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1
市政府办公室:
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
一、务实创新争先干事
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着力点及其成效是:
1、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__年重点工作和各项责任制要求,系统提出了涉及本局的16类56项分工抓落实意见,并跟踪督查和严格考核。
2、稳定工业大局。改进和落实全市工业部门、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水泥产业景气度低、化工产业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工业经济“时间过半、完成指标过半”的预定目标。原创:
从工业总量上看,整体运行“高”开稳走。相对于去年初“低开”局面,市今年工业产值首月增幅升至19,之后几个月则稳定在25至30区间。前5个月,全市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7,完成年计划的41,其中“六六”产业产值36亿元,增长3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规模企业产值增幅从年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月回升,至5月底已经持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延续小幅提升势头。
从“2 6”产业看,特色拉动作用显著。新增长点多于缓冲性因素,特别是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发力,1至5月累计增长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绿色食品59;皮革塑料54;新型电光源52;机电43;羽毛球38;纺织服装33;竹木加工27;消防器材23。三友电子、江变公司、消防设备、江纺公司、华顿服饰、恒亮蜂产品、航宇文体等重点骨干企业增势不减,欧派装饰、三棱塑胶、健康食品、西本木业等新兴骨干企业强劲增长。
从镇域工业上看,你追我赶有序竞争。到5月底止,全市14个工业乡镇(街道)产值已突破10亿元的有贺村镇和虎山街道,已达到5亿元以上的有上余镇和清湖镇,已完成亿元以上的有淤头镇和峡口镇等7个乡镇,凸现各地加快发展工业的动力足、成效大。
从规模企业用电看,电力供求矛盾平缓。今年以来,相对于前几年电力对产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明显减弱,1至5月累计用电357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
3、有序推进项目。
掌握全盘情况。年初即置备全市工业项目、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用工需求等“4个本子”,并追踪其实施进度或动态变化。经向上争取,我市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1个(三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原创:年产7000万支的10条t5型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同时列入衢州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新建项目20个。继去年虎山集团项目申报国债资金之后,红火集团项目有望获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
推进势头良好。1—5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7个,投资额10.53.亿元,增长80.6,完成年计划的52.6,其中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有40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0,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金龙公司年产300万套缝纫机梭床、顺泰化工公司年产3500吨压力容器、科力汽配公司年产8万套汽车制动阀、自动化仪表厂出口精制木制品、华艺服饰公司年产100万件服装电脑锈花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六六”产业成为工业投入的主力军,完成投资额7.4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的71。“310”重点技改项目中,江化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470万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虎山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动工时间未定,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状况。另外,红火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铁路专用线预计6月底开通。
规范项目管理。去年底我市出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组织预审项目73个,原则同意落地项目66个,总投资10.88亿元,有7个项目因选址、环保等原因未获通过,发挥了“引导投资行为、规范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改善项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作用。
创新服务机制。经积极筹备,正式设立“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深化项目系统服务,集聚项目服务人才,着重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实务支持,充当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的“铺路石”。
排解发展难题。精心组织“项目服务月”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兵分10路上门走访“2 6 x”产业、百余家规模工业企业,问卷征集、汇总梳理、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企业各类发展难题个。对水泥企业近期重现的运输难题以《紧急情况反映》形式双向报送市政府和衢州经委。
4、提升拓展平台。前5个月,“两区”基础设施投入3989万元,新入园企业41家,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70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组织开展我市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查,确切掌握20__年现规划范围可开发土地面积和乡镇工业区块可利用土地面积,并围绕“强化平台支撑力度,逐步形成“2 5”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两个省级开发区、五个市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10.7万亩,满足我市今后20年工业发展平台需要”加强对接与协调。
5、不遗 余力招商。强化考核,全员参与,1—5月我局已上报(数)新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到位市外资金4000万元。局领导带头创意谋划,年初至今已提出重大前期项目建议30个。经积极推动,我市加强利用外资工作,首次实行单项责任考核,并已推出江山市20__年利用外资项目(中英文对照文本)37个,分类指导,全力推介。上半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注册资本万美元,全市实际到位外资万美元。
6、充分重视商贸。前5个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1950万美元,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39,骨干企业出口规模扩大,特色产业出口亮点频现。我市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精品商厦完成整体设计和招商包装,前不久赴宁波、义乌推介。省级龙头企业——左邻右舍便利有限公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选址已定,需要协调事宜经我局转报市政府后已有抄告意见。“千镇连锁超市”工程走在衢州市前列,全市已建有乡镇连锁超市或村便利店百家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成品油调价后的市场稳定。农村散泥市场开发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强有力打击私屠滥宰和“瘦肉精”行为,稳定部分乡镇定点屠宰管理秩序,市区肉品4月1日起实施“市场准入制”。民爆物资配送市场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7、综合协调服务。
积极建言献策。衢州“两会”期间我局代表提出的“发挥‘科工会’作用、推动产学研联合”建议,得到厉书记的重要批示。相继提出的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建议;创建风林、大桥制造业基地和虎山、双塔特色产业区块建议;淤头小企业创业基地若干建议意见等,均受到市领导的充分重视。
充实规划内容。从形势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去年拟定的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以外的江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商贸业、开放型经济、互通口(江郎、四都)、生态工业、散装水泥发展等7个发展规划。
推动产业进步。组织召开我市机电产业工作会议暨中国机电信息网站开通仪式,以及变压器、开关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牵头完成《江山市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查报告》,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立足科学发展,推动技改创新”的书面发言。深入皮革注塑企业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和组建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石灰窑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和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和清洁生产。
聚焦企业关注。及时组织申报并兑现20__年度“市长特别奖”(18家企业获奖)和出口补贴、退税等政策。向全市社会各界赠发千册《江山市涉企政策汇编》。指导我市4家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参加衢州市(上海)融资洽谈会,同时组织36个工业项目企业参加我市融资推介会。组织申报(年审)企业“创业绿卡”。
坚持开放兼容。以协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为契机,推动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经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省有机产品生态试点县,并承办衢州片认证培训班。积极申报商务部“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强化服务本领。开通网上“对话平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开启干部“互动学习年”(共设11课),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各抒己见出新招。输送局领导赴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办公室挂职锻炼。
二、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1、经常“回头看”。
对照市委、市政府20__年重点工作和部门责任要求,逐项检查,侧重对经济运行、项目推进、平台构建、招商引资等进行跟踪、督查、协调和服务,确保达到或超过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原创:
2、坚持规划指导。
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由经贸局牵头的江山市工业发展规划、中北部工业经济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皮革注塑、城市商业网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等6个新规划的制定。
3、确保走稳走强。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握我市经贸运行态势,确保走稳走强,并加快产业发展预测应对机制建设。重在整合兑现,发挥我市“工业30条”等政策的激励效应和引导作用。指导成立江山市皮革注塑行业协会,并推动其实质性运作。及早谋划和明晰下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4、推进项目建设。
新老项目“两手抓”。多方面保障以“310”为核心的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增强工业项目投资审议协调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摸排和深度开发20__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企业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等新的亮点项目。发挥“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平台作用,着力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前期实务支持,充实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
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捕捉最新招商信息,强力推进产业招商,紧盯在谈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支持,注重“扶上马、送一程”。组团参加浙洽会(已参会)、厦洽会等省(境)内外投资洽谈会,沟通联系我市海内外同乡联谊会,力求我市利用内、外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5、优化发展空间。
勾划“大”平台框架。结合我市工业布局规划编制,深化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工业熟地和待开发土地情况,包括各区块的用地潜力、产业布局、政策配套、准入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模式(如民企或部门单位建设标准厂房)等政策建议。
利用“小”平台空间。着力完善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岗山——已 入选省第二批、十里牌——已申报省第三批),使其成为加速企业成长的摇篮和集聚平台。
6、提升商贸服务。
强化“政策引导、规划布局、招商推进”。及早出台我市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含特色街扶持政策),以及“千镇连锁工程”补充意见。突出抓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探索编制《城市社区服务型经济产业目录》,促进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突出抓好精品商厦推介招商和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
壮大出口主体队伍,扩大出口大户业绩。力争全年外贸自营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
继续推进“放心工程”,顺应新形势要求。年内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要增至200家,其中进学校6家。开展“放心肉”进店堂、进学校活动。继续推进省有机产品生态县试点工作,加快我市认证步伐。力争成为我省“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7、优化要素配置。
(1)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导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拟组织我市400多家企业参加衢州“科工会”产学研项目对接,全程跟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创业素质工程”,选送参加衢州工商管理研修班,组织培训企业中层骨干60名。
(2)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组织实施我市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和50家重点微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工业项目融资推介会。主动争取20__年度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外贸发展基金向欠发达地区(我市)的倾斜。原创:
(3)运用部门职能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密切关注事关经济运行的成品油、运力、用工等阶段性、结构性因素,制定并落实我市20__年有序用电预案,加强综合协调。积极探索机电产业联合做强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有效途径。
8、发展生态工业
淘汰落后生产,加快产业提升。推进实施20__年我市水泥机立窑拆除和石煤烧石灰窑关停,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整治计划。加快农村水泥散装化步伐。
9、参与“四城联创”。
全面完成经贸局职责范围文明建设、城市园林、旅游城市、爱国卫生等工作,并支持和配合所在社区创建工作。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2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在全>!
(一)加强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开展职业道德讨论、优质服务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加强法纪教育。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刑法》、《行政诉讼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以及《慈溪市卫生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三)加强正反典型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认真组织开展向__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__x、__x和市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等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弘扬白求恩精神,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阶值观;认真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观看腐败案例电教片等方式,使广大医务人员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增强道德约束力。
二、强化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干群和医患关系
(一)培育人文理念,提升人文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理念贯穿于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始终,努力创造医院文化品牌,培育医院精神,积极引导职工自觉树立主动服务、亲情服务、诚信服务人道服务、病人至上五种服务意识。
1。加强医院文化阵地建设,办好院报、院刊、宣传窗、黑板报,建立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以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凝聚人心,征集和提炼出医院的院训、院徽、院旗。
2。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双十佳”、“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通过专题报道、演讲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和报道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崇高医德。
4。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组织职工文艺汇演、征文演讲比赛、联谊活动等医院文化活动,增加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积极组队参加局组织的第九届“健康杯”乒乓赛、“院歌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增加单位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实行院领导联系科室、走访员工、意见反馈等制度,增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二)开展人性化服务,创造人文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净化、绿化、美化就医环境。要增加候诊椅,免费提供饮水,设置书报架,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健康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专家门诊建立分诊叫号,急诊配备护士分诊,部分科室实行一人一诊室,保护病人隐私;提供24小时供餐服务;大力开展“七声服务”、“创温馨病区”等活动,体现人文关怀。倡导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多种面向社会的慈善助医、扶贫结对、下乡义诊、巡回医疗等义举、善举,向社会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要积极开展__市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和市级文明单位、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活动,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三)诚信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严格实行门诊药费清单制、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常用医疗收费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公开,平均住院床日费用公开和门诊人均医药费用公开等医疗服务信息“六公开”制度。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保证规范
收费、合理收费、诚实收费。要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要建立医疗告知制度。在诊疗过程中要通过多和形式,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继续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设立院长代表大堂接待处。建立值班院长巡视、院周例会医德医风反馈、院长信箱、病区走访等监督措施,畅通投诉渠道。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办结制度、医患争议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查处每一件群众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查落实,事事有回音。要坚持医患联系制、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和反馈制、出院病人回访制,出院病人回访率达60%,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2次,病人或病人家属座谈会4次等,力争群众满意率达90,月行风投诉小于3起。加强与社会、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每月一次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努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一)进步落实院长责任制。抓好思想教育和自查自纠工作,抓好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专项监控,坚持和完善重点人员管理制度。
(二)建立处方点评制,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要在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临床医生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处方点评制。各医院要成立专门部门,行使对医生用药合理性考评的职责,考评方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医生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定期公示,二是实施临床药师查房,对查房中发现的医生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通报,并提出合理用药意见和建议;三是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专项用药质控,四是对医生合理用药进行综合评分,评分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
(三)推行医疗机构问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一单通),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认真执行__卫发[20__]133号文件,在确认病人病情无明显变化和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上级医院及同级医院之间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原则上予以认可,不再复查:上级医院临床医师在认真诊查病人的基础上,如下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与临床采理相符合,能满足诊疗需要,具有诊断价值的,也可认下级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不再重复检查。
(四)继续推进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让患者受益得实惠。进一步完善药品、一次性材料、医疗设备联合集中采购制度,实行药品、一次性材料、医疗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降低医院采购成本和进购价格,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
(五)坚决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突出查办性质严重、情节恶劣而又拒不自查自纠的案件和《刑法》修正案(六)颁布后仍然顶风违纪违法收受贿赂的案件。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主动工作,推进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治理工作成果。
四、改革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教率
(一)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计算机系统功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上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力求熟练、快速,提高工作效率;筹建门诊预约挂号系统。
(二)执行全市门诊病历卡“一卡通”,规范病历书写,保证检查、治疗、用药的连续性,提高诊疗效果,有效节约费用。
(三)按病人需求调整服务时间,实行无假日医院、加强急诊值班,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分层设立收费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
(四)继续完善导医制。设立咨询服务台.分层设立专职导医。同时,要加强对导医的服务意识,服务语言、服务技巧的培训,强化礼仪规范,主动服务。
五、强化自律、民主、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一一医院管理和行风建设责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用制度菅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行风考评办法,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施行风
分级考核。院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率先垂范,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二)坚持和完善医务、院务公开制度,提高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和诊疗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民主管理,自觉接受公众及职工的监督。要采取短期培训或轮训的方法,分层分级对管理者进行现代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管理者树立人又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三)培养成本意识,实行成本控制。各科室要树立成本意识,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强化成本管理职能。设立成本控制指标,实行院科二级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成本宣传和教育,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诊疗流程,科学配置人员,降低采购价格,加强物资管理,设立医用耗材使用标准,约束各种浪费行为,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使医院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团队竞争力
(一)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评分离。按宝塔型人才结构,设定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对淘汰者实行高职低聘。同时建立人才流动管理办法,促进专业人员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本市各医疗单垃间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卫生队伍专业素质和人才结构,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制订按岗位责任、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承担风险程度、医德医风等为考核指标,体现公平、公开、竞争、按岗、按绩和要素分配相结合原则的绩效工资分配力案,实行绩放工资,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七、加强重点岗位督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3
1、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大力度,倾注精力。市成立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指挥部署。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七组,分别为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现代农业、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农村改革、固本强基七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各工作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各农村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分别明确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联动、同步开展。
2、加强综合部门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切实增强其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市编办根据**市农村工作实际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强化意见,将其作为党委工作部门,单独列入机构序列,进一步扩充增强职能,调整增加编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各镇(包括涉农街道)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内农村政策贯彻、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等具体工作,切实构建起全市农村工作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的完善网络体系。
3、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农口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换职能,增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形成职能明确、职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金融办等部门要从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出发,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成立或明确一个以上专门处室负责农村工作,并配齐配强熟悉农村工作业务的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人做、见实效。
二、完善研究决策机制,确保部署科学严谨
4、进一步健全调研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农民呼声,确保工作开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发展要求。要围绕事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精选一批课题,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水平。
5、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想方设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独自承担、需要其他工作组或部门协助或联合研究解决的,要及时通知其他工作组或部门,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思路,推动问题解决。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告之相关负责的工作组和部门,推动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6、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无权决策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作出部署安排。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定期决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策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完善规划调控机制,加大引领导向力度
7、高度重视农村规划。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龙头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推动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加大新市镇、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联动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8、科学完善农村规划。研究制定《**市农村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切实明确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现实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新市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做好各项规划之间的科学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论证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9、精心实施农村规划。按照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大建制镇推动新市镇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新城、新市镇、新型社区”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规划与区划的对接工作,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进镇村布局体系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按规划有序推进所有保留村庄的整治改造,积极开展规划政策创新试点,允许按规划重建或新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庄典范。
10、严格管理农村规划。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确定的基本程序审批各类规划。各级政府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干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作为公共决策、调控手段和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推动农村规划全面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规划的实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发展资金支撑
11、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市财政部门加紧研究制定“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科学界定财政投入范围内容,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切实明确财政投入具体要求,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各级人大和政协定期对同级政府开展财政投农情况的督查和检查活动,促进财政投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财政投入全面及时足额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励支持外地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发起创办村镇银行,加大对已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强化为农服务、实现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努力实现农村小额贷款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各(市)区均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农机具保险、农民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制定完善对合作组织、村级扶贫、农民创业等特定主体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13、完善社会投入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本着“政府引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农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增强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着力开展市、市(县)区两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与合作院校联手共建的有效机制。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技术推广、培训教育、机制研究、挂职锻炼等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各类合作活动。坚持将政研合作融入新农村建设整体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人力、科技优势,着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资源不足和建设机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传统村落改造成新型社区、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
15、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创办“产学研创新中心”、“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服务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改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综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和新农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按照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推广社会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围绕能力提升,分门类、分专业、分层次、分结构,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党政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新农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动市(县)区、镇、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满足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17、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每年选定一个以上主题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集体研究推进工作,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18、完善统筹协调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牵头部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及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组织推进、共同检查考核等多种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互促互补效应,提高推进效率,扩大综合效果。
19、完善促进创新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围绕规划建设、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两个置换、组织合作、金融扶持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研究,加强创新,及时制定出台有助于破解难题的鼓励性、优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实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探索实践,深入总结、积极推广基层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20、完善结对共建制度。在强化政府自身作为的同时,积极坚持多方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强化部门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工作,推进市各相关部门、工商企业、经济强村继续发扬结对帮扶薄弱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发展薄弱村加强结对帮扶,切实通过扶助困难户、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21、突出督查考核重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达的目标任务书和制定的相关工作意见确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县)区、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民增收等重要综合指标、完成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支农项目及资金、推进“三农”工作体系建立等有关情况。
22、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活动要围绕提升推进成效,积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工作督查要实行综合和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组的专项督查活动每半年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开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动。工作考核要坚持平时跟踪问效、季度进度检查、年末综合评定相结合。切实通过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进目标全面完成。
23、公开督查考核结果。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将定期通过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公布。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结果通过地区(部门)自评、地区(部门)互评、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确定后,由领导小组排定名次,按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为部门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和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完善奖励问责机制,充分激发工作动力
24、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工作干部选配制度,切实抓好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中熟悉农村工作干部的选拔配备,十分注重从农村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建立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人才资源库,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政治和组织保证。加紧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镇级领导干部的激励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同志到村帮助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4
一、强化科学监管的基础理念,全面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贡献力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执法工作重心向“安、卫、环”转移,进一步规范对进出口食品、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危化品、输非产品、援外物资等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提高疫情疫病和不合格检出率,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2.不断强化行政执法基础设施、执法手段和人员队伍的配置和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上半年内完成省级“法制质检样板区”创建。
3.积极开展进出口机电、轻纺及进口废物原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进口动物全过程监管模式、进口木材检尺全过程信息查询系统,加快工业品分类管理、“国检通”、“检信通”等电子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既严密监管、又简便快捷的目标。
4.各业务部门至少举办一期所辖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人员培训,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实现转型升级。
5.深化推进中德合作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内建成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促进区内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强化科学施检的基础能力,全面推进业务综合软实力建设,持续提升口岸特色业务建设的影响力
6.加快石化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确保按计划通过总局考核验收;尽快完成煤炭实验室筹建开检,迎接实验室扩项审核。
7.强化口岸检疫实验室基础能力建设,建立ISO17025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年内通过CNAS及国家认监委能力认可和资质认定。
8.推动木材港外堆场上半年内正式启用,规范后续监管,促成港口前沿木材有效分流;推动万方木材加工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开始动工,促成进口木材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
9.督促指导相关企业年内建成一个新型口岸废物原料查验专用场地,力争形成局特色的一流水平监管场地。
10.推动相关口岸部门合作互动,建立完善集中查验中心的“两衔接”运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口岸查验效能。
11.建立港开放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标准,并分步推动各码头建设完善。
12.提前介入港综保区规划建设,拟定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配套建设到位。
13.积极参与省局“三环联控”执法监管体系探索试行,大力推进口岸信息中心、电子闸口等建设,力争在“完善物流监管”环节上做出特色和亮点。
三、强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思路,全面推进和谐大家庭文化建设,持续提升现有资源的整体战斗力。
14.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严格落实省局十二项规定,深化推进绩效考核管理和质量体系运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开展非执法领域的廉政监督、纪检与执法监督同行等特色工作,促进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15.有效开展持续培训,深化落实“拜师学技”机制,继续开展“科长大讲坛”活动,推动全局人员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岗位资质的不断更新和提升,力争在全省系统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16.深化五级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一支协检员骨干队伍;开展业务人员定期考核,探索建立不合格惩戒和换岗机制,促进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17.继续深化局特色的和谐大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相关组织的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18.加强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争取全省系统第一批通过总局基础保障能力建设达标验收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5
为进一步明确河道管理职责,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河道功能,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本意见。
一、重新明确和划分河道等级的必要性
目前实行的河道等级是1995年划分的。10多年来,我区经过了多次区划调整,不少河道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各镇(街道)在河道等级的认定上已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区镇二级在河道管理、投资建设等方面也常常出现分歧。因此,重新划分河道等级,进一步明确区镇二级河道管理职责已是十分必要。
二、河道等级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河道等级划分以《锡山区水系规划》为依据,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有利于区镇二级区分河道管理责任;二是有利于区级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构建骨干河网;三是有利于分区域、分板块综合治理;四是区级及区级以上河道布局合理,精干高能。
三、河道等级的划分
根据构建区级骨干河网需要,以下26条河道明确划分为区级及区级以上河道:
(一)区级以上河道(即一至三级河道)。共14条:望虞河(嘉菱荡、鹅真荡)、九里河(新兴塘、南兴塘、宛山荡、北横塘)、北兴塘、三坝港、伯渎港、锡北运河、东青河、走马塘、严埭港(白屈港)、东亭港、冷渎港、桐桥港(火车浜)、北横河、寺头港。
(二)区级河道(即四级河道)。共12条:八士港、大塘河、潘墅塘、严羊河、界泾河(羊尖塘)、芙蓉塘、西仓浜(鞋山浜、周泾浜)、黄塘河(徐冲桥港、庙桥港)、张塘河(苏舍塘、杨安港)、双泾河(南桥港、白米荡)、吼山港、桑叶桥港(南荡西圩荡)。
锡山区境内的其他河道,按照其所在位置或流域分布区域,界定为区级以下河道,由各镇(街道)依据《锡山区水系规划》自行划分镇(街道)、村等级。
四、河道管理的权限和职责
根据河道及其水利设施的特点和作用,我区实行“统分结合”,以受益主体负责为主的河道管理办法。区镇二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有序管理。
(一)河道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区级及区级以上河道的保护性管理工作由区级负责,各镇(街道)配合。日常性管理工作由所在镇(街道)负责;镇级及镇级以下河道的管理工作由镇(街道)级负责。
(二)水利设施管理实行属地负责制。除已明确的工程外,各级河道上的各类水利设施(包括堤防、护岸、闸站等),由所在镇(街道)负责管理和养护。
(三)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区镇共建,以镇为主”负责制。改善或增加区级及区级以上河道功能的水利工程,由区级负责规划建设;圩区防汛、农业灌溉和新农村建设等需要的水利工程,由各镇(街道)负责规划建设,其工程建设方案必须按照审批权限上报审批。区政府对镇(街道)级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投资补贴政策。
(四)由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建设的水利工程,依据区政府统一部署时制订的政策实施。除重大工程外,由区政府统一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移交所在镇(街道)管理和养护。
工作意见及建议范文6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明确监管任务。以钢材、水泥、木材和重要装饰材料等建材和建材交易市场为重点,严把建材质量关,重点查处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生产经营建材、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材、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地条钢”及其制品、销售包装标志不全、标号与质量不符、强度等指标不合格的水泥、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假冒或仿冒他人建材产品商标、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利用广告对产品质量做虚假宣传、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严格建材市场准入,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严格执行有关行政许可规定,严把登记注册关。对被取消生产许可证的建材生产企业,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主体。对辖区内涉及生产经营建材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建材经营企业及建材交易市场日常巡查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巡查内容,做好巡查记录,完善企业经济户口管理档案;督促建材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制度、查验进货票证制度,进一步强化建材交易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督促所有经销建材的企业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证进货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三是加强建材质量监测工作,严把建材质量关。认真开展建材质量监测工作。经法定质量检测机构检测的结果及时向社会,提供消费警示,加强社会监督。对检查、监测中发现企业经营质量不合格建材的行为,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严厉查处。对监测结果为不合格并已流入市场的产品,及时通报相关管辖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从快、从严查处。
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和协查力度,有效打击和防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_____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在建材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扩大维权服务网络,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并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深挖大要案件,实行大要案件挂牌督办制度,依法严查,一查到底。加大对建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重大典型案件要及时曝光,对涉嫌犯罪的应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