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的意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峙的意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峙的意思范文1

关键词:创作 保存 《残春》 思与诗

管弦乐队作品《残春》是中国成都《秋之韵》现代音乐节中世界首演的曲目之一,作者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杨新民教授。乐曲长度大约十五分钟。乐队音响涵盖多个时期的音乐语言,这是曲作者对当下现代音乐创作的审美思考中作出的审慎选择。作品尝试表现大千世界万物生灵自身外在的物质形态及内在的精神气质所蕴含的残缺美。

艺术家创作作品,而欣赏者保存作品。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来说,艺术家的创作与欣赏者的保存同等重要,它们共同实现着作品的“作品存在”。“要是作品没有被创作便无法存在,因而本质上需要创作者,同样要是没有保存者,被创作的东西也将不能存在。”[1]作品《残春》的被创作与被保存情形如何?创作者与保存者又在其中展开了什么样的对话呢?

一、作为保存的感受

杨新民先生的音乐作品《残春》,在成都秋之韵现代音乐节上演出。

一枚神秘的种子在银铃音色的携带中,充满期盼地,在打击乐大张旗鼓的迎接下,隆重降临。在经历了虔诚的落地、本能的清新、短暂的喜悦之后,心中升腾起复杂的孤独。驱不散、挥不尽、悟不明……

・・・我・・・是・・・谁・・・由・・・哪里・・・来・・・去・・・向・・・哪里・・・

我・・・迷失在弦乐群编织的这一片弥漫的云海里・・・・・・

“我”深深・・・怀疑,“我”迟钝・・・觉醒・・・

“我”被无辜卷入一个激荡回旋的空-间・・・我焦虑、我恐惧、我凌乱、我痛苦・・・

“我”被巨大的浪潮冲出黑洞,乘着弦乐群打造的快船,惊恐着逃离・・・

这就是我!这才是我!请接纳我・・・

真实的我!脆弱的我!迷茫的我・・・

“我”泪流满面,“我”呐喊,“我”・・・我着・・・

乐队行进到此,给了一阵强烈的鼓点,这是命运之神的鞭打。最妙之处,是此段落骤然的停顿:强烈的声响在滚滚而来之际被决然剥夺,旋即生成一种无声之声;在此静默无声的激烈回荡中,那个向来停靠在存在者处的沉沦世界纷纷瓦解,悄然脱落,于是“我”被收回,被引领,被敞开,被融入进“存在的闪耀”之中……弦乐群再次扬起高贵的头颅,悲壮打量生命的目光迂回而下,落入地平线,“存在”闪耀着的颤动余音袅袅……

作品在欣赏者的感受中如此存在。音乐作品如此的存在方式绝然不同于上课铃声、电话铃声、军队冲锋号声或其它种种有着特定用途的声音。军队冲锋号固然也可以被吹奏得如同遗世独立的艺术作品,甚至某部艺术作品中就可以有军队冲锋号。在战场上,随着冲锋号的吹响,冲锋陷阵与丢盔弃甲,胜利与失败,英雄与懦夫,光荣与耻辱,生存与毁灭,一切一切随之而来,世界建立或坍塌,大地凸显或沦陷。

冲锋号是一种信号。信号的发出者以此向信号的接受者传达发起冲锋的信息。信号并不需要创作与保存。一段旋律被当做冲锋号,这是军队中的一种约定。冲锋号响了,士兵突击。信号的接受者并不保存信号,他们只需要按照信号的指示行事。战壕中的士兵也许摩拳擦掌期待着冲锋号的响起,但这种期待与冲锋号本身并无关系。冲锋号的号声只是表达着某种含义的手段,作为手段,它的本质在“外面”,故而它非但不会在号声响起之际被保存,反而在自身存在之际将“自身”消耗殆尽。

艺术作品的被接受乃是被保存,它构成了艺术作品真正的存在环节。欣赏者的热泪盈眶与雷鸣般的掌声并非是因为欣赏者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接受到了某种信号,仿佛这种信号发号施令要求欣赏者流泪或双手相击似的。欣赏者的热泪湿润着艺术作品,欣赏者的掌声回应着艺术作品。在热泪与掌声中,作品作为作品而显现。作品是被作者创作出来的,而由于欣赏者的保存,它才真正成型,更准确点说,真正是其所是。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要是作品没有被创作便无法存在,因而本质上需要创作者,同样地,要是没有保存者,被创作的东西也将不能存在……只要作品是一件作品,它就总是与保存者相关涉,甚至在(也正是在)它只是等待保存者,恳求和期冀它们进入其真理之中的时候。”[2]作品离不开保存者,只要作品是作品,它就总是在保存中来与人们照面。“甚至作品可能碰到的被遗忘状态也不是一无所有;它仍然是一种保存。”[3]

保存是一种期待。保存者期待着作品的敞开,因而“作品之保存意味着:置身于在作品中发生的存在者之敞开性中。”[4]本节开头的段落正是笔者作为欣赏者或保存者,在期待着的保存中作品《残春》所引爆的“存在之敞开”。这样一种置身于其中的领受乃是一种源初的知。这种保存意义上的知与通常的艺术鉴赏意义上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思想含义的知不是一回事,“它没有剥夺作品的自立性,并没有把作品强行拉入纯然体验的领域,并不把作品贬低为一个体验的激发者的角色。”[5]保存者对作品是温柔的,保存者对作品的知并不是以自己已有的现成经验去强行解释作品。保存者的知是一种期待着的意愿,它期待-意愿着存在的敞开,存在的涌临。

愿有所知的意愿既非保存者的主体能力,亦非保存者的主观意志。如果说保存者作为欣赏者在作品面前常常表现为所谓“审美主体”,那么,对在作品中敞开的存在者愿有所知的意愿就是对这种主体身份放弃的意愿。放弃审美主体身份的同时,艺术作品也不再被当做一个审美对象而被打量。作品回归它本源性的存在,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演讲结束时引入荷尔德林醍醐灌顶的吟唱:“依于本源而居者,终难离弃原位。”[6]

一切真正的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自柏拉图以来诗与哲学就处于某种争执之中,这种争执关乎世界。而谢林就曾道出了其争执中的同一者:“超脱凡俗现实只有两条出路:诗和哲学。前者使我们身临理想世界,后者使现实世界完全从我们面前消逝。我们看不出为什么对哲学的了解恰恰一定要比对诗的了解更为普及一点,尤其是在那类因死记硬背(直接戕害创造性东西的莫过于此)或因从事死板的、毁灭想象力的思辨而完全丧失了美感官能的人们中间。”[7]艺术的本质是诗,艺术之诗道说着由作品所敞开的存在者之无蔽状态。艺术作品因而是具有诗意的。艺术作品的诗意贯穿在其创作与保存中,“不光作品的创作是诗意的,作品的保存同样也是诗意的,只是有其独特的方式罢了。”[8]艺术作品的诗意绝非日常流俗所见认为的那种由于滥用想象力而导致的胡思乱想。艺术作品的诗意其实就是哲学的“思意”,它们共属一体地召唤存在,亦即召唤那“惚兮恍兮”、“恍兮惚兮”(《老子》第21章)弥漫着的存在。

富有质感、丰腴、思想线条清晰是《残春》的特点。作曲家用音乐织体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空间,这个空间是通透的,浑圆的。没有传统奏鸣曲式的格式化,没有隔离,没有凌乱。保存者知道,这是诗-思所抵达的高远的天空和深厚的大地。在这样的声音境域中,听众的整个听觉空间感受是立体的,是身在其中的。“思”不断被“诗”牵引着向上,向上,“诗”同时也不断被“思”携带着深入,深入。随着整个音乐的跌宕起伏,“我们”在诗-思的境域中迷惘与失落,徘徊与寻求,奋争与觉醒,解蔽与升腾。每一段旋律的袭来,都把“我们”卷入节奏的千回百转;而每一串音符此起彼伏的吟唱,都将“我们”送入诗-思领悟以及重新领悟的期待时刻。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直至泪流满面,直抵时间之深渊。如果说,“画画着……作为如此这般的解蔽,画在场着”,[9]那么,音乐就音-乐着,作为时间性的绽出本身,音乐将我们直接推入存在的闪耀之中。

二、作为创作的技术:作品结构的宏观分析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创作者,作品由其创作者创作出来。在创作出来的意义上,我们常将艺术创作类比于生产:创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正像工匠制作工具一样,都带来了某种“产品”,都是生产。如果对“产品”的生产是创作与制作的共同之处,那么要区分创作与制作,似乎就要从其生产过程方面来着眼了,例如通过生产技术来区分二者。一般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艺术家的技术被称为艺术,而工匠的技术被称为技艺。但海德格尔却令人惊讶地提醒我们:希腊人用了同一个词语来命名这艺术家的艺术与工匠的技艺――techne。“人们已经充分看到,对艺术作品有良好领悟的希腊人用同一个词techne来表示技艺和艺术,并且用同一个名称technites来称呼手工技艺家和艺术家。”[10]

希腊人用同一个词语命名在我们看来有所区别的活动,是因为希腊人词汇量不够吗?也许是吧。我们习以为常地视语言为一种表达方式,语言通过作为符号的声音或图像来表达某种观念。以此来看,一门语言的词汇越丰富,它对观念的区分度就越大,它的表意能力就越强。因而我们以两个词语来区分希腊人用一个词语所命名的东西,无疑是一种进步。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跟随海德格尔返回到古老而遥远的希腊人那里呢?至少可以找到两层缘由。首先,从一般人们接受的语言观来看,我们的确应当选择区分度更高的词语。但是有一个前提:要表达的是同一个观念。倘若希腊人用techne一词所要表达的压根儿就不是我们今天用“技术”一词所表达的内容呢?再者,更为深层的是,希腊人并没有与我们共享同一种“语言观”,甚至希腊人有没有一种“语言观”都可以打个问号,因为古希腊语干脆就没有“语言”这个“概念”,“希腊人没有语言这个词,他们把语言这种现象‘首先’领会为话语。”[11]

希腊人的techne如今被翻译为技术,进而被细化为艺术、技艺、手工艺等更精确的概念来表达人类的某种活动。然而,在希腊人那里techne却并非表示某种实践活动,“希腊文的techne这个词毋宁说是知道的一种方式。”[12]如同保存者的保存一样,创作者的“技术”也是一种“知”。艺术作品聚集着“保存”之知与“技术”之知,因而“保存”之知与“技术”之知共属一体,乃是同一种知。

我们借助海德格尔对希腊词语的解释,正是为了挑明这一点:技术作为创作乃是一种源初的知。创作者通过源初的知在创作活动中与存在者照面,而存在者在艺术创作中被塑形的工作则体现为创作者的“技术”。作为创作者,艺术家的技术愈是纯熟,就愈是内在于被创作的艺术作品,就愈是游刃有余。

具体到作品《残春》,我们可以从其技术出发做出如下阐释。

(一)作品结构的宏观布局

《残春》从情感表现的角度分为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等合计五个部分,在作者审美期待的朝向张力下,每一个部分的情绪安排和结构成分都不同,但在作曲家的宏观审美期待作用下,作品的情感逻辑与结构逻辑统一。

(二)作品的曲式结构

《残春》为带有回旋性质的结构,它是按照一种叙事的逻辑关系来安排其动机的发展与再现。如:a b c a1 d e f a2。

(三)作品的技术语言

管弦乐队作品《残春》的主要技术语言为增四度+小二度和五度关系的运用

在《残春》中,作曲家大量使用二度、四五度关系,使其成为整部作品最为重要的动机之一。作曲家利用建立在不同音高或者不同性质的二度、四五度关系的相互碰撞、交融,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效果并为其音响游走于多个时期奠定了基础。如图2所示,作曲家以五度相生、叠置的方式降低了纯五度自身的协和音响,使其音响效果介于中国传统五声化与印象派音响的特征之间。作曲家在不同音高上建立五度关系,而每次新的音高上的五度关系进入时,不仅丰富了原有的和声色彩同时也增强了音响的紧张度。而这种五度关系的运用也使作品烙上了民族音乐的印记。作曲家利用二度、四五度以及七度等音程的相互交织与碰撞,使音乐通过这种交织、碰撞的动力与和声音响的推动力而得以演进。

二度关系在主题上的设计

主题1的动机由第一小节的小二度衍生成了大二度形式出现。如图3a,作曲家以五度相生的方式创制各音,依次为 f、c、g、d、a、e,其中二度关系为大二度。因此,主题1的动机设计为大二度关系。而其音响接近于传统和声,但没有传统和声的功能性,而是以半音级进方式形成的半音化和声。主题1第一次呈示建立在d上,线性二度关系为大二度;第二次呈示建立在#f上,而其线性的二度关系为小二度;第三次呈示建立在e上,线性二度关系为大二度;主题1最后一次呈示建立在be,其线性二度关系为大二度。主题1四次呈示分别为d、be、e、#f,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小二度+小二度+大二度。作曲家在主题动机上的二度设计和四次不同音高上的呈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二度关系、四五度关系是整部作品音高组织与和声配置上的核心部分。

注释:

[1]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54页。

[2][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54页。

[3][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54-55页。

[4][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55页。

[5][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55页。

[6][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7][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17页。

[8][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62页。

[9][德]海德格尔:《思的经验》,陈春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1页。

[10][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对峙的意思范文2

中医学主要是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医学模式。其哲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象比类”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制。故“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中医理论赖以构建的基础。这样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反映出中医哲学思想两个特点:整体和辨证。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中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精神和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由具有不同机能的脏腑构成的,脏腑之间既存有相生相克、相辱相乘等联系,又存有阴阳协调、互为表里的联系。脏腑之间还可通过遍布全身的经络相连,使人体形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相互联合的五体、五官、五华的统一整体[4]。阴阳五行理论又有机的将人与自然界密切结合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致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如人体体温会随昼夜变化,夜间较低、下午傍晚较高;大多疾病亦呈现出清晨较轻、下午加重。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精神心理变化可引起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众多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哲学思辨的方法就以总结出“情绪致病”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将人的精神和形体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基础上,精神和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人的精神意识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情志活动包括喜、怒、优、思、悲、恐、惊等。无论精神意识或情志活动皆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是五脏活动的产物。故而有了诸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理论[5]。辨证是中医哲学思想的另一特点,辨证的过程即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体现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典哲学思维。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实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从实践总结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总结理论的科学思维过程,是中医哲学体系的基础。

2中医哲学思想对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在我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思想和方法便于群众接受。中医哲学思想对现代护理发展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整体和辨证观点可对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

2.1充实现代整体护理内涵

现代整体护理实质是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考虑人类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不仅阐明了人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的整体,而且说明了这些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理,为现代整体护理提供了可以应用的方法论。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生理病情、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病患者护理时,注重心理护理,强调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亦充分体现出中医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

2.2延伸现代整体护理行为

对峙的意思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生;就业;指导意义

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和社会都针对高职院校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来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职业院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者,在就业方面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疏导。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这对高职院校提供了生源也使得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着,最重要的就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除了客观社会环境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极大的影响着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如何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中的功能,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面对社会的经济条件要求,有些地方院校逐渐的存在着片面追求“应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存在着“有技能缺理论,有技术没思想,有知识没素养,有热情缺毅力”的问题,以此现状,我们目前的培养目标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要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被用人单位认可,既要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就业竞争更加突出地表现在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此外,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竞争力。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等不良思想,影响了学生立足社会和自我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管上面政策如何变,自身应始终紧紧抓住职业道德教育这根弦不放松。其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清楚有关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外,还应广泛地进行行业调查,与企业加强联系,真正了解企业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从而加强培养的针对性。还可以经常进行一些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竞赛、辩论比赛,或是请以前的毕业生座谈讨论、现身说法,组织模拟招聘会等,使学生在真正明确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同时,也学到一些具体培养自己职业道德素质和应用它的一些方法。再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进行更多的学生心理辅导。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较差、层次不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问题复杂的特点,加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 属于较低层次,这种低层次的思想压力又致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的放矢。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激励学生忘记层次差别,消除自卑感,正视自我,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自我认识不足

没有明确就业定位和目标自我认识不足,没有明确就业定位和目标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高职教育学制三年,其中要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很少学生能够做到在深刻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用心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发展计划。第三年开学进入了就业阶段的时候,很多同学还在懵懂之中,甚至有学生到了临近毕业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意向,也就无法做出明确的就业定位,锁定就业目标。这种不足表现在就业竞争中要么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投乱撞,要么踌躇迟疑,错失良机。

2、缺乏对就业形势和信息的了解而盲目就业

很多学生面临就业时抱着严重的等、靠思想,认为毕业后学院就业部门或院系应该给他们提供好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而不去主动积极的收集就业信息、了解企业性质、岗位需求等,对就业形势和信息的了解太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信息闭塞,目光短浅,判断不明,在就业中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毁约事件经常发生,并不断地责备学校找的工作不好。

3、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就业准备不充分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准备是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和任务有很多:专业扎实、动手能力强,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及社会发展的背景知识积累,职业精神养成,肢体技能锻炼,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等等方面。这些方面是综合发展的,需要学生们从入校起就开始逐步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开始积累和养成。目前在校学生很多还没深刻的领会就业准备的性质和任务,很多学生都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甚至有些人到了招聘前夕还没有制作求职简历,随便找别人的范本简单涂改一下就去应聘了,这样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让招聘企业感觉学生对就业态度不端正。

4、职业素养不够,急功近利,缺乏耐心

从实习过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工作机会和岗位,但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最初的激情很快散去,生产一线的磨练让他们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许多学生之前没有深刻认识到高职生的就业岗位就是在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总期望从事轻松、高薪水、工作环境好的专门性质的工作,工作时较重的工作怕吃苦,简单工作瞧不起,讲条件、讲待遇,职业素养不够,缺乏踏实勤奋,逐步积累经验的正确发展心理,而是急功近利,失去耐心。学生就业不久就辞职的现象很多,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就业观念。科学就业观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的过程。从理论层面分析,大学生科学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联系,科学就业观教育可以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突破口。

科学就业观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总体目标。这个价值取向最终要落实为现实的行为选择才能实现其意义。而选择现实层面有效突破口的原则,应当是学生需要、易于接受、能够有所收获的,当然也必须是符合终极目标的。科学就业观教育恰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有效的教育形式和载体。

科学就业观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是信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行为的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科学就业观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而科学就业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联,还在于:其一,科学就业观的目标与思想教育的目标的一致性;其二,科学就业观的目标是思想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科学就业观的目标是思想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科学就业观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成果检验。由于科学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是否树立了科学就业观,就业择业的过程可以很大程度展示这项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完成成果。因此,科学就业观教育可以成为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检验。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职生合理就业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时地提供有效地就业信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及早的为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帮助高职学生就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帮助高职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与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其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每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社会现实和自我就业愿望存在差距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个人心理素质比较差,造成心理上不可弥补的创伤。不少的大学生是从寒门考进大学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了占全家很大成分的,因此身上带着全家人的期望,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更会对这样的状态失去平衡,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抓紧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始终把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由于心态失衡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让高职学生在思想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学会自我调试,磨练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品质。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使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在我国各个时期显示出了他自己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就业的选择上也不再是单一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就业。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帮助学生对就业政策有明确的认识、并使其具有根据国家政策的颁布做出相应职业规划调整的能力,结合国家的“新农村”战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转换。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来进行择业,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从零开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加强高职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及其他一些书面约定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一种合同,是确立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关系的一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协议书一旦签订,即视为生效合同,各方都必须遵守,任何一方未经其他两方同意都不得违约,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要向毕业生进行就业协议的“契约”意识教育,指导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前要深思熟虑,切不可盲目草率。在签订协议后,要自觉遵守协议,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协议的后,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在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变更或解除协议,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有升学要求的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如实地告诉用人单位,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后,以协议约定的方式在协议书上注明,升学后不作违约处理的条款。这样既保证了毕业生能安心;准备升学考试,又不耽误找工作,在升学失败后也能顺利实现就业。学校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时,应当实事求是地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情况,决不能弄虚作假。毕业生更应以诚信为本,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4、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的教育,也就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专业教育上,而应该着力于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必须使高职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力和情感、生理与心理、学习与创新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有效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对求职者除了成绩优良的要求外还需要有极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而政治素质特别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优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总之,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很重要的问题,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本身就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寻求多种途径和手段来促进就业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帮助高职学生完成自己的就业之路是高校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赵敏.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

[2]刘卫华.关于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3]李焕旭,董双波.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4]任运康.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8).

[5]汪麟.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对峙的意思范文4

【关键词】公司治理 业绩评价 意义

新世纪以来,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不断发生,如21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安然(Enron)事件,使得曾经叱哮风云的 “能源帝国”轰然倒塌,并导致众多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些都使得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进入到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业绩评价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寻找业绩评价为公司治理服务的途径。

一、公司治理与业绩评价的相互关系

公司治理价与业绩评价在逻辑上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业绩评价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业绩评价会伴随着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分为了两种,一是“股东至上”模式,二是“共同治理”模式。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业绩评价机制也会有所不同,公司治理的模式决定着业绩评价的主体、内容和目标等。业绩是公司治理追求的目标,通过对经营业绩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治理的状况。构建科学、系统的业绩评价内容和方法体系,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业绩评价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

二、业绩评价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业绩评价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降低成本。理论认为,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激励机制的实现要依靠业绩评价和报酬契约两个方面。业绩评价是激励机制的前提,是执行报酬契约的依据,公正的业绩评价是报酬契约发挥激励功能的基础,业绩评价通过影响激励机制抑制两权分离的弊端,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因此,业绩评价可以通过薪酬政策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公司治理只有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恰当的业绩评价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效率的制衡机制。

业绩是公司治理追求的目标,业绩评价是衡量公司治理效率,进而判断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合理与否的途径。公司治理的目标是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使其获得最高的回报。根据目前业绩评价,其评价的业绩不仅包括财务业绩,还包括非财务业绩。业绩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无论公司治理结构有何差异,其设计和改良最终都指向公司业绩。只有公司的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都获得了提升,公司治理的目标才能实现,因而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标,对于衡量公司治理的状况,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业绩评价会影响利益相关者通过各种方式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发生调整。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主要是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供应商等,由于目前关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还不成熟,本文只选取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分别参与公司治理和企业业绩评价的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企业业绩评价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1)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股东采取措施促使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是对大股东而言,其可以利用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或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还可以加入董事会亲自参与公司治理。对小股东而言,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即“用脚投票”,造成股票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促使董事会对治理结构进行调整。企业业绩评价方面,股东关心的是投资涉及到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只有投资收益足以补偿风险才会投资,因此其更关注公司的获利能力。若股东发现这些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就会进行直接干预或“用脚投票”。即对于股东而言,企业业绩评价是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其结果对于公司治理的调整具有直接影响。

(2)公司的业绩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态度。在现代公司结构中,经理层掌握了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权。作为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约束与激励的中心,除约束激励机制外,其主要通过行使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治理;经营者进行企业业绩评价,可以了解现行决策的执行效果,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变化趋势,以便改善决策或控制。但经营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同样关注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关注其自身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即通过业绩评价来判断其目前和将来报酬情况。若企业业绩良好,经营者获取物质报酬与精神报酬如荣誉等的可能性越大,经营者对企业的忠诚度越高,成本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对于经营者层面来讲,企业业绩评价的结果对公司治理起到或积极或消极的推动作用。

(3)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影响债权人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在提供借款时订立的保证债务企业偿债能力的限制性条款,还可以通过非正式方式对企业施加影响,如要求参与企业重要决策等。有观点认为:当债权人利益得到保障的时候,公司事项由股东决策;当债权人权利得不到保障时,应该由债权人决策。债权人在业绩评价时,主要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低于预期,债权人可能会缩短债务期限或减少借出金额,并决定是否要参与企业决策。因此,企业业绩评价的结果,是债权人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的依据,也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模式。

通过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和企业业绩评价的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企业业绩评价,这些主体将获知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以及以何种方式保障自身的利益,即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周仁俊,喻天舒,杨战兵.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J].会计研究,2005.

对峙的意思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大一新生;一日生活制度;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针对大一新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规划大一新生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养成教育,让同学们能够习惯性的早起锻炼身体,晚上认真自习,按时回宿舍就寝。本文主要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为什么要实行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

1、环境突然改变,大学生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

经过了高中三年高压的学习生活,新生进入大学所步入的是一个相对于高中来说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环境。学习生活上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幅度增加,接触的群体更加广泛,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强,更加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而来自外界的压力、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瞬间减少,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与高中有着很大的改变,学习生活也更加要求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经过了10多年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思想和潜能被压榨,而进入大学以后环境和接触群体的改变,一些潜伏的诱惑也在慢慢凸显,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上急切渴求被解放,脑海中的新颖想法也都想在大学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2、学习方式改变,大学生缺少正确的人生规划

大部分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不知所措,也不能够马上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主要表现在学习、专业与职业目标、日常生活、社会角色变化、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特别是在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大学新生往往处在一个目标缺失迷茫阶段。没有新的目标也没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许多人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一些学生开始沉迷网络等。由此也产生了抑郁、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目标的缺失引发了自己生活和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从学校的方面来说,需要制定一个良好合理的生活制度来帮助同学们,在这个制度下,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自主认知能力不足,处在习惯养成阶段

在高中期间,高中老师在激励学生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错误,过度的吹嘘大学的自由和无拘无束,把大学渲染的无限美好,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一定的引导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大学四年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一年级是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因此抓好这一段的教育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目标上进行实时而合理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找到新的目标,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为他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做好准备。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正确的生活制度的辅助之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环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样才能逐步保障大学生在新入学阶段思想上进步的同时也伴随学业和身体上的成长。

二、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特点

西安科技大学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贯穿学生从早起床到晚就寝,对学生一日的体育活动,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就餐时间进行了统一的分配,从而通过时间的引导,帮助学生样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早操制度

早操制度的实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每日早起的习惯,逐渐形成统一的体育锻炼也帮助一些体质水平相对较差的同学提高其自我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早自习制度

早自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对知识学习和巩固的平台,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结果,同时也有助于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建优良的学风,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早上第一节课的到课率。

3、晚自习制度

晚自习制度保障了学生在一天课业活动结束以后,有一个合适的时间对一天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预习未学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侧面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整个班级一起自习学习同时又有相对安静的自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晚就寝制度

晚就寝时间的安排,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洗漱之前的琐碎事务,尽快完成自己所安排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生处理事务的效率,保障了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早睡的习惯,为第二天的学业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大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作用

1、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业规划

大学是所有经过高考历练后的莘莘学子进入社会的桥梁。能否把握好大学短暂的时光,寻找到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所以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各方面的安排和自己适时地调节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许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校门以后,少了班主任老师的指引,慢慢的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所以如何帮助一个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大学环境,尽快的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日生活制度的存在,促使新生树立严谨的生活习惯,激发学习动力,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一步一步的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相应时间的安排下,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为之后的大二大三大四的学习生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自己在人生选择上还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对自己所想要达到的高度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在没有严格标准的情况下,容易轻易地放弃自己,比如旷课,活动缺勤。一日生活制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给与学生一个执行标准,对没有目标的人起到一个指引作用,逐渐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奋斗方向。同时对于明确自己目标的人来说,按照所安排的时间去完成学业和锻炼任务,去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不断充实和锻炼自己,还能产生超出自己预期的效果。

3、一日生活制度是大二大三学生的生活养成制度,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载体

随着高考的结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了大学校门。在高中,学生对大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无限的憧憬,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对这里充满着好奇,但也有一丝迷茫,未来的四年该如何度过,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自己说,青春无悔。有的人在大学生活中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有的人在大学通宵达旦的玩乐,最终一事无成。

一日生活制度就是对大学生未来几年习惯养成的一个载体,尽可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逐步让学生自己对学习生活有自己合理的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效率。是在尽力的保障学生在未来大学四年生活的一座桥梁,是帮助学生在以后能成功达到人生的彼岸。

对峙的意思范文6

理清因,正视人大代表的能动与现实差异

当下实际显现,部分代表主观动因与所提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存有较大差异性。分析其质量不高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层面:

一是部分代表产生的迄始层面因素。人大代表依据《代表法》、《选举法》民主选举产生毋须置疑。但部分代表的产生影响其履行职务的质量不容小视。

代表产生的官本位。当下,各个不同层面、部门、群体、民族、专业领域的代表产生于领导者身份的事实客观存在。这些精英人物除了部分能够对本领域内提出代表民意意见,对其他专业领域或边缘能适时提出有见地的意见、批评和建议的不多。

富有产生的名本位。当下,因为在经济领域比如抢上项目、招商引资、总部经济、专业致富、引领就业等做出不可否认的业绩与贡献的人士担任人大代表职务的不在少数。但是,这些时代人物“功成思名就”而影响其履职尽责的质量,值得思考。

关系产生的利本位。当下,由于持有“关系是比较可靠生产力”观点的人部分存在,使得在选人用人上的不当风气也渗透于人大代表的产生上。正常的推选暗含着个人“引荐”;崇高的权力下隐蔽着不健康的私欲。这也直接影响了此类代表的履职质量。

二是部分代表主观意识的层面因素。意识影响并决定行为。部分代表的主观能动因素造成其履职质量不高的主要障碍不容低估。

法律意识不强。亦即基本意识欠缺。至今没有完整通读过《代表法》、《选举法》和《监督法》的代表部分存在,深入、系统地研究这几部法律更不能谈及。

调研意识匮乏。亦即作风飘浮。一是没有时间深入;二是根本不懂深入的重要;三是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人云亦云”。

质量意识不高。应付会议、和其他代表“联名”、“凑数”者不乏其人。比如已经提出将某医院移出市区的意见,同时还提应在该院门前修路版本的意见;更有更高层次的全国“两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废黜聚众罪种”等建议,结果没多久某省曝出一起影响极大的案等等。

结果意识淡漠。亦即“束之高阁”。会间提出,会后不了了之;会间陈词激昂,会后不闻不问。这也是导致“同一建议、批评和意见”年年见、年年提的原因。

三是部分外因客观存在的层面因素。有些由于客观因素而影响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解决和办理所造成的质量不高问题不容回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门解决处理的不及时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监督办理部门的不主动性。

定准向,合力解决质量不高问题

如何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并实现。

一是把好一个关口。应该从代表产生的源头上提高代表的素质,保证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尤其是换届之时,一定要从代表产生的入口处把好关。既要坚持依法办事,又不可持有“按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就完成了任务”的态度,要真正选出高素质的人大代表,从根本上解决“哑巴代表”、“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和“官本位”、“名本位”、“利本位”的问题。在选举代表中,一定要把德才兼备之人选上来。

二是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学习。人大代表履职有许多诸如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科学的要求与条件。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入口处让那些具有一定素质的人进入人大代表行列。同时,也要求人大代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锻炼和提高。

强化引导。代表产生后首先要注意加强培训。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学习人大工作的相关法律、人大代表的职责,不断提高建议意见的准确性、全局性、可行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其次要引领代表学会调查与深入。要让人大代表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懂得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并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同时,积极参加统一视察、专题调研以及执法检查、列席有关会议等活动,多关注国家、省、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卫生、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实现对各方面工作提出有理、有据、有节、有效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其三要在为代表服务时多开方子,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代表多出点子,以拓展其思维空间。

强化反馈。一是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在“交办”上应及时;二是交办后“督办”上要到位;三在办理结果的反馈上要快捷。这样可以避免“反复建议”的现象发生。

上一篇春上春树

下一篇口号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