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保健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保健学范文1
【摘要】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穿插讲解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生在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之后更能够了解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避免在运动中受伤、避免体育运动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运动中能够做到合理、科学、高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目的。
现代科学证明,要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疾病的预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忽略了任何方面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学现状
第一,中小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率总体不高。根据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我国普通小学的体育卫生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一二年纪规定为每周5学时,三四年级规定为每周6学时,五六年级规定为每周8学时。从实际调査来看*我国小学的卫生保健课与国家规定的16学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中小学大约只上2学时的理论课,内容为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再有1学时为风雨教材,内容为体育明星的故事及大纲中规定的其中一项教学内容,卫生保健课大约只有1学时,实施好的学校可能多一两学时,而差一点的学校则1学时也保证不了。可知,普及率是相当低的。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初中部分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部分相当于每周2学时。而在卫生保健教育与实施方面,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均为12〜14学时,这里还包含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可见,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总课时除去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大约只有18学时。有许多学校只考虑升学率,可能每学年只有一两课时,差的学校可能1课时也保证不了,而高中部分,学校升学率抓得更紧,情况更糟。
第二,教育职能部门还需切实督促学校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现实中国家教育职能部门虽然对各级学校和下属各部门下达了有关体育教育的文件,但并没有对各级学校和下属部门进行全面的核査,没有完全检査他们是否按文件的要求去做,或者说没有对那些学校和部门给予一定的压力,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时展的需要,提供学生所必需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导致诸多中小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有关体育保健知识的教学。
第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尚未普及,许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常规管理,这就导致了许多学校只片面地注重升学率,任意剥夺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或者有的学校开体育课只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不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甚至在一些中小学的毕业班停止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更不可能重视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的培养。当然,也不可能去根据《体育法》的要求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体育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在教学中,由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片面强调抓升学率,提高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对体育课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的心态,随意支配,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部分体育教师即使有加强学生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诉求,也因为学校的种种规定和要求使体育教师自己放弃这一工作激情。再次,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修养不够,存在一种混日子的念头,认为体育课还是以前那种“放散羊”的形式对体育课不负责任。诸多情况的影响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理论课上不给学生提供有关的体育理论保健知识,在实践课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保健知识,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二、对策与措施
第一,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卫生保健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尽义务。国家职能部门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要求下属各级职能部门,亲自检査各个中小学所安排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特别是卫生保健知识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程度更要进行认真的考核,要由面到点、有表及里地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另外,教育职能部门要制定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中小学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学大纲,同时指定国家统一的教科书,并适量增加体育卫生和生理保健知识,为小学生的体育基础课保驾护航,同时要对中小学进行监督'使规定能够落到实处。如制定大纲指定上课时间等,使卫生保健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并适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应鼓励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科书和选用教材 “一纲多本”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卫生保健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二,要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知识的基础教育。建议对学校体育、卫生保健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成立学校健康组织,制定规章制度领导挂帅,由教育职能部门进行检査与评估,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培训,使体育教师对此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对体育教师加强思想意识教育,要使其对中小学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做好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要让校长认识到学生身体的健康远比文化课知识要重要的观念。学校应认真重视对学生的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由领导到教师、各级加强,做到以提高和普及学生的健康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必要的体育运动损伤,同时学会在运动损伤发生时及时进行科学的处理,真正做到教育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加强体育卫生保健课程在体育课中的授课比例。加大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部分。例如,在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时,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这时,应向学生阐明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适当举例指出不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会造成的损伤;在夏季体育教学中,应及时向学生传授预防中暑的常识,传授科学的饮水方法,加强游泳的安全教育等卫生保健知识,这样做都能收到好的效果;进行长跑教学时,结合长跑当中长出现的“极点”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极点”的出现和如何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
三、小结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积极手段,卫生保健则是保护学生健康有效的预防措施,两者是从不同角度共同作用于学生身上。各个中小学校应该在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督下,每个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认真地进行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更要重视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和学习,使体育锻炼和学习都科学化、合理化。因此,中小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体育保健学范文2
关键词 中学 体育保健 课程 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体育保健学概念界定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以及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在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涵盖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涉及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它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对体育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探讨各种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预防、处理与康复,探讨适合于不同个体的体育运动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以之促进人体健康,体质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中学生体育课的内容
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渠道,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学课程,使得体育保健课程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内容。体育保健知识是高校保健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的保健技巧。体育保健知识对于如何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把这些知识注入到中学体育课堂,无疑是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甚至是其体系的一种极大丰富。现今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学体育工作者的重要难题,如何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课程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历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就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体育保健知识的内容多为成熟的健康理论知识,这正好弥补了中学体育教学理论匮乏的状况。体育保健知识可以充实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为中学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直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学校与教学方面,更多的也体现在学生自身之上。因为长时间的挤压体育课空间与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选择在教室里看书也不愿意走进体育课堂。体育保健知识包含了许多对于如何强健身体、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及处理、如何注意生理卫生等前沿性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处于猎奇心极强的中学生阶段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何把枯燥乏味的体育保健知识潜移默化的纳入到学生的体育课堂之中,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而且新颖的知识也增添了体育课堂的活力,勾起一些平时不热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有着排斥心理的学生的兴趣。
(三)有益于中学生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双重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遇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学体育教学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纵观现今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许多地区的教师对于如何教授体育课程都十分迷茫。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一些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是在上课之中不使用教材,这使得我国中学体育教学表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形式。这种多样化的现状是一种病态式的发展。如果中学体育教学没有一个正确、健康发展的方向,将十分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保健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科学的体育知识体系,这种成熟的知识体系势必会给中学体育教学一个正确的引领,使中学体育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许这样,中学体育教学才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有益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声誉
很多学校采用寄宿制,方便学生的管理。但往往因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保健知识的学习不足,容易频繁发生意外受伤或者出现心理问题导致跳楼自杀等情况。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关心超过任何追求。学校十分重视声誉,一旦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对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引入体育保健环节,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保健知识的消化吸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深入,能够让他们懂得爱惜生命和身体健康,为学校降低了管理难度和压力,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声誉。同时开展这项内容的学习能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内容,相信会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章笑来,王天聪.中小学体育课现状谈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J].2005.12.
体育保健学范文3
摘 要 体育保健学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主干学科之一,一直以学生的身体素质、意识品质、体育知识水平、心理健康等全方面的提高为目标。在体育保健教学模式持续十余年的改革创新中,以学生主导课堂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以分组为具体措施并以评价奖励制度为特色的互助模式显然更适合当代社会的体育保健教学的开展。本文正是以互助式的作用和具体措施的脉络对体育保健教学中互助模式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体育保健 互助式 教学模式
一、前言
体育保健学所教授的知识并不是简单的体育类、保健类知识,这一学科的提出和推广重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能够在体育保健教学不单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强健身体,还能够在体育中锻炼自我意志和品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障心理健康,这些同样是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潜在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体育保健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针对体育保健教学的尝试、创新和改革一直在进行。
区别于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进行单向的无差别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互助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为教师定位,以学习分组和评价奖励制度为具体措施,能够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模式。随着互助模式在其它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体育保健教学也开始进行互助式的尝试。
二、互助式教学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
交互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在分组学生方式下学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优劣结合的分组方式和以小组整体为依据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进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同样的,互助模式中公平和谐友好型竞争的氛围有利于转变学生在以往学习环境中形成的以竞争对抗意识为主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建设健康的心理。
(三)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
当教师不再是施压者、权威者,当学生成为主导者、掌控者时,学生对教师的隐性抗拒自然而然的随之减弱,相反,教师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身份能够使师生间更为亲密,使课堂氛围不再是沉闷严肃的,变得更为和谐轻松。
三、互助模式在体育保健教学中四个重点
(一)以学生为主导
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最大程度的融入课堂是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是互助式教学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最大区别。在学生眼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进行单向无差别的知识传输的填鸭式教学,仅仅是一个无趣的、纯记忆性的用于应付学校和家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既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中的优差分别越加严重。互助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了解并尊重学生的知识需求,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体育保健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尤为重要:体育与保健知识都是直接应用于人体的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及时去实践这些知识,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更能把所学知识记牢,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保健课程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以教师为指导
互助模式把教师的职责界定为指导者而非主导者,即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在学生实践、学习、交流、讨论的一系列活动中担任指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引导信息,在学生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补充,最后对各小组和各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评价及必要的奖励来达成教学目的。
如在体育保健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最好是广为人知的例子)引出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确定几个讨论题,做好学习分组并进行组内讨论和组外交流,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补充。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的工作重点就在于规划好整个课堂,考虑到每个学生,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防范和及时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不合群进行专门的辅导,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
(三)以分组为课堂方式
互助式教学是通过学习小组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其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基本原则:教师在分组前应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成绩、性别、性格等,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组时根据了解的情况从成绩互补与性格互补着手,使学习小组中各个成员间存在差异形成互补,确保每个小组的内部友好共进;此外分组时还要注意各个小组的平等性,使小组间存在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样促使每个小组更具团结协作意识,在整个互助教学课堂中营造友好互助与公平竞争共存的氛围。
四、总结
在现行教育模式中,互助模式在体育保健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互助”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身身体与心理素质,使体育保健教学最终目的得以更好的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保健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互助模式也还需不断改进,改革之路仍需进行。
参考文献:
[1] 杜斌,张娟娟.跨学科互助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20-121.
[2] 浩歌.提高教育质量:亟待教学方法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06).
体育保健学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卫生保健、重视。
前言: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体[1990]009号关于实施《学校卫生条例》中明确规定:初中年级每个学生必须安排12~14节课,用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教学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正处于发育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为前提,既要研究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也要研究体育工作的综合效应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卫生保健是应用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体与体育锻炼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体育卫生要求和措施,用以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我认为不可忽视卫生保健教育。那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
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1.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安排必须适应学生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密度和时间:
1.1.1小学生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对他们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养成,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不宜进行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
1.1.2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对他们主要是全面发展身体,把握身体素质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
1.1.3到了高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期,生长发育缓慢,重点应巩固提高获得的体力,在发展力量,耐力上逐步提高要求。
1.2禁止过早地进行体育专项训练。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经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我市某镇有位体育爱好者,在自己小女孩五岁时就进行长距离的跑步训练,凭着模糊的技术概念,高昂的热情与干劲,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训练,结果培养不出尖子、训练不出成绩,而且其小女孩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这种违背体育卫生保健原则的身体锻炼往往事倍功半。
2、体育卫生保健贯穿体育教学整个过程。
2.1课的开始部分,贯彻课的常规,强调学生穿不阻碍四肢活动的服装,不带可能伤害身体的锐利物品上课,如牛仔服装、连衣裙、锁匙等。课的准备部分,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都进入最佳状况,预防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教会学生掌握自我监督,根据课的任务和自我情况,进行各项身体练习活动,提高课的质量。结束部分的体育保健要求就是放松整理活动和整理呼吸,平静身心,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消除疲劳。
2.2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学生,应组织他们参加医疗体育,因为适宜的体育活动,有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能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应对他们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用制度。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保健教育必须以下几点:
2.2.1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受多种规律。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但其总的趋势还具有其共同规律。
2.2.2要掌握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规律,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2.3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等形态都有较大的变化,各组织器官也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但未过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不能象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学生。
2.2.4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按波浪式的形式进行的,是有其阶段性,特别是中学生这一阶段,加强营养与体育锻炼要同步进行。
3、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定期的体格检查。
中小学男女学生的体格检查各有不同,入学前或每学期开始前需做身体检查。除了身高、体重、胸围等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外,还要对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掌握和了解其特点,了解学生的体格状况,并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常识,对于促进他(她)们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术和提高他(她)们自身的身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要应用到课外活动中。
学生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不及成人,易弯曲变形。在课外活动要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发现错误姿势,应及时纠正,有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掷运动、跳高、跳远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这就容易不均衡和脊柱变形。因此,在课活动时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学生爱好体育活动,不注意体育卫生保健,不但不利健康,可能还会造成损害身心健康,如运动后马上冲热水(冷水)澡,喝冷冻饮料等。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常见的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否则,处理不妥会加重伤势,如踝关节扭伤,有个别同学只懂得马上用手去搓,结果越搓越糟。
5、体育教学设施应符合卫生保健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体育设施,设备水准相应提高,教学时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如田径场平坦,没有石块、玻璃等,风燥时节给上课场地洒水,固定器械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换或修理。新建设施,新置要符合国家标准,如篮球场应取南北向,否则不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
6、小结与建议
6.1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卫生保健观念,提高体育育人水平,对坚定终身体育锻炼信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6.2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6.3卫生保健教育贯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
6.4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家长与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认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6.4.1建立学校卫生保健所,配备人员,负责学生健康检查。
6.4.2设立学校卫生保健所监督机构、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体育保健学范文5
【关键词】排球运动;体育保健技能;大学生
1.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想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保健技能,就必须有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有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本文就是利用大学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时间和空间,以排球运动为项目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保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2.当前大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掌握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对如何正确科学地锻炼身体,如何应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正常和非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运动中受伤后如何自我应急处理和帮同学进行应急处理、以免遭受二次损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在这种现状下就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伤害事故出现。
3.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排球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对空中排球及时做出反应和判断,将球击向对方场地。这要求运动员瞬间反应要快,要求身体各部分机体爆发力要强,协调性好。由于瞬间反应的习惯性,又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排球运动对于完成动作时的时空感觉有较高要求,且又是隔网项目,故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多是自身造成的。在平时的排球课教学和业余训练时,体育教师就应当在教授排球技术的同时也要将体育保健技能教授给学生。
4.大学生参加排球运动主要的损伤部位及保健技能
对于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特别是初学者,身体素质较差,各关节肌肉、韧带群较为薄弱,极易导致受伤,且受伤部位较多,由于篇幅有限,笔者挑选最具代表性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损伤进行分析。
4.1 膝关节损伤
排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连续起跳,反复深蹲且幅度过大,不断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导致膝关节最容易受伤。
4.1.1 简易处理方法
一般而言,膝关节的损伤的会进行自我恢复,但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以按摩为主,受伤非常严重时才要采取手术治疗。
4.1.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时,应该加强大学生运动员膝关节的绝对力量;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加强练习,注意对运动员膝关节的保护,并可以在运动时佩戴护膝。
4.2 踝关节损伤
排球运动技术复杂,踝关节的发生主要是发生于运动员在网前完成扣球或拦网下落时踩到对方运动员或者队友脚的时候,在身体突然转变方向时也容易导致踝关节受伤。
4.2.1 简易处理方法
首先,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通常扭伤后尽快局部可用流动凉水冲洗或冰袋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受伤的组织出血。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康复期间,可以进行热敷与按摩同时进行。在康复一段时间后,受伤的脚不要过早承重,并要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
4.2.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排球运动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护具与鞋子保护容易受伤的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强练习正确的进攻、拦网起跳与落地技术,减少因技术错误而发生损伤的次数。
4.3 肩关节损伤
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绝大多数是其肩部的肌肉群较为薄弱,当有单手举起大力扣、挡球时,极易造成肩关节损伤。扣球、发球要求运动员要不断地高举手臂,用力使得肩关节前部组织的承受压力非常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肩部关节组织就会无法承受压力。
4.3.1 简易处理方法
用冰块或冰袋在受伤部位按摩,可退热、镇痛、消肿。借助器材或手进行的轻柔按摩,有利于缓解肌肉痉孪,改善微循环。服药、外敷、针灸等方法有利于运动员肩关节康复。
4.3.2 预防措施
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肩部的抗击力,切勿进行过度的训练;训练量安排合理,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尤其是扣球与发球时,以免局部肌肉、关节负担过重;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
5.教师应当在提高大学生体育保健技能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以上是笔者以排球运动项目为例,列举出了一部分在教学训练中要教授的体育保健知识。当然,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大块的时间来专门进行系统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不太现实的,既然客观条件阻碍了体育教师利用大块时间进行有关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那么我们的广大体育教师就应当在平时上课时,无论上什么项目,以什么运动项目为整体,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讲授一些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并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5.1 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教学
大学体育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总学时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一学期或学年,甚至二学年的体育保健知识内容。在上每一次体育课时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授一定数量的体育保健知识,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教授不少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教师有序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学生就不会因为经常听到重复的知识而厌烦。
5.2 制定灵活的考评方法
当大学生还未完全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非常重要之前,他们还是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想办法让学生重视,将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掌握纳入考试内容,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体育课总成绩,和体育课挂上钩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教师可以不采用期末统考的方式,可以用平时测验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几种考试方式并用的方法。在平时测验时可以借用一些突发运动损伤事件当教材。例如有同学在排球比赛中踝关节扭伤,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对这位同学进行应急处理,可让同学相互帮助,要求同学说出处置的方法和原因,教师再加以讲评。
5.3 适当为教学而创设情境
根据考试的需要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教学和考核。如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发生了”较严重的运动损伤,按照教师事先要求的内容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现在的情况,比如腰部剧痛,怀疑腰椎扭挫伤,请同学来想办法进行应急处理,讲述注意事项,并演示给同学看,教育学生应当先观察—询问---科学处理,然后教师再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效果非常好,学生在现场学习的知识、技能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保持很长的时间,甚至终身难忘。
6.结束语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健康值得全社会关注。大学生越来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运动时发生运动损伤,或因为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不当而造成更大的损伤,那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一种损失。
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就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计划、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使我们的大学生认真学习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填补这些知识、技能的空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永刚,刘锦飞,李卫星.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2]王广兰,柳华,王勇,王梅,陈建.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3]杨泽丽.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9(01).
[4]高进,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05).
[5]王俏英.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的教学方法[J].凯里学院学报,2008(03).
[6]武常宏,耿海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体育保健学范文6
一、“治未病”与传统保健体育关系
《黄帝内经》中最早阐释“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概述;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提出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它们都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当前“治未病”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健身方法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的健身理念与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病与防病效果,是“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保健体育服务于人类健康,防治未病达到健康的状态是我们的目的,“治未病”是传统保健体育的目的,传统保健体育是“治未病”的手段。
二、“治未病”视角下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
(一)增加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保健体育技能的讲授以外,增加“治未病”知识的理论讲授,传统保健体育通过一系列的健身方法牵引形体,调和呼吸,调整意念可以很好的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传统保健体育技术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它的理论内涵的讲授,动作讲解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的内容,明确该动作的健身机理和功效,进一步强调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传统保健体育技能,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等内涵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既丰富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结合“治未病”理念深化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评办法
将传统保健体育“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列入考试内容,学生除了要完成传统保健体育技术测试以外,还要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针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运用传统保健体育的技能方法制定一系列的运动处方,教师根据病症结合传统保健体育特点,对学生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审核打分,包含动作的组合,强度,持续的时间,频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完善我校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人才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吸引具有高学历、中医理论背景的传统保健体育人才优化我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梯队,督促年轻教师随堂听课,充实中医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出去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讲座与培训,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来我校组织理论培训或者技术学习,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项技能,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师资建设。