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印度种姓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1
关键词:泰戈尔 种姓制度 原因 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95-02
在印度雅利安人从部落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三个等级是“再生族”,有权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处于第四等级的首陀罗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内,由于没有公社成员身份,不能参加宗教礼仪,也没有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种姓制度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若不同种姓通婚的话,所生子女被视为“贱民”“不可接触者”,地位比首陀罗还低,但另一方面低种姓女子被强烈鼓励嫁给高种姓男子以提高种姓的地位;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出生于商人兼地主家庭的泰戈尔,属婆罗门种姓的亚种姓,即低等婆罗门。以高种姓自诩的纯正婆罗门不愿与其联姻,因而在婚姻问题上这个家庭可供选择的范围极为有限。在父亲的安排下,泰戈尔娶了一个陌生的刚满十一岁且无文化教养的姑娘为妻。泰戈尔对民众生活的深入体察反映在具体作品中,体现了他对种姓制度的无情批判。
在故事诗《婆罗门》中,苏陀伽摩渴望在圣者乔达摩座下诵习圣典《吠陀》。因为传授和学习《吠陀》经典是婆罗门的专利,所以圣者乔达摩问询他的种姓。苏陀伽摩在回家后得知自己是连父亲是谁都不清楚的首陀罗,于是在第二天找到圣者,坦白了他的身世。圣者的婆罗门学生一致骂他是“的非亚利安贱种”,但圣者“为孩子的坦白深深感动……离开坐席伸出双臂,把苏陀伽摩抱在怀里说:‘孩子,你不是一个非婆罗门,你属于再生种姓里最高的种姓,你生于一个从不欺骗人的婆罗门家庭。’”并将他收为弟子。
这首诗对于种姓制度的批判首先表现在对正面人物并没有一味赞美:在初见苏陀伽摩时,圣者说:“只有婆罗门才有权利诵习圣典《吠陀》”,这是对婆罗门特权的下意识捍卫。被苏陀伽摩打动后,圣者一再强调的不是苏陀伽摩的个人品格,而强调他“不是一个非婆罗门”“生于一个从不骗人的婆罗门家庭”。从圣者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到,他接受苏陀伽摩为其弟子的前提并未改变,圣者认为凡是真诚的人都应该是婆罗门,便赋予了苏陀伽摩新的种姓。再看苏陀伽摩,他不知道只有婆罗门才能诵习《吠陀》,也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等级;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也没有失望和悲伤的情绪;在对圣者诉说身世时,只是照搬母亲的原话――可见他对种姓制度毫无了解,也对自己所处等级的劣势不以为意。这与其说是“坦诚”,不如说是“天真”。成为婆罗门之后的苏陀伽摩,在有了种姓意识之后会不会和其他弟子一样排斥低种姓人,是值得担忧的问题。
同时我们要看到,种姓制度的悲剧是高低种姓人共同造成的。首先,低种姓人竭力往高种姓圈子里钻,不惜以亲人的牺牲为代价:短篇《素芭》中,女主人公素芭出生于农村,相亲的男子家住加尔各答。这一居住地的差别含蓄道出了双方等级的差别。文中素芭的家长安排她相亲时还提到一句“他们的种姓和来世都有了保障”,一针见血地指明素芭这桩由父母包办的婚姻,目的就在于提升家庭的地位,她只是作为等级制度的牺牲品,以个人幸福换取家庭种姓的保障。
其次,高种姓人竭力排斥低种姓人。《偏见》中种姓制度的维护者科莉卡说:“你常说,你不同意把人分成各种种姓。可你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穿没有染过的白色手工织的粗布衣服,实际上取消了差别的面纱,也就抛弃了种姓差异的外表。”即主张从衣着这一外在开始,显示高种姓的优越感。“我”的种姓意识并不鲜明,曾试图反驳妻子:“种姓差别,口头上,我不接受,甚至我还会喝穆斯林做好的鸡汤!这就不仅是口头上说说而以,而是口头上的事实。这是运动的核心部分。”在看到可怜的爷孙后想让他们坐自己的车离开,但“我”的态度仅止于同情,他的一番话只是“本想说”,事实上没说,他的车也只是“打算”停,事实上没搭载爷孙俩。因为“我生性懦弱,一点也承受不了多余的压力”“我生性胆怯,我沉默了”“我失败了,我是胆小鬼”。这是作者对“我”的矛盾心态的开脱。事实上,“我”对种姓制度的抗争一点儿也不坚决,这种心理和言行难以统一的矛盾让“我”痛苦又无奈,最终以沉默收场,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这样心怀矛盾的观望者,又何尝不是种姓制度另一种形式的推波助澜者呢?
第三,种姓制度所依附的印度教让人们陷入在印度教内部排斥低种姓人,在外部又一同排斥异教教徒的层层束缚中,愚昧又势利。但人们对种姓制度的维护和对其依附的印度教的虔诚只保持了和谐的表象,实则虚伪不堪。《赎罪》中的奥纳特般图利用种姓制度及其依附的印度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凡是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的人,就被认为失去了种姓。所以他在英国学成归国后,必须通过举行赎罪仪式恢复种姓,才能为社会所接纳,进而施展自己在法律上的才能。他对自己的亲密朋友们说:“既然社会喜欢听假话,那么,顺应这种潮流,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对。凡是吃过牛肉的人,他的舌头就要用牛粪和谎话这两种秽物进行清洗,这是当今我们社会的规矩。我不想违反这种规矩。”之后的赎罪仪式像一场闹剧,人们根本不介意他在英国是否做了有损婆罗门名誉的事,一个口头承诺即可了事。大家更关注的是奥纳特般图的个人光彩、一顿盛宴和实惠的赏钱。轻易恢复种姓的奥纳特般图对他的婆罗门同胞更加蔑视,在客厅公然搂抱亲吻了英国姑娘――他们所谓的异教徒。这一讽刺辛辣无比,奥纳特般图是假虔诚,其余的婆罗门何尝不虚伪?
泰戈尔对种姓制度的思考不止于表面批判,在长篇小说《戈拉》中,他还考虑种姓制度在当时社会为诸多年轻人推崇的深层原因,并通过各式人物的激烈论辩,将该问题全面展开。冷静的观察者梵社成员帕瑞什,始终站在“人”和“人性”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种姓制度使一个人如此轻视和侮辱另一个人,我们怎么能不谴责它呢?要是这还不算罪过,我不知道什么才算。”在这些年轻人中,斗争与自我斗争最激烈的是爱国斗士主人公戈拉。但即使像戈拉这样一个博学多识、热爱祖国、时刻追求真理的人,都是通过身份的改易才从种姓制度中获得解脱,况且这种拥有平等意识的方式显然无法在真实的印度社会中适用,可见戈拉的思想转变不得不说是泰戈尔的理想寄托。他在《戈拉》中向我们透露了美好的希冀,同时留下了本质问题――如何才能在现实社会中,让人们在固有身份下不介意种姓制度,真正拥有平等意识,拥有对祖国的共同信仰?甚至这个共同信仰是否有可能冲破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界限,冲破国家间的界限,成为一个更高的共同信仰?这是值得我们世代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2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水平的提升,使其运营受到较大影响,下面结合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金融行业出现了迅猛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国家出台解禁政策之后,大量外来银行的涌入给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挑战。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农村商业发展银行存在的弊端开始显现,在资金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
2.农村商业银行缺少有效成本核算经营理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缺少成本核算理念,资金盈利水平偏低。不少金融组织存在不惜血本吸纳存款的旧习惯,这种不计算成本的运营方式不利于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营。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存贷利率差偏小也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现。只有遵循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中按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原则找到资金投放点,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
3.缺少风险防控意识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众多风险,自从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后,风险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面临的不同市场运营风险,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根据潜在的市场风险进行经营决策,从而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决策水平。面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业银行要做好角色转变,成为有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更好地迎接挑战。
二、在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新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新财务制度
在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维护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1.新财务制度使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适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与旧财务制度相比,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实施新财务制度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新的财务制度在管理制度、内容核算等方面都做了新的发展规定,这有利于约束与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行为,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新财务制度强化了成本管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更加科学。新财务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加强了在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的内容。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目标、核算对象、成本分摊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而且按照用途重新定义收支内容,这些都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运营,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也使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了其经济业务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3.新财务制度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更贴近,实用性与应用性更强。新财务制度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其资金利用效益低下、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度方面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提供了保证。新财务制度比旧的制度更加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
4.新财务制度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财务制度在政府管控、资金收支比例、存贷利率差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内容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更加完善、健全。同时,新财务制度也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新财务制度更好的得以贯彻与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就必须进行财务管理整顿,不断提升银行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新财务制度下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意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只有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新财务制度的出现,为农村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意识提供了机会。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才能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财务信息收集与整理,对银行的季度、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构建财务预算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能为银行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差额。实施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只有加大存贷利率差,才能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再次,要提升农村商业的风险意识,则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强化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机构,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才能够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采用明晰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则要强化对资产负债信息的管理。新财务制度要求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资金的运营情况,从而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在新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农村商业银行要实施完整的财务核算信息,要全面披露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运营信息,客观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同时,要强化管控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商业银行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资金的吸纳与违规放贷等。此外,信息建设也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加强信息建设,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供保证与支撑,提升其财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3.新财务制度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收支应纳入预算管理中,维护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与严肃性,对随意调整收支的违规行为进行惩处,规范银行的运营秩序。新财务制度中规定,要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办法,在明确银行预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在预算的执行、编制以及决算环节中,采取新制度的规定,明确银行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
4.新财务制度增加了监督力度与执法力度。新财务制度要求银行机构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保护了资产的完整安全;其次,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经济活动的全面、及时的监督管理,使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也更加完善;再次,新会计制度强调加大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检力度,对违反新财务制度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进行严惩,从而规范银行的财务会计行为。
四、结语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3
独立性是指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部门应独立于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部门,有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点,没有独立性,其权威性难以体现,虽然各国均重视金融审计的独立性,但其程度有较大差异。美国对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aditions)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公司内部审计规范的权威制定者,它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一个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分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从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安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做最后决定。
美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家银行审计部门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银行审计部门完成其重要责任。承认、尊重和发挥银行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是西方银行家的一种基本常识和起码品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不定期检查和了解内审工作结果。
审计理念是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所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的综合,是指导审计活动的思想基础,积极的、适当的审计理念对审计活动起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审计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审计价值和地位。
随着内部审计和银行经营管理需求的变化,美国商业银行的审计理念逐渐转变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银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巡逻的警察,更不是敌人。在顾问咨询的审计理念下,审计人员注重有关经营审计技术的运用,建立和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经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数理统计和系统方法体系、机审计技术方法、审计风险控制技术等一整套经营审计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满足于真实性、遵循性等较基础的审计目标,审计发挥的作用有限,审计方式单一、陈旧,审计方法往往是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开展查账、算账、找、提建议的思路,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价值难以提升,也未能形成一套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控制体系。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遵循外部部门——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审计标准,如审计工作底稿标准、审计程序作业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各项业务审计程序非常规范,每一项业务怎样审计、主要风险在哪些环节,控制点是什么“审计哪些问题等都有具体的程序规定,各项审计都是照章操作。规范化和化、自动化程度高是美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的特征。
美国审计部门一般都建立了单独的,审计部门的计算机全部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非现场审计真正成为有效的审计方式。一般都配置了行政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等对审计资源进行管理,还按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需要开发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软件包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辅助工作。为及时获得业务经营管理信息数据,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都必须提供审计部门审计时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接口软件,保证审计人员获得必要的审计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相对滞后于业务发展,计算机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基本上是空白,导致出现诸如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以及审计时间长、成本高、审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美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必须具备或保持能够完成其审计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在、经济、财务、计算机、工程、税务和等履行审计职责所需要的专业中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合格的资格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来确保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对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中,有50%以上的人员获得特许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信息系统注册审计师证或硕士学位,有90%的人员至少获得过一个大学学位,其他均为有丰富工作经验或具有高风险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每年计划交流12%—18%的人员到银行其他部门工作,至少保持25%的内审人员作为骨干较为固定地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建立专业培训制度,每年确保一定的离岗或脱产培训时间”。据调查,我国的内审人员90%以上为大专学历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过各种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学历提高了,但其结构不合理,取得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或硕士学位的人员极少,对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业务系统不熟悉,无法透过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建立审计大区,实行总行统一管理审计人员和费用的审计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垂直领导和相对独立,其组织结构和配套措施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我们设想改革的基本构思就是要建立审计大区制度,将全国审计工作分为几个审计大区,审计大区的审计局管理到各地的审计中心,审计中心再管理到全国审计人员。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审计中心与当地分支行之间没有任何领导与汇报的关系,完全独立于驻在行、管辖行,各项工作完全对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向总行负责,真正实现独立履行人事管理、费用使用、审计项目的确定、违规处罚决策建议等职能。为配合这种设想,可以考虑采取的配套措施主要有:
1.强化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集合中心审计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度,强化由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审计中心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机制上引导下属的审计部门对总行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关系,提高审计信息的真实程度。
2.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各地审计中心的职能,使审计中心有类似银行监会审计部门的权威,用制度的形式规定审计中心,对本地的审计监督权限和具体实施途径,促进审计部门对本地监督由虚到实的转变,消除盲区。
3.落实各地审计中心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为出发点,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各地审计中心与驻在行的独立关系,让其完全自主地行使审计职能,才能消除各地审计中心及人员顾虑,做到审计成果的客观公正,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
4.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审计向谁报告。实现审计信息和业务经营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建立报告后的反馈制度,让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结果,使审计反映的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二)运用新的审计理念,实施灵活多样的审计活动,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对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监督本身,最终目标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逐渐形成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要逐步从对照内控制度的条条框框判断对错、寻找错弊,转向围绕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威肋进行综合诊断。向经营管理的深层延伸,对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评价,积极主动应对策略,提供解决方案,为银行决策提供较高的咨询意见。
内部审计理念的更新,涉及到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信息使用者三个方面,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和适当的管理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及审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接受、理解、掌握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
2.引进和设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技术。主要是对现有的审计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审计成果的价值。并将审计领域向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渗透,开展诸如经营绩效、激励机制、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安全等新的审计,提出管理新思路和对策,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咨询信息。同时进行审计调研,加强创新研究,开展审计诊断,探索为基层行服务的新模式。在审计活动中,强制要求审计人员使用和掌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的技术方法,以促进审计人员和形成新的审计理念。
3.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工作,减少违规违纪现象,逐渐使审计人员从“警察”的角色转变为“顾问”、“智囊”和“参谋”。
(三)提高审计手段的化,完善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
作为“智囊”的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成果信息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等特点,故需要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管理方法与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具体来说:
1.完善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对审计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章程、准则,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审计项目经理制,强化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量化考核制度,使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3.应加大投入,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设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以及研究开发机集合程序,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提供技术性保障。
「
1.何林祥。《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人民出版社。1999.
2.刘国强。廉涛。《完善商业银行稽核中心体制》2003.3.31 动向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纳洛酮 急性海洛因中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82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急性海洛因中毒患者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7~32岁,平均24.5岁;职业:无业8例,个体驾驶员4例;学生1例;吸毒方式:全部由静脉注射。
临床表现:1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面色灰白,唇指发绀,瞳孔针尖样大小,脉搏、心率、血压都低于正常值,呼吸严重抑制(2~8次/分)9例,呼吸停止4例,四肢浅静脉可见多处针眼。
治疗方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2~4升/分),进行人工呼吸;②立即给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给药方法:首先给0.4~0.8mg肌注,并继给0.8~1.2mg加入5% GS或10% GS 250ml静滴维持;③辅于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阿托品等。
结 果
12例有效,12例在给药后10分钟~4小时内意识逐渐清醒,自主呼吸恢复,紫绀消失,24~48小时后自动步行出院。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躁动及阵发性抽搐3~5分钟,数次,经肌注10mg安定后控制。本组1例放弃在我院抢救转外院后死亡。
讨 论
近年来我区吸毒人数不断增多,门诊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病例时有发生,门诊急诊科医生应熟悉掌握其毒性机理及抢救处理原则,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海洛因属半合成阿片制剂,引起机体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阿片对呼吸中枢的严重抑制导致呼吸衰竭[1]。
本组急性中毒都是1次过量注射所致,因陪送人员多不愿提供确切剂量,估测为0.5~1.0g。据文献急性中毒量无法硬性规定,急性中毒量与吸毒时间长短,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个体对药物敏感性,用药途径,年龄等个体生理状态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决定病人中毒的程度和造成的后果[1]。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脑啡肽,静脉注射后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的作用,从而逆转海洛因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使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儿茶酚胺及前列腺素增加,呼吸兴奋,促进患者清醒[2]。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纳洛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解毒药物,抢救海洛因中毒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点,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因其半衰期比海洛因短;故临床上需酌情重复静脉给药,以保持药物血液浓度。
1例抢救无效,要求转外院后死亡。死亡原因:①中毒后发现过晚,错过了抢救时机;②出现了重度呼吸抑制合并严重的酸、碱、水电解质紊乱。
参考文献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主银行 中小企业贷款
一、主办银行制度的推行及影响
企业的主办银行是给企业贷款份额最大、能对企业产生监管作用的银行。主办银行制度则是指在特定的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下所形成的银企之间、银行之间及金融管理当局与银行之间的特殊关系的总称,其中银企关系是这一体制的核心内容,银企关系主要表现在信贷关系和主银行在公司监管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主办银行制度的诞生当然也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有关。1996年是我国执行九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希望通过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逐步提高。查阅资料后得在1996年7月1日起在300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沈阳、济南、德阳(四川)7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主办银行制度。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中国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促进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从地域上的分布看这些资金的投放地主要还是在东部城市。或许最初的这一制度的试行地区和企业类型对于现今的东西部发展不均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些问题需要负一定的责任。
紧接着参看1997年国家共确定国家重点项目129个,安排投资1526亿元。资金主要投放的项目为水利工程、铁路工程、钢铁工程、石油工程、造林工程等。而这些属于各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各项工程所需的资金必然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些企业的主办银行。这些工程大多属于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我国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承认的是主办银行制在我国的设立对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二、中国特色主办银行制度的缺陷
参看老师分享的论文《银行对企业控制权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兼对我国现行的主办银行制度提出质疑》主办银行制的推行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内部人控制下的信贷“人质”现象,信息不对称,及委托――问题等。1995年7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明文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即银行对企业入股是违法的。《商业银行法》的颁布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商业银行不能够持股,参股,虽了解公司的状况,可无话语权也使得担任企业主办银行的银行不能够对企业产生影响,只与企业有信贷关系,还贷是否按时也全靠企业的自身发展。而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了制约,也阻碍了主办银行制度的推行,使银行更难评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三、中国特色主办银行制度需调整
(一)银行应可持企业股份
德国与日本也同样是推进主银行制度的国家。德国特色的主银行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银行是投资公司的股东,直接参与投资公司的管理;银行是投资者的受托人;控股投资公司的投票制。而日本则是银企可以交叉持股。我国需对早些年的法令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让银行在企业的发展中有话语权,在放款后有效监督资金运作,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并且银行能够准确的掌握企业信息,再次放贷时,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每次放贷的成本。
(二)减少中小企业贷款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主办银行制的推行应将重心从东部城市转向东西部城市,由大中企业转向中小企业。大中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及资金应该更多的投身于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市场使融资效率提高。而中小型企业底子薄,资金少,在直接金融市场上融资困难,更加需要来自间接市场、主要是银行的资金支持。而在效率优先的经济竞争中,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贷款频繁。而贷款程序与大企业大额贷款相当,这无疑进一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主银行制在向中小企业推进时,应当减少贷款程序。
(三)完善评估机制
当然商业银行无论放贷给谁,最关心的还是风险的高低及资金回收速度。这就需要银行对企业进行评估,企业制度的规范完整,管理层水平及发展前景都需评估。在主银行制的推行中,有健全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可使银行更积极清晰明了地给企业放贷。
(四)做好经济导向
于此同时,银行还必须发挥其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不能仅仅从盈利性的角度来进行放贷,还应多方考虑,如产能是否过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单看河北省,在钢铁、水泥、煤炭等多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且伴随着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而一些的企业仍能贷到大量资金。去年年末至今,国家出台政策,废除多家企业,对厂房、车间进行爆破。这样企业无法盈利,其主办银行收回资金也更加困难。无疑大量资金无法回收对银行放贷参加主办银行制度的冲击是很大的。所以银行的放贷行为应对经济的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应加大对于高新科技,可持续,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扶持。
(五)参与基础建设
印度种姓制度范文6
关键词: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49-02
一、事后监督防范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后监督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风险监督效能的发挥。首先表现在事后监督管理层面上,事后监督风险防范导向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其次,目前的事后监督方法及监督系统落后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难以做到对高风险的有效控制,监督的效果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事后监督业务发展滞后导致监督重点不突出。目前,监督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业务部门,事后监督主要是依赖手工审核、翻阅、查对账表和凭证,监督效率低,只能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规范性、完整性和账务核对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全面复审。“全面复核”的工作量大,程序多,监督人员已无精力对核算业务的风险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监督,监督方式、监督方法、监督手段与现代化的支付清算体系不相适应,监督工作处于对某一时点的静态检查,监督手段和资金风险防范手段滞后,监督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事后监督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
三是事后监督部门对风险识别、预警、风险分级管理缺乏针对性。监督部门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审、检验,延续会计核算过程,装订、整理会计资料。而对防范资金风险的途径和方法普遍欠缺,特别是没有将涉及资金流出的关键岗位、关键业务环节作为事后监督的切入点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核查。对于事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识别、监测、风险评级,确定风险程度层面,向业务部门提示风险。监督结果对被监督部门没有起到风险防范提示、预警的作用。
二、建立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的需要。事后监督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内控体系中的重要部门,随着会计核算体制和支付清算体系不断变革,对人民银行资金风险防控提出了挑战,多元化的资金清算体系使资金的风险点更多,防范风险的难度和资金差错造成的损失更大,事后监督中心是央行会计核算改革的产物,在央行会计数据集中速度加快的形势下,事后监督做为央行内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必须赋予监督部门风险管理的职能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防止人民银行资金损失,发挥事后监督防控资金风险的屏障作用。建立会计核算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显得日益重要。
二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转变监督职能的需要。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范作为事后监督工作的首要目标,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事后监督工作重心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事后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的安全。只有深刻分析排查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隐患,行之有效的监督防控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事后监督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事后监督应改变监督工作的表面化模式,对资金核算过程和核算系统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和违规行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的重点监督和反映,找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和执行性缺陷。事后监督部门通过转变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形成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发挥在会计核算风险监督方面的预警提示作用。
三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是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需要。事后监督可通过全面、连续、及时的监督审核,对前台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针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及风险环节,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约束。在基本制度上保证核算业务安全性的同时,从中发现并反映制度缺失及漏洞,提出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建立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预警机制有利于提示各部门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事后监督部门通过风险分级预警,分析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程度,对风险度较高的会计核算业务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有利于提高被监督部门的警惕性和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事后监督与前台事前控制防范的有机结合。便于业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管理,从而达到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事后监督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方法
一是划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点。包括:一般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一般性差错,对会计核算规范或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错填、漏填凭证信息、借贷方向错误、凭证及账表漏盖公章或个人名章等。严重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操作不规范造成较大差错,对会计核算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存在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如会计科目及账户的设置、使用错误;重大性风险:指会计核算人员因重大失误、操作不规范、或违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业务操作及制度缺失,造成严重差错,存在重大资金安全和风险隐患。如发出、接收业务清单与实际发出、接收业务内容不符。
二是对事后监督发现的会计核算风险问题进行评价。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管理,指事后监督部门依据对被监督部门实施核算业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业务差错,对直接或间接存在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应遵循规范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原则,即依据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对出现的一般性风险、严重性风险、重大性风险进行综合识别判断,评价其风险程度,为及时、准确的确定会计核算风险等级,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提供判断依据。
三是对评价期内的会计核算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对评价期内的会计核算风险确定风险等级,根据会计核算风险特征以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程度,确立监测指标,按资金损失可能性、大小和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级别。
四是向被监督部门反馈评价结果。会计核算风险事后监督评价反馈是事后监督部门对一定会计核算期间的监督结果,通过识别监测、分级评价、划分风险等级,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通报被监督部门并提示风险程度,督促相关部门消除风险隐患。
课题主持人:李江
课题组成员:李年有范谷岚
娜丽罗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