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生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生物

实验生物范文1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归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 理科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2.1 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3类: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具备可重复性。

2.2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2.3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3 理科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

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

4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4.1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

4.2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

4.3 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 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 在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法。

5.2 严格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准确设置对照或变量。

5.3 注意实验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

5.4 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记录。

5.5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其导致原因,并能够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5.6 多分析实验设计的实例。

6 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6.1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Ⅰ 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Ⅱ 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Ⅲ 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

Ⅳ 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Ⅴ 实验条件:0.8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Ⅵ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Ⅶ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Ⅷ 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Ⅸ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Ⅹ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实验生物范文2

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这是针对小学生认识水平,帮助学生认清事物本质特征而言的。在生物界,即使是同一类事物,形态构造上差异也很悬殊,学生在比较这些事物时多注重事物外部,而忽视本质,往往出现较大的分歧与争议。如在学习《果实的共同特征》时,许多学生把马铃薯、红薯当做果实,而认为八角茴、槭树的果实不是果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把有争议的事物放在一边,为学生提供公认的、有代表性、特征明显的材料,如苹果、梨、桔子等,供学生去研究。使学生很容易明白果实的特征在于它的构造,有争议的问题也不再有争议了。

二、研究材料要具有多样性首先,在归纳事物本质特征时,要选取多种代表性事物,提供足够证据。以前学习《壁虎和蛇》时,为学生提供了壁虎和蛇两种动物就研究得出爬行动物的特征太过于牵强。特别是在《青蛙与蟾蜍》一课,由于选取的动物同属于两栖动物中的蛙类,结果学生归纳得出的只是蛙类的共同特征。

其次,在认识代表性事物后,还要提供包括一些“非代表性”的研究材料。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受到生活经验的一些错误影响,如把植物的地下部分都当作根,所以在学习《茎的共同特征》一课找出茎的共同特征后,再让学习亲自研究一下生姜、荸荠、藕等,帮助他们建立起较为科学的概念,提高认识水平,在《植物怎样繁殖(二)》一课教学后,让学生选取多种当地常见植物进行扦插实验,如、月季、夹竹桃……,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保持生物的自然性动植物生活在自然界中,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各方面因素相对稳定,当我们从自然界中取来时因某方面环境因素已发生变化,特别是人为因素,它已不再保持原有状态,致使观察不到或观察到的并非其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情况。

动物被捕捉后拒不取食是很普遍的,如从野外捉来鸟、蛇等,都不得不强行喂食。我们在研究青蛙时也是如此,我们把青蛙罩在钟罩里,用线拴着虫子不停地抖动,也无法观察到青蛙捕食。到室外进行实验,效果就好多了。

实验中,我们一定要尽量保持生物的原有自然状态展示给学生。如在认识植物果实时,学生都认为核桃是干果,因为人们早就把核桃的外果皮去掉了,学生看到的并不是它的本来面目。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直接从树上采集核桃,让学生看看核桃“肥厚多内”的外果皮。

实验中还要创造接近自然状态的条件,如在“蚯蚓对光的反映”实验中,因为蚯蚓喜湿,就要在盒子里垫上潮湿的吸水纸。

避开人为因素影响,才有助于认识生物的真面目。

四、妥善处理个别事物的特殊性一般说来,同一类事物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学生在实验中偶然也会发现例外情况。

植物的花不经过传粉、授精是不结果实的,自然课中有个实验,找一朵未开放的南瓜或丝瓜的雌花,用塑料袋包扎起来,观察,过一段时间,会怎样?有个学生却试着用黄瓜做实验,照样长出了黄瓜。

遇到这种特殊情况,重要的不是教师能自圆其说,而在于教师能否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现象。

实验生物范文3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实验课 实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科学,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而我们以往的实验全是让学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实施,没有给学生分析成败和勇于创新的空间,这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一、实验类型及设计

1.探究最适温度的实验

(1)自变量的操纵:设置一系列梯度温度(T、T、…、T)。

(2)设计思路:

(3)方法步骤:

2.探究最适pH的实验

(1)自变量的操纵:设置一系列梯度pH值(pH、pH、…pH)。

(2)设计思路:

(3)方法步骤: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实验: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__________,就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是改变目前实验教学不乐观方面的关键。新课程之所以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是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生物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检验知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实验课不仅应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而且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和态度,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它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生物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应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不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而要在加深对新教材和课程改革的认识的基础上,按新课程的理念发掘实验中蕴含的深层次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公民而努力。

以导学为基础的探究式生物实验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确保了探究效率。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且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及创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充分满足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同时,师生及时交流和分析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创新性思维,提高合作力度。特别是学生在用生物材料的过程中,切实接受环保教育,社会责任感无形中增强。当然,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例如:学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探究实验。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实验生物范文4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初中阶段生物课不列入中考科目,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生物是一门副科,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导致教师上好生物课难,上好生物实验课更难。我认为在农村中学要想上好生物实验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上好第一节课是关键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神奇的微生物”等,让他们体会到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

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爱学生,更不歧视学生,和学生能相互沟通,以朋友相处,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无论是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些学生从来不动手实验,仅是看同桌的操作,实验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地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教师看到这种现象应及时找这些学生谈话,找出原因(是不会操作、畏惧实验,还是根本就不愿动手),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将那些根本不愿动手实验的学生召集起来,让他们每次都参与到实验前仪器准备和实验后器材收集活动中来,在他们帮助准备器材时,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向他们介绍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这时他们比较注意听,容易记住。在实验课上教师介绍器材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这样他们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实验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对操作不正确或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正和点拨,使每组实验都能正常进行,并对实验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对实验操作正确、观察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针对他们的表现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四、依据课型巧用课件

现在课件很多,有选购的,有网上下载的,极大地方便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因“课型”而选择有效的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无论教师如何讲述,学生都难以理解血液的流动路径,如果利用课件来呈现,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流向(模拟图)。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定的仪器、药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教师在制定实验计划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操作水平,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实验计划,以免计划流于形式。在每次实验前,教师要备齐、备足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

实验生物范文5

    1.1实施标准预防

    为防止运输过程可能发生的泄露,所有标本均须使用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来自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标本均被认为具有传染性。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况应佩戴手套:处于可能接触到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皮肤黏膜﹑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处理污染物品的情况下;若处于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喷溅环境中,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实验室入口必须贴有生物安全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非实验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有被污染可能的设备在进行维修前,无论其是否离开实验室,均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安全危害标签。

    1.2气溶胶

    实验室工作众多环节均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播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造成生物危害。通过对近10年的实验室感染病例分析,通过吸入和摄入感染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感染途径,分别为31.3%和32.5%[9-10]。为防止气溶胶伤害,实验室仪器应合理摆放,任何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仪器均应严格摆放于适合气流外派的实验台上,工作区亦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张覆盖,随时吸收产生的气溶胶。

    2化学性职业暴露及防护

    具有强酸、强碱、强腐蚀性的化学消毒剂、化学试剂和各种添加剂、染色剂、酸碱剂等,均可对长期暴露与其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皮肤损害;含氯消毒剂因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暴露其中不仅可引起过敏性咽炎、职业性哮喘等,也可使细胞突变,具有致畸、致癌的隐患。为尽量减少化学性职业暴露,消毒剂的放置和使用都要远离人群;物理消毒为首选,如无必要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使用自身防护用品,消毒液浸泡使用时各要加盖。

    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宜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完成SOP文件的编制,严格执行SOP,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3.2规范工作人员手卫生

    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进行考核;在水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示范图。

    3.3建立体检档案及接种疫苗实验室人员上岗前均需进行体检,体检指标包括常规项目和与即将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从而掌握既往传染病史及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每年应体检1次,制定健康监护档案,为暴露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3.4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规范处置,根据类别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各类型废弃物不得混合放置。已检验的标本和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先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经消毒、灭菌或相应措施处理后才可弃去或焚烧;锐器使用后都应放入加盖且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同时附上明显﹑清晰的标签;废弃物收集后一般不得重新取出;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处置均需有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

实验生物范文6

1.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基础学科,今年生物学课程已纳入中考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了生物学的档次,将会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上应加强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学,使抽象理论变为直观现象,不但能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记忆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比较落后,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是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这一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认识不够,从而忽略了演示实验的优越性。教师只在黑板上做实验,课后要求学生背实验,报告册上填写实验。

2.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艺术性。

2.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辅导作用时,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

2.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验,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而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2.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例如:探究“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在实验中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实验,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通过这些直观现象极为容易掌握,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3.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3.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正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