇》,杜甫《蜀相》《旅夜书怀》《阁夜》,高适的《燕歌行》,陆游的《书愤》聚合在一起组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诗歌专题;可以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为核心,结合他们的其他作品和祖咏、储光羲、裴迪、常建等诗人的作品,建构“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专题。为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之外的作品纳入教学范围,另行组建专题。如教学《中国小说欣赏》,可以指导学生在教材的九个专题之外建构描写多彩校园生活的“校园小说”,把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饶雪漫的《按时长大》、韩寒的《三重门》置于这一主题下;可以建构以科幻小说为主体的“科幻世界”,把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王晋康的《亚当回归》吸收进来;还可以海岩、周梅森等作家的作品为主体,建构“法制天地”系列。《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选取了有关、杜甫、贝多芬、鲁迅、达尔文、马克思、沈从文、杨振宁、蒙哥马利、比尔·盖茨等10篇中外传记,但唯独没有中国古代的传记作品,教学中可以把二十四史中相关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纳入教学的视野。淮北有许多文化名人,如桓谭、嵇康等,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指导学生建构了“淮北名贤”的新专题,很受学生欢迎。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的交流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古代诗歌与散文中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而且这些感情真挚而感人,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报国壮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儿寒乎,欲食乎”的浓浓亲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告诉我们要胸怀宽广,仁义满怀,心忧天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这些名句中的情感是诗人人格魅力的再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反复强化这些诗句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人格的魅力,进而确定学生的人生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唐宋散文家们都是各具风格、充满魅力的人物。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如学习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时,我在解答完本文的两个难点后,让学生思考:“假如柳宗元坐上时空穿梭机,来到我们教室,向你倾诉他的满腹怨愤,你准备怎么劝慰他?”结果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来安慰柳宗元。如学习苏轼《后赤壁赋》时,除了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赤壁赋》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走进苏轼这一大文豪的世界。着重介绍苏轼在仕途上的三次重大挫折。与学生展开讨论:“你是苏轼,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尝试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试着了解当一个人遇到如此大的打击之后,是如何找到心灵的出口的。让学生学习文章,不只是为了锤炼文字,更是得到一种生命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觉得绝望的时候,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口。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比如通过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我们可以知道做人要有高洁的情操。通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可以了解李白蔑视权贵的精神及追求自由的个性。而通过鉴赏分析诗歌中的各种形象,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古代诗歌散文中的情感因素,并不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既有知识更有精神的文化人,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从而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铸造高尚完美的人格。

四、“落实”与“花招”并重

《唐宋散文选读》中所有的课文都是文言文,难度比现代文要大,学生对此易产生厌倦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教学,既需要像做菜一样变换花样,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循。

例如每课的文言知识、虚词、实词、句式等,用比较固定的形式落实。包括课前的预习翻译,课堂上的教学与课后的归纳总结。三者缺一不可,坚持积累。有时潜心研究一些变化,让学生有新的感觉。有些课文可以单独教学,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联系学习。

上一篇宫地由梨香

下一篇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