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行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行感悟

旅行感悟范文1

研学旅行是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社会教育

研学旅行让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连接了,让历史上的人物更充满了“烟火气”,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追寻古人的足迹,寻访历史文化的遗踪,当原本一些在课本上通过文字感知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经过一个漫长学期的封闭学习,让孩子放松下心情,适当的放松与调节,松弛有道,可以让学习更加地高效。

3、国情教育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国情意识。

4、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5、个人素质教育

研学旅行是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好机会,让学生拿出勇气去尝试问路,吃从来没见过的食物。在不危险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去冒险,在最短的时间内追寻最大程度的自由。

旅行感悟范文2

关键词:五力模型;甘肃省;旅游产业

一、五力模型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中提出了竞争的五种作用力思想。这种思想为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来源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帮助产业内各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的不同而变化,如图1所示。

正是这些力量的联合强度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最终盈利能力。这五种力量本质上决定了行业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其原因是它们影响了行业内的价格、成本和企业所需要的投资,即影响了投资收益率的各个要素。如卖方议价的能力会影响原材料成本和其他投入成本;竞争的强度影响价格以及竞争的成本;新的竞争者入侵的威胁会限制价格,并要求为防御入侵而进行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其战略能对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如果企业能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所在行业的竞争优势,那它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改变本行业的竞争规则。五力模型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甘肃省旅游业的分析,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对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同样可达到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的目的。

二、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状况

甘肃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山水风光、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既有以丝绸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及先秦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又有以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阁、古城遗址、古代墓葬、历史文物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甘南拉卜楞寺名扬世界;兰州黄河风情、永靖的刘家峡水库、甘南的草原及河西走廊、祁连山风光等都具有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武威铜奔马、永靖炳灵寺石窟、嘉峪关城楼、道教名山崆峒山及河西丝绸古路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甘肃地貌形态多样,自然风光独特,不仅有高山草原、奇鸟异兽,又有雄浑的黄土高原、冰川雪山、大漠戈壁、沙漠绿洲、黄河风光,还有罕见的丹霞奇观。其中尤以具有原始特色的西部大漠戈壁、雪山冰川和横贯甘肃近千公里的黄河景观闻名天下。武都万象洞的喀斯特地貌、黄河三峡、景泰石林、兰州天斧沙宫的丹霞地貌,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等景观闻名遐迩。甘肃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现有1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67个3A级旅游景区;有4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和远西北地区的结合部。联结大西北的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也是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此外,甘肃省还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三大经济带之一的“西陇海经济带”上,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经济条件。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基础。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甘肃省旅游业目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省会兰州及各市州城市景观都得到较大的改善,城市品味和形象都有很大的提升。机场分布全省主要旅游城市,航班直达国内十几个重要城市;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纵贯全境,与周边、进而与全国各省区连接。旅游景区开发大都形成一定的规模,星级宾馆饭店遍布省内市州和县区。旅游产业队伍不断壮大,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百万人,为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旅游接待收入状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景区景点建设初显成效,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宣传促销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产业发展环境逐渐向好,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旅游业总收入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业已成为甘肃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甘肃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据统计,2009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93.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7%。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已完成三年翻番目标的84.8%,超均衡进度18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已完成三年翻番目标的83.8%,超均衡进度17个百分点。但与周边省份相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少,其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仅占全国总量的0.25%和1.48%;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仅占西部12省区总量的2.98%和1.75%,排名第10位。“旅游资源大省却是旅游经济小省”是不争的现实。

三、运用五力模型对甘肃省旅游景点景区优化分析

(一)从供方和旅游的关系来看

主要问题在于优秀旅游规划人才和景点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供方不能满足本省旅游景点景区发展的要求。目前,本省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景点景区的发展。如高质量景区的规划、高水平旅游产品的设计、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都受到很大影响。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它决定着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综合水平。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旅游人才结构的合理化。首先,从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入手,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以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要求。其次,加强与旅游院校的联合,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为旅游教育、培训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再次,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水平。通过对导游人员,特别是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考试,全面提高导游人员的外语水平。

(二)从潜在进入者和旅游业的关系来看

目前,甘肃省各级政府鼓励旅游开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开发旅游产品的进入门槛低、开放度高,进入壁垒较低。旅游行业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存在着矛盾,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无节制、旅游服务设施过度膨胀和景区景点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旅游资源质量下降,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壁垒,在参差不齐的企业中,挑选出真正有实力的、有责任心的大企业集团。

(三)从替代品和旅游业的关系来看

旅游景点景区提供着旅游产品,人们出于各种动机对旅游产品有着一定需求。除去工作时间,人的闲暇时间总是有限的,可以用于旅游和非旅游闲暇。提升旅游产业的重点还是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旅游景点景区在规划和开发的时候,要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功能,优化产品结构,培植强势旅游品牌。

(四)从需求者和旅游业的关系来看

虽然近年来旅游者数量和消费量上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在开发利用旅游景点景区中还是存在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如相对于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甘肃旅游业的可进入性较低,这极大削弱了景点景区的吸引力,并使价格杠杆向旅游者倾斜。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客源市场,在巩固陕西、宁夏、青海等周边省份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长三角和北京市场等国内客源市场,以及港、澳、台和日、韩等国际市场。

(五)从旅游业竞争状况来看

尽管甘肃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产品开发水平却不高,产品形式比较单一,旅游吸引力不够,知名旅游品牌的辐射能力、空间扩展能力有限。甘肃各旅游景点所提供的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以旅游纪念品为例,大面积雷同,外地产品多,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毫无收藏价值,因而市场竞争力弱,市场份额低。要加大旅游业的投入,推动区域联合,借鉴成功经验,对旅游规划和景点进行科学地评估、规划,并大胆引入成熟先进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来缩短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差距,提升产业竞争力。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和差异化。对于旅游业来说,竞争的主要方面是差异化,并且差异化越大,持久性越强,其竞争优势越明显。提高甘肃省的旅游业竞争力不仅要注意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甘肃省的旅游竞争力强势条件,还要改善旅游竞争力中的弱势条件,发展社会经济改善市场和环境条件,全面提高甘肃省旅游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安世民,尚想平.提升甘肃旅游竞争力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9).

旅行感悟范文3

关键词:旅游干扰;喀斯特森林;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7-1337-04

Effects of Tourism Disturbance on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ypical Karst Forest

ZHOU Feng-jiao1,DING Fang-jun1,YANG Cheng-hua1,RAN Jing-cheng2,WU Peng1

(1.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 Guiyang 550005,China; 2.Management Section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Libo 558400,Guizhou,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nnual tourist capacity, 3 communities in Libo Xiaoqikong scenery zone, Maolan nature reserve and original forest standing for strong, slight and no disturbance respectively 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isturbance on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ypical karst forest. The kind and amount of vegetation was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diversity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index of arbor and shrub layer was decreased under strong tourism disturbance; however, of herb layer, the richness index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evenness index was decreased. Under slight tourism disturbance, the rich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of arbor layer, evenness and diversity index of shrub layer was decreased; the Simpson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arbor layer, richness index of shrub layer, all the diversity indices of herb layer was increased.

Key words: tourism disturbance; karst forest; plant diversity; richness index; evenness index; diversity index

亚热带喀斯特非地带性森林,是地球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一片面积最大、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典型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其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较多,是一个难得的生物基因库,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重要的意义[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喀斯特森林,近年来,随着森林旅游的开发,旅游区不断扩大,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直接影响了动植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在开展森林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气污染都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关于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较多[2-5],但是喀斯特地区旅游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调查旅游开发时间较长和年游客量较多的荔波小七孔风景名胜区和开发时间较短、年游客量相对较少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个重要旅游点典型植被的多样性,以期为典型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调查地点概况

调查地点选择在具有喀斯特原始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荔波小七孔风景名胜区,其中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石上森林、水中林和九洞天3个景区作为样地,荔波小七孔风景名胜区选择龟背山原始森林和林萝彩挂的野猪林两个景区作为样地,另外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人类活动极少的未开发的原始森林作为对照样地,旅游干扰的强度根据旅游开发时间和年游客量确定为较强干扰(A)、一般干扰(B)、无干扰(C)3种程度。样地情况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干扰主要在沿旅游线路两侧纵深0~20 m范围之内,超过20 m几乎没有游人活动,因此样地设置在旅游区沿路边的典型地段。

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每个样地总面积400 m2(20 m × 20 m),包括4个10 m×10 m的样方,每个样方相隔 100 m,调查胸径5cm以上乔木的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每个样方内设置5 m × 5 m的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样方,调查灌木的数量、种类、地径、高度和草本植物的种类、高度和盖度。

2.2 分析方法

统计各样地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频度和总株数及草本植物层物种数及盖度。应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算植物多样性各指数。

分别计算不同植物的重要值,并以此作为植物多样性各指数[6-8]的计算依据。

1)丰富度指数。采用Gleason指数[9],其计算公式为G=S/lnA

2)多样性指数。分别选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10-12],其计算公式分别为H′=-PilnPi和D=1-■Pi2(■Pi=1)。

3)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指数[13-15],其计算公式为J=H′/lnS。

以上各公式中,S为物种数,A为样方面积,Pi为第i种的相对重要值。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相对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基部断面积之和)/4;草本植物层物种相对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盖度)/2。

3 结果与分析

3.1 旅游干扰对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数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群落物种数平均值为A(91.5)C(100.6)B(109.0),较强干扰的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分别为11.0%~19.3%、44.6%~46.0%、42.2%~45.0%;一般干扰的B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分别为17.9%~31.3%、37.4%~63.4%、24.1%~39.4%;无干扰的C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分别为20.4%~33.7%、53.3%~63.1%、25.2%~26.1%。说明一般的旅游干扰下,群落物种数比无干扰群落物种数增加,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增加不明显;较强的旅游干扰下,群落物种数比无干扰群落物种数降低,乔木层、灌木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降低,而草本植物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增加。

3.2 旅游干扰对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3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乔木层为ABC,灌木层为ACB,草本植物层为CBA。乔木层随着干扰程度增加,丰富度指数降低,灌木层干扰程度小丰富度指数增加,干扰程度大丰富度指数降低,而草本植物层随着干扰程度增加,丰富度指数增加(表2)。这可能是由于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道路的修建等使乔木的数量和种类减少(调查过程中也看到A群落的某些乔木被人为毁坏)[16];灌木层受乔木层的影响,在较强的旅游干扰下,大量物种因无法承受干扰而消失,只有少量耐受性较高的物种还存在,而在低强度干扰的群落中,先锋种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又不至使一些物种因干扰而消失,大量的物种可以共存,物种丰富度最高[17];而随着干扰程度增大,上层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盖度降低,为草本植物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3种群落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乔木层为ACB,灌木层为ABC,草本植物层为ACB(表2)。旅游干扰较强的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均匀度指数均最低,A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相对较少,物种丰富度低,使均匀度降低,而草本植物层虽然物种数较多,但是各物种数量差别较大,存在优势种而使均匀度最低;干扰强度低的B群落灌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小于无干扰的C群落,而乔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无干扰的C群落,B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比C群落多,但是均匀度反而降低,说明B群落灌木层的各物种数量差别较大,乔木层物种数较少但各物种数量分布均匀,导致乔木层的均匀度指数增加,B群落草本植物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均匀度也增加。

3.3 旅游干扰对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3种群落的Simpson指数平均值乔木层为ACB,灌木层为ABC,草本植物层为ACB。旅游干扰较强的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Simpson指数均最低;干扰强度低的B群落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小于无干扰的C群落,而乔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 Simpson指数均大于无干扰的C群落。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Simpson指数均最低,说明物种集中性强,总体中有的种占优势,A1群落中乔木层的优势种是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相对重要值为32.3%,灌木层优势种是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相对重要值为8.0%,草本植物层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相对重要值较高,为12.3%;A2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是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相对重要值为29.8%,灌木层优势种为地果(Ficus tikoua),相对重要值为22.5%,草本植物层优势种是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相对重要值为31.9%; B群落灌木层中有的物种占优势,B1群落为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 calcareus),B2群落是抱茎菝葜(Smilax ocreata),B3群落为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相对重要值分别为18.7%、9.0%、19.0%,而乔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中的各物种个体数相对比较均匀,这同均匀度指数结果一致。

Shannon-Wiener指数是群落空间多样性和异质性的度量,能够综合反映群落物种不确定信息的程度[14],3种旅游干扰强度的群落平均值比较,乔木层为ABC,灌木层为ABC;草本植物层为CAB(表3)。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干扰较强的A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低,与A群落存在优势种有关;没有旅游干扰的C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说明C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而C群落草本植物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是因为C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导致下层的草本植物层没有足够的光照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强度对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P=0.0070.01)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020.01)影响极显著,对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较强的旅游干扰毁坏了乔木层,而在土壤缺乏的喀斯特石灰岩上乔木层生长较慢,乔木层不能短时间内更新,而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更新相对较快。

4 结论与讨论

在较强旅游干扰下,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最低,而草本植物层丰富度指数最高但均匀度指数最低;轻度的旅游干扰下,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降低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草本植物层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增加。

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中度干扰学说[12],一定强度的干扰使群落的多样性总体提高,与吴甘霖等[2]、巩等[3]、刘鸿雁等[5]的结论一致,但吴甘霖等[2]的旅游干扰对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所起的作用较大、巩等[3]的旅游干扰对草本植物层影响最为显著的结论,与研究的旅游干扰对乔木层影响最大的结论不同,可能是由于调查的群落类型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不一及不同人为干扰下各层的多样性变化各异。

至于严重影响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临界干扰强度是多少以及旅游干扰强度的详细划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适度的森林旅游开发不仅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反而会使局部的多样性有所提高,这与森林中的林窗效应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游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旅游开发强度大、管理不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会降低。因此,自然保护区在进行森林旅游开发时,只有分析和限制游客量,科学规划旅游路线,科学开发景点,科学管理和建设,规范游客行为,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使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 周政贤. 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 吴甘霖,黄敏毅,段仁燕,等.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黄山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2):3924-3930.

[3] 巩 ,陆 林,晋秀龙. 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5):2239-2251.

[4] 朱 珠,包维楷,庞学勇.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2006,14(4):284-291.

[5] 刘鸿雁,张金海. 旅游干扰对香山黄栌林的影响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7,21(2):191-196.

[6] 晋 瑜,潘存德,王 梅,等.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指标比较[J].干旱区地理,2005,28(1):113-119.

[7] 姚国龙,王 涛,宗世祥.不同演替阶段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67-170.

[8] 杨秀莲,张克斌,曹永翔,等.宁夏盐池县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12(6):163-167.

[9] 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4,2(3):162-168.

[10] 汪殿蓓,暨淑仪,陈飞鹏.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01,20(4):55-60.

[11] 陈廷贵,张金屯.十五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研究[J].河南科学,1999,17(增刊):55-57,71.

[12] 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2.

[13] 彭少麟,方 炜,任 海,等.鼎湖山厚壳桂群落演替过程的组成和结构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3):245-249.

[14] 曹成有,寇振武,蒋德明,等.科尔沁沙地丘间地植被演变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262-267.

[15] 曹成有.科尔沁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

旅行感悟范文4

[关键词]传统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挑战

[DOI]10.13939/ki.zgsc.2016.51.203

1 旅游电子商务与旅行社

旅游电子商务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定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的应用等。它通过线上的模式有效地利用了电子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旅游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播并科学地转化为商务活动,为不同的旅游者提供多样化、优质化同时更具个性的旅游产品。而传统旅行社则更多的是通过线下门店的方式,为旅游者代办各种旅游服务,这样的一种模式相对地就限制了旅行社发展的空间区域、旅游影响力的辐射面积,出现旅行社数量多但规模经济弱,旅游信息传播慢的局面。

2 赣州市旅行社面临的挑战及其表现形式

赣州市旅行社数量众多,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旅行社正遭受着同类旅行社的激烈竞争、旅游电子商务多领域渗透、国内旅游政策的规范督导等多方面的挑战。

2.1 旅游产品的挑战

2.1.1 旅游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挑战

旅游电子商务凭借其强大的电子网络优势可以与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交通进行信息交互,为散客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等多样化的选择。见下表。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对各自旅游产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倾向于客户个性化的体验。传统旅行社由于受其经营业务和影响力辐射面积的限制,其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周边游多局限于赣南地区;国内、国际旅游多局限于几个常规、经典的地区;旅游的出行计划大多是几个固定的出行方案,出游模式大多固定为“机票+景点+酒店”,可选择性低。

2.1.2 旅游产品价格的挑战

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利用网络的优势将旅游者与旅游产品进行直接对接,省去各种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压缩旅游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可以便捷地利用电子化的优势,将产品的价格进行分类整理,将旅游者好评率高、价格低廉的产品优先展示。传统旅行社在产品价格方面却没有优势,尽管面临着同行的竞争压力,有时不可避免地进行价格战,但归根结底作为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并不可以给旅游者足够低的产品价格,同样地,传统的旅行社更倾向于旅游的团体报价,对于单项旅游产品的报价也不存在优势。

2.1.3 旅游产品基于顾客体验度的挑战

旅游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只有了解顾客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创新优质的旅游服务产品来引导顾客的需求。旅游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媒体优势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图片、影像的方式来传播旅游产品的具体信息,提高了旅游者甄选旅游产品的体验;通过建立旅游产品及其服务星级评价的系统,提高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优劣讨论的体验。同样作为传统旅行社对于游客的体验度却没有那么重视,对于旅游产品的介绍大都局限于书面文字的描述,缺乏生动性,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旅游结束后旅游者的体验则大多都仅仅是一份宾客意见单。

2.2 企业营销模式的挑战

2.2.1 营销理念的挑战

旅游电子商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营销,网络营销是其方便快捷又具有优势的营销方式,网络服务、电子商店、网上广告是其主要手段。通过网络营销降低营销费用,实现营销面积全球化;观念营销也是其重要手段,从销售者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市场,牵引市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而传统旅行社的营销手段相对就比较落后,一方面旅行社其主要营销的手段还是仅仅局限于人员的产品推销、投放于电视媒体的广告促销、特定时间的营业推广等方式,并且其营销的对象也局限于赣南的旅游者;另一方面由于其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与方式,也没有做到引导旅游者消费。

2.2.2 旅游市场营销的挑战

企业通过科学而又先进的营销理念赢得旅游市场的认可的同时,还需要对旅游市场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旅游市场的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旅游电子商务利用其自身优势可以对旅游市场做详尽而又细致的分析。并且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依据总体的市场环境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与此同时,在线旅游市场正在逐步被细分,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目标市场。传统旅行社则大多并未进行旅游市场的细分,它们习惯于采取无差异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忽略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旅游者的需求差异。同样其营销方式也就降低了其市场的适应力,增大了市场的经营风险。

2.3 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挑战

赣州市旅行社多为传统旅行社,其主要的业务还在于团队客人的组团和旅游接待工作,旅游产品多倾向于捆绑式出售,同时对于散客的这一群体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也就导致了赣州旅行社在团队旅游市场逐步萎缩、散客市场真空的局面。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产品上更加倾向于散客的个性化服务,其产品形式也多表现为零散出售,更容易得到散客的青睐。因此,传统旅行社的旅游市场占有率也受到了在线旅游的挑战。

3 赣州市旅行社应对挑战的可行性措施

3.1 开发特色旅游和主题旅游

旅行社要在复杂多变的旅游大环境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有新颖而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旅游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更加符合旅游者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针对这样的挑战,旅行社应该提高τ诠丝托枨蟮闹厥樱把开发新颖的旅游产品,创新特色旅游、营造主题旅游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赣州市的旅行社可以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革命第一枪南昌、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的思想洗涤之旅;打造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萍乡傩文化、乐安县畲族文化、赣州客家文化的追根溯源之旅;打造体验为主题的赣州脐橙采摘欢乐农家之旅。通过建立特色主题旅游满足不同喜好旅游者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拓宽旅游产品的广度,提高旅游产品的深度,形成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3.2 建立专业化的品牌旅游

旅游者τ诼糜尾品的选择一方面基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则是旅游产品的品质。旅游电子商务基于其互联网优势掌握了价格的主动权,那么传统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化旅游品牌的方法创造优势。专业化的旅游品牌建设需要提供优质的外在旅游产品形式和内在的旅游服务质量。赣州市各旅行社在品牌化的经营中还需要加强对于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对于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拉大与其他旅行社的差异性,创造独特性,培养旅游者的忠诚度,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3.3 加强与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

旅游电子商务在企业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旅行社必须积极地学习新的营销理念,熟练掌握营销新手段,与旅游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形成共赢。作为传统旅行社由于其受众面的限制,其客流量相对地也被限制,这就使得旅行社行业呈现出一种微利的局面。通过与旅游电子商务的合作可以使其搭载互联网这个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解决自身客户受众面小的窘境,同时还可以接受新的营销理念,利用全新的营销方法进行旅游产品的营销。赣州市旅行社可以通过与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途牛网、携程网等的合作,将自身旅游产品搭载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利用网络营销推广自身旅游产品,结合自身业务能力构建旅游新理念,逐步提高自身知名度与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3.4 O2O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将线下的实体店铺与线上的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在线上发掘客流量,同时将这些流量引导到线下。传统旅行社在长期的企业经营中拥有线下门店的优势,互联网线上具有信息传播更快、更广、更远的优势。因此传统旅行社可以选择通过建立线上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与时俱进与互联网接轨扩张优势。通过建立线上的商务网站将旅行社内部的旅游产品及时有效地到其商务平台供旅游者筛选,同时建立在线支付体系,满足旅游者便捷支付的同时促成消费的完成。通过O2O模式,旅行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挖掘线下的用户资源,拓宽其销售的广度;同时还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分析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方便新型旅游产品开发,拓宽其销售的深度。

参考文献:

[1]葛晓滨.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圣霞.电子商务在旅行社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6).

[3]陈玉杰.传统旅行社与旅游电子商务整合策略[J].职业技术,2009(3).

[4]余芳芳.信息时代我国旅行社营销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3).

[5]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旅行感悟范文5

[关键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肌苷;奥硝唑;配伍

[中图分类号]R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03-02

奥硝唑是一种继甲硝唑、替硝唑后的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滴虫作用。其化学名1-(3-氯-2-羟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1]。奥硝唑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与其他药物配伍也日渐增多[2,3]。现借鉴替硝唑的分析方法[4],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为临床安全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UV-2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751-G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pHS-3C型数字式酸度计(上海理达仪器厂)。

奥硝唑对照品(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0 ml∶0.5 g,批号030618);肌苷对照品(南京金陵药业);肌苷注射液 (南京金陵药业,规格:2 ml∶0.1 g,批号030801)。

2 方法与结果

2.1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奥硝唑对照品、肌苷对照品适量,配制成18 mg/L的奥硝唑水溶液和8 mg/L的肌苷水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奥硝唑在31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肌苷在此波长处无吸收,故选择318 nm为奥硝唑的测定波长;肌苷的最大吸收峰在264 nm处,奥硝唑在此波长处也有少量吸收,并和肌苷的吸收峰相互重叠。于是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肌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64 nm,参比波长为361 nm。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奥硝唑对照品适量,配制成600 mg/L的贮备液(Ⅰ);精密称取肌苷对照品适量,配制成400 mg/L的贮备液(Ⅱ)。分别精密吸取Ⅰ液1.0、1.5、2.0、2.5、3.0 ml,Ⅱ液1.0、1.5、2.0、2.5、3.0 ml,分别混合定容于100 ml量瓶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混合水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318 nm处直接测定奥硝唑吸收度A,得奥硝唑线性回归方程:

A奥=0.039 57C奥+0.004 3,r=0.999 9 (n=5),线性范围为6~18 mg/L;在264 nm和361 nm处,分别测定吸收度A,则肌苷的ΔA肌=A264-A361,得肌苷的线性回归方程:ΔA肌=0.051 57C肌+0.074 1,r=0.999 9(n=5),线性范围为4~12 mg/L。

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奥硝唑对照品、肌苷对照品适量,配制成含奥硝唑约10 mg/L和肌苷约8 mg/L的水溶液。按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各自吸收度,代入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回收率。结果奥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0.73%;肌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0.69%。

2.4 配伍稳定性试验

2.4.1 配伍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肌苷0.3 g,加入到100 ml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振摇使溶解,制得混合溶液。

2.4.2 外观及pH值将混合溶液置室温(20℃)下,在0、1、2、4、6 h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外观均为微黄色澄明溶液,无沉淀产生,pH值变化不大。结果见表1。

2.4.3 含量变化精密吸取混合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10 ml,加水稀释至50 ml,得测定液(内含10 mg/L奥硝唑和10 mg/L肌苷)。将测定液室温放置,在0、1、2、4、6 h,分别测定各吸收度,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并以0 h含量为100%,得到其他时间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

2.4.4 吸收曲线的变化在测定含量的同时,对混合液分别于0、1、2、4、6 h在200~400 nm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最大吸收峰无位移,吸收曲线形状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

3 讨论

本文从含量溶液外观及pH 值3个方面考察了肌苷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注射用肌苷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0℃)条件下,6 h内混合液澄明,未见有任何的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变化在我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pH5.0~7.0)[5];含量变化也不明显,紫外吸收曲线未见改变,说明两药配伍在6 h内是稳定的。经测定,配伍液在6 h内肌苷浓度最低为99.1%、奥硝唑为98.1%,两药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规定[5]。

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肌苷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稳定,在上述条件下可配伍使用。因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文仅从理化性质角度对注射用肌苷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其药理及生化方面配伍因素的考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就本次试验考察范围来评价,注射用肌苷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6 h内是稳定的,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2]超.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94-95.

[3]杨春华. 盐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98,102.

[4]李力更,王丽萍,封淑华.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5):2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41, 59-61.

旅行感悟范文6

关键词:国际旅游节事;家庭游客;感知;态度;西安世园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1-0135-06

Study on Family Tourists’Perception and Behavior Attitude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Festival

ZHANG You-yin1, 2, HU Qiao-juan3, GU Jing2

(1. Institute of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hina Tourism Academy, Beijing 100005;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State Key Lab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Beijing 100101; 3.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nd attitudesamong family tourists group, friends tourists group, colleague tourists group andindividual travel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bout thefamily tourists’Perception and attitudes,taking xi '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domestic tourists for example. It also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about International tourism festivals, views about word-of-mouth effect and wiliness to travel again between family tourists and other tourists groups. Tourism perception, internal behavior and attitud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it. it methodology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volved questionnaire survey,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homogeneity test of variances and similar matrix, etc.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 to other tourist groups, family tourist groups belong to the dominant tourism action group with the top service aw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veler’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s, the study shows that families of the 90’s have a higher general satisfaction while families have a lower general perception. Among the total tourism services elements i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park, family tourist groups give a relatively high evaluation on hygiene, presentation about Scenic and toilets, while shopping and catering win a lower evaluation. Family tourist groups are more powerful in negative word-of-mouth effect than positive effect. They lack the wiliness to travel again and complaint to relevant authori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ourism festivals; family tourist; perception; attitude; Xi’an World Horticultural Expo

1 引言

家庭作为休闲度假社会群体的主体[1],可以说家庭旅游是伴随着旅游现象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大规模的兴起最早是在西方国家,上世纪50年代在经济较发达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兴起。上世纪末期家庭旅游也开始在我国兴起。由于家庭成员感情的密切联系、利益的深刻相关,家庭成员对个体的旅游行为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2]。在家庭旅游过程中,家庭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扮演的角色随旅游活动的变化而不同,同时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传统的旅游研究者认为在实践中有三种类型的家庭决策方式:丈夫主导决策型、妻子决策型和夫妻共同决策型[4]。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均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家庭旅游的行为及态度也在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5]。当前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尤其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而家庭旅游被视为父母同孩子增进感情、增长孩子见识的主要途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孩子对旅游服务感到满意,家长往往也会认为比较满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青少年借助网络、微博、短信的形式对目的地的宣传强度也在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的发展。另外,随着80后、90后群体的不断成长,他们的家庭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对父母的关心也在日益剧增,所以陪同父母一起旅游也逐渐成为我国家庭旅游的主要形式。由于他们从小受到的国际化影响较多,对旅游的服务水平以及维权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面对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家庭游客需求,对各类群体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市场调查、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态度就成为旅游学研究的必然趋势[6]。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以西安世园会为例,分析国内家庭旅游者群体与其他群体游客对国际旅游节事的满意度感知、正负面口碑效应、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差异,并对不同年龄段家庭群体游客的旅游服务感知特征、口碑效应、重游和推荐意愿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为未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旅游市场营销和游客管理提供指导。

家庭旅游是指一家人一起进行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旅游互动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相对于一般的旅游活动而言,家庭旅游对象有特殊的限定。对于家庭旅游的研究一直是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7]。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研究体系,也出现了很多学者认可的观点,其中对家庭成员角色的研究尤其丰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决策方式(单一或联合)[8,9]、内容(目的地选择和附加决策内容)及显性影响因素(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社会与经济地位、孩子等) [10~12]、家庭旅游决策中夫妻的冲突与互动[13,14]、决策过程中家庭成员权利与价值观的影响[15]、家庭文化类型等隐性影响因素[16]。随着家庭旅游在国内的不断兴起,我国学者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了家庭旅游决策的过程、成员的关系、家庭旅游产品设计、细分市场等。崔庠等通过对影响长春市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的家庭收入、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三个因素的分析,得出家庭收人水平是目前影响我国家庭旅游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并说明了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重大意义[17]。刘敬伟对丹东市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家庭旅游消费行为随家庭收入、职业类型、户主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变化[18]。向文雅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前往张家界进行家庭旅游的夫妻为对象,调查夫妻双方在家庭旅游的5个决策阶段的相对影响力和13项细分决策任务中的参与情况,分析夫妻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19]。杨学燕等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以家庭结构为影响因素对其与居民出游决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0]。苏国良等对5个中小城市的游憩需求、游憩场所、游憩活动、游憩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家庭规模对游憩行为的影响,提出家庭群体的游憩行为特征,并结合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其游憩行为特征进行解释[21]。白凯等在分析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的本土化理论视角(现象学视角——发现问题;社会学与心理学视角——提炼与解析问题;管理学视角——解决问题)与分析思路(家庭结构、意识形态、内容与结构组成)[22]。殷平等根据旅游决策划分的三个阶段,通过在北京居民区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的决策模式与家庭成员的决策内容[23]。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旅游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然而以往研究对家庭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行为及态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在分析家庭游客与其他群体游客心理及行为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对年龄的划分,分析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的旅游服务满意度感知和意愿态度。

2 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获取

本次调查于2011年7~8月在西安世园会园区内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随机偶遇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形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15份,回收率为91.5%,排除不完全回答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后得到有效问卷876份,问卷有效率87.6%。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其中信度标准值克朗巴哈(Cronbachs'α)系数α值为0.91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效度的测量指标KMO的值为0.945,Bartlett检验的F值等于0.000,表示各个变量不是相互独立的,说明数据存在良好的结构效度。

2.2 研究方法

对于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单因素评价模型。即计算出每个要素的李克特量表式得分。该模型数学公式是:

Sj=5i=1ntN·mi

式中Sj表示因素j的满意度或意愿强度,mi表示该影响因素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1~5分),ni表示选择该评分mi的人数,N表示填写问卷的总人数。其中ni/N表示某一因素在李克特量表下某一得分的评分人数占所有评分总人数的百分比。其中李克特得分在4.5分以上表示游客对该因素非常满意或意愿非常高,得分在4~4.5分之间表示游客对该因素满意或意愿高,得分在3.5~4分之间表示游客对该因素较满意或意愿较高,得分在3~3.5分之间表示游客对该因素基本满意或意愿中等偏高,而低于3分均表示游客对该因素不满意或意愿偏低。其中得分在2.5~3分之间表示游客对该因素稍不满意或意愿中等偏低,得分在2~2.5之间表示游客对该因素较不满意或意愿较低,而得分小于2表示游客对该因素不满意或意愿偏低,得分低于1.5表示游客对该因素非常不满意或意愿非常低。

为了检验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将运用SPSS18.0对样本的单因素评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ANOVA),并对方差分析结果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其中假定方差齐性选择LSD检验法,未假定方差齐性选择Tamhane’s T2检验法。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群体之间旅游服务感知及态度的总体差异,本文运用了双侧(Two-tailed)的Pearson检验法,通过构建相似矩阵对各群体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3 家庭游客的旅游感知及态度

3.1 家庭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对旅游方式的划分,当前最常见的方式主要是个体旅游和群体旅游两种。然而,由于群体内部成员关系的差异,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及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对这种差异的研究以往相对较少。本研究将旅游群体划分为家庭旅游、朋友间旅游、同事间旅游以及个人旅游四类。其中家庭旅游无论是亲密度还是心理安全度都在四个群体中相对最高,所以在旅游行为态度方面表现为显性化特征,即旅游行为完全根据自己感受表达,不考虑相关群体对自己的看法,在满意时会特别满意,不满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而家庭出游的旅游者群体响应度较高,特别是在不满意的服务感知方面,一位游客的不满会产生群体的整体不满。而朋友间出游,其亲密度弱于家庭,所以其心理安全度相对较低,其旅游的行为及态度受朋友影响较大,往往会考虑朋友的感受。同事间出游的旅游者群体,其亲密度和心理安全度均低于朋友间旅游的群体,所以其行为显现度相对更低,在遇到满意和不满时,行为表现总要考虑同事会如何看待自己后适度地表达。该群体的群体响应度也相对较低,一位游客的不满未必会产生群体的整体不满。而个人出游,由于“势单力薄”,所以心理安全度相对最低,其旅游行为的显性度也相对最低,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的保守方式来处理自己的不满。

从我国家庭旅游的群体决策来看,其中家庭决策最核心的决策层为夫妻之间的互动决策,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收入支配权问题。由于在普通家庭,夫妻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所以去哪里?如何旅游?停留多长时间均是由夫妻根据家庭自身条件作出决定。而这其中受到的最直接影响是来自父母和子女。其中父母方面主要是身体健康情况对旅游决策的影响,而子女方面主要是子女教育、爱好等方面的影响。在家庭旅游决策中除了家庭内部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亲友关系网的影响,即表现为受到夫妻双方兄弟姐妹及其兄弟姐妹的子女的影响。其次是朋友、邻居、同事和同学的影响。亲友关系网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是从建议推荐等角度进行影响。而从调查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国际旅游节事的游客群主要还是以15~64岁之间的群体为主,即以50~90后群体为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国际节事旅游大多是带有特定主题的、科普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而这些旅游产品对老年人及儿童吸引力相对其他群体较小。

[PS,BP#]

为了分析家庭成员的旅游感知评价特征及行为态度,本文从调查问卷中抽取出旅游方式为“同家人一起出游”的样本,共获取样本438分,占总问卷的52.3%,说明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游客国内游客还是以家庭出游为主要旅游方式。而从这部分群体的年龄特征来看,同家人旅游的游客以60后~90后家庭成员为主,所以本文仅以这部分游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3.2 家庭游客群体构成分析

从家庭游客的构成来看,女性游客是家庭旅游的主体,所占比例为55.02%,这也反映出我国女性相对顾家的心理;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约占样本总量的87%,其中21~30岁之间的游客比重也较大,占到总量的33.79%;教育背景方面,本科及大专学历游客是最重要的游客,所占比例高达49.32%,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占28.54%;个人收入方面,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游客占70.55%,这主要是因为西安世园会游客以陕西省内部游客为主,而陕西省的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相对全国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受众年龄总体较小,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在校生,所以拉低了西安世园会国内旅游者的总体收入水平;家庭结构方面,西安世园会的游客以单身游客为主,占总游客量的35.4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该群体多数是80后、90后年轻人陪同父母一起旅游。这也反映出节事旅游所吸引的游客以年轻群体为主。

3.3 家庭游客旅游感知分析

旅游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回头率,影响旅游地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影响目的地旅游收入的增加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成败[24]。旅游服务质量的最终评判者是游客,服务质量实际上是游客感知到的服务质量。关于旅游服务质量感知问题,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基本思路一般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期望、对旅游服务的满意程度、影响旅游服务感知的因素等,并据此为旅游企业改进服务提供建议[25]。本文也将从旅游者角度出发,从游客主观感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最直观的感知主要包括景观营造、导游讲解、环境卫生、购物服务、餐饮服务、厕所以及商品定价,本文将从以上7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家庭游客对西安世园会旅游服务的总体感知来看,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卫生,得分为3.61分。其次是景观和厕所,得分均为3.47分。这表明西安世园会在卫生以及景观打造方面比较成功。而游客对世园会园区内的购物和餐饮评价相对较低,分别是2.77和2.92分。在游客访谈中发现,游客对园区内餐饮的评价主要是“种类少、价格贵、卫生差、排队时间长”。而对购物的评价是“购物点太多、价格贵”。总体来看,游客对餐饮和购物不满的共同点表现为园区内旅游服务价格过高,而这个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景区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未来旅游景区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另外,游客还对景区商业化存在很多不满,所以如何处理商品价格、种类和景区商业化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是国际性节事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群旅游感知对比来看, 90后群体对西安世园会最为满意的服务项目为景观,最不满意的是园区内的购物;80后、70后和60后群体对西安世园会最为满意的均是卫生,最不满意的也是购物;从总体来看,90后家庭游客对西安世园会服务满意度最高,80后的满意度相对最低,所以未来节事旅游活动的开展应重点关注80后群体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该群体的满意度。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各群体之间的差异,在此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从结果(表1)来看,不同群体家庭对西安世园会的感知评价得分的显著性均大于0.05,得出7个指标在4个家庭群体间均满足方差齐性。即是适合做方差分析的。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其中不同家庭结构的游客对景观、讲解和餐饮的显著性水平低于0.05,所以只有这三项存在群体性差异。而卫生、购物、厕所和定价几项的差异并不明显。

3.4 家庭游客反馈态度分析

从家庭游客的旅游态度来看,当旅游者对整个园区满意时,其正面口碑效应相对明显,其中有40%的游客选择“会给自己的亲友推荐”。而从意愿的强烈程度来看,李克特得分为3.19分,推荐的强度属于一般偏强。从游客的负面口碑效应来看,当游客遇到不满意的地方时,其负面口碑效应也相对明显,有38.6%的游客选择“会向亲友抱怨”,从负面口碑效应的强度来看,其李克特得分为3.47,说明负面口碑效应相对较强。同正面口碑效应相比,负面口碑效应明显较强;而从游客自身对满意及不满的处理来看,当游客满意时,其重游率相对较弱,其中选择“不会”的游客比例相对最高,占了37.2%,从总体强度来看,李克特得分为2.84,属于弱重游态度。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节事旅游时间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从游客遇到不满时的处理来看,当游客遇到不满时仅有5.3%的游客表示“一定会”向相关部门投诉,23.5%的游客表示“会”向相关部门投诉,而48.6%的游客表示不会投诉。从投诉强度来看,李克特得分为2.78,说明游客的投诉意愿也属于弱投诉意愿。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我国消费文化有关,一方面旅游者维权意识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处理维权的途径相对模糊,游客投诉往往找不到有效的投诉途径,或是对投诉结果并不抱很大希望,这在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旅游者对旅游主管部门信任不足的问题。

从不同年龄段家庭游客群旅游态度对比来看,正面口碑效应最高的群体主要是90后的家庭群体,最低的是60后家庭群体;而负面口碑效应最高的主要是80后家庭群体,最低的是90后家庭群体;重游意愿最高的是90后家庭群体,而重游意愿最低的是80后家庭群体;投诉意愿最高的是70后家庭群体,而投诉意愿最低的是80后家庭群体。总体来看,90后家庭旅游者对西安世园会的正面效应最强,而80后家庭旅游者对西安世园会的负面效应最强。这说明西安世园会应加强对80后群体的关注,提供更多满足该群体需求的旅游产品和设施;为了分析各年龄段旅游者之间的差异,在此对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从结果(表2)来看,除了重游意愿外,其他3个指标的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水平均大于0.05,得出其他3个指标在4个家庭群体间均满足方差齐性。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4个年龄段游客群在正面口碑效应、投诉意愿和重游意愿方面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说明4个群体在这3个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4 结论

从我国当前国际性节事旅游的游客组成来看,家庭旅游已经成为主要的旅游群体,几乎占了我国国际主题节事旅游游客的一半。所以对这部分游客群行为及态度的分析有利于我国未来更好地开展国际性旅游节事活动,并为国际旅游节事活动满足国内旅游者需求提供指导。

从家庭游客同其他群体游客之间的差异来看,家庭游客与其他群体游客主要差异表现在由于亲密度、群体响应度和心理安全度所引起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服务感知及处理态度的差异。其中家庭旅游者亲密度、群体响应度和心理安全度总体较高,属于显表现群体,即态度和感知均表现得较为明显。具体来看,在旅游服务感知方面,家庭旅游的游客仅在景观和讲解方面同其他群体游客群存在差异,而其他5个因素之间均可视作无差异;而从群体之间的相似度来看,家庭游客与朋友及同事间旅游的游客群具有很大相似性,与个人出游的群体相似性最小;在旅游态度方面,家庭旅游对正面口碑效应、负面口碑效应、重游率、投诉意向等4个方面的态度和意愿同其他群体之间也不存在大的差异。从群体间的相似度对比来看,家庭旅游的游客与朋友间出游的游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与同事间旅游的游客群的相似性相对最小,分析发现,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正面口碑效应和投诉意愿方面。

从西安世园会家庭游客的总体特征来看,游客来源方面主要以西安本地及周边居民为主,其次是周边城市及省份游客,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游客年龄方面,主要以15~64岁之间的游客为主,反映出世界园艺博览会这种具有特定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对儿童及老年人吸引力相对较弱;性别方面主要以女性为主,这正好反映出我国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我国在长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大多承担着照顾家人的责任,而女性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相对最多。在调研中发现,女性游客与家人出游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成年女性陪父母,二是夫妻同游,三是母亲携带子女;而在教育背景方面,西安世园会的游客主要以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这主要与西安世园会这种主题突出的节事活动游客的局限性,由于世园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蕴含有较深厚的文化特征,缺少普通旅游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所以对低学历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个人收入方面,西安世园会的游客个人月收入主要以低于3000元的游客为主,这也反映出西安当地当前的平均工资水平,也是我国近距离旅游的收入门槛。

从家庭游客西安世园会旅游服务感知来看,游客总体对世园会园区的卫生、讲解以及厕所的满意度很高,而对园区内的购物和餐饮满意度相对最低;从家庭游客对旅游的态度来看,当游客满意时会呈现出“较强”正面口碑效应,其中有40%的游客选择“会给自己的亲友推荐”;当游客不满意时,游客也会出现“较强”负面口碑效应,有38.6%的游客选择“会向亲友抱怨”;另外,由于世园会这种国际性旅游节事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游客重游的意愿相对较低;而当游客遇到不满时投诉意愿也相对较弱,这主要与我国消费文化及旅游投诉处理不利有一定关系。

从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游客对比来看,90后的游客群无论是在满意度方面,还是在态度方面,均表现出对西安世园会较高的评价,这说明西安世园会的主题设置、活动内容以及服务设施均满足了该群体游客的旅游偏好。80后游客群对西安世园会的旅游服务满意度感知评价相对最低,而且,对世园会的口碑效应以及重游意愿的态度方面,也都是80后相对最低。分析发现,80后家庭游客当前的年龄主要以20~30岁为主,这部分群体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有较为丰富的旅游经验,并对国际化旅游服务有较高的认识,所以相对其他年龄段的家庭游客表现出更低的满意度和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1]Crompton, John L. Dimensions of the Social Group Role in Pleasure Vac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8(4): 550-567.

[2]秦明.旅游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Belch M A, Willis L.A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2):111-124.

[4]Sharp, Harry, Paul Mott. Consumer Decisions in the Metropolitan Family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56,21(2):149-156.

[3]朱生东,杨媛媛.家庭旅游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9(4):78-81.

[6]Howard D R, Madrigal R. Who Makes the Decision: The Parent or Child? The Perceived Influence of Parents or Children on the Purchase of Recreation Services [ 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90, 22(3): 224-258.

[7]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 32-37.

[8]Bronnera F,Hoogb R.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n Family Vac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5):967-979.

[9]Kang S K,Hsu C H C.Dyadic Consensus on Family Vacation Destination Selec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571-582.

[10]Swinyard W R,Sim C P.Perception of Children’s Influence on Family Decision Processe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87,4(1):25-38.

[11]Filiatrault P,Ritchie J R.Joint Purchasing Decisions: A Comparison of Influence Structure in Family and Couple Decision Making Uni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0,7(2):131-140.

[12]Ndubisi Oly Nelson.Impact of Joint Product Usage and Family Structure on Joint Decision to Purchase a Vacation by Malaysian Spouse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7,13(2):135-147.

[13]Wang K C, Hsieh A T, Yeh Y C, et al. Who is the Decision Maker: The Parents or the Child in Group Package Tours? [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2):183-194.

[14]Kang S K,Hsu C H C.Spousal Conflict Level and Resolution in Family Vacation Destination Selection[J].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Research,2004,28(4):408-424

[15]Bronner F,Hoog R.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n Family Vac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5):967-979.

[16]Jang H,Lee S,Lee S W,Hong S K.Expanding the Individual Choice-sets Model to Couples’ Honeymoon Destination Selection Process[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5):1299-1314.

[17]崔庠,黄安民.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初探[J].人文地理, 1995,10(2):37-42.

[18]刘敬伟.丹东市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丹东师专学报,1999,(77):54-56.

[19]向文雅,夏赞才. 夫妻参与家庭旅游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31-35.

[20]杨学燕,金海龙.居民出游决策行为与家庭结构的关系探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4):14-18.

[21]苏国良,吴必虎,党宁.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 22(6):53-58.

[22]白凯,符国群. 家庭旅游决策研究的中国化理论视角与分析思路[J]. 旅游学刊,2011,26(12):49-56.

[23]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 人文地理,2010,(4):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