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1-02

摘要: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词新课程; 评价; 探究

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常常出现如挖苦、讽刺、嘲笑甚至体罚等粗暴的评价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是要力求避免,取而带之的是教师用激励与赞扬的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扬个性,培育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需要等。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物理课堂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把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生兴趣。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教师的亲切之情才能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交流状态。

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做到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肯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过程,根据需要予以真诚的赞赏。学生认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强化,以点头、微笑、赞叹来肯定,并重复和简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委婉地与学生商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积极进行引导,而不是面无表情地示意其坐下,更不能戏弄甚至讥讽学生。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教学中,由于活动给出的器材较多,每位学生至少都能设计一个实验,以至在交流时,他们便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被小组成员认可,使每位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信心,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期望。再比如“测生石灰的密度”,不妨用多媒体先展示生石灰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知道生石灰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用薄膜将其包好后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有的学生提出换一种不与其反应的液体。不管谁的方案更完善,教师都要肯定这些学生的成果,而且要鼓励别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天地里,还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2发挥评价的校正功能,关注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完善、发展并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监控、诊断、校正状态,因此教师要和善、冷静和机敏地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踌躇满志时,教师要以亲近、微笑、赞许的表情或语言表示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再对这个过程进行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或观点,也客观地指出不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诊断,再进行校正,以便学生取得进步。比如好在什么地方,如何的好,哪些地方值得商榷,怎样处理会更好,而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坐下”。

如研究“自行车的摩擦”的教学中,先展示自行车,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部位有摩擦,是何种摩擦?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上台指着自行车相关部位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归纳,明确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摩擦?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摩擦?有位学生在归纳时错误地认为:刹车时,刹车装置与车圈之间是滚动摩擦。作为教师这时不能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置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劳动而不顾,而应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然后进行校正。因为肯定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一种资源。因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也大有裨益的。

3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个性差异

物理课堂教学中会难免遇到现实问题:如“学困生”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乐于对所谓的“学困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接纳学生并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要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的展示。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必要时教师答疑引路,并相应地对三类学生提出探究要求,对于第一类学生要知道凸透镜可成哪些像?对于第二类学生要能明确凸透镜能成不同性质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第三类学生要能更深入地理解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何在?最后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作简单的成像光路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来确定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通过内容多元、标准分层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4实践后的反思

课堂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大部分要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测验、考试的作用,只着眼于过程,不理会结果。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以求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2

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的薄弱.有些简单的问答题,其分析物理过程,通常不得要领.如:问为什么汽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倾倒?直接答惯性或者说是惯性作用.为什么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回答问题时也仅仅说:灯丝的电阻变大了.在杠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作出力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对物理概念了解的肤浅.对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外延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加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概念教学,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物理教学中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必须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目前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物理教学中,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或者提高教学的进度,往往压缩学生理解概念的时间和空间,将可以利用来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甚至规律理解的时间,用来讲解大量的例题或者做大量的习题.好的物理教师教学的质量为什么会高?他们不多用时间,没有大量的物理作业,根本的原因是课堂中教学效率非常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真正地理解了,通过概念掌握了物理学的原理、定律、规律和物理思维的方法.当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而压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盲目多做练习或者提高教学的进度.前面的物理概念、原理、定律、规律还没有能够理解,就做练习,就学习下面的物理知识,这样教学的效果能够好吗?物理教学中强化物理概念教学,通过概念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和帮助学生对物理原理,定律,规律的认识,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应该是教师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物理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物理概念来源于对物理现象的感觉,知觉和观念,但是概念不是直觉,而是反映了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联系.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就已经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当中,对于自然界有许多正确或者不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如对于力、电流、功、浮力、热量、力臂都有可能由于生活的经验的负面影响而使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二是把外部的,非本质的物理属性作为依据来理解物理概念,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如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三是学习物理概念时,将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事物本身联系起来.如将惯性和惯性定律混为一谈.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等等.四是在没有完全理解物理概念的情况下通过其数学计算公式理解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导体的电阻,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密度等等.五是相似的概念引起学生对物体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如响度与音调,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如将玻璃看成是晶体,石墨认为是绝缘体等等都是诸如此类的实例.上述的现象,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①通过物理概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大气压,力,电流.②明确物理概念的意义.如密度、压强、电阻.③初中物理中能通过物理概念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如通过汽化、液化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④通过概念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学的方法.如通过声音的产生知道放大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知道等效法.通过密度和比热容概念的学习知识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实验探究;题型特点;思考

【Abstract】Along with new course standard of implement, "process and method" in"3D target" and physics the academics 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ural science and destined examination to set question essential around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this top root topic.So, at new lesson mark under the angle of view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ion have which characteristicses, is caused our thinkings by these characteristicses and is what?

【Key words】Experiment investigation;Type characteristics;Thinking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各科目的教学要求已由传统的“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方向转化,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近年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指挥棒”的中考招生考试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物理试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以考实验的题型及命题的角度为亮点。“过程与方法”以及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注定了命题必需围绕实验探究这一根本主题。物理中考试题中的实验与探究题题型所占分值远比课改前要多,内容在不乏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上,使经典内容题型不断创新;增加的实验探究题(专题),成为整个中考试题的亮点。可以说,把握好实验探究题型的教学,将使自己的学生在中考中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新课标视角下实验与探究题有哪些特点,由这些特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1.由“三维培养目标”想到的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体现了能力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它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新课课程标准下“实验与探究”题型的特点

2.1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突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例1 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图1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往往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要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___________并让它们从___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

这类题目提醒学生,要学会从看似不同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点,体验归纳这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时涉及到物理学中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既关注学习方法,又注意研究方法,这是题目的创新之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这都是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一般中考卷几乎都会涉及到。

2.2 以科学探究为背景,强调对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2:在《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中。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情况,选择了A、D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____是否有关;选择C和_____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填写导体代号)。

本题是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它是物理学研究问题采用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也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且有效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大多蕴含着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且一般只用来定性地研究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见到、熟悉再到试着做,从而掌握这种研究方法,让他们认识到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产物。使他们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揭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为将来进行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给学生打下基础。

2.3 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相联系,使学生了解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类:接受、反应、价值评估、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布卢姆等人指出,在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之间做出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完全带有主观任意色彩。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新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能从情趣中学习物理,考试题型也如此。

新《物理课程标准》十分突出一个重要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它力求贴近生活,强调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学空间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能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是题目的难点所在,也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已逐步成为考试的热点。

3.几点思考

3.1 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以哲学认识论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阐述知识、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有效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式、原则和方法,它对于知识的心理本质等具体问题的回答是笼统、含糊的,用这种教学论指导教学设计,常常导致教学目标的笼统、含糊,于是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只能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反映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明确陈述作为教学目标的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然后对学习结果的类型及有效学习的条件进行分析,由此而导出教学的过程、方法。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习,让自己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快过度到“学有定律,教有优法”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

3.2 转变消极观念,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俗话说:“眼过三番,不如手过一遍”,与其搞大量实验探究题的“题海战术”,不如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识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从初中物理新教科书内容来看,除了原有体现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实验外,还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转化为新教材的探究性实验,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探究内容,其形式不仅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还有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调查与研究等。新教材也针对了农村学校缺乏专门物理器材而列出了有效利用家庭、生活中废旧物品开展实验的做法。因此,教师不应总是埋怨器材不足、实验场所缺乏等客观因素,消极对待科学探究,而应充分挖掘并且利用这些科学探究的素材,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物理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适当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定量要求少了,对解释现象、科技、人文的意义等要求多了,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了解性知识。对学生的知识难度要求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科学素养要求高了。它淡化了不同科目之间的区别,有意识地突出了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因而对物理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使物理教学的难度更大。中考物理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以新课标为命题指导思想,它的特点折射出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及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使我们看到了教改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加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并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2] 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导致学生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要改变这一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其二是教学程序这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还应注重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要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其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科学总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把握物理“探究”的“度”呢?是否每节课都要设计成“探究式”?与此相应,怎样把握常规教学中“接受”的“度”呢?接受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以演绎法为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自主构建起知识体系。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以归纳法为主,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分量,的确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且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但基于教学现实,“接受式”教学模式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当前,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事实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而不是突发式的,因此,一味强调两者的对立是不科学的,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会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同样,一味强调接受则势必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一方面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还可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科学探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体验,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此外,从高中物理教材出发,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实验在初中已经做过,若不能选取新的角度进行切入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选好探究教学的切入点,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摩擦这一节的教学问题,笔者在教学时就只利用课本上的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等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了课本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后,再提问:是否还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改进进行思考,即实验匀速拉木块是否能真正保证是匀速?匀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易读出来,你是否能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合理改进而解决以上问题?等等。这样就引导学生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探究,从而深入理解课本内容,有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探究教学都要做实验,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民族地区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在四川凉山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生活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很低,学习物理常感到“吃力”与“畏惧”,突出表现为“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差,教学成效低”。如何有效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已成为广大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关于教学软硬件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例如,硕士论文《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初中物理课程,从而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最优化的整合;硕士论文《协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促进学生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以提高认知水平为目标的协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体系。关于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有不少。例如,硕士论文《“教学案”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应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硕士论文《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五e”探究教学模式,即参与(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融合(elaboration)、评价(evolution),其特点主要是教师传授核心知识,学生主动应用该理论“做”科学。然而,笔者发现针对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虽然前面提到的这些方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学校硬件、软件的不到位,以及“为升学而办学”的旧观念的影响,这些方法的应用成为空谈。为此,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西昌地区彝族学生的物理认知特点和笔者多年从事民族学生初中物理教学的经历,从多角度分析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期能解决人们长期关注的困惑,并对类似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物理认知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比较落后,教育意识和受教育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前期的小学教育中既没有打好基础,又没有提高能力,特别是以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主的认知能力。而进入到初中,受前期教育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让他们学习特别重视认知能力的物理课程,很多学生就会感到特别吃力,甚至是吃不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具体表现为:(1)观察力较为薄弱。特别是缺乏观察的自觉性和深刻性,没有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才能完成观察任务,缺乏自主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2)记忆力水平较低。特别是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很多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主要靠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记忆效果较差;(3)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特别是注意力范围较小,且多定向于注意事物的表面想象,而对于事物的本质却抓不住,上课“开小差”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能持续地把注意力转移到钻研物理问题上来;(4)思维力水平较低。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浅层次阶段,对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大多数学生不善于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手段将物理问题具体化和系统化,从而难以探索出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更谈不上思维的创造性;(5)想象力较差。特别是对于构建物理模型,难以借助思维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显偏差。

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十分艰难,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分化淘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学校给毕业班的物理教师下达了一定的升学率指标,甚至教师的奖金与评优就与升学率挂钩。在这种“政策”的约束下,教师只能把应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参与教学的热情不高。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分化和辍学现象会变得严重,阻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落实。另一种是“灌输填鸭”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应试”为目标,“重教学”而“轻实践”,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上课,缺乏教学激情和创造性,一般就是按照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课堂氛围显得呆板和沉闷。甚至有的物理教师还流露出“教学就是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上完课就算完成了任务”的态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要做的就是“认真牢记知识点,多背才是硬道理”。这样的教学氛围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谈不上新课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三、新课程标准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这一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换句话说,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标准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

(一)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就是:“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受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学习兴趣往往不是太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的错误观念,将教学变为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的体验性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它打破了原有的科学本位观念,主张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感受物理,认识世界。新课标还强调:“要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经历”,即要体验后才能有最大的收获。这种“体验”包括基本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文化的体验以及参与式、探究式活动的体验。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虽然视野较窄,但是其生活经验较为丰富,这些生活经验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良好素材,为物理教学服务。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要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尽可能地开展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学习物理知识,在互相合作中提高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少数民族地区的物理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新课程背景下,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增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才是高效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单向型互动方式,通过构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来促进多情境、多内容、多形式的多元互动。这种多元互动既包括师生之间,又包括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学习小组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间的互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对新知识更加全面丰富的理解和掌握。

四、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与方法

(一)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温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消除“物理难学”的惧怕心理,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物理课,爱上物理学习。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用爱感化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相信自己的教师,并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才会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我所授课的班级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缺乏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不少学生常表现出自卑感,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有的还表现出厌学现象。面对此问题,我就经常有意地请这些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赞美。实践证明,这些学生经过几次课堂上的“良好表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便会逐渐建立起“我能行”的学习信心。

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师生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包容、接纳对方,真正形成平等的对话。

再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赏识、赞美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用“你做得不错”“好样的”等话语激励学生。即使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要帮助他们从自身上找原因,并主动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启发,常表扬,勤激励,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渗透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要求习得新知,提高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索的内在动机。物理学史是物理这门学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最直观的反映,具有“物理科学内容,历史科学方法”的鲜明特点。物理学史对于推动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知晓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探究物理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物理学史,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几十位著名物理学家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物理学史”。这些科学家在其探究问题过程中所展现的巧妙思维,运用的科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例如,我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就向学生讲述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小典故: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受国王之约,让他在不破坏皇冠的前提下鉴别金匠给他制作的纯金皇冠是否掺假了。于是,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他跨进浴盆洗澡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胳膊浮出了水面,浴盆的水位上升了这个现象。而当他从浴盆站起来,浴盆的水位又下降了。由此现象,阿基米德灵光一现,得到了启示,于是经过实验发现了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定律,由此成功地帮助国王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听了这个物理典故,学生瞬间对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有了兴趣,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本次课也在学生积极互动中高效、高质地完成了。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共振”

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别强调:“物理课程要充分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生活中有着学生最为熟悉的、有趣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生活素材加以整合利用,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其为教学服务。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去探究、实践、体会,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初三最后一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向学生讲述了凉山境内江河纵横,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均流经凉山,且这些江河流量大、落差大,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广阔的水电开发前景。同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三江”流域正在建设的大型水电站,如金沙江溪洛渡电站、金沙江白鹤滩电站、雅砻江官地电站、大渡河瀑布沟电站等。通过把这些学生身边熟知的素材引入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中,我不仅具体直观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也成就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还让学生懂得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明白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又如,在教学“蒸发”这个知识点时,我就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了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1)医生在打针前都会用酒精棉球擦一擦,我们会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呢?(2)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家里都习惯洒上水,使其变得凉快,这又是为什么呢?(3)夏天我们去河里游泳后,上岸的时候常感到一阵凉意,这是为什么?这些例子都是学生熟知、常见的,甚至体验过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十分精彩,教学效果自然较为理想。

事实证明,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课堂一改往日沉闷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充满了生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愉悦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了物理知识。

(四)重视实验,增强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亲近自然,他们对自然往往充满着神秘和敬畏,有着较强的猎奇心理,对实验普遍存在着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利用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水果资源,如苹果、梨、菠萝、芒果、香蕉等,都是彝族学生容易找到的水果。我在讲完“电压的定义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了串、并联电路与电压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让他们以“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在引导下,依次探究了“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种类、两电极间距离、两电极所在水果的深度的关系”等问题。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水果丰富了实验的内容,同时学生在探究中也学会了如何交流与合作。课后,学生纷纷表达出对水果电池的惊讶,不少学生表示回家后要再次做这个实验演示给父母看。

又如,我在教学“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就演示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来引入新课。“将一个煮熟后去壳的鸡蛋放在一个烧瓶瓶口,此时鸡蛋由于比瓶口大而掉不下去。然后,将鸡蛋拿下,用镊子夹住一个沾了酒精的棉球点燃后迅速放入烧瓶中,并立即将鸡蛋放回瓶口”,让学生观察现象。不一会儿,学生们看到鸡蛋慢慢地滑向瓶中,不约而同地表现出“震惊”的表情,对此现象感到十分惊讶,同时也表示无法理解。我抓住时机说:“大家学习完‘大气压强’这节课后,你们将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利用实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物理教学现状以及新课程标准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在西昌地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经历,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期能使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不断改革物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修红卫.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蒋军.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张月兰.协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王峰.“教学案”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5]邢耀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6]倪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中学物理,2010(1).

[7]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周秋红.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教育教学 现状 对策

新课程标准倡导实施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物理实验教学。不要使学生成为灌输知识的“仓库”,压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的现象,要想改善这种现象,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物理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存在很多不足,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并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相关规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受到了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学。教师不仅掌握教学过程,而且在知识的吸收掌握中要求学生识记相关概念、公式,对于物理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解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物理学习兴趣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物理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再进行实验,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化。最后,传统的物理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枯燥和无趣,学生和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知识或者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在对物理学习效果的检测中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加上物理学科在思维过程中有较强的要求。由于教师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厚,导致整体物理学习效果削弱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

1.教师和学生改变角色。

教师要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其中扮演着学生的朋友、引导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组织好物理教学活动,把物理教学变为学生发现物理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物理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生活中到处是物理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物理问题,享受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一些教学者为了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必须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标,以学生为本建立物理教学体系。用新课程标准指导物理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实质上领悟新课标,掌握新旧教材不同之处,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教材,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实践能力。必须对教学进行反思,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是否总结了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是否找到了每一节课的小足,是否向同行们进行了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充实自己。

4.重视实践教学,鼓励进行物理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这门科学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而对规律和现象的准备把握有助于推动科技的创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丰富了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体现出了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室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具体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弄清楚来龙去脉。此外,开展物理式教学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发现和解释物理现象。此外,物理教学场所还可以是工厂、社区及家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电线的安装等。但是,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物理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再次消化过程。

总之,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勤观察、多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发挥学生物理学习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洁.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0.4.

[2]刘万海.从“课程”到“教师”课程研究域的转向与教师文化重建[M].江苏教育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