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戏曲小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戏曲小品范文1
关键词:当代戏剧小品;创作;表演;传媒技术;结构;时空限制;幽默;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I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043-03
当代戏剧小品是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影响深远。随后,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爆,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现在,戏剧小品已然发展成为一门主流的艺术形式,越来越为观众所青睐。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小品,是指小的艺术品,是指以描写人物事件所成的短小文章,其特点在于“小”,这一特点传承至今[1]。就产生而言,现代戏剧小品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最开始只是戏剧、电影学院戏剧专业的学生在上课时用作即兴表演的一种练习手段,一般是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一个小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后来从学院独立出来走向大众视野,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舞台艺术。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特点是短小、凝炼、以小见大,演员、观众、舞台和剧本是其四大要素。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吃面条》是现代真正意义上戏剧小品的源头,因其吸取了相声、话剧、二人转、地方小戏等嬉闹戏剧形式的特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占据戏剧演绎艺术的半壁江山。纵观目前戏剧小品艺术,尤以陈佩斯、朱时茂、宋丹丹、侯耀文、黄宏、蔡明、郭达、潘长江、赵本山、赵丽蓉、巩汉林、郭冬临、孙涛、小沈阳、宋小宝、贾玲、沈腾、马丽、高晓攀较为著名。
二、戏剧小品的创作要求
戏剧小品作为一种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其创作上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手法以小见大。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这是对戏剧小品表现手法上的要求。这和中国的艺术理念“艺术源于生活,并且要给生活以指导”相合。寓教于乐本就是艺术产生的初衷。戏剧小品也是一样,因为是舞台艺术的一种,它和传统戏曲、现代电影和话剧一样,要遵从表现生活哲理给人思想启迪的基本原则。但是,戏剧小品又不同于戏曲、电影和话剧艺术,它只是要求表现生活上的一个片段或者是场景,有自己的要求,一般是在同一场景之内处理事情,故事结构简单,时限很短,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去表现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本就是具有限制性、片段性、瞬时性,这就要求戏剧小品在表现手法上以小见大,用有限的语言和文字来表现人生及生活的哲理。比如开心麻花团队的小品《扶不扶》《今天的幸福2》以及2014年全国公安文艺汇演小品《两双鞋》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二是文本结构精巧。这是对戏剧小品结构上的要求。戏剧小品不同于电影、戏曲结构的宏达,因受时空限制,要求突出其结构的精巧和凝炼。精是对于戏剧小品的结构内容而言,这个精是精准和精炼,就是用戏剧小品来表现生活中最触动人心的东西,而且这种表现不能拖拉,应迅速直指人心,进而激发读者的共鸣;巧是对于戏剧小品的结构手法而言,结构手法上要巧于设寓,巧设包袱,没有设寓和包袱的戏剧小品就不叫戏剧小品,最多只能叫故事,就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对小品创作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让读者在观赏完之后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如赵丽蓉和巩汉林合作的《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合演的《卖拐》《卖车》系列。
三是语言诙谐幽默。语言诙谐幽默是戏剧小品在语言上的要求。戏剧小品的主要表达手段就是语言,演员通过在舞台上的对话来娱乐现场观众,观众通过语言来领悟戏剧小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在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关系当中,语言成了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含泪的微笑”还是开怀的大笑,演员都需要通过语言获得观众的肯定或认可。而且,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观众更希望在轻松愉悦中领会戏剧小品传达出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艰涩难懂毫无意趣可言的东西。这就是当前时代下《欢乐喜剧人》《我们都爱笑》《一起笑吧》《笑傲江湖》《爱笑会议室》《本山大舞台》等这些戏剧小品节目兴盛的原因。
四是创作贴近生活。这是对戏剧小品的创作要求。“艺术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这是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创作真理,戏剧小品作为新生代的一种艺术也是如此,其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离开现实,艺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戏剧小品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戏剧小品的创作不是凭空想象而出,是从现实的事件中得到启发而来,事情的起因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则新闻,也可是一则短消息,总之,只要它触动了你的思想,蕴含了一定的哲理,能给人以启示,就可以拿来当戏剧小品的素材使用。二是戏剧小品要表现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平淡无奇、毫无意义的事情吸引不了大众的视线,即使搬上舞台也不会有人看,而那些引人发笑、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人和事,往往更能受到大众的青睐,比如开心麻花的《同学会》、巩汉林和赵丽蓉的《如此包装》、冯巩的《我就是这么个人》等,都是既让人想笑,又能在笑过之余引发思考的作品。
三、戏剧小品的表演要求
受时空限制,戏剧小品作为一种短小精炼的艺术形式,其表演有独特要求。
一是入情入境入理。入情是对小品中情绪表演的要求,“就是演员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去演绎,表演之前,要好好地去揣摩人物思想和性格,根据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的起伏,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2],这样才会让人觉得真实。比如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王爷和邮差》、王飞的《门》。入境,就是小品内容上所呈现出的情景现场。在这样的情景现场当中,人物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这是对演员是否认真投入的检验标准。这个时候演员紧不紧张、自不自信就是小品成败的关键,演员一定要克服紧张和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让自己自然契合到小品内容所呈现的情境之中。入理,就是喜剧演员要根据小品要求合理组织自己的行动。通过演员的感觉、判断和行动来解决小品做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要求。在表演中,有些演员往往会犯“未卜先知”或背台词的错误,没有给表演对方或观众以思考反应的余地,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二是表演要有幽默感。所谓“台上一立身,诙谐自然来”,就是讲演员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员的外貌和动作幽默,有的戏曲小品演员一上台,就给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感和诙谐感,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冯巩,那两个小眼睛和没有下巴的下巴;再比如潘长江、郭达、宋小宝、刘小光以及小品舞台上农民形象的代表赵本山大叔的那张有点凹凸的“猪腰子”脸,在舞台上都会给观众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是动作的幽默,演员的表演要有幽默感,这种表演既可以是搞怪的表情,也可以是滑稽的动作,比如巩汉林的有点伪娘化的表演和动作,比如刘小光有些神经质的夸张蹦跳,都给观看表演的观众带来了捧腹大笑的喜剧效果。
三是舞台的节奏感。具体来说,也就是戏剧小品张弛有度的语速和表演速度,包括演员之间的话语交流、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演员自身的情感起伏以及剧情发展的快慢。在这些要素中,演员的情感表现是主线,台下观众也会随着演员的表演出现开心、悲伤以及愤怒等感情,节奏感掌握恰当与否就在于能否引领着观众跟随自己的情感走。舞台上的戏曲小品的表演如果没有了节奏感,也就没有了作品所要表达出的艺术效果。如开心麻花的《今天的幸福》,潘长江、巩汉林的《同桌的你》。
四是表演的爆发力。爆发力对于演员很重要,它是一瞬间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氛围的契合及升华,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如同创作时的灵感呈现,是一瞬间出现的,不同的是创作是把灵感记录下去,而表演则是把灵感完美地表演下去,它是检验一个演员是不是好演员的试金石。好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总会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自己,归根结底就在于爆发力。
四、戏剧小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接受程度的提高,当代戏剧小品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受现代网络小说、好莱坞大片、光影技术、影视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小品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如时空穿越法,同一情景多次重现法以及越来越多地借用话剧、相声的表现手法。开心麻花的《今天的幸福》《超能英雄》,前者即借用了神话剧里的时空穿越手法,后者为了能达到后悔可以解救的目的使用了同一情景多次重现法,这些表现手法不仅能开阔观众视野,更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因此也更容易打动观众。
二是取材越来越广泛。当代戏剧小品的取材越来越广泛,仙侠传奇、红楼清梦、幽默电影、乡村俗事、邻里街坊、古今野史等,观众不会因为其年代久远或新鲜生疏而拒绝。相反,只要符合时代精神,又能逗得观众开怀大笑就是好的小品,而那些走传统路线、板眼分明的标准小品反而因为其缺乏生气而不被看好。
三是场景越来越真实。以前小品的舞台场景的布置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一般放些桌子、椅子之类的东西,舞台场景物件单一。但随着编导人员理念的改变,当代小品的场景布置越来越趋向于真实。小品《送水工》中,饭菜、酒水、衣裤帽子都是真实的道具,《同桌的你》当中不仅有屋子,还有火炕和饭桌,赵本山《乡亲》系列中,更是把沙发、被褥、盒饭搬上了舞台,《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搬上了舞台。这些都表明当代小品的场景布置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接地气。
当代戏剧小品作为一门当前主流的艺术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和便于接受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其成功的范式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恺,郭书辰.戏剧小品历史源流探赜[J].戏剧之家,2016,(1).
[2]王文成.戏剧小品人物论――论戏剧小品的人物塑造[J].剧作家,2007,(6).
戏曲小品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微信;平台
一、农产品销售现状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具体指农产品生产者与销售商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等一系列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这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企业引入电子商务意味着企业开始在塑造自己的一个平台,以平台打造"营"与"销"一体化,这种平台不仅仅是销售平台,更是传播平台和管理平台。它突破了以往的经营观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变革;通过建立交易在线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流通和交易电子对接,同步通过实体店提供类似卖场的展示和销售功能,作为一个流通的重要节点,并通过诸如渠道建设实现区域和地域的覆盖,经纪人在中间起到重要的穿插作用。
但现在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销售办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菜市场结合的销售思路,农民种菜,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种自己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等存在,所以农产品的销售本质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场为主,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规模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占据主导。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 %~90 %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啄暌仓鸩缴孀闩┎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销售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其一,通过卖场货柜销售方式。
其二,专门做生产直供蔬菜方式。不直接面向终端,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形式建立会员制,配合宅配的方式。
其三就是定点供给方式。主要进行单位合作,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从目前来看,把好产品通过合理的销售渠道,把产品传输到消费家庭,传输到餐桌上,因此,一个农产品的整条连接要考虑生产的现代化,还要考虑营销渠道的现代化,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不断的渠道创新才是高端农产品的营销利器。
这样一种新型的推广模式,对传统营销产生了重大冲击,新模式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新问题。从其未来发展演变看,新媒体营销将逐渐改善甚至在部分品类上取代传统批零模式。
二、微商新模式
微商,既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它构筑一个有机的平台,将卖方、买方通过移动现代化方式实现连接。而"微信电商"是微商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微信朋友圈为平台的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微信电商"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动态展示进行销售,这是微商的起步阶段,但这一阶段占到微商的90%左右。
同时,线上化、社群化、平台化、数据化已成为产品营销共有趋势,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产品作为微商经营的一种特色产品,除了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饮食生活产生的巨大消费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模式多样且不断创新的农产品电商正在逐渐渗透消费者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增加已有客户的粘性,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微信依托其区别于其他社交媒体营销平台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炙手可热的营销工具。
随着我国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博、微信逐渐被更多的人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微商,从最开始刷屏朋友圈的面膜,到服饰再到化妆品,微商开始深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农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成功引爆了朋友圈,让无数生鲜农产品成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一)特点
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越来越多的PC用户向移动终端转移,用户的消费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沟通更加随心。目前,微信作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企业移动营销的重要阵地。
1、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进行搜索、阅读、分享等行为,在各个城市中尤为明显,人们在等公交、坐地铁、排队取餐等时刻,看视频、朋友圈已成为常态。微信营销可以通过占据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将信息传送给用户,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2、个性化服务
现在及未来的网络用户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企业对消费者类型的划分愈加细化,对于营销,已经迎来了一个个性精准的时代,微信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使用户可以自己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且不被他人打扰。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阅读时段和信息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推送,这些特点要优于其他泛社会化媒体营销。
3、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微信不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还可发送语音消息,增加了亲近感,从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企业在利用微信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可利用语音功能与其进行实时对话,语言和情绪的双重信息传递使服务人员能够更准确的捕获客户需求。
(二)农产品的微信营销优势
1、庞大的用户群体
移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的日趋完善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接收并信息,庞大的用户规模,使微信成为一个极具商业推广价值的平台,利用微信进行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比电视广告、网站广告投放等方式更易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2、2、实现精准营销
在用户基于自身兴趣,主动关注农产品微信公众号后,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排斥率会明显降低。微信公众账号后台对关注用户的数量、属性、使用行为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企业能更加具体的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3、实时沟通交流
微信营销区别于传统网络营销的新优势在于其改变了以往营销信息的单向流通,为企业和顾客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向农产品销售者咨询、反馈,一对一的服务更具人性化,图片、语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即时传递使交易双方的沟通具有时效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4、关系营销
微信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平台,其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大部分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交圈,基础信任度很高是口碑传播的有利条件。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的时代,朋友圈中对产品的信息分享,使企业更易获得新客户,发展具有更高忠诚度的客户群。这种隐形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培养用户的信任感,还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三、农产品微信营销的模式
第一,农产品企业可以利用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扫描二维码来为产品宣传造势,提高产品知名度,另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熟悉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进而会产生深入了解产品并有购买行为的可能。
第二,在吸引消费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看到用户的性别、地域等详细信息,可以对他们的浏览、转发、分享等行为进行统计并分组管理。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在保证每天推送信息内容差异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信息形式的多样化,确保收集精确的客户数据,分析客户偏好以调整推送信息时间和内容。
第三,对农产品的信息描述必须完整清晰,图片真实,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产品信息。客户可以在舒适的界面自行浏览相关产品介绍,快速了解农产品的产地、特质等详细资料,后台服务人员要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满足客户需求。
第四,设计微信电子会员卡,在朋友圈植入广告进行转发,在朋友圈中集赞,用丰富新颖的激励手段促使客艚产品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体非常重要。
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是所有营销方式的关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一切营销都是空谈,只会使客户流失的更快。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呈现个性化、优质化,但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现象依然严重,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悲剧比比皆是。微信营销是农产品营销方式和渠道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应该把握机遇,借助微信平台,利用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突破传统农业营销的瓶颈。
四、结语
其实,农产品很适合这种分享模式去销售。当一个客户可以知道他买的产品是如何种出来的,是如何成长的,是如何采摘的,是如何包装的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很清楚地了解,就好比是亲自种植的一样,自然有一种信任感,对产品也没有什么顾虑。
农产品微商这种销售模式会越来越盛行,除了微商本身这种模式爆发之外,还有就是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都与以前的传统农业有所不同,这也是所谓的新农业。产业基地互联网化、品牌化营销、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应链扁平化、快物流网络,将成为微商时代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微商模式"与传统商业"捆绑商模式"不同,投资门槛低,且不必构建系统的网络渠道,对创业者也并没有过多的商业经验要求,人人均可尝试。推进"微商创业",对大学生体验创业、熟悉管理、积累经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是解决现阶段"就业难"问题的良策之一。
新的就业模式,一定会带来全新的商机,带来全新的创业机遇。想要在农产品微商这一创业道路上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体化的专业资源和运营团队。道路阻且长,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也必将使农产品微商成为一股创业大潮。
戏曲小品范文3
【关键词】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平台
1.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现象不断增加,城市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治安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多是通过摄像机对真实场景进行拍摄,显示在监视器上,人对对视频图像分析后得出一定的判断。随着异常事件不断复杂,视频监控的难度与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视频监控的灵活性、实用性与智能化需要不断进步,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方法,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计算,达到预警与日常信息处理的功能。目前智能视频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1]
2.现代小区智能视频监控需求分析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摄像头与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连接,把监视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并不会做过多的处理。在一般的安防监控室内,安防人员要对多个屏幕进行监控,甚至对于复杂的建筑、区域等,安装有多达几千个摄像头,显然通过人工对这些监控设备进行一一观察,非常容易出现漏报问题,由于摄像头观察区域有限,监控人员一不注意,画面异常就会消失,相当于视频监控失去效果。[2]
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研究提高视频监控的效果与作用。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信息来代替人工,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信息提供更加准确,视频画面更加清晰。[3]在住宅小区内,希望通过引进某种技术实现人性化管理,提供安保防灾措施,具有小区与社会的高度信息交互能力,为小区的住户提供多媒体多信息服务。基于这种需求,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得以研究并实施。
3.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特点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对海量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实时高速分析,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对不同的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发现异常信息后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警报,协助安防人员处理潜在危机,降低漏报的问题。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先进性的特点,通过利用功能完善的芯片,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利用程序设计技术与软件的功能模块,适应目前功能需求与业务发展;现代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接口更加开放化,确保网络互相连接容易操作,并为升级提供便利;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的对画面进行传输,确保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可靠,而不受外界的干扰。[4]
4.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智能监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重要分支,尤其是在小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包括对运动目标的提取、运动目标的描述、跟踪与识别等,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警报功能体现。这些都要求智能监控系统拥有良好的前端视频采集系统与平台管理系统。
4.1 前端视频采集系统
关于小区智能视频监控采集技术、接口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前端音视频采集系统通过相关的软件对摄像机、采集卡等进行图像采集与简单处理,把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保持质量与精确。[5]在采集系统软件方面,系统主循环模块对硬件各个设备的初始化并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连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完成数据由外部输入缓冲单元输出缓冲单元到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接收视频同步中断信号,协助数据传输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正常运行。
一般小区内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要求清晰度较高,需要清楚地描述人或物体的特征,要求摄像机能够全天监控,高可靠性,质量高,安装与维护都方便。对色彩有要求的摄像机选型时,要注意,黑色图像适用于光线不足的场合,而彩色图像则容易对衣服与场景进行判断,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小区的治安要求较高,重点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识别与判断,所以在选型时要选择彩色转黑白功能的摄像机;目前市场上高速球型摄像机的水平分辨率多在480线左右,清晰度越高,更能捕捉物体的细节。目前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光学倍数是22倍,最大焦距集中在80mm左右,新推出的30倍光学摄像机最大焦距在100mm左右,可以监控高达83米的距离,从而有效节约了系统投资。[6]
4.2 平台管理系统
平台管理系统是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实现对音频视频进行显示、存储与查询等功能,通过平台管理系统对硬件系统与设备进行管理,对操作人员的帐户进行审核、管理等。
嵌入式系统中,计算机作为智能控制的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中,是系统的核心,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用户交互界面进行控制。[7]网络的不断普及,嵌入式系统也具备了网络功能,与小区的内联网连接,增强实用性。目前用户界面的设计更加人性化,触屏的方式也更加现代化与智能化。
5.未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趋势,家居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提供以太网功能,开始被集成商看好,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始采用无线的方式,在被监控点与监控中心进行连接。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体现出安装方便、组网灵活的特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无相互交叉干扰。除了对小区的进行视频监控外,系统还包括门禁视频系统与家居视频监控系统。家居视频监控与互联网连接,采用用户端就可以对家居环境进行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
6.结语
随着视频监控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将向着智能化、清晰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便管理员、业主对所有的监控区域进行监控,为小区的治安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小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区进行应用,效果非常良好,而且受到集成商的关注,未来将会应用于更多的建筑、社区,扩大到对整个城市的监控与治安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瑞.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2.
[2]李岸.目标跟踪算法及其在小区视频监控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2.
[3]李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李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行人运动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5]潘美莲,刘志强.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管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0:6914-6915+6917.
戏曲小品范文4
[关键词]贫困山区;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
[作者简介]昊遵新,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016-03
农户小额信贷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山区由于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比较差,贫困人口比例往往也比较高。如何针对贫困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户小额信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探索出了一条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湖北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人口41万,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到目前为止,全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5.96万,低收入人口7.87万,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7.4%和22.98%。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逐步摆脱经营困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两者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们在小额信贷支农上制定了针对贫困山区的信贷策略。这些策略和经验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一、优化小额信贷投向
由于支农资金规模往往有限,为了使有限的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小额信贷的特点和要求,优化了小额信贷贷款投向。
1,扩大贷款投放范围,合理确定贷款额度
农户小额贷款应该为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支持。为了实现小额贷款目的,长阳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贷款证管理办法,明确将全部农民纳入到小额贷款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对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分成三级,并根据当地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及其对资金的需要,确定合适的贷款额度。其中,一级信用等级的贷款额度一般为2000元;二级为1500元;三级为1000元。这些额度虽然较小,但基本满足了长阳大多数农户的需要。由于贷款对象非常分散,符合大数法则,再加之贷款额度也比较小,使得最后的贷款风险也非常少。2004以来,县农信社支农小额信贷的到期回收率平均达到98%,逾期比例不到2%,效果非常好。长阳县农信社的经验表明,小额信贷在贷款额度上必须要小,而贷款对象却必须要多,这样,贷款损失分布才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比较小,贷款银行或信用社才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
2.以专业村为纽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由于贫困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可耕作土地非常分散,农户大多是小规模经营。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市场适应能力往往很弱。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是贫困山区农户小额信贷需要考虑的问题。从长阳县的经验来看,建设专业村是一条可行之路。所谓专业村,就是整个村庄都以某种或少数几种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一般来说,在专业村规划下,各个村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主要的种植品种。在专业村里,虽然单个农户仍然是小规模经营,却可以获得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好处。首先,由于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生产技术、共享信息甚至共同购买共享生产资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单个农户生产成本。其次,由于专业村建设相对单个农户而言,政府更容易规划或指导,并能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政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发挥扶持政策的规模效应。最后,在专业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各个专业村的特点,统一进行贷款可行性研究,并在贷款可行情况下批量进行小额贷款。相对以往对单个农户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并发放个体贷款相比,专业村贷款的操作成本显然要小得多。并且,在专业村贷款下还可以通过确定工作目标、落实挂村责任人、专款专用等方式对贷款进行全程监督,从而降低贷款风险。
3.在贷款用途上,要突出特色农业
虽然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差,不利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但如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往往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特色农业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也应该调整小额信贷投向,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例如,长阳县农村信用社根据长阳县地处山区、清江水质优良的现状,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清江鱼、优质脱毒马铃薯、清江肉羊、优质碰柑、早熟蜜橘、优质绿茶、药材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大力扶持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清江鱼。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火烧坪、贺家坪和榔坪三个乡镇,他们投入专项小额信贷4000万元,扶持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在短短几年时间,这几个乡镇就改变原来的落后状况,经济实力在全县跃居前列。同时,还为300多个农户投放专项小额信贷250万元,支持农户利用清江特殊水质养殖清江鲢鱼,每年销售收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长阳县农信社的经验表明,在小额贷款上并不是被动地应用大数定理区防范风险。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还应该从单笔贷款出发,妥善确定贷款用途,提高贷款项目的竞争力。只有每个小额贷款项目有了市场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这样,贫困山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有资源,开发特色产业或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小额贷款项目的竞争力。
二、加强小额信贷营销管理
与一般贷款相比,小额信贷由于客户分散、额度较小,贷款的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如何加强小额信贷的营销力度,是小额贷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该针对小额信贷的特点,转变过去的机关作风,增强全员小额信贷营销的认识,深入到农户中去开展小额信贷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小额信贷营销管理办法,形成全员营销小额信贷的激励机制,并做好小额贷款的后台支持与引导工作。
长阳县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小额信贷全员营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制定了《长阳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营销管理办法》,专门成立了营销小额贷款的管理机构,并为每个营业网点及其工作人员确定了创收目标及奖惩措施。与此同时,信用社还对员工提供营销技能和信贷业务的指导,通过聘请营销专家为员工授课、总结并推广先进信用社和个人的营销经验等方式,提高员工营销的技能。同时,信用社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小额贷款调研活动,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一线营销人员,指导员工的贷款业务。
三、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前,很多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时面临很多困难,这需要信用社理顺利用各种外部关系,构
建有利的外部环境。长阳县农村信用社通过与县政府沟通协商,获得了县政府三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为了提高县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长阳县政府颁布文件要求域内各涉农部门尽量将财政预算资金、社保资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存放于县农村信用社。其次,县政府还发文明令禁止乱摊派和乱收费,严禁行政干预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管理,凡违反这些规定的,一律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最后,县政府还积极向农村信用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投资回报稳、风险较小的优质支农项目,优先推荐给农村信用社,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与此同时,长阳县农村信用社还大力借助各村委会,控制信贷风险,降低操作成本。由于小额信贷客户分散,额度也比较小,故信贷风险控制往往比较困难,贷款操作成本也比较高。长阳农村信用社在探索中发现,由于村委会对村民的情况比较了解,通过村委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在贷款前,长阳农村信用社往往会通过村委会主持召开社员大会,对符合标准的农户进行民主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发放贷款证,并确定信用等级和相应的贷款额度。贷款发放后,村委会仍然需要协助信用社工作人员实施贷款事后监督。同时,舆论监督也增强了农户归还贷款的内在动力,减少了信用风险。长阳县的经验表明,通过借助各村委会及社员可以大大降低小额贷款风险和操作成本。
四、结语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支农手段,可以在贫困山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施小额信贷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农村信用社优化贷款投向,扶持当地优势产业和产品,也需要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营销管理,还需要构建外部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长阳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山区小额信贷的良性发展之路,为其他贫困山区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刁莉.拉美地区小额信贷覆盖深度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10).
戏曲小品范文5
【关键词】金融支持 扶贫开发 农业保险 农民收入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有组织的实施扶贫开发,在国家经济政策向西部倾斜的背景下,迪庆州政府也在农村进行了旨在消除贫困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国家扶贫资金的大量投入和脱贫速度的减缓,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究竟怎样的扶贫方式对农民脱贫最有效,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关注财政资金扶贫效率,如:王朝阳等(2012)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财政扶贫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GDP增长和农民年均纯收入的推动效果较为明显,但对县域工业经济才增长并没有特别的促进作用;帅传敏等(2008)通过对全国592个贫困县扶贫资金投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国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优于国内扶贫资金,国内扶贫资金中效率最差的是中央贴息扶贫贷款。而对金融扶贫效果的研究仅仅是从单一角度进行分析,如:褚保金等(2008)以江苏省为例,分析表明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贷款对贷款农户的家庭纯收入产生了统计上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么究竟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整体效果如何,地方支农贷款的投放是否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将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迪庆藏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现状
(一)金融支持农村发展情况
农村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迪庆州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迪庆中支的指导和推动下,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州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截止2012年末,全州涉农贷款余额为922342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58%)较年初增加140924万元,同比增长18.03%,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99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58323.89万元,同比增长34.12%;农村基层设施建设贷款余额为499105.04万元,同比增长1.36%;农村企业贷款余额为639335.64万元,同比增长4.03%;农户贷款余额为151056.94万元,同比增长26.23%。全州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迪庆州“三农”发展的信贷融资需求,较为有力地支持了藏区农村扶贫开发。
(二)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2012年,人民银行迪庆中支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指引,从全州实际情况出发,增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针对性,运用再贷款、优惠利率和信贷政策指引等多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做好扶贫开发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1.积极促进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按照《迪庆州财政局 迪庆州扶贫办关于下达2012年省级扶贫项目贴息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迪财农[2012]130号)等文件的要求,全年共发放贴息项目贷款4200万元,贴息126万元,其中:发放省级推荐项目贴息贷款2000万元,用于建设3000吨精炼菜油加工和示范基地,获得中央财政贴息60万元,带动小中甸、建塘等3个乡镇种植油菜面积44440亩,受益农户达5000余户。
另一方面,按照《迪庆州财政局 迪庆州扶贫办关于拨付2012年度第一批扶贫到户贷款计划及拨付财政贴息资金的通知》(迪财农[2012]18号)等文件的要求,全年共安排扶贫到户贷款贴息280万元,其中:香格里拉县共获得100万元财政贴息①,促进了金江、上江、虎跳峡及五境等四个乡(镇)的种养殖业发展,惠及24个行政村,283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户达1028户,受益农民达7564人。
2.积极推动藏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迪庆中支从藏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下发信贷指导意见等方式,积极推动藏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当地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渠道,截止2012年末,迪庆州共有七种创新金融产品,覆盖全州29个乡镇,贷款余额达67925万元,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的5.34%,占涉农贷款余额的7.36%,使4万农户和12家企业收益;共有POS惠农支付等三种创新服务方式,实现29个乡镇全覆盖,全年办理业务金额达11306.47万元,受益农户数达11.6614万户,受益企业36家。
3.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相关政策实施,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一方面,依据州政府下发的《迪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州政策性农业保险续保工作的通知》(迪政办发[2012]42号)等文件,积极鼓励和推动地方保险机构参与针对青稞、藏系羊及牦牛等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保工作,截止12月末,共收取保费收入3516.82万元,其中:牦牛、藏系羊及青稞等三种特色农产品的投保数量分别达到6.76万头、23.36万及9.32万亩;另一方面,鼓励地方保险公司开展创新型服务,推出了针对全州农村学生、城镇低保户及军烈属子女的学生平安险,以及针对基层村官的国寿新简易人身两全保险等特色保险服务。
4.积极开展“一创两建”工作,搭建惠农绿色通道。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截止2012年末,迪庆州已建立惠农支付服务点108个,各类业务交易及查询笔数累计达到了40752笔,交易金额达408.12万元。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搭建了一条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惠及27个乡镇、88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德钦县已为7157农户建立了纸质信用信息档案,建档面达全县农户数的66%;为5594农户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及信用评级,占已采集信息农户的76%,全县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已初步建立。
5.其他金融扶贫政策实施情况。迪庆州政府下发《迪庆州财政局 迪庆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拨付资金的通知》(迪财农[2012]20号)等文件,为藏区农民提供生产技能技术培训补助资金,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造血功能,截止2012年末,已开展引导性培训及技能培训两项计划,分别获得财政补助资金18万元及272万元,使4300人受益。
(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截止2012年末,迪庆州共有15个县级金融机构,73个银行业金融服务网点,金融服务网点密度仅为0.0031个/平方千米,且三个县城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数为35个,占比高达47.95%,金融机构布局呈现重城镇、轻农村的特点。全州共有银行业从业人员865人,保险业从业人员550人,人均金融服务人员为0.0039人,其中:人均银行业金融服务人员约为0.0024(即:每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需要为大约417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全州自助机具布放数为1356台,人均0.0038台,其中:ATM机106台,人均拥有量为0.00029台;POS机具1234台,人均拥有量为0.0034台,其他自助服务终端仅有16台。可见,我州境内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较难发挥金融扶贫的载体作用。
三、迪庆藏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效率分析
由于扶贫针对的是特别贫困地区的农民,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此,本文试图从迪庆藏区金融扶贫开发政策入手,以迪庆辖内三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县域经济金融数据作为考察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指标,并选用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计量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金融对藏区扶贫开发的推动提供实际证据。
(一)模型及数据指标简介
由于迪庆藏区辖内仅有3个县,金融数据统计口径又于2008年发生变化,因此仅可获得2008~2012年连续5年的数据,为解决样本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克服时间序列模型可能会忽略个体差异,而截面数据可能无法反映经济的动态变化趋势这两种缺点,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并假设在样本区间内,各县的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不可观测的特质性因素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11.0。
从理论上来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林牧渔业贷款,是对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而增加农村企业贷款及农户贷款,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民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相当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建模依据,模型中,因变量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对数(linc),而自变量包括各项涉农贷款的对数(详细指标参看表1)。
表1 实证数据指标说明表
注:(1)实证分析中l* 表示对指标*取对数;
(2)由于因变量采用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达到一致性,在实证分析中将各项金融数据按照各地区农业人口数进行平均,从而得到农村居民人均值。
模型具体形式为:
lincit=β0+β1linfloanit+β2lfarmloanit+......+μit
(i=1,......,3; t=2008,2009,......,2012)
其中,βk表示各项支农贷款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各项涉农贷款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效应,以期对金融扶贫效率做出实证判断。回归结果归纳在表2中,其格式为:每列报告不同的回归结果,而每行则报告系数的估计值、标准误,F统计量、P值或其他相关回归的信息。
首先,观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扶贫效力。表2第(1)列给出了在地区固定效应下,迪庆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双对数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各项贷款及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均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模型整体识别度较高,具体而言:每增加1%的各项贷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将分别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4031%和0.0223%。
其次,观察涉农贷款扶贫效力。考虑到各项贷款中能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的应该是涉农贷款,因此在第(2)列中,用涉农贷款代替各项贷款,结果发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每增加1%的涉农贷款,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287%,而每增加1%的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可增加0.0597%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最后,为详细分析涉农贷款的不同组成部分的扶贫效力,从而为改进涉农贷款结构以更好的发挥扶贫作用提供依据,第(3)列用农户贷款、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村企业贷款来替代(2)中的涉农贷款,结果发现模型的整体识别度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村企业贷款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因此在第(4)列回归中将这两个变量剔除,回归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林牧渔业贷款的影响效应为负,即其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存在消极影响,每增加1%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下降0.0709%,而每增加1%的农户贷款,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3695%,每增加1%的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可增加0.0315%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表2 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归纳表
注:这些回归是使用迪庆州三县,从2008年至2012年(总共15个观测值)的面板数据估计而得。标准误在系数下面的括号中给出,p值在F统计量下面的括号中给出。个别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或**1%的显著性水平下在统计上显著。
(三)实证分析结论
总结第二部分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金融涉农贷款对农村扶贫开发有正向促进效应。从回归分析中可知,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金融支持能够改善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且从回归的组内R2也可看出,涉农贷款的增加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释近年来迪庆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其中,第(4)列回归结果表明,在各项支农贷款中,农户贷款的发放对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最有效。
第二,目前迪庆藏区金融扶持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效率较低。从回归结果可知,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最有效的农户贷款,其影响弹性也仅为0.3695,而有的解释变量的弹性甚至未达到0.1,如此小的影响弹性表明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效率是较低的。以农户贷款为例:2012年迪庆州农业人口数为30.2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9.1元,农户贷款余额为151056.94万元,假设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即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9元),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贷款余额需增加2.71%(即增加4078.59万元),巨额的农户贷款增长,仅能促进农民增收47.69元,可见效率较低,金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效率仍有待于提高。
第三,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保障农民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正向效应。由于农民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支出的直接受益人,因此相对于保险费收入和保险金额而言,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更直接,因此分析中选用理赔支出作为计量农业保险效果的指标,回归结果表明,虽然影响弹性仅为0.0315,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四,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和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效应为负,这与预期相悖,可能是因为在迪庆州财政扶持力度弱,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林牧渔业的过程中,金融贷款不足的部分,往往需要由当地农村居民来承担,这反而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负担,对当期农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负效应,但从长远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扶贫开发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
第五,农村企业贷款余额对农民收入未体现出明显的影响效果。回归结果表明农村企业贷款余额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笔者认为农村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该计量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因为:(1)目前迪庆州农村产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企业覆盖范围有限,使得运用现有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无法体现出农业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优势;(2)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本文只考虑其当期效果的分析方式,无法体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期影响效应。
四、迪庆藏区金融扶贫开发效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迪庆中支与地方政府配合协调,积极推广实施藏区金融扶贫相关政策,但迪庆州经济基础薄弱、支农贷款品种少、支农资金短缺及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辖内县域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效率较低的现状。
(一)金融支农贷款品种少,创新不足,缺乏有效促进扶贫开发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一是支农贷款品种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贷款需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对于农村扶贫开发最有效,但目前迪庆州直接贷给农户的贷款仅有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及少量的林权抵押贷款等,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匮乏,且已推行的贷款利率偏高、期限偏短、金额偏小,农民负担较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需长期、大额投入不相匹配,因而扶贫开发效率偏低。
二是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机构基层行社虽然处于金融扶贫开发的前沿阵地,真正贴近农村市场,最了解县域“三农”的信贷需求,但由于缺乏专业性人才,加之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目前已有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均为吸纳性创新,没有能力开发原创性的、针对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单一,信用社独木支三农,面临较大金融扶贫开发压力
迪庆藏区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小、基础薄弱,且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逐渐收缩,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乡(镇)一级仅保留有农村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承担着大部分农村金融扶贫服务的重任。随着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逐渐多元化,且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得对农业信贷资金的需求量逐步扩大,而各乡镇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实力有限,业务规模小,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较低,面对日益增长、逐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需独木支三农,支农力不从心,存在较大的金融服务供给压力。
(三)扶贫贴息贷款发放门槛高、涉及面窄,企业及农民的自主性融资需求较难获得财政贴息
一方面,国家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申请门槛较高,只有规模较大、贷款金额较高的企业项目贷款才能获得财政贴息,迪庆藏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特色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基础薄弱,较难满足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申请条件,目前已有的项目贷款贴息,也是以自上而下的安排分配为主,地方企业自主性融资需求较难满足。
另一方面,目前扶贫到户贷款主要安排在金江等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乡镇,涉及面较窄,且利率贴息易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在缺乏完善的贷款发放后续监测机制的情况下,扶贫到户贷款资金存在难以瞄准贫困客户群、资金安排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最贫困的乡镇及最需要资金扶持的农民往往较难获得贷款贴息。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成本高、险种少,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效率不高
一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大、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弱,各家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不高。据了解,由于迪庆藏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迟缓,收支差距较大,造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州、县一级财政补贴较难落实,加之藏区农民收入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自担部分的保险费用也较难收讫。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成本高、风险大、盈利能力弱,因而各家保险公司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激励不足。
另一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窄、险种少,弥补农民损失能力不足。以农民专业化养猪为例:目前迪庆州政策性农业保险仅涉及能繁母猪,而对于生猪养殖则不涉及,一旦发生灾害和意外,由于生猪养殖比例远大于能繁母猪,相应的生猪损失也较大,但却无法获得补偿,农民的养殖风险得不到弥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能力明显不足。
(五)农业资金供给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地区“造血”脱贫的能力较弱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然而目前迪庆州农业资金供给不足,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力较弱。
一是迪庆州地方财政扶持能力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迪庆州地方财政困难,境内山高谷深,大多数贫困山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重担基本落在农民身上,加重了农村居民的负担,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金融机构审贷权普遍上移,出于信贷资金安全性考虑,仅有的信贷资源也向大项目、大企业倾斜,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又难以达到金融部门发放贷款所需的担保、抵押条件,使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也难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五、增强迪庆藏区金融扶贫开发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金融创新,依托藏区优惠政策,积极研发推广扶贫开发金融产品
一是切实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支持,树立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以农村金融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转变金融机构观念,强调创新对促进金融机构拓展经营业务和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金融机构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建议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创新人才,增强金融服务原创能力。建立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根据农村居民信贷需求变化,创造符合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例如:针对农户缺乏合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品等现实问题,建议金融机构适当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增加支农贷款品种,围绕农民的切实需求,探索研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及农产品抵押等围绕农村“三权三证”的新型抵押方式,增加信贷品种,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为农民提供更加实际、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注入资金和活力。
三是依托藏区优惠政策,积极研发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金融产品。迪庆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辖内三县均属国家级贫困县,中央及省级财政对迪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采取的扶持类政策较多,把握政策倾斜优势,用好用活现有政策,积极进行政策扶贫范畴的金融产品创新。
(二)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促进金融支农体系多元化发展
一是完善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农村信用社金融扶贫压力。一方面,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功能,使其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流转枢纽,在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开发、农业机械化普及等商业性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改革农业银行运行机制,将农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商业银行,授予其县级分支机构更大的经营自。
二是本着竞争激励的原则,适当放开农村金融市场限制。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培育发展竞争性、多样性和有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努力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三)加强支农政策与金融信贷业务的结合,积极完善农村地区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
一是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方面。建议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迪庆藏区的政策倾斜力度,适当降低迪庆藏区特色企业扶贫贴息贷款发放门槛,且由于当地政府对藏区企业及项目的发展状况及资金需求情况较为了解,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金浪费,建议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审批权限,以便及时、有针对性的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扶贫贴息到户贷款方面。规范扶贫到户贷款运行机制,尤其需完善扶贫到户贷款发放监测机制,建议规范采用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制度,对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采用“政府部门初审——金融机构审查放贷——贴息统一补给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由金融机构结合农户的信用及经济情况,进行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贷前审查和贷后监测工作,以便真正地瞄准贫困客户群,降低贷款发放随意性,拓宽财政贴息贷款覆盖面。
(四)适当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地方保险公司承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激励机制。建议适当提高中央和省一级的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降低州县补贴及农民自担部分,从而保障政策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能及时收取到位。同时,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公司的政策和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投向农业保险行业。
二是建议适当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对商业性保险公司办理的农业保险和农业企业保险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鼓励和支持其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规模,增强弥补农民损失的能力。
三是为了弥补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不足,建议政府建立农业保险保费补偿专项基金,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五)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增强农村地区脱贫“造血”功能
一是建议适当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是建议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强化其金融支农能力,同时培育和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完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吸引金融资源投向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建议政府财政建立专门的信贷风险补偿金,对金融机构在支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增强经营实力,加强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支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注释
①据了解,目前迪庆州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财政贴息的提供方式为农户向乡镇一级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申请贷款并自行偿付贷款及利息后,再向乡镇财政所申请贴息,而非直接将财政贴息拨付金融机构,因此各家金融机构无法专项统计该财政贴息贷款的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王朝阳,余玉苗,袁灵.财政扶贫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2年第6期:23-25.
[2]帅传敏,梁尚昆,刘松.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投入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84-86.
戏曲小品范文6
现因学校发展需要,西校区现招聘高中体育教师一名,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条件:
1.本科学历,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体育教师有高考体育专业班教学经历者优先录用。年龄45周岁以下。
2.热爱教育事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强。
3.身心健康,与原单位工作关系处理清楚。
二、工作待遇:
1、高中教师年薪6—8万;区、街道、集团的名师另有特殊津贴;
2、工作满一年可享受宝安区民办教师从教津贴6000—12000元;
3、入校即签订劳动合同,学校按规定为教师购买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三、应聘程序:
应聘老师请在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学科,将个人简历(含近照)以“名字+学科”命名,发至[email protected]邮箱。学校审核材料后将电话通知面试。
四、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