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1
关键词:红学 白描插画研究 艺术创作
一、插图表现中的白描艺术与文学
插图表现中的白描,其本意为“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白描绘本的出现使文学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图像可以内化为文学语言,文学语言也可以使人在脑海中建构图像。但聪明而富有想象力的中国文人们,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力,把它移植到了文学创作之中,并逐渐使之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早在魏晋志怪小说兴起时期,白描艺术手法便在文学中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与尝试。如《搜神记》中对于莫邪之子赤比“眉间广尺”的刻画以及《后搜神记》中对“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推雷车布雨的阿香的描写,都有力地证明了白描在志怪小说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在艺术创作手法上的白描,却奠定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中对于人物刻画的基本理念,既由外在的形神气质决定人物的性情实质。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尽管没留下美学著作,但其创作实践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理论。曹雪芹在描绘现实生活图景时,不但忠实于作家的主观命意,而且更忠实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使进入作品的种种生活现象、世态人情不为主观命意所囿,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前八十回作者多采用自然的白描手法,写出平淡之中的情趣、意境和诗意。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将人物固有的真情真性,与生活情趣之美、自然朴素之美糅合,组合成一种自然天成的意境美。
二、探析《红楼梦》中白描艺术的历史性突破
“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被打破了。”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认为《红楼梦》的巨大成功在于能够突破前人,自创一派天地。当然这样的评誉对于“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后乃成的《红楼梦》来说并不过分,证明《红楼梦》具有突破创新意义的证据很多,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中的白描艺术不在于它运用的数量与频率,而在于它的画龙点睛,在于它很巧妙地将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给读者。与《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相似,《红楼梦》中的白描保持了在人物性格上对于其自身性格展示的导向性与揭示性,但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导向性与揭示性不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样,或像一条大河,一流到底,中间不再有多大回环的余地;《红楼梦》更像一粒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这粒种子,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如生命的成长一样,有急有缓,自然天成。
如:刚到贾府的林黛玉,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孤独客居心理也就是一粒种子,在人们的关爱与担优中被埋在了读者的心中。一个“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而且还带有诗人般的情感冲动,始终把对于情感的追求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林黛玉才会被大家接受、谅解、同情、喜爱。如果没有开篇白描对于林黛玉所透露的心态以及寄人篱下的境遇的描写,我们不会原谅她在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描写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也不会感受到每逢猜谜、作诗时都要力争第一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更不会明白她为什么与宝玉的缚爱是那样的痛苦而真挚。
再如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突出而且成功的女性人物“凤姐”,更加体现了曹雪芹在白描这一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功力。“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缩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搞瑛洛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梢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给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个精明干练,泼辣豪爽,风情妩媚,不怒自威的大管家形象如同强大的冲击波,直接逼向读者的内心。当然,进一步分析这段对于王熙凤的白描,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更深层次的内容:此人衣着华丽,简直可以用雍容华贵来形容,可见其确有不同之处,确实是一位治家的能手,否则她不可能拥有如此的财力来打点自己的门面;但同样,如此的奢华也给人舞弊营私的嫌疑,怀疑一个身份与地位同其他的小姐、太太们一样的她,怎么会这样的阔绰。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疑问,使得读者会在作品的后文中努力寻找答案。王熙凤一方面是当权的二奶奶,治家的干才,是支撑贾家这个钟鼎之家的顶梁柱;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从而使读者对于这一形象有了更加深刻与真实的理解。使大家了解了她性格中治家与败家的矛盾性,使一个充满活力既让人觉得可僧可惧,又有时让人觉得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变得合情合理。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成功塑造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这一形象弥补了中国文学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空白。在完成这种历史性突破的过程中,白描艺术手法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第六回中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白描描写,充分勾勒出了刘姥姥作为农民这一形象的精神实质。首先,在未进府前,作者以“次日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的日常起居白描,表现了农民恐在富贵人前失礼的自卑意识,还揭示了农民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勤劳的本性。其次,在进入荣国府后又以“大有似乎打箩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白描描写,好奇心理、缺乏见识的特点表露无遗。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至关重要的白描描写,正是白描刘姥姥性格特征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证。是白描在描写农民形象上的巨大成功。
三、结语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2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性格;《红楼梦》;特点
她,头脑聪明伶俐,相貌清秀可人,才华更是突出;她,林如海的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她,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具有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个她是谁?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力照顾,一直处于这种“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状态,所以在贾母再三要求下,终于把林黛玉接到了贾府抚养,并与府中的大小姐、小少爷一同吃住、一同学习。因此,小说《红楼梦》中便有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同时也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翻阅大量关于这段文章的书籍,总结了林黛玉在这一章节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一、处处细心,生怕犯错
虽然身处衣食无忧、被外祖母宠爱的环境,但林黛玉内心却总有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做事处处小心,所到之处多加留意,生怕犯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为她悲苦的人生奠定了基调。例如,林黛玉拜见邢夫人时,邢夫人苦留她在府吃饭,她依旧婉言谢绝了。紧接着去二舅舅家,到了以后发现只有王夫人一人,王夫人给她让座,林黛玉则没有立即坐下,而是仔细观察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主位,坐在了椅子上。陪贾母吃饭时,也是处处谨慎,大到和王熙凤推让坐椅,小到饭后礼仪。即使在闲唠家常时,问到读书内容,也要有两种回答。以上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教养及其细心之处。
二、体弱多病,常年吃药
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贾母格外心疼她的重要原因。“众人见黛玉面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处。”这段描述就出自该章节,既描述了林黛玉美若天仙的相貌,又交代了她体质极差的特点。黛玉与贾母谈自身的病情时,她说长年吃人参养荣丸,就此我们可以推断,黛玉是天生的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再加上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经常因一件小事就落泪,注定她的病情不会好转,一生与药丸为伴。
三、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林黛玉能够在世界文学经典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她的文采是密不可分的。古代不兴女子识文断字,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允许女子学习“四书五经”。林黛玉的父亲是扬州钦点的巡盐御史,母亲是清朝四大家族贾府的千金,出生于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自然也会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林黛玉的父亲为了给她提供优厚的成长环境,特意请了进士贾雨村做家塾教师,在这么一个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下,林黛玉的文化底蕴自然也十分深厚。后来,因为被贾母接到贾府终止了跟贾雨村的学习。虽然林黛玉的学习时间不是很长,读的书也不过几本,但是她悟性极佳,举一反三,胜似男儿。《林黛玉进贾府》中写到贾母问林黛玉都读过哪些书,她直接告诉大家是《四书》,能够对答如流说明她的文化基底是有一定厚度的。林黛玉的谈吐言辞、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博学多才。
四、心态复杂,多愁善感
林黛玉虽然贵为千金小姐,父亲疼爱有加,仆人照顾周到,衣食无忧,但因为从小丧失母爱,她内心缺少一份依赖,又加上羸弱的体质,超强的自尊心,导致林黛玉的心态发生了复杂变化,最终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自谦的处事方式。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贾母初次见面时,贾母因心疼她忍不住落泪,她见此情形也跟着掉起了眼泪,经过多人相劝才停止哭泣。她可以因为贾宝玉的一句笑话伤心难过数日,也会由缤纷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而掉泪,就连她说的“我从会吃饭时就吃药”这样一句描述自己身体状况的话也使人感受到她的压抑和忧愁心境。
性格决定命运,林黛玉的可怜身世,体弱多病,注定了她一生孤苦无依,而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即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十分宠爱她的外祖母,可是这里没有在她落泪时给一个肩膀依靠的亲人,也没有互诉心扉的密友,有的只是那个让她伤透心的贾宝玉。于是,林黛玉从进贾府的那天起,开始了她患得患失的后半生。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J].青春岁月,2014.
[2]王凌.《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性格的特色分析[J].快乐阅读旬刊,2014.
[3]苏莉.从《林黛玉进贾府》浅析林黛玉的凄美形象[J].现代教育科学,2013.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3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依靠台词、言行等表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集轮廓、造型、质地、色彩及风格等多种因素来表现整体人物效果的手段。
关键词:
形象设计;人物塑造;影视
影视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影视人物塑造是将表演者代入剧情的重要手段,拉近表演者与剧情人物的距离关系,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欲望,加快表演者进入角色的速度。其次,影视人物造型是体现影视作品人物性格、人物特征、所处环境以及人物形象要素与剧情紧密联系的关键。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是镜头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形象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形象设计进行剖析,解读形象设计对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1形象设计的概念
广义上的形象设计从服务对象上划分可分为城市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及产品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是针对个人与生俱来的人体色基本特征和人的面部以及身材、气质及社会角色等各方面综合因素,通过专业的工具,测试出符合人物形象的色彩、服饰,树立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概念上分析得知影视形象设计的主体则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主要依托影视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个性特征对表演者进行外观上的改造。
2形象设计作用于人物塑造的因素
2.1服装服饰造型的作用
2.1.1服装服饰造型反应人物身份及地位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着装基本判定此人的社会地位,影视作品创作也同样适用这个规律。影视剧中人物地位身份的表现除了言行表演外,服装服饰造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古装剧中不同等级的人物服饰造型的差别,武侠剧中刀客、剑客、侠客等的服装差异。用服装服饰表现影视人物身份地位差别的影视作品,《红楼梦》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服饰上的精致、多样与林黛玉每次出场的简单、单一的服装服饰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观众可以通过服饰切实感受到二者家族地位的差别,二人身份地位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为后期二人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服装服饰造型衬托人物性格和处境
服装服饰对影视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值得一提的是周迅版本的黄蓉形象,其服装造型是由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著名影视美术指导叶锦添设计的。他在基于原著中黄蓉人物的性格设定上,加入了时尚元素和创新设计理念,不仅使黄蓉的古灵精怪跃然纸上,表现得活灵活现,更让人物形象趋于青春化、时尚化,符合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审美观。古装大剧《甄嬛传》服装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中也是一个典型的体现。初期青春少女的甄嬛形象,前期明哲保身,中期初露锋芒的形象,后期高贵却不奢华的威严形象,通过服装服饰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2化妆发型造型的作用
2.2.1化妆造型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化妆技术将一个原本在外形上和人物影视人物相差甚远甚至相反的人物性格成功塑造为剧情需要的人物性格,这就是化妆造型的神奇所在。这种重要作用常见于影视现代剧中。一个原本外形上安静贤惠的表演者通过化妆和造型就可实现与泼辣跋扈的形象相转换。例如,影视剧《陪读》中用一个典型的爆炸头就改变了表演者的人物性格。
2.2.2化妆造型生动地展现影视剧情
与其说是剧情发展需要,要求人物造型改变,不如说是人物化妆造型的改变推动了剧情发展,实现了剧情的展现。化妆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官效果,有利于将跌宕起伏的剧情顺利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随着造型的变化而感受到剧情的发展。化妆造型通过对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拉近观众与影视人物间的距离。例如,讲述医院故事的剧情,观众可以通过人物妆容感同身受人物饱受的病痛折磨,化妆造型对人物形象的渲染可以更好地感染观众。
2.2.3化妆造型也有利于表演者酝酿情绪
表演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人物形象中,才能够体现出表演技巧,将表演者与影视人物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激发表演者内心的情感。化妆造型是可以让表演者尽快入戏,进行更加真实的剧情演绎的途径之一。
3结语
成就一部影视作品的因素有很多,除成熟的且有价值的剧本,导演演员的配合、表演者精湛的演技等外,形象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形象设计成就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形象设计除了本文以上介绍的,当然还有更多造型方法,无论是服装服饰造型设计,还是化妆造型设计,抑或是其他的造型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塑造符合剧情的影视人物形象。观众往往是通过这些形象设计而对影视作品形象有深刻印象,产生观看的兴趣。形象设计不仅要求设计人员完全掌握服装、化妆技术等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及审美观,同时还要适度掌握影视作品的基调,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需求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设计;艺术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合度。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多元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多元互动感知,构建个性语文学习认知体系。语文教学离不开形象和情感,如何进行艺术性创设,成功激活学生内驱动力,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创新提出新课题。
一、问题情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问题,这是语文教学最常见教法运用。即使在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利用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也是普遍做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如何做到精巧,还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入探究,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著作,其艺术价值毋庸置疑,从什么样的角度展开思维切入,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究。其次是对学生个性学习情况进行学情调查。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学力实际进行调查,这样才能针对学生思维实际进行科学设计。再就是问题投放时机需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学生思维启动过程之中、学生课堂训练遇到困难之时,都是比较关键的节点,如果此时给出问题设计,对学生一定可以形成重要帮助。
高中学生有一定思维能力,教师设计问题时,需要切准学生思维脉搏。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教师先让学生分析课题,然后给出问题设计:本文课题属于议论文标题的哪种类型?看过这个标题,你感觉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学生快速介入自主阅读学习之中,急于要找到问题答案。经过一番阅读分析,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讨论反馈时,学生个性观点很多。有学生说:文本题目是“拿来主义”,这是引出了议论的对象。鲁迅先生给出的^点是:要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而不是照搬照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传承。也有学生认为:“拿来主义”是一种继承意识,对文化精华需要不折不扣地继承,对文化糟粕也要采取剔除的方法,不能全盘接受。当然,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拿来主义”就是照搬照抄,不然怎么叫“拿来主义”呢?鲁迅提出这个问题,其着眼点是批评文化传承中的教条主义,对那些不正确的传承意识进行抨击。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大讨论。学生开始争辩,教师及时介入,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促使学生很快形成了学习共识。
教师针对课题展开设问,有效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拿来主义”这个课题非常有创意,如果不认真阅读文本是难以准确把握其要义的,教师针对性给出问题设计,抓住了学生关注点,具有很强的激发效果。学生快速介入自主阅读学习之中,并自发展开相关讨论,形成了个性认知。教师问题设计带有启发性,其运用价值是极高的,这说明教师问题设计具有较强艺术性。
二、媒体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媒体情境,是指教师借助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实物、挂图、多媒体等,都属于媒体范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媒体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和联网功能,教师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对学生感官造成重要冲击,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多媒体运用中,教师要注意追求实用性,而不是搞“花架子”,更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甚至患上多媒体依赖症。
多媒体应用要适时适度,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掌握好尺度。如《宝玉挨打》学习,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学生观看热情很高,教师发动学生讲述《红楼梦》相关认知,特别是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展开评价。学生大多对这个内容有一定了解,发言比较积极。有学生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贾母、史湘云等,这些人物性格个性鲜明。如贾宝玉,他性格表现为叛逆,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不愿意走向仕途,比较清高。林黛玉则表现比较柔弱、善良,给人的感觉是凄美、可怜,体弱多病,注定其悲惨遭遇……也有学生说:要说个性,我说王熙凤最为典型,她精明、干练、灵动、泼辣,当然也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尖酸刻薄的一面,这个人物性格刻画最为成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跟进引导:《红楼梦》人物众多,咱们单说这贾宝玉,他因为叛逆,自然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所以他才会“挨打”,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被谁打了呢?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快速进入文本阅读之中,教师巡视,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启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成功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红楼梦》相关情节有了一定认知,也为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人物性格讨论创造条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导,将学生关注视线慢慢牵引到贾宝玉身上,学生为获得相关认知,只有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课堂教学引导进入正轨。多媒体运用有其独特魅力,学生被相关情节所感染,学习关注点被集中,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互动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课堂互动情境创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互动情境,就是合作学习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学习活动,不仅能够集合学生集体智慧,还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质。集体学习活动时,要体现集体、协作精神,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主动参与交互活动,这对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也有一定帮助。在互动情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互动形式的创新和优化,用丰富的合作学习形式性,调动学生参与交互学习的主动性。小组辩论、小组竞赛、小组对话、小组演绎、小组展示、小组调查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教师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给出适当设计,自然可以激活课堂学习气氛。
《阿Q正传》全文共分九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每一个小组挑选一个章节展开赏析教学设计,并将相关教案计划提交班级评价。学生拿到任务后,小组组长进行相关分工,阅读文本、搜集信息、展开设计、讨论取舍,各个小组行动有序,学习研究气氛正浓。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小组都有创造性发挥。有小组赏析第一章:序――介绍阿Q身份、地位。教学目标:自主阅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文本基本意义,熟悉铺垫写法;初步了解阿Q身世。教学过程:首先是自主阅读文本,疏通文意;其次是提出阅读思考问题,引导思维逐渐渗透;设计合作学习,讨论相关议题;给出课堂训练,巩固学习认知。教师对这个小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设计思路比较明晰,具有可操作性,但不够细致,切入点交代不够。有学习小组选择第五章节: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再写阿Q
畏强凌弱。这个小组赏析设计主要是围绕课堂演绎展开的:首先是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理清人物关系,进行角色分配;其次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设计相关台词;最后是展开多重排练活动,磨合演出效果。教师同样给出评价:设计创意无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到文本赏析活动之中,但人物性格分析、台词设计等环节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赏析设计,为学生提供重要锻炼机会。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一般是难以参与其中的,这里放手让学生操作这个任务,给人以新鲜感,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集体设计教案,需要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因为教学设计包括众多内容,需要每一个成员都给出支持,才能顺利完成相关操作,所以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互动交流品质。
四、演绎情境,丰富学生学习感知
高中学生大多对课堂演绎活动往往持排斥态度,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但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还是充满期待的。因此,教师在演绎情境创设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学生实际需要。班级活跃分子,对演绎活动是比较欢迎的,而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参与演绎,却对观看课堂演绎有敏感性。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课堂演绎是对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解读,为学生提供更为鲜活、立体的学习感知机会,对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演绎教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学习卡夫卡的《变形记》时,教师课前让几个学生编排了课本剧,课堂教学开始时展开演绎活动。教师简单致辞:一个小人物,勤劳、善良、有责任心,不仅没有得到善报,还被变成了甲虫。他的命运最终向何处发展呢?请看课本剧《变形记》。第一个出场是主人公格里高尔,他身上背着一个硕大的甲壳(纸糊的),引发学生一阵哄笑。人物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命运却不够公平,我拼命干活,在公司受老板的欺负,在家里也不被重视,我被变成了一只甲虫,要我如何面对世人呢?我这日子该怎么过呢?“妹妹”出场:哥哥是一个可怜的人,辛辛苦苦工作,在公司是好职员,在家里是好孩子,可他却遭到了不公待遇。如今,他身体越来越差,还在为还清父债而操心,我要给他以照顾。“父亲”出觯何艺獠徽气的儿子,不知干了什么坏事,遭到了天谴,现在变成了甲虫,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真正成为废物了。……课堂演绎在继续,学生观看热情高涨。教师适时给出引导,学生学习进入佳境之中。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文化“传真”霍译本《红楼梦》
1.引言
红楼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的性格特征对中国读者来说是耳熟能详。但在国外,情形就不那么乐观了。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也就是“黑色的玉”。从中文字面纯粹的意义上来讲,黛玉,确有黑色的玉之意。可是,在英语中,Jade有两个引申义,一个是loosewoman,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是horse,马的意思。Black Jade的引申义就是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black horse,这两个含义与《红楼梦》里的黛玉真是差得太远,这样的翻译是严重的“文化失真”。
2.《红楼梦》的几种译本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它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内容涉及、习惯风俗、成语典故等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据确切材料表明,《红楼梦》的英译历史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外翻译名家都为《红楼梦》的翻译付出过努力。如赫・本克拉夫特・乔利(H.Bencraft Joly?―1893?)的节译本,中国古典文学教师王良志的译本,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王际真的《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等等。在众多译本中,较有影响的数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红楼梦》全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和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戴维・霍克思(David Hawkes,1923―?)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John Minford,1946―?)合译的一百二十回全译本《石头的故事》(以下简称“霍泽本”)。而霍译本更为突出。霍译本不仅基本忠实于原著,很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貌,而且语言精确。文字优美,译文本身亦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曾发表评论说,该译本在规模上和质量上均足以同韦利翻译的《源氏物语》相媲美。《泰晤士报教育增刊》也认为霍译本是当代最佳英文译作之一。
3.文学翻译中的人名翻译与文化传真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我国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谭载喜教授也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文学翻译亦是文化翻译。翻译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共同行为,译著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翻译改造了文化异质,同时又保持了文化异质。翻译所展示的文化既不是彻底的源语文化,又不是彻底的译语文化,而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的异质文化,一种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所谓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
人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由于具有悠久深刻的形成历史,又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名字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往往根据创作意图,为更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精心而慎重地为人物选择名字,而绝非随心所欲,信手杜撰而来。人名的翻译应当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文化是否失真的一个有效途径。
4.霍译本中的人名翻译与文化“传真”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书中描写的人物有600个左右,其中有姓名的就有300多个。要给众多的人物安个名字,实在不容易,可见曹雪芹在定人物姓名时确实煞费苦心。因为在这几百个人物中,他们各自的名字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或揭示人物性格、命运,或反映人物的结局。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就曾经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杨译本对大多数人物都采用了音译,这样做虽然合乎常规,但是却无法体现出人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所以西方读者无法和汉语读者一样获得同样的艺术享受和语义信息。而霍译本对部分人物采用意译,使读者首先对人物激起丰富的联想,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有力因素。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准确地传递了中国女性之美
在曹雪芹的笔下,不论是小姐还是丫鬟,个个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她们或性情刚烈,或柔弱和顺;或阔达豪放,或含蓄婉约;或胆大泼辣,或谦和忍让;或才貌两全,或德艺双馨。曹雪芹在给每个鲜活的人物命名的时候就赋予了她们各种各样的美。要把这种美准确地传递给西方读者,译者就不能简单地通过音译或者字面意义的翻译,否则这种美就会荡然无存,甚至会玷污它。如有的版本中将袭人译为Assailsmen(袭击男人),完全曲解了宝玉当初为她取名取自于“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而霍译本中将袭人译为Aroma,是“芳香”的意思,“花气袭人”,花气,就是花香,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特点。
霍译本中译名的成功在于霍克斯在读透了《红楼梦》,深刻了解每位女性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将她们的美通过名字来传递给西方读者。
例如,妙玉在书中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她是一位冰清玉洁、远离红尘的出家人。曹雪芹用“金玉质”来定位妙玉的性格特征。什么是“金玉质”?自古以来,凡是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来作比喻,金玉质,就是非常贵重的本质。用“金玉”来描写妙玉,就是说妙玉特别宝贵,特别贞洁。霍克斯将妙玉译为Adamantina,即钻石的意思,非常贴合“金玉质”这一点,和妙玉的出家脱俗、心灵冷峻颇为吻合。
又如,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什么是“霁月”呢?就是明净、豁达、开朗的美好境界。“霁月”有一个典故。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评价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周敦颐的人品:“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豫章集・濂溪诗序》)雨后刚刚晴朗的天气,叫“霁”。就是“晴”的含义。霍克斯将晴雯译为Skybright,即天晴,牢牢地抓住了“霁”这个文眼。一个心无城府、光明磊落、美丽率真的晴雯呈现在西方读者的面前。
再如平儿。书中有一段宝玉评价平儿的文字:“……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平儿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侧面,曹雪芹描写她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拙蠢物”,这说明平儿聪明非凡,又天生丽质;她协助王熙凤管理好这么一个大家庭,能力不凡;但是她没有借着她的权利欺压 别人,而是公道执法,待人和善,这又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但以上这些并不是平儿的根本性格特征。平儿本是孤儿,身为奴隶,男主人乐无度,不知怜香惜玉,女主人蛇蝎心肠,所以,平儿是“薄命”,而她却能“周全妥帖”,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忍”,忍耐是平儿最根本的性格本质,霍克斯将平儿翻译成Patience,真是读透了《红楼梦》。而且英译名与原名偶然押头韵,真可谓两全其美。
4.2 精确地传递了原著作者的用笔之神
《红楼梦》中有一小人物“多姑娘”。书中第二十一回这样描述:贾琏因巧姐生病,搬到外书房去睡,同厨子之妻多姑娘苟合。“因这媳妇妖娆异常,轻狂无比,众人都叫他多姑娘儿。”笔者以为,原著作者用“多姑娘”这个名字来指代一个和很多男人有染的实在是妙。有的版本将“多姑娘”翻译成Miss To,而霍克斯却用Mattress(床垫)戏称一个与荣宁二府诸人都有一手的,真是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反语式的命名方式。如王熙风的丫头善姐和赵姨娘的小丫头小鹊。当凤姐把尤二姐诓进大观园后,派一名丫鬟去“侍侯”她。虽名曰善姐,但是她的言行大有王熙凤之风。实在不善之致。而鹊总是与报喜相联系,成语有喜鹊登枝之类。可这个小鹊曾跑到怡红院通报一个消息:贾政在赵姨娘的房里谈到宝玉。结果,这个消息引起了怡红院的一片恐慌。本来是报忧的“乌鸦”,却偏起了个报喜的喜鹊的名字。这样的命名足见曹雪芹下笔的不拘。倘若音译的话,人名的讽刺荡然无存。因此,霍克斯用Mercy来翻译善姐,用Magpie来翻译小鹊,精确地表达了原著作者取名的本意。一个对温良懦弱的尤二姐毫无怜悯之情的丫头取名Mercy,实在是莫大的讽刺,而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丫头Magpie在英语文化中有饶舌之意,读者见到这个名字就有了先见之明。
在霍译本中,我们随处可见译者精确传递原著作者用笔之神的大家功力,在细微处我们也见到了译者的神来之笔。如《红楼梦》中有个贪心偷窃的“坠儿”。霍克斯译为Trinket。《英汉辞海》Trinket除了有“小装饰品”之意外,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密谋”。小说中坠儿戏不多,不过在滴翠亭与小红有一段闺中秘语,后被宝钗定性为“奸狗盗”的“心机”,可见Trinket译坠儿之名实在巧妙。
4.3 有效地传递异质文化
文学翻译是一座桥梁,两边连接的不同的文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为了使文化不“失真”,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霍克斯既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翻译家,又是一位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的汉学家。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他努力地消除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了异质文化。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霍克斯对红楼人物的译名中看出来。
紫鹃是黛玉身旁善良聪慧、温柔贴心的丫鬟。紫鹃原名叫鹦哥,黛玉将她改名为紫鹃是大有深意的。在中国,杜鹃是极富悲戚与诗意的形象,有人会说。紫鹃的直译不应该是cuckoo(杜鹃)吗?为何要将紫鹃译为Nightinggale。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认为每当奸夫到来的时候,杜鹃都会鸣叫。这是非常不雅的称呼,而夜莺在西方却是诗人最爱赞美的鸟儿之一。所以,霍克斯把紫鹃曲译成Nightinggale实在是独具匠心。夜莺之于西方人恰如杜鹃之于我们,这种翻译处理不仅让西方读者对紫鹃这个人物有了明确的了解,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亦有了通过译本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佳径。
贾宝玉宝玉在诗社中使用的别号为“怡红公子”,却被霍克斯翻译成“Happy Green Boy”(快乐的绿色男孩儿)。霍克思舍“红”取“绿”的原因。正是缘于“红”字在中西方文化里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很多表示颜色的词汇在汉语和英语里的字面意思一样,但是文化内涵却有着较大的差异。霍克思在序言里解释道:“小说的书名之一是以‘红’开头的。‘红’作为一种象征――有时指春天,有时指青春,有时指好运或荣华一而不断地出现。不幸的是,除了玫瑰色的面颊和朱红色的嘴唇以外,‘红’在英语里却没有这些涵义。我发现汉语里的‘红’倒是可以译成英语里的‘金’或‘绿’(‘春天,绿色的春天’,‘金色的男孩儿女孩儿’,等等)。”这种译法引起了一点争议,还值得商榷,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霍克斯为中西方文化传递所作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范文6
[关键词] 《红楼梦》 人名 英译
1.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被公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也就是对中国文化翻译的研究。
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因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力,更由于牵涉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作为介于原作与译本读者之间的中间人,翻译工作者除了必须忠实地传递原著的语言、文化等各种信息外,同时还要兼顾读者的心理,使读者尽量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红楼梦》内涵博大精深,其翻译难度是其他小说难以比拟的。翻译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杨宪益夫妇都完整地翻译了《红楼梦》,但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因此他们英译的《红楼梦》在风格上各具特色,给读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杨宪益夫妇译本书名为 “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简称杨本),大卫・霍克斯译本书名为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简称霍本)。本文将对这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对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2.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要想记住众多人名并理清楚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对外国读者来说那更是件复杂繁琐的事情,如何准确而又清楚地翻译众多人物的姓名,使外国读者可以简单明了地区分,并不是项简单的工作。
翻译过程中人名的翻译有多种方法,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红楼梦》的两位译者因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礼,文化归属感各不相同,翻译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杨宪益主要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去翻译名字,他的目的在于保持国际上对名字翻译的习惯。然而,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意译的方法,他的目的是把中国文化归化为西方文化,他在译文中使用了一些西方人比较熟悉的词汇,然而这些词汇又不失原来中文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霍本对人名的翻译要比杨本来的好。杨本采用了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威妥玛-贾尔斯(Wade-Giles)系统。在笔者看来,这种方法会失去一些语言上的美感并且不能够把名字中的内涵给翻译出来。所以对于不同的名字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音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发音来翻译的方法,主要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尤其是人名,地名和商标等的翻译。《红楼梦》中多处采用了这种方法。不同的是,杨宪益版本更多地采用了威妥玛-贾尔斯(Wade-Giles)系统对人名进行翻译, 如:
贾政 Chia Cheng 林如海 Lin Ju-hai
宝玉 Pao-yu 黛玉 Daiyu
熙凤 His-feng 甄士隐 Chen Shih-yin
而霍克斯则更多地采用了拼音的方法, 如:
贾政 Jia Zheng 林如海 Lin Ru-hai
宝玉 Bao-yu 黛玉 Dai-yu
熙凤 Xi-feng 甄士隐 Zhen Shi-yin
音译法是我们在人名翻译中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名说到底只是人物的代号而已,人们更关注的是其指代意义,而不是这个符号本身。但是在《红楼梦》中,大部分人的名字并不只是一个代号,曹雪芹在给人物起名时,可谓煞费苦心,倾注了大量心血。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这时候,单纯的音译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
在翻译中插入注释是翻译名字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名字含义的理解,而且其中一些难以翻译的文化因素也可以传达出来。中国的人名体系是很复杂的,在古代,一个人在名字之外还很可能会有“字”、“号”等,如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谐音:“假语村(言)”)。杨宪益在有些地方采用了脚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理解。如:
甄士隐 Chen Shih-yin (Homophone for “true facts concealed.” 谐音:“真事隐藏”)
贾化 Chia Hua (Homophone for “false talk.” 谐音:“假话”)
熙凤 His- feng (Splendid Phoenix 显赫的凤凰)
卜世仁 Pu Shih-jen (Homophone for “not a human being” 谐音:不是人”)
袭人 Hsi- jen (Literally “assails men” 字面义:“袭击〈男〉人”)
颦颦 Pin-pin (Knitted Brows 颦眉,这是宝玉送黛玉的表字)
李纨 Li Wan (Plain Silk 素绢)
官裁 Kung-tsai (Palace Seamstress 宫殿女裁缝,这是李纨的字)
在《红楼梦》中,汉语的多义性特征体现得相当充分。曹雪芹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把汉语的这一特点利用到了极致。 因而意译的方法也就不可避免了。如:
袭人 Aroma (芳香)
麝月 Musk (麝香)
晴雯 Skybright(天晴)
茜雪 Snowpink (白雪粉红)
檀云 Sandal (檀香)
绮霞 Mackerel (鲭鱼)
蕙香 Citronella (亚香茅)
挑云 Cloudy(多云)
墨雨 Inky(如墨)
引泉Truckles(涓流)
扫花(清扫者)
锄药Ploughboy(耕童)
焙茗Tealeaf(茶叶)
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的丫鬟和仆人形象,他们的名字也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这些名字有的反映主人的地位和性格特点,有的预示自己或主人的命运,也有的反映一个美好的愿望,翻译难度很大。对这些意义丰富的名字,霍克斯区别对待,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
(1) 反映主人身份地位的丫鬟名字的翻译:
琥珀 Amber (同中文)
珍珠 Pearl (同中文)
金钏 Golden (金的)
玉钏 Silver (银的)
秀鸾 Avis (鸟 拉丁语)
彩云 Suncloud (日云)
彩霞Sunset (晚霞)
小霞 Moonrise (月出)
抱琴 Lutany (derive from lutana 诗琴 Latin)
侍书Scribe (文书)
入画Picture(图华)
其中,“琥珀”和“珍珠”是贾母的两个丫鬟,这两种珠宝是贾母在贾府最高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金钏” 和“玉钏”则是女眷中地位仅次于贾母的王夫人的两个丫鬟。
(2) 反映主人意图的丫鬟或仆人的翻译:
平儿 Patience(忍耐)
丰儿Felicity(幸福)
兴儿 Joker(诙谐者;大王 牌)
隆儿Rich(富裕)
旺儿Brightie(源于bright光明)
同喜Providence(精神;神佑)
(3) 反映主人思想性格的丫鬟名字的翻译:
素云 Candida(心洁,清白,正直,诚实,公平,坦率 Latin)
碧月Casta(清正,清廉,纯洁,贞节,信仰Latin)
“素云”和“碧月”是李纨的两个丫鬟。她出身金陵名宦,年轻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4)反映主人命运的仆人名字的翻译:
霍启(谐音:祸起)Calamity(灾祸)
娇杏(谐音:侥幸)Luck(幸运)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别具特色的名字里面也处处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想要翻译好他们也是很难的,需要具备浓厚的中西文化修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如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我们做翻译,也要不拘一格,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储备。当然直译还是意译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语言环境。只有合理地使用直译或意译,才会翻译出好的作品。做翻译工作,不仅要学习英文,还应该努力学习中文,真正理解中国语言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英文,更好地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Hawkes, David and John Minford. trans. 1986.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5 vols.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2]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1994.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3]曹雪芹、高鹗.1987. 《红楼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