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儿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字经全文儿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字经全文儿歌

三字经全文儿歌范文1

【关键词】经典诵读 促进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08-02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以下简称“经典诵读”),意义重大。它不仅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促进更是直接、有效。比如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广泛积累知识,灵活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迁移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那么,究竟怎样去做,才能以经典诵读活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本人认为,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优秀材料,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唐诗、宋词、《论语》历史故事、《诗经》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不同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比较适合初入学的学生诵读,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实用性也强;而唐诗、宋词、《论语》、历史故事、《诗经》等,更适合中高学段学生使用。

二 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第一,最好每周有固定的经典诵读课,便于集中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第二,每天课前诵读经典,日日诵,巩固诵读课上所学内容。

第三,围绕传统节日举行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兴趣,活学活用,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 采用合适的诵读方法

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经典诵读以读为主,兼以背、写、画、讲、演、赏等多种方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与学校语文教学、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等相结合,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实践性。同时,经典诵读要注意家校沟通,实现“立体化”教学,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促进经典的学习与应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扬弃法”,对于学习材料中一些不适合的内容可以不学或换内容学习。

第一,老师引领学生以各种方式读学习材料。或快或慢,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不同学段重点不同。比如低年级经典诵读以读为主,读的方式有许多:表演读、听读、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大小声变换读、快慢变化读、小组赛读、师生带读、吟读、齐读、接龙读等;而中高年级在正音以后,教师可多采用轻声自由读、高声诵读等朗读方式。

第二,从经典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讲相关故事,讲有趣的常识,讲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等;将《弟子规》《三字经》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剧,让孩子表演、互相观摩学习,从中理解做人的道理……

第三,熟读成诵。教师引导孩子想出各种方法背:让学生将诗歌填进自己所喜爱和熟悉的儿童歌曲中,将诗歌唱出来;一些古诗、经书的语言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编成“拍手歌”,在玩耍时背出来。

第四,将日常语文教学与诵读教学紧密结合。(1)以经典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现行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中华传统文化材料都很精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这些材料为基准点,向学生可以理解的其他相关材料辐射开,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语文教学丰富起来。(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经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诗文,并对学生在习作、阅读表达、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经典诗文进行大力表彰,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于经典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学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一举多得。

第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将与诵读内容相关的经典材料介绍给学生,把诵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第六,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经典诵读自读自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开展诵读时可以引进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采用实验中学到的方法以自学、互学、群学方式进行许多浅显诗文的自主学习。(2)利用资源法。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能力,在中高年级利用网络等资源、工具,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然后课堂上相互交流。(3)综合活动法。以开展综合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搜索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诵读综合展示。(4)展示交流法。组织中高年级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方法及经验。

第七,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精讲诗文法也可以运用到经典诵读中。(1)精学诗文法:以赏景、入境、感情、悟理的方式精学诵读材料,提高审美能力。(2)字眼诵读法:在中高年级诵读教学中,通过抓字眼的方式促进理解带动诵读。

四 做好方法的迁移

诵读方法也可以向语文阅读教学迁移。

第一,无需全文背诵的较长篇幅的课文,其中重点段落的学习可以采用一些诵读方法。北师大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上册《火红的枫叶》一课第三自然段语言精美,可以运用老师范读、师生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枫叶的颜色美、形状美,初步感知比喻的作用。

三字经全文儿歌范文2

一、 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41人。年龄大多是8岁左右。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今年教材变动较大,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十二人,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课件下载[*]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子女或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家长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语文科充满兴趣,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今后的学习下坚实的基础。

二、 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课件下载[*]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

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

三、 全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三字经全文儿歌范文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也较强,集体荣誉感强。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男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遵守纪律,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18、30-9、5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22329、6-9、12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22239、13-9、19识字25、一木朱紫丁香6、我选我2222

三字经全文儿歌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思维

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能激活儿童的大脑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这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儿童终身受益。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对于一年级就阅读方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多识字,帮助阅读

识字是阅读的前提。小学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鼓励学生多认少写,尽早阅读。作为教师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例如,学习生字时,教师通过课件画面演示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不仅在课堂上教学生识字,培养识字的兴趣,而且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创造识字的氛围,比如:将日常用的黑板,电视,开关,投影仪,电脑等贴上自制的名称卡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认识常用的汉字。

二、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天性富于幻想,所以特别喜欢听故事。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就能把他们吸引住,把他们带进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自由翱翔,从而好奇心、求知欲由然而生。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经常利用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读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绿野仙踪》《小公主》《安徒生童话》《绿屋的安妮》等短小经典童话,有时讲完了故事,就让孩子进行表演。有时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里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周学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短文和画册类儿童读物介绍给大家,进行读书交流,老师也适时的给与奖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

三、创设情境,体验成功,加大兴趣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乐于阅读的环境条件和动力资源。直接让学生读词语,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该设计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情境,让他们和课文的主角融入到一个空间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顺势进行课堂阅读教学。在《雨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我就运用视频课件播放滚滚流动的江水,让学生体会“奔跑”的原因。在理解“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用语言创设情境,“海洋就像巨大的蹦蹦床,小雨点们在蹦蹦床上蹦跳,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使学生兴致所至,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四、教学中适当的评价,促进阅读兴趣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眼里是有导向作用的,一句适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更是一种班级文化走向的风向标。当有孩子在造句、说话、回答问题时引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经典词句时,更要抓住不放,大加赞美,要让孩子知道,课外阅读不但能增加知识,能让自己更具魅力。

五、渗透读书方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趋浓厚

用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例如,反复诵读法。课文都是全文注音,为指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反复诵读既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读一两遍,也许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读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注意因文而异。总之以读为本,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课外,鼓励学生多读注音配图的书刊、读物。在读书的过程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词语,做有效的积累,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片上,配上插图或者读书后写下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动物,与同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使学生们慢慢的体验读书的乐趣,逐渐在生活中与书相伴。

六、特色活动,深化阅读,增强兴趣

我校是民族文化特色学校,在学生中开展民族文化特色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学习古诗、《弟子规》、《三字经》。它们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易于被低年级小朋友阅读。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我还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视频儿歌动画,更加受到他们的喜爱。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不仅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能力,还能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七、家长参与,共同阅读,提高兴趣

一年级学生要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除了在学校的培养,还需在校外的延续培养,那么家长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家庭中创设读书的氛围,父母和孩子的共同阅读,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机会,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共同分享阅读读本趣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一样会有思想火花的撞击,久而久之学生的收益会很大,兴趣会加大。家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